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獭肝

《本草备要》:獭肝

《本草便读》:獭肝

《本草从新》:獭肝

《本草分经》:獭肝

《本草撮要》:獭肝

《本草经集注》:獭肝

《本草蒙筌》:獭肝

《冯氏锦囊秘录》:獭肝

《名医别录》:獭肝

《千金翼方》:獭肝

《新修本草》:獭肝

《药性切用》:獭肝

《药征续编》:獭肝

《医方考》:獭肝

《饮膳正要》:獭肝

《玉楸药解》:獭肝

《证类本草》:獭肝


补肝肾,杀传尸


甘咸而温。益阴补虚,杀虫止嗽,治传尸鬼疰有神功(尸疰、鬼疰乃五疰之一,变动有三十三种,乃至九十九种。其症使人寒热,沉沉默默,不知病之所苦,而无处不恶,死后传入,乃至灭门。古方有獭肝丸。獭肝烘干,炙为末。水服二钱,日三次,以瘥为度)。诸肝皆有叶数,惟獭肝一月一叶,其间又有退叶,须于獭身取下,不尔多伪(吴鹤皋曰∶獭阴物,昼伏夜出,故治鬼疰。昂谓∶不然,缘其肝独异于他兽也)。


獭肝(图缺)


辟魅杀虫.疗传尸之鬼疰.通肝达胃.性有毒而甘温.(獭肝.獭水之兽也.无甚功用.惟其肝可以疗尸疰.杀瘵虫.味甘咸.性温有小毒.据云诸兽肝叶皆有定数.惟獭肝一月一叶.至十二月有十二叶.未知然否.大抵以血肉之品.能入肝杀虫辟魅耳.又獭善食鱼.故烧灰酒服.可治鱼骨哽亦效.)


杀虫、治传尸劳.


甘咸而温.止嗽杀虫.治传尸鬼疰有神功.(葛洪云∶尸疰、鬼疰、使人寒热、沉沉默默、不知病之所苦、而无处不恶、积月累年、 至死、死后传人、乃至灭门、唯用獭肝阴干为末、水服二钱、每日三服、以瘥为度、鹤皋曰∶獭阴物、昼伏夜出、故治鬼疰.)肉、甘咸寒.治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营卫虚满.及女子经络不通.血热.大小肠秘.疗疫气温病.


及牛马时行病.不宜多食.消男子阳气.


甘咸温,杀虫治传尸痨,疗鱼骨哽。肉甘咸寒,治骨蒸血热便秘,消阳气。


味甘温.入足厥阴经.功专治鬼疰传尸.得竹节中水.治心腹积聚.以肝阴干为末.水服二钱.每日三服.治尸疰神效.肉治骨蒸劳热.血脉不行.多食消阳气.



味甘,有毒。主治鬼疰蛊毒,却鱼鲠,止久嗽烧服之。肉∶治疫气温病,及牛马时行病。


煮屎灌之亦良。


獭有两种∶有 獭,形大,头如马,身似蝙蝠,不入药用。此当取常所见者,其骨亦治食?


页,《大观》卷十八,《政和》三九二页)



味甘,有毒。一云平,咸,微热。无毒。一云∶惟肝性温,余皆性寒。一名水狗,多产江湖。常居深水食鱼,亦登大木憩息。故附兽列,谷捕不难。性偏嗜猫,先画板诱引;待来聚玩, 用网诛擒。肝与诸畜大殊,逐月生出一叶。十二数足,渐落复生。凡欲得真,必须见剖。或炙熟旋啖,或烧末酒调。疰病傅尸,一门相染者悉效;产劳发热,三时虚汗者殊功。上气咳嗽堪除,鬼毒瘟疠能遣。崔氏方尝疗蛊疫,仲景剂每治冷劳。却鱼鲠喉中,消水胀腹内。肉主时行瘟疫及牛马病,煮汁灌良;骨止哎哕恶心并鱼骨鲠,烧灰调下。肾煨熟啖益男子,髓为膏敷灭瘢痕。胆汁点目睛,即止痛剔除翳膜,谓分杯中之酒,诚系讹传,但涂杯唇,可使高一分酒势;皮毛饰领袖,(北方人多用,饰毳服领袖。)善辟邪遮御风寒,云拭眼睫之霾,未为异事,惟穿身上,不沾受半点灰尘。足爪颈下爬之,亦去鱼鲠甚验。手足皲裂,煎服更良。


獭为水兽,性寒而肝独温,味咸有小毒,入肝入肾之药也。专益阴气补虚损,保劳极令五脏神安,则鬼疰外邪,自能除辟也。甘咸善于解毒,且咸能润下,故主久嗷蛊毒也。《经》曰∶邪之所凑,其正必虚,獭肝长于益阴补虚,复能祛蛊逐疰,所以为传尸骨蒸,邪恶 疾瘵病之要药。仲景崔氏治诸痨,并有獭肝,凡丈此为君也。至于善却鱼鲠,乃獭性嗜鱼之小技耳。


山獭阴茎,味甘,热,无毒。主阳虚阴痿精寒,此物出广之宜州,溪峒及南丹州,土人号为插翘其性淫毒,山中有此物,凡牝兽皆避去,獭无偶,则抱木而枯,瑶女春时成群,入山以采物为事,獭闻妇人气必跃来抱之,刺骨入入牢,不可脱,因扼杀之,负归取其阴,一枚值金一两,若得抱木死者,尤贵,峒獠甚珍之,私货出界者罪至死,伪者试之之法,但令妇人摩手极热,取置掌心,以气呵之,跃然而动者,为真。


獭肝,獭味性寒,惟肝独温,其肝与诸畜相殊,逐月生出一叶,十二数满,渐落复生,或烧末酒调,或炙热可啖,主疰病传尸,一门相染者,悉效,产劳发热,三时虚汗者殊功,主气咳嗽堪饵。鬼毒瘟 能遣,崔氏方疗蛊疫,仲景用治冷劳,却鱼鲠喉中,消水胀腹内。


按葛洪云∶尸疰鬼疰,使人寒热,沉沉嘿嘿,不知所苦,无处不恶,积月累年,至死,死后传染,乃至灭门,惟用獭肝阴干为末,水服二钱,每日三服,有虫渐渐泻出,以瘥为度。其爪亦能搜逐痨虫。


味甘,有毒.主治鬼疰、蛊毒,却鱼鲠,止久嗽,烧服之.肉,治疫气、温病,及牛时行病,煮矢灌之亦良.又,獭四足,主手足皮 裂.


味甘,有毒。主鬼疰蛊毒,去鱼鲠。止久嗽,烧服之。



疗疫气温病,及牛马时行病,煮屎灌之,亦良。



味甘,有毒。主鬼疰蛊毒,却鱼鲠,止久嗽,烧服之;肉,疗疫气温病,及牛马时行病。


煮獭有两种∶有 獭,形大,头如马,身似蝙蝠,不入药用。此当取常所见者,其骨亦疗食鱼骨鲠。有牛马家,可取屎收之。多出溪岸边。其肉不可与兔肉杂食也。


〔谨案〕《别录》云


甘咸性平,益肝止嗽,杀虫治劳。獭肉∶味甘咸寒,治骨蒸劳热,血脉不行,多食能阳气。


獭肝散。


上一方。


【品考】


獭乃水獭。


葛洪云∶鬼疰是五尸之一疰,其病变动有若干种,大略使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不得知所苦,无处不恶,积年累月,渐就沉滞,以至于死。传于旁人,乃至灭门。觉如是候者,急治獭肝一具,阴干杵末,服方寸匕,日三,未止再作。《肘后》亦云此方神良。夫獭,一兽也,其肝能治鬼疰,此何以故哉?凡物恶人而辟处,夜出而昼伏者,皆阴类也。以阴类而治幽隐之疾,《大易》所谓同气相求,《内经》所谓衰之以属是也。獭有五脏六腑,而独用其肝者,肝为厥阴,其主藏魂,用之尤精良也。谚称鸱枭能疗心头气痛,亦是假阴类以疗幽隐尔。



甘,有毒。治肠风下血及主疰病相染。


味甘,微温,入足厥阴肝经。补虚益损,止嗽下冲。


獭肝温中降逆,治虚劳咳嗽上气、痔瘘下血、鬼魅侵侮之证。


(獭肝_图缺)


味甘,有毒。主鬼疰蛊毒,却鱼鲠,止久嗽,烧服之。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獭肝,君,味咸,微热,无毒。能治上气咳嗽,劳损疾,尸疰,瘦病。其骨治呕哕不止。药对云∶獭肝,平。孟诜云∶獭肝,主疰病。相染一门悉患者,以肝一具火炙末,以水和方寸匕服之,日再服。谨按∶服之下水胀,但热毒风虚胀,服之即瘥。若是冷气虚胀,食益虚肿甚也。只治热不治冷,不可一概尔。日华子云∶獭肝,治虚劳并传尸劳疾。


肉 疗疫气温病及牛、马时行病。煮屎灌之亦良。


陶隐居云∶獭有两种∶有 (音宾)獭,形大,头如马,身似蝙蝠,不入药用;此当取以鱼祭天者。其骨亦疗食鱼骨鲠,有牛、马家,可取屎收之。多出溪岸边,其肉不可与兔肉杂食。


唐本注云∶《别录》云,獭四足,主手足皲裂。今按陈藏器本草云∶獭主鱼骨鲠不可出者,取足于项下爬之,亦煮汁食。皮毛,主水 病者,作褥及履 着之并煮汁服。屎主鱼脐疮。研敷之,亦主驴马虫颡,细研灌鼻中。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獭肉,平,无毒。治水气图经曰∶獭,旧不着所出土,今江湖间多有之。北土人亦驯养以为玩。《广雅》一名水狗。然有两种∶有 (音宾),(或作KT )(音频)獭,形大,头如马,身似蝙蝠。《淮南子》云∶养池鱼者,不畜獭。许慎注云∶KT ,獭类是也。


入药当以取鱼祭天者,其肉性寒。主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营卫虚满,及女子经络不通,血热,大小肠秘涩。然消阳气,不益男子,宜少食。五脏及肉皆寒,唯肝温。主传尸劳极,四肢寒疟,虚汗客热,亦主产劳。


诸畜肝皆叶数定。唯此肝一月一叶,十二月十二叶,其间又有退叶,用之须见形乃可验,不尔多伪也。张仲景有治冷劳獭肝丸方。又主鬼疰,一门皆染者,取肝一具火炙之,水服方寸匕,日再。崔氏治九十种蛊疰及传尸、骨蒸、伏连、诸鬼毒疠疫等獭肝丸。


二方∶俱妙。肾,主益男子。足,主鱼骨鲠,项下爬,亦煮汁饮之。皮毛、主水 病。屎,主鱼脐疮。胆,主眼翳黑花,飞蝇上下,视物不明。亦入点药中。


食疗患咳嗽者,烧为灰,酒服之。肉,性寒,无毒。煮汁治时疫及牛、马疫,皆煮汁停冷灌之。又,若患寒热毒,风水虚胀,即取水獭一头,剥去皮,和五脏、骨、头、尾等,炙令干。杵末,水下方寸匕,日二服,十日瘥。外台秘要治鱼骨鲠,含水獭骨即下。千金翼治鬼魅。水服獭肝末,日三服,瘥。经验后方∶治折伤。


水獭一个,用罐子纳盐泥固济,放干,烧灰细末。以黄米煮粥,于伤处摊,以水獭一钱末粥上糁,便用帛子裹系。立止疼痛。肘后方∶尸疰鬼疰病者,葛洪云是五尸之一疰,又挟诸鬼邪为害。其病变动,乃有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大略使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然,不的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传以旁人,乃至灭门。


觉如此候者,便宜急治,獭肝一具,阴干杵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未瘥再作。姚云神效。又方∶治肠痔,大便常有血。


烧獭肝,服一钱匕。又方∶疗牛疫疾。獭屎二升,汤淋取汁灌之。古今录验疗重下下赤者。取獭赤粪下白者,取白粪烧末。清旦空腹以饮服一小杯,三旦饮之愈。子母秘录∶易产,令母带獭皮。酉阳杂俎云∶吴·孙和宠邓夫人,尝醉舞,如意误伤邓颊,血流啼叫弥苦。


命吴太医合药。曰∶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和以百金购得白獭合膏,琥珀太多,及瘥不减,左颊赤点如痣。


衍义曰∶獭,四足俱短,头与身、尾皆褊,毛色若故紫帛。大者,身与尾长三尺余,食鱼,居水中,出水亦不死;亦能休于大木上,世谓之水獭。尝縻置大水瓮中,于其间旋转如风,水谓之成旋, 起,四面高,中心凹下,观者骇目。


皮,西戎将以饰毳服领、袖。问之,云∶毛端果不着尘,亦一异也。又《本草·序例》言∶獭胆分杯,尝试之,不验;唯涂于盏唇,但使酒稍高于盏面。分杯之事,亦古今传误言也,不可不正之。肝,用之有验。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