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甜瓜

《本草纲目》:甜瓜

《本草撮要》:甜瓜

《本草蒙筌》:甜瓜

《本草求真》:甜瓜

《本草衍义》:甜瓜

《得配本草》:甜瓜

《滇南本草》:甜瓜

《冯氏锦囊秘录》:甜瓜

《医学入门》:甜瓜

《饮膳正要》:甜瓜

《饮食须知》:甜瓜

《玉楸药解》:甜瓜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甜瓜

《证类本草》:甜瓜

「释名」甘瓜、果瓜。


「气味」瓜瓤:基、寒滑、有小毒。瓜子仁:甘寒、无毒。瓜蒂:苦、寒、有毒。


「主治」


瓜瓤:止渴,除烦热,利小便。


瓜子仁:


1、口臭。用不着甜瓜子捣成末,加蜜调为丸子。每天早晨漱口含一丸。亦可贴齿。


2、腰腿疼痛。用甜瓜子三两,酒浸十日,研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3、肠痈(小腹肿痛,小便似淋,大便困难,下脓)。用甜瓜子一合、当归(炒)一两、蛇蜕皮一条(揉碎),混合后每取四钱,加水一碗半煎至一碗,饭前研为还想,去油质,加水调服。


瓜蒂:


1、饮食内伤,胸中填寒。用瓜蒂二钱半(熬黄)、赤小豆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以香豉一合,热汤七合,热汤七俣,煮烂,去渣服下。吐后病除。此方名“瓜蒂散”。


2、太阳中(身热、头痛、脉微)。用瓜蒂十四个,加水一升,煮成五合,一次服下,吐后病除。


3、诸风诸明。用瓜蒂炒黄,研为末,加酸齑水调服取吐。如为风,再加蝎稍半钱;湿气肿满,加赤小豆末一钱;有虫,加狗油五、七点和雄黄一钱;病重者,再加芫花半,即可将虫吐出。


4、刀黄喘急,心上坚硬,口渴。用瓜蒂二合、赤小豆一合,共研为末,以温浆水五合送服一匙。过一顿饭时间当呕吐,不吐再服药。


5、扁身如金。用瓜蒂四十九枚、丁香四十九枚,烧存性,共研为末。每用二、三分,吹鼻取黄水,或擦牙流涎亦可。


6、热病发黄。用瓜蒂为末,取大豆大小一团吹鼻中,轻则半日,重则一日,流出黄水好愈。


7、身面浮肿。用瓜蒂、丁香、赤小豆各七枚,共研为末,吹豆大一团入鼻中,不久有黄水流出。隔日用药一次。


8、疟疾寒热。用瓜蒂二枚,加水半碗,浸一宿后一次服下,取吐即愈。


9、大便不通。用瓜蒂七枚。研为末,棉裹塞肛门中即通。


10、风热牙痛。用瓜蒂七枚(炒过研细),加少许麝香,棉裹咬定,流涎,痛渐止。瓜藤:治妇女经闭。用瓜藤、使君子各半两、甘草六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味甘寒.入足太阳阳明经.功专清烦止渴.解暑泄.胃滑肠泻者忌吃.



味苦,气寒。有小毒。村乡园圃,处处种栽。两蒂两鼻,及沉水者杀人;过食作膨,即入水渍便解。食盐少许,化水亦消。少食止渴利小便,通三焦壅塞之气。多啖生痰发湿痒,致香港脚泻痢之忧。叶捣汁,涂秃发重出捷方,酒服去跌打凝血;子压油,为肠胃内壅要药,水煎破结聚积脓。茎主鼻痈,花治心痛。其蒂落在茎蔓者为美,榔叶裹悬有风处吹干。俗呼苦丁香,(味甚苦。)堪为涌吐剂。消身面浮肿水气,逐咽喉窒塞风痰。身暴急黄,同丁赤豆(母丁香、赤小豆)研,吹鼻中,只一遭,竟来黄水;鼻内息肉,和羊脂油捣,敷患处,日三次,久旋消溶。逐胸中寒,除头偏痛。杀蛊毒鬼疰,止呃逆气冲。又同黍米丁香研成,(瓜蒂十四枚,黍米四十九粒,丁香一枚,为末,含水搐一字,取下。)治久不闻香臭尤验。


但性急多损胃气,凡胃弱切忌煎尝,虽有当吐之 ,必以人参芦代。西瓜熟者,性温不寒,解夏中暑热毒最灵,有天生白虎汤之号。仍疗喉痹,更止渴消。


( )解暑热内伏作痢


甜瓜(专入心胃)。暑月解止渴之品也。味甘性寒。有毒。凡人因于暑热内伏。症见脓血恶痢。痛不可忍。须以水浸甜瓜数枚。食之即愈。若瓜经日曝。其寒尤甚。故书有言瓜寒于曝。油冷于煎。即是此意。但此阳气素盛。亦宜少食。若使脾胃素冷。服之则有疟痢疸黄。动气反胃。阴下生痒生疮。发热作胀之变。须用盐花少许。麝香与酒则解。香港脚症癖。食之患永不除。瓜蒂专主涌吐。已详部内。但有两鼻两蒂者杀人。皮可取收作羹。或蜜收晒为果。



暑月服之,永不中暑气。多食,未有不下痢者。贫下多食,至深秋作痢为难治,为其消损阳气故也。亦可以如白冬瓜煎渍收。


苦,寒。入手太阴、足阳明经。除烦止渴。通三焦,利小便。


多食发病作胀。(食盐花,饮酒水,服麝香,即化。)胃虚者忌食。瓜沉水者勿食。两鼻两蒂者杀人。



一名瓜丁,一名苦丁香。


苦,寒,有毒。入足阳明经。吐膈上风热痰涎,除周身湿热蛊毒。得麝香、雄黄末塞鼻,治息肉。(一方用白矾末,一方用丁香末。)配井华水,治发狂欲走。配香豉、赤小豆,吐膈上之邪。配丁香,同 研末吹鼻,治阴黄。(片时黄水流出,隔日一用,瘥乃止。)


俗呼冷饭瓜。其蒂尤佳。去瓜皮用蒂,约半寸许,晒极干研用。凡取吐,须天气清明,巳午以前行之,令病患隔夜勿食,卒病者不拘。如吐多人困甚,即以麝香泡汤,饮之即止。


上焦无实邪者禁用。


甜瓜(图缺),一名香瓜。味甘,性平。治风湿麻木,四肢疼痛。花,敷疮散毒。


皮,泡水止牙疼。根、叶,煎汤洗风癞。


瓜蒂,感时令之大热,禀地中之伏阴、故味苦,气寒,有小毒。入手太阴、足阳明、足太阴经。味极苦而性上涌,借此以吐上焦有形湿热停滞水谷之物,消身面四肢浮肿水气及黄胆,咳逆上气,鼻中息肉,一切湿热在上为病也。若胃虚气弱,及无实邪停滞为患者食之损胃伤血耗气伤神。


甜瓜,主消渴,利小便,除实烦,通三焦壅塞,多食治香港脚生痰,发湿痒疮,忌两蒂两鼻,及沉水者杀人。瓜蒂堪为涌吐剂,消多面四肢浮肿,水气咽喉暴塞,风痰杀鬼蛊疰,止咳逆气冲,大苦气寒,能除黄胆湿热,湿家头痛, 鼻而愈。


甘,寒,有毒。多食令人阴下湿痒,生疮,动宿冷病,发虚热破腹,脚手无力;少食除烦止渴,利小便,通三焦间壅塞气,兼主口鼻疮。《衍义》云∶贫士暑月多食避暑,至深秋作痢难治,为其损阳气故也。叶,治人无发,捣汁涂之即生。子,止女子月经太过。去油,为末,水调服之。野甜瓜,又名马剥儿。味酸,似家甜瓜,治噎膈有功。



味甘,寒,有毒。止渴,除烦热。多食发冷病,破腹。


味甘,性寒滑,有小毒。多食发虚热痼疾黄胆,及阴下湿痒生疮,动宿疾癖,损阳气,下痢,令人虚羸,手足乏力, 气弱。同油饼食作泻,病后食之,成反胃。患香港脚者食之难愈。食多解药力。夏月过食,深秋泻痢最为难治。


凡瓜有两鼻两蒂者,杀人。五月瓜沉水者,食之患冷病,令终身不瘥。九月被霜者,食之冬病寒热。瓜性最寒,曝而食之尤冷。张华《博物志》云∶人以冷水渍至膝,可顿啖瓜至数十枚。渍至项,其啖转多。水皆作瓜气,未知果否。食瓜伤腹胀者,食盐花易消,或饮酒,或服麝香水可解。


味甘,性寒,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清烦止渴,解暑凉蒸。


甜瓜甘寒疏利,甚清暑热,但泻胃滑肠,阳衰土湿者,食之必泄利,生冷败脾,以此为最。


寒,有毒。止渴,除烦热,利小便,通三焦,开壅塞气,兼主口鼻疮。


寒,有毒。止渴,除烦热,多食令人阴下湿痒生疮,动宿冷病,发虚热,破腹。又令人 弱,脚手无力。少食即止渴,利小便,通三焦间拥塞气,兼主口鼻疮。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无毒。


叶 治人无发,捣汁涂之,即生。


图经文具瓜蒂条下。


陈藏器序云∶甘瓜子,止月经太过,为末去油,水调服。千金方∶治口臭。杵干甜瓜子作末,蜜和丸,每旦洗净漱,含一丸如枣核大。亦用敷齿。孙真人食忌∶患香港脚人勿食甜瓜,其患永沉水者杀人。又,多食发黄胆病,动冷疾,令人虚羸,解药力。两蒂者杀热,去烦渴。甜瓜去皮,食后吃之,煮皮作羹亦佳。


衍义曰∶甜瓜,暑月服之,永不中暑气,多食未有不下利者。贫下多食,至深秋作痢为难治,为其消损阳气故也。亦可以如白甜瓜煎渍收。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