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童便

《本草备要》:童便

《本草从新》:童便

《本草分经》:童便

《本草撮要》:童便

《本草求真》:童便

《得配本草》:童便

《冯氏锦囊秘录》:童便

《药笼小品》:童便

《药性切用》:童便

《医方考》:童便


一名还元水。饮自己溺,名轮回酒


平,泻火,补阴,散瘀血


咸寒(时珍曰温)。能引肺火下行从膀胱出,乃其旧路,降火滋阴甚速。润肺散瘀(咸走血),治肺痿失音,吐衄损伤(凡跌打损伤、血闷欲死者,擘开口以热尿灌之,下咽即醒。


一切金疮受杖,并宜用之,不伤脏腑。若用他药,恐无瘀者,反致误人矣),胞胎不下(皆散瘀之功)。凡产后血晕,败血入肺,阴虚久嗽,火蒸如燎者,惟此可以治之(晋褚澄《劳极论》曰∶降火甚速,降血甚神。饮溲溺百无一死,服寒凉药百无一生)取十二岁以下童子(少知识,无相火),不食荤、腥、酸、咸者佳。去头尾,取中间一节清沏如水者,用当热饮。热则真气尚存,其行自速,冷则惟有咸寒之性。入姜汁(行痰)、韭汁(散痰)更好。


冬月用汤温之(李士材曰∶炼成秋石,真元之气渐失,不及童便多矣。《普济方》∶治目赤肿痛,用自己小便,乘热抹洗,即闭目少顷。此以真气退其邪热也)。


一名还元水、饮自己溺、名回轮酒.降火清瘀.


咸寒.能引肺火下行.从膀胱出.乃其旧路.降火滋阴甚速.润肺清瘀.(咸走血.)治肺痿失音.吐衄损伤.(凡跌打损伤、血闷欲死者、以热尿灌之、下咽即醒、一切金疮受杖、并宜用之、不伤脏腑、若用他药、恐无瘀者、反致误人也.)胞胎不下.(皆散瘀之功.)凡产后血晕.败血入肺.阴虚火嗽.火热如燎者.惟此可以治之.(褚澄劳极论云∶降火甚速、降血甚神.按此物虽臭秽败胃、犹胜寒凉诸药.)禁忌同人中白.取十二岁以前童子.(少知识、无相火.)不食荤腥.去头尾.取中间一段.清彻如水者用.当热饮.热则真气尚存.其行自速.冷则惟有咸寒之性.(士材曰∶炼成秋石、真元之气渐失、不及童便多矣.)或入姜汁、(行痰.)韭汁、(散瘀.)冬月用汤温之.


咸寒,能引肺火下行从膀胱出,降火降血甚速,润肺清瘀,虽秽臭败胃,然较之过用寒凉之药犹不若服此之为胜也。热服或入姜汁或入韭汁。


味咸寒.入手太阴经.功专润肺清瘀.治肺痿失音.吐衄损伤.胞衣不下.产后血晕.败血入肺.阴虚火嗽.火热如燎者.惟此可治.当热饮.或入姜汁行痰.韭汁散瘀.冬月热汤温之.


(人)清火降血


童便(专入膀胱。兼入肺胃肝心)。系孩童津液浊气。渗入膀胱而出。味咸气寒无毒。为除痨热骨蒸。咳嗽吐血。妇人产后血衄晕闷绝之圣药。褚澄遗书云。降火甚速。降血甚神。饮溲溺百不一死。非真不死。甚言功力之优也。(又言人喉有窍。则咳血杀人。喉不停物。毫发必咳。血既渗入。愈渗愈咳。愈咳愈渗。)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人服小便入胃。亦随脾之气上归于肺。下通水道而入膀胱。乃寻其旧路也。故能治肺病引火下行。凡人精气清者为气。浊者为血。浊之清者为津液。浊之浊者为小便。与血同类也。故味咸而走血。咸寒能伏虚热。使火不上炎。血不妄溢。是以能疗诸血证也。凡人久嗽失音。劳渴烦燥。吐衄损伤。皮肤皴裂。人咬火烧。绞肠痧痛。难产胞衣不下。法当乘热饮之。(薛已云。予在居庸。见覆车被伤七人。仆地吟呻。俱令灌此。皆得无事。凡一切伤损。不问壮弱。及有无瘀血。俱宜服此。若胁胀。或作痛。或发热烦燥口渴。惟服此一味。胜似他药。他药虽效。恐有瘀血。反致误人。童便不动脏腑。不伤气血。万无一失。军中多用此。屡试有效。)盖热则尚存真气。其行自速。冷则惟有咸味寒性矣。若救阴却痨。必以童便为优。盖取混元之气。清纯而不淆杂耳!(但胃寒食少者切忌。)今人类用秋石。虽亦能入肾除热。但经水澄火炼。真元之气全失。其功不及童便多矣。况多服久服。则咸能走血。令血凝气滞为病。矧有阳气素虚。食少肠滑者。其可用之为治乎?取童子十岁以下。相火未动。不食荤腥酸咸者佳。去头尾。取中间一节。清彻如水者用。痰用姜汁。瘀用韭汁。冬月用汤温之。


咸,寒。消瘀血,止吐衄,下胞胎,疗血运。且能引肺火下行,从膀胱而出,反本还原,仍归旧路也。瓶盛热浸,治人咬指伤。和酒饮,治跌扑损伤。调竹沥,治胁胀作痛。同甘草,治久嗽。加猪胆汁,入姜附汤,治伤寒少阴症厥逆无脉,下利不止,干呕欲饮水者。


行瘀,入韭汁。目赤痛,乘热抹之。瘴疟,和白蜜搅,去沫服。产后过饮,生带病。怯病自服溺水,无异毒药。(病者小便多郁热腥秽故也。)


人尿,乃津液之浊者,渗入膀胱而出,味咸,气寒,无毒。为除劳热骨蒸,咳嗽吐血,妇人产后血晕闷绝之圣药。 氏云∶降火甚速降血甚神,饮溲尿百不一死。服凉药百不一生。言其功力之优胜也。《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肤。”故人服小便,入胃亦随脾之气上归于肺,下通水道,而入膀胱,乃循其旧路也。故能治肺病引火下行。凡人精气清者,为气浊者,为血浊之清者,为津液浊之浊者,为小便与血同类也,故味咸而走血,咸寒能伏虚热,使火不上炎,血不妄溢,是以能疗诸血症也。主久嗽上气,失津及止芳渴,润心肺血闷,热狂扑损,瘀血在内,晕绝吐血,鼻衄皮肤皲裂,人咬火烧绞肠沙痛,难产胞衣不下,诸症悉由此也。法当乘热饮之,盖热则尚存真气,其行自速冷,则惟有咸味,寒性矣。苦补阴却劳,必以童便为优,盖取混元之气,清纯而不淆杂耳。今人类用秋石,虽亦能入肾除热,但经水澄之炼,真元之气全失,其功不及童便多矣,况多服久服,则咸能走血,令血凝泣为病,若阳虚无失,食少汤滑者禁之。尿白 即人中白,乃人尿之精气结成,味咸气凉无毒,能泻肝肾三焦膀胱,有余之欠,内服可除骨蒸劳热,肺痿吐血诸病,外治汤火灼疮,口舌疳疮,总皆除热降火之功也。


童便,痨热咳嗽,鼻洪吐衄,产后败血攻心,扑损瘀血作痛,难产胎衣下出,一切火症神妙。输饮酒,乃自己溺尿,蠲诸积,到仓杖,荡涤汤胃,暴发赤眼,亦可洗明。


人中白,去传尸痨热,上肺痈吐血口疳,鼻衄汤火灼疮。秋石丹滋肾水,返本还元,养丹田,复命归根,安和五脏,润泽三焦,咳逆稠痰,骨蒸邪热,咸能软坚消块,水肿可伐,随尝明目清心,延年益寿,女病须阳炼尤佳,男病得阴炼更妙,阴阳以童男童女便尿,非以水火分别立名。


主治(痘疹合参) 童便,痘后寒热头痛,温气鼻血,阴虚发热之要药。人中白治痘牙疳,为降阴火消瘀血之主药。


止热血妄行,为吐血产后之良药。


患吐血自服溲溺,百不一死,皆能从其类而治之也。


秋石咸滋肾水,阴虚火升者宜。


性味咸寒,降火散瘀,清肺滋阴,乘热饮之。冷则真气不全,第存咸寒之性耳。


咳血者,以童便一物主之。


咳血是肺中有窍。肺是清虚之脏,纤芥不容,一有其窍,则血渗入肺矣。愈渗愈咳,愈咳愈渗,此为难治。褚澄云∶以寒凉治之,百不一生。以溲溺治之,百不一死。故特表而出之。又曰∶血虽阴类,运之者其和阳乎!所以示人者深矣。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