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伤寒时疫辨

《类证治裁》:伤寒时疫辨

吴又可曰∶伤寒必有感冒之因,然后头疼身痛,发热恶寒;时疫原无感冒之因,忽觉凛凛,以后但恶热,不恶寒。伤寒不传染,时疫多传染;伤寒邪从毛窍入,时疫邪从口鼻入;伤寒感而即发,时疫感久乃发。伤寒投剂,一汗而解;时疫发散,有汗不解;伤寒汗解在前,时疫汗解在后;伤寒投剂,可使立汗∶时疫俟其内溃,乃得自汗战汗。疫邪始匿募原,根深蒂固,发时与营卫交并,客邪经由之处,营卫无不受伤,故曰溃。然不溃则不能传,不传则邪不出,邪不出则疾不瘳。伤寒发斑则病笃,时疫发斑则病衰;伤寒感邪在经,以经传经;时疫感邪在内,内溢于经,经不自传;伤寒感发甚暴,时疫却淹缠加重;伤寒必先发表,时疫必先疏利;种种不同。所同者,伤寒时疫皆能传胃,故同用承气汤导邪以出也。然疫症下后,多有未能顿解者,由于表里分传,一半向外传,邪留肌肉;一半向里传,邪留胃腑;留胃故里气结,表气因而不通,于是肌肉之邪,不能即达肌表。下后里气通,表气亦顺,向郁肌肉,乃或斑或汗,脱然而愈。伤寒下后无是矣。


〔疫症〕初起三日,葱豉汤加童便热服,汗之。不汗,少顷更服,以汗出热除为度。三服不解而脉浮,尚属表症,用白虎汤。见里症,用承气汤、解毒汤。表里不分,用凉膈散、双解散加减。汗下后,复见表症,再与白虎汤。复见里症,更与承气汤。表里热结,用三黄石膏汤、栀豉汤汗之。有汗下三四次而热退者,有热退后,忽复壮热,用再汗再下而愈者。若脉症皆虚,用清热解毒汤、人中黄丸调之。非如伤寒,有下早变症之虑,亦非温热不可频下之比,总当以热除邪尽为度。惟下元虚者,非六味生料补其真阴,不能化其余热。(纂《张氏医通》)初发邪伏募原,营卫交阻,凛寒发热,甚则厥逆,迨阳郁而通,厥回而中外皆热,不可发汗,宜透其邪,用达原饮。轻者舌苔白而薄,脉不数,可从汗解。重者舌苔如粉,舌根先黄,延及中央,邪渐入胃,须下之,达原饮加大黄。若脉长洪而数,大汗而渴,此邪适离募原,欲表未表也,白虎汤。舌黄兼里症,邪已入胃,大小承气汤。凡舌苔白,邪在募原,不可下;苔黄,邪在胃,宜下;黑而芒刺,急下;目赤咽干,气喷如火,扬手掷足,脉沉数,下之,俱承气汤。凡失下,循衣摸床,撮空肉惕,目不了了,邪热愈甚,元气将脱者,宜陶氏黄龙汤。既下,急用生脉散加归、芍。痰滞胸膈,瓜贝养荣汤。斑不透,仍热,举斑汤。屡汗而液枯,人参白虎汤。表症多,里症少,达原饮加大黄、枳实。里症多,表症少,大柴胡汤。燥结便秘,热结旁流,日久失下,自利黑水。协热下利,潮热便作泄泻。俱承气汤。疫兼痢者危,槟榔顺气汤。


热结下焦,小便不利,导赤散。热瘀发黄,茵陈蒿汤。血蓄膀胱,夜热谵语,桃仁承气汤。妇人病疫,经水适来,邪入血海,热随血下自愈。小柴胡汤加赤芍、丹皮、生地黄。如结胸状者,血因邪结也,宜刺期门穴。


经水适断,血室乍空,邪乘虚入,难治。柴胡养荣汤。新产亡血,柴胡养荣汤。孕妇病疫,随症施治,以安胎保胎为主,亦有宜用承气汤者,用之,反得母子俱全,慎勿生疑掣肘也。(纂吴氏《温疫论》)


〔大头瘟〕湿热伤巅,肿大如斗,赤 无头,或结核有根,令人多汗气蒸。天行疠气,染之多死,乃邪热客于心肺,上攻头面而为肿也。初则憎寒壮热,体重,头面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甚则堵塞不能饮食,舌干口燥,恍惚不安,不速治。十死八九。人中黄丸、普济消毒饮子。便硬,加酒大黄一二钱,缓服,或沈氏头瘟汤。若溃脓,必染人。若发于面部, 赤肿痛,属阳明,普济消毒饮子加石膏。发于耳前后,额角旁,红肿,属少阳,普济消毒饮子加柴胡、天花粉。发于脑顶后,并耳后赤热肿痛,属太阳,荆防败毒散去人参,加芩、连。


〔捻颈瘟〕喉痹失音,项大腹胀如虾蟆状,亦名虾蟆瘟。荆防败毒散。


〔瓜瓤瘟〕胸高肋起,呕血如汁。生犀饮,便结加大黄,渴加花粉,虚加盐水炒人参。表热去苍术,加桂枝、黄连。便脓血,倍黄土,加黄柏。便滑,以人中黄代金汁。


〔杨梅瘟〕遍身紫块,忽然发出霉疮,清热解毒汤,下人中黄丸,并宜刺块出血。


〔疙瘩瘟〕发块如瘤,遍身流走,旦发夕死。急用三棱针刺入委中三分,出血。服人中黄散。


〔绞肠瘟〕肠鸣干呕,水泄不通,类绞肠痧。急宜探吐,服双解散。


〔软脚瘟〕便清泄白,足肿难移。此即湿温症,宜苍术白虎汤。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