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铜青

《本草纲目》:铜青

《本草便读》:铜青

《本草从新》:铜青

《本草撮要》:铜青

《本草求真》:铜青

《本草择要纲目》:铜青

《本经逢原》:铜青

《冯氏锦囊秘录》:铜青

《雷公炮制药性解》:铜青

《外科全生集》:铜青

《药性切用》:铜青

《玉楸药解》:铜青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铜青

《证类本草》:铜青

「释名」亦名铜绿,即铜器上所生的绿色物。市上常用醋制铜,使生绿,收取晒干即可用。


「气味」酸、平、微毒。


「主治」


1、风痰引起的突然昏倒或瘫痪。用铜青二两,研细,水飞去滓,慢火熬干,再加入麝身一分,以糯米粉糊成丸子,如弹丸大。每一丸,分两次服,薄荷酒送。若风痰未全好,可再用朱砂酒冲同量丸药服。要吐出青绿色涎水,泻下恶物,才算病愈。此方名“碧林丹”。治小儿的这种病,宜用“绿云丹”。方子是:用铜青研末,不定量,加醋面糊丸,如芡子大,每次用薄荷酒化服一丸,服后不久,吐涎如胶,即有效。


2、烂眼。用水调铜青,涂在碗底,艾火熏干后,刮下来涂烂处。


3、头发恶红,不断脱落。用油磨铜钱末涂抹即生。


4、脸上黑痣。用粗草划破黑痣,再用铜青末涂搽,三天不洗去,痣自脱掉。痣厚的,可再搽一次。


5、走马牙疳(骨槽风、败血症、牙根肿痛、臭烂出血)。用铜青、滑石、杏仁等分,研末涂搽。


6、口鼻疳疮。用铜青、枯矾等分,研细敷疮上。又方:用人中白一钱、铜青三分研细搽抹。


7、杨梅毒疮。用醋煮铜青研末,烧酒调搽。要忍痛,让水出,次日即干。或再加白矾,与铜青等分,研末涂搽。


8、臁疮顽癣。用铜青七分,研细,加黄蜡一两共熬。另取厚纸一张,铺涂熬汁,两面垫一层纸,然后再贴到患处,以出水为好。亦治杨梅疮毒及虫咬。


9、痔瘘。见后面蜜陀僧条。


10、蛇咬伤。用铜青研细敷之。


11、百虫入耳。用生油调铜青滴入。


12、头上生虱。用铜青、明矾,共研细,揉入发内。


铜青(图缺)


吹喉可吐风痰.入肝脏酸平有毒.点眼堪医弦烂.治湿疮虫蚀无忧.(铜青即铜之精华结于铜器上者.今人以醋制铜上生绿.收取晒干用之.故主治皆酸苦涌泄.入肝搜风之用.)


一名铜绿.重、去风痰.


酸平微毒.内科吐风痰之聚,外科止金疮之血,女科理血气之痛,眼科治风热之疼.杀虫有效.疳证亦宜.(色青入肝、专主东方之病.)服之损血.以醋制铜.刮用.(头上生虱、铜青明矾末掺之、良.)


味酸平微毒.入手足太阴厥阴经.功专吐风痰.止疡血.理气痛.服之损血.杀虫有效.以醋制铜刮用.头上有虱.铜青明矾末掺之良.走马牙疳.用溺桶中白垢火 一钱.入铜绿三分.麝香一分.敷之立愈.一名铜绿.


(金)泻肝胆积热除目翳


铜青(专入肝胆)。即俗所云铜绿者是也。与空青所产不同。铜青气禀地阴。英华外见。藉醋结成。故味苦酸涩气寒。能入肝胆二经。按酸入肝而敛。所以能合金疮止血。苦寒能除风热。所以能去肤赤及鼻息肉。苦能泄结。所以醋蘸喉中。则吐风痰而使血气心痛皆止。为散能疗喉痹牙疳。醋调揩腋下。治胡臭。姜汁调点烂沿风眼。(锦囊用真川连三钱。杏仁八粒。去皮生用。生甘草六分。胆矾一分。铜青三分。大元枣一枚。水煎乘热搽眼。)去疳杀虫。所治皆厥阴之病。(时珍曰。吐痰须观人之虚实强弱而察其脉。乃可投之。)


(即铜绿.)


【气味】


酸平微毒.


【主治】


妇人血气心痛.合金疮止血.明目.去肤赤息肉.主风烂眼泪出.治恶疮疳疮.吐风痰杀虫.盖铜青乃铜之液气所结.酸而有小毒.能入肝胆.故吐利风痰.明目杀疳.皆肝胆之病也.


酸苦平,小毒。


发明 铜青藉醋结成,能入肝胆二经。以醋蘸捻喉中则吐风痰,为散疗喉痹牙疳,醋调揩腋下治狐臭,姜汁调点烂沿风眼,去疳杀虫,所治皆厥阴之病。


铜禀土中阴气以生,青则其英华秀出于外所结,然必仗咸酸之味而成。故味苦、酸、涩,气寒,无毒。酸入肝而能敛。所以合金疮止血。苦寒能除风热,所以去肤赤息肉。苦能泄结,所以又主气心痛吐风痰也。


铜青,乃铜之精华。治妇人血气心痛,洗眼目风热肿痛,敛金疮,吐风痰,去肤赤除息肉,喉痹口疮并资,神效。


味苦涩,性平有微毒,不载经络。主敛金疮,治眼暗,止血杀虫,能去腐肉。


按∶铜青即铜绿,本醋沃铜上而得其精华。醋能收敛,故敛疮止血,其去腐肉者,亦醋之功


酸平微毒,治恶疮疳疮,杀虫,吐风痰。


即铜绿。性味酸平,入肝而敛热除风,明目止痛。醋制铜器,刮取用。


味咸,气平,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止血行痰,消肿合疮。


铜青即铜绿,酸涩,能合金疮,止血流,平牙疳肉蚀,收烂弦冷泪,消臁疮顽癣,疗痔瘘杨梅,去风杀虫,生发点痣。功专外用,不入汤丸。医书用吐痰,殊非良法。


平,微毒。治妇人血气心痛,合金疮,止血,明目,去肤赤息肉。生铜皆有青,青则之精华,铜器上绿色者是,北庭署者最佳。治目时淘洗用。陈脏器云∶青铜明目,去肤赤合金疮,止血,入水不烂,令疮黑青,生熟铜皆有。


平,微毒。治妇人血气心痛,合金疮,止血,明目,去肤赤息肉。生铜皆有青,青则铜之精华,铜器上绿色是,北庭 者最佳。治目时淘洗用。(新补 见陈藏器、日华子。)


陈藏器云∶陶云青铜不入方用。按青铜明目,去肤赤,合金疮,止血,入水不烂,令疮青黑。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以次空青也。铜青独在铜器上绿色者是。经验方∶治痰涎潮盛,卒中不语,备急大效。碧琳丹∶生碌二两净洗,于乳钵内研细,以水化去石澄清,同碌粉慢火熬令干,是取辰日辰时于辰位上修合,再研匀入麝香一分同研,以糯米糊和丸如弹子大,阴干。如卒中者,每丸作二服,用薄荷酒研下。瘫缓一切风,用朱砂酒研化下,候吐涎出,沫青碧色,泻下恶物。又方∶治小儿绿云丹∶不计分两,研细如粉,用醋面糊和丸如鸡头大。每有中者,才觉便用薄荷酒磨下一丸,须臾便吐,其涎如胶,令人以手拔之候吐罢,神效。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