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乌头

《本草纲目》:乌头

《本草乘雅半偈》:乌头

《本草分经》:乌头

《本草经集注》:乌头

《本草易读》:乌头

《本草择要纲目》:乌头

《顾松园医镜》:乌头

《长沙药解》:乌头

《雷公炮制药性解》:乌头

《雷公炮炙论》:乌头

《名医别录》:乌头

《千金翼方》:乌头

《神农本草经》:乌头

《吴普本草》:乌头

《新修本草》:乌头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乌头

《证类本草》:乌头

「释名」乌喙、草乌头、土附子、奚毒、耿子、毒公、金鸦。苗名:莨、芨、堇、独白草、鸳鸯菊。汁煎名射罔。


「气味」(乌头)辛、温、有大毒。(乌喙,一名两头尖)辛、微温、有大毒。(射罔)苦、有大毒。


「主治」


1、中风瘫痪(手中颤动,言语蹇涩)用草乌头(炮,去皮)四两,川乌头(炮,去皮)二两,乳香、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生乌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个,去头翅,同煮豆熟,取豆,焙干为末,加入上述药末中,以醋、面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此方名“左经丸”。


2、瘫痪顽负(风节疼痛,下元虚冷,一切风疮)。用草乌头、川乌头、两头尖各三钱,硫磺、麝香、丁香各一钱,木鳖子五个,共研为末。再以熟艾揉软,合在一起用草纸包裹。烧熏痛处。此方名“雷丸”。


3、腰脚冷痛。用乌头三个,去皮脐,研细,醋调贴痛处。


4、久患头风。用草乌头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共研为末。每服半钱,冷薄荷汤送上。


5、耳鸣耳痒(耳中如闻流乐声及风声,不治成聋)用新掘得的生乌头,乘湿削如枣核大,塞耳内。一天换二次,几天病愈。


6、喉痹口噤。用草乌头、皂荚,等分为末,加麝香少许擦牙,并吸入鼻内,牙关自开,又方:用草乌尖、石胆,等分为末,每用一钱,以醋煮皂荚的液汁调稀,扫涂肿上,流涎几次,其毒即破。


7、脾、寒、厥疟(先寒后热,名寒疟;但寒不热,面色黑者名厥疟;寒多热少,百黄腹痛,脾疟)用上等草乌头削去皮,开水泡几次,密盖一段时间,取出切细、焙干,研为末,加猛然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清早服,以姜十片,枣三枚、葱三根煎汤送下,隔一、两小时再服药一次。


8、腹中症结。用射罔二两、椒三百粒,共捣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一丸,渐至三丸,病愈为止。


9、内痔不出。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处,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睡,疔自拔出。


10、疔毒恶肿。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处,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处,疔自拔出。


11、遍身生疮(阴囊及两脚最多)。用草乌头一两,盐一两,化水泡一夜,炒红,研为末;另取猪腰子一个,去膜煨熟。竹刀切细、捣烂,加醋、糊调药末为丸,如绿豆在。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12、瘰疬初起(未破,发寒发热)。用草乌头头半两、木鳖子二个,加米醋磨细,再投入捣烂的葱头和蝗蚓粪少许,调匀敷患处,外贴纸条,留通气孔。


(本经下品)


乌头功力,能生死人。非以生气通之者,孰能与此。


【气味】辛温,有大毒。


【主治】主中风恶风,洗洗汗出,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


【 】曰∶乌头与附子同种,盖初化之形物也。近取野生者,别无酿造之法。唯多历年月,则气力勇悍,其毒转甚。处处有之,苗叶花实,并类川乌,根外黑内白,皱而枯燥。酉阳杂俎云∶雀芋,状如雀头,置干地,地反湿,湿地地反干,飞鸟触之堕,走兽遇之僵。一曰乌草,即乌头之野生者。修事,用文武火中炮令皱折,劈破用。莽草为之使,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白芨。恶藜芦。


【核】曰∶乌,日魄也。兼天雄附侧之阳而首出之,命曰乌头。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故主中风恶风,汗出洗洗,致卫气散解者,力堪卫外而为固者也。寒湿合痹,致咳逆上气;积聚寒热,致内闭不通,外壅肌肉者,力主俾通而起亟之。先人云∶人病有四,曰痹、风、痿、厥,乌力唯宣痹、风。阳行有四,曰升、降、出、入,乌力唯从升、出。但阳喜独行,而专操杀业,在刚愎人所当禁忌。又云∶有家莳,有野生。野生无人气,无理法,与生人反,鸟兽不可与同群,一味草乌而已。


即附子之母,功用与附子相同,而力稍缓,其性轻疏,能温脾,逐风治风疾者以此为宜。



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力视,又堕胎。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射罔,味苦,有大毒。治尸疰症坚,及头中风,痹痛。


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乌喙,味辛,微温,有大毒。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步行,痈肿脓结。又堕胎。生朗陵川谷。正月、二月采,阴干。


长三寸以上为天雄。(莽草为之使,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白芨,恶藜芦。)


今采用四月乌头与附子同根,春时茎初生有脑形似乌鸟之头,故谓之乌头,有两岐共蒂,状如牛角,名乌喙,喙即鸟之口也。亦以八月采,捣榨茎取汁,日煎为射罔,猎人以傅箭射禽兽,中人亦死,宜速解之。(敦煌本《新修》卷十,《大观》卷十,《政和》二四三页)



制同附子。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别有草乌、白附,故以黑附、川乌别之。


辛,甘,大温,有毒。除诸风风痹风邪,半身不遂之风,祛诸寒寒湿寒冷,坚痞老积之寒。


功同附子,助阳之力稍缓,祛风之力则盛。乌头尖吐风痰,治癫痫取其锋锐,无他意也。


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冬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今绵州乃广汉故地。绵州所属彰明所产尤多。盖十一月播种,春月生苗。茎类野艾而泽,叶类地麻而浓。其花紫瓣黄蕤,长苞而圆。其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旁生者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为乌喙,附而长生者为天雄,附而上出者为侧子。春末生子,故曰春采为乌头。冬月生子已成,故冬采为附子。盖附子乃乌头所生之子也。


腰脚冷痹痛,生川乌为末,醋合敷之。(验方第一。)


香港脚肿痛久者,生附子为末,姜汁合涂。(第二。)


年久头痛,川乌、南星末、葱汁合敷太阳穴。(第三。)


头风斧劈,川乌末烧烟熏碗中,茶泡服之。(第四。)


耳鸣不已,生乌头烧末,菖蒲等分,绵包塞之,日易之。(第五。)


耳猝聋醋炙附子,削尖插入耳中。(第六。)


手足冻裂,附子为末,合面敷之。(第七。)


附子汤 附子 茯苓 白术 人参 白芍治身体骨节俱痛,手足寒,脉沉微。(诸方第一。)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 白芍 炙草 姜 枣 附子治因发汗成漏,小便难,四肢急,屈伸不便,恶风。(第二。)


附子泻心汤 附子 大黄 黄连 黄芩附子煎,三黄用水渍之。治心下痞,恶寒汗出者。(第三。)


桂枝附子汤 桂枝 附子 甘草 生姜 大枣治骨节痛,小水不利,不渴者。(第四。)


仙桃丸 生乌头 五灵脂 威灵仙酒丸豆大,每酒下七丸,忌茶。治手足麻痹疼痛,或瘫痪疼痛,或腰膝痹痛。(第五。)


姜附汤 附子 干姜治中寒困昏,脐腹冷痛,霍乱转筋。(第六。)


乌头煎 乌头煎去渣,纳蜜再煎。治绕脐寒疝痛,手足冷,自汗脉紧。(第七。)


再造散 乌头 当归 台参 桂枝 川断 乌蛇 甘草 茅术 川芎 羌活 松节牛膝防风治瘫痪。(第八。)


小活络丹(舒筋最宜。) 天麻 白附子 牛膝 木鳖子 羌活(各五钱。) 乌头(一钱)


地龙(焙) 乳香 没药(各一钱) 朱砂(一钱) 南星(五钱)


酒丸豆大。治两脚无力,小儿不能行,成痿症者。(第九。)


(草乌头.或生用.或炮用.或以乌大豆同煮熟.去其毒用.)


【气味】


辛温有大毒.


【主治】


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痰.脐间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 痛. 癖气块.齿痛.益阳事强志.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但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若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药性论言其益阳事.治男子肾气衰弱者.未可遽然也.此类只能搜风胜湿.开顽痰.治顽疮.以毒攻毒而已.岂有川乌头附子补右肾命门之功哉.


【反】(半复 栝蒌 白芨 贝母 白蔹)


【恶】(藜芦) 伏(丹砂 砒石)


【忌】(豉汁)


【畏】(饴糖 黑豆 冷水能解其毒)


初种者为乌头,〔即川乌。〕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附而长三、四寸者为天雄,功用相同。但附子性重滞,主寒疾∶乌头性轻浮,主风疾。


温病、热病、暑病、燥病,俱系热病,万无可用之理;即传经伤寒,亦系热病,与直中阴经不同;仲景诸方,虽有用之,皆为误汗吐下而设,原非正治之法。若东南中风症,皆非真中风寒,俱当远避。阳厥症,虽有肢体尽冷,指甲青黑,自汗发呃,吐蛔下利,身卧如塑,六脉无力,或微或绝,种种似阴,审其内症,必气喷如火,咽干口臭,舌苔芒刺,渴欲饮冷,谵语太息,喜凉恶热,心腹胀满,按之痛甚,小便必黄赤短少,下利必臭秽殊常,误投下咽必毙。至若阴虚内热骨蒸,血液衰少诸病,吐衄肠红崩漏,均为大忌。老人精绝,少年失志,暑月湿热,皆令阳痿,不可误服辛热。能堕胎,孕妇亦大忌之。世徒见疗阳虚气衰,有起死之功,不细审辨、用之,是不操刀而杀人矣,故特着其害,以表其非轻用之药也。


【本经】味辛温。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生山谷。


味辛、苦、温,入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开关节而去湿寒,通经络而逐冷痹,消腿膝肿疼,除心腹痞痛。治寒疝最良,疗脚气绝佳。


《金匮》乌头汤,乌头五枚,麻黄三两,甘草三两,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治历节肿疼,不可屈伸。以湿寒浸淫,流注关节,经络郁阻,故作肿痛。甘草培土,芍药清肝,黄芪行其卫气,麻黄通其经脉,乌头去其湿寒也。


乌头赤石脂丸,乌头一分,炮,蜀椒一分,干姜一两,附子半两,赤石脂一两。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以寒邪冲逆,凌逼宫城。赤石脂保其心君,乌、附、椒、姜,驱逐其寒邪也。


大乌头煎,大乌头五枚。水三升,煎一升,去滓,入蜜二斤,煎令水老。治寒疝,脐痛腹满,手足厥冷。以水寒木郁,不得发越,阴邪凝结,冲突作痛。乌头破寒气之凝,蜜煎润风木之燥也。


乌头桂枝汤,乌头三枚,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蜜二升,煎乌头,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煎一升。治寒疝腹痛。以肝肾寒邪,同犯脾土,桂枝补土疏木,乌头破其寒凝也。


赤丸,方在朱砂。用之治寒气厥逆,以其驱寒而降逆也。


乌头温燥下行,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凡历节脚气、寒疝冷积、心腹疼痛之类,并有良功。


制同附子,蜜煎,取汁用。


性味经络功用,亦同附子,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莽草为使,恶藜芦,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白芨。


按∶乌头即春间采附子之嫩小者,一云,原生苗脑。


雷公云∶乌头,少有茎苗,长身乌黑,少有旁尖。乌喙皮上苍,有大豆许者孕八、九个周遭,底陷,黑如乌铁。


凡使,宜于文武火中炮令皴坼,即劈破用。


味甘,大热,有毒.消胸上淡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痛不可力视.又堕胎.


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


味辛温。


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生山谷。


《吴普》曰:乌头,一名莨,一名千狄,一名毒公,一名卑负(《御览》作果负),一名耿子,神农雷公桐君黄帝甘有毒,正月始生。叶厚、茎方、中空,叶四四相当,与蒿相似。


又云:乌喙,神农雷公桐君黄帝有毒,李氏小寒,十月采,形如乌头,有两岐相合,如乌之喙,名曰乌喙也,所畏恶使,尽与乌头同,一名萴子,一名莨,神农岐伯有大毒,李氏大寒,八月采,阴干。是附子角之大者,畏恶与附子同。(《御览》,《大观本》节文)


《名医》曰:生朗陵,正月二月采,阴干,长三寸,已上为天雄。


按《说文》云:萴,乌喙也。《尔雅》云:芨,堇草。郭璞云:即乌头也,江东呼为堇。《范子计然》云:乌头出三辅中,白者善。国语云:骊姬置堇于肉。韦昭云:堇,乌头也。《淮南子》主术训云:莫凶于鸡毒。高诱云:鸡毒,乌头也,按鸡毒即奚毒,即子,即萴子侧子也,《名医》别出侧子条,非。



《御览》卷九百九十


一名莨,一名千秋,一名毒公,一名果负,一名耿子。神农、雷公、桐君、黄帝∶甘,有毒。正月始生,叶浓,茎方中空,叶四面相当,与蒿相似。乌喙,神农、雷公、桐君、黄帝∶有毒。李氏∶小寒。十月采。形如乌头,有两岐相合,如乌头之喙,名曰乌喙也,所畏恶使,尽与乌头同。



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力视。又堕禽兽。射罔,味苦,有大毒。


疗尸疰症坚,及头中风痹痛。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乌喙,味辛,微温,有大毒。


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步行,痈肿脓结。又堕胎。生朗陵川谷。正月、二月采,阴干。长三寸以上为天雄。


莽草为之使,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白芨,恶藜芦。


今采用四月乌头与附子同根,春状如牛角,名乌喙,喙即鸟之口也〔谨案也。此物同苗或有三歧者,然两歧者少。纵天雄、附子有两歧者,仍依本名。如乌头有两歧,即名乌喙,天雄、附子若有两歧者,复云何名之?


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寒热,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胎,其汁煎之名射罔,味苦,有大毒。疗尸疰,症坚及头中风痹痛。杀∶禽兽。


云∶使。远志为之使。忌∶豉汁。味苦辛,大热,有大毒。能治恶风憎寒,湿痹痰包心,肠腹 痛, 癖气块。益阳事,中风,洗洗恶寒,除寒热,主胸中痰满下食。治咳逆上气,治齿痛,破积聚寒,主强志。日华子云∶土附子,味 辛,生去皮,捣滤汁澄清,旋添晒干取膏,名为射罔,猎人将作毒箭使用。或中者,以青、小豆叶、浮萍、冷水、荠 ,皆可御之。莽草为之使。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芨。恶∶藜芦。


(乌头_图缺)


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


射罔 味苦,有大毒。疗尸疰症坚,及头中风痹痛。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


臣禹锡等谨按中蛊通用药云∶射罔,温,大热。


乌喙(音讳) 味辛,微温,有大毒。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制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又堕胎。生朗陵山谷,正月、二月采,阴干。长三寸以上为天雄。(莽草为之使,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白芨、恶藜芦。)


陶隐居云∶今采用四月乌头与附子同根,春时茎初生。有脑形似乌鸟之头,故谓之乌头。


有两歧,共蒂状如牛角,名乌喙。喙即乌之口也。亦以八月采,捣笮茎取汁,日煎为射罔。猎人以敷箭,射禽兽,中人亦死,宜速解之。唐本注云∶乌喙,即乌头异名也。此物同苗,或有三歧者,然两歧者少。纵夫雄、附子有两歧者,仍根据本名。如乌头两歧,即名乌喙,天雄、附子若有两歧者,复云何名之?臣禹锡等谨按吴氏云∶乌头一名莨,一名千秋,一名毒公,一名果负,一名耿子。神农、雷公、桐君、黄帝∶甘,有毒。正月始生,叶浓,茎方中空,叶四四相当,与蒿相似。又云乌喙,神农、雷公、桐君、黄帝∶有毒。十月采。形如乌头,有两歧,相合如乌之喙,名曰马喙也。所畏、恶、使,尽与乌头同。尔雅云∶芨,董草。注∶即乌头也,江东呼为堇(音靳)。崔实四民月令云∶三月可采乌头。药性论云∶乌头,使,远志为之使,忌豉汁,味苦、辛,大热,有大毒。能治恶风憎寒,湿痹逆气,冷痰包心,肠腹痛, 癖气块,益阳事,中风洗洗恶寒,除寒热,主胸中痰满,冷气,不下食,治咳逆上气,治齿痛,破积聚寒,主强志。又云乌喙,使,忌豉汁,味苦、辛,大热。能治男子肾气衰弱,阴汗,主疗风温湿邪痛,治寒热痈肿岁月不消者。陈藏器云∶射罔本功外。主疮,疮根结核,瘰 ,毒肿及蛇咬。先取药涂肉四畔,渐渐近疮,习习逐病至骨。疮有熟脓及黄水出,涂之。若无脓水,有生血,及新伤肉破,即不可涂,立杀人。亦如杀走兽,敷箭镞射之,十步倒也。日华子云∶土附子,味 、辛,热,有毒。生去皮,捣滤汁澄清,旋添,晒干取膏,名为射罔。猎人将作毒箭使用,或中者,以甘草、蓝青、小豆叶、浮萍,冷水、荠,皆可御也。


图经文具侧子条下。


圣惠方∶治风,腰脚冷痹疼痛。用川乌头三分去皮脐。生捣罗,酽醋调涂于故帛上敷之,须臾痛止。又方∶治久疥癣方∶用川乌头七枚,生用捣碎,以水三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滓,温洗之。外台秘要∶治头风头痛。腊月乌头一升,炒令黄,末之,绢袋盛,酒三升浸,温服。千金方∶治耳鸣如流水声,耳痒及风声,不治久成聋。全乌头一味,掘得承湿削如枣核大,塞耳。旦易夜易,不过三日愈。又方∶治沙虱毒,以射罔敷之佳。经验方∶治一切冷气,去风痰,定遍身疼痛。益元气,强精力,固精益髓,令人少病。川乌头一斤,用五升许大瓷钵子盛,以童子小便浸,逐日添注任令溢出,浸二七日,其乌头通软,拣去烂坏者不用,余以竹刀切破,每个作四片,却用新汲井水淘七遍后浸之,每日换。七日通前浸二十一日,取出焙干,其药洁白,捣罗为末,酒煮面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丸,空心盐汤,酒下,少粥饭压之。如冷气稍盛,加丸数服之。经验后方∶治痢独圣丸∶川乌头一个好者,柴灰火烧烟欲尽取出,地上盏子合,良久,细研,用酒,蜡丸如大麻子,每服三丸。赤痢用黄连、甘草、黑豆煎汤放冷吞下;如白,用甘草、黑豆煎汤放冷吞下;如泻及肚疼,水吞下。每于空心服之,忌热物。梅师方∶治蛇虺螫人,以射罔涂螫处,频易。又方∶治妇人血风虚冷,月候不匀,或即脚手心烦热,或头面浮肿顽麻。川乌头一斤,清油四两,盐四两,一处铛内熬令裂。如桑椹色为度,去皮脐,五灵脂四两,合一处为末,入臼中捣令匀后,蒸饼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盐汤下二十丸,亦治丈夫风疾。又方∶补益元藏,取饮食,壮筋骨。二虎丸∶乌头、附子各四两,酽醋浸三宿,取出切作片子,穿一小坑,以炭火烧令通赤,用好醋三升,同药倾入热坑子内,盆合之,经一宿取出,去砂土,用好青盐四两,研与前药同炒,令赤黄色,杵为末,醋、面糊丸如梧子大。空心冷酒下十五丸,盐汤亦得,妇人亦宜。又方∶疗瘫缓风,手足 曳,口眼 斜,语言蹇涩,履步不正,神验。乌龙丹∶川乌头去脐了,五灵脂各五两,右为末,入龙脑、麝香研令细匀,滴水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先以生姜汁研化,次暖酒调服之,一日两服,空心、晚食前服。治一人只三十丸,服得五、七丸,便觉抬得手,移得步,十丸可以自梳头。胜金方∶治蝎蜇。乌头末少许,头醋调敷之。灵苑方∶治马汗入疮,肿痛渐甚,宜急疗之,迟则毒深难理。以生乌头末敷疮口,良久有黄水出,立愈。初虞世治陷甲,割甲成疮,连年不瘥。川乌头尖、黄柏等分,为末,洗了贴药。修真秘诀治泻痢。三神丸∶草乌头三两,一两生;一两熟炒;一两烧存性。研为末,以醋、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空心服。泻用井花水;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痢生姜甘草汤下。孙兆口诀治阴毒伤寒,手足逆冷,脉息沉细,头疼腰重,兼治阴毒咳逆等疾。川乌头、干姜等分,上为粗散,炒令转色,放冷再捣为细散。每一钱,水一盏,盐一撮,煎取半盏,温服。古今录验∶治痈攻肿,若有息肉突出者。乌头五枚,以苦酒三升,渍三日,洗之,日夜三、四度。杨氏产乳疗耳鸣无昼夜。乌头烧作灰,菖蒲等分为末,绵裹塞耳中,日再用,效也。唐·李宝臣为 人置堇于液,宝臣饮之即喑,三日死。唐·武后置堇于食,贺兰氏食之,暴死。


衍义曰∶乌头、乌喙、天雄、附子、侧子,凡五等,皆一物也。只以大小、长短、似像而名之。后世补虚寒,则须用附子,仍取其端平而圆,大及半两以上者,其力全不僭。风家即多用天雄,亦取其大者。以其尖角多热性,不肯就下,故取敷散也。此用乌头、附子之大略如此。余三等,则量其材而用之。其炮制之法,经方已着。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