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李曜西子疟症误药几危治效

《仿寓意草》:李曜西子疟症误药几危治效

李青原之弟曜西,吾长子之襟兄也。其子于初秋患疟,医者为徐姓,延至八月中,忽请予诊。据云疟本寒少热多,多汗而热难退,徐医连投白虎汤,石膏每用一两,热较减而寒较多,现则寒后不能转热,有气自少腹上冲,疼痛异常,至不能受,约有一时然后渐渐转热痛,随热减热壮而后痛止,胸次饱闷,饮食不进,神情疲败。徐医屡用顺气止痛等法,全然不应,故请斟酌。余问何以用白虎汤?据云因病者热多渴饮,予问渴饮几何?曰热时约饮二十次,每次一茶碗盖。予笑曰:次数虽多,茶碗盖贮茶无几,虽二十次不足两碗,不算大渴,再问病人欲冷饮欲热饮,则专用热饮。予曰:据此则大错矣。书载白虎汤症,必大渴欲冷饮,而后可投,足见虽渴欲饮而不欲冷饮,尚不可投也。况并非大渴且欲热饮乎?且夫治疟之法,必寒能化热而后可愈,岂有寒本少而欲其寒多者乎!夫白虎汤在疟门未尝不用,然必热疟而后可。今症汗多热难解,明系暑疟,暑中兼湿故也。暑乃阴邪,热乃阳邪,岂可徒见其热遂以阴邪,而用阳邪之药耶?此必误用白虎致寒转增,而将暑邪逼入肝肾,以致肝气挟肾气上冲也。曜西问疟乃少阳症,何以转入肝肾?予曰:五脏皆令人疟,而不离乎少阳,少阳胆经,胆在肝叶之下,肝胆相为表里,胆经邪热,为寒所逼,不得外达,则内传于肝,乙癸同源,则又内传于肾,余向诊令郎脉象,肝肾本虚,所谓诸病从虚而入也。当其疟来寒固因寒药而加甚矣。至热邪为寒所遏,欲达不达,转将肝肾之气逼令上冲,以致疼痛异常,神昏气逆,久之而热渐透,疼亦渐止,久之又久而热大透疼乃全止,邪气透而肝肾之气乃宁也。至始尚能食,今则全不能食,皆因石膏诛伐无过,大伤胃阳之故。曜西闻予议论,以为透辟,遂请入诊,诊得脉来沉象,按之弦数,左关尺尤为不静,右关沉而不数,按之无力。予曰:症本暑疟,无服热药之理,奈过服寒凉,邪陷肝肾,非附子理阴煎不可。虽然其法过大,诸公未免疑虑,权以当归建中改生姜为煨姜,投之以观进退。一剂后痛较减而热较易,渐欲饮食,二剂后痛又减而热又易,然肾气仍冲,而疟不能止。予竟用附子理阴煎,曜西尚在游移,予告之曰:桂桂附子之先声也,煨姜炮姜之先声也,归芍熟地之先声也,建中既已有效,又何疑也。建中虽能温中,不能纳肾气补肾阴以托邪也。今用附子理阴,以熟地一两纳气归肾,兼以平肝,即以托邪;加以附子五分、炮姜五分,温中散寒,领邪外达;当归三钱,和阴化疟。斯方也疟可以已,奈何不用,而任疟之缠绵耶?再三开导而后肯用,如方一服,不独肝肾安宁,而疟竟止矣。知者无不以为神奇,适云汀宫保招赴清江,未能一手调理,半月后予自清回,复请往诊,盖其疟已反,他医不敢用原方,虽轻不愈。予仍以原方投之,一剂而愈。愈后连服七剂,疟不复发,而饮食香甜,精神如旧。古人称有是病即有是药,不我欺也。庸庸不知,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戕人性命,如同儿戏,岂不深可痛恨哉。尤可恨者,成效在前,犹执已见,不肯遵循,真所谓下愚不移,不教诲屑者矣。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