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旋复花

《本草备要》:旋复花

《本草乘雅半偈》:旋复花

《本草崇原》:旋复花

《本草从新》:旋复花

《本草分经》:旋复花

《本草分经》:旋复花

《本草撮要》:旋复花

《本草经集注》:旋复花

《本草求真》:旋复花

《本草求真》:旋复花

《本草图经》:旋复花

《本草择要纲目》:旋复花

《本经逢原》:旋复花

《顾松园医镜》:旋复花

《冯氏锦囊秘录》:旋复花

《雷公炮制药性解》:旋复花

《雷公炮炙论》:旋复花

《名医别录》:旋复花

《千金翼方》:旋复花

《医学入门》:旋复花

《神农本草经》:旋复花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旋复花

《新修本草》:旋复花

《药性切用》:旋复花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旋复花

《证类本草》:旋复花


一名金沸草


泻、下气,消痰


咸能软坚,苦辛能下气行水,温能通血脉。入肺、大肠经。消痰结坚痞,唾如胶漆,噫气不除(噫,于介切,俗作嗳。胸中气不畅,故嗳以通之,属不足。亦有挟痰挟火者,属有余。仲景治汗、吐、下后,痞硬噫气,有代赭旋复汤),大肠水肿,去头目风。然走散之药,冷利大肠,虚者慎用。


类金钱菊,去皮带蕊壳蒸用,根能续筋(筋断者,捣汁滴伤处,用滓敷其上,半月不开,筋自续矣)。


(本经下品)


【气味】咸温,有小毒。


【主治】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核】曰∶所在有之,生平泽川谷,及下湿地。二月生苗,长一二尺,茎柔细,似红兰而无刺。叶如大菊,及水 、蒿艾辈。花亦如菊,六月开黄金色,香亦胜菊,故别名夏菊、盗庚、滴滴金、金钱花也。根细而白,极易繁衍。修事,去蕊并壳皮,及蒂子,蒸之,从巳至午,熬干用。


【 】曰∶旋者周旋,旌旗之指麾;覆者伏兵,奉旌旗之指麾者也。故主气无师帅,则搏结不行,致形层之胁,满闭从阖矣。若惊惶悸动,即君主位次,有失奠安,并可定神脏往来之寒热,与主决渎水液之向道,设非补中气司命,安能使诸气下伏从令乎?顾气味咸温,亦可为营血之师帅,咸能走血,温行经隧故也。


气味咸温,有小毒。主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旋复花《本经》名金沸草,《尔雅》名盗庚,近道皆有,多生水边及下湿地。二月以后生苗,长一二尺,茎柔细,叶似柳,六月至七八月开花,状如金钱菊,浅黄色,中心细白茸作丛,花圆而复下,故名旋覆。相传叶上露水滴地即生,故繁茂。)


花名旋覆者,花圆而覆下也。草名金沸者,得水露之精,清肺金之热沸也。又名盗庚者,开之时,盗窃庚金之气也。气味咸温,有小毒。盖禀太阳之气化,夫太阳之气,从胸胁以出入,故主治胸中结气,胁下胀满,太阳而覆冒于下,故治惊悸。太阳为诸阳主气,气化则水行,故除水。五脏如五运之在地,天气旋覆于地中,则五脏之寒热自去矣。去五脏间寒热,故能补中。治结气、胁满、惊悸、除水,故能下气也


一名金沸草.泻、下气消痰.


苦辛.能下气行水.咸能软坚.微温.能通血脉.入肺、大肠经.消痰结坚痞.唾如胶漆.


噫气不除.(噫、于介切、俗作嗳、胸中气不畅、故嗳以通之、属不足、亦有挟痰挟火者、属有余、仲景治汗吐下后、痞硬噫气者、有代赭旋复汤.)大腹水肿.风气湿痹.走散之药.冷利大肠.虚人禁之.根治风湿.叶治疔疮肿毒.傅金疮.(止血.)类金钱菊.去皮蒂蕊壳.蒸用.入煎剂.须用绢包好.(有细毛、恐射肺令人嗽.)


辛苦咸微温,入肺、大肠,下气行水,软坚消痰痞,通血脉,除噫气,绢包煎。根治风湿,叶治疮毒,止血。


见肺和。


味咸甘温.入手太阴阳明经.功专散结气.得代赭石、半夏治噫气.得葱、新绛治半产漏下.大肠虚者慎用.根能续筋.筋断者捣汁滴伤处.滓敷其下.半月不开.筋自续.又名金沸草.



味咸、甘,温、微温,冷利,有小毒。主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 ,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一名金沸草,一名盛椹,一名戴椹。其根∶主风湿。生平泽川谷。


五月采花,日干,二十日成。


出近道下湿地,似菊花而大。又别有旋 根,乃出河南来,北国亦有,形似川芎,唯合旋?


《政和》二五一页)


(隰草)下肺气消痰结


旋复花(专入肺大肠)。即本经所名金沸草者是也。其性虽兼辛温。凡阴虚劳嗽。风热燥咳。不可误用。用之其嗽必甚。究之味苦而咸。性主下降。凡心脾伏饮。胁下胀满。胸上痰结。唾如胶漆。风气湿痹。皮间死肉。服之即能有效。更能续筋敷伤。(筋断。捣汁滴伤处。以滓敷上。半月即愈。时珍曰。凡藤蔓之属。象人之筋。所以多治筋病。旋复花藤细如筋。可啖。故能续筋敷伤。)是以仲景之治伤寒汗下后。心下痞坚。噫气不除。有旋复代赭石汤。(噫气即嗳气也。经曰。五气所病。心为噫。又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噫气多属胃气虚弱。三焦失职。清无所归。浊无所降。然亦有痰有火有食。仲景立此方以治伤寒汗下后胃虚。内用人参甘草以扶正。姜枣以和中。旋复花旋转阴中阻格之阳升而上达。赭石使恋阳留滞之阴降而下行。然后参甘大枣。可收补虚之功。生姜半夏。可奏开痞之效。)并金匮半产漏下。有旋复花汤。胡洽治痰饮在两胁胀满。有旋复花汤。皆取苦能下气故耳。惟其性专主下。故书皆载病衰弱大肠虚寒者切忌。以其不禁再下故也。五月五日采花晒干。去皮蒂蕊壳用。


(五果)散肺气分风寒除喘


旋复花(专入肺)。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润则通秘。温则宣滞行痰。杏仁气味俱备。故凡肺经感受风寒。而见喘嗽咳逆。胸满便秘。烦热头痛。与夫蛊毒疮疡。狗毒面毒锡毒金疮。无不可以调治。(按医余云。索面豆粉。近杏仁则烂。是杏仁能消其积也。狗咬伤疮。冠氏方用烂嚼杏仁以涂。即愈。是杏仁能解狗毒也。诸疮肿痛。用杏仁去皮研摅取膏。入轻粉麻油调搽神效。是杏仁能治疮疡毒也。目中翳遮。但瞳子不破。圣济录用杏仁三升去皮。面裹作三包。糖火煨熟。去面研烂。压去油。每用一钱。入铜绿一钱。研匀点之。是杏仁能治目翳也。)东垣论杏仁与紫菀。均属宣肺除郁开溺。而一主于肺经之血。(紫菀)一主于肺经之气。(杏仁)杏仁与桃仁俱治便秘。而一治其脉浮气喘便秘。于昼而见。(杏仁)一治其脉沉狂发便闭。于夜而见。(桃仁)冯楚瞻论杏仁栝蒌均属除痰。而一从腠理中发散以祛。故表虚者最忌。(杏仁)一从肠胃中清利以除。故里虚者切忌。(栝蒌)诸药貌虽相同。而究实有分辨。不可不细审而详察也。但用杏仁以治便秘。须用陈皮以佐。则气始通。(杲曰。脉浮者属气。用杏仁陈皮。脉沉者属血。用桃仁陈皮。肺与大肠为表里。贲门在胃口之上。上主往来。魄门即肛门。主收纳。为气之通道。故并用陈皮佐之。)至书所言久服令人须眉发落。亦是耗气之故。今人以此混治阴虚喘嗽。及于亡血家妄投。其亦未明耗气损血之义也乎!去皮尖炒研。发散连皮尖研。双仁者杀人。得火良。恶黄黄芩葛根。


旋复花(图缺),生平泽川谷,今所在有之,二月以后生苗,多近水旁,大似红蓝而无刺;长一、二尺以来;叶如柳;茎细;六月开花如菊花,小铜钱大,深黄色;上党田野人呼为金钱花,七月、八月采花,曝干,二十日成。今近都人家园圃所莳金钱花,花叶并如上说,极易繁盛,恐即此旋复也。张仲景治伤寒汗下后,心下痞坚,噫气不除,有七物旋复代赭汤。杂治妇人有三物旋复汤。胡洽有除痰饮在两胁胀满等旋复花丸,用之尤多。


【气味】


咸温有小毒.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


其功只在行水下气通血脉而已.若病患涉虚者.此则走散太甚.不宜用之.恐冷利大肠也.治伤寒汗下后.心下痞坚.噫气不除.有七物旋复代赭汤.治妇人有三物旋复汤.治痰饮在两胁胀满.有旋复花丸.皆通泄之义也.用者详审之.


《本经》名金沸草


咸甘温,小毒。


《本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发明 旋覆花升而能降,肺与大肠药也。其功在于开结下气,行水消痰,治惊悸,祛痞坚,除寒热,散风湿,开胃气,止呕逆,除噫气,故肺中伏饮寒嗽宜之。仲景治伤寒汗下后,心下痞坚,噫气不除,有旋复代赭石汤。《金匮》半产漏下,有旋复花汤。胡洽治痰饮在两胁胀满,有旋复花汤,皆取其能下气也。但性专温散,故阴虚劳嗽,风热燥咳,不可误用,用之嗽必愈甚。《本经》言补中下气者,甘能缓中,咸能润下,痰气下而中气安,胁下满结,寒热惊悸,水气皆除矣。


〔一名金沸草,咸寒,入肺、大肠二经。去蒂焙,煎成须绢滤清服之。〕治胶痰,〔咸能软坚。〕祛留饮,〔咸能润下。〕除噫气,〔性能下气也。〕利大肠。昔人言其祛头目风,行水治肿,亦走散之药。


虚者不宜多服。。


一名金沸草。五月采花,晒干禀冬之气以生,故味咸、甘,温。一云苦、辛,冷利,有小毒。咸能润下软坚,辛温能通行破结。


旋复花,逐湿,治头风明目。凡心脾伏饮,胁下胀满,胸上痰结,唾如胶漆,风气湿痹,皮间死肌,消痰饮,除宿水,利大肠膀胱。但气走泄,且性冷利,病患衰弱,及大肠虚寒者忌之。


味咸甘,性温有小毒,入肺肝大肠膀胱四经。主结气风气,胁下满,膈上痰如胶漆,利大肠,逐水湿。


按∶旋复花专理风气水湿,而肝主风,脾主气,膀胱大肠主水湿,故均入之。丹溪曰∶走散之药,病患涉虚者,不宜多服。


雷公云∶凡采得后,去里壳蕊皮并蒂子,花蕊蒸,从巳至午,晒干用。


雷公云∶凡采得后,去裹花蕊壳皮并蒂子,取花蕊,蒸,从巳至午,晒干用。


味甘,微温,冷利,有小毒.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皮间死肉,目中眵 ,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一名戴椹.根,主风湿,生平泽.五花,晒干,廿日成.


《本经》原文∶旋复花,味咸,温.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一名金沸


味咸甘,温,微温,冷利,有小毒。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脏间寒热,补中下气,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 ,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一名戴椹,一名金沸草,一名盛椹。其根∶主风湿。生平泽川谷,五月采花,晒干,二十日成。


旋复花咸甘冷烈,逐水消痰止呕噎,宽胸胁清头目风,治痹又利肠脏结。


花如菊,淡黄绿,繁茂圆而复下,俗名金沸草。有小毒。治心胁痰水及膀胱留饮,寒热水肿,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开胃,止呕逆不下食;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坚,噫气不止及结气胁下满,去头面风、目中眵 、风气湿痹、皮间死肌,利大肠,去五脏间寒热结气。兼通血脉,除惊,补中下气。《衍义》云∶走散之药,稍涉虚者禁用。去梗叶,蒸熟晒干。入煎药,用绢滤过,免伤人肺。叶,治金疮止血,捣敷之。根,治破斫断筋,急取捣汁滴疮中,仍用渣封疮上,过半月断筋自续。又有一种旋花,性治大同,今少识者,故不录入。


味咸温。


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一名金沸草,一名盛椹。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戴椹,生平泽,五月采花,日干,二十日成。


案《说文》云:(上艹下复),盗庚也。《尔雅》云:盗庚:郭璞云:旋复似菊。



味咸温。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中上二焦结闭之疾。除水,咸能润下。去五脏间寒热,五脏留结不通所生之寒热。补中下气,开气下达,皆咸降之功。


此以味为治,凡草木之味,咸者绝少。咸皆治下,咸而能治上焦者尤少。惟此味咸而治上,为上中二焦之药。咸能软坚,故凡上中二焦凝滞坚结之疾,皆能除之。凡体轻气芳之药,往往能消之,疾无不因郁遏而成。《内经》云∶火郁则发之。轻芬之体能发散,故寒热除也。



味咸、甘,温、微温、冷利,有小毒。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淡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 ,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一名金沸草,一名盛椹,一名戴椹。根,主风温。生平泽川泽。五月采花,晒干,二十日成。


出近道下湿地,似菊花而大。又别有旋 根,乃出河南来,北国亦有,形似芎 ,唯合旋膏用之,余无所入也,非此旋复花根也。


〔谨案〕旋 根在上品,陶云∶苗似姜,根似高良姜而细,证是旋 根,今复道从北国来,似芎 ,与高良姜全无仿佛尔。


苦辛咸平,入肺、大肠经。下气定喘,软坚化痰,为疏理风气、水湿专药。密绢包人酌用。根∶能续筋。


味咸甘,温、微温、冷利,有小毒。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中,下气,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利大通血脉。《药性论》云∶使。味甘,无毒。主肋胁气,下寒热水肿,开胃,止呕逆不下日华子云∶明目,治头风,通血脉。叶∶止金疮血。


(旋复花_图缺)


味咸、甘,温、微冷利,有小毒。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音嗤) (音蔑),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一名戴椹,一名金沸草,一名盛椹。其根主风湿。生平泽川谷。五月采花,日干,二十日成。


陶隐居云∶出近道下湿地,似菊花而大。又别有旋 根,出河南,来北国亦有,形似芎,唯合旋 膏用之,余无所入,非此旋复花根也。唐本注云∶旋复根在中品。陶云∶苗似姜,根似高良姜而细,此是山姜。证,不是旋复根。今复道从北国来,似芎 ,芎 与高良姜全仿佛尔。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旋复花,叶似水苏,花黄如菊。今所在皆有,六月至九月采花。药性论云∶旋复花,使,味甘,无毒。主肋胁气下,寒热水肿,主治膀胱宿水,去逐大腹,开胃,止呕逆不下食,尔雅云∶ ,盗庚。注∶旋复似菊,疏∶ ,一名盗庚也。


萧炳云∶旋(平声)复用花, (音福)旋(徐愿反)用根。日华子云∶无毒。明目,治头风,通血脉。叶止金疮血。


图经曰∶旋复花,生平泽川谷,今所在有之。二月以后生苗,多近水旁,大似红蓝而无刺,长一、二尺以来,叶如柳,茎细。六月开花如菊花,小铜钱大,深黄色。上党田野人呼为金钱花,七月、八月采花。曝干,二十日成。今近都人家园圃所莳金钱花,花、叶并如上说,极易繁盛,恐即经旋复也。张仲景治伤寒汗下后,心下痞坚,噫气不除,有七物旋复代赭汤。


杂治妇人,有三物旋复汤。胡洽有除痰饮在两胁胀满等旋复花丸,用之尤多。


雷公云∶凡采得后,去裹花蕊壳皮并蒂子,取花蕊蒸,从巳至午,晒干用。外台秘要∶救急续断筋法∶取旋复花草根净洗土捣,量疮大小敷之。日一、二易,以瘥为度。又方∶破斫筋断者。


以旋复根捣汁沥疮中,仍用滓封疮上,十五日,即断筋便续。此方出苏景中家獠奴用,效。


经验后方∶治中风及壅滞。以旋复花洗尘令净,捣末,炼蜜丸如桐子大。夜卧以茶汤下五丸至七丸、十丸。梅师方∶治金疮止血,捣旋复花苗敷疮上。


衍义曰∶旋复花,叶如大菊,又如艾蒿。八、九月有花,大如梧桐子,花淡黄绿,繁茂,圆而覆下,亦一异也。其香过于菊,行痰水,去头目风。其味甘、苦、辛,亦走散之药也。其旋花,四月、五月有花,别一种,非此花也。第七卷已具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