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本草便读》:虫

《本草乘雅半偈》:虫

《本草崇原》:虫

《本草从新》:虫

《本草分经》:虫

《本草撮要》:虫

《本草经集注》:虫

《本草衍义》:虫

《本经逢原》:虫

《得配本草》:虫

《顾松园医镜》:虫

《陈氏幼科秘诀》:虫

《冯氏锦囊秘录》:虫

《名医别录》:虫

《千金翼方》:虫

《临证指南医案》:虫

《续名医类案》:虫

《也是山人医案》:虫

《食鉴本草》:虫

《新修本草》:虫

《药征续编》:虫

《医碥》:虫

《医碥》:虫

《张氏医通》:虫

《张聿青医案》:虫

《证治准绳·杂病》:虫

补接折伤通乳脉.性味咸寒.搜索癖积达肝家.通行经络.( 虫即地鳖虫.咸寒.有小毒.入肝经.功专搜逐一切血积.治折伤.续筋骨.功虽同于虻蛭.而性颇缓.通乳者亦行经活血之意耳.)


(本经中品)


【气味】咸寒,有毒。


【主治】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


【核】曰∶生川泽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大者寸余,无甲而有鳞。修治,十月采


【 】曰∶ 虫,一名地鳖,形类鳖也。一名过街,逢申过街,立建以冲日破也。盖者众多,掌除毒蛊,亦以功用诠名耳。是主寒热洗洗,致血积症瘕者。冲其街舍,而破除之,故


气味咸寒,有毒。主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生子大良。( 音蔗。)


( 虫《本经》名地鳖。《别录》名土鳖,以其形扁如鳖也。又名簸箕虫,亦以其形相似也。陆农师云∶ 逢申日则过街,故又名过街。生人家屋下土中湿处及鼠壤中,略似鼠妇而圆,大寸余,无甲有鳞。李时珍云∶处处有之,与灯蛾相牝牡。)


《金匮》方中治久病结积,有大黄 虫丸。又治疟痞,有鳖甲煎丸。及妇人下瘀血汤方并用用之。乃攻坚破积,行血散疟之剂。学人以意会之可也。


虻虫 气味苦,微寒,有毒。主逐瘀血,破血积坚痞,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


(虻虫一名蜚虻,大如蜜蜂,腹凹褊,微黄绿色,牲啖牛马血。)


虻乃吮血之虫,性又飞动,故主逐瘀血积血,通利血脉、九窍。《伤寒论》∶太阳病,表不解,随经瘀热在里,抵当汤主之。内用虻虫、水蛭、大黄、桃仁。近时儿医治痘不起发,每加牛虻,此外未之用也。


一名地鳖虫.泻、破血.


咸寒有毒.去血积.搜剔极周.主折伤.补接至妙.煎含而木舌冰消.水服而乳浆立至.(仲景有大黄 虫丸、以其有攻坚下血之功也.)虚人有瘀.斟酌用之.畏皂荚.菖蒲.


咸寒有毒,搜剔血积,接折伤治木舌通乳。


味咸寒有毒.入足厥阴经.功专下血行伤.得桃仁大黄治产妇干血腹痛.得乳香没药龙骨自然铜能去伤接骨.虚人有瘀宜酌用.畏皂角菖蒲.一名地鳖虫.



味咸,寒,有毒。主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生子大良。一名地鳖,一名土鳖。生河东川泽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十月取曝干。(畏皂荚、菖蒲。)


形扁扁如鳖,故名土鳖,而有甲,不能飞,小有臭气,今人家亦有之。(《大观》卷二十一,《政和》四三四页)



今人谓之簸箕虫,为其像形也。乳脉不行,研一枚,水半合,滤清,服。勿使服药人知。


《本经》名地鳖


咸寒有毒。或去足炒用,或酒醉死,去足捣汁用。


《本经》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


发明 虫伏土而善攻隙穴,伤之不死,与陵鲤不殊。故能和伤损,散阳明积血。《本经》治心腹寒热洗洗,亦是积血所致。《金匮》大黄 虫丸用水蛭、 虫,取其破坚症、下积血耳。无实结者勿用。跌扑重伤,焙干为末,酒服二钱,接骨神效。


即地鳖虫


畏皂荚、菖蒲、屋游。


咸,寒,有毒。破宿血积聚,敷重舌木舌。配乳香、没药、自然铜、龙骨等分,加麝香少许,每服三分,酒下,治折伤接骨。


去足,或炒,或酒醉死用。如无瘀血不宜用。


〔地鳖虫也。有小毒。去足炙研。〕祛血积而搜剔极周,〔仲景有大黄 虫丸,治干血积结,鳖甲煎丸治疟母,以其有攻坚下血之功也。〕治折损而接续至妙。〔以刀断之,中有白浆,凑合复能行走,故接续筋骨有奇效。〕无瘀血停留者勿用。。


脏腑强盛,诸虫不为害,惟虚怯则湿热生虫,虫行求食作痛。上唇有疮,曰惑虫蚀其脏;下唇有疮,曰狐虫下食其肛。胃热则虫动,动则往来上下,心腹痛,面 白,叫哭仰体扑手,心神闷乱,吐涎沫或清水,沉沉默默。贯心者,心痛甚死;不贯心亦死。上半月虫头向上,可投药易治;下半月虫头向下,难治。若病急,先以肥肉汁或糖蜜引转其头,然后用追虫末药。


面黄上有白团印是虫症,好吃布是肺虫,吃桴炭是肝虫,吃盐是肾虫,吃茶叶是心虫,吃酸物是胆虫,吃土是脾虫,各随本脏施治。脉当沉,若弦,今反洪大是虫;虚小者生,紧急者死;寸脉沉滑是寸白虫。


陈皮 半夏 枳实 青皮 槟榔 蓬术 鹤虱 芜荑 雷丸 使君子 川楝根(以上虫药可选用)


一名地鳖。生于下湿土壤之虫,味咸气寒,得幽暗之气,故性有小毒,以刀断之,中有白汁如浆,奏接即连,复能行走,故治跌扑损伤,续筋骨有奇效,乃足厥阴经药也,夫血者身中之真阴也,灌溉百骸,周流经络者也。血若凝滞,则经络不通,阴阳之用互乘,而寒热洗洗生焉。咸寒能入血软坚,故主心腹血积, 瘕血闭诸症。血和而营卫通畅,寒热自除。经脉调匀,月事时至,而令妇人生子也。又治疟母,为必用之药,然血闭由于血枯,而非瘀血停留者,勿服。同自然铜、血竭、乳香、没药五铢钱,黄荆子,麻皮灰,狗头骨治跌扑损伤神效仲景方,大黄 虫丸。治产妇腹痛,有干血,用 虫二十枚,去足桃仁二十枚,大黄二两,为末炼蜜,杵和分为四丸。每以一丸酒一升,煮取二合温服,当下血也。集验方,治跌扑闪挫,用土鳖阴干一个,临时旋研,人乳香,没药、自然铜,龙骨各等份,麝香少许,为末,每服三分,入土鳖末,以酒调下,须先整定骨乃服,否用接挫也。又可代杖。


虫、去血积,搜剔极周,三折伤补接最速,煎含而木舌旋消,水服而乳浆立至。


有毒.一名土鳖.生河东,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十月取曝干.(畏皂荚、蒲.)


《本经》原文∶ 虫,味咸,寒.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 瘕,破坚,下血闭,生子大良.一名地鳖.生川


味咸,寒,有毒。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生子,大良。一名地鳖,一名土鳖。生河东川泽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十月取曝干。


陈(七岁) 湿伤。脾胃失调。下注小肠。虫从溺窍而出。粪溏完谷。不可温补。(湿热)


黄柏 茯苓 猪苓 槐米 泽泻 萆


又 虫自小便而出。经月泻皆粘腻及不化食物。此非虚寒。皆湿 内蕴。运化失司。当苦药胜湿兼理幼稚疳积。


黄连 黄柏 茅术 浓朴 泽泻 槐角子 木通 使君子 淡竹叶 三服后续进肥儿丸


龚(七岁) 湿热生虫。腹痛便溏。恶食。


川连 胡连 生白芍 乌梅 枳实 川椒 炒楂 青皮 水法丸。


许 肠有湿热生 虫。用苦寒引导小肠。


苦楝皮北秦皮 槐角子 胡粉 黄柏 牡蛎 生研末。猪肚肠一条漂洁。煮丸。


张(十三) 丹溪云。小儿盗汗不须医。以体属纯阳。汗乃阳泄故也。至于疮多。湿热浮肿胀满。得攻下而消。此六腑以通为补也。其少腹痛屡发。亦由湿热生虫生积。当以酸苦泄热。


川连 胡连 生白芍 鸡肫皮 炒楂肉 芦荟 枳实 苦楝皮 乌梅肉捣丸。


汪(十六) 肛漏时肿。泻过白虫。手足阳明热甚。(阳明热)


槐角子 黄柏 榧子肉 生茅术 樗根白皮 小川连茯苓 炒地榆 蒸饼为丸。


虫类虽多。其源皆由饮食停滞。湿热郁蒸。变化而成者也。凡面色痿黄。饮食不为肌肤。起伏作痛。聚散不定。痛止即能饮食者。皆有虫积。或从呕。或从小便。或从大便而出。治法当观其微甚。若虫势骤急者。当用攻逐之剂。如黑丑槟榔大黄胡粉山棱莪术之类。虫去则调其脾胃。缓者用酸苦泄热燥湿。兼以相制相畏之品。如川连胡连芦荟苦楝乌梅川椒雷丸芜荑使君榧肉之类。脾弱者兼运其脾。胃滞者兼消其滞。虫症治法。大略如此。(陆履安)


徐评 治虫有缓治之法。其病势甚轻。而日久当用膏丸等药。兼补兼消之。若病势危急者。必另有峻厉之方。并奇药秘方。可杀虫去积。否则元气消乏。不可补救矣。


万密斋治王氏子,善食,尝病腹痛,乃虫痛也,用安虫丸服之。三日后,取下一虫甚异,约长一尺,身赤色,大如 。令持两头牵之,长可丈余,其形如线,放下依旧短缩,此虫母也,以火焚之而愈。


胡氏子尝腹痛,万诊之曰∶虫病也。问何以辨之?曰∶腹痛,凡一向不止,乃积痛也。腹中成聚,口吐涎水者,虫痛也。用安虫丸与解毒丸,屡进不效,因思此虫有灵,当设法取之。择定除破日,在月初旬取之,勿令儿知也。隔夜煎苦楝根汤,次日五更,用清油煎鸡子饼一个,令儿闻其香味,遂急欲食,故迟不与。而以少许啖之,觉腹中有如物涌上心口,乃取药与服之。少顷心口之物堕下,以蛋食之,不食矣。巳时腹中大鸣,而泻下一虫甚异,如指长,有头手足,状如婴儿。万曰∶此三传劳虫也。初起于父,再传其母,三传其子,幸去之矣。令一婢用铁钳夹送河中焚之,其婢受烟气一口,亦劳病死,此儿至今无恙。(雄按∶紫庭方云,第一代初,劳虫如婴儿。万氏此说,不知何本。)


阎姓子有虫病,黄瘦,腹中时痛,口馋,如有肉食则痛不发,一日无肉,则痛甚。万视其体甚弱,不敢下,只用苦楝根皮,放肉汁中煮食之,单服三日,下虫如蝌蚪者一盆,色黄黑。后以养脾丸调理而安。


一儿七岁,善食肉,常病腹痛。其父问积痛虫痛何如?万曰∶积痛发有常处,手不可按,恶食而口干;虫痛无常处,喜人按摩,口馋而吐清水。此儿乃虫痛也,以药取之,下虫大者十余条而痛止。未一月又痛,万曰∶不事再取矣,恐伤胃气。乃立一方,用黄连、木香、槟榔,去积为主,陈皮、青皮、三棱、莪术、枳实、山楂,专去其虫。等分为末,神曲为丸麻子大,米饮下。常服之,时下小虫,及下大虫如指大,约长一尺,乃虫母也。自后痛渐减。


吴孚先治一婢,面黄身瘦,嗜油,甚至灯盏垢腻都尽。与医,下虫如虾者数枚,遂而不嗜矣,寻肥健。(《本草纲目》载患发瘕者,能食油至五斤。)


一小儿将自身布衣,浑身遍吃,两袖吃至肩上,吴用煎虫丸,下虫如蚕者数枚而愈。


钱仲阳治辛氏女,五岁,病虫痛。医以巴豆、干漆、 砂之属治之不效。至五日外,多哭而俯仰,睡卧不安,自按其心腹,时大叫,面无正色,或青或黄,或白或黑,目无光而慢,唇白吐沫。至六日,胸高而卧转不安。钱视之,用芜荑散三服。见目不除青色,大惊曰∶此病大困,若更加泻,则为逆矣。至三更果泻,如药汁,以杖搅之,见有丸药。钱曰∶此儿肌浓,当气实,今症反虚,不可治矣。辛曰∶何以然?钱曰∶脾虚胃冷则虫动,今反目青,此肝乘脾。又更加泻,知其气极虚也。而丸药随粪下,脾胃已脱,兼形病不相应,故知死病。五日昏笃,七日而死。(此医用干漆、巴豆之过也。)


龚子才治一儿,腹中作痛,看看至死,腹中揣摩,似有大小块。诸医不效,乃令人慢慢以手搓揉痛处,半日,其虫自大便出而愈。


四明顾氏女十余岁, 羸骨立,百治不瘥,奄奄待毙。偶端午,家人调雄黄酒,女窃饮之,不觉大醉,呕秽野狼藉。视之,中有物如鳖,蠕蠕动,色纯红,两眼正碧。家人惊怪,以足踩之,颈伸甚长。以钳夹之,掉头啮之,格格有声,棰之不死。亟捣捶至烂,埋之土中,明日发视,仅血块耳。自后女益长成无恙。(新安方懋记。)


朱肇能着围棋,生一女腹多虫,偶在何矩所在谈及,一医云∶食榧子当愈。果食榧子,下虫曝干,尚有八尺长。(《续金陵琐事》。)


乡间一大姓,有子方周岁,值热天,遍身疼痛,啼哭不休。延请诸医,束手无策。王起云后至云∶能以十金酬我,一刻即愈。主人唯唯,乃浓煎甘草汤浴儿,未几儿即睡去,半日方醒,已不作痛矣。主人大喜,出银酬之。特问小儿何病?王云∶此乳母抱之纳凉,为刺毛所着耳,(疑即毛虫,俗呼为羊辣子。)故以甘草汤浴之。若预帮助,岂肯以十金酬我哉?众大笑而别。(《云间杂记》。)


张子和治一儿悲哭,亦以浴愈,谓心火乘肺,浴之汗出,则肺热散也。(雄按∶毛虫刺者,皮肤实时赤肿,最忌洗浴,宜以菜油涂之。)


小儿口吐涎沫,或吐清水,面 白,心腹痛有时者,虫痛也,与痫相似,但目不斜,手不搐也,安虫散主之。胡粉炒黄、槟榔、川楝子、鹤虱各三钱,枯白矾二钱五分。上为末,每服五六分,痛时米饮调下。



曲(八岁)生冷食物不化.肠腑停滞.脾弱运化失宰.腹膨便泄.已经泻虫.此属湿热内聚.治宜苦味胜湿.兼佐理疳化疳.


土炒川连(四分) 土炒白术(二钱) 猪苓(一钱五分) 鸡肫皮(炙,一钱) 川楝皮(一钱) 泽泻(一钱)生白芍(一钱五分)



全(七岁)湿热内聚.腹膨泻虫.拟用苦味胜湿.


苦川楝皮(一钱) 土炒白术(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炒浓朴(一钱) 川黄柏(一钱) 泽泻(一钱) 南山楂(一钱五分) 槐米(一钱)



【虾】


动火.发癣疥.小儿食之.令脚屈不能行.无须及腹下通黑.煮之色白者.俱不可食.


【海蛰】


去积滞.凡疟痢水泻者.及疮毒.宜切细多食.



味咸,寒,有毒。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生子大良。一名地鳖,一名土鳖。生河东川泽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十月取,曝干。


畏皂荚、菖蒲。形扁扁如鳖,故名土鳖,而有甲,不能飞,小有臭气,今人家亦有之。


〔谨案〕此物好生鼠壤土中及屋壁下,状似鼠妇,而大者寸余,形小似鳖,无甲,但有鳞也。


主治干血。故兼治少腹满痛,及妇人经水不利。


【考证】


下瘀血汤证曰∶产妇腹痛。又曰∶经水不利。


上一方, 虫二十枚。


土瓜根散证曰∶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又曰∶阴 肿。


上一方, 虫三两。


大 虫丸证曰∶羸瘦、腹满不能饮食、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上一方, 虫一升。


据此三方,则 虫能下干血,利经水明矣。脐下若有干血必痛,故兼治少腹满痛也。夫经水不利或一月再见者,亦以脐下有干血也。干血者,久瘀血也。是少腹结毒也,可按候之。



【互考】


下瘀血汤证曰∶产妇腹痛。土瓜根散证曰∶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又曰∶经一月再见者,上二方。皆以 虫为主药,似为妇人血毒设之。虽然,或云治 、或云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何必妇人血毒之治乎?由此观之,则 虫及此三方,不啻治妇人血毒矣。虽男子亦可用之,但脐下有血毒者,妇人最多。故仲景尝立此方法,以治妇人之病,是其遗法耳。


凡一身之内,有血毒所着者,必见肌肤甲错证。若着脐下,则有两目黯黑,羸瘦,腹满,不能饮食证,后世不知此证,名曰五劳。为尔申约,其审听之。


曰七伤、曰虚劳、曰劳瘵,皆属空谈理义,我们所不取也。是以如下瘀血汤,亦治男子少腹满痛,小便不利,及淋沥或血自下者,此人当必有肌肤甲错等证。又按此方服法曰∶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然亦谓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则似言相矛盾。此方本为干血而设之。今服此方而其血下,谓之新血可乎?凡用 虫三方,皆为治干血之方。盖干血,乃久瘀血也。


若治新血不下证,则别有桃仁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大黄甘遂汤。若治畜血,则有抵当汤及丸。故治干血,则有此方,及土瓜根散、大 虫丸。是皆以 虫为主药,此为 虫能破久瘀血之用也。由此观之,则新血下如豚肝者,是盖畜结之血,新下如豚肝色之谓乎?


土瓜根散证曰∶经水不利、少腹痛、经一月再见者。下瘀血汤证曰∶干血着脐下,经水不利者。然则经水不利者,是干血所为明矣。又曰∶主阴 肿、按丈夫阴器连少腹,急痛谓之也。此证亦瘀血所为也。此虽其证不具,然据少腹急痛证,则自有此方证具矣。


大 虫丸证曰∶羸瘦、腹满不能饮食、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此证者,乃后世所谓劳瘵、五劳七伤是也。皆是世医常谈,其说属臆度也。但羸瘦腹满、至两目黯黑、其证不可废也。其证不可废,则此方亦不可废也。是必仲景遗方,而有所可征者。至五劳虚极,及七伤,及缓中补虚数证,则后人妄添,不俟余言矣。李时珍本草, 虫附方有之。大黄虫丸,治产妇腹痛,有干血者,用 虫二十枚,去足,桃仁二十枚,大黄二两,为末,炼蜜杵和,分为四丸,每以一丸,酒一升,煮取二合,温服,当下血也。张仲景方云云∶按是下瘀血汤之方,而非大黄 虫丸之方也。时珍何以称此方,而谓大黄 虫丸乎?其文亦大同小异。盖时珍所见《金匮要略》有别所传之本乎?又本草传写之谬误乎?若夫本草之谬,则大黄虫丸下,必脱《金匮要略》五劳以下法语,而本草治产妇腹痛条上,脱下瘀血汤四字矣乎?《大观本草》所引苏颂《图经》蛴螬条曰∶张仲景治杂病方,大 虫丸中,用蛴螬,以其主胁下坚满也。由此观之,则十二味方者,名大 虫丸,而大字之下无黄字,此非大黄虫丸也。又 虫条曰∶张仲景治杂病方,主久瘕积结。有大黄虫 丸,乃今下瘀血汤也。然则本是二方,而《金匮要略》十二味方者,盖古名大 虫丸,犹大柴胡汤、大承气汤、大青龙汤、大半夏汤、大建中汤、大陷胸汤之大也,当须别有小 虫丸之方矣。疑今下瘀血汤,盖名大黄 虫丸,故以大黄 虫为主药也。且今名下瘀血汤者,疑非方之名,而当须以下此瘀血之汤主之之意矣乎?后之录方者,误脱大黄 虫丸五字,而称之曰下瘀血汤乎?又后之揖《金匮要略》者,遂谓之下瘀血汤,而名此方者矣,犹抵当、乌头桂枝汤、救逆汤、新加汤类乎?况此方是丸方,犹抵当丸,以水煮之。然则此方,亦不可名汤也。由此观之,下瘀血汤,宜称大黄 虫丸,而十二味大黄 虫丸,宜称大 虫丸矣。东洞翁尝谓大黄 虫丸(乃十二味之方),说非疾医之言。 谨按∶翁盖指五劳虚极,及七伤缓中补虚之语乎!夫羸瘦腹满、不能饮食、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数语,可谓此方之证具矣!若按其腹状,而内外诸证,诊察相应,则此方当须奏其功耳。明者其谓之何矣?


鳖甲煎丸方,《千金方》,《外台秘要》皆作大鳖甲煎丸。苏颂《图经》,作大鳖甲丸。张仲景方云云∶方内有 虫,然非仲景之意。疑仲景之时,别有鳖甲煎者,后世失其方。盖苏颂所见别方矣。东洞翁曰∶此方唐朝以降之方,而非古方,故不取焉。 谨按∶《千金方》《外台秘要》已载之,取决非唐朝以降之方矣,恐翁未深考之。唯 虫之功,于此方无所征矣,故不赘于此。


【品考】


虫,状似鼠妇。而大者寸余,形扁如鳖,有甲似鳞,横纹八道,露目六足,皆伏于甲下,少有臭气,似蜚蠊,本邦未产,此物但华舶来一品,余尝多畜,而使用之,屡得其效。


虫由湿热郁蒸以生,(或杂食生冷,肥甘浓味停滞,或五脏劳热,病后气血郁积。


凡可以致湿热者,皆能生虫,不必过餐鱼脍白酒,误啖鳖苋水蛭乃然也。)观日中有雨,则禾节生虫可见。


《玄珠》云∶虫得风木之气乃生,得雨气乃化。盖风木气温,雨气湿,其为湿热所生无疑。《千金要方》云∶虫有九,皆能食人脏腑。一曰伏虫,长四分,群虫之主也。一曰蛔虫,长一尺或五六寸,生发多则贯心而杀人。一曰白虫,长一寸,(故名寸白虫。)子孙相生,其母转大,长至四五丈,(《准绳》作相连长一丈。)能杀人。(子和云∶头偏小,因饮白酒,以桑枝贯牛肉炙食,或食生粟,或食生鱼后即饮乳酪所生,发动则损人精气,腰脚疼。)一曰肉虫,状如烂杏,令人烦满。一曰肺虫,状如蚕,令人咳嗽。一曰胃虫,状如虾蟆,令人呕吐,胃逆喜哕。一曰弱虫,又名膈虫,状如瓜瓣,令人多唾。一曰赤虫,状如生肉,令人肠鸣。


一曰蛲虫,至细微,形如菜虫,居广肠中,能为痔漏、疮癞、疥癣等患。人不必尽有,有亦不必尽多。《本事方》云∶心虫曰蛔,(即 。)脾虫曰寸白,肾虫如寸截丝缕,(即蛲虫也。)肝虫如烂杏,肺虫如蚕,皆能杀人。肺虫居肺叶内,蚀肺系,成瘵疾咯血声嘶,药所不到,治之为难。又有尸虫,与人俱生,状如马尾,或如薄筋,根据脾而居,乃有头尾,皆长三寸。


虫证,心嘈腹痛,或上攻心如咬,(虫动则心慌乱不宁,故嘈杂。虫窜动咬啮则腹痛也。)呕吐涎沫清水或青黄水,(虫多在胃中,胃气被虫扰动,则津液随气壅泛也。《经》谓∶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流涎。谓胃气为虫所滞,不能行其津液,故上泛而从廉泉穴出耳。)面色痿黄,(胃脉上面,胃因虫病虚弱,故痿悴之黄色见于面也。)或乍赤乍白乍青黑,(青黑为痛色,白为少血色,赤为火色。


虫扰动无常,痛甚则面色青黑;气血滞于内,不上行则面无血色;久滞忽通,火得上伸,则赤也。)或面有白斑,(胃中蚀痕斑驳,故面亦应之而成斑,若影之肖形然。)唇常红,(脾血因热滞,故色见于唇。)或生疮如粟米,(《准绳》谓∶虫蚀下部为狐,下唇有疮∶蚀上部为惑,上唇有疮。按狐惑之名,本《金匮》,谓蚀于喉,声嗄为惑;蚀下部,咽干为狐。《金鉴》谓∶狐即下疳,蚀烂肛门与下阴;惑即牙疳,蚀咽、腐龈、脱牙、穿腮、破唇。按牙疳、下疳,皆湿热病也。)或沉默欲眠,卧起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虫闻食臭即动,动则令人心烦,故不欲食、恶闻食臭。)饥则痛,得食痛更甚,(虫饥动而求食,又虫争食而乱动也。)


饱即安,(虫饱即不动矣。)时痛时止,以手拊击即息,(一人心腹痛,百药不效,惟手捶即止,以捶则震动,虫惊畏而止也,不捶又作,取虫而愈。)腹大有青筋,或腹中有块耕起,下利黑血,(小儿疳热生虫,土败木克,故青筋见腹;血败故利黑血也。)体有寒热,(气滞于里则恶寒,滞久暴伸于外则发热。)


脉洪而大,(腹痛脉当沉弱,今反洪大,乃湿热生虫之象。)皆其候也。


治诸虫法,常以白筵草沐浴佳,根、叶皆可用。草既香,且为尸虫所畏也。


虫在腹中,月上旬头向上,中旬横之,下旬向下。观牛马生子,上旬生者行在母前,中旬生者并母而行,下旬生者后随之。猫食鼠,上旬食上段,中旬食中段,下旬食下段,皆自然之理。故治虫须于上旬用药。(一云∶初一至初五,虫头向上。一云∶初一至初三。一云∶肺虫惟初四、初六,头向上,用獭爪为末调药。)若急不能待,可忍饥一日,使虫饿,于五更时,先嚼炙猪肉,咽津而勿食,使虫闻香则头向上,然后服杀虫之药。(或用药末搅鸡蛋煎食。)诸杀虫药皆苦,惟榧子、使君子甘,小儿疳虫,煨使君与食,以其壳煎汤送下,甚妙。鹤虱、雷丸、芜荑、苦楝根、槟榔、锡灰等,皆杀虫之品,锡灰为最。


毛景得奇疾,每语,喉中必有物声相应。有道人教令诵《本草》药名,至蓝而默然,遂取蓝捩汁饮之,少顷吐出肉块长一寸余,人形悉具,自后无声。陈正敏斋间览载杨 得异病,每发言应答,腹中有小声效之,数年间其声浸大。有道人见而惊曰∶此应声虫也,久不治延及妻子。令读《本草》,至雷丸虫无声,乃顿服之,遂愈。赵子山苦寸白虫,医者戒云是疾当止酒,而以素所耽嗜,欲罢不能,一夕醉归寓已夜半,口干咽燥,仓卒无汤饮,适廊庑下有瓮水,月色下照,莹然可掬,即酌而饮之,其甘如饴,连饮数酌,乃就寝。迨晓,虫出盈席,觉心腹顿宽,宿疾遂愈。验视,乃织草履者浸红藤根水也。吴少师尝得疾,数月间肌肉消瘦,每日饮食下咽,少时腹如万虫攒攻,且痒且痛。张锐切脉,戒云∶明日早且忍饥,勿啖一物。锐取黄土一盂,温酒一升,投土搅其内,出药百粒。饮之,觉肠胃掣痛,几不堪忍,须臾暴下如倾,秽恶斗许,有蚂蝗千余,宛转盘结。锐曰∶虫入人肝脾里,势须滋生,此虫喜酒,又久不得土味,乘饥毕集,故一药能洗空之耳。蔡定夫之子苦寸白为 ,医者使之碾槟榔细末,取石榴东引根煎汤调服之。先炙肥猪肉一大脔,置口中,嚼咀其津膏而勿食。云∶此虫惟月三日以前其头向上,可用药攻打,余日即头向下,纵有药皆无益。虫闻肉香,故空群争赴之,觉胸中如万箭攒攻,是其候也。然后饮前药。蔡悉如其戒,不两刻,腹中雷鸣,急登厕,虫下如倾。命仆以杖挑拨,皆联绵成串,几长数丈,尚蠕动,举而抛于溪流,宿患顿愈。


患此者,虽羸弱必先去虫,后以和平之剂调之。(即此可为一切虚中有实,先攻后补之例。)暗者只用滋补,甚且谓虫为脏寒所生,妄加热药,可哂也。


乌梅(三百个,酸以静虫) 细辛(六两,辛热) 干姜(十两,辛热) 蜀椒(四两,去子,辛热,三味以伏虫)


黄柏(六两,寒苦) 黄连(一斤,苦寒,二味以下虫) 附子(六两,炮,辛热) 桂枝(六两,辛热,二味以济连、柏之寒) 当归(四两,辛温) 人参(六两,甘温,二味以补血气)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鹤虱 槟榔 苦楝根(东引者,各一两) 胡粉(炒,一两) 使君子 芜荑(各五钱) 枯矾(二钱半)


面糊丸,末服亦可。



黑牵牛(取头末) 大黄 槟榔(各八两) 雷丸(醋煮) 南木香(各一两) 沉香(五钱) 上将黑牵牛、大黄、槟榔和一处为末,以大皂角、苦楝皮各四两煎汁,法水为丸,如绿豆大,后以雷丸、木香、沉香和一处研末为衣。每服三四十丸,五更用砂糖水送下,或作末服亦可。



槟榔 牵牛(各半斤) 雷丸(一两半) 苦楝皮(一两) 大黄(四两) 皂角(半斤) 三棱 蓬术(各二两,另研,同醋煮) 木香(随意加入) 上为细末,煮皂角膏子煮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二钱,四更时分冷茶送下。小儿一钱,下虫后白粥补之。



上取缲丝蚕蛹两合研烂,生布绞取汁,空心顿饮之。非缲丝时,预收取蚕蛹,晒,研细末,用时以意斟酌多少,和粥饮服之。


虫由少阳风木。湿热郁蒸而成。观日中有雨。则禾节生虫。人患虫积。多因饥饱失宜。中脘气虚。湿热失运。故生诸虫。小儿最多。大人间有。其候心嘈腹痛。呕吐涎沫。面色痿黄。眼眶鼻下有黑。嗜食米纸茶叶泥炭之类。沉沉默默欲眠。微有寒热。治宜随证用方。如心腹中痛。上下往来。发作有休时。喜涎出者。虫也。乌梅丸。胃脘咬痛。发歇有时。痛发则吐涎沫。金匮九痛丸。狐疑善惑者。妙功丸。噎膈呕吐者。剪红丸。肚腹常热者。化虫丸。四肢常冷者。集效丸。腹中虫积。万应丸。膈上痰湿虫积。遇仙丹。谷道生疮。虫蚀痒痛。胶艾葙归汤。外用雄黄兑法。随证取用。无不克应也。千金方用猪胆一枚。苦酒半升和之。火煎令沸。三上三下。药成放温。空腹饮三满口。虫死便愈。治蛔攻心痛神应。仁斋云。血入于酒。则为酒鳖。血凝于气。则为气鳖。败血杂痰。则为血痰。掉头掉尾。上侵胃脘。食人脂膜。或附胁背。或隐胸腹。惟芜荑炒煎服之。然必兼养胃益血理中。乃可杀之。若徒用雷丸、锡灰。不能去也。


治虫之药。必在夏月龙蛇起陆之时。服之方易奏功。若在万类蛰藏之际。虽有合剂。不能取效也。丹溪以上半月。虫头向上。易治。当以上半日为是。先以糖蜜、肉汁、香甜物引起。后用杀虫药。然须为散。以渣滓可入虫口也。痔漏中虫蚀下部。肛尽穿肠者。取虾蟆青背者一枚。入芦荟一钱。用生雄鸡胫骨二茎。入满雌黄并用盐泥固济。烧存性。合和为散。入脑、麝、硼砂各少许。再研极细。先以猪蹄甲三枚。胡葱七茎。煎汤日洗。纸捻 干。吹下部孔内。令深入。外以黑膏盖之。日吹一次。以管尽为度。如或希奇怪病。除痰血外。百治不效者。即是虫为患。视其经络虚实。参脉证消息治之。虫在肝。令人恐怖。眼中赤壅。在心。心烦发躁。在脾。劳热。四肢肿急。在肺。咳嗽气喘。医者不察。谬指凡动属火属痰。寒凉转伤脾胃。卒至夭枉。自非垣视一方者。乌能辨哉。妇人阴蚀之虫。详妇人本门。


石顽曰。虫之怪证多端。遇之卒不能辨。昔人治例。有雷丸治应声虫之说。近有女子咳逆腹痛后。忽喜呼叫。初时呀呷连声。渐至 唔不已。变易不常。或如母鸡声。或如水蛙鸣。或如舟人打号。每作数十声。日发十余次。忍之则胸中闷闷不安。此为叫虫。即应声虫之类也。复有一人患发热痞满后。常兀兀欲吐。吐中必有虫数枚。状如虾形。跳跃不已。诸治不应。或令服铜绿涌之。不过二三度。遂绝不复见矣。



左 腹痛甚剧,大便解出长虫。此湿热蕴结而蛔蚀也。


雷丸(一钱五分) 芜荑(三钱) 使君子肉(三钱) 炒川椒(三分) 鹤虱(二钱) 乌梅肉(三分)槟榔(一钱) 淡芩(一钱五分酒炒) 乌梅丸(一钱五分开水晨服)


【二诊】 腹痛稍减。再苦辛酸合方。


使君子(三钱) 乌梅肉(三分炙) 炒川椒(三分) 芜荑(二钱) 淡干姜(三分) 花槟榔(一钱)苦楝根(三钱炙) 川雅连(三分) 鹤虱(一钱五分) 乌梅丸(一钱五分开水送下)



江(女) 蛲虫自从肛出,大便坚燥不畅。此由湿热蕴遏。宜苦辛酸法。


川雅连(五分) 鹤虱(一钱五分) 使君子(二钱) 金银花(二钱) 云苓(三钱) 淡干姜(三分)泽泻(一钱五分) 乌梅肉(三分) 炒川椒(七粒)



幼 面色青黄,唇口白点,腹痛时止时来,曾经便解长虫。此湿寒蕴于胃中,虫遂以生。拟汤丸并进。


公丁香 金铃子 淡吴萸 芜荑 生薏仁 使君子 花槟榔 制半夏 鹤虱 乌梅丸



某 腹痛甚剧,时痛时止。脉关弦,右部带滑。此由湿热内郁,肝木不克疏,泄蛔动情形也。


川雅连(四分) 香附(二钱) 使君子(一钱五分) 槟榔(一钱) 乌梅肉(三分) 淡干姜(四分)桂枝(四分) 金铃子(一钱五分) 鹤虱(一钱)


虫由湿热郁蒸而生,观之日中有雨,则禾节生虫,其理明矣。善乎,张戴人推言之也,曰∶水火属春夏,湿土属季夏,水从土化,故多虫焉。人患虫积,多由饥饱调 失宜,或过餐鱼 白酒,或多食牛羊,或误啖鳖苋,中脘气虚,湿热失运,故生寸白诸虫,或如蚯蚓,或似龟鳖,小儿最多,大人间有。其候心嘈腹痛,呕吐涎沫,面色痿黄,眼眶鼻下青黑,以致饮食少进,肌肉不生,沉沉默默欲眠,微有寒热,如不早治,相生不已。古人云∶虫长一尺则能害人,虫若贯串,杀人甚急。


治法追虫取积,以剪红丸、尊神丸、遇仙丹。夫人腹中有 虫,此物与人俱生,而为人大害。 虫之形,状似大马尾,或如薄筋,根据脾而居,乃有头尾,皆长三寸。又有九虫∶一曰伏虫,长四分;二曰蛔虫,长一尺;三曰白虫,长一寸,四曰肉虫,状如烂杏;五曰肺虫,状如蚕;六曰胃虫,状如虾蟆;七曰弱虫,状如瓜瓣;八曰赤虫,状如生肉;九曰蛲虫,至细微,形如菜虫状。伏虫则群虫之主也;蛔虫贯心杀人;白虫相生,子孙转多,其母转大,长至四五丈,亦能杀人;肉虫令人烦满;肺虫令人咳嗽;胃虫令人呕吐,胃逆喜哕;弱虫又名膈虫,令人多唾;赤虫令人肠鸣;蛲虫居胴肠之间,多则为痔,剧则为癞,因生疮痍,即生诸痈疽、癣 疥。龋虫无所不为,人亦不必尽有,有亦不必尽多,或偏有,或偏无类,妇人常多,其虫凶恶,人之极患也。常以白筵草沐浴隹,根叶皆可用,既是香草,且是 虫所畏也。凡欲服补药及治诸病,皆须去诸虫,并痰饮宿 ,醒醒除尽,方可服补药。不尔,必不得药力。凡得伤寒及天行热病,腹中有热,又人食少,肠胃空虚,三虫行作求食,蚀人五脏及下部。若齿 无色,舌上尽白,甚者唇里有疮,四肢沉重,忽忽喜眠。当数看其上唇内有疮。唾血,唇内如粟疮者,心内懊 痛闷,此虫在上蚀也。九虫皆由脏腑不实,脾胃皆虚,杂食生冷、甘肥油腻、咸脏等物,节宣不时,腐败停滞,所以发动。又有神志不舒,精魄失守,及五脏劳热,又病余毒,气血积郁而生。或食瓜果与畜兽五内,遗留诸虫子类而生。虫之为候,呕恶吐涎,口出清沫,痛有去来,乍作乍止。寸白虫色白形褊,损人精气,力乏腰疼。蛲虫细如菜虫,能为痔漏、疮癞、疥癣、痈疽等患。寸白、蛲、蛔是三者,皆九虫数中之一物也。外此又有儿童疳 ,昏睡烦躁,鼻烂汁臭,齿 生疮,下利黑血。虫食下部为狐,下唇有疮;虫食其脏为惑,上唇有疮。三虫者,谓长虫、赤虫、蛲虫也。乃有九种。而蛲虫及寸白人多病之。寸白从食牛肉饮白酒所成,相连一尺则杀人,服药下之,须结裹溃然出尽乃佳,若断者相生未已,更宜速治之。蛲虫多是小儿患之,大人亦有,其病令人心痛,清朝口吐汁、烦躁则是也。其余各种,皆不利人,人胃无不有者,宜服九虫丸以除之。蛔虫者,是九虫之一也,长一尺,亦有长五六寸。或因脏腑虚弱而动,或因食甘肥而动,其发动则腹中痛,发作种聚,行来上下,痛有休息,亦攻心痛,腹中热,口中喜涎,及吐清水,贯伤心者则死。诊其脉,腹中痛、其脉法当沉弱弦,今反洪而大,则蛔虫也。蛔虫,九虫之数,人腹中皆有之。小儿失乳而哺早,或食甜过多,胃虚虫动,令人腹痛恶心,口吐清水,腹上有青筋。火煨史君子与食,以壳煎汤送下,甚妙。然世人多于临卧服之,又无日分,多不验。唯是于月初四五间,五更服之。至日午前虫尽下,可以和胃温平药,一两日调理之,不可多也。九虫在人腹中,月上旬头向上,中旬横之,下旬头向下,故中下旬用药即不入虫口,所以不验也。牛马之生子,上旬生者行在母前,中旬生者并肩而行,下旬生者后随之。猫之食鼠亦然,上旬食上段,中旬中段,下旬下段,自然之理,物皆由之而莫知之。客座新闻云∶青阳夏戚宗阳家,素业医,任江阴训科。有儒生之父患腹胀,求其诊视,乃曰∶脉洪而大,湿热生虫之象,况饮食如常,非水肿蛊胀之证,以石榴皮、椿树各东行根,加槟榔,三味各五钱,用长流水煎,空心顿服之。少顷,腹作大痛,泻下长虫一丈许,遂愈。《本事方》云∶肺虫如蚕能杀人,居肺叶之内,蚀人肺系,故成瘵疾,由是咳嗽咯血声嘶,药所不到,治之为难。《道脏经》中载∶诸虫头皆向下,唯自初一至初五以前虫头向上,故用药多取效者此也。


又姚宽《西溪丛话》云∶五脏虫皆上行,唯有肺虫下行最难治。用獭爪为末调药,于初四、初六日治之,此日肺虫上行也。二说小异,姑两存之,以备参考。泊宅编永州通判厅军员毛景得奇疾,每语喉中必有物作声相应,有道人教令诵本草药名,至蓝而默然,遂取蓝捩汁而饮之,少顷,吐出肉块长一寸余,人形悉具,自后无声。陈正敏《遁斋闲览》载∶杨 中年得异疾,每发言应答,腹中有小声效之,数年间其声浸大,有道人见而惊曰,此应声虫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读本草,遇虫不应者,当取服之。 如言读至雷丸,虫无声,乃顿服之,遂愈。正敏后至长沙,遇一丐者,亦有是疾,环而观之甚众,教使服雷丸,丐者亦愈。丁志记∶齐州士曹席进孺,招所亲张彬秀才为馆舍,彬嗜酒,每夜必置数升于床隅,一夕忘设,至夜半大渴,求之不可得,忿闷呼躁,俄顷,呕吐一物于地,旦起视之,见床下肉块如肝而黄,上如蜂窠,犹微动,取酒沃之,唧唧有声,始悟平生酒病根本,亟投诸火中,后遂不饮。庚志记∶赵子山字景高,寓居邵武军天王寺,苦寸白虫为挠。医者戒云∶是疾当止酒。而以素所耽嗜,欲罢不能,一夕醉于外,舍归已夜半,口干咽燥,仓卒无汤饮,适廊庑下有瓮水,月色下照莹然可掬,即酌而饮之,其甘如饴,连饮数酌,乃就寝,迨晓虫出盈席,觉心腹顿宽,宿疾遂愈。一家皆惊异,验其所由,盖寺仆日织草履,浸红藤根水也。吴少师在关外,尝得疾,数月间肌肉消瘦,每日饮食下咽少时,腹如万虫攒攻,且痒且痛,皆以为劳瘵也。张锐是时在成都,吴遣驿骑招致锐到兴元既切脉戒云∶明日早,且忍饥,勿啖一物,俟锐来为之计。旦而往,天方剧暑,白请选一健卒,趋往十里外,取行路黄土一银盂,而令厨人旋治面,将午乃得食,才放箸,取土适至,于是温酒一升,投土搅其内,出药百粒,进于吴饮之,觉肠胃掣痛,几不堪忍,急登溷,锐密使别坎一穴,便掖吴以行,须臾,暴下如倾秽恶斗许,有马蝗千余,宛转盘结,其半已困死。吴亦惫甚,扶憩竹榻上,移时方餐粥一器,三日而平。始信去年正以夏夜出师,中涂躁渴,命候兵持马盂挹涧水,甫入口似有物焉,未暇吐之,则径入喉矣,自此遂得病。锐曰∶虫入人肝脾里,势须滋生,常日遇食时则聚丹田间,吮咂精血,饱则散处四肢,苟惟知杀之而不能扫尽,故无益也。锐是以请公枵腹以诱之,此虫喜酒,又久不得土味,乘饥毕集,故一药能洗空之耳。


吴大喜,浓赂以金帛,送之归。(泻出后,宜以四物汤加黄 煎服,生血调理)。蔡定夫戡之子康积苦寸白为孽,医者使之碾槟榔细末,取石榴东引根煎汤调服之,先炙肥猪肉一大脔,置口中嚼咀其津膏而勿食。云此虫惟月三日以前其头向上,可用药攻打,余日即头向下,纵有药皆无益。虫闻肉香咂啖之意,故空群争赴之,觉胸中如万箭攻攒,是其候也。然后饮前药。蔡悉如其戒,不两刻腹中雷鸣,急登厕,虫下如倾,命仆以杖挑拨,皆联绵成串,几长数丈,尚蠕蠕能动,举而抛于溪流,宿患顿愈。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