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延胡索

《本草纲目》:延胡索

《本草备要》:延胡索

《本草便读》:延胡索

《本草乘雅半偈》:延胡索

《本草从新》:延胡索

《本草分经》:延胡索

《本草分经》:延胡索

《本草分经》:延胡索

《本草分经》:延胡索

《本草撮要》:延胡索

《本草经解》:延胡索

《本草蒙筌》:延胡索

《本草求真》:延胡索

《本草择要纲目》:延胡索

《本经逢原》:延胡索

《得配本草》:延胡索

《妇人大全良方》:延胡索

《冯氏锦囊秘录》:延胡索

《海药本草》:延胡索

《药笼小品》:延胡索

《药性切用》:延胡索

《玉楸药解》:延胡索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延胡索

《证类本草》:延胡索

「释名」本名玄胡索。


「气味」(根)辛、平、无毒。


「主治」


1、咳嗽。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软糖一块和药含咽。


2、尿血。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3、皮下气痛或气块痛。用延胡索研细,将猪胰一个,切成小块,灸热蘸药末随时吃下。


4、久患心痛,身热足寒。用延胡索(去皮)、金铃子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或白开水送下。


5、下痢腹痛。用延胡索三钱,米汤送下。


6、妇女血气前(月经不调,腹中刺痛)。用延胡索(去皮,醋炒)、当归(酒浸,炒)各一两,桔红二两,共研为末,酒煮米糊和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艾醋汤送下。


7、产后诸病(血污不净,产后血晕,腹满心梗,寒热不足,手足烦热等)。用延胡索炒后研细,每服二钱,酒送下,甚效。


8、疝气。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盐酒送下。


9、腰体痛。用延胡索、当归、桂心,等分为末。每服三、四钱,温酒送下。


10、偏、正头风。用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钱、牙皂(去皮,去子)二个,共研为末,滴水各丸,如杏杜大。每次水化一丸,灌入鼻内。偏头产,则在痛侧的鼻孔灌药。同时,令病人咬铜钱一个,当有涎汁大量流出,病即渐愈。



宣,活血,利气


辛苦而温。入手足太阴(肺、脾)、厥阴(心包、肝)经。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通小便,除风痹。


治气凝血结,上下内外诸痛(通则不痛),症瘕崩淋,月候不调(气血不和,因而凝滞,不以时至),产后血晕,暴血上冲,折伤积血,疝气危急,为活血、利气第一药。然辛温走而不守(独用力迅,宜兼补气血药),通经坠胎,血热、气虚者禁用。


根如半夏。肉黄、小而坚者良。酒炒行血,醋炒止血,生用破血,炒用调血。


延胡索(图缺)


行血中之气滞.质属温香.使气顺而血调.味兼辛苦.入胃搜除瘀冷痛.达肝通治妇人经.(延胡索辛苦而温.色黄气香.其形坚实.肝家血分药也.能行血活血.而又能理血中气滞.故一切气血阻滞作痛者.皆可用之.若病不因气血阻滞而涉虚者.又不宜用.延胡索木属肝经血分之药.而能治胃痛者.以肝邪瘀滞乘胃而作痛也.)


(宋开宝)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破血,妇人经水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诸血病,血运,暴血冲上,因


【核】曰∶原名玄胡索,避宋真宗讳,易玄为延也。出奚国,从安东来;奚即东北夷。


今茅山上龙洞,仁和笕桥亦种之。寒露前栽种,立春后生苗,高三四寸,延蔓布地,叶必三之,宛如竹叶,片片成个,细小嫩绿,边色微红。作花黄色亦有紫色者。根丛生,乐蔓延,状似半夏,但黄色耳。立夏掘起,阴干者良;锻石煮曝者,性烈不堪入药也。修事,酒润,或醋润,蒸之,从巳至亥,俟冷取出,焙干,研细用。


先人云∶名玄而色黄,酝全气也。气温而味辛,秉金制也。以一春而备四气,叶必三之,具木生数,象形对待肝血之非其所藏,而玄为破坚之线索无疑矣。


【 】曰∶玄者,象幽而入覆之也。荀子云∶周密则下疑玄矣。胡者,牛颔垂也,野狼亦有之。豳风云,野狼跋其胡,载 其尾。又云,野狼 其尾,载跋其胡。索者,尽也,散也。骚云∶凭不厌乎求索。檀弓云∶吾离群而索居,以言疾疚之证因,以言主治之功力,判属血中之气药,气中之用药也。盖气主嘘之,血主濡之,气之所不嘘,即血之所不濡矣。如腹中结块,募络症瘕之为证,既血留营实之为因。如胪腹气块,盘绕疝 之为证,即气滞卫实之为因。如崩中淋露,运衄冲暴之为证,即血菀营泣之为因。如奔豚逆厥,百体疼烦之为证,即气弛卫薄之为因。玄胡立鼓血中之气,震行气中之用,虚则补,实则平,致新推陈,推陈致新之良物也。虽象幽入覆之如胡,凭不厌乎求索之殆尽,命名玄胡索者以此。


(有是因必有是证,因证既显,尝法已具,始可与言变矣。)


宣、活血利气.


辛苦而温.入手足太阴(肺、脾.)厥阴.(心包、肝.)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通小便.


除风痹.治上下内外诸痛.(通则不痛.)症癖崩淋.月候不调.(气血不和、因而凝滞、不以时至.)产后血晕.暴血上冲.折伤积血.为活血利气之药.然辛温走而不守.(独用力迅、宜兼补气血药用.)通经堕胎.瘀滞有余者宜之.生用破血.炒用调血.(酒炒行血、醋炒止血.)经事先期.虚而崩漏.产后虚晕.均忌之.(根如半夏、黄色而坚.)


见肝和。


见肝和。


见肝和。


辛苦温,入肺脾心包肝,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活血利气,治诸痛,生用破血,酒炒调血。


味辛.入足太阴厥阴经.功专破血行伤.得川楝子治热厥心痛.得茴香治小儿盘肠痛.独用力迅.宜兼补气血药.血热气虚者禁.酒炒行血.醋炒止血.生用破血.炒用调血.


气温.味辛.无毒.主破血.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诸血症.血晕.暴血冲上.因损下血.煮酒或酒磨服.延胡索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辛能散结.温能行血.肝藏血.故入肝而破血.肝属木.木性条达.郁则肝血不藏.月经不调矣.辛温畅肝.所以调经.腹为阴.腹中结块.血结成块也.辛能散结.温能行血.所以主之.崩中肝血不藏而下崩也.淋露下之淋沥不止也.辛温气味上升条达主之.血晕.血闭而晕也.其主之者.藉其辛散之功也.暴血冲上.血挟邪气而上冲也.其主之者.辛温破血之力.然必佐他药以成功也.因损下血.血伤而下也.辛温活血.故佐酒则血归经也.


【制方】


延胡索为末酒服.治胃脘痛.及下利腹痛.同归身、生地、牛膝、益母草、童便.治产后血晕.同芎、归、芍、地、白胶、牛膝、香附.治女人经阻少腹痛.同朴硝.治蓄血.专为末.猪胰蘸服.治气块痛.同当归、陈皮丸.治经水不调腹痛.同归身、桂心末.治冷气腰痛.



(即玄胡索) 味辛、苦,气温。无毒。来自安东,(县名,属南直隶。)生从奚国。因避宋讳,改玄为延。形类半夏色黄,用须炒过咀片。专入太阴脾肺,一云又走肝经。调月水气滞血凝,止产后血冲备晕。跌扑下血、淋露崩中,心腹卒疼、小腹胀痛,并治之而即效也。


(山草)行心肝血中气滞气中血滞


延胡索(专入心肝)。气味辛温。无毒。入足厥阴肝手少阴心经。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凡月水不调。(月水或先或后。多因血气凝滞。)心腹卒痛。小腹胀痛。胎产不下。筋缩疝瘕。产后血冲血晕。跌仆损伤。不论是血是气。积而不散者。服此力能通达。(诸症皆属气血凝滞。)以其性温。则于气血能行能畅。味辛。则于气血能润能散。所以理一身上下诸痛。往往独行功多。(方勺泊宅编云。一人病遍体作痛。殆不可忍。都下医或云中风中湿香港脚。悉不效。周离亨言是气血凝滞所致。用延胡索当归桂心等分为末。温酒服三四钱。随量频进。以止为度。遂痛止。盖延胡索能活血化气。第一品药也。其后赵待制霆因导引失节。肢体拘挛。亦用此数服而愈。)然此既无益气之情。复少养营之义。徒仗辛温攻凝逐滞。虚人当兼补药同用。否则徒损无益。(气虚血热切忌。)根如半夏。肉黄小而坚者良。酒炒行血。醋炒止血。生用破血。炒用调血。


【气味】


辛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手足太阴经.


【主治】


破产后恶血.行血中滞气.气中血滞.故疗心气小腹痛有神.达肾气.通经络立效.止下痢绞痛.妙不可述.


即玄胡索


苦辛温,无毒。上部酒炒,中部醋炒,下部盐水炒。


发明 延胡索色黄入脾胃,能活血止痛,治小便溺血。得五灵脂同入肝经散血破滞。《炮炙论》曰∶心痛欲死,急觅延胡,以其能散胃脘气血滞痛也。概当归、芍药调腹中血虚痛,延胡、五灵治胸腹血滞痛。又延胡善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与当归、桂心治一身上下诸痛,及经癸不调,产后血病,往往独行多功,杂他药中便缓。按延胡走而不守,惟有瘀滞者宜之,若经事先期,虚而崩漏,产后血虚而晕,咸非所宜。


一名玄胡索


苦、辛、温。入手足太阴、厥阴经血分。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理一身内外上下诸痛,调月经,止痢疾,利小便,破症癖跌扑凝瘀,善落胎,治产后诸血病。得乳香、钩藤,治盘肠气痛。配全蝎,治疝气危急。配川楝子,治热厥心痛。(并治小便不通。)配益母草,行产妇恶血。


破血,生用。调血,炒用。行血,酒炒。止血,醋炒。上部,酒炒。中部,醋炒。下部,盐水炒。虚人血逆,当兼补药用。经事先期,虚而崩漏,或经血枯少不利,产后虚运,或气虚作痛者,皆禁用。


当归 川芎 桂心(各三分) 木香 枳壳 赤芍药 桃仁(各半两) 熟地黄(一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热服。


治妇人血气攻心腹,烦躁闷乱,疼痛不止。琥珀散。


禀初夏之气,兼得乎金之辛味,故味辛气温而无毒。入足厥阴,亦入手少阴经。性温则能行能畅,味辛则能润能散,所以为行气活血要药。但性能走而不能守,故经事先期,崩中淋露,一切血热血虚并宜戒之。行上部酒炒,中部醋炒,下部盐水炒。


延胡索,因味辛温,破血下气,调月水气滞血凝,产后血冲血晕,心腹卒疼,小腹胀痛,通经下胎,舒筋疗疝,妙不可言,乃活血下气第一品药也。


按∶元胡索,行气中血滞,血中气滞,通理一身上下诸痛,往往独行功多,故调经药中常用之。然既无益气之情,绝少养营之义,徒仗辛温,攻凝逐滞,虚人当兼补药同用,否则徒损无益。



生奚国,从安东道来。味苦、甘,无毒。主肾气,破产后恶露及儿枕,与三棱、鳖甲、大黄为散,能散气,通经络。蛀 成末者,使之惟良,偏主产后病也。(《大观》卷九页35,《政和》页230,《纲目》页779)


辛苦温。


能行气血之滞。


治上下内外诸痛不通则痛。活血利气之要品。


无瘀滞者忌。


能堕胎。生用破血,炒用调血,醋炒止血。


辛苦性温,入手足厥阴、太阴,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生用破血,炒用调血,活血,醋炒止血,必须炒黑。若经事先期,血虚崩中均忌。


味苦、辛,微温,入足厥阴肝经。调经破血,化块消癥,专行滞血,治经瘀腹疼,化积聚癥瘕,理跌扑损伤。


味辛,温,无毒。主破血,产后诸病因血所为者,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产后血晕,暴血冲上,因损下血,或酒摩及煮服。生∶奚国。根如半夏,色黄。日华除风治气,暖腰膝,破症癖,扑损瘀血,落胎及暴腰痛。《海药》云∶主肾气,破产及儿枕,《圣惠方》∶治堕车马筋骨疼痛不止。


味辛,温,无毒。主破血,产后诸病因血所为者,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血晕,暴血冲上,因损下血,或酒摩及煮服。生奚国。根如半夏,色黄。(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除风治气,暖腰膝,破症癖,扑损瘀血,落胎,及暴腰痛。


海药云∶生奚国,从安东道来。味苦、甘,无毒。主肾气,破产后恶露及儿枕。与三棱、鳖通经络,蛀 成末者,使之唯良。偏主产后病也。圣惠方∶治产后秽污不尽腹满方∶延胡索末,和酒服一钱,立止。又方∶治堕落车马,筋骨疼痛不止。用延胡索一两,捣罗为散,不计时候,以豆淋酒调下二钱匕。胜金方∶治膜外气及气块方∶延胡索不限多少为末,猪胰一具切作块子,炙熟蘸药末食之。产书治产后心闷,手脚烦热,气力欲绝,血晕连心头硬,及寒热不禁。延胡索熬捣为末,酒服一钱匕。拾遗序云延胡索,止心痛。酒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