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
《本草从新》:牙齿
宣、发痘.
咸热有毒.治痘疮倒 .(痘疹论、出不快而黑陷者、 猪血调下一钱、服凉药而血涩倒陷者、麝香酒调服.齿者骨之余、得阳刚之性、痘家劫剂也.)伏毒在心.昏冒不省.及气虚补虚解毒.误用之.多成不治, .退火毒.研细、水飞.
《本草分经》:牙齿
咸热有毒,为痘疮劫剂。
《本草撮要》:牙齿
味咸热有毒.入手足太阴经.功专治痘疮倒 .以 猪血调下一钱.若服凉药而血涩倒陷者.加麝香少许酒服. 退火毒.研细水飞用.
《古今医案按》:牙齿
东垣治一妇人.年三十.齿痛甚.口吸凉风则暂止.闭口则复作.乃湿热也.足阳明贯于上齿.手阳明贯于下齿.阳明多血聚.加以膏粱之味助其湿热.故为此病.用黄连、梧桐泪苦寒.薄荷、荆芥穗辛凉.治湿热为主.升麻苦辛.引入阳明为使.牙者骨之余.以羊骨灰补之为佐.麝香少许入内为引.作细末擦之.痛减半.又以调胃承气去硝.加黄连以治其本.二三行而止.其病良愈.不复作.
一人因服补胃热药.致上下牙疼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大痛.足阳明之别络入脑.喜寒恶热.乃是手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其齿喜冷恶热.以清胃散治之而愈.
震按齿痛不属阳明.即属少阴.此二条与后易案.乃两大局正面文章也.
卫生十全方云.一人牙齿日长.渐渐胀开口.难为饮食.盖髓溢所致.只服白术愈.
魏云.可见肾虚者.不宜服术.
易思兰治一人患齿病.每遇房劳.或恼怒.齿即俱长.痛不可忍.热汤凉水.俱不得入发必三五日.苦状难述.竟绝欲.服补阴丸、清胃饮.俱不效.易诊其脉.上二部俱得本体.惟二尺洪数有力.愈按愈坚.乃曰.沉濡而滑者肾脉.洪数有力者心脉.今于肾部见心脉.是所不胜者侮其所胜.乃妻入乘夫.肾中火邪盛矣.清胃饮惟胃脉洪数者为宜.今胃脉平和.清之何益.肾主骨.齿乃骨余.火盛而齿长.补之何益.况有干姜.更非所宜.乃用黄柏三钱.以滋水泄火.青盐一钱为引.升麻一钱.升出肾中火邪.药入口.且漱且咽.服后即觉丹田热气上升.自咽而出.再进二帖.病即全愈.
震按此案医理讲得最精.由于脉象诊得的真.而更运以巧思.斯发无不中矣.清胃散之庸.诚不足责.即泛用滋阴药.亦难应手.只此三味.铨解甚明.信乎缺一味不可.多一味不必也.余乡有患齿痛数年.诸药不效者.叶天士先生用山萸肉、北五味、女贞子、旱莲草各三钱.淮牛膝、青盐各一钱而全愈.此取酸盐下降.引肾经之火.归宿肾经.可与易公之方.并垂不朽.而其义各别.
《古今医鉴》:牙齿
脉
右关脉洪数,或弦而洪,肠胃中有风热而痛;尺脉洪大而虚者,肾虚,主齿动摇疏豁,相火上炎而痛。
病
夫齿者,肾之标,骨之余也。足阳明胃之脉,贯络于齿上龈;手阳明大肠之脉,贯络于齿下龈。手阳明恶寒饮而喜热饮,足阳明恶热饮而喜寒饮。有开口呷风则痛甚者,肠胃中有风邪也;有开口则哕臭不可近者,肠胃中有积热也;有痛而动摇者,肾元虚也;有虫食而痛者,盖肠胃中有湿热而生虫也。
治
治之宜泻阳明之湿热,更以擦牙诛虫之剂以治其标,则齿自然而固矣。
一牙痛之证,其人肠胃素有湿热,上出于牙龈之间,适被风寒,或饮冷所郁,则湿热不得外达,故作痛也。
一牙痛胃脉弱而无力者,以补中益气汤加生地黄、牡丹皮。
方
清胃散 治上下牙齿疼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大痛。
此因服补胃热药,或食辛热之物过多之所致也,此药神效。
当归身 生地黄(酒洗) 黄连(夏月倍用) 牡丹皮(各三钱) 升麻(一两)
上锉一剂,水煎,稍冷服。如痛甚,加石膏二钱,细辛三分,黄芩一钱,细茶三钱,大黄蒸一钱。肿,加防风、荆芥各一钱。
治胃有实热齿痛,或上 痛尤甚者。
用凉膈散,大黄以酒蒸为君,加知母、石膏、升麻为佐,频频噙咽,即愈。
细辛汤 治上 牙疼,属足少阴肾虚热。
升麻(一两) 细辛(二两) 黄连(一两) 蔓荆子(一两半) 牛蒡子(两半) 荜茇(两半) 薄荷(五钱) 黄柏(七钱) 知母(七钱) 防己(一两)
上锉,水煎温服。
白芷汤〔批〕(按此方清火止痛之剂) 治下 牙疼,属手阳明虚热有风。
防风 荆芥 连翘 白芷 薄荷 赤芍 石膏
上锉,水煎,温服。
千金一笑散(翟敬 传) 治牙痛不可忍,登时即止。
巴豆(一个,入大火略烧,去壳) 胡椒(三粒)
上同一处捣,令烂,用薄绵包药入口,上下痛齿咬定,流出涎水,勿咽,良久取出即止。若是三两个牙痛,多是虫牙痛,去胡椒用花椒,如法使。
塞耳药(宋兰皋方) 治牙疼。
用壁钱包胡椒末,如左边痛塞右耳,右边痛塞左耳,手掩枕之侧卧,少时额上微汗即愈。
杀虫丸(俞元河方) 治虫牙,方见黑鹅小线。
好信不拘多少,量加黄丹少许,以黄蜡熔成一块,旋用旋丸,如黄豆大,用白薄丝绵包裹留尾。如右牙痛则塞右耳,左牙痛则塞左耳,两边俱痛,则两耳俱塞,必深入耳孔,一夜其虫即死,一生永不复痛矣。
哭来笑去散(齐双泉传) 治牙齿痛,神效。
雄乳胡椒麝 荜茇良姜细 哭将来笑将去上各等分为末,每用少许,吹男左女右鼻中立止。如牙痛脸肿,用纸卷药末在内作条,蘸香油点着,燎牙痛处,火灭再燃再燎,条烧尽则止。
牙疼噙漱药(李益庵传)
蜂房一个,每一孔内纳胡椒、花椒各一粒,用碗盛之,入水令满,加黄柏,如指大三片于内,以盘盖住,用纸封固,或面糊固住亦可,重汤煮,令一炷香尽取出,候温,漱噙良久,吐出再漱即止。
漱牙止痛三方(何通府传)〔批〕(按此方牙疼外治之剂)
一方用蛇床子,不拘多少,煎水热噙漱之即止;一方用白蒺藜,不拘多少,水煎噙漱,一用烧酒煎亦效;一方用小麦,不拘多少,炒焦淬入烧酒,去渣噙漱立止。
甘露饮子 治男妇胃中客热口气,齿龈肿闷宣露,心中多烦,饿不欲食,喜眠睡,及咽喉中有疮。
天门冬(泡,去心) 麦门冬(泡,去心)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芩 枳壳山茵陈 石斛 枇杷叶 甘草(各等分)
上锉作剂,水煎,食后温服。若齿龈宣露肿闷,煎药漱之,冷热皆可。
玉池散 治牙流脓血,变骨槽风者,及骨已出者,或摇不牢,牙痛牙痒。
地骨皮 白芷 升麻 防风 细辛 川芎 槐花 当归(去头) 本(去土) 甘草(生,各一钱)
上作一剂,水煎去渣,温热漱口,冷则吐之,煎服尤妙。张龙图去地骨皮,加独活。
治牙宣出血(刘清汶传)
香附(一两,炒黑存性) 侧柏叶(五钱) 青盐(三钱) 石膏(一两)
上四味俱炒,出大毒,为末,每清晨擦牙,漱吐之
牢牙散 治牙龈肉绽,有牙疳肿痛,牙动摇欲落,牙不长,牙黄口臭。
升麻(四两) 羌活(一两) 龙胆草(酒洗,两半) 羊胫骨(烧灰,四两)
上为末,和匀,卧时贴在牙龈上。
神功丸 治牙齿疳蚀,牙龈肉将脱,血不止,并治多食肉,口臭不可近。
当归(一钱) 生地黄(酒浸,三钱) 黄连(五钱) 升麻(二钱) 藿香(一钱) 木香(一钱) 砂仁(五钱) 甘草(生,三钱) 兰香叶(一钱)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加至三百丸,食远白汤下。兼治血痢、血崩,血下不止,血下褐色,或紫色、黑色,及肠癖下血,空心米汤下。其脉洪大而缓者,及治麻木,厥气上冲,逆气上行。
立效散 治走马牙疳。
青黛 黄柏(末) 白矾 五倍子(炒,各一钱)
上为末,先用米泔水漱口,掺患处。
神灯照眼法(俞监生传) 治牙床上下肿烂作痛,或因杨梅疮多服轻粉,致筋骨疼痛,而作牙匡肿烂者。
乳香(二钱) 没药(二钱) 雄黄(一钱) 朱砂(八分) 水银(钱半,唾研) 锡花(钱半) 银朱(一钱) 川乌(钱半) 草乌(钱半) 白芷(一钱) 自然铜(二钱)
上为末,绵纸裹作条子,香油透点灯,以瓦片盛置斗内,或桶内,将手掩其口鼻,以目观灯,先将被覆其身手,勿令透气,即愈,或有汗为妙。
固齿丹(太医院传)
骨碎补一味,水洗净,铜刀切片,用铜锅炒,以槐枝不住搅炒,取出候冷,又上火炒微黑色,又住火,冷后又炒至老黑色,以文武火炒之,研为末。不时擦牙,极能坚骨固齿补髓,去骨中毒风气,止筋骨痛,治牙则痛不复作。如牙将落,动摇者,频频服之立住,再不复动。
乌须固齿补肾散(刘司寇传)
当归(酒浸) 小川芎 荆芥穗 香附米 白芍药 甘枸杞(各二两半)
熟地黄(二两半) 川牛膝(去芦,二两,酒浸) 细辛(三钱) 破故纸(两半) 升麻(五钱) 青盐(三两)
上为末,用老米一升,煮饭合成丸,阴干,入瓦砂罐内封固,炭火,或桑柴火烧成灰存性,研为末,用铅盒盛之。清晨鸳鸯手擦牙,滚汤漱咽下,至老牙不痛,齿不落。士大夫年至四十者,能常用此药于须发未白之先,可免染须之劳,深为有益也。
擦牙固齿方(张小庵传)
黑铅(四两,用柳枝切碎,炒半日黄色成灰) 青盐(二两半,炒) 当归(五钱)
细辛(三钱) 朱砂(二钱)
上为细末,擦牙漱口。
乌须固齿擦牙散(太医院传)
细辛 川芎 莲须 香附 生地黄 当归(以上俱烧过存性) 青盐(生用,各等分)
上为细末,清晨擦牙,温水漱咽,日日不可间断,不忌三白。
乌须还少丹(京师传)〔批〕(按此方擦牙乌须固齿之剂)
川芎(一两) 旱莲草(二两) 当归(一两) 牙皂(五钱) 白茯苓(一两) 青盐(二两半) 黄柏(五钱)
上为末,入砂罐内封固,炭火 ,烟尽为度,取出为细末,瓷罐收贮,每早擦牙。
牙落重生(京师传)
公鼠骨一副(取骨法∶用鼠一个,剥去皮,用卤一擦上,三日肉烂化尽,取骨,瓦上焙干用) 香附(一两) 白芷 川芎 桑皮 地骨皮 川椒 蒲公英 旱莲草 青盐 川槿皮(各三钱)
上为细末,擦百日,其牙复生,良验。
生牙齿方(京师传)
用未开眼嫩老鼠三、四个,外用白芨、白芷、青盐、细辛、当归、熟地黄各五钱,除地黄捣烂,将前五味研为末,用地黄捣烂如泥,和匀一饼,包老鼠在药内,外用湿纸包裹,文武火烧,尽烟闭死,研末擦上,即生牙。
《仁术便览》:牙齿
皆因热,属胃热,有风寒,有虫,有湿热,有风热。
《急救广生集》:牙齿
牢牙固齿 凡人一生,全赖牙齿。饮食滋养,须于少壮解小便时,切牙闭口,每早叩齿几遍,至老不落。(《传家宝》)
牙齿摇动欲落 生地 当归(各等分) 同煎浓汁漱之,其齿自牢。(《医镜》)
牙齿痛不可忍取落不必用手 川椒 细辛(各一两) 草乌 荜茇(各五钱) 研为末,每用少许,揩在患处内外,不过三四次。自落。(同上)
风牙痛 生丝瓜一条擦盐,火烧存性,研末频擦,涎尽即愈。腮肿以水调贴之。(《严月轩方》)
寒牙痛 用胡椒、荜茇为君,细辛、石膏为佐,研末擦之。或用橄榄细嚼即愈。(《证治汇补》)
虫牙痛 矿灰不拘多少为末,砂糖和丸,如米粒大,塞蛀孔中,其效如神。(《明医指掌》)
风寒虫牙痛 白芷 北细辛(各五分) 肉桂 麻黄 草乌(各三分) 真蟾酥(一分五厘) 共为细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用一丸,咬痛牙下即愈。(《谈野翁方》)
一方,用防风、荆芥、芫花、蜂房(各一钱)、细辛(三分)、川椒(十粒),食盐少许,水醋各半煎,漱口立愈。(《用药法象》)
牙痰 火硝(一钱) 冰片 明雄黄(各一分) 玄明粉(五分) 共为细末,擦患处,立愈。(《种德堂方》)
胃火牙痛 好软石膏(一两)火 ,淡酒淬过为末,入防风、荆芥、细辛、白芷(各五分)为末,日用揩牙,甚效。(《保寿堂方》)
牙蚀透骨穿腮 生南星一个(剜空),入雄黄一块(面裹烧),候雄黄作汁,以杯合定,出火毒,去面,为末,入麝香少许,拂疮数日,甚效。(《经验单方》)
擦牙散 杏仁不拘多少,用针刺向灯火上,烧黑存性,研细末,搽擦患处。(《录竹堂方》)
一方,用川大黄 成灰,研细末,早晚擦之,永不牙疼。(《简便方》)
《寿世保元》:牙齿
右寸关脉洪数。或弦而洪。肠胃中有风热。齿痛。尺脉洪大而虚者。肾虚。主齿动摇疏豁。相火上炎而痛。
夫牙齿者。乃骨之萃也。骨乃肾主之。则诸经血脉津液。皆润泽清凉矣。盖血旺则凉。
凉即骨坚固。血虚则热。热则齿浮动。人之上唇。人中之下牙属肾脉。下前齿属任脉。其两颐上下及环口。皆属乎阳明二经。故牙床属土。牙齿犹如木栽土上。土凉则根固。土热则齿摇。牙即骨也。骨不能痛。其痛者。牙龈筋肉也。人食梅多者。牙即矬麻。痿而不能力嚼者。非木酸制土耶。其牙龈肉脱。胃火也。牙疏脆者。肾之相火也。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
缘心火之下。阴精承之。若承之不缺。何痛之有。其牙患之名。有风牙虫牙。牙疳牙宣。盖由于火之不齐也。故热则生风。风字有虫。又曰。血遇火则沸而出。牙宣也。热兼外邪则肿痛。真阴未成而热炽者。曰疳。乃溃塌之速。凡为治者。保肾水者知其本。清胃火者知其标疏风邪者知其权。盖风药善通经开腠。则是火郁宜发之义耳。修养家常食淡些。则血不凝戒慎浓味甘辛香辣。则不积火。治牙至药不效时。热之积也。盖因纵欲而阴虚。嗜味以为补。而益增其火。其目下嗜欲之节。乃为后边晚景。不甚苦于牙也。禀阳明火多者。易作牙病也。凡用椒姜巴豆荜茇性热辣者。擦而定痛。虽快于一时。实乃资邪益深矣。戒之戒之其小儿牙疳牙痛者。恣以甘。嗜以味。而不知节。浓其衣。重其棉。而不知摄。乳儿作疳者母之遗热也。烘焙床被夜暖。图于睡寐。况脏腑真阴未成。所以为害暴也。固不可不留心究明于斯矣。
经云。肾衰则齿豁。精固则齿坚。
一论一切牙齿肿痛。皆属胃经火盛。多辛热浓味。及服温暖之药过多。以致胃热。上下牙痛。牵引头脑而热。其齿喜冷恶热者。
加味清胃散
当归尾(二钱) 生地黄(三钱) 牡丹皮(三钱) 升麻(四分) 黄连(六分) 加防风一钱五分。荆芥一钱。软石膏三钱。
上锉一剂。水煎服。若牙颧额半边痛者。加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若牙龈脱而出血者。加扁柏叶、黄芩、荆芥、栀子。
若虚损人牙痛者。加黄柏、知母、人参、甘草。若满口浮而痛。
不能力嚼者。加连翘、元参、芍药。小儿牙疳者。乳母服。加天花粉、元参、白芷。醇酒浓味。唇齿作痛。或牙龈溃烂。连头面颈项作痛者。并加犀角、连翘、甘草。胃气齿痛。加草豆蔻、细辛、防风、羊胫骨灰。去牡丹皮。
一论胃有实热齿痛。或上牙痛尤甚者。
凉膈散
连翘 栀子(各三钱) 大黄(四钱酒蒸) 芒硝(一钱) 黄芩(三钱) 薄荷(八分) 知母(一钱五分) 升麻(四分) 石膏(三钱) 黄连(六分) 甘草(八分)
上锉一剂。水煎。频服。
一论风牙疼痛。
草乌(二钱米泔水浸去皮炒焦) 细辛(一钱) 全蝎梢(五钱洗去臊) 白僵蚕(五条炒去丝) 冰片上研匀。搽患处。开口流涎。内服清胃散。
一治风牙肿痛。
保牙散
软石膏(一两) 川乌(三钱) 草乌(三钱) 花椒(三钱)
上俱生用为末。擦牙漱口。吐之立已。
一陈省斋遇一道人。治牙痛如神。
巴豆(去壳三枚) 真川椒(七粒)
上先将川椒略焙为末。次入巴豆同研极细。入红米饭些须捣研。为丸如黍米大。每用一丸贴痛处。
一陈恕轩治牙痛不可忍者。
花椒(炒) 胡椒 白矾(半生半枯) 食盐(炒)
上各为末。合和同研。每少许擦痛处。吐涎即止。
一治风冷齿痛。
白芷 细辛 良姜 荜茇 川椒 香附 蜂房(炒)
上各等分。为细末。擦牙搐鼻。
一治牙痛方。
黑豆(一两炒) 盐(六钱) 花椒(五钱) 生姜(六钱) 连须葱(六钱) 艾(六钱)
上白水煎。漱口吐去。
一论牙属肾。骨之余。不作痛。作痛者。乃阳明经之火也。血壅牙根。齿龈浮起作痛也宜清胃火为主。其牙齿疏脆剥削。渐觉齿稀。牙蛀去。乃属肾之真阴亏欠。牙不坚实。宜服六味地黄丸。
滋阴清胃固齿丸 善治牙痛。自能固齿。
山药末(一两) 牡丹皮末(一两) 黄柏(酒炒为末二两) 黄连(酒炒为末一两) 升麻(二两) 当归末(酒洗一两) 元参末(一两) 干葛末(一两)
上用知母一两。山楂肉二两。煎浓汤去渣。净汁煮葛粉为糊。又用 米饭一盏。研烂。和葛粉。
同又研匀。调以上八味末为丸。如绿豆大。以水飞过朱砂为衣。晒干。每服三钱。食后。白汤送下。要忌一切浓味姜蒜椒辣各等物。
一治胃经虚热齿牙作痛者。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加熟地黄、牡丹皮、白茯苓、白芍。
一论齿动作渴。属脾胃虚弱。阴火炽盛者。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加酒炒黄柏、知母。
一治每劳心则齿缝肿。而不能咀嚼。此元气虚弱也。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
一论齿浮作痛。耳面黑色。口干作渴。日晡则剧。此脾虚也。用益气汤、加减八味丸而愈。
一朱工部午后有热。遇劳遗精。其齿即痛。此脾肾虚热。先用补中益气汤、六味丸。更以十全大补汤而愈。
一男子齿浮作痛。耳面黧色。口渴。日晡则剧。脾虚弱也。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八味丸而愈。
一男子口臭。牙龈赤烂。腿脚痿软。或用黄柏等药。益甚。时或口咸。此肾经虚热。余用六味地黄丸而瘥。
一男子每遇发热。牙即浮肿。此足三阴虚火。用加减八味丸。而不复作。
一论肾气虚寒。牙齿作痛。面色黧黑。精神憔悴。脚膝无力。饮食少思。或痰气上升。
小便频数。齿不坚固。或口舌麻闷。畏饮冷水。以八味丸数服而安。
一治胃中客热牙疳。出血口臭。齿龈肿痛腐烂。
甘露饮
枇杷叶(三钱) 石斛(三钱) 黄芩(二钱) 枳壳(一钱) 天门冬(三钱) 生地黄 熟地黄山茵陈 麦门冬(各三钱) 甘草(八分)
上锉。水煎服。
一李小园患满口牙齿疼痛。溃烂动摇。饮食不下。乃牙疳也。诸医不效。忽遇一道人传方。一擦即愈。
川椒(炒一钱半) 铜青(一钱) 硼砂(一钱)
上三味为末。每少许擦患处。流涎立已。
一治牙疳。根内臭烂黑色。有虫作痛。
鸡内金(即鸡肫内粗皮阴干一具) 白芷(二钱) 铜青(一钱) 麝香(一分)
上为细末。以温盐水漱口。贴患处即愈。
一治牙疳臭烂。久不愈。
白硼砂(二钱) 白枯矾(一钱) 芦荟(五分) 青黛(三分) 轻粉(三分) 雄黄(二分)冰片(一分)
上为细末。候睡去时。以竹管引药。吹在牙疳上。或以鸡翎扫敷之。
一论牙痛或肿。风牙、虫牙、动牙长痛不可忍。宋知府传。
马蜂窝 白蒺藜 花椒 艾叶 葱头 荆芥 细辛 白芷(各等分)
上锉散。醋煎。口噙良久。吐出即瘥。
一治牙痛。虫蛀不已。诸药不效者。
救苦丹
蟾酥(三分锉细乳汁少溶化于器内) 雄黄(二分) 细辛(二分) 冰片(二分)
上将酥乳调和。细细纳蛀牙孔内。或痛牙龈缝中。口中痰涎任流出之。内服加味清胃汤一方。治虫牙肿痛。用雄黄二分。麝香少许。搽于虫孔中。虫死则痛止。
一方。治风牙、虫牙作痛。用黄蜂窝一个。以花椒填满其窍。以白盐一钱。封口烧存性入白芷、羊胫骨灰各一钱。同研为细末。先以清茶漱口净。然后以药擦之。及敷痛处。如有虫蛀孔作痛。以少许塞孔中。立验。
固齿明目乌须黑发良方 牙痛胃火。浓味所起。齿痛肾虚。房劳过矣。补肾牙牢。清火痛止。节欲甘淡。何疾下愈。经验良方。擦牙固齿。明目乌发。香口润体。久而用之。其妙无比。
何首乌(黑豆拌蒸一次牛膝拌蒸一次四两) 旱莲草(四两) 槐角(黑豆煮汁拌蒸四两)
怀生地黄(酒拌砂锅内蒸一日至黑二两) 骨碎补(刮去皮毛炒七次一两五钱) 青盐(二两) 没食子(公母成对二两)
上共为细末。每早擦牙。滚水咽下。能用于须发未白之先。可免染须之劳。乌须黑发。
固齿牢牙。
牢牙固齿乌须黑发秘方 临川刘云来传。
没食子(四钱) 青盐(二两) 细辛(二钱) 地骨皮(二两) 熟地黄(二两) 破故纸(炒四两)
上共为细末。每早擦牙良久。滚水咽下。
擦牙乌须方 本县丁族传。
白茯苓(去皮) 细辛 牙皂(烧成灰存性) 五倍子(炒黑各等分)
上为细末。频频擦牙。日久。须白者转黑。
一擦牙固齿。牙宣口臭。乌须乌发。吏部吴继疏试效。
旱莲草(炒干切碎半斤) 香附米(四两)
上二味。入砂锅炒黑存性。为末擦牙。
一固齿乌须。王斗岳传。
青盐(炒一两) 槐角子(炒一两) 牡丹皮(酒洗一两) 破故纸(酒炒七钱) 细辛(酒洗五钱) 熟地黄(酒浸一日晒干一两) 没食子(三钱) 百药煎(二钱)
上共为末。每早擦牙咽下。
一擦牙防齿患。取青槐枝捶半碎。半斤。水四碗。煎二碗。去渣。入好盐一斤。煮干更将盐炒。研细擦牙。温水漱口。吐水洗目。明目固齿。
《万病回春》:牙齿
脉∶齿痛肾虚,尺濡而大;火炎尺洪,疏摇豁坏;右寸关数,或洪而弦,此属肠胃,风热多涎。
□
牙痛者,胃火盛也。
清胃散 治上下牙齿疼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大痛。此因服补肾热药及食辛热浓味之物所致也。
当归身 生地黄(酒洗) 黄连(夏月倍用) 牡丹皮(各三钱) 升麻(一两) 如痛甚加石膏(二钱)
细辛(三钱) 黄芩(三钱) 细茶(三钱) 大黄(酒蒸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稍冷食后服。
治胃有实热齿痛,或上牙痛尤甚者,用凉膈散,以酒蒸大黄为君,加知母、石膏、升麻为佐。频频噙咽即愈。
治牙痛 干姜(一两) 雄黄(三钱) 上为细末,搽之立止。
一方 用绿豆十一个、胡椒七粒,共合一处。略捣碎不至成泥,用绵裹如黄豆大,用一粒咬于疼处牙上,即止其疼,永绝其根。如疼极不可忍者,先以烧酒漱口,吐去烧酒,用药咬于疼牙上立止。
泻胃汤 治牙痛如神。
当归 川芎 赤芍 生地黄 黄连 牡丹皮 栀子 防风 荆芥 薄荷 甘草
上锉一剂,水煎,食远频服。
□
开口呷风则痛甚者,肠胃中有风邪也;开口则臭不可闻者,肠胃中有积热也。
当归连翘饮
当归 生地黄 川芎 连翘 防风 荆芥 白芷 羌活 黄芩 山栀 枳壳 甘草(各等分) 细辛(减半)
上锉一剂,水煎食远服。
□
虫食而痛者,肠胃中有湿热也。
定痛散 治虫牙痛甚。
当归 生地黄 细辛 干姜 白芷 连翘 苦参 黄连 花椒 桔梗 乌梅 甘草(各等分)
上锉一剂,水煎,先噙漱,后咽下。
蜂窝散 治牙痛或肿,风牙、虫牙、牙痛、牙长、痛不可忍。
马蜂窝 白蒺藜 花椒 艾叶 葱头 荆芥 细辛 白芷上等分锉碎、醋煎,口噙漱良久,吐出再噙。
□
牙龈宣露者,胃中客热也。
甘露饮子 治男、妇胃中客热口气,齿龈肿闷宣露,心中多烦,饥不欲食,善睡卧及咽中生疮,口疮肿烂,并治,良验。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芩(去朽) 枳壳(去瓤) 山茵陈 石斛枇杷叶 甘草(各等分) 一方以上各一两,加犀角三钱,有殊效。
上锉一剂,水煎,食后温服。若齿龈宣露肿闷,煎药漱之,冷热皆可。
苏东坡 治热极齿缝出血成条者。
人参 茯苓 麦门冬(去心。各二钱)
上锉一剂,水一盅煎五分温服,神效。
护齿膏 治牙龈宣露。
防风 独活 槐枝(各等分) 当归 川芎 白芷 细辛 本
上锉碎,入香油半斤,浸三日,熬焦去渣,入后药∶白蜡、黄蜡(各一两)、官粉、乳香、没药、龙骨、白石脂、石膏、白芷(各五钱,俱为末)、麝香(五分为末)。上先将二蜡溶化成膏,方下八味药末,搅匀收瓷器内。好皮纸摊贴在宣处即愈。
□
走马牙疳者,上焦湿热也。当归连翘饮(方见前。)
消疳散
花椒 细辛 硼砂 枯矾 铜绿 黄连 青黛(各等分)
上为细末,先用凉水漱口,后将药末擦在牙齿缝处。
芦荟散 治走马牙疳。
黄柏(五钱) 人言(五分,用红枣破去核,每用人言一分,烧存性)、芦荟(一钱)
上为末,先将米泔漱净疳毒,却掺上此药即愈。
蟾蜍散 治走马疳、龈溃侵蚀唇鼻。
干蚵 (黄泥裹烧焦,一分) 黄连(一分) 青黛(一钱)
上为末,入麝香少许,掺敷,干则油调搽。
□
齿动摇者,肾元虚也。
固齿丹
生地黄(二两) 白蒺藜(炒去刺、二两) 香附(四两,炒) 青盐(一两半) 破故纸(一两,炒)没石子(大者四个。)
上为细末,早晨擦牙,津液咽下。久用,自然能固齿乌须。
牢牙固齿明目散 用槐枝叶、柳枝叶不拘多少,切碎,水浸三日,熬出浓汁,去条、叶、渣、梗,入青盐二斤、白盐二斤,同汁熬干,研末。擦牙漱口吐出洗眼,神效。
固齿牢牙散
虎骨(一两,火 ) 青盐(用嫩槐枝等分同炒黄色,一两) 细辛(五钱末)
上三味合匀擦牙。
擦牙止痛固齿方
石膏(一斤, ) 青盐(四两) 白芷(二两) 细辛(一两)
上为细末,擦牙。
牙宣膏 治牙齿动摇不牢、疼痛不止,龈肉出血。
麝香(一字) 白龙骨(二钱半) 官粉(二钱半,另研。)
上先将二味为末,后入麝香研匀;用黄蜡一两,瓷器化开,入药于内,又搅匀;用无灰咨呈纸裁作方片,于药内度过剪作条。临卧于齿患处龈肉门封贴一宿。治疳蚀、去风邪、牢牙齿,大效。
斗齿方
点椒(五钱) 天灵盖 红内销 白芷(各二钱)
上为末,齿动掺上即安。或已落有血丝未断者,亦可掺药于齿龈间,斗之即稳。
擦牙石盐散 用此药久擦牙,永久坚固,再无牙疰牙疼之症。
白软石膏(一斤) 辽细辛(十二两五钱) 川升麻(二两五钱) 川芎(一两) 白芷(三两)馒头炒成黑炭(半斤) 白盐(十二两,入炭火 红半日。)
右为极细末,用绢罗筛过,擦牙甚妙。
滋阴清胃丸 治阳明经血热,上下牙床红烂,肉缩齿龈露者。
当归(酒洗) 生地黄(酒洗) 牡丹皮(去骨) 栀子仁(盐水炒。各一两) 软石膏( 醋淬,二两)黄连(酒炒) 知母 葛粉 防风(各七钱) 升麻 白芷(各五钱) 生甘草节(四钱)
上为细末,汤泡蒸饼搅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临晚米汤送下。
灸 牙痛,百药不效,用艾炷如麦大,灸两耳当三壮,立止。
固齿散
鼠骨(一付,将鼠一个,不用毒死,只用打死者,面裹炮熟去肉,将面身等骨放新瓦上焙干,以黄色为度,研为末,全用) 花椒(炒,二两) 乳香(二两,以竹叶焙) 香附(一两,炒) 白蒺藜仁(微炒,一两)青盐(一两,面包 )
上为末,每日擦牙,咽吐任意。不唯乌须发固牙齿,且终身绝无齿痛矣。
清胃汤 治牙床肿痛、动摇、黑烂、脱落,皆属二阳明大肠与胃二经之火。
山栀(炒) 连翘(去心) 牡丹皮 条芩(各一钱) 石膏(二匙) 生地黄(酒洗) 黄连(炒,各八分)
升麻 白芍( ) 桔梗(各七分) 藿香(五分) 甘草(二分)
上锉一剂,水煎,食远服。
□
毛宗伯,胃经虚热,齿牙作痛。用补中益气加熟地、丹皮、茯苓、芍药寻愈。(方见补益。)
杨考功,齿动作痛,属脾胃虚弱、阴火炽甚。用补中益气加酒炒黑黄柏四剂,又服加减八味丸,诸症顿愈。
又用补中益气而痊愈。
王侍御,齿摇龈露,喜冷冻饮料食,此胃经湿热。先用承气汤以退火,又用清胃散以调理而齿固;继用六味丸以补肾而痊。(方见补益。)
一男子,晡热内热,牙痛龈溃,常取小虫,此足三阴虚火、足阳明经湿热。先用桃核承气汤(方见伤寒)
二剂,又用六味丸而愈(方见补益。)
《卫生易简方》:牙齿
治齿痛 用白矾烧灰,露蜂房微炙等分。水煎数沸热漱,冷即吐换。
治齿痛及落尽 用胆矾细研,以人乳汁和如膏,擦痛处或孔中,日三、四度,止痛。百日后
治齿肿痛及口气 用细辛煮浓汁热含,令冷吐出,即瘥。
治齿虫腐烂 用棘针二百枚,水二升,煎一升,频频噙漱。
治齿虫痛不可忍 嚼熏陆香,咽其汁瘥。
治齿间血出 用白矾煎汤含漱。
治牙齿根动 用生地黄浓煎汁,漱饮。
治牙虫 用雄黄末,蜜丸如枣核,塞牙间。
又方 用芦荟为末。先以盐揩齿令净,然后敷少末于上。
治牙痛 烧牛膝灰,涂牙齿间。
治牙宣 用矾石一两,水三升,煮一升,噙漱。
治牙痛 多将苍耳子浓煎汁,含漱。
又方 用山豆根一片,含于疼处。
治牙龋疼有虫 用雄雀屎绵裹塞孔内,日一二次易之。
治牙宣牙痈 用蚕蜕纸烧灰存性,揩龈上。
治牙缝出血 用蟾酥以纸捻子蘸少许于血出处按之,立止。
治齿龈宣露 用蚯蚓屎、水和为泥,火烧极赤为末。腊用猪脂和敷上,日三,永瘥。
治牙虫 用杏仁烧烟未尽,研如膏物,裹内孔中。
治牙齿蛀孔痛 用莽草为末,绵裹内孔中;或于痛处咬之,低头吐津勿咽。
治风虫牙痛颊肿 用莽草五两,水一斗,煮五升,热含漱吐之,一日尽。
治风蛀龋齿 用郁李根白皮水煮浓汁含之,冷即易,吐出虫。
治牙痛 巴豆一粒煨黄熟去壳,用蒜一瓣,切一头作盖,剜去中心可安巴豆在内,以盖合之
又方 用槐白皮一握锉细,醋一升煮去滓,入盐少许,温含之,日三易。
又方 用桃树蛀屑一撮,醋煎,澄清温漱。
治龋齿 用松脂如锥注孔内,须臾,虫缘脂出。
治虚气攻牙齿疼并血出、牙龈痒痛 用骨碎补二两,锉炒令黑,为末。根据常盥漱后揩齿上,
治牙疼或虫痛 用独蒜煨热截破,用头熨痛处,冷即易。
又方 用雄黄、干姜各一钱,为末。口噙水,左边疼吹右鼻;右边疼吹左鼻,每用一字。
又方 用巴豆肉一粒,大蒜一瓣,共研如泥,摊于方寸纸上,卷为筒,内于牙齿,疼耳中。
又方 用猫儿眼草一捻烂捣,汤泡去滓,含漱良久吐之,不可咽。
又方 用蓖麻子五六个,麝香少许,蒜须少许烧,枣少许,和捣丸如枣核大,绵裹塞耳内。
又方 用大戟火内烧热,放痛处咬之。
又方 用黑豆一撮,葱白三茎,艾叶一捻,椒数十粒。井花水半碗,煎七分,就热噙漱。
又方 用鹤虱、细辛、白芷、甘松等分为末。拭牙上或煎汤噙漱。
又方 用白芷、姜黄、细心等分为末,擦之。
又方 若诸药不效,用甘草浓煎汁噙漱,三五日定愈。
治风蛀牙疼 用白芷、细辛煎汤灌漱,或用丝瓜烧灰存性擦之。
治牙风 用细辛、草乌等分为末。擦之;温水灌漱。
治蛀牙 用天仙子烧烟,以竹筒抵牙上熏之。
又方 用温米醋漱,出虫自愈矣。
治走马牙疳 用红枣一个去核,包信少许,以湿纸裹定火内烧,并黄柏共为末。贴牙上。
治大小人牙齿腐蚀,气臭出血,并口疮 用铅白霜、铜绿各二钱,白矾一块,为末。以翎毛
又方 用碱土不以多少,麝香少许。以热汤淋汁,银石器中熬干,刮下再与麝香同研匀。掺
治一切牙疼 用贯众、鹤虱、荆芥穗等分。每用二钱,加川椒五十粒,水一碗,煎七分,去
治打动牙齿 用蒺藜根烧灰贴,动牙即牢。
治牙齿动摇 用黑锡半斤,大锅内熔成汁,入桑条灰,柳木槌研合成沙,为末。每日早晨如
又方 用冷水化盐,数数含漱,其根复牢。
又方 用生地黄绵裹,咋其汁,渍齿根并咽津,三五度瘥。
治齿缝血出不止 用生竹茹四两,醋浸一宿,少少含之,不过三度血止。
又方 用五倍子烧过为末,敷之血止。
又方 用紫矿、乳香、白矾、麝香等分为末。先以暖浆水漱过后,少少上药,如有水出,即
治牙中作孔,虫食疼痛 用附子为末,熔蜡和丸,塞耳内大妙。
治牙疼 用白杨皮为末,每服三钱;热醋调含之、漱灌,乃牙疼之仙药。
又方 用地龙去土、玄胡索、荜茇等分为末。每用一字绵裹,随左右痛于耳内塞之。
又方 用大黄末,纸捻随左右痛处鼻内捻之,立止。口内先噙冷水。
又方 用龙脑二钱,朱砂一钱,为末。每用少许,擦痛处。
又方 用红豆二钱,花碱少许,为末。随牙疼处,左右鼻内搐之。
又方 用细辛、白茯苓、升麻、荜茇、青盐、石膏、川芎、皂角去皮弦酥炙等分为末。早晚
又方 用巴豆去皮,以针刺于灯焰上炙令烟出,熏牙痛处,熏三五个止。
又方 用良姜一块,全蝎一个,为末。先用酸浆水漱牙,次以药末擦之,流下涎水即愈。
又方 用花碱,填牙坑痛处立止。
又方 用白矾滚汤泡溶,热漱。
又方 用丁香、荜茇、蝎梢、大椒等分为末。每用少许,以指蘸药,擦于痛处,有津吐出。
又方 用细辛半两,白芷、乌头各一两,乳香三钱,为末。每用少许,擦牙痛处,引涎吐之
又方 用萆 、良姜、胡椒、细辛等分为末。每用少许,噙温水,随痛处鼻内搐。
又方 用盆硝别研二钱,雄黄别研一钱,大蒜二枚,细辛、皂角四钱,为末,用大蒜捣为膏出,
治风牙虫疼痛不可忍 用良姜、草乌去皮、细辛、荆芥穗等分为末。每用少许,于痛处擦之
治患牙取牙落不犯手 用草乌、荜茇各半两,川椒、细辛各一两,为末。每用少许,揩在患
治牙摇动,牢牙去风冷 用大香附子炒黑三两,青盐半两别研,为末和匀,如常法。
治一切牙疾,牢牙去风蛀龋宣露 用槐枝、柳枝各截四十七茎锉细,皂角不蛀者七枚,盐四
治牙宣疼甚 用荜茇、胡椒、良姜、乳香、细辛、麝香、青盐、雄黄等分为末。先以温浆水一方 用青皮兑去乳香、细辛、青盐、雄黄。
治牙疳 用米二停,盐一停,盆碱、麝香少许,白矾相合,水拌匀,纸裹烧焦黑为末,贴药常用刷牙药 用地骨皮二两酒浸一宿,鼠粘子一两半炒,细辛酒浸,青盐各一两,为末,入
又方 用石膏、细辛、柳椹等分为末,擦之。
治牙疼 用露蜂房煎汤漱。
刷牙药 用香附子炒、熟大黄煨各一两。以橡子二十个,内一十八个装满青盐,于砂器内单
治齿疼 用胡荽子五合,水五合,煮一合,含之愈。
治大小人牙疳 用鸡肠草烂捣,贴患处。
又方 用双头莲即催生草烂捣,贴之。
治食酸物齿 用胡桃肉细嚼解之。
治肾虚齿痛 用生地黄、川芎各一钱为末,涂齿根上。
治牙疼 用青蒿一握,水一碗,煎半碗,温漱之,疼即止。
又方 用良姜、草乌为末,揩齿。有涎即吐出,以盐汤漱口。
《医学入门》:牙齿
牙齿属肾胃大肠,
牙齿骨属,肾之标也,精完则齿坚,肾衰则齿豁,虚热则齿动。足阳明胃络脉入齿上缝,止而不动地,喜寒饮而恶热饮。手阳明大肠络脉入齿下缝,动而不休,喜热饮而恶寒饮。
肾虚滋阴肠胃凉。
多因饮食、色欲过度,以致湿热上攻,口涌酸水,则牙床下清,而为肿、为痛,或出血,或生虫,动摇黑烂脱落。大抵齿龈宣露动摇者,肾元虚也,宜滋阴补肾,八味丸、三味安肾丸、虎潜丸;恶寒热而口臭秽者,肠胃热也,宜凉药泻火祛风,清胃散。
开口便知风与热,
风牙因肠胃原有风邪,更袭外风入齿作痛,故开口吸风则痛甚,独活散、消风散。风热因外风与内热相搏,齿龈肿痛,加之脓汁臭者,犀角升麻汤,或用石膏一两,火 酒淬,防风、荆芥、细辛、白芷各五分,为末,随时水煎一二服,甚效。风冷入于齿龈,不肿不蛀,日渐动摇者,温风散。热牙因肠胃积热,开口臭秽难近者,败毒散加荆、防、升麻、石膏,或调胃承气汤蜜丸服;如肠胃素积湿热,偶被风寒冷冻饮料郁于齿间作痛者,当归龙胆散。
虚热攻冲,龈肉肿痛,口舌生疮,宜柴胡、地骨皮等分,薄荷减半,水煎热漱冷吐,或服之亦好。历年齿痛黑烂脱落,必口吸凉稍止者,乃粱湿热之火也,调胃承气汤加黄连下之,或用升麻、白芷、防风、荆芥、薄荷、桔梗、甘草等分,水煎服。
客寒犯脑痛难当。
寒气犯脑,及风邪凑袭,脑项筋痛,动摇肉脱者,白芷汤、羌活黑附汤。
挟咳毒痰钻掣血,
痰热毒瓦斯,攻注齿痛者,外证咳唾,二陈汤加细辛、枳壳、姜、枣、乌梅,仍以姜黄、荜茇等分,煎汤候温,以舌浸内,涎自流出。瘀血因风热上攻头面,搏血令齿间血瘀不消,钻刺掣痛,甘露饮加升麻,或犀角地黄汤。
龈有黑点被虫伤。
凡饮食不能洁齿,臭腐之气淹渍日久,兼之风热上攻,齿龈有孔生虫,蚀一齿尽,又度其余,至如疳 ,皆其种类,必杀虫而后痛止,神功丸取牙虫。
牙宣之因只有二,
牙缝流血,风热者,消风散加芒硝,内服外擦;肾虚炎者,四物汤加升麻,或牡丹皮、知母、黄柏;阴虚气郁者,四物汤加香附、侧柏叶、牛膝,外敷绿袍散,或香盐散常擦。变骨蚀风,出血骨露者,玉池散。疳 出血多者,用生竹茹二两,醋煮含之。
走马疳参小儿方(溺白散)。
外治必兼辛温药,
牙痛本因湿热,标被风冷所郁,故内服辛凉以治其本,外宜辛温以治其标,通用擦牙方、谢传失笑散、肾虚胃热方、风虫牙疼方、延平方、劫痛方、乌须固齿方、消齿壅法、取牙不犯手方。
擦牙选须擦牙床。
凡遇日月蚀未平时,勿进饮食,误食多患齿疾。养生家晨兴叩齿,永无齿疾。以上五岳并咽喉,谓之杂科。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