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枳实

《本草便读》:枳实

《本草乘雅半偈》:枳实

《本草崇原》:枳实

《本草分经》:枳实

《本草撮要》:枳实

《本草经集注》:枳实

《本草经解》:枳实

《本草蒙筌》:枳实

《本草求真》:枳实

《本草思辨录》:枳实

《本草图经》:枳实

《本草衍义》:枳实

《本草择要纲目》:枳实

《本经逢原》:枳实

《得配本草》:枳实

《顾松园医镜》:枳实

《长沙药解》:枳实

《冯氏锦囊秘录》:枳实

《雷公炮制药性解》:枳实

《名医别录》:枳实

《千金翼方》:枳实

《侣山堂类辩》:枳实

《医学入门》:枳实

《神农本草经》:枳实

《吴普本草》:枳实

《新修本草》:枳实

《药鉴》:枳实

《药笼小品》:枳实

《药征》:枳实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枳实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枳实

《证类本草》:枳实

枳实(图缺)


性味与枳壳相同.功力较老者更猛.泻痰破积.承气赖之以先声.导水行瘀.金匮取之而下达.治痞坚之峻剂.攻气分之神丹.(枳实即枳壳之初生而未熟者.如青皮陈皮之类.性味主治皆同.而功力颇猛.故破积行血.消食消痰.皆赖之以承其气.或与补药同用.或与泻药并投.在人之运用耳.)


(本经中品)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核】曰∶橘逾淮而枳,故江北有枳无橘,江南虽有枳,不及江北者,气全而力浓也。


树如橘而小,叶如橙而刺。春作白花,至秋成实。九、十月采者,曰枳壳。修事用小麦麸拌炒


【 】曰∶枳以气胜,为剂之宣剂,而枳从只,只起语辞,亦语已辞,宣扬且宣摄矣。


但枳实瓤核未判,性勇而速,枳壳瓤核已分,性详而疏,咸从居中之胃署,横遍身半已内已外之形层者也。故主大风在身半已外之皮肤,如麻豆苦痒,及寒热结在身半已内之腹肠,而滞下成利。若主南北之画界分经,以殊方域也。长肌肉轻身者,即宣扬谷味以充形脏。利五脏益气者,即宣摄谷精以安神藏,顾谷之精与味,莫不起于胃,而已于胃,旨哉只乎。


(只具扬摄,方界南北,实性勇,壳性疏,中央分形层部署。扬摄别谷味谷精,经隧定起胃


气味苦寒,无毒。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枳实出河内洛西及江湖州郡皆有。近时出于江西者为多,其木如橘而小,高五七尺,叶如橙,多刺,春开白花结实,至秋始成。《周礼》云∶橘逾淮而北为枳,今江南枳橘皆有,江北有枳无橘,此是种类各别,非逾淮而变也。七八月采者为枳实,九十月采者为枳壳。愚按∶实者乃果实之通称,言实壳亦在其中矣。)


枳实气味苦寒,冬不落叶,禀少阴标本之气化,臭香形圆,花白多刺,穣肉黄白。又得阳明金土之气化,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者,得阳明金气而制风,禀少阴水气而清热也。除寒热结者,禀少阴本热之气而除寒,标阴之气而除热也。止痢,长肌肉者,得阳明中土之气也。五脏发原于先天之少阴,生长于后天之阳明,故主利五脏,得少阴之阴,故益气,得阳明之气,故轻身。


仲祖本论,有大承气汤,用炙浓朴,炙枳实。小承气汤,用生浓朴,生枳实,生熟之间,有意存焉。学人不可不参。


苦酸微寒,破气行痰,消痞止喘,利胸膈宽肠胃。


味苦.入手太阴阳明经.功专破积下痰.得白术去痰饮.得栝蒌消痞结.得皂角通大便.得参、术、干姜则益气.得硝、黄、牵牛则破气.孕妇及气虚人忌.陈者良.麸炒用.



味苦、酸,寒、微寒,无毒。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生河内川泽。九月、十月采,阴干。


今处处有,采破令干。用之除中核,微炙令香,亦如橘皮,以陈者为良。枳树枝茎及皮,治?


三,《政和》三二三页)


气寒.味苦.无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麸炒)


枳实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手太阳寒水膀胱经、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阳相火三焦.气味俱降.阴也.太阳主表.经行身表.为外藩者也.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者.皮毛患大麻风也.其主之者.枳实入太阳.苦寒清湿热也.小肠为寒水之经.丙火之腑.寒热结者.寒热之邪结于小肠也.其主之者.苦以泄结也.小肠为受盛之腑.化物出焉.受物不化.则滞而成痢.枳实苦寒下泄.所以止痢.太阴脾主肌肉.乃湿土之脏也.土湿则脾困.而肌肉不生.枳实入小肠膀胱.苦寒湿热.所以脾土燥而肌肉长也.三焦人身一大腔子也.苦寒清三焦之相火.火息则阴足.而五脏皆安也.益气者.枳实泄滞气.而正气受益也.轻身者.邪去积消.则正气流通而身轻也.


【制方】


枳实同白术.名枳术汤.治心下坚.水饮痞满.同白芍.治产后腹大满痛.同川芎、甘草.治左胁痛胀.



味苦、酸,气寒。味薄气浓,阴也,阴中微阳。无毒。商州(属河南)所生,似橘极小。择如鹅眼,色黑陈者良。(近道亦生。一种俗呼臭橘,其皮微绿,不堪药用。今市家每采指为绿衣者,欺世谋利无益有损。故凡入药剂,必求黑色为真也。)剜净内瓤,锉片麸炒用。本与枳壳一物,因收迟早异名。枳实秋收,枳壳冬采。今医者不以此泥,惟视皮浓小者实,完大者为壳也。壳大则性详而缓治高,高者主气,治在胸膈;实小则性酷而速治下,下者主血,治在心腹。故胸中痞,肺气结也,有桔梗枳壳汤之煎;心下痞,脾血积也,有白术枳实汤之用。(白术补脾,枳实去脾经积血,脾无积血,则不痞也。)此高下缓急之分,易老详定以为准的也。除胀满,消宿食,削坚积,化稠痰。破气佐牵牛大黄芒硝,益气佐人参干姜白术。仲景加承气汤内,取疏通破结之功。丹溪入泻痰药中,有倒壁冲墙之捷。树皮治风中身直,久不能屈伸。根皮主痔来红,及肠风脏毒。树茎并皮收采,水胀风痛齐驱。其大枳壳,亦贵陈年。取翻肚如盆口唇,制剜瓤锉片麸炒。


泻肺脏,宽大肠。结气胸中,两胁关节并利;破痰癖积聚,宿食亦推。同甘草瘦胎,(即枳壳散。)和黄连灭痔。(即连壳丸。)能损至高之气,不宜接迹服多。虚怯劳伤,尤当全禁。


第七卷青橘皮款后(谟)按∶宜参看。


(灌木)


枳实(专入脾胃)。气味与枳壳苦酸微寒无异。但实小性酷。较壳最迅。故书载有推墙倒壁之功。不似枳壳体大气散。而仅为利肺开胸宽肠之味耳。是以气在胸中。则用枳壳。气在胸下。则用枳实。气滞则用枳壳。气坚则用枳实。虽古有云枳壳治气。枳实治血。然气行则血自通。究皆利气之品。而非通血之剂耳。故同白术则可调脾。同大黄则可推荡。(时珍曰。盖自飞门至魄门。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气而已。)若气虚痞满而用枳实枳壳。则与抱薪救火者无异矣!


别录枳实破结实,消胀满。是其满为坚满,破结实即下宿食之谓,似不如浓朴之散湿满,兼可治上矣。然枳实气药而味苦酸,胸胁之坚满,亦其所司。故别录于胸胁曰除痰癖,不曰除痰饮。水者柔物亦动物。然水至于停,则与肠胃之水谷相比为奸,而非可以渗之利之者。


故别录于除胸胁痰癖下,又继之以逐停水而不隶于胸胁。盖即坚满之在肠胃,有需于枳实者矣。大小承气汤与枳实薤白桂枝汤用枳实之义,已详浓朴不赘。


更以别录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绎之。夫泻心诸汤治心痞,大小陷胸治结胸,枳实宜可用矣,而皆不抡入,曷故?盖痞为虚邪,宜轻散不宜实攻;结胸虽属实邪,而涤热泄水别有专药;小陷胸则与泻心不殊,但以连夏泻心,加栝蒌降痰浊而已得,皆无俟枳实代筹。枳实所司维何?曰∶胸痹与结胸,皆按之而痛,其所以异者,一则为热结,而一则为阳微也。虽然,枳实不气向下乎,气向下则胸膈非停驻之所;非寒药乎,寒药则于阳微有妨。不知仲圣有因材而使之妙焉。橘枳生姜汤,以橘姜化气于上,枳实从而泄之。桂枝生姜枳实汤,以桂姜化气于上,枳实从而泄之。要非气塞与悬痛有坚满可泄,亦不用枳实。方名不以冠首者,以枳实为佐理也。大柴胡汤,柴胡芩夏能治胸满,不能治心中痞硬、心下满痛,得枳实则痛硬除,以枳实能泄坚满也。按全方为表里兼治之剂,大黄枳实芍药,所以攻里,柴胡芩夏姜枣,所以解表。生姜加多,又使与枳实化心中之痞硬,即橘枳生姜汤治胸痹之法。是枳实于诸药皆与有功,而方名顾不之及者何也?抑知其往来寒热之为少阳病乎,柴胡乃少阳主药,且能去肠胃中结气,自当推以冠军;曰大者,以非小柴胡之常法也。枳术汤,以白术消水饮,枳实泄心下坚大,枳实气向下,而以味甘而浓之白术载之使不速下,既回翔于心,遂渐及于腹,至腹 而收功,此以枳实治心下之又一法也。别录所言,殆亦由仲圣诸方 绎而得之者欤。


枳实(图缺),生河内川泽。枳壳,生商州川谷,今京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商州者为佳。如橘而小,高亦五、七尺,叶如枨,多刺,春生白花,至秋成实。九月、十月采,阴干。旧说七月、八月采者为实;九月、十月采者为壳。今医家多以皮浓而小者为枳实;完大者为壳,皆以翻肚如盆口唇状、须陈久者为胜。近道所出者,俗呼臭橘,不堪用。张仲景治心下坚大如盘,水饮所作,枳实术汤主之。枳实七枚,术三两,以水一斗,煎取三升,分三服。腹中软即稍减之。又胸痹心中痞坚,留气结胸,胸满,胁下逆气抢心,枳实薤白桂汤主之。陈枳实四枚,浓朴四两,薤白半斤,切,栝蒌一枚,桂一两,以水五升,先煎枳实、浓朴,取二升去滓,内余药于汤中,煎三两沸,分温三服,当愈。又有橘皮枳实汤,桂生姜枳实汤,皆主胸痹心痛。葛洪治卒胸痹痛,单用枳实一物,捣末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其根皮治大便下血,末服之,亦可煮汁常饮。又治卒中急风,身直不得屈伸反复者,刮取枳木皮屑,谓之枳茹一升,酒一升,渍一宿,服五合,至尽,再作,良。



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详而缓。故张仲景治伤寒仓猝之病,承气汤中用枳实,此其意也。皆取其疏通决泄、破结实之义。他方但导败风壅之气,可常服者,故用枳壳,其意如此。


【气味】


苦寒无毒.浮而升微降.阴中阳也.(凡用取其至陈者.去穣核.以小麦麸炒焦.去麸用.气虚者忌之.)


【主治】


利五脏.除寒热结.破胀实.解伤寒结胸.去胃中湿热.盖枳实泻痰.能冲墙倒壁.故仲景治心下坚大如盘.水饮所作.以枳实白术汤.谓非枳实之大寒.不能滑窍而破气也.又云脾无积血.则心下不痞.洁古制枳术丸以调脾胃.非枳实能调脾也.泄气而除内热.令痞自消.则脾胃自得其天.而无壅积之患也.


辛苦平,无毒。


《本经》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发明 枳实入肝脾血分,消食泻痰,滑窍破气,心下痞及宿食不消并宜枳术。故洁古枳术丸以调脾胃,实祖《金匮》治心下坚大如盘。用枳实白术汤之法,腹即软消。洁古曰,心下痞及宿食不消发热并宜枳实、黄连。好古曰,益气则佐之以参、术、干姜,破气则佐之以大黄、芒硝,此《本经》所以言益气,而洁古复言消瘀也。李士材云,自东垣分枳壳治高,枳实治下。好古分枳壳治气,枳实治血。然究其功用皆利气也。凡气弱脾虚致停食痞满,治当补中益气,则食自化,痞自散。若用枳壳、枳实是抱薪救火也。


辛、苦,微寒。入足太阴、阳明经气分。破结气,消坚积,泄下焦湿热,除中脘火邪,止上气喘咳。治结胸痞满,痰癖症结,水肿胁胀,胸腹闭痛,呕逆泻痢。配芍药,治腹痛。配黄,治肠风下血。佐大黄,推邪秽。佐蒌仁,消痞结。


麸炒炭用。大损真元,非邪实者,不可误用。孕妇及气血虚者禁用。


枳壳


苦、酸、微寒。入手太阴、阳明经气分。破气胜湿,化痰消食。泄肺气,除胸痞,止呕逆,消肿胀,宽肠胃,治泻痢,疗痔肿,散风疹。得桂枝、姜、枣,治胁骨疼痛。得木香,治呃噫。得黄连、木香,治赤白痢。得槟榔、黄连,治痞满。得甘草,治小儿二便秘涩。


佐川连、槐蕊,灭诸痔肿痛。佐石膏、蒌仁,祛时疫热邪。入黄 煎汤,浸产后肠出。


商州陈久者良。去穣核,以麸炒焦,去麸用。柑柚皮性寒,不宜入药。脾虚服之,气滞作胀。气血弱者禁用。


先儒常云∶去风莫如活血,血行风亦从之而去。然气闭于内,风邪无由外出,盖血随气行,气滞血不能流,血滞风亦不散。又曰∶内风无不从积气以化,气散而风自不生。活血之剂,宜加枳壳佐之。医方云∶枳壳散肌肤之麻痒,殊有神效,所谓气行风自灭也。


〔苦微寒,入肺、胃、大肠三经。麸拌炒。〕破气散结,〔因气结刺痛者,看在何经,以引经药导之,中病即止。〕消积导滞,〔痰食皆积滞也。〕痰也食也,停水败血也,气行而尽消;咳者喘者,呕逆腹痛者,气利而咸止。解伤寒结胸,〔入陷胸汤中甚效。仲景治胸痹痛,每用之。〕除心下痞满。〔胃之上口曰贲门,与心相连,胃中停滞,气壅则心下痞满,故洁古枳术丸中用以消积除痞。元素曰∶心下痞及宿食不消,并宜枳实、黄连。〕〕


【本经】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生川泽。


味苦、酸、辛,性寒,入足阳明胃经。泻痞满而去湿,消陈腐而还清。


《金匮》枳术汤,枳实七枚,白术二两。煎,分三服。腹中软,即当散。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以水停中脘,胃气郁阻,胆经隔碍,不得下行,痞结心下,坚硬不消。枳实泻水而消痞,白术燥土而补中也。


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四枚,厚朴四两,栝蒌一枚,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治胸痹心痞,胸中满结,胁下逆抢心。以胆胃上逆,胸膈填塞。枳、朴、薤白,破壅塞而消痹结,栝蒌、桂枝,涤浊瘀而下冲逆也。


《伤寒》枳实栀子汤,枳实三枚,栀子十四枚,香豉一两。清浆水煎,分二服,覆令微似汗。治大病差后,劳复者。大病新差,中气尚弱,因劳而复。浊阴上逆,中宫堙塞,经郁热作。枳实降浊而消滞,栀子泻热而清烦,香豉和中而散郁也。


《金匮》枳实芍药散,枳实、芍药等分。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大麦粥下之。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以产后血亡肝燥,风木克土,是以腹痛。肝脾郁结,则胆胃壅塞,而生烦满。芍药清风而止痛,枳实泻满而除烦也。


栀子大黄汤,方在栀子。用之治伤寒下后,心烦腹满者,治酒疸懊憹热痛者,橘枳生姜汤,方在橘皮。用之治胸中痹塞,短气,桂姜枳实汤,方在桂枝。用之治心中痞塞悬痛,大小承气汤,二方在大黄。用之治阳明胃燥便难,皆以其泻痞满而破壅塞也。


枳实酸苦迅利,破结开瘀,泻痞消满,除停痰流饮,化宿谷坚癥。涤荡郁陈,功力峻猛,一切腐败壅阻之物,非此不消。


麸炒黑,勿令焦,研用。


味苦辛酸微寒,无毒。实、壳大略相同。但实气全性烈,故善达下,入足阳明、太阴经,如少年悍猛之性,勇往直前,而一无回顾者也。壳气散性缓,故行稍迟,是以能入胸膈,肺胃之分,又入大肠者;因肺脏以及腑也,其性其用皆散结去滞利气之功。


枳实,实小性酷而速,治下主血,凡心腹痞满胀闷,宿食坚积,稠痰积血,有疏通破结之功,倒壁冲墙之捷。同白术治虚痞。然性暴力猛,无宿滞坚积者,勿轻用之,以伤元气。


主治(痘疹合参) 宜麸炒,治初发热,胸膈有痰癖宿食胀满,脾经积血,不得已暂用之,以安胃气。凡痘中无故及酿浆之时,皆不可用。


味苦酸,性微寒无毒,入心脾二经。主消胸中之癖满,逐心下之停水,化日久之稠痰,削年深之坚积,除腹胀,消宿食,定喘咳,下气逆。麸炒用。


按∶枳实,即枳壳之小者,苦宜于心,脾者心之子也,故并入之。其性猛烈,有冲墙倒壁之功,气弱者忌之。考青皮陈皮同一种,枳壳枳实同一种,但采有迟早,分老嫩而名也。


四者主治,咸以导滞为功,然嫩者性酷治下,老者性缓治高之别尔。


味酸,微寒,无毒.主除胸胁淡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生河内.九月、十月采,阴干.


《本经》原文∶枳实,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


味苦酸,寒,微寒,无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除胸胁痰 ,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泻,明目,生河内川泽,九月十月采,阴干。


《考工记》云∶橘逾淮而北为枳。盖橘得江南温热之气,故气味辛温,能达中土之气,通灌于四旁∶枳乘江北寒凉之气,性味苦寒,能去寒热之邪下泄。是一物而性不同,因天地之气也。本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者,能启寒水之发,以对待其阳邪。(枳叶经冬不凋。得寒水之气。)夫橘至成熟而后采摘,天气充满,故能横遍于四体;枳乃初生之小者,其气收敛,故专生下泄。若夫枳壳之苦泄,其性又能横充,所以本经止云实而无壳,至宋时,始有壳、实之分。如病胸腹实而当下者,应用实,而以壳代之,乃识见浅而无力量处。


枳实比壳性更酷,主治大同下胁腹,更消脾瘀破坚 ,溏泻阴痿莫误服。


与枳壳一种。大而色黄紫多瓤曰壳,小而色青中实少瓤曰实。无毒。浮而降,纯阴。逐停水,消痰饮,宽胸胁,安胃气,止喘逆,破积聚,利五脏,除寒热结,功同枳壳。但枳壳性祥而缓,枳实性酷而速。更能去脾间瘀血,瘀血去而痞自消。去日久稠痰,消年深坚积。丹溪云∶脾胃湿热生痰有积者,入白术中四分之一。脾用枳实,有推墙倒壁之功,故治下,主血在心腹之分;胃用枳壳,损至高之气,故治高,主气在胸膈之分。皆疏通决泻滑窍破结实之剂。本草云∶止溏泄,益气明目,亦谓积去而脾健神清也。《药性论》云∶肾内伤冷,阴痿而有气,加而用之,借以达下耳。要之实证可用,虚而久病慎不可误服。海藏云∶益气佐以参、术、干姜,破气佐以牵牛、硝、黄,其善用枳实者乎!又与黄 等分糊丸服,治肠风下血;单用蜜丸服,治五痔;为末饮调服,治胸痹气壅,心膈不利及小儿久痢淋沥,水谷不调;炒熟熨妇人阴肿痛。壳、实俱宜商州陈久者,水浸软去瓤,麸炒。


味苦寒。


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御览》作痰,非),除寒热结,止利(旧作痢,《御览》作利,是),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生川泽。


《吴普》曰:枳实苦,雷公酸无毒,李氏大寒,九月十月采,阴干。(《御览》)


《名医》曰:生河内,九月十月采,阴干。


案《说文》云:枳木似橘。《周礼》云:橘逾淮而化为枳。沈括补笔谈云:六朝以前,医方,唯有枳实,无枳壳,后人用枳之小嫩者为枳实,大者为枳壳。



《御览》卷九百九十二


神农∶苦。雷公∶酸,无毒。李氏∶大寒。九月、十月采,阴干。



味苦、酸,寒、微寒,无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热结,止痢。长肌肉,利胸胁淡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生河内川泽。九月、十月采,阴干。


今处处有,采破令干。用之除中核,微炙令香,亦如橘皮,以陈者为良。枳树枝茎及皮,疗水胀、暴风、骨节疼急。


枳实俗方多用,道家不须也。


〔谨案〕枳实,晒干乃得,阴便湿烂也。用当去核及中瓤乃佳。


今云用枳壳乃尔。若称枳实,须合核瓤用者,殊不然也,误矣。


气寒,味苦酸,气浓味薄,无毒,沉也阴也。能消胃中之虚痞,逐心下之停水。化日久之稠痰,削年深之坚积。仲景加承气汤内,取疏通破结之功。丹溪入泻痰药中,有推墙倒壁之能。欲益气,则佐以参术。欲破气,则佐以硝黄。此与枳壳有高下缓急之异,壳主高,实主下,高者主气,下者主血。主气者在胸膈,主血者在心腹。故胸中痞,肺气结也,有桔梗枳壳汤之名。心下痞,脾血积也,有白术枳实汤之用。气虚则忌。


摩坚破滞,能坠至高之气。


性猛而悍,小陷胸用之,泻胸痞如神。


稍挟虚者犯之,反生胀满,切戒也。


枳实如壮夫,枳壳如年长,血气之勇已衰,惟能宽胸利气。青皮能疏肝气,枳壳并能疏肺气,然皆气滞始宜。


主治结实之毒也。旁治胸满胸痹、腹满腹痛。


【考证】


枳实汤证曰∶心下坚大如盘。


以上一方,枳实七枚。


枳实芍药散证曰∶腹痛烦满。


以上一方,枳实诸药等分。


桂枝枳实生姜汤证曰∶心悬痛。


大承气汤证曰∶腹胀满。


浓朴三物汤证曰∶痛而闭。


浓朴七物汤证曰∶腹满。


栀子大黄豉汤证曰∶热痛。


以上五方,枳实皆五枚。


大柴胡汤证曰∶心下急、郁郁微烦。


枳实薤白桂枝汤证曰∶胸满。


栀子浓朴汤证曰∶心烦腹满。


以上三方,枳实皆四枚。


小承气汤证曰∶腹大满不通。


枳实栀子豉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橘皮枳实生姜汤证曰∶胸痹。


以上三方,枳实皆三枚。


上历观此诸方,枳实主治结实之毒也明矣。


【互考】


仲景氏用承气汤也,大实大满,结毒在腹,则大承气汤,其用枳实也五枚;唯腹满不通,则枳实栀子豉汤,其证不具也。为则按∶栀子香豉,主治心中懊 。而更加枳实,则其有胸满之证明矣。


【品考】


枳实 本邦所产称枳实者,不堪用也。汉土之产,亦多赝也,不可不择焉。《本草纲目》诸家,岐枳实、枳壳而为之说,非古也。吾则从仲景氏也。


味苦酸,寒,微寒,无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五脏,益气,轻身,除胸胁痰癖,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痈,逆气,胁风痛,胃气,止溏泄,明目,《药性论》云∶臣。解伤寒结胸,主上气喘咳,肾内伤冷,阴痿而有气加而用之。


臣 凡用先去囊陈久者佳


枳实,味苦酸性微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四∶消胸中之虚痞;逐心下之停水;化日久之稠痰;削年深之坚积。


(枳实_图缺)


味苦、酸,寒、微寒,无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生河内川泽。九月、十月采,阴干。


陶隐居云∶今处处有。采破令干用之。除中核,微炙令香。亦如桔皮以陈者为良。枳树茎及皮,疗水胀,暴风骨节疼急。枳实,俗方多用,道家不须。唐本注云∶枳实晒干,乃得阴便湿烂也。用当去核及中瓤乃佳。今或用枳壳乃尔。若称枳实,须合核瓤用者,殊不然也。


今八月,既浓且辛。旧云江南为桔,江北为枳。今江南俱有枳、桔,江北有枳无桔。此自是种别,非关变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枳实,臣,味苦、辛。解伤寒结胸。入陷胸汤用,主上气喘咳,肾内伤冷,阴痿而有气,加而用之。


图经曰∶枳实,生河内川泽,枳壳,生商州川谷,今京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商州者为佳。如桔而小,高亦五、七尺。叶如枨,多刺。春生白花,至秋成实。九月、十月采,阴干。旧说七月、八月采者为实,九月、十月采者为壳。今医家多以皮浓而小者为枳实,完大者为壳,皆以翻肚如盆口唇状、须陈久者为胜。近道所出者,俗呼臭桔,不堪用。张仲景治心下坚大如盘。水饮所作。枳实术汤主之。枳实七枚,术三两,以水一斗,煎取三升,分三服,腹中软即稍减之。又胸痹。心中痞坚,留气结胸,胸满胁下,逆气抢心,枳实薤白桂汤主之。陈枳实四枚,浓朴四两,薤白半斤,切,栝蒌一枚,桂一两,以水五升,先煎枳实、浓朴,取二升,去滓,纳余药于汤中,煎三两沸,分温三服,当愈。又有桔皮枳实汤、桂生姜枳实汤,皆主胸痹心痛。葛洪治卒胸痹痛,单用枳实一物,捣末方寸匕,日三夜一。其根皮治大便下血,末服之。亦可煮汁常饮。又治卒中急风,身直不得,屈伸反复者。刮取枳木皮屑,谓之枳茹一升,酒一升,渍一宿,服五合,至尽再作良。


外台秘要∶涂风疹。取枳实以醋渍令湿,火炙令热,适寒温用熨上,即消。千金方∶治胸痹气壅满,心膈不利。枳实二两,麸炒微黄,为末。非时以清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同。又方治积痢脱肛。枳实,石上磨令滑钻着柄,蜜涂火炙令暖,更易熨肛,取缩即止。经验方∶治肠风下血。枳实半斤,麸炒去瓤,绵黄 半斤,洗锉为末。米饮非时下二钱匕。若难服,以糊丸汤下三、五十丸,效。集验方∶治五痔不以年月日久新。枳实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空心饮下二十丸。济众方∶治伤寒后,卒胸膈闭痛。枳实一味锉,麸炒黄为末。服二钱,米饮调下,一日二服。广利方∶治小儿久痢淋沥,水谷不调。枳实六分捣末,以饮汁调二钱匕,二岁服一钱。《子母秘录》方∶同。子母秘录∶治妇人阴肿坚痛。用半斤,碎炒令熟,衍义曰∶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详而缓。故张仲景治伤寒仓卒之病,承气汤中用枳实,此其意也。皆取其疏通决泄、破结实之义。他方∶但导败风壅之气,可常服者,故用枳壳,其意如此。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