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鼻病

《古今医鉴》:鼻病

《备急千金要方》:鼻病

《急救广生集》:鼻病

《寿世保元》:鼻病

《万病回春》:鼻病

《医学摘粹》:鼻病

《医学摘粹》:鼻病

《医学正传》:鼻病

《证治汇补》:鼻病


左寸脉浮缓为伤风鼻塞,鼻流清涕;右寸脉浮洪而数,为鼻衄、鼻 。



鼻塞不闻香臭,或但遇寒月多塞,或略感风寒便塞,不时举发者,世俗皆以为肺寒,而用表解通利辛温之药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经多有火邪,郁甚则喜多热,而恶见寒,故遇寒便塞,遇感便发。



治法清金降火为主,而佐以通利之剂。若如常鼻塞不闻香臭者,再审其平素,只作肺热治之,清肺火,泻火消痰,或丸药噙化,或末药轻调缓服,久服无不效。又平素原无鼻塞之病,一时偶感风寒,而致鼻塞声重,或流清涕者,只作风寒治之。



丽泽通气汤 治鼻不闻香臭。


黄 (一分) 苍术 羌活 独活 防风 升麻 葛根(各六分) 炙甘草(四分) 白芷 川芎(各二分) 麻黄(不去节,冬月加)


上锉作一剂,生姜三片,枣二枚,葱白三根,水煎,食远温服。忌冷物,风寒凉处坐卧。


通窍汤〔批〕(按此方治不闻香臭之剂) 治感风寒,鼻塞声重流涕。


防风 羌活 本 升麻 干葛 川芎 苍术(各一钱) 麻黄 白芷(五分) 川椒 细辛 甘草(各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葱白一根,水煎热服。


苍耳散 治鼻流浊涕不止,名曰鼻渊,是胆移热于脑也。


辛夷仁(五钱) 苍耳子(一钱半,炒) 白芷(一两) 薄荷叶(一钱)


上为末,葱、茶调下二钱。


黄连通圣散 治脑漏,胆移热于脑,则辛额鼻渊,即防风通圣散加黄连、薄荷,水煎热服。


天竺黄丸(秘方) 治鼻渊。


当归 川芎 白芷 人参 茯苓 麦门冬 防风 荆芥 薄荷苍耳子 香附子 蔓荆子 秦艽 甘草(各二两) 天竺黄(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汤送下。


〔批〕(按此方治鼻渊之剂) 治鼻中时时流臭黄水,甚者脑下时痛,俗名控脑砂,有虫食脑中。


用丝瓜藤近根三尺许,烧存性,为末,酒调服。


洗肺散 治鼻中生疮。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黄芩(二钱) 半夏(二钱) 杏仁(去皮,一钱) 五味子(一钱半)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五片,水煎,食后服。


清肺饮子(秘方) 治鼻红肺风。


山茶花(一两) 黄芩(二两) 胡麻仁(二两) 山栀子(二两) 连翘(一两) 薄荷(三两) 荆芥(一两) 芍药(一两) 防风(一两) 葛花(二两) 苦参(二两) 甘草(二两)


上为末,茶清调服三钱,后用搽药。


搽鼻去红方(秘方) 治鼻红肺风。


白矾(一钱) 杏仁(四十九个) 水银(一钱) 轻粉(七分) 白杨(七个) 大枫子(四十九个) 京墨(一钱) 五味子(四十九个) 核桃(七个)


上共为末,鸡子清调搽患处。


治鼻中肉赘,臭不可近,痛不可摇,以白矾末加 砂少许,吹其上,顷之化水而消,与胜湿汤、泻白散二帖,此浓味拥湿热蒸于肺门,如雨霁之地突生芝兰也。


参归丸 治酒渣鼻,乃血热入肺。


苦参(净末,四两) 当归(净末,二两)


上用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后热茶下。


神庭 攒竹 迎香 风门 合谷 至阴 通谷 主鼻鼽清涕出。 曲差 上星 迎香素 水沟 龈交 通谷,禾 风府 主鼻窒喘息不利,鼻 僻多涕,鼽衄有疮。 水沟 天牖主鼻不收涕,不知香臭。(《甲乙》云∶鼻鼽不能息,及衄不止。)龈交 主鼻中息肉不利,鼻头额 中痛,鼻中有蚀疮。 承灵 风池 风门 后溪 主鼻衄窒,喘息不通。 脑空窍阴 主鼻管疽发为疠鼻。 风门 五处 主时时嚏不已。 肝俞 主鼻中酸。 中脘三间 偏历 厉兑 承筋 京骨 昆仑 承山 飞扬 隐白 主头热鼻衄。(又云∶中脘主鼻间焦臭。) 天柱 主不知香臭。复溜主涎出鼻孔中痛。 京骨 申脉 主鼻中衄血不止淋泺。 厉兑 京骨 前谷 主鼻中不利,涕黄。


赤鼻 乃阳明胃火上炎,用食盐研细,每晨撮少许擦齿,噙水荡漱,旋吐掌中,掬以洗面。行之月余,鼻色复旧,且有益于齿。(《苏谭》)


红鼻酒糟鼻 硫黄(四两) 烧酒(三斤)煮,逐渐添入,待干,将口涎在手心化开,搽鼻上,四五次即愈。(《录竹堂方》)


酒豉鼻及妇人鼻生黑粉刺 硫黄(五钱) 杏仁(二钱半) 各研为末,以酒曲药调匀,夜搽日洗,渐效。(同上)


鼻塞 蓖麻子(三百粒) 大枣(一斤) 捣匀,绵裹塞,日易之,一月全愈。(《圣济方》)


鼻肿 乃肺经火盛也。用皂角末吹入,打清嚏数十即愈。盖鼻因气壅,令打嚏则壅塞之气尽开散,故不必清肺,而肿自消矣。(《岐天师别传》)


鼻悬 白鲞骨入锅内炒,闻香而愈。(《右经堂方》)


鼻痔 瓜蒂(炒) 甘遂(炒各四钱) 枯矾(五分) 松香五分(为衣)香油调硬些。每用一丸,入鼻内点痔,化为臭水。一日一次,自烂下。(《集验方》)


一方,用硼砂(一钱)、轻粉、雄黄(各三分),冰片(五厘),共为末,日点五六次,渐化为水而愈。(《青囊万选》)


鼻疔 荔枝肉烂,黄鸡粪同打烂,涂上即愈。(《种福堂方》)


鼻疳(烂通其孔者) 鹿角( 碎焙焦) 白矾( 过)各一两 头发(灯上烧过)五钱 共研为末,先用椒水洗净疳孔,然后搽之。如不收口,可用瓦松烧存性为末,搽之。(《奇方类编》)


鼻疮 杏仁(去皮尖)研如膏,以人乳调涂之。(同上)


鼻中肉坠 用藕节有毛处一节,烧存性为末,吹患处。(同上)


鼻中 肉 狗头骨烧灰,加 砂少许,为末,吹入鼻中, 肉自化。(《汇补》)


一方,用蝴蝶一味(不拘多寡, ),绵裹一字,纳入鼻中。(《明医指掌》)


鼻臭 肉 杏仁(去皮) 轻粉(各一钱) 雄黄(五分) 麝香(少许) 共研细末,临卧时,以箸点一米许于内。(同上)


食物入鼻介介作痛不出 用牛脂一枣大纳鼻中,吸入,脂消则物随出也。(《外台秘要》)


右手脉浮洪而数。为鼻衄流血。左手脉浮缓。为伤风鼻塞。鼻流清涕。


夫鼻者肺之候。时常和则吸饮香臭矣。若七情内郁。六淫外伤。饮食劳役之过。则鼻气不能宣调。清道壅塞。即为病也。为衄血。为流清涕。为疮疡。为窒塞不通。为浊涕不闻香臭。


此皆脏腑不调。邪气郁于鼻。而清道壅塞矣。寒则温之。热则清之。塞则通之。壅则散之可也。


一论肺热鼻流浊涕。壅塞不通。又治鼻不闻香臭。


神愈散


细辛白芷与防风。羌活当归半夏芎。桔梗茯苓陈皮等。十味等分锉和同。三钱薄荷姜煎服。气息调匀鼻窒通。


一治脑漏。


防风荆芥 独活 连翘 本 辛夷 甘草 细辛 牙皂 石菖蒲


上锉。水煎服。如数服未效。可将后药三味为末。棉裹塞鼻内。即效。


一论鼻流浊涕不止者。名曰鼻渊。乃风热在脑。伤其脑气。脑气不固。而液自渗泄也。


苍耳散


白芷(一两) 辛夷仁 苍耳(炒各一钱五分) 薄荷(五分)


上锉。水煎服。


一论鼻中流出臭脓水。名曰脑漏。


辛夷散


辛荑花(一钱) 黄 (一钱) 人参(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白芍(二钱) 川芎(一钱)白芷(一钱) 细辛(八分) 黄芩(酒炒一钱) 甘草(六分)


上锉一剂。灯心三十根。水煎。食远服。


一治 疳或鼻疳。


乳香(五分) 没药(五分) 孩儿茶(一钱) 鸡 (焙黄色一钱)


上为末。擦患处。


一老人鼻中流涕不干。独蒜四五个。捣如泥。贴脚底心下。用纸贴之。其涕不再发。


一男子酒 鼻。雄猪胆每日早以好酒调服一个。不过半月。如旧。


一治糟鼻验方。


用硫黄为细末。甚者加草乌。同为末。以酥油调稀。涂患处。如觉痛苦。用栀子煎汤服之。或洗药处。即愈。


一论鼻赤久不瘥。用大黄、芒硝、槟榔等分为末。水调。敷患处。三四次洗净。以新银杏去壳嚼烂。敷于鼻上。不过五七次。即如旧。


一治赤鼻。槟榔为片。将茄汁浸晒一二次。为末。面上红累。硫黄以人乳浸满碗。倾入汤锅煮干。先须用唾湿鼻。方抹药末。


一论鼻渊头眩。


清泥丸敛神汤


人参 防风 麦门冬(去心) 当归头 枯芩(酒炒) 川芎 黄连(酒炒各一钱) 蔓荆子(八分) 升麻(三分) 生甘草(二分) 明天麻 制半夏(各七分)


上锉。水煎。食远服。脑漏者。加苍耳子二钱。黄 一钱。


一论鼻流涕。久而不愈。乃成脑漏。必因亏损元阳。以致外寒内热。甚则有滴下腥臭之恶者也。知保养服药。方可渐次许痊。


加味防风汤


防风(一钱) 片芩(酒炒一钱五分) 人参 白芨(各一钱) 麦门冬(去心二钱) 生甘草(五分) 知母(一钱) 炒白芍(一钱) 怀生地(酒洗一钱) 黄柏(酒炒一钱) 黄 (一钱) 黄连(酒炒一钱) 当归头 百合(各一钱)


上锉。水煎。食远。温服。


一论鼻涕长流。名鼻渊也。


当归 川芎 白芷 人参 白茯苓 苍耳子 香附子(各一钱) 天竺黄(三钱) 防风秦艽 荆芥 薄荷 麦门冬 蔓荆子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汤送下效。


一男子面白鼻流清涕。不闻馨秽。三年矣。用补中益气汤加麦门冬、山栀而愈。


一论色欲太过。虚损白浊。鼽出清涕如泉涌者。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加黄柏、知母、白芷、细辛、 本、五味子、白菊、辛夷、苍耳叶。水煎。温服。


一论肺虚。为四气所干。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或气息不通。或不闻香臭。


川芎 白芷 细辛 本 防风 木通 辛夷仁 甘草


上锉。水煎服。


一治鼻中肉赘。臭不可近。痛不可摇。以白矾末加 砂少许。吹其上。顷之化水而消。


与胜湿汤合泻白散二剂。此系浓壅湿热。蒸于肺门。如雨霁之地。突生芝菌也。


一治鼻中肉赘。用藕节有毛处一节。烧灰存性为末。吹患处即瘥。


一治血热入肺。名曰酒 鼻。此方主之。


苦参(净末四两) 当归(净末二两)


上和调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后。热茶送下。


一治鼻疳烂通鼻孔。余治陈都宪夫人。患此得效。


鹿角(一两) 白矾(一两俱放在瓦上隔火 过) 人头发(五钱在灯火上烧过)


上为末。先用花椒汤洗净。掺药于疳上。三四次即愈。如疮不收口。用瓦松烧灰存性研末。干掺之即收。


一人酒 鼻红赤。余用此方。晚服用六味地黄丸全料加当归二两。苦参四两。空心服。


不两月而愈。


金花丸


黄连(二两) 枯芩(二两) 黄柏(二两) 栀子(一两) 大黄(二两酒蒸九次) 桔梗 白粉葛(各二两)


上为细末。水法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温水送下。


脉∶右寸洪数,鼻衄鼻 ;左寸浮缓,鼻涕风邪。



鼻塞声重流涕者,肺感风寒也。


通窍汤 治感冒风寒,鼻塞声重流清涕。


防风 羌活 本 升麻 干葛 川芎 苍术 白芷(各一钱) 麻黄 川椒 细辛 甘草(各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葱白三根,水煎热服。肺有邪火,加黄芩一钱。



鼻不闻香臭者,肺经有风热也。


丽泽通气散 治鼻不闻香臭。


黄 苍术 羌活 独活 防风 升麻 葛根 甘草 川椒(去闭目子不用) 麻黄(不去节,冬月加)


白芷(各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二枚、葱白三根,水煎,食远温服。忌生冷、风凉处坐卧。



鼻渊者,胆移热于脑也。


荆芥连翘汤


荆芥 柴胡 川芎 当归 生地黄 芍药 白芷 防风 薄荷 山栀 黄芩 桔梗 连翘(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锉散,水煎,食远服。



鼻赤者,热血入肺,成酒 鼻也。


清血四物汤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生地(酒洗) 黄芩(酒炒) 红花(酒洗) 茯苓(去皮) 陈皮(各等分) 甘草(生,减半)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水煎,调五灵脂末同服。如气弱加酒浸黄 。


金花丸 治上焦一切火症鼻红。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大黄(酒煨) 桔梗(各等分)


上为细末,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时白汤送下。



鼻头紫黑者,属风寒血冷则凝滞而不散也。


当归活血汤 治鼻准头紫黑,血冷凝滞。


当归 川芎 荆芥 薄荷 芍药 红花 甘草 牡丹皮 桔梗 防风 山栀 黄芩 连翘 白芷(各等分。)


上锉一剂,姜一片、细茶一撮,水煎,食后温服。


【补遗方】


治鼻不闻香臭


细辛 白芷 防风 羌活 当归 川芎 半夏 桔梗 陈皮 茯苓(各一钱) 薄荷(三钱)


上锉一剂,水煎,食后服。



一男子,面白鼻流清涕,不闻香臭三年矣。余以为肺气虚,用补中益气加麦门、山栀而愈。


鼻病者,手太阴之不清也。肺窍于鼻,宗气所由出入而行呼吸者也。必肺降而气清,其鼻窍乃宣通而不窒。若肺逆不降,则宗气壅阻,而鼻塞流涕之病作矣。盖肺主皮毛,如外感风寒,而皮毛窍闭,肺气不宣,其冲激于鼻窍,则为嚏喷。其熏蒸于鼻窍,则为清涕。久之,涕清者,化为浊则滞塞而胶粘。再久之,涕白者,化为黄则臭败而秽恶,久而不愈,色味如脓,则鼻痈之病成矣。如中气不运,肺金壅满,即不感风寒,而浊涕时下者,此即鼻渊之谓也。而究其本原,总由土湿胃逆,浊气填塞于上,肺是以无降路矣。如肺气郁升,鼻塞涕多者,以桔梗元参汤主之。如肺热鼻塞浊涕粘黄者,以五味石膏汤主之。如鼻孔发热生疮者,以黄芩贝母汤主之。如鼻塞声重语言不清者,以苓泽姜苏汤主之。


桔梗元参汤


桔梗(三钱) 元参(三钱) 杏仁(三钱) 橘皮(三钱) 半夏(三钱)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


五味石膏汤


五味(一钱) 石膏(三钱) 杏仁(三钱) 半夏(三钱) 元参(三钱) 茯苓(三钱) 桔梗(三钱) 生姜(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胃寒,加干姜。


黄芩贝母汤


黄芩(二钱) 柴胡(三钱) 元参(三钱) 桔梗(三钱) 杏仁(三钱) 五味(一钱) 贝母(三钱去心) 芍药(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


苓泽姜苏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生姜(三钱) 杏仁(三钱) 甘草(二钱) 橘皮(三钱)苏叶(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


〔鼻病提纲〕 鼻因肺逆气难清,外感风寒病乃生,嚏喷涕流疮并作,脓成臭败令人惊。


桔梗元参汤


(证附) 甘草橘苓半夏姜,元参桔梗杏仁良,肺升鼻塞因多涕,治郁还当用此方。


五味石膏汤


(证附) 五味姜苓合石膏,杏仁半夏共煎熬,元参桔梗须同入,鼻涕流黄治法高。


黄芩贝母汤


(证附) 桔贝柴胡共芍芩,杏仁五味合元参,疮生鼻孔偏成热,用此专能助肺阴。


苓泽姜苏汤


(证附) 病成鼻塞是风伤,言语不清有妙方,须用苏陈兼泽杏,茯苓甘草合生姜。



《内经》曰∶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又曰∶鼻者肺之外侯。丹溪曰∶肺之为脏,其位高,其体脆,性恶寒,又恶热。是故好饮热酒者,始则伤于肺脏,郁热久则见于外而为鼻 淮赤之候,得热愈红,得寒则黑,此谓热极似水之象,亢则害承乃制也。其或触冒风寒,始则伤于皮毛,而成鼻塞不通之候,或为浊涕,或流清汁,久而不已,名曰鼻渊,此为外寒束内热之证也,《原病式》曰肺热则出涕是也。又有胆移热于脑,则为辛额鼻渊,鼻中浊涕如涌泉下渗而下,久而不已,则为鼻蔑、衄血、 肉、鼻痈等证,医者宜各以类推而治之,无忽也。


脉法


右寸脉浮洪而数,为鼻衄鼻 。左寸脉浮缓,为伤风鼻塞,鼻流清涕。


方法


丹溪曰∶鼻为肺之窍,因心肺上病而不利也,有寒有热。寒邪伤于皮毛,气不利而壅塞;热壅清道,气不宣通。寒则表之,麻黄、桂枝之类;热则清之,芩、连、栀子之类。


面鼻紫黑,面为阳中之阳,鼻居面之中,一身之血运到面鼻,皆为至清至精之血。多酒之人,酒气熏蒸,面鼻得酒,血为极热,热血得寒,污浊凝结而不行,故色紫黑。治宜化滞血,生新血,四物加片芩(酒炒)、红花(酒浸)、茯苓、陈皮、甘草、生姜煎,调五灵脂末服。气弱者,加黄 (酒浸)。


酒 鼻乃热血入肺(治用前方),用梧桐子桐油,入黄连,以天吊藤烧油,热敷之。


又方 用山硫黄(入萝卜内煨)、乳香、轻粉、乌头尖,酥调敷。或用胆矾敷之。


又方 用山栀为末,蜜蜡丸如弹子大,空心嚼一丸,白汤下。


鼻 肉乃肺气盛,用枯矾研为末面,脂调绵裹塞鼻中,数日自消。


又方 木通、附子炮、细辛,蜜和绵裹塞鼻中。又用防风通圣散加京三棱、山茱萸肉、海藻,并用酒浸,炒为末,每服一钱五分,酒调服之。


鼻渊,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防风通圣散一两,加薄荷、黄连各二钱五分,水煎服。



(以上丹溪方法凡八条)



防风汤(宣明) 治鼻渊脑热,渗下浊涕不止,久而不已,必成衄血之疾。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川芎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防风(去芦,一两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服,食后服,日三服。


丽泽通气汤(东垣) 治鼻不闻香臭。


黄 (八分) 苍术 羌活 独活 防风 升麻 葛根(各六分) 炙甘草(四分) 麻黄(不去节,冬月加) 川椒白芷(各二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枣二枚,葱白三寸,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食远。忌一切冷物,及风寒凉处坐卧。


温肺汤(东垣) 治鼻不闻香臭,多眵泪。


丁香(二分) 防风 炙甘草 葛根 羌活(各五分) 升麻 黄 (各七分半) 麻黄(不去节,一钱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葱白三根,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御寒汤 治寒气风邪伤于皮毛,令鼻壅塞,咳嗽上喘。


黄连 黄柏 羌活(各二分) 炙甘草 佛耳草 款冬花 白芷 防风(各三分) 升麻 人参 陈皮(各五分) 苍术(七分) 黄 (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后服。



(祖传方)


治鼻中时时流臭黄水,甚者脑亦时痛,俗名控脑砂,有虫食脑中。


用丝瓜藤近根三、五寸许,烧存性,为细末,酒调服之即愈。


又治方 用白牛毛枨叶(如白杨木叶,香辣者是)焙干为末,吹入鼻中,立愈。


大意


肺脏位高体脆.性恶寒.又畏热.鼻为肺窍.若心肺有病.则气息不利.(丹溪)


内因


人身水升火降.荣卫调和.则鼻司呼吸.往来不息.苟或寒伤皮毛.则鼻塞不利.火郁清道.则香臭不知.(入门)


外候


有新久之别.新者偶感风寒.鼻塞便发.乃肺伏火邪.郁甚则喜热恶寒.故略感冒而亦发.又有不待外感.


时常鼻塞干燥者.乃肺有痰火也.(入门)


鼻涕外候


鼻乃清气出入之道.塞则气壅热郁.清浊混乱.为鼽为渊.鼽者鼻流清涕.热微.渊者鼻流清涕.热重.间有属寒者.必涕清不臭.但觉腥秽.宜辛温填补.禁用凉剂.但郁热者多.脑寒者少.须审别施治.(汇补)


鼻 外候


好饮热酒.血热入肺.复被风寒外郁.则血凝于内.赤见于外而为鼻 之候.得热愈红.得冷则紫.或有不好饮而病此者.乃肺风血热也.(丹溪)


鼻酸外候


鼻内酸痛.壅塞不利.由肺气空虚.火邪内攻.有制于肺也.(绳墨)又有气虚人每遇严寒.感寒鼻酸.此气虚而易于招寒.内火不得泄越.相搏作酸.常服辛辣物则暂止者.以辛能发散故也.(汇补)


鼻痛外候


因风邪入鼻.与正气相搏.或痰火冲肺.或胃火上攻.俱令鼻梁作痛.(绳墨)


鼻痔外候


胃中食积热痰.流注肺中.令浊气凝结而生 肉.(丹溪)其形如枣.塞滞鼻中.气息不利.香臭不知.甚者又名鼻 .(入门)


脉法


左寸浮缓.为伤风鼻塞.右寸浮洪.为肺火鼻 .


鼻病治标


鼻病.除伤风发散之外.皆由火热所致.俱用清金降火之法.(绳墨)


鼻病治本


凡鼽渊疮痔久不愈者.非心血亏.则肾水少.养血则阴生而火自降.补肾则水升而金自清.又鼻塞久不愈者.亦有内伤肺胃.清气不能上升.非尽外感也.(入门)


用药


主以防风汤.外风.加羌活、荆芥、薄荷、细辛、辛夷、白芷.内火.加山栀、连翘、花粉、桔梗、元参、桑皮.


内外兼病.用双解散.内热过盛.用凉膈散.清气不升.补中益气汤.肾真不朝.六味丸.


【附:脑砂】


胆移热于脑.鼻流浊涕.或时出黄水.甚者脑亦作痛.俗名脑砂.此是虫食脑中.


用丝瓜藤近根五尺.烧灰存性.为末.酒调服.外用白牛尾毛、橙叶.焙干各等分为末.吹鼻内.若虚寒者.


川乌散主之.


鼻病选方


防风汤 统治鼻病在标者.


防风 川芎 黄芩 桔梗 甘草 大力子防风通圣散治表清热.用此以双解.(见火症)


凉膈散 清火导热.


栀子 连翘 薄荷 黄芩 甘草 赤芍大黄 芒硝地黄煎 滋阴清火.用此以养真.


地黄汁(二合) 麦冬汁(三合) 生姜汁(一合) 川芎(二钱)


加盐花煎膏.


加味四物汤 治鼻 .


四物汤加陈皮、红花、酒芩、苍耳.加好酒数滴.调入五灵脂末服之.


快捷方式方


用凌霄花、山栀等分为末.每茶调服二钱.日再服.夜卧用凌霄花、朴硝为末.酒调涂.或凌霄花末和密陀僧.用唾调敷.又方.用狗头骨烧灰.加 砂少许为末.吹入鼻中. 肉自化.又用地栗粉入冰片少许点入.


清肺散(秘方) 治鼻中作痒.清晨打嚏.至午方住.明日亦然.屡效.


桑白皮 枯黄芩(各一钱酒炒) 生甘草(三分) 辛夷花(一钱) 苦桔梗(一钱) 凤凰壳(一个 临吃调)


水二钟.加灯心十二茎.煎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