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调经论

《妇科秘方》:调经论

《古今医彻》:调经论

《古今医统大全》:调经论

《针灸大成》:调经论


凡女子年十七、八岁,经脉不通或阻,或间月或半年,颜色青黄,饮食少进,寒热往来,四肢困倦,头痛目眩,腹中有块,心神烦躁,呕吐膨胀,此脾胃气血皆虚,多食生冷,急宜和血气、健脾胃、调脉为先。


逍遥散 当归(一钱) 芍药 柴胡 黄芩(各一钱) 川芎 熟地 半夏(各八分) 人参门冬(各五分) 甘草(三分) 姜(三片)


呕吐加砂仁、香附、白术各八分,咳嗽加杏仁、五味子、苏叶各八分,煎服四剂即愈。


八物汤 当归 熟地 芍药 香附(各二钱五分) 白术(二钱) 茯苓 小茴香 柴胡(各一钱五分)人参 甘草 黄芩(各一钱) 姜(一片)


肚痛加牛膝、玄胡索、枳壳(各一钱五分),呕吐加良姜、砂仁,手足顽麻加肉桂八分,煎热服。


调经丸 当归 香附(各三两) 青皮 牛膝(各二两) 浓朴 赤芍 熟地 枳壳 白芍小茴香(各一两五钱) 三棱(醋煮) 砂仁(各一两) 粉草(二钱)


为末,占米粉糊如桐子大,每服九十粒,空心米汤下。


凡妇人年十九、二十岁嫁后,遇经脉动,身痛,手足麻痹,或寒或热,头疼目眩,失以调理,感风为患,服乌金散。


乌金散 浓朴 苍术 白术 茯苓 麻黄(各一钱) 当归 半夏 芍药 独活 牛膝(各二钱) 枳壳 桂枝(各一钱) 陈皮 桔梗(各五分) 甘草(九分)


分作三服,加姜三片、葱头三个,煎热服。咳嗽加杏仁、五味,泄泻加肉桂。


凡妇人二十一岁,经水不通,或赤白带下,淋沥成户,或间三、四月。此气血虚弱,潮热咳嗽,饮食少进,四肢无力,日久成劳。当调经治热,可服八物大温经汤十余帖。


八物大温经汤 当归(一钱五分) 鹿茸 人参 川芎 白术 山茱萸 小茴香 砂仁 陈皮(各八分) 甘草(三分) 芍药熟地(各一钱) 沉香(四分) 葱 姜


煎热服,汗不止加酸枣仁、黄 各五分,咳嗽加半夏、五味子、柴胡、桔梗。


凡妇人年廿四岁,心痛胀闷,气冲上膈,不思饮食,腹中有块,如覆杯。此行经后误食生冷,反多积痰饮,血气相搏,服加味四物汤。


加味四物汤 广皮(一钱五分) 半夏 当归 香附 浓朴(各一钱) 白茯苓 枳实 知母芍药 槟榔 紫苏 桔梗 白术(各四分) 红花 黄芩 前胡 砂仁(各五分) 甘草(四分)姜(三片)


凡妇人廿五岁,血海虚冷,经脉不调,或小腹痛,面色黄瘦,赤白带下,不分日期,少气少力,头疼目眩。宜服四物汤、补经汤,并服乌鸡丸∶


人参 砂仁(各一两)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 海金砂木香(各三两) 僵蚕(二钱) 甘草(二钱) 防风(五钱) 侧柏叶(四两)


为末,以乌鸡一只,去毛、足,将前药三分之一入鸡内,酒五碗,铜锅煮熟,去骨,晒干为末,并前二分药,亦末,蜜丸,酒下九十丸。


凡妇人廿七、八岁,身体败弱,经水不调,淋沥不止,或片或汁,面色青黄,头晕眼花,四肢困倦。急宜调治,缓则成血崩之患,宜服止经汤四、五帖,后服四物、补经二汤数帖。


止经汤 当归(一钱二分) 芍药 熟地 川芎 香附(各一钱) 阿胶 侧柏叶(盐水炒) 黄芩 蒲黄(炒) 白术(各五分) 甘草(三分) 姜(三片)


凡妇人年三十四、五岁,血败气虚,以致经水不调,肚中瘀血不散,不时作痛,可服莪术散。


莪术散 当归 川芎 人参 赤芍 莪术 玄胡索 熟地 枳壳 陈皮(各一两) 牛膝红花(各五钱) 小茴香(炒) 砂仁 三棱 黄芩(各八分) 香附(二两) 白术(一两)甘草(一钱)


为末,服三钱,空心酒下。


凡妇人四十二、三岁,经水已绝,五十一、二经水复来,期且无恒,淋沥不止,漏下。此血气妄行,宜服和经汤,次服四物汤、乌金丸。


和经汤 小茴香 川芎 酸枣仁 蒲黄 阿胶(各八分) 当归 熟地 黄芩 茯神 香附白术(各三钱) 甘草 白芷 陈皮(各一钱五分)


共为末,服一两、姜汤服。


妇人经水不调,诸病皆生,宜调经催经方∶


调经催经汤 陈皮 桔梗 川芎 当归 芍药 生地 乌药 山楂 香附 枳壳 玄胡 青皮干姜 肉桂 五灵脂 牛膝 甘草


水煎服。如经在前,血有余而气不足,加茯苓、白术,重者加人参;如经在后,气有余而血不足,加当归、川芎、生地、芍药,减茯苓、白术。


久热则血虚经阻,发热如伤寒之状∶


陈皮 枳壳 乌药 甘草 干姜 肉桂 小柴胡 天花粉 牛膝 五灵脂 生地 白芷香附 山楂 三棱 莪术


水煎。


气多血少,不思饮食,潮热∶


陈皮 桔梗 柴胡 黄芩 枳壳 乌药 香附 甘草 山楂 地骨皮 芍药 天花粉当归 川芎 熟地


水煎。


血少夜卧不安,宜养阴安神∶


当归 白芍 生地 茯神 香附 枣仁 川芎


水煎服。


月水不行,饱闷膨胀黄瘦∶


当归身 川芎 地黄 陈皮 茯苓 甘草 桔梗 乌药 香附 枳壳 青皮 木通 草果山楂 白芷 牛膝 官桂 砂仁 萝卜子(一钱,炒) 姜(三片)


水煎服


霍乱吐泻∶


陈皮 枳壳 藿香 苍术 浓朴 柴胡 半夏 枳壳 黄芩 草果 甘草 槟榔 木通薄荷 加枣子 姜(三片)


水煎。


潮热咳嗽吐痰,虚劳杂症,胎前产后并治之∶


橘红 贝母 黄芩 前胡 门冬 栝蒌 花粉 薄荷 苏子 甘草 骨皮 茯苓 川芎白芍 当归 柴胡加灯心草根,姜三片,


水煎服。


砂淋白带血崩∶


白术 枳壳 桔梗 青皮 黄芩 地榆 牡蛎 香附 花粉 熟地


水煎。


砂淋赤者属血∶


陈皮 桔梗 山楂 白芷 玄胡索 香附 芍药 当归 川芎 黄芩 牡蛎 艾叶地榆 甘草 黄连 花粉 侧柏叶


砂淋白者属气∶


陈皮 桔梗 乌药 山楂 香附 干姜 肉桂 枳壳 玄胡 青皮 川芎 当归芍药 灵脂 甘草 草果


血崩漏不止∶


陈皮 桔梗 枳壳 黄连 黄芩 归首 川芎 芍药 香附 地榆 玄胡 艾叶 牡蛎 侧柏叶(炒)


又单方∶


家蔷薇花根外皮,洗净,捣碎,将酒淘取汁,略顿热,一碗一服见效,三服除根。如四十岁外者,加红花一两,煎酒一碗,取根皮一两,研烂,绞净去渣,服下愈(应验过)。


人参 当归 芍药 白术 柴胡 黄芩 黄 香附 阿胶 蒲黄 甘草 黄柏 艾叶 麦冬


水煎。


如崩漏者加酒芩、大黄。


妇人月水不行,饱闷膨胀,黄瘦∶


陈皮 桔梗 乌药 枳壳 青皮 香附 归身 川芎 熟地 木通 茯苓 甘草 草果 山楂白芷 牛膝 官桂 砂仁 萝卜子(各一钱) 姜(三片)


妇人气少血少,不思饮食,潮热∶


陈皮 桔梗 枳壳 柴胡 黄芩 归身 川芎 香附 山楂 地骨皮 熟地 芍药 甘草花粉 乌药


妇人热入血室,经阻发热,如伤寒状,不头痛者∶


陈皮 乌药 枳壳 干姜 肉桂 小柴胡 花粉 牛膝 白芷 五灵脂 香附 山楂 生地三棱 莪术


妇人霍乱吐泻∶


陈皮 藿香 浓朴 苍术 半夏 柴胡 桔梗 黄芩 枳壳 草果 甘草 槟榔 木香 薄荷


妇人潮热,咳嗽吐痰∶


橘红 贝母 黄芩 前胡 地骨皮 门冬 桑白皮 花粉 薄荷 栝蒌 苏子 茯苓 归身甘草 小柴胡 川芎 白芍 灯芯(廿段) 姜(一片)


难产方 黄柏 硫黄(各一钱) 蓖麻子(不拘多少)


捣烂,贴左右涌泉穴,胎下即去。


难产方(如五、六日者方用,神应奇效)∶


雌雄石燕,令妇人左手执雄,右手执雌,紧紧拿定半刻即下。


妇人气血俱虚,劳力过度,阴中突出一物,不能行动着席。


棕榈树根煎汤,熏洗一时即上。


血崩不止∶


杏仁皮(烧灰存性,为末)


每服三钱,空心好酒下,一服即止,三服除根矣。


砂淋∶


陈皮 桔梗 花粉 地榆 牡蛎 黄芩 白芍 枳壳 青皮 香附 肉桂 三棱 莪术 白芷服三帖。


外附方(又云,此出《内府奇方》)。


凡妇人临产时,下胞即死去,此时虽有良药,不能速救,惟取温水一碗(不可冷,亦不可热),将妇人阴户下红血粗取入水中,浸洗,此时病患人事不省,亦不知其何物,令其服之即愈。


白带验方 生地(五钱) 制半夏(二钱) 橘红(一钱) 归身(三钱) 白芍(一钱五分) 白术(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川芎(三分)


外加香附、枳壳、甘草、砂仁,煎,冲服。


砂淋∶


干姜 肉桂 三棱 莪术 白芷 陈皮


小便淋漓作痛,闭涩不通∶


木香 升麻 乌药 猪苓 枳壳 芍药 泽泻 陈皮 桔梗 车前 草果 甘果 白芷 香附花粉 茯苓皮 大腹皮


水煎服。


虚劳发热,咳嗽无痰者。


犀角地黄汤 犀角 陈皮 甘草 银柴胡 胡黄连 知母 地骨皮 黄芩 茯苓 花粉天冬 麦冬 川芎


水煎服。


虚劳黄瘦,胎前产后皆可∶


归身 川芎 白芍 熟地 陈皮 茯苓 乌药 香附 白芷 山楂 苍术 浓朴 小柴胡甘草 花粉


水煎服。


经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灵枢曰.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月下.数脱血.任冲并伤.又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为息贲者.不治.由是观之.天癸者.天一所生之水也.月事者.月属阴.其盈亏应潮汐.犹女子之月信也.任冲二脉.皆起于会阴.为经脉之海.故女子月事.以三经主之.经何以言二阳之病发心脾.则女子不月.盖二阳者.乃指足阳明而非手阳明.足阳明者.胃也.心为之母.脾为之助.胃乃水谷之海.病则饮食少衰.而水谷不荣.以女子心思偏执.心不生血.而月事衰少.心火偏盛.而月事暴下.脾不统血.而月事过多.脾阴不足.而月事早绝.皆谓之不月.先期过期.血崩经闭.不以时下也.其传为风消者.风属肝木.病善怒.木有余.则脾益不足.故肌肉消瘦.其传为息贲者.土不生金.心火乘之.故肺气喘促.而为不治之候也.明乎此而知天癸者.先天所禀之血脉.而冲任为之蓄泄.心脾者.后天所生之血脉.而阳明为之灌溉.故先天不足者.滋其肾阴.后天不足者.调其心脾.其理虽殊.而实一致.治法有能外之者哉.


一妇人多思虑.损伤于脾.月水过多.归脾汤主之.兼郁火.先期而至.加柴胡山栀牡丹皮.


一妇人多怒伤肝.经水或前或后.或发寒热.或内热口苦.脉弦数.小柴胡汤加当归香附.如月水衰少.四物汤加香附续断.月水过多.四物汤加香附阿胶白术茯苓.


一妇人劳役所伤.面黄唇白.四肢乏力.经水过多.或暴下不止.补中益气汤.加阿胶珠炮姜炭.五味子.经水衰少.十全大补汤.八珍汤.人参养荣汤.


一妇人阴虚火动.禀赋素弱.或骨蒸烦热.用加味逍遥散.间进六味丸.或八珍汤加秦艽条芩香附阿胶之属.


一妇人气滞血凝.经水过期.至则腹痛.乃下焦有寒也.四物汤加吴茱萸桃仁肉桂牛膝泽兰香附.


一妇人肥盛多痰.经行过多.六君子汤加归芍阿胶.或腰痛.八珍汤加杜仲山茱肉.


一妇人虚寒.脾不统血.补中益气汤加姜附山茱肉.兼进八味丸加五味子.或八珍汤加阿胶蕲艾.


一妇人心火炽甚.烦热脉数.经水过多.加味归脾汤加麦门冬.或清心莲子饮加山栀.


一妇人临经.感冒风寒.参苏饮加减.寒热往来.名热入血室.小柴胡汤加丹皮生地.脉不数.加当归香附.兼停食仍与内消.


一妇人临经感气.经反凝滞.逍遥散加木香广皮香附.去白术.或入抚芎.


一妇人临经.因饮冷水.凝结不行.平胃散加芎归.如久而不行.少腹胀痛.四物汤加肉桂牛膝茯苓广皮.


一妇人受暑热.经水过多.清暑益气汤.虚者生脉散.实者香薷饮.


一妇人饮食不运.或失饥伤饱.血暴下崩.先理中气.使食转化.后与补脾.


一妇人血虚有火.月经耗损.渐至不通.日渐羸瘦.而生潮热.慎毋以毒药通之.宜用柏子仁丸泽兰汤.


一妇人去血过多.恶寒发热.作渴烦躁.用人参二两.枣十枚.水煎服.


一师尼寡妇室女.乍寒乍热.肝脉弦长而出鱼际.用生地黄丸.{2}附:时珍月经辨


李时珍曰.女人之经.一月一行.其常也.或先或后.或通或塞.其病也复有变常.而古人并未言及者.不可不知.有行期只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者.是谓逆行.有三月一行者.是谓居经.俗名按季.有一年一行者.是谓避年.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谓暗经.有受胎之后.月月行经.而产子者.是谓盛胎.俗名垢胎.有受胎数月.血忽大下.而胎不陨者.是谓漏胎.此虽以气血有余不足言.而亦异于常矣.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绝.其常也.有女年十二十三而产子.如楮记室所载平江苏达卿女.十二受孕者.有妇年五十六十而产子.如辽史所载亟普妻.生二男一女者.此又异常之尤者也.业医者之于此类.恐亦宜留心焉.


归脾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神 黄 (蜜炙) 枣仁(炒研各二钱) 远志(甘草汤净焙) 当归(各一钱) 木香 甘草(炙各五分) 龙眼肉(七枚)


姜枣水煎.加柴胡山栀牡丹皮.名加味归脾汤.


逍遥散


白术(土炒) 茯苓 当归 白芍药(酒炒) 柴胡(各一钱) 炙甘草(三分)


姜水煎.加山栀牡丹皮.名加味逍遥散.


八珍汤


人参 白术(土炒) 熟地黄 当归 茯苓(各一钱) 白芍药(酒炒一钱) 川芎(五分) 炙甘草(三分)


姜枣水煎.


四物汤


当归(一钱) 熟地黄(一钱) 白芍药(酒炒一钱) 川芎(五分)


水煎.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半夏 陈皮(各一钱) 炙甘草(三分)


姜枣水煎.


清心莲子饮


黄芩 人参 麦门冬 莲肉 柴胡 地骨皮 车前子(焙各一钱)


水煎.


柏子仁丸


柏子仁(焙研) 牛膝(酒拌) 卷柏(各半两) 泽兰 续断(酒炒各二两) 熟地黄(三两)


为末.入地黄膏.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泽兰汤


泽兰(三两) 当归(酒拌一两) 白芍药(酒炒一两) 甘草(五钱)


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服.


生地黄丸


生地黄(一两酒拌杵膏) 秦艽 黄芩 柴胡(各五钱) 赤芍药(一两)


上为细末.入地黄膏.加炼蜜少许.糊丸.每服三十丸.乌梅汤下.日进二服.


岐伯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则有子。盖任主胞胎,通以阴道之泰也;冲为血海,盛则气血俱盛也。妇人肾气全盛,冲任周流,如月之亏盈,应期行止,而有常度,曰调。遇交合则有子矣。否则三五错踪,皆所谓不调也。不调则百病变生,甚至不治,孕暇言乎?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况心属阳而主血,脾裹血以行气。若月经不通,未必不由心事不足,思虑伤脾,有所劳倦,谷气不输,肺金失养,肾水无滋,经血津液,日以枯涸,以致三五不调,渐至绝闭,虚损内热,骨蒸劳瘵之证作,而卒至于难治也。所以养心则血生,健脾则气布。二者胥和,则气畅血行。而调经之要,斯其至矣,复何患之有?且夫行经之时,亦必保之如产,远房劳,戎浴洗,毋过于寒热喜怒。一有失中,疾病随起。调治之法,如气郁血虚,潮热黄瘦,而经不调者,以丹桂散、香附丸之类主之;气虚血热先期而来,过多不止者,以镇经汤、固经丸之属治之;过期不来,腰腹胀痛者,以促经汤、红花散之属行之;湿痰麻木者,术附丸燥之。至于虚实寒热,更详脉法,抑何有经之不正,而孕之不育乎?


黄帝问曰:『有余不足,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歧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喜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①。』


①上下谓膈上下。


帝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如是血气离居,何者为实?何者为虚?』


歧伯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


帝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


歧伯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帝曰:『实者何道从来?虚者何道从去?虚实之要,愿闻其故。』


歧伯曰:『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帝曰:『风雨之伤人奈何?』


曰:『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血气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其脉坚大,故曰实。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


帝曰:『寒湿之伤人奈何?』


曰:『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帝曰:『阴之生实奈何?』


曰:『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故曰实矣。』


帝曰:『阴之生虚奈何?』


曰:『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虚空,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矣。』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闻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


歧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


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


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


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帝曰:『阴与阳并,血气以并,病形以成,刺以奈何?』


曰:『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


帝曰:『夫子言虚实者有十,生于五脏,五脏五脉耳。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今夫子独言五脏,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经脉之病,皆有虚实,何以合之?』


歧伯曰:『五脏者,故得六腑与为表里,经络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淬针药熨。病不知所痛,两蹻为上。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必谨察其九候,针道备矣。』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