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蒂散
《妇人大全良方》:瓜蒂散
疗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痰也。当吐之,宜服此。
瓜蒂(炒黄) 赤小豆(各半两)
上为细末,取一钱匕,豉一合,汤七合,先渍之,须臾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不吐,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之。(脉微,大忌令人吐)
《备急千金要方》:瓜蒂散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坚,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宜吐之方。
瓜蒂 赤小豆(各一两)
上二味治下筛,取一钱匕,香豉一合,熟汤七合煮作稀粥,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张文仲以白汤三合和服。)
《内外伤辨》:瓜蒂散
瓜蒂 赤小豆(以上各等分)
上二味,为极细末,每服一钱匕,温浆水调下,取吐为度。苦不至两手尺脉绝无,不宜便用此药,恐损元气,令人胃气不复。若止是胸中窒塞,闷乱不通,以指探去之;如不得吐者,以物探去之,得吐则已。如食不去,用此药去之。
解云∶盛食填塞于胸中,胸中为之窒塞,两手寸脉当主事,两尺脉不见,其理安在?胸中有食,故以吐出之。食者,物也。物者,坤土也,是足太阴之号也。胸中者,肺也,为物所填。肺者,手太阴金也,金主杀伐也;与坤土俱在于上,而旺于天。金能克木,故肝木生发之气伏于地下,非木郁而何?吐去上焦阴土之物,木得舒畅,则郁结去矣。
食塞于上,脉绝于下,若不明天地之道,无由达此至理。水火者,阴阳之征兆,天地之别名也,故曰独阳不生,独阴不长。天之用在于地下,则万物生长矣;地之用在于天上,则万物收藏矣。此乃天地交而万物通也,此天地相根之道也。故阳火之根本于地下,阴水之源本于天上,故曰水出高源。故人五脏主有形之物,物者阴也,阴者水也,右三部脉主之,偏见于寸口,食塞其上,是绝五脏之源,源绝则水不下流,两尺竭绝,此其理也,何疑之有?
《仁术便览》:瓜蒂散
吐而口噤者,先用搐鼻药。
瓜蒂(炒)赤小豆(各等分)
上为末,用香豉一合,水二盏,煮作稀粥,去渣取三分之一,和药末一钱顿服之。不吐少加,得快乃止。吐不止,以麝香少许水调服,解之。气厥身凉,用苏合香丸,或八味顺气散。今用紫金丹,姜汁磨服,甚妙。气虚厥脉细者,用四君子汤。痰厥脉弦,用玉枢丹,或牛黄丸,或白术、竹沥。
又方 用大半夏三十个、巴豆二十个为末,丸小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姜汤送下。
《删补名医方论》:瓜蒂散
治胸中痞硬痰饮,一切实邪,及气冲咽不得息者,用此吐之。
瓜蒂(熬黄,一分) 赤小豆(一分)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服,得快吐乃止。
【注】胸中者,清阳之府,诸邪入胸,皆阻阳气不得宣达,以致胸满痞硬,热气上冲,燥渴心烦,温温欲吐,脉数促者,热郁结也。胸满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手足寒冷,欲吐不能吐,脉迟紧者,寒郁结也。凡胸中寒热与气与饮郁结为病,谅非汗下之法所能治,必得酸苦涌泻之品,因而越之,上焦得通,阳气得复,痞硬可消,胸中可和也。瓜蒂极苦,赤豆味酸,相须相益,能除胸胃中实邪,为吐剂中第一品也。而佐香豉粥汁合服者,藉谷气以保胃气也。服之不吐,少少加服,得快吐而即止者,恐伤胃中元气也。此方奏功之捷,胜于汗下。所以三法鼎立,今人不知岐伯、仲景之精义,置之不用,可胜惜哉!
《伤寒括要》:瓜蒂散
瓜蒂 赤小豆 香豉
病如桂枝症.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此胸有寒也.当以瓜蒂散吐之. 病在上者.因而越之.邪客胸中.至气冲不得息.非吐之不可也.寒气在胸.瓜蒂之苦寒.从其.然此为快剂.重亡津液.与栀子豉汤.大不相侔也.故亡血虚家.特为申禁.
《儒门事亲》:瓜蒂散
瓜蒂(七十五个) 赤小豆(七十五粒) 人参(半两,去芦) 甘草(半两或三钱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或半钱,或二钱,量虚实加减用之,空心,齑汁调下服之。
《医学心悟》:瓜蒂散
瓜蒂(炒黄) 赤小豆(等分)
上研为细末,取一钱,用豉一撮,汤一碗,先渍之,须臾煎成稀糜,去渣,取汁和末药五分,温服,药下便卧,欲吐,且忍之,良久再吐,如不吐,复如前进一服,以手指探之即吐。如过时又不吐,饮热汤一升,以助药力。吐讫,便可食。若服药过多者,饮清水解之。
《是斋百一选方》:瓜蒂散
治心风吐药瓜蒂散,《全生指迷方》。张德明阁中服之吐涎甚多,遂安。又以医陈武功亦效。
瓜蒂末 赤小豆末(等分)
上二味研匀,热米饮调一钱,羸人半钱,得吐即止。德明阁中服三钱方吐,数日后又服,遂
《医方考》:瓜蒂散
苦瓜蒂(略炒) 赤小豆(各五分)
伤寒,胸中多痰,头痛者,此方吐之。
胸中多痰,便是实证,与虚烦不同;痰热交淫,故令头痛。经曰∶苦能涌泄。瓜蒂,苦物也,故用之在上则涌胸中实痰。陶隐君曰∶燥可去湿,赤小豆之属是也。此用之为佐,亦是燥其湿痰之意。是方也,吐痰诚为快利,诸亡血虚象,则又在所禁矣!盖血亡而复用吐,则气亦去;虚象而复用吐,则损其阴。
《医方考》:瓜蒂散
甜瓜蒂七枚(为末)
大豆煎汤调下五分。
凡病 ,气塞不通者,此方三吐之。
苦能涌泄,故用瓜蒂以吐之;甘能调胃,故用大豆以和之。
《医方考》:瓜蒂散
瓜蒂 赤小豆 淡豆豉(各五分)
疸证腹满欲吐,鼻燥,脉浮者,宜以此方吐之。酒疸欲吐者同。
腹满欲吐,邪在上也。鼻燥者,邪在气分也。脉浮者,邪未尽入于里也。吐中有发散之义,故吐于浮脉正宜。瓜蒂苦而善涌,赤小豆平而解热,淡豆豉腐而胜燥,此古人之宣剂也。
如
《医方论》:瓜蒂散
甜瓜蒂(炒黄) 赤小豆
共为末,热水或酸齑水调下。
“高者因而越之”,经有明训,即吐法也。后人视为畏途,久置不讲,殊不知痰涎在胸膈之间,消之匪易,因其火气上冲之势,加以吐法,使倾筐倒箧而出之,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瓜蒂散之类是也。且吐必有汗,故并可治风治黄。惟注中“食填太阴,欲吐不出”二语,须与申明∶盖饮食必先入胃,食填太阴者,非既出胃而入脾也,乃胃气窒塞,使脾气不通耳。
又必新入之食,尚为完谷,故可用吐,若经宿之后,将为燥粪滞于胃中,便宜攻下,岂可尚用吐法乎!
《伤寒寻源》:瓜蒂散
瓜蒂(熬黄) 赤小豆(各一分)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和散.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之.
凡邪在胸中者宜吐.所谓在上者因而越之是也.三味皆探吐之品.必煮作稀糜.留恋中焦.方得引邪上涌而出.栀豉汤吐虚邪.此方以吐实邪.同一吐法.而所主不同.
《医宗金鉴》:瓜蒂散
治胸中痞硬痰饮,一切实邪,及气冲咽不得息者,用此吐之。
瓜蒂(熬黄)一分 赤小豆一分,,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稍稍加服,得快吐乃止。
【注】胸中者,清阳之腑,诸邪入胸,皆阻阳气不得宣达,以致:胸满痞硬,热气上冲,燥渴心烦,嗢嗢欲吐,脉数促者,热郁结也。胸满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手足寒冷,欲吐不能吐,脉迟紧者,寒郁结也。凡胸中寒热,与气,与饮郁结为病,谅非汗下之法所能治,必得酸苦涌泻之品,因而越之,上焦得通,阳气得复,痞硬可消,胸中可和也。瓜蒂极苦,赤豆味酸,相须相益,能除胸胃中实邪,为吐剂中第一品也。而佐香豉粥汁合服者,藉谷气以保胃气也。服之不吐,稍稍加服,得快吐而即止者,恐伤胃中元气也。此方奏功之捷,胜于汗下,所以三法鼎立,今人不知岐伯,仲景之精义,置之不用,可胜惜哉!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瓜蒂散
瓜蒂 赤小豆
若病如荣卫之恶寒发热,但不头痛项强。而胸痞气冲,不得呼吸,此为胸中有痰。当用瓜蒂赤小豆涌吐胸中之痰也。此赤小豆乃半红半黑者,红如朱,黑如漆,有毒,非金匮赤小豆当归散之赤小豆。赤小豆当归散之赤小豆,乃食品之红饭豆。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瓜蒂散
瓜蒂 一分 赤小豆 三分
此赤小豆乃半黑半红者,红如朱黑如漆。治宿食在上脘者。
宿食在上脘,当用吐法。瓜蒂与赤小豆均味苦有毒,服下之后,胃不能留,故吐出。宿食亦即随之吐出。非此二物能将宿食吐出也。宿食在上脘,若误下之,中气受伤,食仍在胸,则下利而死。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