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脚气

《扁鹊心书》:脚气

《傅青主男科》:脚气

《古今医鉴》:脚气

《回春录》:脚气

《回生集》:脚气

《金匮钩玄》:脚气

《景岳全书》:脚气

《凌临灵方》:脚气

《女科证治准绳》:脚气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脚气

《时方妙用》:脚气

《卫生易简方》:脚气

《医述》:脚气

《医效秘传》:脚气

《医学从众录》:脚气

《医学集成》:脚气

《医学实在易》:脚气

《医学心悟》:脚气

《医学摘粹》:脚气

《医学摘粹》:脚气

《医法圆通》:脚气

《证治准绳·女科》:脚气

下元虚损,又久立湿地,致寒湿之气,客于经脉,则双足肿痛,行步少力。又暑月冷水濯足,亦成干香港脚,发则连足心、腿 ,肿痛如火烙,或发热、恶寒。治法灸涌泉穴,则永去病根,若不灸,多服金液丹亦好。平常药临时有效,不能全除。其不能行步者,灸关元五十壮。大忌凉药,泄伤肾气,变为中满、腹胀而死。久患香港脚人,湿气上攻,连两胁、腰腹、肩臂拘挛疼痛,乃肾经湿盛也。服宣风丸五十粒,微下而愈。然审果有是证者可服,若虚人断不可轻用。(香港脚壅疾,言邪气壅滞于下,有如痹证之闭而不行。但此证发则上冲心胸,呕吐、烦闷,甚为危险,即《内经》所谓厥逆是也。轻者,疏通经脉,解散寒湿,调其阴阳,和其血气,亦易于治。如苏梗、腹皮、木瓜、槟榔、苍术、独活等药,皆可用也。其甚者憎寒、壮热、气逆、呕吐、筋急入腹,闷乱欲绝,此邪冲入腹,危险更甚,非重用温化不可,如茱萸、姜附等药,宜皆用之。至如剥削过度,脉微欲绝,变成虚寒,往往不起,不可谓壅疾而不利于补也。)


【治验】


一人患香港脚,两 骨连腰,日夜痛不可忍,为灸涌泉穴五十壮,服金液丹五日全愈。(此证有似痛痹。)


一女人患香港脚,忽手足遍身拘挛疼痛,六脉沉大,乃胃气盛也,服宣风丸三十粒,泄去而愈。(此证须细审的确,方可用。)


今人以五苓散去湿,亦是正理,然不升其气,而湿未必尽去也, 必须提气而水乃散也,方用


黄耆( 壹两) 人参 白朮( 各叁钱) 防风 肉桂 柴胡( 各壹钱) 薏仁 芡实 白芍( 各伍钱) 半夏( 贰钱) 陈皮( 伍分)


水煎服。


此方去湿之圣药,防风用于黄耆之中, 已足提气而去湿,又助之柴胡舒气,则气自升腾,气升则水散,白朮茯苓薏仁芡实, 俱是去湿之品,有不神效者乎。



香港脚之脉,其状有四∶浮弦为风,宜汗;濡弱湿气,宜渗;迟涩因寒,宜温;洪数为热,宜下。微滑者虚,牢坚者实。结则因气,散则因忧,紧则因怒,细则因悲。



夫香港脚者,古谓之缓风,又谓之厥者,是古今之异名也。有干、湿之分,其脚肿者,名湿香港脚;其不肿者,名干香港脚。由脾胃两经虚弱,行动坐卧之间,为风寒暑湿之气所侵,或内因饮食浓味所伤,致湿热下注而成。如得之不便觉,乃因他病发动而知,先从脚起,或先缓弱痹,或行起忽倒,或两胫肿满,或足膝枯细,或心下松悸,或小腹不仁,大小便涩,或举体转筋,骨节酸痛,或恶闻食气,见食吐逆,或胸满气急,憎寒壮热,状似伤寒,是其候也。


或经一旬,或半月复作,渐而至于足筋肿大如瓜瓠者。



治之之法,用苍术、白术以治其湿,黄芩、黄拍、知母以治其热,当归、芍药、生地黄以调其血,木瓜、槟榔以调其气,羌活、独活以利关节而散风湿,兼用木通、防己、牛膝引诸药下行,及消肿去湿,以为此证之大法矣。兼用针HT 导引其湿热之气外出也。东垣曰∶湿淫所胜,治以苦温,以苦辛发之,透关节,胜湿为佐,以苦寒泄之,流湿清热为臣。故立当归拈痛汤治之,其效捷于影响,学人更宜详究焉。


一、凡脚肿,名湿香港脚,用五积散加槟榔、木瓜、青藤、穿山甲。


一、凡足疼痛,皮不肿赤,筋不拘急,遇夜则痛甚,此是气虚,而血不荣也。宜十全大补汤,加牛膝、木瓜、槟榔、石南藤、五加皮、没药、川乌之类,或四斤丸。若两膝赤肿,强急作热而掣痛,两总筋拘急,此血热也,宜人参败毒散加赤芍药、大黄,利气丸下之。


一、凡香港脚上攻,胸膈闷满,大便不通,宜三和散。


一、凡香港脚攻注,大小便不通,用水中大螺蛳三个,以盐一小撮,和壳生捣烂,置两脐下一寸三分,用帛紧紧系之,立通神效。


一、凡两膝肿痛,脚胫枯细,名曰鹤膝风,以四物汤加黄、人参、白术、附子、牛膝、杜仲、防风、羌活、甘草。又宜五积散加松节、林节。



羌活导滞汤 治香港脚初发,一身俱痛,或肢节肿痛,便溺阻隔,先用此药导之,后用当归拈痛散以彻其邪。


羌活(二钱) 独活(二钱) 当归(二钱) 防己(一钱五分) 大黄(四钱) 枳实(炒,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


当归拈痛散 治湿热香港脚为病,四肢骨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胁不利,兼遍身疼痛,下注足胫肿痛,脚膝生疮赤肿,及内外生疮,脓水不绝,或痒或痛,并宜服之。


羌活(一钱) 人参 苦参 升麻 葛根 防风 苍术(米泔浸炒,各四分) 甘草(炙) 黄芩(酒炒) 茵陈(酒洗,各一钱) 当归(酒洗) 猪苓 泽泻 知母(去毛,酒浸) 白术(各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


神仙飞步丸(云林制)〔批〕(按此方治香港脚因湿热者) 治脚膝疼痛。


当归(一两) 川芎(八钱) 白芍(一两五钱) 生地黄(一两) 黄柏(酒炒,二两)知母(一两) 苍术(一两) 牛膝(一两) 木瓜(一两) 杜仲(一两) 薏苡仁(一两) 防风(七钱) 防己(七钱) 威灵仙(七钱) 羌活(七钱) 桃仁(七钱) 红花(七钱) 黄连(酒炒,一两) 肉桂(三钱) 黄芩(酒炒,一两) 陈皮(一两) 半夏(姜汁炒,一两) 白茯苓(一两)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五积交加酒(云林制) 治诸湿足膝麻木,冷痹缓弱,及腰痛,香港脚下虚之疾。


白芷 陈皮 浓朴 枳壳 桔梗 川芎 白芍 苍术 当归 茯苓 半夏 官桂 干姜 麻黄 甘草小茴(酒炒) 牛膝(酒洗) 杜仲(酒炒) 大附子(制) 川乌 吴茱萸 槟榔 木瓜 草果砂仁 破故纸(酒炒) 羌活 葫芦巴 威灵仙(各等分)


上共合一斤,用陈酒十壶,姜十斤,枣十格,瓦罐炊熟,每日空心温服。


趁痛散(秘方) 治湿气攻注腰脚痛,行步少力。


当归(酒洗,二两) 肉桂(二两) 玄胡索(二两) 萆 (二两) 没药(二两) 杜仲(酒炒,一两五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下。


芙蓉丸(魏宪副传) 治脚腿疼痛,一服即愈。


哑芙蓉 乳香 没药 孩儿茶 鹿茸(去毛,酒蒸) 官桂 玄胡索(酒浸微炒) 乌药(炙)陈皮 五加皮 粉草(炙,各等分)


上为末,面糊为丸。每服二钱,酒煎葛根汤,临卧,出微汗。


换脚丸(秘方) 治肾虚,下注脚膝,或当风取凉,冷气所乘,沉重少力,移步迟缓,筋脉挛痛不能屈伸,脚心隐痛,有碍履地,大治干、湿香港脚,赤肿痛楚,发作无时,呻吟难忍,气满喘急,举步艰难,面色黧黑,传送秘涩并治。


当归 天麻 防风 羌活 石南藤 萆 (炙) 石斛(去根) 黄 肉桂 大附子(炮) 南星续断 薏苡仁(各一两) 苍术(米泔浸,一两五钱) 川牛膝(一两,酒洗) 木瓜(四两) 槟榔(五钱)


上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或木瓜汤下,日二服。


二仙丹(刘夷门传)〔批〕(按此方治香港脚因寒湿者) 治脚疾,肿痛拘挛。


川牛膝 威灵仙(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白滚汤亦可,忌茶。


追风通气散 治香港脚,加槟榔、木瓜、穿山甲,水煎服。


治妇人香港脚,一月一次,足下浮肿,手肢拘挛不伸,头疼心痛,吐痰胀满,下元湿热带下,行步艰辛。


当归 川芎 白术 茯苓 陈皮 香附 木瓜 槟榔 白芷 天麻 牛膝 甘草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顾云萝令正,久患香港脚,屡治屡发,驯致周身筋掣,上及于巅,龈痛齿麻,腰酸目眩,口干食少,夜不能眠。孟英察其脉,芤而弦数,真阴大亏。腿虽痛,从无赤肿之形,香港脚药岂徒无益而已?予∶“二地” “二冬”二至(丸) 知(母) (黄)柏 桑(枝) 菊(花) 栀(子) 楝(实) (青)蒿 (白)薇 龟板鳖甲 藕(肉)等药,服之各恙渐减。


盖因平昔带下太甚,阴液泄漏,而筋脉失其濡养。治病应澄源以洁流。秋间,以∶海螵蛸粉 鱼膘(胶)黄柏阿胶,为丸。服之,痊愈。



魏女,患脚肿,呕吐,寒热,便秘。孟英予龙胆泻肝汤而立效。


继有孙氏妇患此,亦以是药获愈。


薏苡仁作粥食,赤小豆和鲤鱼煮食。


苍术(盐炒) 白术 防己 槟榔 川芎 犀角 甘草 木通 黄连 生地黄(酒炒) 黄柏 有热加黄芩 黄连


有热加竹沥、姜汁。


大热及时令热加石膏。大便实加桃仁。小便涩加牛膝。


有食积流注。


苍术 黄柏 防己 南星 川芎 白芷 犀角 槟榔


血虚加牛膝、龟板。


如常肿者,专主乎湿热,朱先生有方。肥人加痰药。


戴云∶有香港脚冲心,宜四物加炒柏。再宜涌泉穴用附子津拌贴,以艾灸,泄引其热。


健步丸


归尾 芍药 陈皮 苍术(各一两) 生地黄(一两半) 大腹子(三个) 牛膝 茱萸(各半两)黄芩(半两) 桂枝(二钱)


上为末,蒸饼为丸。每服百丸,白术、通草煎汤,食前下。


一妇人足肿


黄柏 苍术 南星 红花(酒洗) 草龙胆 川芎 牛膝(酒洗) 生地黄


筋动于足,大指动上来至大腿,近腰结,奉养浓因风寒作。四物汤加酒芩、红花、苍术、南星。


筋转皆属乎血热。四物汤加酒芩、红花。


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则阴生故也。不可用附子,可用参,多服。


经义


《太阴阳明论》曰∶阳受风气,阴受湿气。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


《阴阳应象大论》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


《通评虚实论》曰∶ 跛,寒风湿之病也。


《脏气法时论》曰∶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禁湿地濡衣。


《调经论》曰∶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营血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五常政大论》曰∶太阴司天,湿气下临。


《六元正纪大论》曰∶太阳司天之政,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萎不收。太阴司天之政,民病寒湿,腹满,身 愤, 肿。太阴所致为重, 肿。


《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经脉篇》曰∶胃病则大腹水肿,膝膑肿痛。足阳明实则狂,颠虚则足不收,胫枯。


《平人气象论》曰∶足胫肿曰水。


论证(共五条)


香港脚之说,古所无也。自晋苏敬始有此名。然其肿痛麻顽,即经之所谓痹也;其纵缓不收,即经之所谓痿也;其甚而上冲,即经之所谓厥逆也。逮夫后世,则有类伤寒四证,而以香港脚居其一。谓凡头痛发热,身痛便闭,而但见脚膝屈弱无力者,便是香港脚。此说太混,予不然之。夫香港脚本水湿下壅之病,而实非阳邪外感证也,若诸证之兼见者,则或有之,若以外感之脚软者,便认作香港脚,则淆乱意见,大不通也。兹予删诸繁琐,述其节要,法既无遗,庶便理会。


香港脚之证,其初甚微,饮食动作,无不如故,或无他疾而忽得之,或因病后而渐得之,及其病也,则自膝至足,或见麻痹,或见冷痛,或见痿弱,或见挛急,或肿,或不肿,或日渐枯细,或蒸蒸恶热,或洒洒恶寒,或如冰冷,或如火热,或到底能食,或不能食,或有物如指,发自 肠,而气上冲心,是皆香港脚之正病也。其有为发热头痛,寒热往来,或腹内作痛,或见饮食则呕吐,或恶闻食气,或不欲见明,或语言错乱,精神昏愦,是皆脚气之兼证也。大抵此证有缓急∶缓者,其来渐,或二三月而日甚;急者,其来速,或一二日而即起。治之若缓,恐其气上冲心,亦能杀人。


香港脚之因有二∶一则自外而感,一则自内而致也。自外而感者,以阴寒水湿雨雾之气,或坐卧湿地,致令湿邪袭人皮肉筋脉。而凡清湿袭虚,则病始于下,致为腿足之病,此外因也。自内而致者,以肥甘过度,酒醴无节,或多食乳酪湿热等物,致令热壅下焦,走注足胫,而日渐肿痛,或上连手节者,此内因也。然在古人,谓南方卑湿,病多外因,北方嗜酒酪,病多内因,此固一说;然北方亦有寒湿,南方岂少酒湿,此固不必分南北。其或内或外,凡受邪气,有病始于足,而渐致他证者,即香港脚之谓也,必察其因而治之,则自无失矣。


方书以肿为湿香港脚,不肿者为干香港脚。湿者,宜除湿。干者,宜行气。


陈无择曰∶香港脚不专主一气,亦不专在一经,兼有杂生诸病,未易分别,须寻经络之阴阳,再察脉息之虚实,以为治也。凡自汗、走注者,为风胜。无汗、挛急、掣痛者,为寒胜。肿满重着为湿胜。烦渴燥热为暑胜。若四气兼中者,但察其多者为胜,分其表里,以施治也。


论治(共八条)


香港脚之病,实三气之所为也,然亦有虚实之异。又香港脚本为壅疾,古云忌用补剂。然必下元不足及阳明之气有亏者,而后邪气得以犯之,此其中亦有虚证。总之,凡治此者,只因证施治,则万全也。但察其因于表者,以发散为主;因于里者,以疏利为主。外因者多寒湿,宜用温热;内因者多湿热,宜用清凉。若元气本虚,及病久致虚者,必当培补下元,不得以忌补之说为拘也。


香港脚初起,无非湿滞,如无他证兼见,而身体重着者,单宜治湿,以分利为主。凡脚膝中湿,或腰腿酸疼,重着肿痛者,宜除湿汤。不问久近干湿,并可用。若脚膝酸软重着,而胃气不清,或见噫气吞酸胀满者,平胃散。若香港脚浮肿而兼泄泻者,宜五苓散,或胃苓汤。


寒湿外侵致成香港脚者,十居六七,其证疼痛拘挛,恶寒清厥,脉多弦细。治宜以温经除湿为主。是以古人治此之法,大抵热药多,寒药少,故每用麻黄、川乌、桂、附、干姜之属。《内经》曰∶湿淫于内,治以苦热。正以乌、附、麻黄走而不守,故能通行经络。干姜、官桂辛甘大热,故能助阳退阴,清湿既除,病无不愈。凡感寒湿雨水,或四气流注,致成香港脚,肿痛不可忍者,宜鸡鸣散,如神。若寒湿内侵,阳虚阴盛,胃气不强,经气不行,顽木浮肿,或疼痛不用者,独活汤。若寒邪入腹,喘急疼痛,或筋急上冲闷乱,危急欲绝者,茱萸丸,或茱萸木瓜汤。若寒湿在经,血脉不和,腰脚筋骨酸软无力,或拘挛疼痛,脉弱而涩者,酒浸牛膝丸。若寒湿壅肿,气滞不行,或冷或痛者,立效散。若寒湿兼风者,如五积散、小续命汤皆宜用,详具后条。


湿热内蒸致成香港脚者,多因酒食不节,其证必烦热多渴,脉见滑数,二便或多不利,治宜利湿清火为主。若湿热下壅,足胫肿痛不消者,防己饮加减治之;或苍术黄柏丸,或二妙散,或加味二妙丸,俱妙。若湿热气壅,上冲胸腹,烦渴闷乱,头痛口干者,《活人》犀角散。若湿热流注经络,肢节烦痛,肩背沉重,手足遍身疼痛热肿者,当归拈痛汤。若感冒暑湿,肢节疼痛,身热口渴,小便赤涩,气虚气促者,清暑益气汤。若肝肾阴虚血热,脚瘠疼痛,行止艰难,小水不利者,续断丸。


香港脚有壅滞气逆者,其证必喘满气急,上攻心腹,甚至危急可畏。治宜行滞降气为主。凡香港脚上冲心腹,喘急不得眠卧者,紫苏散、槟榔汤,或加减槟榔汤。甚者,四磨饮。


若香港脚喘急、腹满脚肿者,桑白皮散,或木通散。若香港脚脐下气升,冲心烦闷者,木香散,或槟榔散。若香港脚心胸壅闷,呕逆多痰不食者,半夏散,或紫苏汤。若浮肿,心腹痞闷,小水不利,大腹皮散。


风湿合邪而为香港脚者,其证必兼外感,而或为寒热往来,或为喘咳气急,或流走无常,或筋骨疼痛,治宜以散风除湿,通行经络为主。若感四时风疫风湿,或处阴湿之地,致为香港脚痿弱,筋骨疼痛,或寒热往来者,败毒散。若寒热如疟,赤肿疼痛者,加味败毒散。


若香港脚以风寒湿邪客于经络,而骨髓酸痛不可忍,或遍身疼痛,恶寒呕逆者,五积散;一法加全蝎三个,入酒煎服。若香港脚以风湿留滞,而阴寒外闭,表邪不解,或咳嗽喘满寒热者,小青龙汤。若风湿留滞,肢节烦痛,心神壅闭者,大腹子散。《千金》云∶若香港脚脉大而缓,宜服小续命汤二剂,立瘥。《活人》云∶香港脚属冷者,以小续命汤,煎成,入生姜自然汁服之,最快。若香港脚风湿胜,而兼发热咳嗽,肢体疼痛者,芎芷香苏散。若香港脚风湿流注,憎寒发热,无汗恶寒者,麻黄左经汤。


香港脚有虚证。凡脾胃肝肾之脉,皆出于足,邪之易入,多有乘虚,故肝虚则筋病,肾虚则骨病,脾虚则肌肉病,胃虚则宗筋病。或以劳欲不节,或以酒湿太过,或以病后失调。凡内有亏损而外有香港脚者,无非虚证。此当以调补为主,而兼察四气以治之。若肝肾阴虚,感触四气,而瘫痪顽木,半身不遂,脚膝无力,遍体疼痛者,神应养真丹,或《三因》四斤丸,或虎骨酒,或八味地黄汤。若脾胃大虚,阴寒在下,阳气不行而病香港脚者,独活汤、附子八味汤。若精血不足,阴虚于下,气不归精,而香港脚上逆冲心者,地黄汤。若脾胃虚寒,兼风湿外邪而成香港脚者,风引独活汤,或追毒汤。若香港脚以脾肾虚寒,而兼咳嗽气逆呕吐者,兼补浓朴汤。


香港脚有实邪。凡壅盛肿痛,而或为闭结,或为胀满者,治宜以疏导通利为主。若风湿壅盛,香港脚肿痛,便结腹满者,羌活导滞汤,或枳实大黄汤。若四气流注,阳明风热,腰脚肿痛,大小便秘,喘满腹痛者,大黄左经汤。若香港脚饮食不消,心下痞闷,腿脚肿痛者,开结导饮丸。


敷熨淋洗


凡香港脚肿痛之甚者,可用敷药以散之,或用椒艾囊以温之,或用香散之药煎汤以洗之,如百草煎,及防风、荆芥、威灵仙、艾叶、苍术、蛇床子、当归、乌药之类,皆可用。或单用紫苏,或忍冬藤煎汤淋洗之,俱妙。


禁忌(共三条)


观《活人》等书云∶凡香港脚服补药,及用汤淋洗者,皆医之所禁也。此亦一偏之说耳。


盖补有宜禁者,以邪壅气实者也;淋洗有宜禁者,以水湿汤气之宜避者也。如果下部虚寒,或以病后,或以克伐太过,而香港脚不愈者,岂尚堪禁补乎?又若寒邪湿热,壅结不散,而为肿为痛者,最宜以辛香疏散之药煎汤蒸洗,则退邪极速,岂禁洗乎?惟是湿热气逆而上冲心腹者,不可骤洗,恐助湿气上升也;此必先降其气,俟其毒止在脚,再行熏洗,自无不利。


盖补以补其弱也,洗以逐其滞也。夫何禁之有。


有当禁于未发之先者,如《外台秘要》云∶第一忌嗔,嗔则心烦,烦则香港脚发。又禁大语,大语则伤气,气伤病亦发。又不得露足当风入水,以冷水洗足,两足胫尤不宜冷。虽暑月当着帛 ,至冬寒加绵,常令两胫及腿温暖,微汗尤佳。根据此将息,香港脚自消,而无邪气留连之患。夏月腠理开,不宜当风取凉,凉处坐卧,须得劳动关节,令其气畅,此拒邪之法,养生之要也。每食后宜行三五百步,疲倦便止,则脚中恶气随即下散,虽有浮肿,气亦不上也。


孙真人云∶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冠之人多有之。此皆湿郁于内所致也。故凡四时之中,皆不得久坐久立湿冷之地,亦不得因酒醉汗出脱衣洗足,当风取凉,皆成香港脚。


暑月久坐久立湿地,则湿热之气蒸人经络,病发必热,而四肢酸疼,烦闷 肿寒热。此又山野农夫多有之,以久湿伤于外也。


述古


杨大受曰∶香港脚是壅疾,当用宣通之剂,使气不能成壅也。如羌活导滞汤之类,所宜通用。又如苍白术、防己、南星以去湿,羌活、独活、木瓜、槟榔,行气利关节以去壅,佐木通、牛膝以引经,当归、生黄地以和血,此必用之药也。又如东垣拈痛汤之类亦甚捷,余因证之虚实而辩治之,此即通变活法也。


附按


薛氏治一男子,素有香港脚,胁下作痛,发热,头晕呕吐,腿痹不仁,服消毒、护心等药不应。左关脉紧,右关脉弦,此亦香港脚也。以半夏左经汤治之而愈。一男子脚软肿痛,发热饮冷,大小便秘,右关脉数,乃足阳明经湿热流注也,以大黄左经汤治之而愈。一妇人肢节肿痛,胫足尤甚,时或自汗,或头痛,此太阳经湿热所致。用麻黄左经汤二剂而愈。一男子两腿肿痛,脉滑而数,此湿痰所致也。先以五苓散加苍术、黄柏,二剂少愈,更以二陈、二术、槟榔、紫苏、羌活、独活、牛膝、黄柏而瘥。夫湿痰之证,必先以行气利湿健中为主,若中气和则痰自消,而湿亦无所容矣。一男子右腿赤肿 痛,脉沉数,用当归拈痛汤。


四肢反痛,乃湿毒壅遏,又况下部药不易达,非药不对证也。遂砭患处,去毒血,仍用前药,一剂顿减,又四剂而消。一妇人患香港脚,或时腿肿筋挛,腹作痛,诸药不应,渐至危笃。


诸书云∶八味丸治足少阴香港脚入腹,疼痛上气,喘促欲死者,遂投,一服顿退,又服而愈。


凡肾经虚寒之人,多有此患,乃肾乘心,水克火之证,少缓则死不旋踵,宜急服之。一妇人患腿痛不能伸屈,遇风寒痛益甚,诸药不应,甚苦。先以活络丹一丸,顿退,又服而瘳。次年复痛,仍服一丸,亦退大半,更以独活寄生汤,四剂而愈。一男子素有香港脚,又患附骨痈作痛,服活络丹一丸,二证并瘥。上舍俞鲁月,素有疝不能愈,因患腿痛,亦用活络丹一丸,不惟腿患有效,而疝亦得愈矣。留都金二守女,患惊风甚危,诸医皆不能救。遂自用活络丹,一丸即愈,且不再作。夫病邪深伏在内,非此药莫能通达。但近代有云此药引风入骨,如油面之说,故后人多不肯服,大抵有是病宜用是药,岂可泥于此言,致病难瘥。


针灸


凡香港脚初觉,即灸患处二三十壮,或用雷火针以导引湿气外出,及饮醪醴以通经散邪,其要法也。若壅既成而邪盛者,必肿痛热甚。一时药饵难散,宜砭去恶血,以消热肿,砭刺之后,以药继之。


香港脚论列方


平胃散(和十七) 五苓散(和一八二) 当归拈痛散(寒百三十) 立效散(和二八七) 茱萸丸(和三百九) 茱萸木瓜汤(和二八六) 鸡鸣散(和二八五) 二妙散(寒一三四) 加味二妙丸(寒一三五) 除湿汤(和一七七) 胃苓汤(和百九十) 苍术黄柏丸(寒一三六) 五积散(散三九) 败毒散(散三六) 加味败毒散(外四一) 紫苏汤(和二百九十) 清暑益气汤(和一六八) 紫苏散(和二八九) 半夏散(和二九九) 橘皮汤(和二九八) 人参散(和二九七)芎芷香苏散(散八八) 槟榔散(和二九三) 槟榔汤(和二九一) 防己饮(和二八八) 加减槟榔汤(和二九二) 酒浸牛膝丸(和三百八) 续断丸(和三百六) 活络丹(和二七七) 地黄汤(和三百二) 八味丸(补一二一) 活人犀角散(寒一三一) 四磨饮(和五二) 独活寄生汤(和二百七十) 风引独活汤(散百二) 独活汤(散八三) 小青龙汤(散八) 虎骨酒(和三一五) 木通散(和二九六) 木香散(和二九五) 《三因》四斤丸(补一六一) 小续命汤(散五二) 神应养真丹(和三一三) 追毒汤(散百四) 大腹皮散(和三百) 附子八味汤(热三七)椒艾囊(和三一七) 大腹子散(和三百一) 兼补浓朴汤(散百一) 百草煎(新因三七) 桑白皮散(和二九四) 麻黄左经汤(散九六) 开结导饮丸(和二七八) 羌活导滞汤(攻三四)半夏左经汤(散九七) 枳实大黄汤(攻三三) 大黄左经汤(散九八)


论外备用方


鹿茸丸(补一三一 生疮) 丸(和二五六) 加味四斤丸(补百六十 阴气不足)活络饮(和二五六 风湿) 愈风丹(和二七四 养血 去风) 加减四斤丸(补一六一 肾虚) 薏仁酒(和三一六 补阴去湿) 换腿丸(和二百八十 风湿) 虎骨四斤丸(补一五九滋阴) 胜骏丸(和三一二 养气去邪) 降椒酒(和二三八 风湿) 易老天麻丸(和二七五血虚受邪) 续断丸(和三百六 凉血去风) 沉香汤(和三百四 香港脚攻心) 神应养真丹(和三一三 滋阴行经) 木瓜汤(和三百三 行气) 槟苏散(外一八八 风湿流注) 史国公浸酒方(和二八一) 透骨散(和三一四 行经)敷香港脚方(和三一八)羌活胜湿汤(和一七八 风湿) 调元健步丸(和三一一 阴虚湿热) 济生槟榔汤(和二九一 疏壅) 第一麻黄汤(散九九恶风) 第二独活汤(散百 散风) 六物附子汤(外三五 四气流注)



如湿热香港脚亦从此方,加萆 、汉防己、晚蚕沙。(按原稿无正方)


〔大全〕产后热闷气上,转为香港脚者何?答曰∶产卧血虚生热,复因春夏取凉过多,地之蒸湿,因足履之,所以着为香港脚。其状热闷,掣 惊悸心烦,呕吐气上,皆其候也。可服小续命汤(方见杂病中风。)两三剂必愈。若医者误以逐败血药攻之,则血去而疾益增矣。


陈无择评曰∶香港脚固是常病,未闻产后能转为者,往往读《千金》见产妇多有此疾之语,便出是证,文辞害意,盖可见矣。设是热闷气上,如何便服续命汤,此药本主少阳经中风,非均治诸经香港脚,要须根据香港脚方论阴阳经络调之,此涉专门,未易轻论,既非产后要病,更不繁引。


陈无择虽有此论,然小续命汤加减与之,用无不效。故《百问》云∶寒中三阳,所患必冷,小续命汤主之。(加生姜汁更快。)暑中三阴,所患必热,小续命汤。(去附子,减桂一半。)


大烦躁者,紫雪最良。(予取《百问》中加减法,庶使后人均得治疗。)如无紫雪,用真薄荷煎冷水嚼下。(娄云∶诸方必与四物汤各半服之。)


〔薛〕前证当补气血为主,佐以小续命汤、寄生汤。如不应,用大防风汤。一产妇患前证,或用独活寄生汤而痊。后复作,服前汤,其汗如水,更加口噤吐痰。余用十全大补汤培养血气,渐愈。后饮食日少,肌体日瘦,吐痰如涌。此命门火衰,脾土虚寒,用八味丸及加味归脾汤,诸证渐退,肌肉渐生。


独活寄生汤 治肝肾虚弱,或久履湿冷之地,或洗足当风,湿毒内攻,两胫缓纵,挛痛痹弱,或皮肉紫破,足膝挛重。又专治产后香港脚。


川独活(三两) 桑寄生(如无,以续断代) 杜仲(炒) 牛膝(去芦,酒浸) 细辛官桂(不见火) 白茯苓 防风 川芎 当归 人参 熟地黄(酒洗) 芍药 秦艽(各二两)甘草(炙,一两)


上为 咀,每服四钱,姜五片,水煎温服。



寒湿香港脚痛难熬,先针三里及阴交。


更兼一穴为奇妙,绝骨才针肿便消。


三里∶见前。


三阴交∶在内踝上三寸,取中骨陷中。又云,在内踝上八寸。香港脚,三寸,泻;妇人鬼胎,八寸,针三分。


绝骨∶在足外踝上三寸。横针二分半,灸二七壮。


脚之肿大是也.东垣云.南方卑湿.其湿从外以袭入.北方常食膻乳.又饮酒太过.脾胃有伤.不能运化.其湿从中以流下.初起发热恶寒.似伤寒症.若上气喘急.及上少腹不仁.恐致攻心不救.若患久不治.即成痼矣.此症名壅疾.不可骤补.


一香港脚肿痛不可忍.宜鸡鸣散.(一百零八)


香港脚气喘.少腹不仁.须防其入心.宜后方.香港脚服鸡鸣散愈后.亦宜之.用桂附地黄丸.(十五)一两胫大.为湿香港脚.两胫不肿.或顽麻.或挛急.或缓纵.名干香港脚.宜四物汤.加牛膝独活苍术黄柏木瓜泽泻肉桂之类.(九)


治香港脚冲心 用大鸡心槟榔一个为末,童便、姜汁、温酒共半盏,调作一服。


又方 用茱萸一两捣,和生姜汁,饮之其良。


又方 用糜瓤一石,煮浓汁,去渣,入椒目一斗,更煎十余沸,渍脚三两度;如冷再温渍洗。


又方 用木瓜一个,水盏半,煎一盏服。亦治呕逆心膈痰唾。


治香港脚冲心,烦闷不知人 用大豆一升,水三升,煮浓汁,顿服半升。如未定,更服。


治香港脚风痹不仁,五缓筋急 用熊肉半斤于豉汁中,和姜、椒、葱白、盐、酱作腌KT,空腹食之。


治脚暴软 用赤蓼多烧灰,淋汁,浸浆,以蒸桑叶窨立愈


治风脚弱 用龟壳炙为末,酒调服。


治香港脚及上气 用一尺长鲫鱼作 ,食三两,顿瘥。


治香港脚脚弱 用青鱼白煮食之。


治香港脚及风 药必用蚯蚓为使,即效。


治香港脚 用赤小豆和鲤鱼煮食,甚良。


治患脚疾 豉浸酒饮,渣敷脚即瘥。


治香港脚,十二风不能行 用松叶六十斤锉细,水四石煮取四斗九升,以酿五斗米,如常饭,泥酿封头,七日发,澄饮之取醉,不过二剂便能行远。


治脚转筋疼挛急 用松节二两锉如米粒,乳香一钱,银、石器内慢火炒焦留一分性,出热木瓜酒调下。应是筋病皆治之。


治香港脚连腿肿满久不瘥 用黑附子一两去皮脐生为末,姜汁调敷肿上,干再涂,肿消为


治香港脚肿满 用杉木或节煮汁,将浸甚效。


治脚软 用商陆根细切如小豆大,煮熟,入绿豆同烂煮为饭。每日煮服,以瘥为度,其


治香港脚从足至膝,胫肿满连骨疼或不仁者 用蓖麻子叶切蒸薄裹,二、三易即消。


又方 用蒴 根,锉,和酒、醋共三分,根一分,合蒸熟,封裹肿上,二三日即消。


治不仁。


治风毒香港脚若胫已满,捻之没指者 用牵牛末,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生姜汤下,


治风软脚 用丹参浸酒服,可逐奔马。


治香港脚壅毒,水肿浮气 用沙牛尿一盏,磨槟榔一枚,空心暖服。


治香港脚非冷非热,老弱人胀满者 用槟榔为末,茶饮或豉汁调服方寸匕。


治香港脚浮肿,心腹满,大小便不通,气急喘息 用郁李仁十二分,捣碎,水研取汁,薏煮作粥,空腹食之。


治香港脚及胁有块 用杉木节一升,橘叶一升皮亦可,槟榔七枚锉碎,童便三升,煮一升即停后服。


治香港脚冲心 用白矾二两,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洗。


治香港脚 用无名异末,化牛皮胶,调匀,贴痛处。


治香港脚 用桃花一升,日干为末,温酒调,细细呷之,一宿消肿,若肾气膀胱宿水恶下,


治香港脚毒攻手足 用吴茱萸六升,木瓜三枚。水一斗,煎三升,分三服,或吐或汗即愈。


治香港脚攻心 用半夏、生姜水煮汁,温服。


又方 用槟榔末三匕,葱白一握,童便二升浸,葱熟去葱,下药末搅匀,温服立瘥。


治脚弱无力 用生栗为末食或风干食之。


又方 用好硫黄三两,黄牛乳五升先煮沸,下硫黄煮取三升,每服三合,无时;或煎稠温酒下,汗出效。


治脚胫风搐 用乌头一两炮裂,附子二两炮,麻黄四两去节,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


治香港脚入腹,喘急欲死 用吴茱萸汤洗、木瓜去瓤切片日干,等分为末,酒糊丸如桐子饮任下;或以木瓜蒸烂研膏为丸尤妙。


治一切寒湿香港脚,腿膝疼痛,行步无力 用葫芦巴酒浸一宿焙干,破故纸炒香各四两,去瓤,置药在内,以满为度,复以顶盖之,用竹签签定,蒸熟烂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治风湿香港脚 用麻黄去节炒、姜蚕炒断丝各二两,乳香、没药别研各五钱,丁香一钱,调服,取醉盖覆得汗即愈。曾经蒸渍者难愈。


治一切香港脚 用木鳖子每个作两边,麸炒毕,切碎再炒,以皮纸 尽油。每一两用浓桂醉为度,盖覆得汗即愈。


治香港脚止痛 用蓖麻子七粒,去壳研烂,同苏合香丸打糊,贴脚心,痛即止。


又方 用草乌以曲酒糟,捣烂,贴痛处即止;如无糟,姜汁调末贴亦可。


治香港脚头面浮肿,心腹胀满,小便涩少 用马齿苋和少粳米酱汁煮食之。


治风湿香港脚 用川乌、石亭脂各一两俱生用,无各异二两,为末,以葱白捣烂绞汁,丸如桐子大。每服一钱重,空心生葱、淡茶吞下,一日止一服。


又方 用草乌、白芷、防风、独活、羌活等分,为末,好米醋调敷患处。


治香港脚赤肿,行步作疼 用猫儿眼睛草、鹭鸶藤、蜂窝等分。每服一两,水五碗,煎三碗,热熏洗。


治香港脚及筋骨疼痛 用鹭鸶藤即金银花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服;或锉碎,同木瓜、白芍药、官桂、当归、甘草、酒水各半盏,煎八分,去渣,空心食前热服。


治脚膝筋急痛 用酒煮木瓜烂研膏,裹痛处,冷即易,一宿三五度热裹便瘥。腰肾脚膝无力,木瓜不可缺。


经义


跛,风寒湿之病也。


○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素问》)


脾有邪,其气流于两股;肾有邪,其气流于两 。(《灵枢》)


哲言


香港脚自外感得者,山岚雨水或履蹈湿热之地;自内伤得者,生冷茶酒及油面湿热之毒。湿性下流,故注于足。湿热交争,湿胜则憎寒,热胜则壮热。有兼头痛诸证,状类伤寒,但胫肿掣痛为异耳。此病忌用补剂及淋洗,以湿热得补增剧也。若香港脚冲心,喘息不止,呕吐不休者,死。(《医方集解》)


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盖脾主四肢,足居于下,而多受湿,湿郁成热,湿热相搏,其痛作矣。古无香港脚之说,《内经》名厥,两汉间名缓风,宋齐后始谓之香港脚。有从外感而得者,有从内伤而致者,其为湿热之患则一。北方高燥,多饮HT 酪及醇酒,湿热之物下流足胫所致。


南方卑下,湿气弥满山泽,血气虚弱之人,或遇房劳,及负重远行,冲冒雨雪,寒湿乘虚而袭,遂成此证。大抵风、寒、暑、湿之气,中于诸阳病在外;中于诸阴病在内。自汗走注为风胜;无汗疼痛挛急为寒胜;肿满重着为湿胜;烦渴热顽为暑胜。寒则温之,热则寒之,在表则散之,在里则下之。若大虚气乏,间作补汤,随病冷热而用之,勿执不得服补药之说。(《赤水玄珠》)


香港脚之说,古所无也,自晋苏敬始有此名。然其肿痛麻顽,即《经》之所谓痹也。其纵缓不收,即《经》之所谓痿也。其甚而上冲,即《经》之所谓厥逆也。


○香港脚之证,其初甚微,饮食动作如故,或无他疾而忽得之,或因病后而渐得之。及其病也,则自膝至足,或见麻痹冷痛,或见痿弱挛急,或肿或不肿,或日渐枯细,或发热恶寒,或如冰冷,或如火热,或能食,或不能食,或有物如指,发自 腓,而气上冲心,是皆香港脚之正病也。


其有为头痛寒热,或腹痛呕吐,或不欲见明,或错语昏愦,是皆香港脚之兼证也。大抵证有缓急,缓者其来渐,急者其来速。治之若缓,气上冲心,亦能杀人。


○观《活人书》云∶凡香港脚服补药,及用汤淋洗者,皆所禁也。


此亦一偏之说耳。盖补有宜禁者,以邪壅气实者也;淋洗有宜禁者,以水湿汤气之宜避者也。如果下部虚寒,或以病后,或以克伐太过,而香港脚不愈者,岂尚堪禁补乎?又若寒邪、湿热壅结不散,而为肿、为痛者,最宜辛香疏散之药,煎汤蒸洗,则退邪极速,岂禁洗乎?惟是湿热气逆而上冲心腹者,不可骤洗,恐助升也。此必先降其气,俟其毒止在脚,再行熏洗,自无不利。盖补以补其弱,洗以逐其滞,夫何禁之有?(张景岳)


问曰∶湿毒中人,何偏着于足?答曰∶人之五脏,心、肺二脏经络起于手十指;肝、肾、脾三脏经络起于足十趾。湿毒之气,皆起于地,足常履之,所以中人必先中足。微时不觉,痼滞方知,


○凡香港脚,不得一概以肿为候。有肿者,有不肿者。其有少腹顽痹不仁,脚多不肿,三、五日后令人呕吐,名香港脚冲心。死在旦夕,肾水克心火故也。


○凡香港脚,其人瘦者易治,肥者难治。瘦人肉硬,肥人肉软。肉软则受疾深,故难治。


○凡香港脚之疾,多由气实而死,鲜由气虚而殂,不可大补,不可大泻。亦不得畏虚,止汤不服也。(《千金方》)


香港脚之疾,自古皆尚疏利,为壅疾故也。然不可太过,太过则损伤脾胃;又不可不及,不及则使壅滞不消。(李东垣)


湿香港脚者,筋脉弛而浮肿,或但肿而不上升,此属湿胜,宜利湿疏风。干香港脚者,筋脉蜷缩,枯细不肿,因他病而发,有时上冲,此属热胜,宜凉血清火。(《证治汇补》)


凡湿热之气,升则化,不升则壅。故上实下虚者有香港脚,湿从寒受也;上虚下实者尤有香港脚,热自湿上也。


所以然者,湿为浊邪,中下更遭土淫,陷入郁住三焦之火,交蒸成壅也。法当坚土清火,降处行升,使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厘清之法,莫善于此。(程郊清)


香港脚多由伤湿,湿郁成热,湿热相搏,而后作也,名为壅疾。治当宣通,如羌活导滞汤、当归拈痛汤之类。


而证之虚、实、寒、热、表、里、轻、重,又当分别。黄柏、苍术乃湿热必用之药;防己能治腰下湿热肿盛;木瓜能治香港脚湿痹,入肝舒筋;苦参除湿兼去风热;黄芩凉血兼去湿热;白术、赤茯、猪苓、泽泻、肉桂、茵陈、木通俱渗利湿热。湿兼风者,则用防风、羌、独、白芷、细辛;湿兼寒者,则用乌、附、肉桂。考之是疾,多是气不流行,有所滞而作,须用木香、槟榔、枳壳、香附、乌药顺行气道。气虚兼用参、 、白术以益其气;血虚兼用归、芍、川芎、熟地以养其血;血凝用桃仁、红花;消肿用腹皮、桑皮、乳香、没药;壮筋骨用牛膝、杜仲、萆 、虎胫。是知香港脚之治,惟散风清热,调血行气,利关节,消肿满为要也。(《医宗粹言》)


足少阴香港脚入腹疼痛,上气喘促欲死,惟八味丸最佳。阳衰肾虚有寒之人,多患此证,乃肾乘心、水克火也。(《医学六要》)


脉候


脉浮弦起于风,濡弱起于湿,洪数起于热,迟涩起于寒。沉而伏,毒在筋骨也;指下涩滞不调,毒在血分也。夏暑脚膝冷痛,其脉阳濡阴弱者,湿温也。(《张氏医通》)


选案


有人病足不履地者十年,医莫能治。遇一游僧曰∶此疾一药可愈。因为入山求得,威灵仙也。使服数日即能步履。(《赤水玄珠》)


一妇患腿痛不能伸屈,遇风寒痛益甚,诸药不应。以活络丹一丸服之顿减,再服而瘳。次年复病,仍服一丸即减大半,更服独活寄生汤而愈。


○一男子素有香港脚,又患附骨疽作痛,服活络丹一丸,二证并瘥。


○上舍俞鲁用素有疝疾。因患腿痛,服活络丹一丸,不惟腿患有效,而疝疾亦愈。夫病邪深伏于内,非此药莫能通达。


俗云此药引风入骨,如油入面,以致人不敢服。大抵有此病,服此药,岂可泥于俗说。(《薛氏医案》)


附方


杉木汤 柳子浓救死方云∶夜半得香港脚痛绝,腹块如石,昏困且死,此汤服之大下,块散气通。方用杉木一节、橘叶一升(无叶以皮代之)、大腹槟榔七枚(连子捶碎)、童便三升,煮,分二服。若一服得快利,即停后服。


五枝汤洗方 足上红肿疼痛者,为湿香港脚。不肿者,为干香港脚。麻木者,为风。此方均治。柳枝、桃枝、楮枝、桑枝、槐枝各等分,水煎洗。


脚气类伤寒者,以其有发热头疼身痛等症,但起初足胫肿痛,或足膝屈强不能移动为异尔。其病始于受湿,复感挟风寒暑热而成,故陈无泽曰、脚气不专主一气,亦不专在一经,若自汗走注为风胜,无汗挛急为寒胜,肿满重者为湿胜,烦渴热蒸为暑胜,若四气兼中,但推其多者为胜。又曰、足胫焮赤而肿者,湿热也。黄白而肿者,寒湿也。大法用二术以燥湿,苓柏以清热,归芍以调血,木香槟榔以行气,乌附行经络以除湿散寒,羌独利关节以散风胜湿,防己牛膝,行之下引,以去湿消肿。更看所梜风寒暑热之有无微甚,及在表在里,总当于脚气门中求之。切不可用补剂,及汤药淋洗,并冷药摊?,使毒气上入心腹,胸痹气喘,死矣。


东垣云∶“香港脚实由水湿,然有二焉。南方卑湿,清湿袭虚,则疾起于下,此是外感;北方常食膻乳,又饮酒太过,脾胃有伤,不能运化,水湿下流,此内而至外者也。”香港脚有干湿不同。如两胫肿大,名湿香港脚,是为壅疾,不宜骤补,宜鸡鸣散疏通其下,不使其壅;若壅既成者,宜砭去恶血,然后服药,如两胫不肿,或顽痹、或挛急、或缓纵,名干香港脚,宜四物汤加牛膝、木瓜、苍术、黄柏、肉桂、泽泻之类主之。二症虽不宜骤补,而三阴受病,上气喘急,及上入少腹不仁,急宜八味丸补火以利水。外以矾石一两,酸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之。丹溪以白芥子、白芷等分末,姜汁调敷之。


香港脚症,小腹顽痹不仁,不过三五日,即令呕吐,名香港脚入心,死症。


治香港脚入心,仲景用肾气丸通膀胱之气,安其肾水,不使攻心。巢氏用风引汤,取石性易于下达,胜其湿热,不使攻心。二方皆为救危之神剂,一治肾气之虚,一治湿热之盛,宜凭症择用之。


清臣曰:脚气者,湿热在足,而作气痛也。因内有湿热,外感风寒,相合为病。初起憎寒壮热状,类伤寒。痛似痹证,惟独痛在脚,为有异耳。治此之法,总以除湿行气为主。


内因湿热,肿而又红,为湿脚气,保元汤:苍术、黄柏、当归、独活、灵仙、加皮、防己、牛膝、姜、酒。热盛,加芩、连。


外感风寒,不肿不红,为乾脚气,术附理阴煎加麻黄、细辛、木瓜、吴萸。


憎寒壮热,防己饮:防己、二术、生地、川芎、木通、槟榔、黄柏、犀角、甘草。


脉实证实,加味苍柏散:二术、黄柏、生地、当归、赤芍、二活、知母、木通、木瓜、防己、槟榔、牛膝、甘草。


脉虚证虚,当归拈痛汤:当归、人参、二术、二苓、泽泻、知母、黄芩、羌活、防己、葛根、升麻、苦参、茵陈、炙草。


嗜酒致痛,脚如火燎,加味二妙丸:苍术四两、黄柏二两、归尾、苡仁、牛膝、萆薢、防己、龟板各一两,酒丸,姜、盐汤下。


脚膝肿大,状如鹤膝,十全去芎、苓、加麻黄、桂枝。随用全方加枸杞、巴戟、故纸、附子、吴萸。


通用艾火灸痛处二三十壮,或雷火针见痹证,导湿气外出,或服药後饮酒以通经散邪。


鸡鸣散 治香港脚第一方,不问男女皆可服。


槟榔(七粒) 吴茱萸(泡) 紫苏叶(各三钱) 桔梗(五钱) 橘红 木瓜(各一两) 生姜(五钱


水三大碗,煎至一小碗,取汁,再入水二碗,煎取一小碗,两汁相和,次日五更,分三、五次冷服之,冬月略温亦可,天明当下黑粪。


寒湿之气,着于下焦而不去,故用生姜、吴茱萸以驱寒,橘红、槟榔以除湿,然驱寒除湿之药颇多,而数品皆以气胜,加以紫苏为血中之气药,辛香扑鼻,更助其气,气盛则行,速取“着者行之”之义也。又佐以木瓜之酸,桔梗之苦,《经》云∶“酸苦涌泄为阴”,俾寒湿之气,得大气之药,从微汗而解之,解之而不能尽者,更从大便以泄之,战则必胜之意也。其服于鸡鸣时奈何;一取其腹空,则药力专行,一取其阳盛,则阳药得气也。其必冷服奈何,以湿为阴邪,冷汁亦为阴属,以阴从阴,混为一家,先诱之而后攻之也。


肾气丸(见下痰饮


四物汤(见妇人症


香港脚者,脚下肿痛,即痹症之类也。因其痛专在脚,故以香港脚名之。其肿者,名湿香港脚;不肿者,名干香港脚。湿香港脚,水气胜也,槟榔散主之。干香港脚,风气胜也,四物汤加牛膝


香港脚者,足履地而受寒暑风湿之气,致成此证也。其初从足起,渐入小腹,甚乃上攻心胸,若不急治,遂至杀人。然其证有干湿之不同,湿香港脚者,两脚肿大,或下注生疮,浸淫滋水,以鸡鸣散主之。干香港脚者,两胫不肿,或顽麻,或挛急,或纵缓,为血虚而兼湿气,以四物汤加味主之。如脚气疼痛,不可屈伸者,以乌头汤主之。若上气喘急,及小腹不仁,恐攻心不救者,以肾气丸主之。如香港脚冲心者,以矾石汤浸之。


鸡鸣散


槟榔(七粒) 吴茱萸(三钱泡) 苏叶(三钱) 桔梗(五钱) 橘红(一两)木瓜(三两) 生姜(五钱) 水三大碗,煎至一小碗,取汁;再入水二碗,煎取一小碗,取汁;


两汁相和,次日五更,分三五次,冷服之。冬月略温亦可,天明当下黑粪。


四物加味汤


熟地(三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半) 白芍(二钱酒炒) 牛膝(二钱)独活(二钱) 苍术(一钱) 泽泻(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热者,加黄柏、知母、茵陈。寒者,加干姜、附子、吴茱萸、肉桂之类。


乌头汤


麻黄(三钱) 芍药(三钱) 黄 (三钱) 甘草(二钱炙) 乌头(三钱)上将乌头 咀,用蜜一杯,煎取五分,即出乌头。另四味,以水三杯,煎取一杯,去渣。纳蜜,再煎八分,温服。用茵陈五苓汤,亦效。


肾气丸


熟地(八两) 山萸肉(四两) 山药(四两) 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泽泻(三两) 附子(一两) 肉桂(一两) 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淡盐汤送下。


矾石汤


矾石(三两) 水煎三五沸,浸脚良。


〔香港脚提纲〕 风寒暑湿外邪侵,香港脚发时痛不禁,初病无非从足起,渐由小腹上攻心。


鸡鸣散


(证附) 脚肿如因湿气伤,浸淫滋水或生疮,木瓜苏叶吴萸用,桔梗槟榔合橘姜。


四物加味证


香港脚属干不肿时,顽麻挛急总非宜,或兼纵缓情尤重,湿盛血虚治莫迟。


四物加味汤


地芍芎归四物汤,再加膝泽佐偏良,更增独活兼苍术,香港脚能医是妙方。


乌头汤


(证附) 香港脚攻心不得安,再加疼痛屈伸难,乌头麻芍兼 草,纳蜜同煎是妙丹。


八味肾气证


小腹居然觉不仁,喘兼上气岂无因,攻心香港脚将成病,八味为丸取效神。


八味肾气丸


山药山萸并可施,泽苓熟地与丹皮,再增桂附扶阳气,炼蜜为丸效更奇。


矾石汤


(证附) 冲心香港脚不安康,湿毒消除有妙方,治法须将矾石用,煎汤浸足效偏良。


按脚气一证,有由下而上冲作痛者,有只在下作痛者,有大病后,至午后脚底即发热作肿作痛,皮色如常,至天明即愈者,有天阴甚而痛反剧者。以上数证,悉属阳虚不能镇纳阴邪,阴气上腾,乃为大逆,犯心能今人死。法宜回阳收纳为要。如回阳饮加砂仁,故纸、益智、碎补,与白通汤之类。若只在下而作肿痛,挟湿亦多,加除湿必效。如或红肿痛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乃湿热结聚下焦也。法宜除湿,湿去而热自消,如五苓散、鸡鸣散之类。更有红肿痛极欲死,气喘(喘原本作“湍”,据文义改。)唇青,小便清长者,乃是元气发外,从脚而脱也。法宜大剂回阳为要,切不可按寻常脚证治之。


近来市习,一见脚肿却气发腾,不察虚实,每以苍术、苡仁、秦芄、防已(已原本作“杞”,据文义改。)、木瓜、茯苓、桂枝、松节等药治之,湿邪易瘳,阳虚则贻。


〔大全〕产后热闷气上,转为香港脚者何?答曰∶产卧血虚生热,复因春夏取凉过多,地之蒸湿,因足履之,所以着为香港脚。其状热闷,掣 惊悸心烦,呕吐气上,皆其候也。可服小续命汤(方见杂病中风。)两三剂必愈。若医者误以逐败血药攻之,则血去而疾益增矣。


陈无择评曰∶香港脚固是常病,未闻产后能转为者,往往读《千金》见产妇多有此疾之语,便出是证,文辞害意,盖可见矣。设是热闷气上,如何便服续命汤,此药本主少阳经中风,非均治诸经香港脚,要须根据香港脚方论阴阳经络调之,此涉专门,未易轻论,既非产后要病,更不繁引。


陈无择虽有此论,然小续命汤加减与之,用无不效。故《百问》云∶寒中三阳,所患必冷,小续命汤主之。(加生姜汁更快。)暑中三阴,所患必热,小续命汤。(去附子,减桂一半。)


大烦躁者,紫雪最良。(予取《百问》中加减法,庶使后人均得治疗。)如无紫雪,用真薄荷煎冷水嚼下。(娄云∶诸方必与四物汤各半服之。)


〔薛〕前证当补气血为主,佐以小续命汤、寄生汤。如不应,用大防风汤。一产妇患前证,或用独活寄生汤而痊。后复作,服前汤,其汗如水,更加口噤吐痰。余用十全大补汤培养血气,渐愈。后饮食日少,肌体日瘦,吐痰如涌。此命门火衰,脾土虚寒,用八味丸及加味归脾汤,诸证渐退,肌肉渐生。


独活寄生汤 治肝肾虚弱,或久履湿冷之地,或洗足当风,湿毒内攻,两胫缓纵,挛痛痹弱,或皮肉紫破,足膝挛重。又专治产后香港脚。


川独活(三两) 桑寄生(如无,以续断代) 杜仲(炒) 牛膝(去芦,酒浸) 细辛官桂(不见火) 白茯苓 防风 川芎 当归 人参 熟地黄(酒洗) 芍药 秦艽(各二两) 甘草(炙,一两)


上为 咀,每服四钱,姜五片,水煎温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