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疾
《博济方》:目疾
目者五脏六腑之精华,宗脉之所聚,肝脏外候也,脏腑虚实,风邪痰热所乘,风传于肝,上冲于目,故为病多矣。若血气充实,则瞻视分明,若营卫虚损,则目多昏暗,风冷则泪出劳热则赤涩,如久不愈往往变为大病,其脏主血,足厥阴是其经也。
《活幼心书》:目疾
生下经旬目见红,盖因胎受热兼风,凉肝心药斯为妙,疝气豆疮宜别攻。
《活幼心书》:目疾
纯阳之子,始生旬月忽两目俱红,弦烂涩痒成医,此因在胎,为母感受风热,传于心肝而得,先以百解散加当归散,水、姜、灯心煎服,次导赤散及牛蒡汤加黄连、木贼、蝉壳,水煎服自效。有热极夹风,则目赤肿痛,昼夜不开,惊啼不已,先用九仙散,水、姜、葱煎投,次三解散,温米泔水调下,及点以黄连膏。若豆疮之后,眼生翳障,昏涩流泪,或浮肿不开,此豆疮余毒攻肝,投百解散,少加五和汤,水、姜、灯心煎服,次用牛蒡汤解之,洗以黄金散,及多投柿煎散。有豆疮后眼中成翳,或大或小,无非余毒使然,亦用牛蒡汤及甘桔汤,加蝉壳、白蜜,水煎服,次以金波散、黄金散,无时频洗,更详虚实为治,并羌活散加薄荷、谷精草、白菊花,水、灯心、姜皮煎投,间以糖煎散服。若天行时证,暴赤肿痛,昼夜苦甚,久则昏蒙,治法先以九仙散解表,次小柴胡汤去半夏加大黄。
薄荷、竹叶、生地黄,水煎服,并投草龙胆散,及点用黄连膏,贴以清凉膏。有孩儿胃气表虚,脾气实盛眼胞赤肿,羞涩不开,遽投苦寒之剂,以退赤肿,反伤脾胃,不吐则泻,或四肢微冷,复以温药调治,则目疾转加,宜先用 咀五苓散,水、姜、灯心煎服,次投泻黄散自愈。有心脾蕴热经久,及肝受邪热,致两目羞明,眼胞浮肿,微有紫色,大府闭或流利,小便涩或通顺。先以百解散发表,次投明目饮,自然平复,仍忌酒荤三五日。有小儿薄劣,多致尘埃入目,揩摩成肿,发热作痛,啼哭不已,宜用辟尘膏治之立效。
《经验丹方汇编》:目疾
目疾总论
其症七十二种,治之应究其源。大约红为热、白为冷、痒为风、涩为毒瓦斯之作也。风则散之、热则清凉之、冷则温补之、气结则调顺之。切不可用刀针点割,偶得其愈,出乎侥幸,倘或不然,终身之患。又不宜过用凉药,恐冰其血,凝而不流,亦成痼疾。当量人老少、气体虚实用药。又有肾虚者,亦令眼目无光,或生冷翳,补暖下元,益其肾水自愈。治北方人与南方异。北方之人患眼最多,皆因日冒风沙,夜眠火炕,二气交蒸,治之多用凉药。北方人禀受原与南方人不同也。治妇人又与男子异,盖其间有伤胎坠产之药,自当除去。须以当归为主,可以活血。其余之药,对症而发。小儿患眼又与大人异,不过胎毒。受孕之时过食热物而然,虽过百日、一周亦是胎毒。至一、二岁间患眼者,此是好食煎炒五辛之热物,使五脏受毒,攻冲而后发也。至如孩童之患眼,有实无虚、多热无冷。若遇患眼之稚子,切不可以药吹点之,恐血气未定,致伤其目。只可以败毒散治之。如痘疹之后,毒瓦斯郁结于心肝二经,气不能泄,攻发于眼目,伤瞳仁者,则又素无治法也。
目疾通治
荆芥 羌活 甘草 甘菊 防风 本 黄芩 当归 山栀 赤芍 白芷 乳香 没药 各一钱 全蝎三个
水二碗煎一碗,空心服。凡目疾初起即至十余日,急服二、三剂无不立愈。如意为增减多不验。(《秘方集验》)
眼中起星
取荸荠捶碎,将水洒纸上成粉,候干刮取点患处。(古方)
洗眼奇方(张道人从道藏内检采,普济十方,不论瞽目犯土,云雾风眼,火眼昏花,久洗自明)
用皮硝六钱,桑白皮(生)一两,白水煎。每遇日期,热洗数十次。
正月初五 二月初二 三月初三 四月初九 五月初五 六月初四 七月初三 八月初十九月十二 十月十二 十一月初四 十二月初四 闰月照本月以上吉星日子,乃通光明也。其方千金不易,屡试屡验。出(《道藏》)
羊肝丸(治男女肝经不足,风热上攻头目,昏暗羞明及障翳、青盲等症。)
黄连一两(末) 羊子肝一具(去膜)
擂烂同连末为丸,梧子大。每食后暖浆水吞十四丸,连作五剂瘥。昔崔承元活一死囚,囚后病死。崔患内障逾年,半夜独坐,耳阶除蟋蟀之声,问之。答曰∶“是昔蒙活之囚,今特报恩”。遂告此方。崔服之,不数日,眼复明。(刘禹锡传信方)
眼目障翳
好焰硝一两(铜器熔化) 黄丹(飞) 片脑各二分
铜匙急炒,入罐内收之。每点少许,其效如神。 克州朱秀才忽不见物,朝夕礼天,梦神传此方。(张三丰仙方)
眼药(京师方好眼药,能治七十二眼疾)
冰片、熊胆各一分,洁净加工研极细。清晨点上如观星,若还低头药不灵。十年瞽目无所见
七十二种眼疾
羊胆一枚割开,入蜂蜜一钱,线轧紧,两手揉匀,白水煮一滚即取出,凉水浸半日,倾出内
明目散
薄荷甘草共天麻,荆芥防风甘菊花,当归连翘枸杞子,川芎白芷密蒙花。
等分各研为细末,每服三钱,只用茶。劝君每日进一服,瞳仁咫尺见天涯。(《万病回春》)
昏花
用童便煎菊花;洗数次即愈。(《愿济堂刊施》)
取下翳膜
蕤仁二两,去油,入硼砂一钱,麝香二分,研匀收之。去翳膜妙不可言。(《本草》)
赤肿
胡黄连浸人乳点之;小儿则涂足心。(古方)
暴发肿痛
先将青布一块,水浸洗令干。另用生姜汁、白矾末将布蘸搽眼胞上,闭目少倾,泪出痛止。(《秘方集验》)
明目补肾(兼治筋骨疼痛)
小红枣十二个(冷水洗净,去蒂) 甘州枸杞子三钱 小马料豆四钱
水二碗煎半。早晨空心连汤共食之。若专明目,枸杞子三钱,菊花七朵去蒂,每早白汤下。久服,青盲可以复明。(《秘方集验》)
青盲
雄鼠胆(鼠胆最小,略惊惶便碎矣) 鲤鱼胆各二枚,和匀滴之,立效。(《圣惠方》)
肝虚雀目
黄蜡不拘多少,溶汁取出,入蛤粉相和得所,每用刀切下二钱,以猪肝二两,剖开掺药在内,麻绳扎定,水一碗,入铫子内煮熟熏眼。至温,并肝食之。日二,以平安为度,效。(《
小儿雀目
羯羊肝一具,不用洗,竹刀剖开,入谷精草一撮,瓦罐煮熟,日食之,屡验。忌铁器。(《
天丝入目
石菖蒲捶碎。左目塞右鼻,右目塞左鼻,百发百中。或用木梳垢为小丸,放眼角边,即出。
烟渣入目
小儿及好吃烟者误犯。如将别汤洗目,愈洗愈疼,必至眼瞎而后止。须用乱头发或综缨缓缓揉之即愈。(抄本)
沙尘入目
取活蜣螂一枚,持其斧于眼上影之,即出。(徐氏抄录)
麦芒入目
煮大麦汁洗之,即出。(《单方全集》)
打伤眼睛(如突出,急揉进)
用生猪肉一片,将当归、赤石脂末掺肉上贴之,去毒血愈。(《单方集验》)
《麻疹备要方论》:目疾
凡疹初热未出,眼光如水,此为正候。若眼多眵泪,乃肝脾有火,无分前后,总宜清热。未出时白珠赤肺有热也,疹出自解。没后白珠仍赤,亦肺火未尽,宜清肺泻火。若没后不避风寒,以致眼眶红烂流泪,速宜疏风解毒。若延迟不治,则有终身之患。若没后余毒入目,翳膜遮睛,或成珠目蟹眼,用孙氏洗肝散。又斑疮入目生翳障,用通神散。
余毒坏目,用明目方。
《灸法秘传》:目疾
眼科治目有五轮之分∶两 属心,曰血轮;乌珠属肝,曰风轮;两胞属脾,曰肉轮;白精属肺,曰气轮;瞳神属肾,曰水轮。其实肝开窍于目,总病实在乎肝。目初病者,先灸百会、上星、神庭三穴。日久内障起翳者,当灸临注。目KTKT 而不了者,必须灸肾俞也。
百会(见中风。)
上星(从发际直上一寸,或眉心上四寸。)
神庭(见头痛。)
临泣(见胁痛。)
肾俞(见痹症。)
《文堂集验方》:目疾
〔总论〕 其症虽曰七十二种.大约红为热.白为冷.痒为风.涩为毒瓦斯之作也.风则散之.热则清凉之.冷则温补之.气结则调顺之.切不可刀针点割.偶得小愈.出乎侥幸.倘或不然.终身之患.又不宜过用凉药.恐冰其血凝而不流.致成痼疾.当谅其老少体气虚实治之.又有肾虚者.亦令眼目无光.或生冷翳.补暖下元.益其肾水自愈.孩童之患眼.有实无虚.多热无冷.勿用吹药.恐血气未定.致伤其目.宜以败毒药治之.(凡目疾者切忌浴.令人盲.犯房事者必生内障.)
〔目疾通治〕 荆芥.羌活.甘草.甘菊.防风.本.黄芩(酒炒)当归.山栀.赤芍.白芷.乳香.没药.(各一钱)全蝎.(三个)水煎空心服.目疾初起.服二三剂.立效.
〔眼痛〕 鸡肝.(不落水者一个)芙蓉叶.(烘燥.研末二钱.)肉果末.(五分)龙胆草.(
〔风火赤眼肿痛〕 大菜头一个.(切去盖.剜中心.作一孔.)又生黄连末三分.仍用盖住签定.慢火煨熟取出.以菜头中水冷滴入目中即愈. 猪胆一个.古钱三文.同置盏内蒸干.取胆丸粟米大.安眼角中即效. 内服方当归.黄芩.连翘.甘菊.山栀.生地.(各一钱)赤芍.柴胡.川芎.防风.龙胆草.桔梗.(各八分)黄连.(六分)甘草.(五分)加灯心二十根.水煎服. 患赤目以热水濯足佳.若澡浴必至失明.切忌食犬、鸡、鱼、鹅、鸭、蛋.勿用冷水洗.
〔暴发肿痛〕 青布一块.(水浸洗令干)另用生姜汁.白矾末.将布蘸搭眼胞上.闭目少顷.泪出痛止.
〔一切目疾痛痒血风〕 生羊胆一个剖开.入蜜.用线扎.揉匀.入滚水内一二沸即取出.冷水浸半日.将胆内汁入瓶中.点眼 流泪即愈. 杏仁.(去皮尖研)人乳浸蒸汁.点眼最效.
〔目珠至晚疼甚〕 夏枯草.香附.(各二两) 共为末.每服一钱五分.清茶调下.服三四日即效.(盖夏枯草治厥阴目痛如神.)
〔眼胞肿大如拳〕 霜梅.(三个去核)白果.(七个去壳)青铜.(五分)共捣成饼.置瓷器内.用井华水浸一宿.用绵纸滤去渣.(用古钱蘸洗之效.)
〔目中多泪〕 鲫鱼胆.(七个)人乳.(一盏)和匀.饭上蒸透.点眼一二次即止.
〔冷泪〕 菊花.密蒙花.石决明.白芍.甘草.木贼.白蒺藜.(去刺)各等分为末.每服自一钱二分起.渐加至二钱止.茶调下即效.凡眼昏暗.或流冷泪.子后初醒.未曾开言
〔迎风流泪〕 蕲艾一团.(烧烟熏瓷碗内以黄色为度.)加黄连一撮.枯矾少许.再滴温水碗内.用五铢钱磨匀.洗一二次即愈. 年久不愈.用炉甘石.(绿色者一钱 数次)海螵蛸.(五分)冰片少许.共乳研极细.点大 角数次即收.(勿使入眼珠内为妙.)
〔烂弦风〕 眼眶湿烂红赤.二蚕砂.(真麻油浸二三日)取起研细涂患处.不问新久.大人小儿.一二次即愈.名一抹膏. 红枣二枚.明矾.(二三分)铜青.(二三分)水半钟.蒸熟.频搽即效.
〔风痒冷泪烂弦有虫〕 生姜.(一块)银簪插入即拔出.点眼两角效甚.
〔年久烂弦风眼虫痒〕 覆盆子叶.(手揉碎取汁)用皂纱蒙眼.取笔画眼眶于纱上.然后滴药汁先渍眼下弦一时.虫从纱中出.下弦愈.数日照前法再渍上弦.(按覆盆治眼暗不见冷泪浸淫等症.取此草晒干.研细绵裹.以人乳汁浸一二时.用点眼中.即仰面卧.不过三四日.视物如平时.忌食油酒面.)
〔烂弦倒睫〕 青矾.(火 出火毒)研细泡汤澄清.点洗二三次即效.
〔眼内翳障〕 蕤仁.(一两去油净)硼砂.(一钱)麝香.(三分)共研极细.入瓷瓶内.临用点眼.以好为度.神效. 如赤筋缠瞳仁.用白丁香.(研极细)以初胎生男儿乳调点.食盐.(取雪白者生研如尘.)以粗灯草蘸盐少许.轻手指定浮翳.点上三次即没.亦不疼痛.内服.夜明砂.当归.蝉蜕.木贼.(去节.一两)共为末.用黑羊肝.(四两)水煮烂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后温汤下.服之百日后.明如旧.皆仙传也.
〔一切云翳雾膜遮睛〕 鹅不食草研塞鼻中.频频更换.时时自搐其鼻.五日可以复明.亦大治赤眼. 雀粪.(小直者.)以人乳和敷目上.并治赤脉贯瞳仁.及 肉青盲眼.点之极效. 猪胆皮曝干.作两股绳如箸大.烧灰出火毒.点之亦效.
〔目中风翳作痛〕 取薤白截断安膜上.少顷去之.数次痛止膜去.(按薤白味辛.能散血行气.故可以去膜.)
〔青盲不见〕 小青草晒干为末.每日以不落水猪肝一块.入草末五钱.用无灰酒同煮.单食猪肝.饱时服半月.即效. 诸葛菜子六升.蒸之气遍取下.以釜中热汤淋之.乃晒干再淋.再晒三次.杵为末.饱时清酒服二三钱.日两服.并治虚劳目暗冷泪眼障.十得九愈.
〔青盲雀目〕 雀目即鸡盲.至夜不见物.谷精草.(一两)羊肝一具.勿犯铁器.入瓦罐内.水煮熟.食羊肝.以好为度.(小儿同治.如小儿不肯食.则焙干为丸.) 石决明.(入炭火 存性)夜明砂.(淘净瓦上炙黄.各二钱.)谷精草.(二钱)共为细末.用不落水猪肝一块.将竹刀切肝为两片.夹药末于内.用麻皮缚之.米泔水一碗入瓦罐内.煮至半碗.临卧连肝连汁饮.以好为度.
〔拳毛倒睫〕 木鳖子.(一个去壳为末)绵裹塞鼻中.左目塞右鼻.右目塞左鼻.即效.先拔去毛.后用石燕子.(一雌.一雄.)磨水频搽.再用黄连汁频洗.则不复出.内服黄连.(酒炒)炙甘草.人参.(各一钱)归身.(一钱半)葛根.防风.(各五分)细辛叶.蔓荆子.(
〔 肉攀睛〕 浮萍草研烂.入冰片少许.贴眼上效. 白丁香.人乳调点最效.并治面上酒刺雀斑.
〔目中起星〕 初起用鹅不食草研烂塞鼻中.过夜即去.如韭菜根.橘叶菊叶.研烂.俱须用绵裹塞鼻中.皆效. 日久不去者.用象牙细磨汁.频点眼角即去.
〔肾虚目暗〕 或见黑光.照方常服自明.甘菊.熟地.(各二两)枸杞.(三两)山药.(五钱)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钱.空心食后服. 小红枣.十二枚.(冷水洗净去蒂.)枸杞
〔肝虚目翳〕 凡气血虚者.眼白睛俱赤.海蚌壳.(火 成灰)木贼草.(去节焙)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姜枣同水煎和渣服.日二次即效.
〔眼生珠管〕 鲜牛膝.(连叶同捣汁)日点三四次即退.鲤鱼胆取汁.入黄丹.(一二钱)和如膏.日点三五次即效.
〔疳眼〕 珍珠草煮羊肝食效.(一名阴阳草.以其叶朝开而暮合也.)
〔眼目打伤青肿〕 生半夏为末.水调涂之即愈. 眼内伤用羊胆.鸡胆.鲤鱼胆.(各等
〔眼内生毒〕 鸡嘴壳.(瓦上焙燥研细)加乳香.没药.麝香.(各少许)共研细.香油调敷眼眶上即愈.
〔斑疮入目〕 马屁勃.蛇蜕.(各五钱)皂角子.(十四粒)共入瓦罐内.盐泥固济.烧存性研细.每服一钱.温酒食后服.
〔飞丝入目〕(春天风高之时有之.每从上而下者是.) 红肿如桃.不拘三五日皆治.篦下头垢少许.揩入眼角内即出.亦治赤肿. 芥菜汁点之立效. 刺鸡冠血滴入眼内.捉去丝即效. 细刮指甲末.唾津和点.其丝自聚.拔出即效. 菖蒲研碎入鼻孔内.左患塞右.右患
〔蛛丝入目〕 京墨磨浓.新笔点眼角内.少时轻手抹眼即出.如丝未出.再以墨点之.别物皆治.
〔一切物入眼中〕 细刮指甲末.津唾调.用灯草点上即出. 东墙上马齿苋.(晒燥烧灰研细.)点 头少许即出.
〔麦芒入目〕 煮大麦汁洗之即出.
〔眼生偷针〕 如左目.以红丝系扎右手中指节根.如右系左.一宿即愈.
〔眼皮上生瘤〕 樱桃核磨水搽之.即渐渐日消.
《张聿青医案》:目疾
□
右 面发泡疮,目胞赤肿,身热脉大而数。此风湿热壅于阳络。先为清泄。
荆芥 薄荷 连翘 黑元参 大力子 丝瓜络 马勃 银花 青黛 夏枯草 荷叶梗 绿豆衣 鲜菊叶
□
郁(左) 左目红赤,目胞肿胀,泪下多眵,脉形浮滑。风热内郁。先为清解。
粉丹皮 荆芥 白蒺藜 连翘壳 甘菊花 淡黄芩 防风 晚蚕砂 石决明 黑山栀 夏枯草
□
陈(左) 小溲灼热,右目骤然失明。经云、五脏六腑之精气不能上注于目,与阴虚而木旺者有间也。
制半夏 广皮 赤白苓 白蒺藜 龙胆草 炒菊花 泽泻 车前子 晚蚕砂
□
某(左) 两目并不红赤,多眵模糊,视物少神,睛脉不清。素体湿痰,此非风火为恙。
左秦艽 煨天麻 白蒺藜 晚蚕砂 木防己 炒菊花 建泽泻 生薏仁 净钩钩 独活 香附 桂枝 陈皮
□
徐(右) 目为肝窍,为脏腑精气之所聚。目疾之后, 痒多泪,脉数微弦。此风热未清,风为阳邪,其气通肝,所以风即为热。拟养血清肝熄风,俾不致伤精气为上。
制首乌(四钱) 蜜炙桑叶(一钱) 滁菊花(一钱五分) 炒地骨皮(二钱) 决明子(四钱) 晚蚕砂(三钱)炒荆芥(一钱) 桔梗(八分) 黑豆衣(四钱) 赤芍(一钱五分)
【二诊】 脉症相安,但右目不赤不痛,不因见风亦时常流泪。是肝胆气弱,肾水不足,虽有风邪,不能自越。以丸药缓图之。
大熟地(三两川椒二钱煎汤蒸制) 上徭桂(一钱去皮另研和入) 建泽泻(一两五钱) 蜜水炒川芎(一两)粉丹皮(一两五钱) 熟附片(一钱) 萸肉炭(一两) 炒山药(二两) 茯苓(二两)
□
周(左)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阴虚于下,痰湿上盛,精气不能贯注而上,浊火转从上蒸,气轮翳膜遮睛。拟化浊熄肝。
制半夏(一钱五分) 白蒺藜(三钱去刺) 赤白芍(各二钱) 决明子(三钱) 木贼草(三分) 生薏仁(三钱) 广橘红(一钱) 晚蚕砂(三钱) 青葙子(三钱) 木猪苓(二钱)
【二诊】 化浊熄肝,脉症相安。前法出入,再望应手。
熟地炭(三钱) 盐水炒菟丝子(三钱) 白茯苓(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决明子(三钱)磁石(四钱) 甘杞子(三钱) 潼沙苑(三钱) 黑豆衣(三钱) 酒蒸青葙子(三钱)
【三诊】 一阳来复,肝阳走入胃。络暂为清养,参以熄肝。
川石斛(三钱) 白蒺藜(三钱) 粉丹皮(一钱五分) 酒炒女贞子(三钱) 甘菊花(一钱五分)石决明(四钱) 黑豆衣(三钱) 大麦冬(三钱) 钩钩(三钱) 鲜活水芦根(六钱)
【四诊】 羞明稍减,而偏左牙痛。头痛。肝经之火,袭入少阳阳明之络。再为清养。
细生地(四钱) 大麦冬(二钱) 西洋参(二钱) 桑叶(一钱五分) 晚蚕砂(三钱) 大天冬(二钱)川石斛(四钱) 粉丹皮(二钱) 黑山栀(二钱) 荷叶边(三钱)
□
程(左) 湿痹经久才愈,至今阴茎尚时碎痒,其湿热之盛,即此可知。乃于去冬旋觉眼目昏花,如蒙云雾。夫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土郁则木郁,精气不能上承,风湿热转从目系上注,将成内障之症。拟拨云退翳法。
蔓荆子(五钱) 滁菊花(四钱) 白蒺藜(五钱) 荆芥穗(四钱) 薄荷(一钱五分) 木贼草(五钱去节)川雅连(三钱酒炒) 楮实子(一钱五分) 生甘草(一钱五分) 川芎(三钱) 蜀椒(一钱三分) 蛇蜕(炙一钱三分) 密蒙花(五钱) 蝉蜕(一钱五分) 当归(一两)研末为丸,每服三钱。
《证治汇补》:目疾
大意
诸脉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又曰.五脏六腑之精.皆会于目而谓之睛.(内经)太过则壅塞发痛.不及则耗竭失明.(子和)
内因
(表因)风中脑户.湿渍头上.冷灌睛中.或久处烟火.或醉后失枕.或飞冒砂尘.或撞刺扑损.皆伤目之标.(里因)过食炙爆生冷.五辛酒面.湿热浸渍.或房室损精.劳役伤气.泣涕伤血.极视伤神.郁怒动火.皆伤目之本.(入门)
外候
目不因火则不痛.如白轮变赤.火乘肺也.肉输赤肿.火乘脾也.黑珠五色花翳.肾虚火也.神光青睛被翳.
肝虚火也.赤脉贯目涩痛.心火自盛也.(子和)肝热则多肿.心热则多眵.火盛则多痛.水化则多泪.血虚则多酸.气虚则多涩.精竭则眼昏.神竭则眼黑.风胜则痒.热胜则胀.湿胜则烂.(绳墨)
目分五轮
目之五轮.乃脏腑之精华.宗筋之所聚.(子和)其白属肺.曰气轮.乌珠属肝.曰风轮.两 属心.曰血轮.两胞属脾.曰肉轮.瞳神属肾.曰水轮.(入门)
目分八廓
干为天廓.位两边白睛中间.震为雷廓.位白睛上截小 .兑为泽廓.位白睛下截向大 .坤为地廓.属上下两胞.离为火廓.位大小 .巽为风廓.位乌珠.艮为白廓.位神光.坎为水廓.位瞳子.(入门)
目分经络
目之内 .太阳经之所起.目之锐 .少阳经也.目之上纲.太阳经也.目之下纲.阳明经也.足厥阴经.连于目系而已.(子和)
目分阴阳
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故阴阳合德而精明也.(内经)小儿水在上.火在下.故目明.老人火在上.水在下.故目昏.(子和)
远视近视
能远视不能近视者.属心虚.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也.能近视不能远视者.属肾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也.(汇补)
阴虚阳虚
肝血不足.眼昏生花.久视无力.肾水欠盈.神光短少.看一成二.俱属阴虚.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脾胃不足.九窍不利.目生白翳.阴火不足.手足麻木.两目紧小.俱属阳虚.宜益火之原.以消阴翳.(汇补)
脉法
寸脉洪数.心火也.关脉弦数.肝实也.尺脉浮数.阴火也.若浮濡无力.为气虚.微细无力.为阳虚.不可作火治.
治法
在腑为表.当除散风热.在脏为里.当养血安神.暴发者.在表易治.久病者.在里难痊.(机要)
初宜发散
在内汤药.用平寒辛凉以散火.在外点洗.用辛热辛凉以散邪.若泛用苦寒之药以阻逆之.则郁火内攻.
不得散矣.(玉纶)
久忌点洗
点药莫要于冰片.而冰片大辛大温.若久用之.致积热入目而成昏暗障翳.又或妄用凉茶.冷水挹洗.致令眼瞎.(玉纶)
治分虚热
实火气有余者.散有余之火.在破气.虚火血不足者.降不足之火.在养阴.(入门)
用药
初起宜祛风散热.四物加干葛、防风、甘菊、荆芥、胆草、山栀、芩、连、蒺藜、密蒙、连翘、蔓荆等.随症加减.
久病宜养血滋阴.四物加枸杞、石斛、五味、菟丝子、蒺藜、参、 、山萸、山药、丹皮、麦门冬等.随病施治.又当以各经报使之药佐之.亦有过服寒凉.以致阳虚.其火转甚.则当温补从治.其火自降.目亦自明.此虽百中一二之症.然亦宜谛审也.
【附:偷针眼】
凡眼内 头.忽结皮 .三五日便生浓汁.俗呼为偷针.此由热气客于 间.搏激津液所成.(巢氏)视其上.即有细红疮点.以针头破之.即瘥.乃解太阳经之客邪也.(医统)
【附:雀目眼】
雀目乃肝虚之候.盖水生于亥.旺于寅.绝于申.至于酉戌之时.木气衰甚.遇亥始生.至日出于卯.木气稍盛.是以晚暗而晓复明也.宜四物汤补肝肾之不足.否则多变黄胀而死.
一法.用苍术入猪肝内煮食即愈.
【附:倒睫拳毛】
睑属脾.脾受风则拳毛倒睫.(医统)两目紧急.皮缩之所致也.(东垣)用手扳出内睑向外.速以三棱针出血.
以左手爪甲迎其针锋立愈.或用石燕子一对.大者一雌一雄.磨水点搽眼内.先以镊子摘去拳毛.次用点药.眼当以黄连水洗.
目疾选方
清风养血汤 治眼目赤肿疼痛.属外因邪实者.
荆芥 蔓荆 甘菊 防风 川芎 连翘 山栀 当归 黄芩 甘草益阴肾气丸 治目暗不明.属肝肾虚衰.
即六味丸去泽泻.加当归、白芍、五味、枸杞、柴胡.
冲和养胃汤 治内障.元气虚弱.心火与三焦俱盛.饮食失节.形体劳役.不得休息者.
黄 (一钱半) 人参 炙草 当归(各一两) 白术(五钱) 防风(五钱) 黄连 黄芩 柴胡(各七钱) 干姜(一钱) 五味(二钱) 白芍(酒炒六钱) 茯苓(三钱) 升麻 葛根(各一两) 羌活(一两五钱)
上锉一两.水煎.
羊肝丸 治内外障翳.青盲肿痛. 肉侵睛.流泪羞明.
黄连(一两) 菊花 当归 川芎 防风 荆芥 羌活 薄荷(各三钱) 生地(五钱) 白乳 羊肝上为末.用生羊肝丸.每服三十丸.白汤下.
燥脾丸 治两眼弦烂.湿气所淫.
苍术 防风 半夏 羌活 甘草 陈皮 白芷 柴胡 升麻养肝丸 治肝血不足.
当归 川芎 车前子 枳实 白芍 蕤仁(各等分)
蜜丸.
明目地黄丸即地黄丸加当归、川芎、石斛、麦冬.
快捷方式法 治眼中云翳.
冬青叶(七个) 五倍子(三钱)
水煎一碗.乘热将舌尖蘸入水中.良久其翳自落.
治两目风湿燥痛弦烂者.用皮硝(一两) 铜绿 明矾 甘菊 侧柏(各三钱) 桑白皮(五钱)
水五碗.煎二碗.洗眼及眉棱骨两太阳.涕出即爽.如 肉侵睛.用腊月雄猪胆入马牙硝于内.将风吹干为末.入脑麝点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