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带下

《顾松园医镜》:带下

《笔花医镜》:带下

《扁鹊心书》:带下

《妇科玉尺》:带下

《妇人规》:带下

《古今医案按》:带下

《古今医鉴》:带下

《邯郸遗稿》:带下

《女科撮要》:带下

《女科指要》:带下

《女科指掌》:带下

《灸法秘传》:带下

《圣济总录》:带下

《寿世保元》:带下

《万病回春》:带下

《卫生易简方》:带下

《续名医类案》:带下

《医述》:带下

《医学入门》:带下

《医学心悟》:带下

《四圣心源》:带下

《邵兰荪医案》:带下

《医宗己任编》:带下

《张聿青医案》:带下

《周慎斋遗书》:带下

带下有赤白之分。人有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之状,病生于此,故名为带。赤带〔即赤淋。〕多缘忧思郁怒,损伤心脾,肝火时发,因之血不归经,遂下赤矣。治宜补养心脾,益肝凉血清火。若下久则阴血渐虚,中气渐损是当大补气血为主。白带是湿热夹痰,有虚有实。按仲淳云∶白带多属脾虚。盖肝气郁则脾受伤,脾伤则湿士之气下陷,而下白滑之物不止矣。皆由风水郁于地中使然耳。当开提肝气,补助脾元为主,佐以清热除湿之药。又云∶若带下如浓泔而臭秽者,湿热甚也,宜清热除湿为主,而佐以升提之剂,若带下如鸡子清者,脾肾虚极也。面色必不华,足胫必浮肿,腰腿必酸。宜益气健脾,兼滋阴补肾二方,分进以治之。陈自明论带下有五色之异,分属五脏。东垣治带下有主寒之说,临症者并宜精察焉。


加味归脾汤 加味逍遥散 天王补心丹〔俱见虚劳。〕此三方通治赤带,临症合宜加减用之。归脾、逍遥,亦并治白带。


补中益气汤〔见泄泻。〕白带主此加减。


原方〔补助脾元,开提肝气。〕宜合二妙散,加麦冬、茯苓、车前,〔清热除湿。〕枣仁。〔敛收。〕〔浓煎不时饮之。〕兼用六味地黄;加牛膝、杜仲、牡蛎、海螵蛸,〔蜜丸空心服。〕仲淳云∶白带属气虚,补气健脾,乃治法之大纲。又叔和云∶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当脾肾兼补。


加味二妙散


苍术 白术〔燥湿。〕黄柏 黄芩〔清热。〕茯苓〔消痰。〕车前〔利水。〕或加白芷〔升提。〕此治湿热夹痰,带下如脓泔臭秽者宜之。


【举例】



一 孀妇,内热脯热,腹胀胁痛,肢体酸麻,不时吐痰,月经不调,带下青黄。立斋曰∶此郁怒伤损肝脾所致。朝用归脾汤,以解脾郁,生脾气,夕用加味遣遥散以生肝血,清肝火,百余剂而愈,


带症有青黄赤白黑之分.亦不必分属五脏.总之不外乎脾虚有湿而已.用五味异功散加扁豆、苡仁、山药、泽泻等.无不愈者.倘挟五色.则加本脏药一二味亦可.若有热.加黄柏、莲心为得.


青色属肝.异功散加柴胡、山栀.黄色属脾.加石斛、荷叶、陈米.赤色属心.加丹参、当归.白色属肺.


倍加苡仁.黑色属肾.加杜仲、续断.


子宫虚寒,浊气凝结下焦,冲任脉(即子宫也)不得相荣,故腥物时下。以补宫丸、胶艾汤治之。甚者灸胞门、子户穴各三十壮,不独病愈而且多子。(带下之证,十有九患,皆由根气虚而带脉不收引,然亦有脾虚陷下者,有湿浊不清者,有气虚不摄者。有阳虚不固者,先生单作子宫虚寒,诚为卓见。)


带下之因有四。一因气虚。脾精不能上升而下陷也。一因胃中湿热及痰。流注于带脉。溢于膀胱。故下浊液也。一因伤于五脏。故下五色之带也。一因风寒入于胞门。或中经脉。流传脏腑而下也。然有赤白之分者何也。赤者属血属热。热入小肠而成。若实热郁结。则为赤白兼下。白者属气属寒。寒入大肠而成。因血少复亡其阳。故白滑之物下流。亦有湿痰流注下焦。或肝肾阴淫之湿。或缘惊恐而木乘土位。浊液下流。或色欲太甚。肾精亏损之故。或产多之妇。伤血伤液。皆能成带下之疾。宜概用莲须、杜仲、续断之辈。大抵属痰与热者居多。以湿热下注而化痰也。宜投止涩升提之品。寒者十无一二。宜投鹿角胶温涩之品。然总要健脾燥湿。升提胃气。佐以补涩。如茯苓、白术、柴胡、川芎之类。总之妇人多郁。郁则伤肝。肝伤则脾受克。湿土下陷。脾精不守。不能输为营血。而白物下流。宜开郁补脾。若色如浓泔臭秽者。湿热甚也。宜二术、芩、柏、半夏、车前。佐以升提。下如鸡子白状。脾肾虚也。腰腿酸疼。面目浮肿。必脾肾双补。宜归脾丸、八味丸。妇人又多忧思恚怒。伤损心脾。肺脏之火时发。血走不归经。而患赤白带下。白是脾虚。盖肝气郁则脾受伤。脾伤则湿胜。皆由风木郁于地中使然耳。宜开提肝气。助补脾元。宜补中益气汤加茯苓、枣仁、山药、苍术、黄柏、麦冬。或六味丸加杜仲、牡蛎。牛膝、海螵蛸。若阴虚火盛。则以滋阴清火为要。宜六味丸加五味子、杞子、黄柏、车前、菟丝子。昔人云。崩中日久。变为白带。漏下多时。骨水枯竭。何谓也。盖崩久气血虚脱。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也。必大补之。赤带多因心火。时炽不已。久而阴血渐虚。中气渐损。而下赤矣。必养心和肝。缓中凉血清气之品。若赤带久不止。必血虚矣。宜胶艾四物汤加麦冬、杏仁、牡蛎。带下之因。不外乎此。其详更有可述者。如白带腥臭。多悲不乐。阳气虚衰者。大寒也。宜桂附汤。脉息沉微。赤白带下。腹中痛。阴中亦痛。经来愆期。子宫虚冷。不能成孕者。寒甚也。宜元戎六合汤。白带久不止。脐腹冷痛。阴中亦痛。经水不止。或因崩后。脉弱无力而酸疼。由于虚也。宜东垣固真丸。产后去血多。经水不调。白带如倾。淋沥臭秽。亦由虚也。宜卫生汤。内热脉数。赤白带下不止。由于热也。宜杞子、生地。内火盛。阴虚烦热而赤白带下。或七情所伤。脉数而带下。亦由于热也。宜二黄三白丸、白芷散。或益母草末酒服。肥人白带。阴户痛。身黄皮缓体重。阴中如水湿也。宜升麻燥湿汤。湿而挟热。大便或泄或闭。小便塞。脉涩而气盛。湿热也。宜十枣汤。下体畏冷。带下如鸡子白。脾肾虚惫也。宜补骨脂丸加肉桂。漏血久冷。赤白带下。月水不调。面黄肢弱。经水或多或少。如栀子汁。如屋漏水。血虚而寒也。宜血虚带下方。白带淫水不绝。精神虚损也。宜八珍汤加升麻、南星、半夏、陈皮、香附。血气不调。湿热白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痰郁嘈杂也。宜解带散。脉数而白带不止。七情所伤也。宜侧柏樗皮丸。女人 瘕 癖。腹胀胸满。赤白带下。久患血气虚弱。萎黄无力。乃由寒湿也。宜大圣万安散。赤白带下不止。燥热烦渴。由湿热郁于下焦之分也。宜宣明导水丸。劳役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致阳气下陷。白带久不止也。宜补中益气汤。时时带下。由胃虚有痰。饮食减少。中气不和也。宜六君子汤。健忘怔忡。惊悸不寐。怠惰体困。不思饮食。时常白带不止。由思虑过伤心脾也。宜归脾汤。脐下冷。撮痛。阴冷大寒。而白带时下也。宜延胡苦楝汤。劳伤血脉。胞络受寒。小便白浊。日夜无度。脐腹疼痛。腰膝无力也。宜内金鹿茸丸。 疝。白带下注。香港脚。腰以下冷。尿数。与白带长流而不禁固。肌瘦身重。面白。目无见。行步欹侧。腿膝枯细。大便闭。心下痞闷。懊 。饮食不下。背寒。此上中下三阳真气俱竭也。故哕呕不止。为胃寒已极。脉沉紧而涩。按之空虚。为阴寒已竭。宜酒煮当归丸。老年白带白淫不止。日久淋沥。皆气多血少。虚寒力衰也。宜老年白带方。十全大补汤加益智仁。室女带下纯白。冲任虚寒也。宜白蔹丸。寡妇师尼室女。郁火盛炽。阴户或痒或痛。而成赤淋。乃血热也。宜泻膀胱之火。宜赤淋丸。其或白淋。则气虚也。宜乌金丸、乌艾丸。如是以治带病。宁有或遗哉。


脉法 脉经曰。诊妇人漏血。下赤白。日下血数升。脉急疾者死。迟者生。


又曰。诊妇人漏下赤白不止。脉小虚滑者生。大紧实数者死。


又曰。妇人带下脉浮。恶寒者。不治。


又曰。妇人带下。六极之病。脉浮则为肠鸣腹满。紧则为腹中痛。数则为阴中痒痛生疮。弦则阴中掣痛。李 曰。肾脉浮迟。主患带浊。


带下原由症治 孙思邈曰。诸方说三十六疾者。十二症。九痛。七害。五伤。三痼不通。是也。何谓十二症。是所下之物。一曰状如膏。二曰如黑血。三曰如紫汁。四曰如赤肉。五曰如脓痂。六曰如豆汁。七曰如葵羹。八曰如凝血。九曰如清血。血似水。十曰如米泔。十一曰如月浣。乍前乍却。十二曰经度不应期也。何谓九痛。一曰阴中伤痛。二曰阴中淋沥痛。三曰小便即痛。四曰寒冷痛。五曰经来腹中痛。六曰气满痛。七曰汁出阴中如有虫啮痛。八曰胁下分痛。九曰腰胯痛。何谓七害。一曰窍孔痛不利。二曰中寒热痛。三曰小腹急坚痛。四曰脏不仁。五曰子门不端引背痛。六曰月浣乍多乍少。七曰害吐。何谓五伤。一曰两腹支满痛。二曰心痛引胁。三曰气结不通。四曰邪思泄利。五曰前后痼寒。何谓三痼。一曰羸瘦不生肌肤。二曰绝产乳。三曰经水闭塞。病有异同。方亦不一。


又曰三十六种疾。皆由子脏冷热。劳损而下起于阴内也。陈自明曰。带下有五因。经行产后。邪入胞门。传于脏腑而致之。若伤足厥阴肝经。色如青泥。伤手少阴心经。色如红津。伤手太阴肺经。形如鼻涕。伤足太阴脾经。色如烂瓜。伤足少阴肾经。黑如 血。人有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之状。病生于此。故名为带。东垣云。血崩久则亡阳。故白滑之物下流。未必全拘于带脉。亦有湿痰流注下焦。或肾肝阴淫之湿胜。或因惊恐而木乘土位。或思慕为筋痿。戴人以六脉滑大有力。用宣导之法。此泻其实也。东垣以脉微细沉紧。或洪大而虚。用补阳调经。乃兼责其虚也。丹溪用海石、南星、椿根皮之类。乃治其湿痰也。窃谓前症皆当壮脾胃升阳气为主。佐以各经见症之药。色青属肝。小柴胡加山栀、防风。湿热壅滞。小便赤涩。龙胆泻肝汤。肝血不足。或燥热风热。六味丸。色赤属心。小柴胡加山栀、当归。思虑过伤。妙香散。色白属肺。补中益气汤加山栀。色黄属脾。六君子加山栀、柴胡。不应。归脾汤。色黑属肾。六味丸。气血俱虚。八珍汤。气血下陷。补中益气汤。湿痰流注。前汤加茯苓、半夏、苍术、黄柏。气虚痰饮下注。四七汤送六味丸。不可拘肥多痰瘦多火。而以燥湿泻火药轻治之。张从政曰。圣惠方以带下由风冷。巢氏内篇。


又以为寒则多白。热则多赤。二家之说皆非也。盖以冲任督三脉。皆统于篡户循阴气。行廷孔溺孔之端。以带脉束之。因诸经上下往来遗热于带脉之间。热者血也。血积多日不流。火则从金之化而为白。乘少腹间冤热。白物滑溢。随溲而下。绵绵不绝。或有痛者。则因壅碍而成痛也。内经曰。少腹冤热。溲出白液。冤者屈带也。病非本经。为他经冤抑而成此疾也。犹之赤白痢。赤者新积属心火。白者旧积从肺金。故赤白痢不可曲分寒热。


又如痈疖。始赤血。次溃白脓。


又岂为寒哉。且赤白痢者。是邪热传于大肠。下广肠。出赤白也。带下者。传于小肠。入脬经。下赤白也。据此二症。皆可同治湿法以治之。先以导水丸、禹功散泻讫。次以淡剂降心火。益肾水。下小溲。分水道。则自愈。然有此法。


又不可偏执。更宜详其虚实而用之。内经惟肠 便血。血温身热者死。赤白带下。白液白物。蛊病肾消。皆不能死。人有死者。药之过也。室女同。戴思恭曰。赤白带下。皆因七情内伤。或下元虚冷。感非一端。大率下白带多。间有赤者。并宜顺气散吞震灵丹。仍佐艾附丸。或米饮调沙参末。带下不止成 羸者。四物加牡蛎五分。吞固真丸。多服取效。有带疾愈后。一二月或再发。半年一发。先血而后下带。来不可遏。停蓄未几。又复倾泻。此名漏带。最难治者也。下截之血。小腹主之。有因血虚而虚热陷下小肠。致小便涩痛。色白如泔。或成砂粒。不可作淋治。用冷剂。宜四物五苓各半帖和煎。李 曰。瘦人多热。脉数。外症潮热。乃阴虚火盛也。芩柏樗皮丸不止。用地骨皮一两、生地五两、酒十盏煎三盏。分三服。肥人多湿。身黄脉缓。阴户如冰或痛。白带。升阳燥湿汤。湿痰流下。渗入膀胱。二陈加二术、升、柴。因日久淋沥不已。或崩中暴下。或产后去血过多。以致阴亏阳竭。荣气不升。经脉凝注。卫气下陷。精气累滞于下焦。蕴积而成。白滑如涕。下流腥臭者。黄 建中汤。去桂加当归煎。吞苦楝丸。始因亡血。复亡其阳。阳气虚极。带下腥臭。多悲不乐。附桂汤。常用酒煮当归丸。风邪入胞门。或中经脉。流传脏腑。俱宜胃风汤。或单地榆散。平时阴阳过多。及产后亡血下虚。风邪乘虚入于胞络。暖宫丸加姜、附、吴萸。孕妇带下。全是湿热。芩术樗皮丸。室女经水初下。一时惊悸。或浴以冷水。或当风取凉。故经水止而即患带下。琥珀朱砂丸。


又有白淫一症。如白精之状。不可误作白带。过服热药。王肯堂曰。有湿痰而弱不禁攻者。燥之。热湿宜凉燥。寒湿宜温燥。带下久而枯涸者濡之。常以四物料蜜丸服。以此疗年高妇人白带良验。为润剂也。有脉微食少。及久病曾经攻下者。俱非虚治。有热用凉补。无热用温补。有因肠间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遂至脐腹更增冷痛。卒无已期者。治须排脓为先。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白芍、枯矾各五钱。蜡丸。空心及饭前。米汤下十丸或十五丸。候脓尽。仍别以补药补之。吴昆曰。白芷性香而升举。黄荆实性辛而利气。瓦楞子性燥而胜湿。炒焦则火可生土。土可防水。粉则燥可胜湿。湿胜则无以下注而白带止。此古人于此三物。有单用一物以止之也。


又曰。葵花禀草木之阴。涵天地之阳。故能润燥升阳。使营卫上行。不复陷于带脉之下而为带下。故以之治带病也。


又曰。妇人无病容。单下白带者。责之湿热下注。妇人久病赤白。并责之气血下陷。多成瘵也。


又曰气陷下焦。则白带。血陷下焦。则赤带。必涩药止之。将未尽之带留而不去。以利药下之。则既损其中。


又伤其下。皆非治也。千金用白马毛散。以白马则得干之刚。可以利气。毛得血余。可以固血。气利则白愈。血固则赤止。以此意也。龟鳖牡蛎。外刚内柔。离之象也。去其柔而用其刚。故可以化 。而赤白之成带者。无复中留。可使营卫之行不复陷下。营不陷则无赤。卫不陷则无白。武之望曰。白淫。谓曰物淫如白精之状。


又有日夜津流如清米泔。或如粘胶者。谓之白崩。与白淫大同。多忧思过度所致。用平补镇心丹。思伤脾胃者。四七汤下白丸子。痞闷少食者。沉香降气汤。劳伤肾气。心肾不交者。金锁正元丹。


凡妇人淋带,虽分微甚,而实为同类。盖带其微,而淋其甚者也。总由命门不固。而不固之病,其因有六∶盖一以心旌之摇之也,心旌摇则命门应,命门应则失其所守,此由于不遂者也;一以多欲之滑之也,情欲无度,纵肆不节,则精道滑而命门不禁,此由于太遂者也;一以房室之逆之也,凡男女相临,迟速有异,此际权在男子,而妇人情兴多致中道而止,止则逆,逆则为浊为淋,此由于遂而不遂,乃女子之最多而最不肯言者也。以上三证,凡带浊之由乎此者,十居八九,而三者之治,必得各清其源,庶可取效。然源未必清,而且旋触旋发,故药饵之功,必不能与情窦争胜,此带浊之所以不易治也。此三者之外,则尚有湿热下流者;有虚寒不固者;有脾肾亏陷而不能收摄者。当各因其证而治之。


心旌摇,心火不静而带下者,先当清火,宜朱砂安神丸、清心莲子饮、直指固精丸之类主之。若无邪火而但见心虚带下者,宜秘元煎、人参丸、心虚白浊歌、茯菟丸之类。


东垣 朱砂安神丸(见《古方八阵·寒阵》)一名黄连安神丸。治心神烦乱,发热怔忡,不寐或寐中惊悸、头运(同晕)等证。


生地 朱砂(另飞为衣) 当归(各一钱) 甘草(五分) 黄连(一钱半)


汤浸蒸饼为丸,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丸,津液咽之,或食后用温水、凉水送下亦可。


清心莲子饮(见《古方八阵·寒阵》)治热在气分,口干作渴,小便淋浊,或口舌生疮,咽疼烦躁。


黄芩 麦冬 地骨皮 车前子(炒) 甘草(各钱半) 人参 黄 石莲子 柴胡 茯苓(各一钱)


上每服五钱,水煎服。


直指固精丸(见《古方八阵·固阵》)治肾虚有火,精滑,心神不安。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各一两) 牡蛎( ) 龙骨( ) 莲蕊 芡实 山茱萸 远志(甘草制)茯苓(各三钱)


上为末,山药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秘元煎(见血虚经乱)


人参丸(见《古方八阵·补阵》)宁心益智,安神固精。


人参 茯苓 茯神 枣仁 远志 益智 牡蛎(各五钱) 朱砂(二钱半)


为末,枣肉丸,服。


心虚白浊歌(见《古方八阵·补阵》)


白浊皆因心气虚,不应只作肾虚医,四君子汤加远志,一服之间见效奇。


《局方》茯菟丸(见《古方八阵·固阵》)治思虑太过,心肾虚损,真阳不固,尿有余沥或小便白浊,梦寐遗精等证。


菟丝子(制五两) 白茯苓(三两) 石莲肉(二两)


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汤或米汤下。一方有北五味子四两,兼治三消。


欲事过度,滑泄不固而带下者,宜秘元煎、寿脾煎、固阴煎、苓术菟丝丸、济生固精丸、锁精丸、金锁思仙丹之类主之。


寿脾煎(见血虚经乱)


固阴煎(见肾虚经乱)


苓术菟丝丸(见《新方八阵·固阵》)治脾肾虚损不能收摄,以致梦遗、精滑、困倦等证。


白茯苓 白术(米泔洗炒) 莲肉(去心各四两) 五味(二两酒蒸) 山药(炒二两) 杜仲(酒炒三两)炙甘草(五钱) 菟丝子(用好水淘净,入陈酒浸一日,文火煮极烂,捣为饼,焙干为末十两)


上用山药末,以陈酒煮糊为丸,桐子大,空心滚白汤或酒下百余丸。如气虚神倦,不能收摄者,加人参三、四两,尤妙。


济生固精丸(见《古方八阵·固阵》)治下元虚损,白浊如脂,或胞气虚寒,腰重少力,小便无度,并效。


牡蛎( ) 菟丝子(酒浸蒸炒) 韭子(炒) 龙骨( ) 北五味(炒) 白茯苓 桑螵蛸(酒炙)白石脂( 各等分)


上为细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局方》锁精丸(见《古方八阵·固阵》)治白浊、白带,小便频数。


破故纸 青盐 白茯苓 五味子(炒等分)


一方用五倍子。


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万氏 金锁思仙丹(见《古方八阵·固阵》)治男子嗜欲太过,精血不固。此涩以去脱之剂。


莲蕊 芡实 石莲子(各十两) 金樱膏(三斤)


上以金樱煎膏如饧,入前三味药末,和丸桐子大,空心盐酒下三十丸,服久精神完固,大能延年。平时服食,忌葵菜、车前子。


人事不畅,精道逆而为浊、为带者,初宜六味地黄汤,或威喜丸之属以利之,久不止者,宜固阴煎、苓术菟丝丸之属以固之。


六味地黄汤(见经不调)


《和剂》威喜丸(见《古方八阵·固阵》)治元阳虚惫,精滑白浊遗尿,及妇人血海久冷,淫带梦泄等证。


白茯苓去皮四两切块,同猪苓二钱五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取出晒干,不用猪苓 黄蜡(四两)


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搜和为丸,如弹子大,每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利为效。忌米醋,惟糠醋可用。尤忌气怒动性。


湿热下流而为带浊,脉必滑数,色见红赤,证有烦渴而多热者,宜保阴煎、加味逍遥散、或经验猪肚丸亦佳。若热甚兼淋而赤者,宜龙胆泻肝汤。


保阴煎(见血热经早)


加味逍遥散(见经不调)


经验猪肚丸(见《古方八阵·固阵》)止梦遗泄精。进饮食,健肢体。此药神应。瘦者服之自肥,莫测其理。


白术(面炒五两) 苦参(白者三两) 牡蛎(左扇者 研四两)


上为末,用雄猪肚一具,洗净,以瓷罐煮极烂,木石臼捣如泥,和药,再加(猪)肚汁捣半日,丸如小豆大,每服四、五十丸,日进三服,米饮下。久服自觉身肥,而梦遗永止。


龙胆泻肝汤(见产门不闭)


元气虚弱而带下者,宜寿脾煎、菟丝煎、七福饮、十全大补汤、九龙丸之属。若阳气虚寒,脉见微涩,色白清冷,腹痛多寒者,宜加姜、附,或用家韭子丸。


菟丝煎(见安胎)


七福饮(见血虚经乱)


十全大补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丹溪 九龙丸(见《古方八阵·固阵》)治肾虚精滑。


金樱子 枸杞 山茱萸 莲蕊 莲肉 当归 熟地 芡实 白茯苓(各等分)


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或酒或盐汤下。


《三因》家韭子丸(见《古方八阵·固阵》)治少长遗溺,及男子虚剧,阳气衰败,小便白浊,夜梦遗精。此药补养元气,进美余食。按∶此方当除去石斛,倍用菟丝,庶乎尤效。


家韭子(炒六两) 鹿茸(酥炙四两) 肉苁蓉(酒浸) 牛膝(酒浸) 熟地 当归(各二两)菟丝子(酒煮) 巴戟肉(各一两半) 杜仲(炒) 石斛 桂心 干姜(炮各一两)


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加至百余丸,食前温酒、盐汤任下。凡小儿遗尿者,多因胞(指膀胱)寒,亦禀受阳气不足也。作小丸服之。


脾肾气虚下陷而多带者,宜用寿脾煎、归脾汤、补中益气汤之属。


归脾汤(见经不调)


补中益气汤(见经不调)


立斋曰∶前证或因六淫七情;或因醉饱房劳;或因膏粱浓味;或服燥剂所伤;或亏损阳气下陷;或湿痰下注蕴积而成,故言带也。凡此皆当壮脾胃、升阳气为主,佐以各经见证之药。若色青者属肝,用小柴胡加山栀。


或湿热壅滞,小便赤涩,龙胆泻肝汤。色赤者属心,用小柴胡加黄连、山栀、当归。思虑过伤,用妙香散等药。色白者属肺,用补中益气加山栀。色黄者属脾,用六君子加山栀、柴胡,不应,归脾汤。色黑者属肾,用六味地黄丸。若气血俱虚,八珍汤。阳气陷下,补中益气汤。湿痰下注,前汤加茯苓、半夏、苍术、黄柏。


气虚痰饮下注,四七汤送肾气丸。不可拘肥人多痰,瘦人多火,而以燥湿泻火之药轻治之也。


小柴胡汤(见崩淋经漏不止)


《良方》辰砂妙香散(见《古方八阵·固阵》)治心气不足,惊痫或精神恍惚,虚烦少气少睡,夜多盗汗,心虚遗精白浊。服之安神镇心。


黄 山药(姜汁炒) 茯苓 茯神 远志(甘草汤制各一两) 人参 炙甘草 桔梗(各五钱) 木香(二钱)麝香(一钱另研) 朱砂(三钱另研)


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温酒调下,或用麦面汤调下。


《局方》王荆公妙香散(见《古方八阵·固阵》)安神秘精,定心气。


人参 龙骨(五色者) 益智(各一两) 白茯神 白茯苓 远志(制) 甘草(炙各五钱) 朱砂(飞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临卧温酒调下。


六君子汤(见经期腹痛)


八珍汤(见经不调)


四七汤(见安胎)


肾气丸(即八味丸。见经不调)


吴茭山治一妇人.久患白带.瘦削无力.倦怠欲睡.腰酸腿痛.饮食无味.面黄.日晡烦热.小便淋沥.以归身、茯苓各一钱.炒芍药、地骨皮、白术、川芎、人参各八分.黄芩鹿角胶各一钱.炙草、熟地、车前子各五分.枣二枚.水煎服.数服而愈.后治数妇皆验程明佑治一妇.病带下不止.医投调经剂.血愈下.复投寒凉药.遂下泄.肌肉如削.不能言.四肢厥逆.程诊其脉细如丝.曰.阳气微而不能营阴.法当温补.阳生则阴长而血不下漏.遂以人参二两.附子三片.浓煎.一服手足微温.再服思食.继服八珍四十剂愈.


立斋治一妇人.头晕吐痰.胸满气喘.得食稍缓.苦于白带.二十余年矣.诸药不应.薛曰.此气虚而有痰饮也.饮愈带始愈.遂用六味地黄丸.不月而验.


震按六味地黄.岂能治饮.就此证宜六君与肾气丸并用.即如首案.熟地仅用五分.次案附子仅用三片.俱不可解.


一妇人吞酸胸满.食少便泄.月经不调.服清气化痰丸.两膝渐肿.寒热往来.带下黄白.面黄体倦.此脾胃虚湿热下注.用补中益气倍参、术.加茯苓、半夏、炮姜而愈.若因怒.发热少食.或两腿赤肿.或指缝常湿.用六君加柴胡、升麻.及补中益气.


孙东宿治吴太夫人.年六十余.久患白带.历治不效.变为白崩.诊得右寸滑.左寸短弱.两关濡.两尺皆软弱.孙曰.据脉心肾俱不足.而中焦有湿.今白物下多.气血日败.法当燥脾.兼补心肾.乃制既济丹.用鹿角霜、当归、茯苓各二两.石菖蒲、远志各一两五钱.龙骨、白石脂各一两.益智仁五钱.山药糊丸.空心服以补心肾.又制断下丸.用头二蚕沙炒三两.黄荆子炒二两.海螵蛸磨去黑甲、樗根白皮各一两.面糊丸.午后服以燥中宫之湿.不终剂而愈.


震按今之妇人.患带下者十居八九.而带下之虚证.亦十居八九.虚证挟肝火.挟湿热者.又十居八九.若不虚而只是肝火与湿热者.仅十之一二而已.故此门集案虽少.其治法大旨.已约略可见.



妇人带下,六极之病。脉浮则为肠鸣腹满,紧则为腹中痛,数则阴中痒痛生疮,弦则阴户掣痛。凡漏下赤白不止,脉小虚滑者生,实大紧数者死。



带下者,荣卫滞气之所成也,经分赤白之殊,感病有深浅之异,所以男子遗精白浊,女子带下白淫。


赤属荣,白属卫,此病之常言也。皆因喜怒忧思,素有湿热,产育房劳,伤于荣卫包络,使浊气渗入膀胱,故流秽物,或如白涕,或如红津,或黄如烂瓜,或青如泥泽,或黑如 血,皆合五脏之色也。轻则来而不来,重则来而无度,下流不止,面色无光,使腰腿酸疼,或便血淋沥,以致饮食减常,精神短少,皆带下之所致也。


世俗皆行温补燥热涩剂,从而效者,或有因而延绵者,止知下焦白带之虚寒,凝结浊物,故为之带下。热气熏蒸,则为腥腐之气,安独言其虚寒者乎?



治之当清上实下,清浊自分,理脾养血,湿热自解,更能清心薄滋味,然后温补下元,带自除矣。一云带下是胃中痰积,流下渗入膀胱,当升之,二陈汤加苍术、白术、柴胡、升麻。甚者以吐法以提其气,一用二陈汤加二术以燥湿痰。



清白散 治白带。


当归 川芎 白芍(炒) 生地(酒洗过,姜汁炒) 黄柏(盐水炒) 贝母 樗根白皮(酒炒,各等分) 干姜(炒黑) 甘草(各减半)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肥人多湿痰,加白术,半夏。赤带,加酒芩、荆芥;久下、加熟地、牡蛎。气虚,加人参、黄 。腰腿痛,加鹿角胶,或只以二陈汤加苍术、白术。气虚,加人参。


血虚,加芎、归。升膀胱之湿,二陈加升麻、柴胡、苍术、白术。


解带散 治妇人血气不调,湿热白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痰郁嘈杂。


归身(一钱半) 川芎(八分) 白芍(酒炒) 白术(炒,各一钱二分) 苍术(米泔浸炒) 香附(醋炒) 丹皮(酒洗) 茯苓(去皮,各一钱) 陈皮(去白,一钱) 玄胡(炒,八分) 甘草(炙,四分)


上锉一剂,生姜煎,空心服。


八妙丸 治经脉不调,湿气白带,腹痛胃弱。


香附(便制) 丹皮 川芎(酒炒) 玄胡索(炒,各二两) 归身(酒洗) 生地(姜汁炒) 白茯(各二两) 赤芍药(酒炒,两半)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绿豆大。每五十丸,空心滚水下,腹痛,酒下七十丸。


固经丸 治赤白带下属湿热者。


苦参(五钱) 黄柏(一两,炒) 栀子(二两,炒) 香附(一两,炒) 贝母(二钱) 白术(七钱) 白芍(七钱半) 山茱萸(去核,五钱) 干姜(二钱,炒) 龟甲(二两,酒炒)樗根白皮(五钱,酒炒)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滚水送下。


玉仙散(秘方) 治赤白带下属寒者。


干姜(炒,一两) 香附(炒,一两) 白芍(炒,一两) 甘草(生,五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空心黄酒送下。


朝元散(云林制) 治赤白带下,腹脐冷痛,子宫虚寒。


白芷 陈皮 浓朴 枳壳 桔梗 川芎 白芍 当归 茯苓苍术 半夏 干姜 官桂 香附 吴茱萸 小茴香 甘草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空心服。一方加乳香、没药(各二钱半),乌药一两,酒煎入米糖一斤,早晚随量饮酒,大效。


大温经汤 治妇人经水不调,赤白带下,或如梅汁淋沥,或成片,有隔两三个月者,此气血虚弱,渐生潮热。饮食少进,四肢倦怠,日久生骨蒸,即成劳疾。急当调经活血,退虚热,先服加味八物汤,后服此药∶当归(八分) 白芍(七分) 川芎(五分) 熟地(五分)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五分) 甘草(三分) 香附(八分,便制) 陈皮(炒) 砂仁(炒) 小茴(各四分) 沉香(三分,另研) 吴茱萸(炮) 玄胡索(炒) 鹿茸(酒炙,各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汗出不止,加黄 、酸枣仁(炒,各四分。)


潮热,加柴胡、黄芩(各五分)。咳嗽,加杏仁、桔梗、五味子、半夏。


四神丸(贾兰峰传) 治白带。


香附米(八两,酒、醋、童便各浸二两,浸三日,炒) 砂仁(二两,炒) 苍术(二两,米泔水浸牡蛎粉,炒) 椿根白皮(二两,蜜水炒)


上为末,黄米煮饭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黄酒送下。


二气丹(丁平溪传) 治赤白带下。


舶上硫黄(溶化倾入水中,如此七次,一两) 朱砂(一两) 官桂(一两) 干姜(一两,炮) 大附子(面包煨去皮,五钱) 鹿茸(二两,酥炙) 麝香(一钱)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送下。


如虚劳发热,先以四物汤四钱,小柴胡汤六钱,合和煎服,后用十全大补汤。


乌鸡丸(京师传) 治下焦虚寒,赤白带下,脐腹冷痛。


乌鸡(一只,不刀血,去毛,用醋五大碗煮热,火 存性成灰为末) 香附米(十两,酒浸旬日,用醋煮,焙干) 乌药(二两) 净艾(二两,醋浸,炒白米饭少许,入杵臼内捣成饼,火上炙令干) 当归(三两,醋洗) 川芎 白芍 熟地(各一两) 小茴(三两,醋炒) 山药 牡蛎(各二两) 破故纸(醋炒,五钱) 良姜(五钱) 白姜(一两半) 丁香(一两,不见火) 如赤白带下不止,加龙骨一两、五倍子一两半。


上为末,饭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醋汤下。


一妇人赤白带下,上热下寒,口出恶气,咽干,牙痛,耳鸣,上下流注疼痛,发热憎寒,口吐酸水,嘈杂恶心,心腹气痛,时下五色相杂,来而无度,面黄肌瘦,不思饮食。


当归 川芎 赤芍 生地 陈皮 半夏(姜炒) 茯苓 苍术(米泔浸炒)香附(童便浸炒) 黄芩(酒炒) 柴胡 升麻 丹皮 甘草 加地榆尤良。


上锉,生姜煎服。


白带,如带不断者是也。其所以然之故,带者奇经八脉之一也,腰脐间回身一周,如束带然。八脉俱属肾,人身带脉统摄一身无形之水。下焦肾气虚损,带脉漏下,白为气虚,赤为有火,治法俱补肾为主。白者多,赤者少。有脾虚者,六君子汤加升麻;有气虚者,补中汤;肝虚者,逍遥散兼六味地黄丸。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半夏 橘红


带下有气虚、痰郁、血虚,种种不一,伤于脏腑,流经而发。伤肝经者,色青如泥;伤心经者,色赤如红精;伤脾经者,色黄如烂瓜;伤肺经者,色白如涕;伤肾经者,色黑如衄。然虽分五色之伤,大约赤、白色居多。白者热入大肠,赤者热入小肠。白者属气,赤者属血。气虚者用参、术,血虚者用芎、归也。然此症腰痛者多,不痛者少。大凡白带甚则腰痛,轻则不痛也。今人受气甚时,则就腰痛、头晕、眼眩,然则白带系气虚可见矣,宜服养荣汤。


养荣汤 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姜黄 乌梅 白芷 生姜 五加皮 海桐皮


肥人白带,多是湿痰,宜用星、夏、海石、芎、柏、苍、附之类。


瘦人白带,多是湿热,宜用滑石、芎、柏、海石、蛤粉、青黛之类。


治赤白带与痢同法,宜胃风汤、五苓散、四物汤。


胃风汤 白术 牡蛎 当归 白芍 肉桂 茯苓 粟米 川芎


五苓散 桂枝 白术 茯苓 泽泻 猪苓


痰流下注,渗入膀胱,上宜用吐以提其气,下用二术二陈丸、瓦楞子以燥其湿。


二术二陈丸 即二陈汤加苍术、白术。


白带、心腹痛,面黄虚弱者,宜当归煎丸。如腰痛,宜萆 厘清饮。


萆 厘清饮 川萆 石菖蒲 益智仁 乌药 甘草梢 茯苓 盐


当归煎丸 当归 赤芍 牡蛎 陈皮 熟地 白芍 地榆 川断


上为末,醋糊丸。酒、米汤下。


白带漏久,尺脉微弱,肾水枯者,宜用补经固真汤。


补经固真汤 白葵花 郁李 甘草 陈皮 干姜 柴胡 人参


上药先煎,再入川芎煎服。


治白带用白芷、黄柏,须炒成炭;苍术,盐水炒焦。


东垣先生用葵花法∶白者治白带,红者治赤带;芍药须炒黑,用之良验。


治妇人赤自带下,宜用七制香附丸。


七制香附丸 香附、三棱、蓬术,童便同浸;又以香附、红花、乌梅、盐水同浸;又以香附、川芎、生水同浸;又以香附、当归、酒同浸;又以香附、延胡索、生水同浸;又以香附、熟地、酒同浸;又以香附、丹皮、艾叶、醋同浸。


用净香附为末,酒、醋糊为丸,淡醋汤送下。


或因六淫七情,或因醉饱房劳,或因膏粱浓味,或服燥剂所致,脾胃亏损,阳气下陷;或湿痰下注,蕴积而成,故言带也。凡此皆当壮脾胃、升阳气为主,佐以各经见症之药。若属肝则青,小柴胡加山栀;或湿热壅滞,小便赤涩,龙胆泻肝汤;属心则赤,小柴胡加黄连、山栀、当归;属肺则白,补中益气加山栀;属脾则黄,六君子加山栀、柴胡,不应,归脾汤;属肾则黑,六味地黄丸;若气血俱虚,八珍汤;阳气下陷,补中益气汤;湿痰下注,前汤加茯苓、半夏、苍术、黄柏;气虚痰饮下注,四七汤送肾气丸。


【治验】



一妇人年逾六十,内热口干,劳则头晕,吐痰带下,或用化痰行气,前症益甚,饮食愈少,肢体或麻,恪服祛风化痰,肢体常麻,手足或冷或热,日渐消瘦。余曰∶症属脾气虚弱而不能生肺,祛风之剂,复损诸经也,当滋化源。遂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炮姜,二十余剂,脾气渐复,饮食渐加,诸症顿愈。



一孀妇腹胀胁痛,内热晡热,月经不调,肢体酸麻,不时吐痰,或用清气化痰,喉间不利,带下青黄,腹胁膨胀;用行气之剂,胸膈不利,肢体时麻,此郁怒伤损肝脾,前药益甚也。


朝用归脾汤以解脾郁生脾气,夕用加味逍遥散以生肝血清肝火,兼服百余剂,而诸症愈。



一妇人疟久,兼之带下,发后口干倦甚。余用七味白术散加麦门、五味,作大剂,煎与恣饮,再发稍可,乃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十余剂而愈。凡截疟,余常以参、术各一两,生姜四两,煨熟煎服即止,或以大剂补中益气加煨姜,其功尤捷。



一妇人头晕唾痰,胸满气喘,得食稍缓,苦于白带,二十余年矣,诸药不应。余曰∶此气虚而痰饮也,饮愈而带始愈,遂用六味地黄丸,不月而验。



一妇人耳鸣胸痞,内热口干,咳中若有一核,吞吐不利,月经不调,兼之带下,余以为肝脾郁结,用归脾汤加半夏、山栀、升麻、柴胡,间以四七汤下白丸子而愈。



一妇人吞酸胸满,食少便泄,月经不调,服法制清气化痰丸,两膝渐肿,寒热往来,带下黄白,面黄体倦。余以为脾胃虚,湿热下注,用补中益气,倍用参、术加茯苓、半夏、炮姜而愈。若因怒,发热少食,或两腿赤肿,或指缝常湿,用六君加柴胡、升麻及补中益气。



一妇人带下,四肢无力,劳则倦怠。余曰∶四肢者土也,此属脾胃虚弱,湿痰下注。遂以补中益气、济生归脾二药,治之而愈。



一妇人年逾六十,带下黄白,因怒胸膈不利,饮食少思,服消导利气之药,反痰喘胸满,大便下血。余曰∶此脾气亏损,不能摄血归源也。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炮姜,四剂,诸症顿愈,又用八珍加柴胡、炒栀而安。



任脉为病,女子带下赤白,冲任伤带脉不能收引,伤于气分则为白带,伤于血分则为赤带。良由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久为白淫,白淫即白带之甚者,淫溢不止,常如米泔或如粘胶,以及劳伤元气或肝木乘脾,或湿痰下注,或湿热伤阴,或寒湿伤脏,皆能令女子带下。


●脉法


风令脉浮,湿令脉缓,湿热洪涩,滑则痰注,虚衰脉弱,滑脱虚微,大则劳伤,脉脱者不治。


●治法


扶元理湿为主,养阴涩脱为佐,疏风清湿热,升阳实脾肾,当随证治法则存乎其人。


●用药


主以二陈二术汤,气虚加参 ,血虚加归地,挟热加牡蛎、黄柏,挟寒加益智、炮姜,赤带加白芍、阿胶,湿热加炒柏、黑荆。冲任两虚地黄汤,肝脾两虚逍遥散,心脾两虚归脾汤,脾肺两虚补中益气汤。


●选方


解带汤


治湿热白带,脉缓涩者。


当归(二两) 苍术(一两,炒) 白芍(一两半,炒) 香附(二两,醋炒) 茯苓(一两) 丹皮(一两)白术(二两,炒) 川芎(一两,炒) 甘草(五钱)


制为散空心米饮服三钱。


冲任为湿热所伤而带脉不能收引,故带下色白淫溢不已焉。苍术燥湿强脾,白术健脾燥湿,当归养血荣经脉,白芍敛阴和血脉,茯苓渗湿以清经气,丹皮凉血以清伏热,香附调气解郁,川芎活血调经,甘草缓中以和胃气也。


为散以散之,米饮以和之,使脾胃调和则湿热自化而带脉完固,何带下之淫溢不已哉。


侧柏樗皮丸


治带下脉数涩者。


黄连(五钱) 白术(一两,炒) 黄柏(五钱,炒) 柏叶(一两,炒) 白芍(一两,炒) 白芷(三钱,烧灰) 香附(一两,醋炒) 椿皮(二两,炒)


制为末粥丸米饮下三钱。


湿热伤于冲任,带脉不能收引,故带下赤白淫溢不止焉。黄连清热燥湿,白术燥湿健脾,黄柏清下焦之湿热,柏叶燥血分之湿热,白芍敛阴和血,香附调气解郁,白芷燥湿升阳,椿皮涩脱以止带下也,粥以丸之,饮以下之,使脾胃调和则湿热自化而经脉清和带脉完固,带下无不自止矣。


苍柏辛芎散


治白带兼头风鼻涕,脉弦数者。


苍术(一两,炒) 辛荑(一两) 川芎(五钱) 黄柏(一两,酒炒) 南星(一两,制) 半夏(一两,制) 滑石(五钱) 黄芩(一两,酒炒) 牡蛎(三两, )


制为散,米饮煎下三钱。


风湿袭伤头脑,抑遏清阳之气,带脉不能收引,故头痛涕出,带下淫溢焉。苍术燥湿强脾兼举清阳之气,辛荑轻阳解热兼泄内伏之风,南星散痰于胸膈,半夏燥痰于腹胁,黄芩清上焦之湿热,黄柏清下焦之湿热,滑石利窍以除上甚之湿热,牡蛎涩脱以摄带脉之不收,川芎之辛下行血海上行头角也。为散煎服,使风湿外解则遏热顿化而清阳无抑遏之患,带脉有约束之权,何头痛鼻涕不除,带下淫溢不已哉。


当归泽兰丸


治赤白带下,经愆无子,脉数涩弦者。


香附(一斤童便、醇酒、姜汁、酽醋各浸四两,经宿晒干) 熟地(四两) 当归(三两) 白芍(二两,炒)川芎(一两) 生地(四两) 白术(二两,炒) 泽兰(二两) 艾叶(一两,醋炒) 黄芩(一两,炒黑)


为末醋丸,白汤煎下三钱。


血亏气滞,天癸愆期而带脉不能收引,故赤白带下,经久不能生子焉。熟地补阴滋血,生地凉血滋阴,当归养血脉以荣经,白芍敛营阴以和血,川芎行血中之气,艾叶暖子宫之血,泽兰去宿生新,白术健脾燥湿,黄芩清肺气以肃生水之源,香附解郁结以调冲任之气,醋以丸之,汤以下之,使经脉有资则血气调和而天癸无不如度,带脉约束有权,何赤白带之不除哉,自此带愈经调,天下应无不孕之妇矣。


止带丸


治冷热不调,经愆带下,脉软数弦涩者。


人参(一两) 当归(一两) 白术(一两,炒) 山药(一两,炒) 川芎(六钱) 杜仲(一两,炒)香附(一两,炒) 青黛(六钱) 破故纸(一两,炒) 牡蛎(一两) 续断(一两) 椿皮(一两,炒)


制为末炼蜜丸,米饮下三钱,腹痛加延胡、小茴,肥人加姜制半夏,瘦人加酒炒黄柏,冬月加干姜,夏月加黄柏。


冷热不调,血气不足而冲任少冲和之气,带脉不能约束,故天癸愆期,带下淫溢焉。人参扶元补气,当归养血荣经,白术健脾气以燥湿,山药补脾元以益阴,川芎活血调经脉,香附调气解郁结,青黛解郁清热,故纸补火暖肾,杜仲壮腰膝以强肾,续断续筋络以壮肝,牡蛎涩脱益阴,椿皮涩脱止带也。蜜丸以润之,饮下以和之,使血气内充则冷热自调而天癸无不如度,带下无不自止矣。腹痛加延胡、小茴温经活血,肥人加半夏燥湿化痰,瘦人加黄柏清热存阴,冬月加干姜温中却寒,夏月加黄柏以清下燥湿,此随证救逆法,亦因时从证法。


苁蓉菟丝丸


治赤白带下,脉弦浮数者。


苁蓉(一两,酒洗,蒸) 菟丝(二两,焙) 覆盆(一两,炒) 蛇床(一两,炒) 当归(二两,焙)白芍(一两,炒) 川芎(一两,焙) 牡蛎(一两, ) 乌贼骨(一两, ) 黄芩(一两,炒) 防风(六钱,炒) 五味(五钱,炒) 艾叶(五钱,炒)


制为末,炼蜜丸,盐汤下三钱。


血亏湿热,带脉不能收引,故赤白带下,淫溢不止焉。肉苁蓉温肾润燥,菟丝饼补肾填精,覆盆子固溺窍,蛇床子祛湿热,当归养血荣经脉,白芍敛阴和血脉,川芎行血中之气,防风疏坎陷之风,牡蛎涩脱益阴,乌贼涩血止带,黄芩清热燥湿,五味敛液收津,艾叶以温胞门也。炼蜜以丸之,盐汤以下之,使润下之性速归肾脏,是补其母而木荣土润,则湿热自化而经脉清和带脉完固,何赤白带之淫溢不已哉。


暖宫妙应丸


治赤白带久不孕,脉虚涩者。


熟地(四两) 当归(二两) 白芍(一两半,炒) 川芎(八钱) 龙骨(一两, ) 丹皮(一两)牡蛎(二两, ) 茯苓(一两) 赤石脂(二两,醋 ) 艾叶(一两,炒黑)


制为末,醋丸,米饮下三钱。


血虚湿热带脉不收,故赤白带下,经久而子宫虚衰不孕焉。熟地补阴滋血,当归养血荣经,川芎行血中之气,白芍敛营中之阴,茯苓渗湿以清子室,丹皮凉血以平相火,龙骨、牡蛎收涩精气以止白带,艾灰、石脂止涩赤带以温子宫也。醋丸饮下,使湿热化而血脉充,则子宫雄壮而赤白带下无不止,安有不孕之妇哉。


【歌】妇人带下有多般,风冷惊痰湿热寒,五脏三焦俱病此,七情六欲总相干。木乘土位因虚入,积滞胞门作实看,损耗精神形体瘦,重亡津液肾源干。临经房事伤冲任,恚怒悲衰动肺肝,升举补中益气饮,涩败樗白固真元。莫言久病医无效,识得枢机治不难,攻补寒温随症用,不须九转炼金丹。


【论】《素问》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又曰∶脾传之肾,名曰疝瘕,小肠冤结而痛出白,名曰白虫,出白溲。又曰小腹冤热,溲出白液,又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发为白淫。


仲景曰∶妇人年五十,病下利,暮即发热,腹满小腹里急,手掌烦热,唇口干燥,此属带下,曾经半产,瘀血在小腹不去,故唇口干燥也,温经汤。带下经水不利,小腹满痛,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一作胶艾汤。妇人小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经闭不利,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圆。六十二种风,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妇人腹中痛,当归芍药散、小建中汤。


《良方》曰∶带下有五,由经行、产后风邪乘虚入内,传于脏腑而致之,伤肝胆色如青泥。伤脾胃黄如烂瓜。伤心、小肠色如赤津。伤肺、大肠形如白涕。伤肾、膀胱黑如 血。


人有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之状,因名曰带,故《难经》曰∶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带脉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产宝》曰∶处女三病,一者经水初下,阴中热,或当风卧。怖三者有一,后必带下,神仙聚宝散。河间曰∶带下由任脉湿热甚,津液溢而为带也。如火炼金,热极反兼火化,六月热极,则万物反出津而润泽。宜苦寒正治之,有用辛温从治而愈者,辛能发散故也。丹溪曰∶赤属血,白属气,俱是胃中湿痰积痰,流而下渗入膀胱,宜用升提,星、半、苍术、海石、黄柏、青黛、樗根皮之类。《家秘》曰∶大肠主津,小肠主液,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则津液化为气血,而填骨髓,养五脏,充肌肤,何疾之有。其或七情内伤,六淫外感,阴阳乘戾,清浊不分,逆于经遂,流于冲任,津液不能四布,何以奉心化赤而为血哉,故带下也。宜补中益气汤送青黛牡蛎鸡子清丸。


【脉】右手寸平尺浮,浮为阳,阳绝者,无子。若足冷带下,轻则漏下,重则崩中,皆心不荣血,肝不藏血所致。带下六极之病,脉浮则肠鸣、腹满,紧则腹中痛,数则阴中生疮,弦则掣痛。尺寸俱虚者,漏血带下。带下漏血脉浮恶寒者不治。



经行冲任已虚空,登厕乘凉易中风,浮缓头痛流鼻涕,急寻苍柏与辛芎。


苍柏辛芎散。



多悲不乐足如冰,腰腹时疼呕带崩,六脉沉迟或虚火,按之无力是寒征。


酒煮当归丸。



血去心虚易着惊,精神恍惚不和平,木乘土位脾家弱,脉动虚浮带已明。


归脾汤。



脉滑肌肥气不清,湿痰下注带如顷,头眩呕哕兼麻木,多是痰涎里面生。


樗皮丸 重者小胃丹主之。


湿


脉缓肌黄脚面浮,腰胯沉重带长流,或时泄泻偏难溺,嗜卧肠鸣湿上求。


四神丸 双白丸 香附散。



阳盛阴虚火易升,煎熬津液丧元精,形衰脉数皮肤燥,口苦咽干耳内鸣。


三黄三白丸 白术丸。



寒脉沉迟比冷轻,恶寒腹痛食难行,或时吐利吞酸水,足冷腰疼色不荣。


大温经丸。



漏下多时内必虚,急宜补益莫踌躇,脉来细小芤微涩,乌骨鸡丸载古书。


乌骨鸡丸。



败精浊血滞胞门,气积痰凝作实论,腹内坚疼脉弦实,石瘕 癖及贲豚。


露丸。


漏带


带下如同经水来,半年三月一当灾,健脾补气兼收涩,不禁安能得受胎。


白马蹄丸 樗皮丸。


附方


地榆膏治赤白带骨立者。


针灸


三阴交穴在内踝上三寸,天枢在脐旁二寸,气海在脐下一寸半,血海二穴在膝膑上内廉,中枢在脐下四寸,丰隆在外踝上八寸,水道在天巨下三寸。


古人治带,有五色之论,而分五脏之疗。又以赤属血、白属气之说。其实带下之病,本在乎带脉,以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然,故名也。法当灸关元数壮。


关元(见心腹痛。)


论曰带下有三十六种,名虽不同,所致则一,盖妇人冲任,为经脉之海,上为乳汁,下为月事,血气和平,则生育之道得矣,苟乖保养,风寒乘虚袭于胞络,冲任不能循流,血气蕴积,冷热相搏,故成带下也,冷则色白,热则色赤,冷与热并,则赤白杂下,间有五色者,各随五脏虚损而应焉。


治妇人带下漏血不止,芎 汤方


芎 当归(焙) 黄 (锉) 干姜(炮) 芍药 吴茱萸(黑豆同炒) 甘草(炙锉各一两)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


治妇人带下三十六种不同,桑寄生汤方


桑寄生(炙) 芎 艾叶(炙各一两) 当归(焙二两) 白胶(炙燥一两半)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半盏,酒半盏,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若服此汤口干渴者,加茅根切二合,生地黄一两,麦门冬去心一两。


治月经不调,变为带下,桂心饮方


桂(去粗皮) 芍药(各一两) 虻虫(去翅足炒) 水蛭(微炒) 硝石 土瓜根面尘(微炒)(去皮尖双仁炒一


上一十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


治带下久不差,白马蹄散方


白马蹄(炙黄一两半) 龟甲(醋炙) 鳖甲(醋炙去裙 各二两) 牡蛎( 三分)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日三。


治妇人带下,龙骨散方


龙骨 干姜(炮各一两) 当归(烧) 禹余粮( 醋淬五七遍) 阿胶(炙燥) 续断(各二


上七味,捣研为散,每服三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日三。


治妇人带下腹痛,柏叶散方


柏叶(炙黄二两) 芎 芍药 白芷 干姜(炮) 牡丹(去心各一两) 当归(焙半两)


上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


治妇人带下并脚弱。补骨脂煎方


补骨脂(炒) 安息香(研各一两) 胡桃仁(二两)


上三味,捣研极细,炼蜜调如稀饧,每服半匙,空心温酒调下。


治妇人带下久不瘥引下恶水方


干姜(炮) 末盐 藜芦(炙)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各一两) 青矾(炼汁尽半两)


上五味,捣研极细,炼蜜和剂,捻如栀子大,以绵裹纳阴中,即恶水下。


治妇人带下五色,马护干散方


马护干


上一味,烧灰细研,每服一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日三。


治妇人带下赤白,是虚损因风得之,或房室无忌得之,桑耳汤方


桑耳(微炒三分) 芍药 黄 熟干地黄(焙) 阿胶(炙燥各一两) 蛇黄( 醋淬五遍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入豉半合,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治妇人白带下。茱萸散方


吴茱萸(汤洗焙炒半两) 乌贼鱼骨(去甲炙) 芍药(锉炒) 桑寄生(炙黄) 柏叶(炙各


上八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清米饮调下。


治妇人五色带下不止,神效。三良散方


吴茱萸(黑豆同炒) 寒食面 干姜(炮各一两)


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日三。


治妇人带下,若挟热者,多下赤脓,黄连散方


黄连(去须) 灶突中煤(各一两)


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日三。治妇人白带不止。白薇丸方


白薇(拣一两) 赤芍药 乌贼鱼骨(去甲各半两)


上三味,捣罗为末,炼醋一盏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热水下,日再治妇人赤白带下,经年不瘥,渐渐黄瘦,芍药散方


白芍药 牡蛎( ) 桂(去粗皮) 附子(炮裂去皮脐) 黄 (锉) 龙骨 鳖甲(醋炙) 芎


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


治妇人赤白带下不止,鹿角胶丸方


鹿角胶(炙燥) 桑耳(微炒) 干姜(炮) 牛角( 炙) 鹿茸(去毛酥炙各一两半) 赤石


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黄 汤下。


治妇人白带不止,面黄体瘦,绕脐冷痛,当归散方


当归(锉炒) 桂(去粗皮) 白龙骨 白术 鹿角胶(炙燥各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二


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粥饮调下。


治妇人带下五色久不止,禹余粮散方


禹余粮( 醋淬七遍) 鹿茸(去毛酥炙) 牡蛎( 研) 赤石脂(各二两) 阿胶(炙燥)


上九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


治妇人赤白带下,久不止,腰腿疼痛,面黄体瘦,四肢少力。桑寄生散方


桑寄生 桑耳(炙) 当归(锉炒各一两) 白芍药 芎 (各三分) 乌贼 鱼骨(烧灰)洗焙炒半两)


上一十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


妇人带下。六极之病。脉浮则为肠鸣腹满。紧则为腹中痛。数则为阴中痒。痛则生疮。


弦则阴户掣痛。带下脉浮。恶寒漏下者。不治。


妇女下白而不甚稠者。曰白淫。与男子白浊同也。系出于相火。如龙雷之扰而不澄清故耳。


属于足少阴太阳。治当清补为主。其下赤白稠粘者。谓之带下。属于心胞手厥阴少阳。即若男子自遗之精。甚至如砂石之淋。原乎心胞。系于脊。络于带脉。通于任脉。下抵涌泉。上至泥丸。王叔和云。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多时骨髓枯。言之切矣。治宜血肉之剂以培之。此乃穷源探本之论。百世不易之法。时人皆泥于常套。作湿痰以治。又以牡蛎、龙骨、地榆、胶艾之类涩之。和以四物。兼以提升。殊不知根本损伤。以致腐败而来。彼塞滞不消之物。则益加其滞。升提不正之气。则增剧其郁。噫。或非医者之过。抑求治者之不贤也。


凡遇是病。必以六龙固本丸、十六味保元汤主之。


十六味保元汤


黄 (一钱) 石斛(七分) 巴戟肉(二钱) 白茯苓(一钱) 升麻(七分) 圆眼肉(三钱)贯仲(去根土三钱) 人参(二钱) 山药(一钱) 川独活(一钱) 当归身(二钱) 莲蕊(一钱)黄柏(酒炒八分) 生甘草(三分) 杜仲(小茴盐醋汤浸炒一钱五分) 骨碎补(先以稻草火上烙去毛以粗布拭净二钱)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温服。潮热。加柴胡八分。黄芩酒炒一钱。带甚者。月经必少其有聚而反来者。色紫。适来适断。漓漓落落而不净者。加荆芥一钱。黄连酒炒七分。地榆八分。若五心烦躁而口舌干者。加知母一钱。麦门冬一钱。地骨皮八分。大便涩而燥者。乃血少。火燥阳明也。四物汤加麻仁、大黄等分。研如泥。半夜。热服之。带下久不能止。服前药不能奏效者。宜六龙固本丸大效。


一论此药能生血固真。补心益肾。带不漏则经水自调。月经调准。则有孕。男妇元气充足。


产子少疾而有寿矣。此方不特赤白带下有效。凡小产后虚者。血出崩虚者。五劳七情。劳怯者。一切不足之症。并欲求嗣得孕。妇女诸虚。皆有殊效者也。


六龙固本丸


怀山药(四两) 巴戟肉(四两) 山茱萸肉(四两) 川楝子肉(二两) 黄 (一两) 补骨脂(二两青盐三钱煎汤拌半日搓去皮黄柏五钱酒煎拌骨脂炒) 小茴香(一两盐二钱煎汤拌楝肉同炒干) 人参(二两) 莲肉(二两) 木瓜(二两) 当归身(二两) 生地黄(二两) 白芍(一两)


川芎(一两)


上药十四味。用水三碗。童便二钟。好酒一钟。拌浸一日。烘。又浸又烘干。


上为细末。用斑龙胶一料。和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班龙胶(方见补益) 人多难得子。常用炼密为丸。服之亦效。


一治妇人经水不调。肚腹冷痛。赤白带下。子宫虚冷。久无子息。先宜服五积散。加香附、吴茱萸、小茴。入米糖一块。煎服。减麻黄。后服此丸药。


白凤丹


嫩黄 (蜜水炒) 人参(去芦) 川芎 白茯苓(去皮) 当归(酒洗) 干姜(炒) 大附子(面裹煨去皮脐) 小茴香(盐酒炒) 白芍(酒炒) 肉桂 白术(去芦微炒) 胡椒 艾叶(醋炒)


破故纸(盐酒炒) 乌药(以上各二两) 甘草(炙一两) 香附米(醋炒六两) 苍术(米泔浸炒四两) 吴茱萸(炒一两)


上锉片。用白毛乌肉鸡一只。重二斤。吊死。水泡。去尾屎并头足不用。铁锅内将药片盖上入好酒。煮烂为度。取去骨。同药在锅焙干为末。将鸡酒汁打稀米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好酒送下。


一治妇人赤白带下。宜补中益气汤。加黄柏、知母、香附、半夏、川萆 、川楝子肉。


姜煎。先服此汤。末后进丸药。


归附地黄丸


当归(酒洗三两) 川芎(一两) 白芍(酒炒二两) 熟地黄(酒蒸一两) 香附子(童便浸炒二两) 陈皮(一两半) 黄柏(去皮童便浸三日晒干一两半) 知母(去毛一两半酒浸晒干) 五味子(一两半) 苍术(米泔浸炒二两) 牡蛎( 五钱) 椿根皮(酒炒二两半)


一方有白葵花。一方有山茱萸。无五味。酒蒸去核。人虚。加人参、白术。


上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淡盐汤下。后用干物压之。忌葱白萝卜胡椒煎炒发热之物。


一治妇人赤白带下。宜用。


溯源丹


当归(酒洗) 熟地黄(酒蒸) 蕲艾(酒炒各二两) 香附(醋浸炒三两) 川芎(米泔制)人参(各一两二钱) 白芍(酒炒) 阿胶(蛤粉炒) 白术(去芦) 茅根(各六钱) 椿根皮(酒炒)黄柏(酒炒各一两) 地榆(七钱) 白茯苓(去皮八钱) 白石脂(七钱)


上为细末。米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米汤送下。


一治妇人赤白带下。上热下寒。口出恶气。或咽干。或牙痛。或耳鸣。或遍身流注疼痛发热憎寒。或口吐酸水。或心腹气痛。或下五色腥臭用。


清玉散


当归(酒洗) 川芎 生地黄 牡丹皮 陈皮 黄连 升麻 甘草 半夏(姜制) 白茯苓赤芍 苍术(米泔浸) 香附 黄芩 柴胡(去芦)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一治妇人白带。其效如神。心传侄传。


硫黄不拘多少。将豆腐剐去中一块。入硫黄居中。上仍用豆腐盖住。砂锅底放稻草铺之放豆腐于内。上仍用草盖。入水煮一日。频频添水。豆腐煮黑为度。取出硫黄。研为末。将白芍纸包。水湿火煨。切片为末。各等分。合一处和匀。水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早空心用五分。好烧酒一钟送下。服五日后。即愈。如未愈。每早服一钱。服至五日。全愈。


一治妇人白带。男子白浊下淋。


干姜(炮一两) 百草霜(二两)


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


一治妇人赤白带下。不论年月深久不瘥。


干姜(炒黑五钱) 白芍(酒炒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米饮调服。


又方。白鸡冠花捣末。每服三钱。空心。酒调下。赤带。用赤鸡冠花。


又方。用鹿角烧灰。存性为末。好酒调下。空心服二匙。


又方。鸡子开顶。入硫黄末三分。湿纸裹煨。嚼吃。好烧酒下。


又方。苍术米泔浸焙干。干姜炮。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空心。酒调下。


又方。白芷四两。以锻石半斤淹三宿。去灰。炒焦为末。清米饮。空心调服。


又方。硫黄五钱炒化。胡椒四十九粒。为末。好酒调服。


又方。硫黄五钱。用乌梅肉三钱。捣丸黄豆大。每服五钱。空心。好酒送下。


又方。蔓荆子炒焦为末。空心。米饮调服。以能燥湿痰也。亦可治心痛。


一治赤白带下。


五倍子(炒) 桃仁(炒去皮尖)


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烧酒调服。


一治妇人久患白带。瘦削无力。倦怠欲睡。腰酸腿痛。饮食无味。面黄。日晡烦热。小水淋漓。用参术香汤。去桂。加车前子、地骨皮、鹿角胶。大获全效。


一妇人带下。四肢无力。盖四肢者。土也。此脾胃虚弱。湿痰下注。以补中益气汤兼妇脾汤二药治之。即愈。


一妇人年已六旬。内热口干。劳则头晕。吐痰带下。或用化痰行气。前症益甚。饮食愈少。肢体或麻木。服祛风化痰。肢体常麻。手足或冷或热。日渐消削。此症属脾气虚弱。而不能生肺。祛风之剂。复损诸经也。当滋化源。以补中益气汤加白茯苓、半夏、炮干姜。


如圣丹


白矾 蛇床子(各等分)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弹子大。胭脂为衣。薄绵裹。留绵线二尺许。系药丸深入玉户中定坐半日。热极再换。大抵此疾多因子宫不洁。服药难以取效。


一治妇人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难闻。遂至脐腹更加冷痛。此盖败脓所致。


卒无已期。须以排脓乃已。


白芷(一两) 单叶红葵根(二两) 白芍 白矾(各五钱另枯研)


研为末。同以蜡丸梧子大。空心饭前。米饮下十丸。或五十丸。候脓尽。仍用他药补之。


五积散(方见中寒) 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 十全大补汤(方见补益) 归脾汤(方见妇人虚劳)


妇人赤白带下者,皆因月经不调、房色过度,或产后血虚、胃中湿痰流下,渗入膀胱而带也。腰酸、头晕、眼花、小腹胀痛、四肢无力、困倦而虚。用八物汤加减,吞下止带丸。肥人多痰有带症,瘦人多火亦有之。带与梦遗同法。



带下属气血虚者。


加减八物汤 治妇人赤白带下。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生地黄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山药 杜仲(酒炒)香附(各等分,炒) 甘草(减半) 乌梅(一个)


上锉一剂,姜枣煎,食前温服。肥人加半夏;瘦人加黄柏;饱闷去人参,加砂仁;腹痛加小茴、玄胡,去人参;冬加煨干姜少许。


止带丸


当归(酒洗) 川芎 白术(去芦) 人参(去芦) 山药 杜仲(姜汁,酒炒去丝) 香附(醋炒) 青黛(减半) 牡蛎(火 ) 破故纸(酒炒) 续断 椿根皮(此药大治白带,酒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清米汤吞下。腹痛加玄胡素、茴香,去人参;饱闷加砂仁,去人参;夏月加黄柏;冬月加煨干姜少许,肥人加姜汁、半夏;瘦人加酒炒黄柏。



带下属虚寒者,五积散治妇人赤白带下,(方见中寒。)根据本方加香附子、小茴香、吴茱萸。


四仙散 治妇人白带。


苍术(一两,酒浸去黑皮炒干) 白芷 川芎 大附子(面包裹,去皮脐,各五钱)


上为末,每服五分,空心,好酒调下。


香术丸 治妇人白带,脐腹胀痛。


香附(醋浸煮干,八两) 苍术(米泔浸,四两) 陈皮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黄(姜汁,酒浸焙。各二两。)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带下属湿痰者,加味二陈汤。



带下属湿热者。


固经丸


黄柏(酒浸炒) 香附(炒。各一两) 山栀(炒黑,二两) 苦参(五钱) 白术(去芦) 白芍(酒炒。各七钱半) 山茱萸(酒蒸去核) 椿根皮(酒炒。各五钱) 贝母(去心) 干姜(炒。各二钱)败龟板(酒炙,二两)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白滚水下。


加减六合汤 治妇人上有痰火,下有白带,腹痛。


当归(酒洗,一钱) 白芍(酒炒,八分) 川芎(盐水浸,八分) 熟地黄(酒洗焙,一钱) 橘红(盐水洗去白,八分) 白茯苓(去皮,七分) 甘草(炙,四分) 半夏(姜制,七分) 贝母(去心) 糯米(拌炒,七分) 白术(去芦,二钱) 黄柏(酒浸,七分) 知母(酒浸,七分) 椿根皮(酒炒,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空心热服。若上痰火盛,加枯芩七分,临卧服。


收带六合丸(一名益气固肠丸) 治赤白带下、肚腹疼痛。和脾胃、燥中宫之湿、提下陷之气、化痰清火。


白术(米泔浸焙) 苍术(米泔浸焙) 白茯苓(去皮) 陈皮(盐水炒去白)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各二两) 熟地黄(酒洗) 半夏(姜制。各一两半) 椿根白皮(洗炒) 牡丹皮 黄柏(酒炒。各一两二钱) 防风(九钱) 甘草(炙,一两) 升麻(八钱)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汤下,盐汤亦可。一方加香附、枳壳。


滋荣收带丸 治崩后气下陷,或白带,小腹胀满痛甚等症。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苍术(米泔制) 白茯苓(去皮) 黄柏(酒炒) 椿根皮(焙,各一两)白术(二两) 半夏(姜制,八钱) 川芎(盐汤浸,切,七钱) 香附米(盐水浸,炒,六钱) 防风 升麻青皮(醋炒。各五钱) 木香 大甘草(炮。各四钱)


上为细末,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二十丸,空心,盐汤、米汤、白汤送下。


双白丸 治白带如神。


锻石一两 白茯苓二两为末,水丸。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水送下。


专治赤白带下 荞麦面不拘多少,用鸡子清为丸。每服三五十丸,白汤送下即愈。



一妇人头晕吐痰、胸满气喘,得食稍缓,苦于白带二十余年,诸药不应。此气虚而痰饮也,痰饮愈而带自愈。遂朝用六君子汤,夕用六味丸,不月而验。(方见补益。)


一妇人带下,四肢无力。余曰∶四肢者,土也。此脾胃虚弱,湿痰下注。以补中益气、归脾二药治之而愈。


一妇人,年逾六十,内热口干,劳则头晕吐痰、带下。或用化痰行气,前症益甚,饮食愈少,肢体或麻;


恪服祛风化痰、肢体常麻,手足或冷或热,日渐消瘦。余曰∶症属脾气虚弱而不能生肺,祛风之剂复损诸经也,当滋化源。遂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炮姜,二十余剂,脾气渐复,饮食渐加,诸症顿愈。(方见补益。)


治白带下,脐腹冷痛,面黄虚困 用白葵花一两,阴干为末。每服二钱匕,空心温酒调下;如赤带下,用赤花。


治赤白带下 用益母草开花时采捣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下。


又方 用酸浆草阴干,为末。每服三钱,空心酒调下。


又方 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炒黄,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又方 用地榆三两,米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滓,食前热服一合。


又方 用云母粉,温水调服三方寸匕,立见神效。


又方 用酸石榴五枚连壳舂,绞取汁。每服五合,服汁尽即断。


治断赤下 用韭白、黄柏浓煮汁饮。


治赤白带下 用狗头骨烧灰为末。每服二钱匕,空心食前温酒调下,日二服。


治漏下五色羸瘦者 用鳖甲烧黄为末。酒调方寸匕,日二服。


治赤白带下 用旧莲房为末,麝香少许,空心米饮调下。


又方 用赤石脂 、海螵蛸、侧柏叶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泔调下,日三服,极效。


治室女虚寒,带下纯白 用鹿茸酒蒸焙二两,白蔹、金毛狗脊燎去毛各一两,为末,以艾煎醋,打糯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治白带下 用白马蹄烧透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若赤带下,用赤马蹄烧灰服。


治赤带下 用蒲黄、滑石为末,每服三钱,水调下。


治赤白带下 用野人肝锉碎,炒烟出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调下。


又方 用兔皮烧灰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无时。


朱丹溪治陶遵外姑,年七十,形瘦善啖,患白带。食前姜汤吞大补丸五十丸,一二次,午膳后及卧睡时,各与小胃丹十五丸愈。


胡安人白带下,月经甚多,食少倦怠,面黄,经中血块,有如筋膜者。与参、术等补血气,调脾胃,后诸症皆除退。惟带不止,以樗皮丸主之。


薛立斋治一妇带下,四肢无力。薛曰∶四肢者,土也。此脾胃虚弱,湿痰下注。以补中益气、《济生》归脾,二药治之而愈。(雄按∶湿痰何以不治?)


孙文垣治吴涌澜母,年六十余,久患白带,历治不效,变为白崩。诊得右寸滑,左寸弱,两关濡,两尺软弱。据脉心肾俱不足,中焦有湿。古云崩中日久为淋带,漏下多时骨髓枯。今白物下多,气血日败,法当燥脾,兼补心肾。以既济丹补其心肾,以断下丸燥中宫之湿,则万全矣。果未终剂而愈。


一僧治蔡大尹内人崩中,赤白带下。用暮头回一把,酒水各半盏,童便半盏,新红花一捻,煎七分,卧时服,日近一服,久则三服愈。(董炳《集验方》。)


一妇人小腹痞胀,小便时下白带,小水淋沥。此肝经湿热下注,用龙胆泻肝汤而愈。


一女人赤带腰痛,以四君子加干姜、肉桂、地榆而愈。男子腰痛亦效。


一妇人赤白浊腰痛,四君子加当归、杜仲、续断、干姜、地榆而愈。


王海藏云∶李知府妻梅氏,带下病七年,血崩不止,骨痿着床,日服紫菀丸五丸、十丸、十五丸,服下脓血五升,黄水一升,肉块如鸡子状始愈。(方见瘀血门。)


王教授云∶有来觅赤白带药者,予以震灵丹与之,震灵丹能活血温中故也。以其神效,故书于此。但有孕不可服。若灸带脉穴,尤奇。(《资生经》。)


一妇人白带兼病痛风,半夏、茯苓、川芎、陈皮、甘草、苍术米泔浸、黄柏酒洗晒干炒、南星、牛膝酒洗,煎服。(同上。)


萧万舆治龚氏外家,年三十,娩未百日,恣啖生冷,呕吐脐痛,病白带月余,行经冲任冒寒,发热烦渴,赤带频下,脉沉迟无力,此内真寒而外假热症也。用四物、二陈加炮姜、肉桂、木香,少佐升麻,丸服月余而愈。


一寡妇年三旬,时或憎寒发热,通宵不寐,时或白昼昏睡,喃喃独语,遇劳肢体厥冷,每用姜、葱解表,遂致热停脾胃,乘虚下注,而患赤带。脉沉伏,重按搏指,以为相火蕴结,外假寒而内真热也。用四物加黄连、龙胆、炒栀、知母、茯苓、木通,投八剂,诸症悉安。


来天培治一妇,年四旬外,苦于白带,朝夕常流不止,已十余日矣。外症头晕腰痛,诊其脉涩,此肝肾阴亏,气虚下陷所致。法宜以十剂中涩可去脱之剂治之,否则因循,虑成弱症矣。以六味饮去萸肉、泽泻,加牡蛎、龙骨、川续断、肉桂、杜仲、白芍、鹿角胶,不数剂而瘳。(雄按;今秋许兰屿室患腰腹左痛,诸药罔瘳。


黄某询其泛愆,进肾气汤多剂,痛益剧,痛甚则白带如注,犹曰虚寒已极,药不能胜,附、桂日增,痛无停晷。病家谓服此大补而无功,已绝望矣。陈雪舫荐余诊之,左关尺弦数无伦,形消舌赤,夜不成眠,与龟板、乌 、苁蓉、楝实、枸杞、黄柏、归身、白薇、竹茹、丝瓜络、蒲桃、干藕,一剂即安。数剂后,加熟地、阿胶补之,泛行而愈。


一闺女年十五岁,夏间患白带月余,更兼腹痛。诊之,六脉俱弦细而数,按之中指下时一沉,此属脾气下陷,肝脏湿热为患。用升麻、柴胡、苍术、白术、茯苓、半夏、广皮、甘草、黄柏、黄芩,二剂而霍然。


沈尧封曰∶带下有主风冷入于脬络者,巢元方、孙思邈、严用和、杨仁斋、娄全善诸人是也。有主湿热者,刘河间、张洁古、张戴人、罗周彦诸人是也。有主脾虚、气虚者,赵养葵、薛立斋诸人是也。有主湿痰者,朱丹溪是也。有主脾虚、肾虚者,张景岳、冯兆张是也。又有主木郁地中者,方约之、缪仲淳是也。其所下之物,严主血不化而成,张主血积日久而成,刘主热极则津液日出。其治法有用大辛热者,有用大苦寒者,有用大攻伐者,有用大填补者。虽立论制方,各有意义,然其所下之物,究竟不知为何物。惟丹溪云∶妇人带下,与男子梦遗同,显然指着女精言。千古疑窦,一言道破。但精滑一症,所因不同,惜其所制之方,囿于痰火二字中耳。由是言之,白带即同白浊,赤带即同赤浊,此皆滑腻如精者。至若状如米泔,或臭水不粘者,此乃脾家之物,气虚下陷。然高年亦有患此者,非精气之病,不可混治。


雄按∶带下一症,湿热下注者为实,精液不守者为虚。体强气旺之人,不甚为害,惟干燥则病甚。盖荣津枯槁即是虚劳。凡泛愆而带盛者,内热逼液而不及化赤也。并带而枯燥全无者,则为干血劳之候矣。汇而观之,精也,液也,痰也,湿也,血也,皆可由任脉下行而为带。然有虚寒,有虚热、有实热三者之分,治遗精亦然,而虚寒证较少,故叶天士治带,必以黄柏为佐也。又任脉虚而带下不摄者,往往投滋补而不应,余以海螵蛸一味为粉,广鱼鳔煮烂,杵丸绿豆大,淡菜汤下,久服无不收功,真妙法也。


经义


任脉为病,男子外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难经》)


论证


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幕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金匮》)


按∶所病下利之"利"字,当是"血"字,文义始属,当改之。(《医宗金鉴》)


带下有五,多因经行产后,风入胞门,传于脏腑所致。伤厥阴肝经,色如青泥;伤少阴心经,色如红津;伤太阴肺经,形如白涕;伤太阴脾经,黄如烂瓜;伤少阴肾经,黑如 血。(《妇人良方》)


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于带脉,统于纂户,循阴器,行廷孔、溺孔上端。因他经遗热于带脉之间,客热抑郁,血积不流,从金之化而为白,随溲而下,是为白带。多不痛,或有痛者。《经》曰∶少腹冤热而痛,溲出白液,冤者,屈滞也。病非本经,为他经冤郁而成。若赤白痢,不可曲分寒热,止可分新旧而治之。譬如痈疖,始见赤血,次溃白脓,又岂为寒者哉?痢是热传大肠下广肠,带是热传小肠入脬经。


二证皆可同湿热治法。(张子和)


带下由于任脉湿热郁甚,津液溢而为病。如以火炼金,热甚反兼水化,又如六月热极,物反出液而湿润,林木流津。故肝热则出泪,心热则出汗,脾热则出涎,肺热则出涕,肾热则出唾,犹煎汤热甚则沸溢。俗医治带,用辛热药,微者或令郁结暂开,重者反加病剧,莫若以辛苦寒药按法治之。(刘河间)


带下者,营卫滞气所成也。皆因喜怒忧思,产育房劳,伤其营卫,或挟有湿热,使浊气渗入膀胱,故秽白之物,如涕下流,面色无光,腰腿酸痛,精神短少。世俗徒知虚寒,不知湿热,反用温补,偏助心火,心火既盛,阴血渐烁。譬之猪膏,烹之则融,冷之则凝。湿淫不清,则为白带。若热气熏蒸,则为腥腐之气。法当清上实下,理脾养血,而湿热自解。(罗赤诚)


带下者,由湿痰流注于带脉而下浊液,故曰带下。妇女多有之。赤者属热,兼虚兼火治之;白者属湿,兼虚兼痰治之。年久不止,补脾肾兼升提治之。大抵瘦人多火,肥人多痰,最要分辨。白带、白浊、白淫三种,三者相似,而迥然各别。白带者,时常流出清冷稠粘,此下元虚损也;白浊者,随小便而来,混浊如泔,此胃中浊气渗入膀胱也;白淫者,常在小便之后,来亦不多,此男精不摄,滑而自出也。(《临证指南》)


带由精窍而出,如男子梦遗之相同。而淫浊则在溺窍,乃湿热由膀胱而下,不可不辨。


○淫浊与带下之不同者,盖白带出于胞宫,精之余也;淫浊出于膀胱,水之浊也。虽膀胱与肾为表里,故带浊之源,无非皆出于阴分。然带由脾肾之虚滑者多,淫浊由膀胱之湿热者多。此其所以有辨也。(张景岳)


论治


女子下赤白而不甚稠,曰白淫,与男子白浊同系于相火,如龙雷之扰,而不澄清也。属足少阴、太阴,治当清补。如有滑白稠粘者,谓之带下,属手厥阴、少阳。如男子自遗之精,原乎心包,系乎脊膂,络淫带脉,通于任脉,下抵涌泉,上至泥丸,治宜血肉之剂以培之。时人泥于常套,作流痰治,以牡蛎、龙骨、地榆之类涩之,和以四物,加以升提。殊不知根本损伤,以致腐败而下。彼塞滞不清之物,则益加其滞,升提不正之气,则愈增加其郁。惟以六龙固本丸、十六味保元汤主之。证属于虚,则当补养。其他称湿、称痰,俗谓脏冷。又云白属气,赤属血。皆泛而不切之言。(吴梅坡)


妇人忧思郁怒,损伤心脾,肝火时发,血不归经,所以多患带疾。盖肝郁则脾伤,脾伤则气陷,是脾精不守,不能输为营血,而下白滑之物,皆由肝木郁于土中使然。法当开提肝气,补助脾元。盖以白带多属气虚,故补气健脾,为治法之要领也。若下如米泔而臭秽者,此湿热胜也。亦有脾胃气虚,不能制水,而湿痰下坠者,宜二术、黄柏、茯苓、车前为主,佐以升提。若下如鸡子清者,此脾胃虚极也。色必不华,足胫必浮,腰腿必酸,宜五味子、八味丸,间用调脾养心,如归脾之类。


若阴虚有火者,宜六味丸加五味、菟丝、车前、黄柏。叔和云∶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多时骨髓枯。盖言崩久气血虚脱耳。此证虽有气、血、寒、热之分,总属气虚下陷之故。(缪仲淳)


人身带脉,统摄一身无形之水。下焦肾气虚损,带脉漏下,白为气虚,赤为有火,治当补肾为主。脾虚者,六君子汤加升麻;气虚者,补中益气汤;肝虚者,逍遥散兼六味丸。(赵养葵)


带脉总束诸脉,如人束带而前垂也。妇人多郁怒伤肝,肝乘脾,土伤生湿,湿生热,热则流通,故滑浊之物渗入膀胱,从小便而出也。古人作湿寒治,用辛温药。丹溪作湿热治,用苦寒药。夫苦寒正治也,辛温从治也。如湿热怫郁于内,腹痛带下,非辛温从治,能开散之乎?若少腹不痛,止下带者,虽有湿热,而气不郁结,则用苦寒治之为当也。(方约之)


带证,由外邪风冷湿热、内伤瘀血湿痰,皆有余之病。若东垣以血海将枯,津液复亡,是原其病在血虚也。仲淳以脾精不守,元气下陷,是原其病在气虚也。养葵更推原带脉为病,下焦肾气虚损所致,尤为探本之要。此吴梅坡以十六味保元汤、六龙固本丸治带证,盖有自来矣。(萧慎斋)


妇人浊带,其因有六∶一心旌动摇,心火不静而带下者,当清火,宜朱砂安神丸、清心莲子饮。若无邪火,但心虚而带下者,宜秘元煎、人参丸、茯菟丸。一欲事过度,滑泄不固而带下者,宜秘元煎、苓术菟丝丸、济生固精丸。一人事不畅,精道逆而为浊为带者,初宜威喜丸,久宜固阴煎。一湿热下流,而为浊带,脉数,色赤,烦渴多热者,宜保阴煎、加味逍遥散。若热甚兼淋而赤者,宜龙胆泻肝汤。一元气虚而带下者,宜寿脾煎、七福饮、十全大补汤。若阳气虚寒,脉微涩,腹痛多寒者,宜加姜、附。一脾肾气虚下陷而带下者,宜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张景岳)


选案


一妇经多带下者,日轻夜重,泄泻无时,拟属下多亡阴,治用血药,益甚,始悟此病,合阳生阴长之治。


夫经多带下,又兼泄泻,皆由阳虚下陷。盖日则阳旺,而得健运之职,故轻;夜则阴旺,而阳不得其职,故重。


易以参、术助阳,服之而效。(缪仲淳)


一女七岁下白,其母疑焉。夜卧因以帛垫身,始知其故。予曰∶女子二七任脉通。今任脉未通,带脉未成,何以得此?是必脾虚有湿而然。方用白术、茯苓、山药、苡仁、扁豆、芡实、白芍、甘草、陈皮为末,服之而止。嫁后一产而脱,体气早亏之过也。(许宣治)


带下赤白皆湿热,脐腹痛甚湿热结;


经曰∶小腹冤热,溲出白液。冤者,湿热屈抑凝滞,结于任脉,自胞上而过带脉,出于大、小肠之分,淋沥以下,故曰带下,赤属血,白属气。其证∶头昏目眩,口苦舌干,咽嗌,大便或闭或溏,小便涩,皆热证也,如赤白痢浊一般,但不痛耳。间有痛者,湿热怫郁,甚则肚腹引痛。妇人服食燥热,性行乖戾,以致肝旺脾亏而生湿热,热则流通,古人有用导水丸下之,继以淡剂渗之,或苦楝丸、大玄胡索散调之。如脐腹痛者,暂以辛温开导,如大温经汤,补经固真汤、龟柏姜栀丸是也。


热多瘦妇必潮烦,


瘦人多热,脉数,外证潮烦,乃阴虚火盛也,芩柏樗皮丸。带不止者,用地骨皮一两,生地五两,酒十盏,煎至三盏,分三次服;或白芷散、单益母丸。白带兼痛风者,二陈汤加苍、柏、南星、牛膝、川芎;兼头风鼻涕者,苍柏辛芎散;兼七情者,侧柏樗皮丸。


湿胜肥黄痰作孽;


肥人多湿,身黄脾缓,阴户如水,或痛,白带,升阳燥湿汤、四物固真丹。湿痰流下,渗入膀胱,宜二陈汤加二术、升麻、柴胡,或苍柏樗皮丸。如结痰白带,淋沥不已者,先以小胃丹,半饥半饱,津液下数丸。


候郁积开,服芩术芍葵丸。通用五芩散合四物汤,或单樗白皮炒为末,酒糊丸,血虚加四物汤;气虚加参、术、陈皮;火动加黄柏;滑久加龙骨、赤石脂;性躁加黄连;腹痛加干姜。


间有虚寒带臭腥,阴中冷痛何曾歇;


虚因月水淋沥不已,或崩中暴下,或产后去血过多,以致阴亏阳竭,荣气不升,经脉凝泣,卫气下陷,精气累滞于下焦,蕴积而成,白滑如涕,下流腥臭者,黄 建中汤去桂,加当归,水煎吞苦楝丸。久不止,脐腹引阴冷痛者,东垣固真丸;虚中有火者,补经固真汤、大乌鸡丸。常用∶气虚,四君子汤;血虚,四物汤。有火加黄柏,有寒加桂、附。寒始因亡血,复亡其阳,阳气虚极,带下腥臭,多悲不乐,附桂汤;腹痛阴冷者,四物汤加桂、附。常用酒煮当归丸、小乌鸡丸、螽斯丸,琥珀调经丸。


外感风邪传各经,


风邪入于胞门,或中经脉,流传脏腑。若伤肝经,青如泥色;心经,赤如红津;肺经,白形如涕;脾经,黄如烂瓜;肾经,黑如衄血。宜胃风汤,或五积散去麻黄主之。通用单地榆散。


一种白淫思虑切;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发为筋痿,久为白淫,谓白物淫如白精之状,不可误作白带,过服热药。又有日夜流津,如清米泔,或如 胶者,谓之白崩,与白淫大同,多忧思过度所致,诚难治疗,宜平补镇心丹。因思伤脾胃者,四七汤下白丸子,或归脾汤;痞闷少食者,沉香降气汤;因劳伤肾气,心肾不交者,金锁正元丹、小菟丝子丸、威喜丸、硫苓丸。


室女胎产法相同,


室女经水初下,一时惊悸,或浴以冷水,或当风取凉,故经水止而即患带下,宜琥珀朱砂丸。孕妇带下,全是湿热,宜芩术樗皮丸。平时阴阳过多,及产后亡血下虚,风邪乘虚入于胞络,宜暖宫丸加姜、附、吴萸,或黄 建中汤去桂,加当归,水煎吞苦楝丸。


补卫调脾循故辙。


凡崩中带下,或用升提,如升阳调经汤;或用收涩,如伏龙肝散、白芷散。然暂止而终不止者,盖卫司开阖,而为荣血之主,脾胃为血海水液之会,卫气与胃气俱虚,则血液无所约制。是以古方有用桂枝汤加附子,以固卫气者;四君子汤加草果、丁香、木香,以燥水健脾者;或用理中汤加陈皮、半夏;或单半夏丸,用芎、归煎汤下;或补中益气汤、平胃散。皆补卫浓脾,使气血自循故辙,而不专于收涩以劫夺之也。


带下之症,方书以青、黄、赤、白、黑,分属五脏,各立药方。其实不必拘泥,大抵此症不外脾虚有湿。脾气壮旺,则饮食之精华生气血而不生带;脾气虚弱则五味之实秀,生带而不生气血。南方地土卑湿,人禀常弱,故浊带之症,十人有九,予以五味异功散,加扁豆、苡仁、山药之类,投之辄效。倘挟五色,则加本脏药一、二味足矣。夫带症似属寻常,若崩而不止,多至髓竭骨枯而成损。治此者,宁可忽诸!


五味异功散(见虚劳) 健脾止浊带,前症若专下白色,属肺,倍用苡仁。若兼赤色,属心,加丹参、当归。若兼青色,属肝,加柴胡、山栀。若兼黄色,属脾,加石斛、荷叶、陈米。若兼黑色,属肾,加杜仲、续断。若脉数有热,加炒黄柏、莲子心。若脉迟厥冷,加黑


带下者,阴精之不藏也。相火下衰,肾水澌寒,经血凝瘀,结于少腹,阻格阴精上济之路,肾水失藏,肝木疏泄,故精液淫泆,流而为带。带者,任脉之阴旺,带脉之不引也。


五藏之阴精,皆统于任脉。任中阳秘,带脉横束,环腰如带,为之收引,故精敛而不泄。任脉寒冱,带脉不引,精华流溢,是谓带下。水下泄则火上炎,故多有夜热骨蒸,掌烦口燥之证。


而下寒上热之原,则过不在于心肾,而在于脾胃之湿。盖气根于肾,坎之阳也,升于木火而藏于肺;血根于心,离之阴也,降于金水而藏于肝。金性收敛而木性生发,金随胃降,收敛之政行,离阴下潜而化浊阴,是以气凉而水暖;木从脾升,生发之令畅,坎阳上达而化清阳,是以血温而火清。阳不郁则热不生,阴不郁则寒不作也。土湿则脾胃不运,阴阳莫交,阳上郁而热生于气,阴下郁而寒生于血。血寒,故凝涩而瘀结也。


仲景温经一汤,温中去湿,清金荣木,活血行瘀,诚为圣法。至于瘀血坚凝,则用土瓜根散,精液滑泄,则用矾石丸,法更密矣。


温经汤


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 干姜三钱 桂枝三钱 茯苓三钱 丹皮三钱 当归二钱 阿胶三钱 麦冬三钱 芍药三钱 芎?二钱 茱萸三钱


煎一杯,温服。


治妇人带下,及少腹寒冷,久不受胎,或崩漏下血,或经来过多,或至期不来。


阴精流泻,加牡蛎。瘀血坚硬,加桃仁、鳖甲。


遗风庞 血虚嘈杂,知饥少纳,脉虚细,腰酸带下,舌色灰浓。姑宜养血、和中、平肝当归身(钱半) 仙半夏(钱半) 遍金钗(三钱) 鸡血藤(三钱) 茯神(四钱) 左金丸(八分) 木蝴蝶(四分) 佩兰(钱半) 丹参(三钱) 炒谷芽(四钱) 生牡蛎(四钱)


清煎五帖。


介按∶冲脉之血,系是阳明水谷所化,兹以胃液已虚,未能容纳水谷,而致知饥嘈杂。


且肝肾并亏,而致腰酸带下,故以柔肝、和胃、养血为治。



遗风庞 带下腰酸,脉关尺涩细,经停七月,腹中有形,病在冲任。宜柔肝、涩下。(三月二十三日。)


桑螵蛸(三钱) 归身(钱半) 菟丝子(三钱) 生香附(钱半) 炒杜仲(三钱) 木蝴蝶(四分) 川断(三钱) 绿萼梅(钱半) 生牡蛎(四钱) 大腹绒(三钱) 覆盆子(三钱)


清煎四帖。


介按∶任脉通,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兹以冲任并亏,而经停七月,肝郁不畅,则腹中有形,肾虚而带脉不固,则酸下腰带。治以柔肝涩下,即是摄冲任之意。



黄公 徐 小腹仍属滞痛,脉尚涩,白带未除,冲任腰胯酸痛。宜和肝涩下为稳(六月七号乙巳二十二日。)


当归(钱半,小茴香炒拌) 省头草(三钱) 覆盆子(三钱) 杜仲(三钱) 延胡(钱半) 九香虫(一钱) 乌药(钱半) 香附(三钱) 炒小胡麻(三钱) 生牡蛎(四钱) 玫瑰花(五朵)


清煎七帖。


介按∶王叔和曰∶带脉为病,左右绕脐,腰脊痛,冲阴股也。据是以观,则此症系是带脉失司,肝逆未平之候。



盛陵徐 冲任内怯,腰疼背掣,带下,脉涩细,癸涩不调,头疼。姑宜养血、调经、涩下。(八月二十二号戊申十四日。)


全当归(三钱) 茺蔚子(三钱) 鸡血藤(三钱) 草(三钱) 炒白芍(钱半) 炒杜仲(三钱) 覆盆子(三钱) 化龙骨(三钱) 川芎(钱半) 生牡蛎(四钱) 桑寄生(三钱)


清煎七帖。


介按∶女人月水,由诸络之血,汇集血海而下,兹以冲任内怯,肝肾液虚,是以头疼腰痛,背掣带下,养血补肾以调经,深得内经先其所因,伏其所主之旨。



安昌马 带下如注,小腹滞痛,脉涩左弦细,癸涩不调,舌浓腻,汗出 。宜疏泄厥阴为主。(四月二十八日。)


川楝子(三钱) 当归(钱半) 桑螵蛸(钱半) 柏子仁(三钱) 延胡(三钱) 麻子仁(四钱) 生香附(钱半) 海金沙(四钱) 省头草(三钱) 车前子(三钱) 青木香(八分)


清煎三帖。


介按∶此系肝郁侵脾,湿热下陷,是以脾精不守,未能化为经水,反变白滑之物,直下而为带。故治以疏泄厥阴,兼渗湿热而涩下。


带下.是脾土亏损.不能摄水也.六君子汤加炮姜以实之.甚者补中益气汤加白芍半夏.久服自除.如脾土湿热下流者.六君子汤加柴胡黄芩丹皮白芍.如恼怒伤肝者.加味逍遥散加人参.亏损者.起于劳力.面色痿黄.不思饮食.脉必大而无力.且迟.腰酸.湿热者.起于饮食不节.或多嗜酒.带色必兼黄浊而浓.脉必大而有力.兼见腰酸.恼怒者.以前诸症俱无.但见面色常带红.胸中觉闷热.脉必弦数而有力.



江(右) 曾经血崩,营血亏损,不能养肝,肝木克土。不时便泄,脐下气聚不舒,四肢节骱痰核结聚,咽中如阻,心悸带下。脉虚弦,舌心光剥。水亏木旺,土弱肝强。养血柔肝,为治本之道。


阿胶珠(二钱) 土炒白芍(一钱五分) 炒黄川贝(一钱五分) 生山药(三钱) 炒木瓜皮(一钱) 海蛤粉(三钱) 炙甘草(三分) 生牡蛎(五钱) 杜仲(三钱) 潼沙苑(盐水炒三钱) 盐水炒竹茹(一钱)



粱(右) 带下腰酸,小便不禁,心悸火升。带脉不固,肝肾空虚,阳气上逆也。


奎党参(三钱) 生山药(三钱) 潼沙苑(盐水炒三钱) 菟丝子(盐水炒三钱) 阿胶珠(二钱)生牡蛎(五钱) 桑螵蛸(二钱炙) 杜仲(三钱) 杞子(三钱) 芡实(三钱)


【二诊】 带下大减小便亦能约束,心悸火升。的是阳升而奇脉不固。效方进退。


阿胶珠(三钱) 潼沙苑(盐水炒三钱) 甘杞子(盐水炒三钱) 牡蛎(五钱) 浓杜仲(三钱)桑螵蛸(三钱炙) 莲须(八分) 菟丝子(三钱) 于术(一钱五分) 肥玉竹(三钱)


【三诊】 带脉渐能约束,火升亦定,然寐醒舌干口燥。阴液耗损不复。前法参入甘凉。


石斛(四钱) 牡蛎(五钱) 天冬(二钱) 山药(三钱) 莲须(八分) 炒阿胶(二钱)沙苑(三钱) 杞子(三钱) 桑螵蛸(炙一钱五分) 菟丝子(盐水炒三钱) 杜仲(三钱)



莫(右) 从少腹作痛,以致带下腰痛。冲气不和,带脉因而不固矣。


公丁香(三分) 炙艾叶(七分) 潼沙苑(盐水炒三钱) 酒炒白芍(一钱五分) 香附(盐水炒二钱)菟丝子(盐水炒三钱) 炒小茴香(五分) 炒山药(三钱) 杜仲(三钱) 干橘叶(一钱五分)



王(右) 淋带不止,气撑腹痛,里急而欲解不解。冲任损伤,不能固摄,图治不易也。


白芍(一钱五分) 乌贼骨(四钱) 阿胶珠(二钱) 川断肉(三钱) 当归炭(二钱) 生地(四钱)茯苓(三钱) 艾炭(五分) 丁香(三分) 砂仁(五分)


【二诊】 带下不止,气撑而下坠则痛,大便闭阻。再温润大府,疏泄肝木,略参固涩法。


乌贼骨(四钱) 金铃子(一钱五分) 当归炭(二钱) 香附(三钱) 光杏仁(三钱) 炒椿皮(一钱五分) 鲜苁蓉(六钱洗) 栝蒌仁(四钱打) 磨沉香(五分) 砂仁(五分)



顾(右) 赤带绵下,遍体作痛,小便烙热,甚则微痛,头空昏晕。脉象带数。肝火湿热沦陷于下,带脉从而不固矣。


吉林参(五分研末麦冬汤下) 白茯苓(三钱) 川雅连(三分) 池菊花(一钱五分) 生于术(二钱)车前子(盐水炒二钱) 黑豆衣(三钱) 酒炒白芍(一钱五分) 愈带丸(二次服三钱)



刘(右) 带下色黄,恶心欲呕。脾胃湿热沦陷。拟和中而化痰湿。


制半夏(一钱五分) 广皮(一钱) 赤白芍(各二钱) 萆 (一钱五分) 竹茹(一钱) 炙艾叶(五分) 公丁香(三分) 白蔻仁(七分)



汪(右) 带下如注,腹满不舒。脾胃湿热,尽行下流。深恐元气难支。


制半夏 金铃子 海蛤粉 赤白苓 炒椿皮 广皮泽泻 萆 生薏仁 伏龙肝(一两煎汤代水) 愈带丸


【二诊】 和中分利湿热,带下仍然不减,遍体作痛。虚肝纵横,脾胃亏损,不能收摄。勉拟柔和肝木,双培脾肾。


当归 川断肉(盐水炒) 菟丝子 芡实 醋炒青皮 白芍 潼沙苑(盐水炒) 破故纸 莲子 伏龙肝


【三诊】 带下稍减,而肝气纵横胀满,右乳作痛。再益脾肾而疏肝木。


香附 破故纸 白芍 菟丝子(盐水炒) 潼沙苑(盐水炒) 枳壳 川断肉 木香 金铃子 杜仲 伏龙肝(八钱煎汤代水)



张(右) 肝火时升时降,头胀目涩,带下赤白相兼。再清化湿热,兼泄肝火。


元参 川雅连(吴萸二分煎汁炒) 香附 白芍 柴胡(盐水炒) 丹参龟甲心(先煎) 椿根皮(炒黑) 青皮 泽泻 牡蛎(盐水炒)



严(右) 肝脾肾并亏,摄纳无权,经淋带下,血虚阳升,腰酸悸眩。湿热尽从下溜,不能急切图功。


西潞党(元米炒) 茯苓神 炒椿皮 浓杜仲 香附(醋炒) 菟丝子(盐水炒)女贞子 金毛脊 于术炭 愈带丸



右 久带不止,腰府酸楚。脉形滑大。此肝火湿热沦下。恐损而难复。


法半夏(二钱) 川石斛(四钱) 海蛤粉(四钱包) 女贞子(三钱) 橘白(一钱) 茯苓神(各二钱)潼沙苑(盐水炒三钱) 椿根皮(三钱炒) 豆衣(三钱) 愈带丸(先服三钱)



右 久带液虚,头晕心悸腰楚。惟有临时调理而已。


炒于术(二钱) 潼沙苑(盐水炒三钱) 椿白皮(炒黑二钱) 炒菊花(一钱五分) 炒枣仁(二钱研)钩钩(后下三钱) 朱茯神(三钱) 煨天麻(一钱五分) 浓杜仲(三钱)



汤(右) 带下腰楚,中脘作痛。脉象濡软。八脉不固,湿热沦下也。


海蛤壳(四钱) 川萆 (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 浓杜仲(三钱) 决明(四钱) 茯苓神(各二钱) 炒菊花(一钱五分) 钩钩(后下二钱) 椿根皮(炒黑三钱) 伏龙肝(一两煎汤代水)



右 淋带不止,小溲作痒。肝火湿热内郁也。


龙胆草 泽泻 细生地炭 川萆 当归炭 车前子 黑山栀 甘草梢 赤白苓



右 带下稍减。血不热,何至淋沥,而且先期。木无火,何至生风。凉营熄肝为法。


桑叶(一钱) 炒白薇(二钱) 樗白皮(炒黑二钱) 决明(四钱) 黑豆衣(四钱) 金铃子(一钱五分)女贞子(酒炒三钱) 炒菊花(一钱五分) 炒地骨皮(二钱) 丹皮(二钱) 愈带丸(三钱)



右 不时气喘,喘则欲厥。偏右头痛,带浊绵下。脉象弦滑。此饮阻肺下,痰水之气上则逆射于肺,下则沦陷于脾。用丹溪法。


于术炭 枳实 柴胡 焦苍术 制半夏 炙升麻 猪苓 广陈皮



右 半产之后,继以血崩,崩则八脉损伤,带脉不固,带下连绵,按月经来甚多,维护皆失其职,不能急切从事也。


西党参 乌贼骨(炙) 破故纸(盐水炒) 茯苓神 莲子 阿胶珠 菟丝子(盐水炒) 潼沙苑(盐水炒)巴戟肉



右 肝经之脉环阴器。所见之象,形非枣核,似未可作阴茄论,仍是阴肿痛而已。按方书皆外治之法居多,至于内服之方,未必大备,今臆拟逍遥散法以舒木郁,略参宣畅气血之品。以备商榷。


柴胡(五分) 炒赤芍(一钱五分) 没药(五分去油) 枳实(一钱) 当归(二钱) 茯苓(二钱) 橘皮(一钱)


阴肿一门目录未列姑附录于此。


白带属脾肺两虚,宜温肺养脾。治之不早,必变潮热等证,治之最难。宜保元汤温暖肺气,腹中痛加炮姜,胀痛加艾叶、阿胶。赤带补中益气汤加赤芍、红花;赤白带八味丸。


赤带赤葵花,白带白葵花,为末酒服。


热入小肠则赤带,热入大肠则白带,皆肾脉虚也。宜用苦楝子、小茴、归身各五钱,酒糊丸,空心温酒下。


验案


一女人知饥饿,白带时多时少,神思昏倦,头晕,乃痰之为病也。宜大升大举之。白术生用二两,人参、甘草、川芎、砂仁、陈皮各五钱,半夏、白芍、茯苓、归身各一两,蜜丸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