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逍遥散

《妇人大全良方》:逍遥散

《冯氏锦囊秘录》:逍遥散

《何氏虚劳心传》:逍遥散

《救伤秘旨》:逍遥散

《仁术便览》:逍遥散

《删补名医方论》:逍遥散

《外科理例》:逍遥散

《医述》:逍遥散

《时方歌括》:逍遥散

《医方论》:逍遥散

《医宗金鉴》:逍遥散

《重楼玉钥》:逍遥散

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白茯苓 白术 当归(去芦,酒浸半日,微炒) 白芍药 北柴胡(去苗,各一两) 甘草(炙,两半)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煨生姜一块,切片,薄荷三叶,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无时候。


治妇人手足烦热,夜卧多汗,肌肉黄瘁,经候不调,四肢烦倦,心胸满闷,状如劳气。


枳壳散。


治血虚烦热,肢体疼痛,口干盗汗,嗜卧,月水不调,寒热如疟,痰嗽骨蒸。


白茯苓 白术(土炒) 当归 白芍(酒炒) 柴胡(各一钱) 甘草(五分)水钟半,加煨姜、薄荷煎八分服。加山枝、牡丹皮,名加味逍遥散。


肝虚则血病,归芍养血而敛阴,木盛则土衰,术草和中而补土,柴胡升阳散热,合芍药以平肝,使木得条达,茯苓清热利湿,令心气安宁,煨姜暖胃祛痰,能润中解郁,薄荷搜肝泻肺,理血消风,诸证自己,所以有消遥之名。


一方


治男子妇人,骨蒸痨瘵,憎寒壮热。


青蒿(春夏用叶,秋冬用子,用子不用叶,用根不用茎,四者混用,反为痼疾,必用童便浸过,方有功验,无毒) 大鳖甲(醋炙) 白术 地骨皮 白茯苓 桑白皮(炙) 粉草(炙) 拣人参 北柴胡 栝蒌实(各五钱) 为末,每服二钱,姜汤调服。


治郁怒伤肝,肝血虚少。(抑郁多怒,肝火旺而血虚。)寒热如疟,(必先有微寒,此阳陷入故此症最能误也。)五心烦热,鼻燥咽干,(血虚则内热矣。)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肝伤血少之本病也。)胁肋作痛,(肝脉布胁肋也。)肢体尽疼,(血不能荣筋也。)嗜卧少食,(子病及母,故嗜卧,肝木乘胃,故食少。)月水不调,(血热相搏故也。)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亦有阴中痒者,皆肝火所致,以肝脉绕阴器,抵小腹也。)或遍身瘙痒,赤白游风,或瘰 结核等症。(肝伤火旺,血燥生风,或 瘩瘙痒,或脓水淋漓,或赤或白,游行无定,瘰结核,皮色不变,皆属肝火,血燥而筋挛所致,瘰 则累累如贯珠,多生于前后胸胁间,结核则如榛如豆,亦有累累如贯珠者,不拘头项肢体皆结也。)


柴胡(能散诸经血结气滞) 薄荷(木不能郁,故用柴、薄之辛以散之,各五钱,此味赵氏加,如嫌辛温,些少用之,或生地凉血补阴之品,或另代二地,丹参之属) 乳制白术(木盛则土衰,术以扶之,如嫌香燥,或另代石斛、米仁、山药之属) 茯苓(木枯则易焚,木火通气,心必不宁,苓以宁之,愚每兼用麦冬,以清心降火) 甘草(肝为将军之官,火动必猛烈。丹溪云∶火甚不可骤用寒凉,盖恐扑之而愈焰,以生甘草泻而兼缓,猖狂自定。各一钱)


加丹皮(凉血活血),黑山栀(泻火,各五分),名加味逍遥散。赵氏以山栀屈曲下行泄水,改用吴茱萸、姜汁炒黄连。吕晚村云∶山栀亦不止治水,但不若黄连之运用,在上能达心胃之郁耳!愚谓如见吞酸症,用之如神。


此方辛散酸收,甘缓养血,而兼宁心扶脾之剂。乃肝经之要药,女科之神剂也。仓公传与褚寒乍热,而如疟状,久则成劳。愚谓大凡女人多郁,郁怒则伤肝,气结血凝,火旺血虚而成劳。所以前论云∶童子室女,不生欢笑,及寡妇僧尼,易犯此症也。立斋《女科医按》,每用此方,屡屡见功。又云∶若因郁怒伤肝而寒热,有怔忡不寐少食等症者,参以加味归脾汤治之。李时珍云∶寇氏乃谓柴胡本草无一字治劳,不分脏腑有热无热,一概摈斥,殊非通论。东垣则谓诸有热者加之,无热去之。愚谓劳有五劳,病有五脏。柴胡为肝、胆、心包、三焦引经之药。故劳在肝,而寒热如疟者,正宜用之,若劳在肺肾者,不可用耳!沈氏云∶若病起于肝,先见胁痛而后咳嗽,乃木挟心相刑金,先治其本,加清金之药,兼治其标,原有郁甚舒肝之说也。嘉言谓虚劳畏寒发热,禁用小柴胡汤。又谓骨蒸发热,热深在内里,禁用一切轻扬之剂,恐引热势外出,而增其炽,灼干津液肌肉。正与上言劳在肺肾,不用柴胡之说相合。此方赵氏极称其用之广,而效之神。凡寒热往来如疟,呕吐吞酸,嘈杂胸痛胁痛,小腹胀闷,头晕盗汗,黄胆风温,疝气飧泄,一切郁症,皆对症之方,以此加减出入,无不获效。愚按∶师尼寡妇,欲念一萌,肾中相火必动,动久则水必亏,郁怒伤肝,火旺血虚,肝木将槁,若非肾水浇灌,则干柴烈火燎原,不可止遏,虽用本方,必兼壮水为主。


柴胡 土炒白术 茯苓(各一钱) 当归(酒拌二钱) 炙草(五分) 薄荷(六分) 加煨姜(三片)


水煎服。


治血虚烦热,月水不调,脐腹胀痛,痰嗽,潮热。男妇俱宜服,有奇功。


甘草(炙,半两) 当归(焙) 茯苓 白芍 白术 柴胡(各一两) 薄荷(少许)


有汗加地骨皮。无汗加牡丹皮。嗽甚加麦冬、桔梗。热甚加黄芩。下元火甚入黄柏。


上每服五钱,煨姜二片,水煎,食远服。临服入童便一小钟,尤好。


治肝家血虚火旺,头痛目眩烦赤,口苦倦怠烦渴,抑郁不乐,两胁作痛,寒热,小腹重坠,妇人经水不调,脉弦大而虚。


芍药(酒炒) 当归 白术(炒) 茯苓 甘草(炙) 柴胡(各二钱)


引用煨姜三片,薄菏少许,煎服。


加味逍遥散,即此方加丹皮、山栀(炒)各五分。


【集注】赵羽皇曰∶五脏苦欲补泻,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盖肝性急善怒,其气上行则顺,下行则郁,郁则火动而诸病生矣。


故发于上,则头眩、耳鸣而或为目赤。发于中,则胸满、胁痛而或作吞酸。发于下,则少腹疼疝而或溲尿不利。发于外,则寒热往来,似疟非疟。凡此诸证,何莫非肝郁之象乎?而肝木之所以郁,其说有二∶一为土虚不能升木也,一为血少不能养肝也。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土虚,则木不升而郁。阴血少,则肝不滋而枯。方用白术、茯苓者,助土德以升木也。当归、芍药者,益荣血以养肝也。薄荷解热,甘草和中。独柴胡一味,一以为厥阴之报使,一以升发诸阳。经云∶木郁则达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曰逍遥。若内热、外热盛者,加丹皮解肌热,炒栀清内热,此加味逍遥散之义也。


治妇人血虚。五心烦热。肢体痛。头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食少。嗜卧。及血弱荣卫不调。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当归(酒拌) 芍药 茯苓 白术(炒) 柴胡(各一钱) 甘草(七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肝木之所以郁者,其说有二∶一为土虚不能升木也;一为血少不能养肝也。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气虚,则九地不升,而木因之郁;阴血少,则木无水润,而肝遂以枯。方用白术、茯苓者,助土德以升木也;当归、芍药者,益营血以养肝也;丹皮解热于中;草、栀清火于下;独柴胡一味,一以厥阴报使,一以升发诸阳。


《经》云∶木郁达之,柴胡其要矣。(赵羽皇)


治肝家血虚火旺.头痛目眩.颊赤口苦.倦怠烦渴.抑郁不乐.两胁作痛.寒热小腹重坠.妇人经水不调.脉弦大而虚.


逍遥散用芍当归.术草柴苓慎勿违.(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一钱.甘草炙五分.加煨姜薄荷煎.)散郁除蒸功最捷.(医贯曰方中柴胡薄荷二味最妙.盖木喜风摇.寒即摧萎.温即发生.木郁则火郁.火郁则土郁.土郁则金郁.金郁则水郁.五行相因.自然之理也.余以一方治木郁.而诸郁皆解.逍遥散是也.)丹栀加入有元机.(如丹皮栀子.名八味逍遥散.治肝伤血少经枯)赵羽皇曰.此治肝郁之病.而肝之所以郁者.其说有二.一为土虚.不能升木也.一为血少.不能养肝也.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土虚.则木不升而郁.阴血少.则肝不滋而枯.方用白术茯苓者.助土德以升木也.当归芍药者.益荣血以养肝也.薄荷解热.甘草和平.独柴胡一味.一以为厥阴之报使.一以升发诸阳.经云.木郁则达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之曰逍遥.○通可行滞(火气郁滞.宜从小便利之.通为轻.泄为重也.)


柴胡 当归(酒拌) 白芍(酒炒) 白术(土炒) 茯苓一钱 甘草(炙)五分


加煨姜、薄荷煎。


逍遥散,于调营扶土之中,用条达肝木,宣通胆气之法,最为解郁之善剂。五脏惟肝为最刚,而又于令为春,于行为木,具发生长养之机。一有怫郁,则其性怒张,不可复制;且火旺则克金,木旺则克土,波及他脏,理固宜然。此于调养之中,寓疏通条达之法,使之得遂其性而诸病自安。加丹参、香附二味,以调经更妙,盖妇人多郁故也。


治肝家血虚火旺,头痛目眩烦赤,口苦倦怠烦渴,抑郁不乐,两胁作痛,寒热,小腹重坠,妇人经水不调,脉弦大而虚。


芍药(酒炒) 当归 白术(炒) 茯苓 甘草(炙) 柴胡各二钱 引用煨姜三片,薄荷少许,煎服。加味逍遥散,即此方加丹


皮,山栀(炒)各五分。


【集注】赵羽皇曰:五脏苦欲补泻: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盖肝性急善怒,其气上行则顺,下行则郁,郁则火动而诸病生矣。故发于上,则头眩,耳鸣而或为目赤。发于中,则胸满,胁痛而或作吞酸。


发于下,则少腹疼疝而或溲溺不利。发于外,则寒热往来,似疟非疟。凡此诸证,何莫非肝郁之象乎?而肝木之所以郁,其说有二:一为土虚不能升木也,一为血少不能养肝也。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土虚,则木不升而郁。阴血少,则肝不滋而枯。方


用白术,茯苓者,助土德以升木也。当归,芍药者,益荣血以养肝也。薄荷解热,甘草和中。独柴胡一味,一以为厥阴之报使,一以升发诸阳。经云:木郁则达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曰逍遥。若内热,外热盛者,加丹皮解肌热,炒栀清内热,此加味逍遥散之义也。


治肝家血虚火旺头痛目眩.颊赤口苦倦怠烦渴.抑郁不乐.咽喉干痛无形妇人经水不调.脉弦大而虚.


柴胡(一钱) 当归(一钱) 白芍(一钱) 甘草(五分) 白术(一钱) 茯苓(一钱)上水二钟.加煨姜一片.薄荷五分.煎八分.食远.温服.薛立斋.加丹皮(一钱) 黑山栀(一钱)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