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肺痈

《顾松园医镜》:肺痈

《古今医案按》:肺痈

《仁术便览》:肺痈

《金匮钩玄》:肺痈

《马培之医案》:肺痈

《奇效简便良方》:肺痈

《灸法秘传》:肺痈

《圣济总录》:肺痈

《寿世保元》:肺痈

《外科大成》:肺痈

《外科启玄》:肺痈

《外科心法要诀》:肺痈

《万病回春》:肺痈

《吴鞠通医案》:肺痈

《医学摘粹》:肺痈

《医学摘粹》:肺痈

《医碥》:肺痈

《医宗金鉴》:肺痈

《张氏医通》:肺痈

《证治准绳·疡医》:肺痈

《证治准绳·幼科》:肺痈

《金匮》云∶若口中辟辟燥,咳则胸中隐隐痛,脉数实者,此为肺痈。始荫可救,脓成则死。又云∶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不干渴,时出浊唾腥臭,此为肺痈,久之吐脓如米粥者死。嘉言云∶凡见咳逆上气,即宜防痈痿之症。肺受火热熏蒸,即血为之凝,血凝即痰为之裹,遂成小痈。若能初起即识,当血结而脓未成之时,急泻其肺,方为恰当。迨至血化为脓,泻之无益,肺叶朽坏,倾囊吐出而死。


间有痈小,气壮胃强善食,其脓不从口出,或顺趋肛门,或旁穿胁肋,仍可得生,然亦不过十中二、三耳。


《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 治肺痈,喘不得卧。


甜葶苈〔泻其肺实,下其败浊,不致腐溃吐脓。二、三钱。〕大枣〔固脾胃之元,数枚。〕或合甘桔汤。〔亦治肺痈之剂。〕如连翘〔能散血结气聚。〕牛蒡〔能散诸痈肿毒。〕金银花〔解毒圣药。〕陈年芥卤〔肺痈神丹。〕贝母〔散结消肿。〕花粉〔清热消肿。〕皆可采用。


此治肺痈吃紧方也,随症加减治之。


咳嗽之脉,浮濡易治,〔嗽乃肺病,脉浮为宜,兼见细软,病将退也。〕沉、浮而紧者死。〔与症相反,病必深矣。〕久嗽脉弱者生,实大数者死,上气喘嗽,面肿息肩,脉浮大者死。


【举例】



一 一人经年久嗽,药不绝口,而病反增剧,自谓必成虚劳。士材曰∶脉不数不虚,惟寸口浮大而滑,是风痰未解,多服酸收,故久而弥甚。用二陈汤,加麻黄、前胡、杏仁、苏子、桔梗∶五剂知,十剂效。


二 一人三年久嗽,诸药不效。士材诊之曰∶饥时胸中痛否?曰∶大痛。视其上唇白点如粟者十余处。此虫啮其肺。用百部一味煎膏,加乌梅、槟榔与服。下寸白虫四十余条,不十日而痛止咳宁。自此之后,永不再作。


三 一妇患肺家火实,热甚咳嗽,久而不愈。身如火炎,肌瘦将成劳。用紫菀汤〔紫菀、桑皮、杏仁、款冬花、枇杷叶、木通等分,大黄减半。蜜丸樱桃大。夜间噙化三、五丸。〕服之而愈。


四 一妇平日持齐,肠胃素枯,天癸绝后,经犹不止,似有崩漏之意。嘉言治已痊可,时值秋燥,人多病咳,而血虚津枯之体,受伤犹猛,胸胁紧胀,上气喘急,卧寐不宁。咳动则大痛,痰中带血而腥,食不易入,声不易出,寒热交作。申、酉二时,燥金用事,诸苦倍增。其脉时大时小,时弦紧,时牢伏。服清肺药,如以勺水沃焦,无裨缓急。嘉言告以肺痈将成,高年难任,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先通肺气之壅,即觉气稍平,食稍入,痰稍易出,身稍可侧,大有生机。嘉言曰∶未也,吾见来势太急,不得已而取快于一时,然暂开者易至复闭,复闭则前方不可再用。今乘其暂开,多方以图,必在两月后,交冬至节,方是愈期。盖身中之燥,与时令之燥,胶结不解,必俟燥金退气,而肺乃得宁。此两月间,屡危屡安,大率皆用活法斡旋。


缘肺病不能用补,而脾虚又不能生肺,肺燥喜于用润,而脾滞又艰于运食。今日脾虚之极,食饮不思,则于清肺药中,少加参、术以补脾,明日肺燥之极,热盛咳频,则于清肺药中,少加阿胶以润燥。至立冬之午刻,病者忽云∶内中大觉清爽,可得生矣。奇哉!天时之燥去,而肺金之燥遂下传于大肠,五、六日不一大便,略一润肠即解,正以客邪易去耳。至小雪节,康健加餐,倍于平日。盖胃中空虚既久,势必加食,复其水谷容受之常,方为痊愈也。


六 一妇孕五月,偶下血,以人参、阿胶勉固其胎。又一月,身肿气胀血逆上奔,结聚于会厌胸膈间,食饮才入,触之痛处,转下艰难,稍急即连粒呕出。皆谓胎气上逼,脾虚作肿成嗝。用人参之补,五味之收为治。至白露节,孕期已八月,病势急笃,呼吸将绝。嘉言诊视,其尺脉微涩难推,独肺部洪大无伦,喘声如曳锯,手臂青紫肿亮,如殴伤色。谓曰∶胃脉洪大,合于会厌之结塞,知其肺当生痈。尺脉微涩,合于肉色之青肿,知其胎已久坏。宜泻白散之善药,加芩、桔之苦,以开其上之壅,通其下之闭,服一大剂,腹即孥痛,如欲产状,此肺气开而下行,久闭恶秽得出也。再进一剂,身肿稍退,上气稍平,下白污如脓者数斗,裹朽胎而出。旬余尚去白污,并无点血相杂。可知胎朽腹中,已近百日,阴胎之血,和胎俱化为脓也。病者当时胸膈即开,连连进粥,神思清爽。然胎朽虽去,而秽气充斥,周身青肿未迟,胸厌虽宽,而肺气壅遏,寒热咳嗽未除。一以清肺为主,旬余乃瘳。


石山治一妇.年近三十.形色瘦白.素时或咳嗽一二声.月水或前或后.夏月取凉.遂咳甚.不能伏枕者月余.嗽痰中或带血.或兼脓.嗽急则吐食.医用芩、连、二陈.不效.复用参、 等补药.病重.汪视左脉浮滑.右脉稍弱而滑.幼伤手腕.掌不能伸.右脉似难凭矣.乃以左脉验之.恐妊兼肺痈也.遂以清肺泄肺之剂进之.三服而能着枕.痰不吐.脓不咯.惟时或恶阻.汪曰.此妊之常病也.教用苡仁、白术、茯苓、麦冬、黄芩、阿胶煎服病减.月余复为诊脉.皆稍缓而浮.曰.热已减矣.但吐红太多.未免伤胃.教用四君子加陈皮、黄芩、枳壳煎服调理.妊至六月.食鸡病作.却鸡而愈.至九月病又复作.声哑.令服童便获安.汪曰.产后病除.乃是佳兆.病若复作.非吾所知.月足而产.脾胃病作.加泄.竟不救.


一儒者素善饮.咳痰项强.皮肤不泽.此肺痈也.盖肺系于项.故项不能转侧.肺气虚弱.故皮肤不泽.先用桔梗汤以治肺.后用八珍补肺汤.以补脾土.生肺金.而痊.


一男子面赤吐脓.发热作渴.烦躁引饮.脉洪数而无伦次.此肾火伤肝.先用加减八味丸加麦冬大剂一钟.热渴顿止.久睡觉而神爽索食.再剂.诸证又减六七.仍用前药.更以人参五钱、麦冬二钱五分.五味二钱.水煎代茶.日饮一剂.月余而安.此证面赤者当补脾肾.面白者当补脾肺.故用此药.


江应宿治贡士汪宾篁.患滞下赤白.月余.江诊视.投药数剂而愈.六脉洪数不减.即告之曰.公年高.足三阴虚损不能相生.当滋化源.否则恐生他病.与六味地黄丸加生脉散因循半月.未及修制.遂觉右乳旁牵痛.面赤.吐痰腥臭.脉洪大浮数.按之无力.江曰脉数不时见.此肺痈也.次日.吐脓血甚多.投以桔梗汤加羚羊角.未应.再与升麻汤十余剂.更以前丸滋其化源而愈.


王宇泰治一妇.感冒风寒.或用发表之剂.反咳嗽喘急.饮食少思.胸膈不利.大便不通.右寸关脉浮数.欲用通利之剂.王曰.此因脾土亏损.不能生肺金.若更利之.复耗津液.必患肺痈矣.不信.仍利之.虚证悉至.果吐脓.乃朝用益气汤.夕用桔梗汤.各数帖又朝用益气汤.夕用十全大补汤.各五十帖.全愈.


一妇咳嗽吐痰.胸膈作痛.右寸关浮滑.项下牵强.此脾胃积热成痰.非痈患也.以二陈汤加山栀、白术、桔梗.治之而愈.


已破入风不治,用太乙膏为丸服。收敛疮口,止有合欢树皮煎汤饮。(即夜合花) 脉诀∶寸数而实,肺痈已成;寸数虚涩,肺痿之形。肺痈色白,脉宜短涩,死者浮大,不白而赤。(校合欢即交枝树,产河南,人恒植庭除,叶似槐,木似桐,枝软互相交合,非夜合花也。)


已破入风者不治。搜风汤吐之。(出医垒元戎)


收敛疮口,止有合欢树皮、白蔹煎汤饮之。



肺痈一年,咳吐脓血,发热脉数,势入损门,当养阴清痰热。


南洋参 杏仁 苡米 橘红 象贝 鲜百部 蛤粉 麦冬 丹皮 花粉 蒌仁 梨片


肺痈咳吐脓血之后,而夜分呛咳不止,入暮作寒,肢冷体痛,肺胃荣卫皆虚,肝阳不降。


宜养肺胃,兼以柔肝。


当归 炙甘草 首乌 淮牛膝 北沙参 杏仁 橘红 蛤粉 茯苓 紫菀 淮山药 榧子


风阳外受,肺胃之痰热内蕴,咳嗽发热,胸胁作痛,防成肺痈,急当清降。


薄荷 杏仁 桑皮 通草 茯苓 橘红 枳壳 川贝 苏根 蒌仁 枇杷叶 茅根


痰气蕴结肝肺,咳嗽发热,痰腥,胁痛,防成肺痈,当以清降。


南沙参 杏仁 百部 蛤粉 川贝 丹皮 橘红 通草 蒌皮 枇杷叶 竹茹


右手举不能过项,侧卧痰似鱼肠极臭者是


老丝瓜去皮,瓦焙,先下种次下瓤,黄色存性,研末,黄酒调,每服二匙。或橘叶绞汁一盏服,吐出脓血愈。(危急者亦效)


久咳不已,胸中隐隐而疼,吐痰腥臭,或吐血脓,是为肺痈。痈者,壅也。良由风寒内郁,郁久成火,火刑金脏而成。法当灸其天突,兼服清肺之方,庶几有效。


天突(见喘症。)


论曰肺痈之病,脉数而实,盖以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热凝滞,蓄结为痈。其证恶寒口干,胸中隐隐痛,咳而胸满,时出腥唾者是也。宜速治之,久则吐脓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难治。


治肺痈,苇叶汤方


苇叶(细切二升)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双仁炒研) 瓜子 薏苡仁(各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得五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再去滓,分温三服,当吐如脓。


治肺痈,甜葶苈丸方


甜葶苈(隔纸炒别研细罗过) 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别研如膏各一两) 贝母(煨令黄色去心


上三味,先使不 皂荚肥者二两,生椎碎,入在无灰酒半升内,熟 滤去滓,入净铫子中,慢火熬成膏,次将前三味药拌匀,旋入皂荚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如肺气喘急,浓煎桑白皮汤下,不拘时候。


治肺痈,防己葶苈丸方


防己(一两) 葶苈(隔纸炒三分)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如脂一分)


上三味,先捣前二味,细罗为末,与杏仁同研令匀,取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煎桑白皮汤下二十丸,日三服。


治肺痈咳嗽,防己丸方


防己 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 贝母(去心) 甘草(炙锉各二两) 甜葶苈(四两隔纸炒香)


上五味,捣研为末,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候,温水下。


治肺痈,生地黄汤方


生地黄汁(一升) 当归(切焙) 甘草(炙) 白石英(碎绵裹) 人参(各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上八味,除地黄汁鸡外,锉如麻豆,以水一斗五升,先煮鸡取七升汁去鸡,纳地黄汁诸药等,煮取三升,去滓每服一盏,日三夜二。


治肺痈,薏苡仁汤方


薏苡仁(一升) 苦酒(三升)


上二味,同煮取一升,去滓微温顿服,有脓血吐出,验。


治肺痈,吐脓如粳米粥,桔梗汤方


桔梗(锉炒一两半) 甘草(炙锉半两)


上二味,粗捣筛,每服六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温服,须臾吐脓数合瘥。


治肺痈涕唾涎沫,吐脓如粥,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去心焙二两) 桔梗(去芦头五两) 甘草(炙锉三分)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青蒿心叶十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稍轻者粥饮调下亦得,不计时候。


治肺痈吐脓,五心烦热,壅闷咳嗽,四顺汤方


贝母(去心) 桔梗(炒) 紫菀(去苗土各一两) 甘草(炙锉半两)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五七沸去滓,不拘时候稍冷服,如咳嗽甚,入去皮尖杏仁三枚,同煎,小儿量减。


治肺痈吐脓,经时不瘥,桔梗白术汤方


桔梗(锉三分) 白术 生干地黄(焙) 薏苡仁 甘草(炙) 败酱(各二两) 当归(切焙一两) 桑


上八味,锉如麻豆,以水一斗五升,煮大豆四升,取七升,去豆,纳清酒三升,合诸药煮之,去滓取三升,每服一盏,日三夜二。


寸口脉数而实者。肺痈也。其脉短而涩者。自痊。脉浮大者。难治。


夫肺痈者。由寒热之气。内舍于肺。其气结聚之所成也。盖因调理失宜。劳伤血气。风寒得以乘之。寒生热。风亦生热。壅积不散。遂成肺痈。咳而脑漏。右胁隐痛。二脚肿满。咽干口燥。烦闷多渴。时出黄唾腥臭。状如糯米粥。难治。有热而呕者。不可治呕。脓尽而止。


自愈。若呕吐脓黄色腥或带粉红色者。即肺痿也。大抵脉细而沉。里虚而变症矣。


一论咳嗽。吐脓血。腥臭不可闻者。肺痈也。


黄 (蜜水炒) 防风 金银花 忍冬藤 金沸草 牛膝 桔梗(各等分)


上用鸭一只。缢死。破开。入前七味药于鸭肚内。用好酒煮尽为度。吃鸭。药渣晒干为末。酒调服后。服净脓汤。


净脓汤 此汤吃鸭后宜服。


甘草四两。锉作大帖。用水煎。顿服。如纳不得。吐出之。服后。


化痰止咳丸


白矾(二两枯的) 百草霜(一两)


上二味为末。清水为丸。每服三五十丸。人参、五味各三钱。煎汤送下。作三日用。


一论治肺虚。用白鸭一只。去五内。用薏仁、杏仁各一两。入鸭腹中。饭上蒸熟。去药只吃鸭肉。大能补肺。


一论肺痈。吐脓腥臭。用黄豆一粒。予病患口嚼。不觉豆之气味。是肺痈也。


一论肺痈。薏苡仁略炒为末。糯米饮调服。入粥煮吃亦可。或水煎服。当下脓血而安


保肺丹(方见瘿瘤)


凡治肺痈。必将此药间而服之。以护膈膜。不致溃透心肺。最为切当。即矾蜡丸用蜜水送下。


肺痈之发.必先中府穴隐痛不已.穴在乳上三肋间.初则寒热咳嗽.项强不能转侧.脉滑而数.久则肢肿.咳腥臭脓痰.甚则胸膈胀满.呼吸不利.食少脉洪.自汗.视其身凉脉细.脓血交粘.痰色鲜明.饮食知味者顺.手掌皮粗.脉洪气急.颧红鼻 .呕哕不食.污脓白血如米粒者逆.


脉洪滑身热者难瘥.脉细身凉者易治.若溃后短涩者生.洪大者死.孟冬两尺浮洪.孟春两寸洪数.惟夏月可虑.


肺痈由外感风寒.未经发泻所致者多.故肺痈必先解表.宜参苏饮.外受风寒.咳嗽喘急者.小青龙汤.胸胀气喘.身肿面浮者.葶苈大枣汤.胸膈痛.脉芤者.瘀血也.四顺散加丹皮、红花.瘀血吐出.其痛自止.


发热.烦渴引饮.脉洪数而无力者.加减八味丸加麦冬.大剂服之.再以人参五钱.麦冬二钱五分.五味子二钱.水煎.代茶饮之.因房劳丹石.消烁肾水者.肾气丸、金液戊土丹.劳伤夜热.脉微数者.日饮童便三五次.朝服人乳.间服金鲤汤.咳嗽喘急气短.小便短涩者.参 补肺汤.体倦食少者.参术补脾汤.


盖诸气本乎肺.肺气治则病已.再面白当补肺脾.面赤当补肺肾.若专攻其毒.脾肾愈虚.而有不误者则鲜矣.


灸合谷穴七壮.再灸肾俞穴三七壮.



小青龙汤 此解表疏风行气取脓之剂.


半夏(一钱二分) 干姜(炮) 细辛 麻黄 肉桂 芍药 甘草(炙各一钱五分) 生姜 五味子(蜜拌炒一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热服.


葶苈散 炙爆饮酒太过.喘急胀满.不卧.咳吐浊痰.


甜葶苈 栝蒌仁 薏苡仁 桑白皮 桔梗 升麻 葛根(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用生姜三片.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四顺散 治肺痈吐脓.咳嗽气急.心烦热壅者.


贝母 紫菀 桔梗(各一钱五分) 杏仁(七分) 甘草(七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金鲤汤 治肺痈已成未成.胸中隐痛.咯吐脓血者.


金色活鲤鱼一尾.约四两重者.连鳞.剖去肠肚.勿经水.掺贝母末一钱于肚内.线扎.用白色童便半碗浸之.重汤顿.以鱼眼突出为度.取起去鳞骨.将肉仍入便内.顿热.食之饮之.一日一枚.其功甚捷.


人参补肺汤 咳嗽喘急短气.吐脓发热作渴.小便短涩.或肾水不足.虚火炎上.痰涎壅盛者.


人参 黄 白术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钱) 熟地(一钱五分) 山萸(二钱) 山药(二钱) 丹皮(八分)麦冬(七分) 五味子 甘草(炙各五分)


生姜三片.胶枣二枚.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参 补脾汤 治咳吐脓涎.中满不食.由脾气亏损者.


人参 白术(各二钱) 黄 (三钱五分)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钱) 麦冬(七分) 桔梗(六分)甘草(炙五分) 升麻(三分) 五味子(四分)


用生姜三片.胶枣二枚.水煎.食远服.


九制草灵丹 治肺痈肺痿.又能止嗽化痰.及肠风痔漏.


槐角子(十斤) 侧柏叶(三斤冬至后取者佳) 陈皮(十斤) 枸杞(一斤)


合一处.黄酒洗.入甑内.蒸透.晒干.再用酒浸透.蒸之如式.九蒸九晒足.为末.炼白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二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肺痈单方


太乙膏三五钱.水一茶钟.顿化.通口服之.则膏入肺.三二服即愈.若为丸服.则入肠胃矣.故不验.


腌芥菜卤.贮坛内.封固.埋地内二十年.为佳.十年者亦效.每饮一小杯.三二次.立瘥.


蒲公英俗呼山芥菜.取根.瓷器刮去粗皮.石臼杵烂.绞汁.用无灰酒或白酒浆冲服.立效.



加减八味丸 肾气丸(俱见首卷) 金液戊土丹(见脱疽)


肺痈(图缺)


此痈先因肺痿后痿极而成.肺痈口中咳吐脓血也.其脉数实.胸中隐痛.肺脉紧数.皆脓未成.但数脓已成.则口臭.宜用消风散入男子发灰一钱.清米汤下.二服可痊.再以太乙膏丸服之妙.如风冒入则不治.


肺痈肺热复伤风,肺脏生痈隐痛胸,状若伤寒燥咳甚,稠浊痰涎腥臭脓。未溃射干麻黄汗,壅不得卧葶苈攻,溃后脓稠能食吉,脓清兼血不食凶。


【注】此证系肺脏蓄热,复伤风邪,郁久成痈,以致胸内中府穴隐隐疼痛,振寒脉数,状类伤寒,咽燥不渴,咳而喘满,唾稠粘黄痰,兼臭秽脓血也。治之者,于未溃时乘脓未成,风郁于表者,法宜疏散,用射干麻黄汤以汗之。如气壅喘满,身不得卧者,急服葶苈大枣汤以泻之;如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脓欲成者,宜《千金》苇茎汤以吐之;若吐脓腥臭,形如米粥者,宜桔梗汤以排余脓;若吐脓腥臭,咳而胸满者,宜《外台》桔梗白散,以开瘀塞;若咯吐脓血,兼午后身热烦躁,宜金鲤汤主之,兼饮童便;若溃后胸膈胁肋隐痛不止,口燥咽干,烦闷多渴,自汗盗汗,眠卧不得,咳吐稠痰腥臭,此系痈脓不尽,而兼里虚,宜宁肺桔梗汤主之;若痈脓已溃,喘满腥臭,浊痰俱退,惟咳嗽咽干,咯吐痰血,胁肋微痛,不能久卧者,此属肺痈溃处未敛,宜紫菀茸汤清补之,渴甚去半夏加石膏服之;若痈脓溃后,咳嗽无休,脓痰不尽,形气虚羸者,宜清金宁肺丸主之。凡治此证,惟以身温脉细,脓血交粘,痰色鲜明,饮食甘美,脓血渐止,便润者为吉;若手掌皮粗,溃后六脉洪数,气急颧红,污脓白血,懒食及大便结燥者为凶。


中府穴又名肺募,在乳上第三根肋骨间。


五脏六腑诸募穴图(一)(图缺)


射干麻黄汤


射干(十三枚或三两) 麻黄 生姜(各四两) 细辛 紫菀 款冬花(各三两) 大枣(七枚)五味子 半夏(洗,各半升)


水煎温服。


【方歌】射干麻黄咳上气,肺痈喉中水鸡声,射麻生姜辛菀食,五味大枣并款冬。


葶苈大枣汤


苦葶苈(轻者五钱,重者一两) 大枣(去核,轻者五枚,重者十枚)


以水三盅,煎至一盅,服之。


【方歌】葶苈大枣治肺痈,咳不得卧有痈脓,葶苈苦寒泻实热,佐枣之甘和胃经。


《千金》苇茎汤


苇茎(二升) 薏苡仁(炒) 瓜瓣(即冬瓜仁,各半升) 桃仁(去皮尖,炒、研,五十粒)


水煎服。


【方歌】《千金》苇茎肺痈咳,微热烦满吐败浊,皮肤甲错宜苇茎,薏苡桃仁瓜瓣合。


桔梗汤


苦桔梗(一两) 甘草(生,二两)


水煎服。


【方歌】桔梗汤用排余脓,肺痈吐脓米粥形,清热解毒须甘草,开提肺气桔梗功。


《外台》桔梗白散


苦桔梗 贝母(各三分) 巴豆(去皮熬,研如脂,一分)


上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在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杯则定。


【方歌】《外台》桔梗白散方,肺痈便秘服之良,桔梗贝母与巴豆,药微力大功速强。


金鲤汤


金色活鲤鱼(约四两重,一尾) 贝母(二钱)


先将鲤鱼连鳞剖去肚肠,勿经水气,用贝母细末掺在鱼肚内,线扎之,用上白童子便半大碗,将鱼浸童便内,重汤炖煮,鱼眼突出为度;少顷取出,去鳞骨,取净肉,浸入童便内,炖熟。肉与童便用二三次,一日食尽一枚,其功效甚捷。


【方歌】金鲤汤中效罕稀,法同贝母活鲤鱼,童便浸鱼重汤炖,肺痈烦热善能医。


宁肺桔梗汤


苦桔梗 贝母(去心) 当归 栝蒌仁(研) 生黄 枳壳(麸炒) 甘草节 桑白皮(炒) 防己百合(去心) 薏苡(炒,各八分) 五味子 地骨皮 知母(生) 杏仁(炒,研) 苦葶苈(各五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咳甚,倍加百合。身热,加柴胡、黄芩。大便不利,加蜜炙大黄一钱。小水涩滞,加灯心、木通。烦躁痰血,加白茅根。胸痛,加人参、白芷。


【方歌】宁肺桔梗肺痈 ,归蒌贝壳甘桑皮,防己百合葶五味,杏知苡仁地骨宜。


紫菀茸汤


紫菀茸 犀角(末) 甘草(炒) 人参(五分) 桑叶(用经霜者) 款冬花 百合(去心)杏仁(炒,研) 阿胶(便润炒用,便燥生用) 贝母(去心) 半夏(制) 蒲黄(生,各七分)


引姜三片,水二盅,煎八分,将犀角末调入,食后服。


【方歌】紫菀茸汤参犀角,款冬桑叶杏百合,阿胶甘夏贝蒲黄,专医肺痈不久卧。


清金宁肺丸陈皮 白茯苓 苦桔梗 贝母(去心) 人参 黄芩(各五钱) 麦冬(去心) 地骨皮 银柴胡川芎 白芍(炒) 胡黄连(各六钱) 五味子 天冬(去心) 生地(酒浸,捣膏) 熟地(捣膏)归身 白术(炒,各一两)甘草(炙,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远白滚汤送下。


【方歌】清金宁肺丸肺痈,陈苓桔贝参二冬,柴芩归芍黄连草,术味生熟地骨芎。


脉∶寸口脉数而实者,肺痈也。若脉微紧而数者,未有脓也;若紧甚而数者,已有脓也。又脉短而涩者,自痊;浮大者难治。


肺痈之候,口干喘满、咽燥而渴,甚则四肢浮肿、咳唾脓血,或腥臭浊味,胸中隐隐而微痛者,肺痈也。


大凡肺痈当咳嗽短气、胸满时唾脓血,久久如粳米粥者,难治。若呕脓而不止者,亦不可治也,其呕而脓自止者,自愈。其面色当白而反赤者,此火克金,不可治也。



肺痈者,咳唾有脓血也。


桔梗汤 治肺痈咳唾脓血、咽喉多渴、大小便不利。


桔梗 贝母 当归 栝蒌仁桑白皮 防风 杏仁(去皮尖) 百合 黄 (蜜炒) 枳壳(麸炒) 薏苡仁甘草(各等分)


上锉剂,生姜煎,食后服。大便闭加大黄;小便闭加木通,喘急加葶苈;口燥加片芩;一方加玄参、地骨皮。


治肺痈方 用薏苡仁略炒为末,糯米饮调服;或入粥煮吃亦可;或水煎服。当下脓血自安。


焊肺丹 凡治肺痈,必以此药间而服之,以护膈膜不致溃透心肺,最为切当。即蜡矾丸,用蜜水送下。(方见痈疽。)


一男子,咳吐痰脓,胸腹膨胀,两寸及右关脉皆洪数,此火不能生土,而土不能生金也。用桔梗汤为主,佐以补中益气汤而愈。(方见补益。)


王氏 五十六岁 癸亥三月初八日 初起喉痹,为快利药所伤,致成肺痈。胸中痛,口中燥,喉痹仍未痊,不食不寐。痰气腥臭。已有成脓之象。脉短而数,寒热,且移热于大肠而泄泻,难愈之证。勉与急急开提肺气,议千金苇茎汤,与甘桔合法。


桔梗(二两) 甘草(一两) 桃仁(五钱) 冬瓜仁(五钱) 苡仁(一两) 鲜苇根(四两)


水八碗,煮三碗,二煎再煎一碗,分四次服。



堂伯兄 饮火酒,坐热炕,昼夜不寐,喜出汗。误服枇杷叶麻黄等利肺药,致伤津液,遂成肺痈,臭不可当,日吐脓二升许。用千金苇茎汤,合甘桔汤。


芦根(八两) 苡仁(二两) 桃仁(两半) 冬瓜仁(两半) 桔梗(三两) 生甘草(一两)


煎成两大菜碗,昼夜服过碗半,脓去十之七八,尽剂脓去八九,又服半剂,毫无臭气,调理脾胃收功。



朱咏齐 五十余岁 以己卯年二月初受风,与桂枝汤一帖,风解,胆怯不敢去浓衣,因而汗多。初四五日又受风温,口渴思凉,脉洪数。先与辛凉轻剂不解,脉又大,汗更多,口更渴,身更热。因与辛寒重剂石膏等一帖,身凉渴止脉静,仍胆怯不去浓衣。初十日当大差坐夜起五更,衣更浓,途间不敢去皮衣,以致重亡津液而成肺痈,与苇茎汤二三两一帖。服至五七日不应,脓成臭极,加苦苈葶子五钱,脓始退,未能十分净尽。后十日又发,脓又成,吐如绿豆汁浓臭,每吐一碗余。又于前方加葶苈三钱,服二帖方平复,以补胃逐痰饮收功。再其人色白体肥,夙有痰饮,未病之年前秋冬两季,以在上书房行走,早起恐寒,误服俗传药酒方,本不嗜酒,每早强饮数小杯,次年患此恙之由也。


肺痈者,湿热之郁蒸也。缘阳衰土湿,肺胃不降,湿郁成热,而复外感风邪,皮毛固闭,营郁不得外达,则肺热愈炽矣。其证胸内隐隐疼痛,痞闷喘促,痰嗽弥增,口干咽燥,而不作渴,少饮汤水,则津液沸腾,多吐浊沫,热邪内伤其津血,津血与痰涎郁蒸,腐化脓秽,吐如米粥,久而肺脏溃烂,是以死也。如肺痈初起,以苏叶橘甘桔汤主之。如脓成,以二白散主之,或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苏叶橘甘桔汤


苏叶(三钱) 甘草(二钱) 桔梗(三钱) 杏仁(三钱) 茯苓(三钱) 贝母(三钱)橘皮(三钱) 生姜(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如胃逆胸满重,加半夏。如痰盛,宜逐以甘遂、葶苈之属驱之。如脓成,当泄以丹皮、桃仁之类排之。剧者用仲景二白散。


二白散


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炒研如脂) 为末,饮服半钱匕,虚者减之。脓在膈上则吐,在膈下则泄,下多,饮冷水一杯则止。


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弹子大(炒黄研) 大枣(十二枚) 水三杯,煮枣,取二杯,去枣,入葶苈,煮取一杯,顿服。脓未成,则痰下。脓已成,则脓下。


〔肺痈提纲〕 内热郁蒸外感乘,居然喘促嗽弥增,口干咽燥原非渴,少饮旋惊液沸腾。


苏叶橘甘桔汤


(证附) 苏杏姜甘共橘皮,茯苓桔贝要兼施,肺痈初起当先服,去湿除风用最宜。


二白散


(证附) 巴豆去皮捣作脂,再加桔贝共研时,调和此散煎汤饮,肺里脓成吐泄宜。


葶苈大枣泻肺汤


(证附) 用水先熬大枣汤,丹煎葶苈一杯尝,肺中作病成痈后,下尽脓痰是妙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葶苈(熬令黄色,捣一丸如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上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方歌】肺痈肺热复伤风,肺脏生痈隐痛胸,状若伤寒燥欬甚,稠浊痰涎腥臭脓。未溃射干麻黄汗,壅不得卧葶苈攻,溃后脓稠能食吉,脓清兼血不食凶。


【注】此证系肺脏蓄热,复伤风邪,郁久成痈,以致胸内中府穴隐隐疼痛,振寒脉数,状类伤寒,咽躁不渴,欬而喘满,唾稠粘黄痰,兼臭秽脓血也。治之者于未溃时,乘脓未成,风郁于表者,法宜疏散,用射干麻黄汤以汗之。如气壅喘满,身不得卧者,急服葶苈大枣汤以泻之;如欬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脓欲成者,宜千金苇茎汤以吐之;若吐脓腥臭,形如米粥者,宜桔梗汤以排余脓;若吐脓腥臭,欬而胸满者,宜外台桔梗白散,以开瘀塞;若咯吐脓血,兼午后身热烦躁,宜金鲤汤主之,兼饮童便。若溃后胸膈胁肋,隐痛不止,口燥咽干,烦闷多渴,自汗盗汗,眠卧不得,欬吐稠痰腥臭,此系痈脓不尽,而兼里虚,宜宁肺桔梗汤主之;若痈脓已溃,喘满腥臭,浊痰俱退,惟欬嗽咽干,咯吐痰血,胁肋微痛,不能久卧者,此属肺痈溃处未敛,宜紫苑茸汤清补之,渴甚去半夏加石膏服之;若痈脓溃后,欬嗽无休,脓痰不尽,形气虚赢者,宜清金宁肺丸主之。凡治此证,惟以身温脉细,脓血交粘,痰色鲜明,饮食甘美,脓血渐止便润者为吉;若手掌皮粗,溃后六脉洪数,气急颧红,污脓白血,懒食及大便结燥者为凶。


中府穴又名肺募,在乳上第三根肋骨间。


方剂:射干麻黄汤


组成:射干(十三枚或三两)麻黄生姜(各四两)细辛紫苑款冬花(各三两)


大枣(七枚)五味子半夏(洗,各半升)


水煎温服。


【方歌】射干麻黄欬上气,肺痈喉中水鸡声,射麻生姜辛苑夏,五味大枣并款冬。


又方:葶苈大枣汤


组成:苦葶苈(轻者五钱,重者一两)


大枣(去核,轻者五枚,重者十枚)


以水三钟,煎至一钟,服之。


【方歌】葶苈大枣治肺壅,欬不得卧有痈脓,葶苈苦寒泻实热,佐枣之甘和胃经。


又方:千金苇茎汤


组成:苇茎(二升)薏苡仁(炒)


瓜瓣(即冬瓜仁,各半升) 桃仁(去皮、尖、炒、研,五十粒)


水煎服。


【方歌】千金苇茎肺痈欬,微热烦满吐败浊,皮肤甲错宜苇茎,薏以桃仁瓜辨合。


又方:桔梗汤


组成:苦桔梗(一两)甘草(生,二两)


水煎服。


【方歌】桔梗汤用排余脓,肺痈吐脓米粥形,清热解毒须甘草,开湜肺气桔梗功。


又方:外台桔梗白散


组成:苦桔梗贝母(各三分)


巴豆(去皮熬,研如脂,一分)


上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在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杯则定。


【方歌】外台桔梗白散方,肺痈便秘服之良,桔梗贝母与巴豆,药微方大功速强。


又方:金鲤汤


组成:金色活鲤鱼(约四两重,一尾)贝母(二钱)


先将鲤鱼连鳞剖去肚肠,勿经水气,用贝母细末掺在鱼肚内,线扎之,用上白童子便半大碗,将鱼浸童便内,重汤炖煮,鱼眼突出为度;少顷取出,去鳞骨,取净肉,浸入童便内,炖热。肉与童便作二、三次,一日食尽一枚,其功效甚捷。


【方歌】金鲤汤中效罕稀,法同贝母活鲤鱼,童使浸鱼重汤炖,肺痈烦热善能医。


又方:宁肺桔梗汤


组成:苦桔梗贝母(去心)


当归栝蒌仁(研)


生黄耆枳壳(麸炒)


甘草节桑白皮(炒)


防己百合(去心)


薏苡(炒,各八分)五味子地骨皮知母(生)


杏仁(炒,研)苦葶苈(各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欬甚倍加百合。身热加柴胡、黄芩。大便不利,加蜜炙大黄一钱。小水涩滞,加灯心、木通。烦躁痰血加白茅根。胸痛加人参、白芷。


【方歌】宁肺桔梗肺痈耆,归蒌贝壳甘桑皮,防己百合葶五味,杏知苡仁地骨宜。


又方:紫苑茸汤


组成:紫苑茸犀角(末)


甘草(炙)人参(各五分)


桑叶(用经霜者)款冬花百合(去心)杏仁(炒,研)


阿胶(便润炒用,便燥生用)贝母(去心)


半夏(制)蒲黄(生,各七分)


引姜三片,水二钟,煎八分,将犀角末调入,食后服。


【方歌】紫苑茸汤参犀角,款冬桑叶杏百合,阿胶甘夏贝蒲黄,专医肺痈不久卧。


又方:清金宁肺丸


组成:陈皮白茯苓苦桔梗贝母(去心)


人参黄芩(各五钱)


麦冬(去心)地骨皮银柴胡川芎白芍(炒)胡黄连(各六钱)


五味子天冬(去心)


生地(酒浸,捣膏)熟地(捣膏)


归身白术(炒,各一两)


甘草(炙,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食远白滚汤送下。


【方歌】清金宁肺丸肺痈,陈苓桔贝参二冬,柴芩归芍黄连草,术味生熟地骨芎。


金匮云。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肺痈之脉。既云滑数。此复云微数者。非脉之有不同也。滑数者已成之脉。微数者初起之因也。初起以左右三部脉微。知卫中于风而自汗。左右三部脉数。为营吸其热而畏寒。然风入卫。尚随呼气而出。不能深入。所伤者不过在于皮毛。以渐舍肺俞。而咳唾振寒。兹时从外入者。从外出之易易也。若夫热过于营。即随吸气深入不出而伤其血脉矣。卫中于风。得营中之热留恋。固结于肺叶之间。乃致血为凝滞。以渐结为痈脓。是则有形之败浊。必从泻肺之法而下驱之。安在始萌不救。听其脓成。而致肺叶腐败耶。


咳逆上气。时时唾浊。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火热之毒。结聚于肺。表之里之。清之温之。曾不少应。坚而不可攻。惟此无坚不入。聿成荡涤之功。不可以药之微贱而忽诸。若因外感所触而成。当取用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最佳。足可补仲景之未迨也。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吐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此上提之法也。痈结肺中。所以浊唾腥臭。乘其新造未固。提而出之。如其势已入里。又当引之从胃入肠。此法殊不中用矣。所以宋人附以十六味桔梗汤。兼合葶苈泻肺之意。外内合邪之治也。


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此治肺痈吃紧之方也。肺中生痈不泻其肺。更欲何待。然日久痈脓已成。泻之无益。日久肺气已索。泻之转伤。惟血结而脓未成。当亟以泻肺之法夺之。若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为表证未罢。当先与小青龙汤一剂。后乃服之。


石顽曰。肺痈危证。乘初起时。极力攻之。庶可救疗。金匮特立二方。各有主见。如患人平昔善饮嗜啖。痰湿渐渍于肺。宜皂荚丸。肥盛喘满多痰。宜葶苈大枣泻肺汤。千金补所不足。复立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以治风寒客邪感触发热之证。苇茎汤以治心脾过劳。肺气不化。水道不利之疾。功效最速。宋人又有十六味桔梗汤。虽未尽善。亦可以备诸治之采用。若畏其峻。而守王道之方。真养痈以待毙耳。明眼者辨治宜早也。


凡咳嗽吐臭稠痰。胸中隐痛。鼻息不闻香臭。项强不能转侧。咳则遗尿。自汗喘急。呼吸不利。饮食减少。脉数盛而芤。恶风毛耸。便是肺痈之候。盖由感受风寒。未经发越。停留肺中。蕴发为热。或挟湿热痰涎垢腻。蒸淫肺窍。皆能致此。慎不可用温补保肺药。尤忌发汗伤其肺气。往往不救。金匮皂荚丸、葶苈大枣泻肺汤、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苇茎汤。宋人十六味桔梗汤。俱肺痈专药。初起用苇茎汤。此方大疏肺气。服之使湿瘀悉趋溺孔而去。一二服即应。脉浮表热。加葱白、香豉。气口脉盛。加犀角、竹茹。痰多。加贝母、蒌仁。蛤粉。引痛。加紫菀、白蜜。初起咳逆不利。二味桔梗汤加贝母、紫菀。多汗。加防己、黄 。溃后唾脓血不止。葶苈薏苡泻肺汤随证加减。咳有微热烦满。胸中块垒甲错者。千金用合欢皮一味。日取掌大一块煎汤服。平昔劳心思虑多郁火人。唾臭痰鲜血。此属阴火。但与生料六味丸加麦冬、紫菀之类。若误投参、 补气补火。臭痰转甚者。急宜上法加童便。服之自清。初起疑似未真。生大豆绞浆饮之。不觉腥气。便为真候。大抵声音清朗。脓痰稀泽。或间有鲜血。饮食知味。胸胁不疼。或咳则微痛。痛在右畔肺之长叶。而坐卧得宁。形色如常。便溺自调者可治。若溃后大热不止。时时恶寒。胸中隐痛。痛在左畔肺之短叶。此金气浅薄。溃后最难平复。而喘汗面赤。坐卧不安。饮食无味。脓痰腥秽不已者难治。若喘鸣不休。唇反。咯吐脓血。色如败卤。 臭异常。正气大败。而不知痛。坐不得卧。饮食难进。爪甲紫而带弯。手掌如枯树皮。面艳颧红。声哑鼻煽者不治。肺痈初起。脉不宜数大。溃后最忌短涩。脉缓滑面白者生。脉弦急面赤者死。肺痈已破。入风者不治。即浓煎葱白香豉汤频服之。然多不救。


肺痈丹方。初起唾臭痰沫。用陈年芥齑汁。温服灌吐最妙。一方。用荷叶浓煎。稍入白蜜。


不时服之。不问已溃未溃皆效。又方。以猪肺去心。竹刀剖去垢沫。取接骨木二两。缶器中煮熟淡食。日服无间。五七日当效。溃后排脓。用金鲤汤。以小活鲤鱼去肠垢。入贝母末三钱。隔水童便煮。和汁食之。日服一枚。皆屡验。然不若薏苡根捣汁。炖热服之。其效最捷。下咽其臭即解。有虫者虫即死出。薏苡为肺痈专药。然性燥气滞。服之未免上壅。不及根汁之立能下夺。已溃未溃。皆可挽回。诸方皆不及也。肺痈溃后。脓痰渐稀。气息渐减。忽然臭痰复甚。此余毒未尽。内气复发。必然之理。不可归咎于调理服食失宜也。但虽屡发。而势渐轻可。可许收功。若屡发而痰秽转甚。脉形转疾者。终成不起也。


丹溪云∶痈疽发于内者,肺痈、肝痈、肾痈、肠痈、囊内痈、附骨痈,惟肺痈须先解表,今表而出之。


《千金》咳唾脓血,其脉数实者,为肺痈。若口中咳,即胸中隐痛,脉反滑数,此肺痈也。问曰∶病者咳逆,何以知其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如?曰∶寸脉微而数,微为风,数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逼于荣,吸气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卫,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吐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问曰∶振寒发热,寸脉滑数,其人饮食起居如故,此为痈肿。医反不知,以伤寒治之,不应。何以知有脓,脓之所在,何以别知其处?师曰∶假令脓在胸中者,为肺痈,其脉数,咳吐有脓血。设脓未成,其脉自数。紧去但数,为脓已成也。


〔薛〕 夫肺者五脏之华盖也,处于胸中,主于气,候于皮毛,劳伤气血,腠理不密,外邪所乘,内感于肺;或入房过度,肾水亏损,虚火上炎;或醇酒炙爆,辛辣浓味,熏蒸于肺;或咳唾痰涎,汗下过度,重亡津液之所致也。其候恶风咳嗽,鼻塞项强,胸胁胀满,呼吸不利,咽燥作渴,甚则四肢微肿,咳唾脓血。若吐痰臭浊,脓血腥秽,胸中隐隐微痛,右手寸口脉数而实者,为肺疽。若唾涎沫而无脓,脉数而虚者,为肺痿也。若咳嗽喘急者,小青龙汤。咳嗽胸胀者,葶苈大枣泻肺汤。咳脓腥浊者,桔梗汤。咳喘短气,或小便短少者,佐以参 补肺汤。体倦食少者,佐以参术补脾汤。咳唾痰壅者,肾虚水泛也,六味地黄丸。口干咽燥者,虚火上炎也,加减八味丸。此症皆因脾土亏损,不能生肺金,肺金不能生肾水,故始萌则可救,脓成则多死。若脉微紧而数者,未有脓也。紧甚而数者,已有脓也。《内经》曰∶血热则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大凡肺疮咳唾脓血,久久如粳米粥者难治。若唾脓而不止者,亦不可治也。其呕脓而自止者自愈。其脉短而涩者自痊。面色当白而反赤者,此火之克金,皆不可治。苟能补脾肺,滋肾水,庶有生者。但恐专攻其疮,脾胃益虚,鲜有不误者矣。


丹溪治一少妇,胸膺间,溃一窍,脓血与口中所咳相应而出,以参 、当归,加退热排脓等药而愈。一云∶此因肺痿所致。项彦章治一人,病胸膈壅满,昏不知人,项以杏仁、薏苡之剂,灌之立苏;继以升麻、桔梗、黄 ,消其脓,服之逾月瘳。项所以知其病者,以阳明脉浮滑,阴脉不足也,浮为火而滑为血聚,始由风伤肺,故结聚客于肺,阴脉之不足,则过于宣逐也,诸气本乎肺,肺气治则出入易,菀陈除,故行其肺气而病自己.汪石山治一妇,年近三十,形色瘦白,素时或咳嗽一两声,月水或前或后,夏月取凉,遂咳甚不能伏枕者月余,嗽痰中或带血,或兼脓,嗽急则吐食。医用芩连、二陈不效,复用参 等补药病重。汪视左脉浮滑,右脉稍弱而滑,幼伤手腕,掌不能伸,右脉似难凭矣。乃以左脉验之,恐妊兼肺痈也。遂以清肺泄肺之剂进之,三服而能着枕,痰不吐,脓不咯,惟时或恶阻。汪曰∶此妊之常病也,教用薏苡仁、白术、茯苓、麦冬、黄芩、阿胶煎服,病减。月余复为诊脉,皆稍缓而浮,曰∶热已减矣,但吐红太多,未免伤胃,教用四君子加陈皮、黄芩、枳壳,煎服调理。妊至六月,食鸡病作,却鸡而愈。至九月病又复作,声哑,令服童便犹安。汪曰∶产后病除,乃是佳兆,病若复作,非吾所知。月足而产,脾胃病作加泄,竟不救。薛立斋治一儒者,患肺痈,鼻流清涕,咳唾脓血,胸膈作胀,此风邪外伤也。先用消风散加乱发灰二服而鼻利,又用四君加芎归,及桔梗汤而愈。后因劳役,咳嗽吐脓,小便滴沥,面色黄白,此脾土不能生肺金,肺金不能生肾水也。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而愈。一儒者,原素善饮,咳脓项强,皮肤不泽,此脾肺气虚,外邪所乘而成肺痈也。先用桔梗汤,后用人参补肺汤而痊。一男子,咳唾痰脓,胸腹膨胀,两寸与右关脉皆洪数,此火不能生土,而土不能生金也。用桔梗汤为主,佐以补中益气汤而愈,一人不时咳嗽,作渴自汗,发热便数,自用清肺降火,理气渗利之剂,服之反小便不通,面目赤色,唇裂痰壅,脾肺肾三脉浮大,按之而数,此足三阴亏损,不能相生,当滋化源,否则成痈矣。不信,仍用分利之药,后果患肺痈,余用桔梗汤,及六味丸而愈。一男子面赤吐脓,发热作渴,烦躁引饮,脉洪数而无伦次,先用加减八味丸加麦门,大剂一服,热渴顿止即熟睡。良久觉而神爽索食,再剂诸症顿减,仍用前药更以人参五钱,麦门二钱五分,五味二钱,水煎代茶饮,日一剂月余而安。此证面赤者,当补肺肾;面白者,当补脾肺,治者验之。一妇,素血虚发热咳嗽,或用痰火之剂后,吐脓血面赤,脉数甚,势甚危,此脓成而血气虚也,余用八珍汤以补元气,用桔梗汤以治肺症,脉症渐愈。一妇感冒风寒,或用发表之剂,反咳嗽喘急,饮食少思,胸膈不利,大便不通,右寸关脉浮数,欲用通利之剂。余曰∶此因脾土亏损,不能生肺金,若更利之,复耗津液,必患肺痈矣。不信,仍利之,虚证悉至,后果吐脓。予朝用益气汤,夕用桔梗汤各数剂,吐脓渐止。又朝仍用前汤,夕用十全大补汤,各五十余剂,喜其善调理获愈。一妇咳嗽吐痰,胸膈作痛,右寸关浮滑,项下牵强,此脾胃积热成痰,非痈患也,以二陈汤加山栀、白术、桔梗,治之而痊。一妇素血虚内热,时咳甲辰孟冬,两尺浮洪。余曰∶当防患肺症。丙午孟春,果咳嗽,左右寸脉洪数,此心火刑克肺金而成肺痈也,脓已成矣,夏令可忧。余用壮水健脾之剂稍愈,彼不慎调摄,果殁于仲夏。


小青龙汤 治肺受风寒,咳嗽喘急。


半夏(汤泡七次,二两半) 干姜(炮) 细辛 麻黄(去节) 肉桂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五味子(蜜拌、炒,二两)


上每服五钱,姜水煎服。


葶苈大枣泻肺汤 治肺痈,喘不得卧。


葶苈(炒黄,研细,丸如弹大) 大枣(十二枚)


水三升,入枣先煮取二升。去枣入葶苈,又煮一升,顿服之。又曰∶治肺痈胸满胀,一身并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知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用前方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须先与小青龙汤一剂,乃与之。


桔梗汤 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粥者,肺痈也。


桔梗 甘草(炙,各一两)


用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亦治喉痹。《三因》甘草倍之,每四钱名四圣散。《千金》亦名桔梗汤,用桔梗三两,甘草二两,服后必吐脓血。


苇茎汤 治肺痈。又云∶一本,治咳有微热烦满,心胸甲错。


苇茎(三升,切) 薏苡仁(半升) 冬瓜仁(半升) 桃仁(五十枚,去皮)


用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入诸仁煮取二升,分温五服,当吐如粥。(《千金》云∶肺痈当吐脓血。苇茎即汀洲间,芦荻之粗种也。)


加味消风散 治吐脓血,如肺痈状,口臭,他方不应者,宜消风散,入男子发灰,研细入和之,清米饮下,可除根,只两服。亦治吐血。(消风散方∶荆芥、川芎、羌活、人参、茯苓、僵蚕、防风、藿香、蝉蜕各二钱,浓朴、陈皮各半两,为末是也。)


韦宙独行方 治心胸甲错为肺痈,黄昏汤主之。


用夜合皮,掌大一片。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夜合树按∶《本草》即乌农树也。)


上肺痈证治要略,以小青龙汤先与一剂,乃行气取脓之药,将以解表之风寒邪气,此治肿疡之例也,后以韦宙方终之者,将以补里之阴气,此治溃疡之例也。(以上六方,皆丹溪所集。)


如圣丸(梅师) 治风热毒瓦斯上攻,咽喉痛痹,肿塞妨闷,及肺痈喘嗽唾脓血,胸满振寒,咽干不渴,时出浊沫,气臭腥秽,久久咯脓,状如米粥。


樟脑(另研) 牛黄(另研) 桔梗 甘草(生用,各一钱)


为细末,炼蜜丸,每两作二十丸,每用一丸,噙化。


济生桔梗汤 治肺痈心胸气塞,咳嗽脓血,心神烦闷,咽干多渴,两足肿满,小便赤黄,大便多涩。用桔梗、贝母、川归、栝蒌仁、枳壳、薏苡仁、桑白皮、防风,以上各一两;生甘草、杏仁、蒸百合,各半两,黄 一两半。上修事 咀。每服四钱,水一碗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服。若大便秘加大黄,小便秘加木通。


仲景桔梗白散 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桔梗 贝母(各三分) 巴豆(去皮,炒研如脂,一分)


上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碗则定。(此亦要略方,丹溪不删采用之者,必有微意存焉。)


肺痈,《医垒元戎》搜风汤吐之。


牡丹散(《本事》) 治肺痈吐脓血作臭,胸乳间皆痛。


牡丹皮 赤芍药 地榆 苦梗 薏苡仁 川升麻 黄芩 生甘草(各一钱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远服。一方,无黄芩,加生姜煎,名升麻汤。


如金解毒散 治肺痈。


桔梗(一钱) 甘草(一钱半) 黄连(炒) 黄芩(炒) 黄柏(炒) 山栀(炒,各七分)


作一剂。水二盅,煎八分,作十余次呷之,勿急服。


〔薛〕 按∶此方乃降火解毒之剂也,发热烦渴,脉洪大者,用之俱效,若脉数咳痰腥臭,或唾脓瘀,宜用桔梗汤。大抵肺痈之证,肺脉洪大,或吐脓不止者难治。脓自止,脉短涩者自愈。面赤火克金也不治。


桔梗汤 治男妇咳而胸膈隐痛,两脚肿满,咽干口燥,烦闷多渴,时出浊唾腥臭,名曰肺痈,小便赤黄,大便多涩。


桔梗 贝母 当归(酒浸) 栝蒌仁 枳壳(麸炒) 薏苡仁(微炒) 桑白皮 防己(去粗皮)


甘草节(各一两) 百合(蒸) 黄 (各一两半) 北五味子 甜葶苈 地骨皮 知母 杏仁(各半两)


上锉碎。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七分,不拘时温服。咳者加百药煎,热加黄芩,大便不利加煨大黄少许,小便涩甚加木通、车前子煎,烦燥加白茅根煎。咳而疼甚,加人参、白芷煎。


四顺汤 治肺痈吐脓,五心烦热,壅闷咳嗽。


贝母(去心) 紫菀(去苗土) 桔梗(炒,各一两) 甘草(炙、锉,半两)


上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五七沸,去滓,不拘时稍冷服。如咳嗽甚,加去皮尖、杏仁三枚同煎,小儿量减。


治肺痈方


上用薏苡米为末,糯米饮调下,或入粥内煮吃亦可。一方,用水煎服,当下脓血便愈。


泻白散 治肺痈。


桑白皮(炒,二钱) 地骨皮 甘草(炙) 贝母(去心) 紫菀 桔梗(炒) 当归(酒拌,各一钱) 栝蒌仁(一钱半)


作一剂。水一盅,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薛〕 按∶此方乃泻肺邪消毒之剂也。若喘咳唾痰沫,肺脉浮数者,用之有效。如脉大发热作渴,宜用解毒散解之,而后用此剂。其或唾脓之际宜排脓,如唾脓后及脉将安宜补肺,初起胸膈胀满,喘急咳嗽,宜发散表邪。


济主排脓汤 治肺痈得吐脓后,以此排脓补肺。生绵黄 二两,细末。每二钱,水一碗,煎五分服。肺痈收敛疮口,上有合欢树皮、白蔹,煎汤饮之。


排脓散 治肺痈吐脓后,宜服此补肺。


黄 (盐水,拌炒) 白芷 五味子(炒、杵) 人参(各等分)


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后,蜜汤调下。


宁肺汤 治咳嗽唾脓自汗,上气喘急,用此补肺及治荣卫俱虚,发热自汗。


人参 当归(酒拌) 白术 熟地黄 川芎 白芍药 甘草(炙) 五味子(捣) 麦门冬(去心)


桑白皮(炙) 阿胶(蛤粉炒,各一钱) 白茯苓(一钱)


作一剂。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人参补肺汤 治肺症咳喘短气,或肾水不足,虚火上炎,痰涎涌盛,或吐脓血,发热作渴,小便短涩。


人参 黄 白术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钱) 山茱萸肉 山药(各二钱) 麦门冬(七分)


甘草(炙) 五味子(各五分) 熟地黄(自制,一钱半) 牡丹皮(八分)


上姜枣,水煎服。


人参平肺散 治心火克肺,传为疽痿,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满,咽嗌不利。若因肝木太过而致,当补肺。若因肾水不足而患,当补脾肺。若因心火旺而自病,当利小便。


人参 陈皮 甘草 地骨皮 茯苓(各一钱) 知母(炒,七分) 五味子(杵、炒,四分) 青皮天门冬(去心,各五分) 桑白皮(炒,一钱)


上水煎服。


参 补脾汤 治肺疽脾气亏损,久咳吐脓涎,或中满不食,必服此药,补脾土以生肺金,否则不治。


人参 白术(各二钱) 黄 (二钱五分)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钱) 升麻(三分) 麦门冬(七分)


五味子(四分) 桔梗(六分) 甘草(炙,五分)


上姜枣,水煎服。


葶苈散 治肺痈咳嗽气急,睡卧不安,心胸胀满。


甜葶苈子(二两半,隔纸炒赤色) 百合(炒) 白附子 北五味子(炒) 甘草节 罗参 款冬花百药煎 紫菀(去木,各一两) 大朱砂(半两另研)


上为末。每服二钱,灯心汤调下。


补肺散 治肺痈已吐出脓血,以此润护。


真钟乳粉(一两) 白滑石(二两)


上研细。每服三钱,米饮调下。


理肺膏 治肺痈正作咳唾不利,胸膈迫塞。


诃子(去核) 百药煎 五味子(微炒) 条参(去芦) 款冬花蕊 杏仁 知母 贝母 甜葶苈子 紫菀 百合 甘草节(各五钱)


上为末。用白茅根净洗秤三斤,研取自然汁,入瓷石器中熬成膏,更添入好蜜二两,再熬匀,候调和前药为丸,如梧子大。温水吞下。


五香白术散 宽中和气,滋益脾土,生肺金,进美饮食。


沉香 木香 明乳香 丁香 藿香叶(各半两) 白术 罗参 白茯苓 薏苡仁 山药 扁豆 桔梗 缩砂白豆蔻 粉草 莲肉(各一两)


上为末。苏盐汤调,空心服,枣汤亦可。有汗加浮麦煎汤下。


肺痈已破,入风者不治。肺痈吐脓后,其脉短而涩者自痊,浮大者难治。其面色白而反赤者,此火之克金,皆不可治。


《金匮·方论》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娄〕 此言肺痿属热。如咳久肺伤,声哑声嘶咯血,此属阴虚火热,甚是也。本论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用炙甘草干姜,此属寒也。肺痿吐涎,多心中温液者,用炙甘草汤,此补虚劳也,亦与补阴虚火热不同,是皆宜分治之。故肺痿又有寒热之异也。


〔精〕 劳伤血气,腠理虚而风邪乘之,内盛于肺也,则汗出,恶风,咳嗽短气,鼻塞项强,胸胁胀满,久久不瘥,已成肺痿也。


〔保〕 肺痈者,由食啖辛热、炙爆,或酣饮热酒,燥热伤肺所致,治之宜早。


齐氏云∶肺痈肺痿,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或母食辛辣浓味,遗热于儿。或儿有病,过于汗下,内亡津液,虚火烁肺。或服克伐之药,亏损脾胃,不能生肺金。其证恶风咳嗽,鼻塞项强,呼吸不利,甚则四肢微肿,咳唾脓血,若吐臭秽,胸中隐痛,脉数而实者为肺痈,咳唾涎沫,脉数而虚者为肺痿。恶寒喘嗽者,寒邪内蕴也,小青龙汤。咳唾脓秽者,肺痈内溃也,桔梗汤。窃谓前证若喘咳短气者,脾肺气虚也,五味异功散。咳唾脓痰左尺脉数而无力者,肾气虚也,六味地黄丸。咳唾脓痰右关脉数而无力者,脾气虚也,七味白术散。若发热喘嗽唾脓不食者,脾肺虚甚也,难治。大要,补脾肺,滋肾水,为善。(仍审五脏相胜,乳母七情,后证仿此)


小青龙汤 治伤风冒寒,咳嗽喘急,肺胀胸满,鼻塞流涕,或干呕热咳,或作渴,或作噎,或小便不利,或小腹胀满。(此仲景之法,审有是证,用之及时,殊有良验)


麻黄(去节) 赤芍药 半夏(各七钱) 细辛 干姜(炮) 甘草(炙) 桂枝(各三钱)五味子(半两,杵) 附子(二钱脉浮,不用)


上,每服二钱,水煎。


桔梗汤 治咳嗽,脓血腥秽,已成痈证。


桔梗(炒) 贝母(去心) 知母(炒) 桑白皮(炒) 枳壳(各一钱) 地骨皮 栝蒌仁薏苡仁 杏仁(杵。各五分) 当归 黄 (炒。各一钱) 五味子(杵,炒) 百合(炒。各一钱五分) 防己(一钱) 甜葶苈(炒,五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服。


升麻汤 治肺痈,脓血秽臭,胸乳皆痛。


升麻 桔梗(炒) 薏苡仁 地榆 条芩(炒) 牡丹皮 芍药(炒) 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排脓散 治肺痈,此方排脓补肺。


黄 (盐水拌,炒) 白芷 人参 五味子(炒,研。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蜜汤调下。


射干汤 治胃脘痈吐脓血。


射干(去毛) 栀子仁 赤茯苓 升麻 赤芍药(一两三钱) 白术(五钱)


上,每服三五钱,水煎,入地黄汁少许再煎,服。


人参平肺散 治心火克肺金,传为肺痈,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满,咽嗌不利。


人参 陈皮 甘草 地骨皮 茯苓(各一钱) 知母(炒,七分) 五味子(炒) 青皮 天门冬(去心,四分) 桑白皮(炒,一钱)


上,每服二三钱。


参 补脾汤 治肺痈,脾气亏损,咳吐脓涎,或中满不食,必服此药补脾土以生肺金,否则不治。


人参 白术(各二钱) 黄 (炒,二钱五分)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钱) 升麻(三分)麦门冬(七分) 桔梗(炒,六分) 甘草(炙,五分) 五味子(杵,四分)


上,作三服,姜枣水煎。


人参补肺汤 治肺证咳喘短气,或肾水不足,虚火上炎,痰涎壅盛,或吐脓血发热,小便短涩。


人参 黄 (炒) 白术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钱) 山茱萸干山药 五味子(杵)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 熟地黄(自制) 牡丹皮(各五分)


上,每服五钱,水煎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