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枫香脂

《本草纲目》:枫香脂

《本草从新》:枫香脂

《本草分经》:枫香脂

《本草蒙筌》:枫香脂

《本经逢原》:枫香脂

《得配本草》:枫香脂

《冯氏锦囊秘录》:枫香脂

《千金翼方》:枫香脂

《新修本草》:枫香脂

《证类本草》:枫香脂

「释名」白胶香。


「气味」辛、苦、平、无毒。


「主治」


1、吐血、鼻血。用白胶香、蛤粉,等分为末,姜汁调服。


2、吐血、咯血。用白胶香、铜青各一钱,研为末,放入干柿内,纸包煨熟吃下。又方:用白胶香(切片,炙黄)一两、新棉一两,烧灰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3、便痈脓血。用白胶香一两,研为末,加麝香、轻粉少许,掺敷患处。


4、瘰疬软疖。用白胶香一两,化开,以蓖麻子六十四粒研末,加入搅匀,成膏后摊贴患处。


5、疮不收口。用白胶香、轻粉各二钱,猪油调涂。


6、恶疮。用白胶香、松香各一两,加麻油、黄蜡各二钱半,一起溶化,再放入冷水中充分调匀,摊贴患处。此方名“水沉金丝膏”。


7、小儿疥癣。用白胶香、黄蘖、轻粉,等分为末,加羊骨髓调匀敷涂。


8、大便不通。用白胶香如半枣大一块、鼠粪两枚,共研匀,加水调成挺子,纳入肛内,过一会即可通便。


即白胶香宣、调气血.


辛平.活血解毒.止痛生肌.治吐衄咯血.齿痛风疹.痈疽金疮.外科取用甚多.色白微黄.能乱乳香.功亦相近.(危氏方、治金疮筋绝、枫香末敷之.)


辛平,调气血解毒,功与乳香相近。



(一名白胶香) 味辛、苦,气平。无毒。性甚疏通,木多虫穴。山谷俱产,江南独多。


此烈日灼流白脂,为外科敷贴要药。主风瘙瘾疹最捷,退虚浮水气尤灵。搽齿龈,止齿痛甚失《本经》意矣。


树皮性涩,久痢堪驱。大枫子取仁,惟饮地浆,其毒即解。


(谟)按∶枫木连抱,大者甚多,并结球而不结子。《本经》以大枫子内附,但载主治,余无一言,诚可怪也。今询市家所得,咸云海舶贸来。疑必外番枫木,别有一种生者,不然何独指此为名,而不言他木耶?姑述之,以俟识者再教。


一名白胶香


辛苦平无毒。


发明 枫性疏通,故木易蛀,为外科透毒要药。金疮筋断,一味为末敷之。《千金》治咳唾脓血,取其开发肺气也。血热生风,齿颊肿痛,为末擦之,烧过揩牙永无牙疾。


一名云香


辛、苦、平。入手足太阴二经。主风热之疹,胜肉里之湿。搽齿龈,止吐痢,活血生肌,排脓止痛。配蛤粉、姜汁,治吐衄。内服多不宜。


属金有火,故味辛、苦,气平,无毒。入足厥阴,为活血凉血之药。故主风火相搏,瘾疹浮肿,齿痈诸恶疮之要药也。


枫香脂,外科敷贴要药,主风瘙瘾疹最捷,退虚浮水气尤灵,搽齿龈,止齿痛。大枫子去壳,取仁,其味辛苦,辛能散风,苦能杀虫,燥湿温热,能通行经络,世人用以治大风疠疾,及疯癣疥癞诸疮,悉此意耳。然性热而燥,伤血损阴,不宜多服,用之外治,其杀虫疥癣之功,不可备述也。


味辛苦,平,无毒。主瘾疹风痒,浮肿齿痛。一名白胶香。其树皮∶味辛,平,有小毒。


主水肿,下水气。煮汁用之,所在大山皆有。



一名白胶香,味辛、苦,平,无毒。


主瘾疹风痒、浮肿、齿痛。其树皮,味辛,平,有小毒,主水肿,下水气,煮汁用之。


所在大山皆有。


树高硕,叶三角,商、洛之间多有。五月斫树为坎,十一月采脂。(新附)


(枫香脂_图缺)


味辛、苦,平,无毒。主瘾疹风痒,浮肿齿痛。一名白胶香。其树皮,味辛,平,有小毒。主水肿,下水气,煮汁用之。所在大山皆有。


唐本注云∶树高硕,叶三角。商洛之间多有。五月斫树为坎,十一月采脂。(唐本先附)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枫香、脂、皮其三条,主治稍异。注云∶按王 《广轩辕本纪》云∶黄帝杀似白杨而有歧。其脂入地千年为琥珀。《图经》云∶树高硕,木肌理硬,叶三角而香。尔雅疏云∶《说文》云∶枫木浓叶弱枝,善摇。一名 。郭云∶叶圆而歧有香,今之枫香是也。南方草木状曰∶枫香树,子大如鸭卵。二月花乃连着实,八、九月熟,曝干可烧。唯九真郡有之。陈藏器云∶枫皮本功外,性涩,止水痢。苏云下水肿,水肿非涩药所疗,苏为误尔。又云有毒,转明其谬。水煎止下痢为最。日华子云∶枫皮,止霍乱,刺风,冷风。煎汤浴之。


图经曰∶枫香脂,旧不载所出州郡,云所在大山皆有,今南方及关陕多有之。似白杨,甚高硕。叶圆而作歧,有三角而香。二月有花,白色。乃连着实,大如鸭卵。八月、九月熟,曝干可烧。《南方草木状》曰∶枫实唯九真有之。用之有神,乃难得之物。其脂为白胶香,五月斫为坎,十一月采之。其皮性涩,止水痢。水煎饮之。《尔雅》谓枫为 ,言天风则鸣 也。《说文解字》云∶枫木,浓叶弱枝善摇。汉宫殿中多植之。至霜后,叶丹可爱,故骚人多称之。任 《述异记》曰∶南中有枫子鬼。枫木之老者为人形,亦呼为灵枫,盖瘤瘿也。至今越巫有得之者,以雕刻鬼神,可致灵异。下沉香条有枫香云,疗风瘾疹痒毒。与此相类,即一物也。


简要济众∶治吐血不止。白胶香不以多少,细研为散。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陶隐居云∶枫树上菌,食之令人笑不止,以地浆解之。通典南蛮记∶枫脂为之琥珀,在地上旁不生草木,深忽八、九尺,大如槲,削去皮成焉。初如桃胶,成乃坚。宋齐丘化书云∶老枫化为羽人。


衍义曰∶枫香,与松脂皆可乱乳香,尤宜区别。枫香微黄白色,烧之尤见真伪。兼能治风瘾疹痒毒。水煎,热炸洗。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