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中毒

《古今医案按》:中毒

《古今医鉴》:中毒

《回春录》:中毒

《急救广生集》:中毒

《寿世保元》:中毒

《万病回春》:中毒

《续名医类案》:中毒

《医碥》:中毒

一人服水银僵死.微有喘息.肢体如冰.闻葛可久能治奇疾.求之.可久视之.曰.得白金二百两.可治.病家谢以贫不能重酬.可久笑曰.欲得白金煮汤.热浴其体耳.因向富家借得之.且嘱之曰.浴时如手足动.当来告我.有顷.手足引动.往告之.复谓曰.眼动及能起坐.悉来告我.一如其言.乃取川椒二斤.置溲桶中.坐病患于椒上.久之病脱去其水银已入椒矣.盖银汤能动水银而不滞.川椒能来水银而聚之.酉阳杂俎云.椒可以来水银.葛公之学博矣.


〔附〕甲志云.绍兴中.英州僧希赐.见有客船自番禺来.舟中士人携一仆.脚弱不能行.舟师悯之.曰.吾有一药.治此病如神.饵之而瘥者.不可胜计.乃入山求草.时已薄暮.且微醉.得草即渍酒.授病者.令天未明服之.如其言.药入口.即呻吟云.肠胃如刀割截痛.迟明而死.士人已咎舟师.舟师恚曰.何有此.即取昨夕所余药.自渍酒服之.不超时亦死.盖此山多断肠草.人误食之辄死.舟师所取药.为根蔓所缠.醉不暇择.径投酒中以此致祸.因知草药不可妄用也.


又歙客经潜山.见蛇腹胀甚.啮一草.以腹磨.顷之胀消.蛇去.容念此草.必消胀毒取置筐中.夜宿旅邸.邻房有过客.为腹胀所苦.客取药就釜煎一杯饮之.顷间.其人血肉俱化为水.独遗骸骨.急挈装而逃.至明.主人不测何为.及洁釜炊饭.则釜遍体成金.乃密瘗其骸.既久.客至.语其事.


震按金匮要略二十四卷二十五卷载诸中毒.治法甚详.如水银入人耳及六畜等皆死.以金银着耳边.水银即吐.葛公之法.原有所本.而更参他书以广其法.故不可及.金匮又云.煮荠 甘草汁饮.通除诸毒药.若舟师歙客之药.其毒太急.圣人亦不能预防也.



人遇事急,智尽术穷。或为人所陷,始自服毒或误中其毒,其脉洪大者生,微细者死。又曰∶洪大而迟者生,微细而数者死。



大法∶甘草、绿豆,能解百毒。又法∶不问一切诸毒,急多灌香油无虑。



解毒丹 治中信毒,若于饮食中得者,易治;酒中得者,难治。若在胸腹作楚可吐,急用胆矾研水灌之,即吐;若在腹中可下,后服此。


黄丹 水粉 青黛 焰硝 绿豆粉上为末,以小蓝 水调下。腹痛,倍黄丹、绿豆粉,井花水调下。


秘方


图\(图缺)


用苗竹成竿,而未有叶者,截筒留两头节,去竹青,置厕中,经月不取,遇有中信者,旋取一个净洗,取筒内红汁服之,即解。


秘方


青黛五两,绿豆一升,去壳为粗末,用苗竹筒一个,两头留节,去竹皮,就节上取一孔,入药内,仍以竹钉塞孔,于端午日置厕中,浸至次年端午日取出,洗令净,悬屋脊上,风吹日晒,须尽一月余,内中自干,劈破取出再晒,研末,以小蓝自然汁,调作丸弹子大。每遇信毒,以井花水磨一丸,作一服,灌之立解。仍以乌梅枚研水二合,以井水解饮,良久泻下,即愈。又法∶卒急无药,只用真香油灌之,立解。又法∶取稻秆烧灰,新汲水淋汁,滤过冷服一碗,毒随利下。又方∶治信毒,用腊月猪胆收起,遇人中毒,割开一个,入水化开,服之立解。


丙戌春,仑夫郑德顺患急症,时已二鼓。丐孟英视之∶见其扒床拉席,口不能言,唯以两手指心抓舌而已。


孟英曰∶中毒也。取绿豆二升,急火煎清汤,澄冷灌之,果能霍然。诘(次日)朝询其故,始言久患臂痛,因饵草头药,下咽后即心闷不可耐,舌麻不能言,而旁人不知也。录此足以证孟英之烛照如神,亦可见草药之不可轻试也。


中漆毒 一州牧以生漆涂囚眼,囚即盲。适一村臾见而怜之,语囚曰∶汝急寻蟹捣碎取汁,滴眼内,漆当随汁流散。囚如其言,觅得一小蟹用之,目睛果愈,略无损。(《景岳全书》)


中水银毒 水银误入末药,中肌肉,能损筋骨,以金器磨之,金器白则愈。(《宜良李氏刊方》)


中碗丝毒 饮食偶因碗边有丝,服之不知,顷刻喉咙痛胀,用麻 点着,以口如用烟袋状,吸其烟即解。(同上)


中药箭毒 雄黄末敷之,沸汗出愈。(《外台秘要》)


姚僧坦云∶药箭有三种,交广夷人,用焦铜作箭镞。岭北诸处,以蛇毒螫物,汁着筒中,渍箭镞,此二种。才伤皮内,便洪浓沸烂而死。若中之,即饮粪汁并涂之,最妙。又一种,用射罔煎涂箭镞,亦宜此方。(《集验良方》)


中煤熏毒 一时运倒,不省人事,用萝卜捣汁,灌口鼻,移向风吹便能醒。(《唐瑶经验方》)


胡季堂云∶中煤毒,土坑漏火气而臭秽者,人受熏蒸,不觉自毙,其尸软而伤,与夜卧梦魇不能复觉者相似。房中置水一盆,并使窗户有透气处,则煤炭虽臭,不能为害矣。(《急救方》)


中轻粉毒 贯众 黄连(各五钱) 水煎,入冰片少许,时时漱之。(《陆氏积德堂方》)


一方,陈酱油化水,频漱之。(《集简方》)


中蜀椒毒 用鸡毛烧烟,吸之即愈。(《千金方》)


中水毒 初得恶寒、头目微痛,日轻暮剧,手足逆冷,三日则虫蚀下部,六七日食至五脏杀人。捣蓝青汁敷头身令匝,或捣蒲公英绞汁,以绵染,导其下部。(《津台路史》)


一方,用小蒜三升,煮微热,若大热即无力以浴身。如身发赤斑纹者,毋以他病治之也。(《肘后方》)


中沙虱毒 沙虱在水中,人澡浴则着人身,钻入皮里,初得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粟,摩之痛如刺。三日后寒热、发疮毒,若入骨杀人。岭南多此。即以茅叶刮去,以苦菜汁涂之佳。(同上)


中射工溪毒 芥菜子研末和酒,浓敷半日,痛即止。(《千金翼》)


中蠼 尿毒 画地作蠼 形,以刀细取腹中土,涂二次即愈。孙真人云∶予得此疾,经五六日不愈,或教此法而瘳,乃知万物相感,莫晓其由也。(同上)


一方,如绕腰者,败酱煎汁,涂之良。(《杨氏产乳》)


中蜈蚣毒 舌胀退场门是也。刺雄鸡冠血,浸舌并咽之。(《青囊杂纂》)


附∶祛蜈蚣法 凡人家多蜈蚣,以头发常烧烟,或床下、或厨房,闻之入土三尺。(《奇方类编》)


中蜗牛毒 毒行遍身者,蓼子煎汤,浸之立愈。但不可近阴,令弱也。(《陈藏器本草》)


中蝼蛄毒 用醋和锻石,涂之即愈。(《圣惠方》)


中蚯蚓毒 形如大麻风,须眉皆落,即浓煎盐汤浸身,数次愈。小儿受之,盐汤温洗,或鸭血涂之,自愈。(《单方摘要》)


一方,用锻石水浸之最妙。(《邵真人经验方》)


中黄蝇毒 乌蒙山峡多小黄蝇,生毒鳞中,啮人初无所觉,渐瘠为疮。勿搔,但以冷水沃之,擦盐少许,即不为害。(《方舆胜览》)


中金蚕毒 雷丸(三钱)为末,同白矾少许调匀,倘见金蚕出见之时,辄以末少许,掺在蚕身之上,立时化为红水如血。(《石室秘 》)


《铁围山丛说》)云∶金蚕始蜀中,延及湖广、闽粤浸多,有人舍去,谓之嫁金蚕。率以黄金钗器,绵缎置道中,俾他得焉。郁林守为吾言∶尝见福清县有讼遭金蚕毒者,县官求治,不得踪。或献谋,取两刺 入捕必获矣。盖金蚕畏 ,入其家,金蚕则不敢动,惟匿榻下砖罅,果为两 擒出之,亦可验也。近来此风少息,然南宁蛮洞中,尚有其毒。识此,以备客游之助。(《端素斋杂缀》)


中诸蛊毒 下血如鸡肝,昼夜不绝,脏腑败坏,待死者,以 荷叶置病患席下,勿令病患知,必自呼蛊主姓名也。(《梅师方》)


附∶蛊毒说 蛊毒中土少见之,世传滇粤深山之人,于端午日。以毒蛇、蜈蚣、虾蟆同器盛之,任其互相吞食,俟一物服存者,则以为蛊,又谓之桃生。凡欲害人,密置其蛊于饮食中,人中其毒,必心腹 痛,如有虫啮,吐下皆如烂絮,若不急治,食人五脏而死。亦有十余日而死。更有缓者,待以岁月,气血羸惫,食尽五脏而后死。(《景岳全书》)


附∶验蛊毒法 无论年代近远,但煮一鸭卵,插银钗于内,并含之,约一食顷取,视钗卵俱黑,即是中蛊毒也。(《奇方纂要》)


附∶预防中蛊法 凡入有蛊之乡,所用饮食,但以犀角搅试,有毒者,白沫竦起,无沫即无毒也。(《杨氏南行方》)


附∶反蛊及主法 凡入蛊乡,见人家门限屋梁,绝无灰尘洁净者,其家必蓄蛊,当用心防之。如不得已,吃其饮食即潜。于初下箸时,收藏一片在手,尽吃不妨。少顷却将手藏之物,潜埋于人行十字路下,则蛊神反于本家作闹,蛊主必反来恳求,或食时让主先动箸,或明问主人云,莫有蛊么,以箸筑桌而后食,如是则蛊皆不能为害。此皆验于蛊乡云。(《卫生宝鉴》)


剥马中毒 破骨刺破欲死者,以马肠中粟屎捣敷,以尿洗之,大效。(《本草纲目》)


食马肉中毒 捣芦根汁作汤,浴之即解。(《简易良方》)


小儿中马毒客忤 烧马尾烟于前,每日熏之,瘥乃止。(《圣惠方》)


人为百药所中伤。其脉洪大者生。微细者死。又曰。洪大而迟者生。微细而数者死。大凡百毒所中。用甘草绿豆水煎服之。能解百毒。


一方。宜多灌香油为最良。


一治信毒水粉山砒霜。及一切杀人之毒。


巴豆壳(壮者十四个弱者七个) 花椒(去目五分) 甘草(五分)


上共捣为末。凉水化服。实时呕吐。如不吐再服。其毒尽出。如呕吐不止。用旧壁土滚水泡服。立止。


一论中砒霜毒。于肉饭中得之者。则易治。饮酒中得之者。则散归百脉。难治。若在胃膈作痛。可吐。在腹中。可下。急服药。得吐泄则愈。


一中砒霜毒诸方一方。用绿豆半升。细擂去渣。以新汲水调服。


一方。用人粪汁灌之。立愈。


一方。用腊月猪苦胆服之。立已。


一方。用旱稻草烧灰。以新汲水淋汁。绢巾滤过。冷服一碗。毒从下利。


一方。刺羊血饮之。立效。


一方。用黑铅。井水磨服效。


一方。用生麻油一碗。灌之立愈。


一方。用羊血阴干收贮。用井花水调服。


一方。用新鸭血杀吃之。不用水调。


一中砒霜水粉毒。用胆矾一分研烂。入井水一小盏和匀。服之立解。


一中山砒霜毒将死。用丝瓜根、木槿叶研。凉水调吃一二碗。立解。


一中信毒水粉山砒霜毒。并小儿虫积。用荸荠食之。立解。


一中巴豆毒。煮黄连汤饮之。


一中巴豆毒。利下不止。


干姜(炮) 黄连(炒)


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凉水调服。


一中水粉毒陈壁隔去硝屑。水丸。百草霜为衣。水送下。


一解砒霜毒。


硫黄(四钱) 绿豆(粉五钱)


上为细末。冷水调。频频缓服。冬月用温服。如肚痛再加一服。待肚不痛。用鸡毛探吐。吐后用温温稀粥。四五日不可食饭粽。以此救数人效。


一治误吞金铁并铜钱。羊胫骨炭火烧存性为末。每服三钱。米饮送下。取下物从大便中出。一治误吞铜钱。或金银等物不能化者。用砂仁浓煎汤服之。其物自下。


一治误吞针。用雄磁石为末。丸如樱桃大。吞下。即服通利之药。打下大便而出。


昔有一女子。将针尖误咽下肚。诸医不治。用蚕豆煮熟。同韭菜吃下。针同菜由大便而出。


一儿误吞针。鲠喉不下。死在须臾。用黑砂糖和黄泥为丸。令儿吞下。泥裹针于内。由大便而下。


一方。用木炭烧红。急捣细末。米汤调服。


一方。用磁石一块。当呵之自出。


一中半夏毒。以生姜汁饮之。


一中杏仁毒。捣盐汁解之。


一中桐油毒。柿饼嚼吃。立解。


一中花椒毒。闭气不通。新汲水饮之。


一中藜芦毒。葱煮汁服。解之。


一中阿芙蓉毒。或致不省人事。用酽醋温热。入砂糖灌下一二碗。探吐之。


一中草乌、川乌、附子之毒。呕吐不止。以香油灌下立解。


一方。用多年陈壁土泡汤。如渴用水调服之。


一饮馔中毒。用黑豆、甘草煮汁。恣饮无虞。中砒霜者亦效。


一治人或酒后口渴。或发热太甚。夜间吃水。误食水蛭在腹。或至三五个月。而面黄肌瘦。


腹胀满。诸药不效。用泥土为丸。香油为衣。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或二百丸。空心。


温水送下。其蛭从土而下。且油能泄泻泥土水蛭之出也。故效。


一治误食河豚鱼毒。一时危困。仓卒无药。用香油多灌之。毒出尽。即瘥。否则杀人。


又法。用白矾末。以沸汤调灌之。立愈。


一治误吞田螺。哽喉不下。死在须臾。用鸭一只。以水灌入口中。少顷。将鸭倒悬。令出涎水。与患人服之。不一刻。其骨即化。


一治误食鳝鳖虾蟆毒。用豆豉一大合。新汲水浸。令豉水浓。温服之。此三物令人大小便秘。脐下痛。有致死者。


一治误食蟹中毒。煮紫苏饮一两盏。即解。


一方。以生藕汁。或煮干蒜汁服。均效。


一治凡中六畜肉毒。用犀角浓磨水。只服一碗便好。


一治误中斑蝥毒。煮黑豆汁饮之。又宜泽兰叶研汁饮之。


人为百毒所中伤,其脉洪大者生,微细者死。又曰∶洪大而迟者生,微细而数者死。


大凡百毒所中,用甘草、绿豆水煎服之,能解百毒。


又方 不问一切诸毒,急宜多灌香油无虑。


解毒丹 治砒毒。若饮食中者易治,酒中得者难治。若在胸中作楚,可吐,急用胆矾三分研水灌之即吐。若在腹中,宜下,后服此。


黄丹 水粉 青黛 焰硝 绿豆粉(各等分)


上为细末,以小蓝按水调下。腹痛倍黄丹、豆粉,井花水调下。


解砒毒神方 用江西豆豉一两、干蚯蚓一两为末,凉水调服,不拘多少,立效。又宜用黄连煮水,取汁去渣熬成膏,用黑牛胆停对加蜜少许,调稠得所,入瓷瓶内。每用凉水化下,入口即活,虽不言,但心口动者,还治得。又宜硫黄四钱、绿豆粉五钱,共为末,冷水调服,缓缓服之。冬月温水服。如肚痛,再加一服。待不痛,用鸡毛探吐。吐后,用温温稀粥啜下。四五日不可食饭 。


误吞木屑,抢喉不下,死在须臾,用铁斧磨水灌下即效。


误吞铜钱、铜物,多食核桃、或荸荠,其铜自烂。


误吞针,蚕豆煮热,同韭菜吃下,针同菜从大便而出。


误吞水蛭,宜食蜜即化为水。又宜用田泥作丸,如樱桃大,每一丸,白水下,水蛭即抱泥同下。一方用浓茶多服亦效。


误吞金银铜钱等物不能化者,以砂仁浓煎汤服之,其物自下。


白衣丸 治男、妇、小儿误吞麦芒、针刺、铜钱、杂鱼等骨哽在喉中及喉闭肿痛,死在须臾。


乌贼鱼骨 白茯苓 砂仁 山豆根 甘草 僵蚕(各五钱) 管仲(一两五钱) 硼砂 麝香 珍珠象牙 脑子(各少许)


上为细末,飞罗白面打糊丸,如梧桐子大,用蚌粉为衣,阴干。每用二丸,冷水浸化,频频咽服。又将一丸口噙化尤妙。


治误食粉毒 用伏龙肝水为末,百草霜为衣;淋秆灰水送下即解。


一男子,偶然低头往暗处藏身,不言亦不答,以饮食俱背人窃食,人见之则食不下。诸人以为中邪,用三牲祭之,其物经宿,乃妻食之,病亦如是。诸医莫识。余思必中鼠涎,盖鼠有大毒,用吴茱萸塞入猫口,以猫涎自出,将茱萸令夫妇服之,悉愈。


一药室家人,正锉药,忽仆地,不省人事,诸人以为中风痰厥,乃讯于余。余曰∶此非病也,必药气熏蒸中于药毒,令与甘草煎汤灌之立醒。


一妇人,将烧酒贮在锡壶内,经旬取服,止饮一小钟,即醉闷不省,众莫识其症。余曰∶此中铅毒也。


令以陈土搅水澄清,入甘草煎汤灌之即醒。


唐崔铉镇渚宫,有富商船居,中夜暴亡,迨晓气犹未绝。邻房有武陵医工梁新闻之,乃与诊视,曰∶此乃食毒也。三两日中,曾外食耶?仆夫曰∶主翁少出访,亦不食于他人。梁曰∶寻常嗜食何物?仆夫曰∶好食竹鸡。曰∶竹鸡吃半夏,必半夏毒也。命捣姜捩汁,折齿而灌,由是而苏。崔闻而异之,召至乃安慰称奖,资以仆马,劝入京,致书于朝士,声大振,仕至尚药奉御。有一朝士诣之,常曰∶何不早见示,风疾已深,请速归,处置家事,委顺而已。朝士闻而慌,遽告退,策马而归。时有 州马医赵鄂者,新到京都,于通衢自榜姓名,云攻医术。此朝士下马告之,赵亦言疾危,与梁生之说同。谓曰∶即有一法,请官人急吃消梨,不限多少,咀嚼不及,捩汁而饮,或希万一。此朝士又策马而归,以书筒质消梨,马上旋 。行到家旬日,惟吃消梨,顿觉爽朗,其恙不作。却访赵生感谢,又诣奉御,且言得赵生所教。梁惊异,且曰∶大国必有一人相继者。遂召赵生,资以仆马钱帛,广为延誉,官至太仆卿。(《北梦琐言》见。见《筠斋漫录》。雄按∶梨甘寒而清风热,即此可知治中风之肯綮矣。至崔之好贤慷慨,梁之服善颖悟,赵之学识精深,朝士之知恩感德,皆非今人所能及也。)


绍兴十九年三月,有客自番禺至舟中,士人携一仆,仆病脚弱不能行。舟师悯之曰∶吾有一药,治此病如神,饵之而瘥者,不可胜计,当以相与。既赛庙毕,饮胙颇醉,乃入山求得药,渍酒授病者,令天未明服之。如其言,药入口,即呻吟云∶肠胃极痛,如刀割截。迟明而死。士人以咎,舟师恚,随即取昨日所余渍,自渍酒服之,不超时亦死。盖山多断肠草,人食之辄死。而舟师所取药,为根蔓所缠结,醉不暇择,径投酒中,是以及于祸,则知草药,不可妄服也。(《洗冤录》出中志,见《医说》。雄按∶断肠草即胡蔓也。观此则蛊门定年药,未必即此物也。)


黄启东治分巡检事戚公,过县,晨兴欲发,疾作不语,呼黄视之。黄曰∶脉与证不应。乃询其左右云,夜烹食鸡。黄曰∶此必食即就寝,有蜈蚣过其鼻口中毒耳,为处剂投之立苏。戚犹未信,乃更置烹鸡寝处,果有蜈蚣三枚,自榻顶下。(《湖广通志》。雄按∶虽未明载药治,不可为案,而医者勘病,于脉证不应处,不可不审问慎思也。且可使饮食之人,有所鉴戒。)


盛启东明初为御医,晨值御药局,忽昏眩欲死,募人疗之莫能应。一草泽医人应之,一服而愈。帝问状,其人曰∶盛空心入药局,猝中药毒,能和解诸药者,甘草也。帝问盛,果空心入,乃浓赐草泽医人。(《明史》。雄按∶御药局所贮,岂尽大毒之品?审如是,则药肆中人将何以处之?)


凌汉章归安人,为诸生弃去,北游泰山,古庙前遇病患气垂绝,凌嗟叹久之。一道人忽曰∶汝欲生之乎?曰∶然。道人针其左股立苏。曰∶此人毒瓦斯内攻,非死也,毒散自生耳。因授凌针术,治疾无不效。(《明史》。雄按∶虽未明言所中何毒,所针何穴,然毒散自生,理固有之,医者不可不知隅反也。)


张 西言一巡按过山中,见水下有大木耳一丛,甚嫩好,以为天花菜,取归煮食之,尽一盘,即入卧房,明日巳牌时未起,书吏倒门而入,止见白骨一副,其人尽化为水,流满床下。至山中生木耳处,寻得一蛇,大如桶,杀之。(《戒庵漫笔》李诩。)


陆放翁《老学庵笔记》云∶族子相,少服菟丝子,十数年,所服至多,饮食倍常,血气充盛,觉背肿赤 ,乃大疽也。适四月,金银花开,乃取花根据《良方》所载法服之,计已数斤,背肿尽消。以是知非独金石之药,不可妄服,即菟丝亦能致疾也。


按∶是人或过于酒色,或伤于郁怒,遂致此证,未必尽由服菟丝也。然药物亦多致偏胜之患。辛未冬,德兴西南磨石窑,居民避兵其中,兵入来攻窑中,五百人悉为烟火熏死。内一李师,迷闷中摸索得一冻芦菔,嚼之汁,一咽而苏。更与其兄,兄亦活,五百人因此皆得命。芦菔细物,治人之功乃如此。中流失船,一壶千金,真不虚语。河中人赵才卿,又言炭烟熏人,往往致死。临卧削芦菔一片,着火中,即烟气不能毒人。如无芦菔时,预暴干为细末,以备急用亦可。(《续夷坚志》。)


嘉靖四十三年,陕西游僧武如香,挟妖术,至昌黎县民张柱家,见其妻美,设饭间,呼其全家同坐,将红散入饭内食之。少顷,举家昏迷,任其奸淫。复将魇法,吹入柱耳中,柱发狂惑,见举家妖鬼,尽行杀死,凡一十六人,并无血迹。官司执柱囚之,十余日,柱吐痰二碗许。问其故,乃知所杀者,皆其父母兄嫂妻子姊侄也。柱与如香皆论死,世宗命榜示天下。观此妖药,亦是莨菪之流耳。唐·安禄山诱奚契丹,饮以莨菪醉酒而坑之。(《本草纲目》。)


王思中治海盐彭氏,巨室也,其媳方婚而病,烦懑欲绝,诸医莫知所为。思中延医,令尽去帷幔窗棂,并房中竹器,密求蟹炙脆,研入药中服之顿愈。(《吴江县志》。此中漆毒之致也。雄按∶此亦偶中而愈,未必竟是漆毒。)


姚福庚己编云∶太仓民家得三足鳖,命妇烹食毕,入卧少顷,形化为血水,止存发耳。邻人疑其妇谋害,讼之官。时知县黄延宣,鞠问不决,乃取三足鳖,令妇如前烹治,取死囚食之,入狱亦化如前人,遂辨其狱。按《尔雅》三足鳖名能,又《山海经》云∶从水多三足鳖,食之无蛊,近亦有人误食而无恙者,何哉?(《本草纲目》。)


吉安朱氏有为子腹痛,人教以取楝树东南根煎汤者,其子初不肯服,其父挞之,既入口,少顷而绝。盖出土面之根能杀人,朱氏不考古之误也。今医家用桑白皮,本草云∶出土者,亦能杀人,可不慎哉。(《静斋至止直记》孔行素。)


邱杰年十四,遭母丧,以熟菜有味,不尝于口。岁余,忽梦母曰∶汝啖生菜,遇虾蟆毒,灵床前有三丸药,下蝌蚪子三升,无恙。(《 栗暇笔》。)


姚应凤治一人妇,身痛,左臂似有系之者。应凤曰∶君食肉中鼠毒,右臂生鼠。用刀决之,有小鼠坠地而逸。(《钱塘县志》。)


龚子才治一男子,倏然低头,往暗处藏身,不言,问亦不答,食俱背人窃啖,人见之则食不下。诸人以为中邪,用三牲祭之,其物经宿。乃妻食之,病亦如是,诸医莫知。必中鼠涎有大毒也。以吴茱萸塞入猫口,猫涎自出;将茱萸令夫妇服之,悉愈。


一药室家人正锉药,忽仆地不省人事,诸人以为中风痰厥。龚曰∶此非病也,以药气熏蒸,中于药毒。令以甘草煎汤灌之,立醒。(兴盛启东证治同。雄按∶此所切者,必毒烈之药。况切药必低头而视,故毒能吸入,与盛证有真伪之殊。)


一妇人以烧酒贮锡壶内,经旬取服,止饮一小杯,即醉闷不省人事,众莫能识其证。龚曰∶此中铅毒也。令以陈壁土搅水澄清,入甘草煎汤灌之即醒。


吴孚先治一人,长夏无故四肢厥冷,神昏不语。或作阴证,或作厥热,或作中风,或作痰治,俱不效。吴诊之,消息再四,问前者曾食何物?其家人曰前日晚间曾食猪肺。乃恍然,令以忍冬花二两,煎汤灌之乃瘳。盖所食,乃瘟猪肺也。


有人好食豆腐,中毒不能治。更医,至中途遇作腐人家相争,因妻误将莱菔汤置锅中,腐便不成。医得其说,以莱菔汤下药而愈。(《医说续编》。)


唐·李宝臣为妓人置堇(音靳,即乌头也。)于液,宝臣饮之即喑,三日死。又唐·武后置堇于食,贺兰氏服之暴死。(同上。)


刘立之治一老妇人,病腰痛,已历年,诸药不效。刘诊之云∶病虽危殆,然一夕可安。主人讶焉,乃请其药,答曰∶不须药,用铅粉二三十两,壮士五人,大铃五七枚足矣。于是主家悉备,刘命撤床幔帐,移置屋中,以米饮和粉置病妇腰周回,令其舒卧。壮士一人负铃绕床急走,使其声不绝,人倦即易之。至夜半夜,其妇稍能自起立,既而腰痛顿释。举家拜云∶师神医也,愿闻其意。刘云∶此病因服水银所致,水银滞腰 间不能出,故疼不已。今用铅粉,粉乃水银所化,为金之母,取金音以母呼子,母子合德,出投粉中,则病愈矣。(《医史》、《医说续编》。雄按∶治法神矣。何以知其服水银,竟不叙明,是曷故也?如其炼饵,当入丹石毒门,如其误服,不能病至历年。)


明太祖制曰∶医人王允坚卖药为生,锦衣卫监犯厨子王宗,自知罪不可逃,虑恐刃加于颈,令家人买毒药,允坚实时卖与,隐饮中,入外监门,力士杨受财放入。内监门力士郭观保验出,外监者慌忙,反说内监者易其药。朕 之,观保曰∶彼往卖药王允坚家买者。朕令王允坚拿至,乃黑药一丸。因授与王允坚,自吞服之,久毒不作,朕知易药矣。谓允坚曰∶前坚此药何颜色?允坚曰∶红丸。曰∶几枚?对曰∶三枚。噫,毒本三丸色赤,今止一丸,色且黑,何也?于是急遣人取至,黑赤色,随令王允坚吞服。本人持药在手,颜色为之变,其态忧惊,犹豫未吞,督之乃服。既服后,随谓之曰∶此药以何料成?曰∶砒霜、巴豆,饭粘为丸,朱砂为衣。曰∶服后何时人丧?曰∶半昼。语既,允坚泪堕。朕谓曰∶尔所以凄凉者,畏死如此乎?曰∶一子见军,一子在外,故悲焉。呜呼,其王允坚初卖毒药毒人,及其自服也,药方入腹,眷恋之状,畏死之情,一时发见。呜呼!愚哉至此而若此,亦何济哉?然终不以此药致本人之死,何故?若督令服此药而死,是药之也。解而后刑之,法也。随问允坚,此毒还可解乎?曰∶可。何物可?曰∶凉水、生豆汁、熟豆汤可。朕谓曰∶此解不速,余何速解?曰∶粪清插凉水。粪清用多少?曰∶一鸡子。于是遣人取至,候毒作方与解之。少顷,允坚身不自宁,手搔上下摩腹,四顾张皇。朕谓曰∶毒何尔患?曰∶五脏不宁,心热气升。曰∶此毒身死伤何经络?允坚对曰∶五脏先坏,命绝矣,身墨黑。谓曰∶几时可解?何时不解?曰∶三时候不解。朕见毒作,令人与之解,本人痛利数番,其毒洁然,人复如初。明日枭首,以正其罪。呜呼,昔者古人制药,惟积阴骘以生人。今之货药者,惟务生理,不施阴骘,少有逆其意。沽名恐诈者有之,实时毒害者有之,图利而卖与人伤生者有之。噫!如此不才者,犯法遭刑,而杀身亡家,非止一人而已。京市货药者,往往不戒,蹈袭前非,将奈之何?此诰一出,所在货药之人,听朕言者,推己以及人,永为多福。不然,此刑此犯,有不可逃者。(三编。)


周栎园曰∶癸未冬,亲串有从余游都门者,其人谨愿生平绝迹北里。突生天 ,不解所自。予忽悟其故,解之曰∶君质弱,常服紫河车,京师四方杂集,患天 疮者甚伙,所服药中,安知无天 衣胞?此疮能延子孙,气味所冲,尚能中人,生子多无皮肤。衣胞尤为毒瓦斯所归,君之患必缘于此。众人皆以为然。夫忍于殇人之子以自裨。盖仁者尚不为,况未必有功,而适以滋害如此,可不知所戒。(原注∶江南皆以胞衣为人所食者,儿多不育,惟京都不甚论。书影。雄按∶举此类推,则胞衣无毒者鲜矣。余临证几三十年矣,从未用过此药。或病家欲用,则以羊肾代之,温补有情,功较胜焉。附质大方,以为然否?)


陈自明治二男子,剥自死牛,即日遍身患紫 ,不计其数,已而俱溃,各灌神仙毒丸一钱,一吐泻而苏,一药不下者死。(方见蛊门。雄按∶此丸解诸毒,杀诸虫,皆极神妙。)


吴内翰《备急方》云∶全椒医高照一子无赖,父笞之,遂服砒霜自毒,大渴,腹胀欲裂。余教令服此药,以水调,随所欲饮与之,不数碗即利而安。其方用白扁豆,晒干为细末,新汲水调下二三钱匕。


凡中毒及附子、乌头、河豚之类,一切药毒皆可治。用多年壁土,热汤泡搅之,令浊,少顷乘热去脚取饮。不省人事,灌之甚妙。


《北梦琐言》有人为野菌所毒而笑者,煎鱼椹汁服之即愈。或云枫树菌,食之令人多笑。


来安县李主薄弦云度云∶白塔寨丁未春,有二卒一候兵,同食河豚,既醉,烧子并食之,遂皆中毒。人急以告巡检,二卒已困殆。仓卒无药用,或人之说,独以麻油灌之。油既多,大吐,毒物尽出,腹间顿宽,以此竟无恙。(《集成》。)


朱丹溪解中毒药方,用五倍子二两重,研细,用无灰酒温调服。毒在上即吐,在下即泻。(《医说续编》。)


一人吃水银僵死,微有喘息,肢体如冰。闻葛可久善治奇疾,往候之。可久视之曰∶得白金二百两可治。病家谢以贫故,不能重酬。可久笑曰∶欲得白金煮汤治耳。已而叩富者乃得之,且嘱之曰∶以之煎热汤浴体,如手足动,当来告我。有顷,手足引动,往告之,复谓曰∶眼动及能起坐,悉告我。一如其言,乃取川椒二斤,置溲桶中,坐病患其上。久之病脱出,其水银已入椒矣。盖银汤能动水银而不滞,川椒能来水银而聚之。吁!人谓可久之术良,惜乎不多传也。《酉阳杂俎》云∶椒可以来水银,于此可征矣。(《医说续编》。可与刘某治案同参。)


缪仲淳曰∶庄敛之平日素壮实,善啖。丁巳四月,忽患泄泻,凡药粥菜蔬入喉,觉如针刺,下咽即辣。因而满腹绞辣,随觉腹中有气,先从左升,次即右升,氤氲遍腹,即欲如厕,弹响大泄,粪门恍如火灼。一阵甫毕一阵继之,更番超时,方得离厕。谛视所下,皆清水盈器,白脂上浮。所饮食俱不化而出,甚至梦中大便了不收摄。诸医或云停滞,或云受暑,或云中寒,百药杂投,竟如沃石,约月余大肉尽脱,束手待毙。余仲夏末偶过金坛,诊其脉洪大而数,知为火热所生病,为疏一方,用川楝三钱,白芍五钱,橘红二钱,车前、扁豆、茯苓、石斛各三钱,炙草一钱。嘱其煎成,将井水浸冷,加童便一杯始服。临别嘱其此方勿以示人,恐时师见之大笑不已也。若为躯命计,须坚信服之耳。彼却众医恪服,药方入喉,恍如饮薄荷汁,隐隐沁入心脾,腹中似别成一清凉世界。甫一剂,夜卧达旦,洞泻顿止。连服三剂,大便已实。前泄时凡饮食温者下咽,遂觉气升,即欲大解,一切俱以冷进为快,至是觉恶心畏冷,得温乃安。曰∶此火退之征也。前方加人参二钱半,莲肉四十粒,红面一钱五分,黄 三钱,升麻五分,黄连减半,五六剂后去升麻。又三十余剂,泻久止而脾气困顿,不知饥饱,且少饮茶汤,觉胀满,急胀如欲寸裂。曰∶此大泻之后,下多亡阴也,法宜用补,倘用香燥,取快临时,元气受伤,必成鼓胀,不可为矣。为疏丸方,用人参五两,白芍六两,炙甘草一两,五味六两,黄 五两,萸肉五两,山药五两,熟地八两,牛膝六两,紫河车二具,蜜丸,空心饥时各一服,并日进前汤方,或时去黄连。几三年,始知饥而嗜食,体亦渐丰矣。其病初平,劝其绝欲。因出外家,得尽发家人秘谋,乃知向之暴泄,由中巴豆毒。本草中巴豆毒者,黄连冷水解之。余用大剂黄连冷服,正为对治。时师即信为火,用连、芩不过七八分,至钱许止矣,况一月之泻,敢用连至三钱乎。此余所以祝其勿出以示人之故也。(《广笔记》。叙服巴豆之状如绘。凡尝过服此药者,询此证候,便可知其为中巴豆毒矣。黄连为解巴豆毒之要药,以其一寒一热,互相制伏也。雄按∶初方最炒。若谓下多之阴,忌用香燥,亦是卓见。第不知饥饱伤在胃阴,以津液既为巴豆所伤,复经洞泻之夺。丸方太嫌腻滞,以致三年始愈,而更藉苦降之药收功也。)


余治敛之,泄止后,恐其元气下陷,急宜升举,用升麻以提之,初不知其为中毒也。乃因用升麻太早,致浊气混于上焦,胸中时觉似辣非辣,似嘈非嘈,迷闷万状。有时滴酒入腹,或啖一切辛温者,更冤苦不胜。庄一生知其故,曰∶此病在上焦,汤液入口即下注,恐未易奏功,宜以噙化丸治之。用贝母五钱,苦参一两,真龙脑、薄荷叶二钱,沉香四钱,人参五钱,为极细末,蜜丸弹子大,午食后临卧时各噙化一丸。甫四丸,胸中恍如有物推下,三年所苦,一朝若失。(同上。)


不论所服何毒,急取灶心土为末,冷水调服方寸匕。(地浆亦佳,见砒霜毒。)或以甘草浓煎汁,多饮之。(须放冷冻饮料,毒乃解。以下诸药皆然。)又食蜜少许,佳。又服葱涎,或煮大豆汁服亦可。又浓煎荠 汁饮之,不及煮,便嚼食亦得。又方生麦冬(八两,去心、葱白八两,捣,)豉三升,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又荠 一分、蓝叶花(七月七日取叶并花阴干,二分。)共捣末,水调服方寸匕,日三。又板蓝根(干者四两,洗净晒干)、贯众(一两,锉去毛),青黛(研)、生甘草(各一两。)为末,蜜丸或水浸蒸饼丸,桐子大。另以青黛为衣,每服十五丸,嚼烂,新水送下即解。常服三五丸,亦解暑热。又紫金锭冷水磨服,孕妇忌之。如欲死,急取新小便,和厕旁久屎一升,绞取汁一升,尽灌之便活。已死者亦可救。(参下蕈毒条取粪汁法。)


砒霜毒∶羊血及鸡鸭血热服。蓝根、砂糖擂水服,入薄荷汁尤妙。(亦治巴豆毒。)绿豆擂浆,新汲水调,通口服。真靛花一二钱,井花水浓调灌。豆豉煎浓汁饮。(亦治服药过剂烦闷。)芭蕉根捣汁饮。掘地至黄土,入新汲水搅浊取出,滤去滓(不必澄清)饮之,并解蕈毒。(名地浆。)


巴豆毒∶黄连、菖蒲、小豆、大豆汁、芭蕉根汁,并解之。


野狼毒毒∶白蔹、盐、蓝汁,并解之。


藜芦毒∶雄黄、葱汁,并解之。


芫花毒∶防风、防己、甘草 桂枝汁,并解之。


踯躅花毒∶栀子汁解之。


射冈毒∶蓝汁、大小豆汁、六畜血、蚯蚓屎、藕汁,并解之。


莨菪毒∶荠 、甘草、升麻、犀角、蟹汁,并解之。


半夏毒∶生姜汁解之。


大戟毒∶菖蒲汁解之。


附子、天雄、乌头毒∶大豆、绿豆各数合,煎浓汁饮。又远志、防风、枣、饴糖,并解之。


杏仁毒∶蓝子汁解之。


川椒毒∶(闭口者有毒,戟喉能杀人。)食蒜,或饮地浆。或浓煎豆豉汁饮,并解之。


雄黄毒∶防己解之。


丹砂毒∶盐五钱,冷水调澄,旋服。


丹毒∶地浆良。食蚌肉解丹石毒。


五石毒∶荠 汁生服。


吞金屑未绝者∶水银一两放口中摇动,令下咽入腹,金即消灭成泥而出,三服即活。


漆毒∶捣蟹汁涂。


蕈毒∶忍冬草(即金银花。)生啖。人粪汁饮一升。(截竹筒去青皮,浸粪窖中,取筒内汁。)大豆煮浓汁饮之。细茶芽研,新汲水调服。石首鱼或鲞鱼头,白水煮汁服。荷叶杀蕈毒。


苦瓠毒∶黍穣煮汁服解之。


面毒、豆腐毒∶并用萝卜煎汤服,子亦可。


六畜肉毒及一切药毒∶白扁豆生晒干为末,新汲水调下三钱匕。


鸟兽中毒箭死者有毒∶大豆煮汁及蓝汁服,解之。


牛肉毒∶人乳合豉浓汁服。


马肉毒∶香豉(二两)、杏仁(三两)同蒸,一食顷熟,捣服,日再。又方,煮芦根汁饮之。


郁肉、(密器盖肉经宿者也。)漏脯毒∶(经屋漏水粘着之脯肉也。)烧犬屎,酒服方寸匕。饮人乳或韭汁二三升良。


六畜肝毒∶(凡肝不宜食,自死者尤毒。)豆豉水浸绞汁,旋服。治马肝毒,雄鼠屎(尖者是。)二七枚为末,水和服,日再。又人头垢取方寸匕,酒调服。


河豚毒∶五倍子、白矾(等分)为末,水调服。或多饮清油吐之。


蟹毒∶紫苏煮汁,饮三升。冬瓜汁,饮二升。


食果中毒∶猪骨 为末,服方寸匕。亦治马肝、漏脯等毒。


蛇遗精水中,误服中毒,并治蛇咬∶水调雄黄末饮之。(蛇咬,兼涂伤处。)蛇咬,水洗头垢稠浓(一云泔洗。)饱饮。


虫毒∶国中尚在膈上者宜吐,白矾、建茶(各二钱)为末,新汲水调,顿服即吐。又此药入口,觉甘甜不苦,可验是毒也。或令唾水,沉者是,浮者非。或含银器口中,经宿色黑者是。若在膈下宜泻,麝香(二钱半,别研)、雄黄、朱砂(水飞,俱另研)。


赤脚蜈蚣、(微炙,去足)、续随子(各一两)。共为末,煮糯米粥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热酒下即泻出。


又方,败鼓皮、蚕蜕纸(各烧存性)、刺 皮、五倍子、续随子、朱砂(飞)、雄黄(飞,各等分)


为末,糯米稀糊丸,桐子大,每服七丸,空心熟水送下。又升麻、桔梗、栝蒌(各五两)。捣末,先以熟汤洗患者阴中,再以汤调方寸匕,日二服,渐加至二三匕,毒即内消。忌食粘物及猪肉。又方,鼓皮、(阔五寸,长一尺)。蔷薇根、(五寸,如足拇趾大,细切。)水一升,清酒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下,其毒即愈。又方,荠 根为末,饮服方寸匕。又方,生栝蒌根取汁一升,和酱汁少许,温服之,须臾吐出虫,甚验。又方,胡荽根捣取汁半升,和酒饮之,立下。又方,以猪胆导下部,良。若吐血或下血如烂鸡肝者,茜根、 荷根,(各三两。)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顿服愈。


又方, 皮烧灰,水服方寸匕,即吐出之。又方,酒服桔梗末(加犀角末更佳)方寸匕,日三服,不能服可灌之。心中当烦,须臾自静,有顷下,服至七日止,食猪脾补之。


又治五虫,一曰蛇,二曰蜣螂,三曰虾蟆,四曰科斗,五曰草虫,细切胎衣晒干为末,水服半钱匕即消。或含升麻,咽汁亦佳。


岚瘴恶气毒∶犀角、羚羊角、雄黄、麝香解之。又甘草二两,水三升,煮一升,分服。


井中毒∶凡五六月,井中及深冢中,皆伏有毒瓦斯。欲入者,先以鸡鸭毛投之,直下至底则无毒,若徘徊不下必有毒矣。亦可纳生鸡鸭于其中试之,不死者无毒也。


又须以酒或醋数升洒其四旁,良久乃入。如中毒郁闷欲死,即取其井中水洗其面,令饮之,又灌其头及身,即活。若其井无水,即他井亦可。一云∶他井洒身上,至三食顷便活。东井取西井,南井取北井。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