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龟板

《本草备要》:龟板

《本草便读》:龟板

《本草从新》:龟板

《本草分经》:龟板

《本草分经》:龟板

《本草分经》:龟板

《本草撮要》:龟板

《本草求真》:龟板

《本经逢原》:龟板

《药笼小品》:龟板

《玉楸药解》:龟板


补阴,益血


甘平至阴,属金与水。补心益肾,滋阴资智(性灵,故资智、通心、益肾以滋阴)。治阴血不足,劳热骨蒸,腰脚酸痛,久泻久痢(能益大肠),久嗽 疟(老疟也。或经数年,中有痞块,名疟母),症瘕崩漏,五痔产难(为末酒服,或加芎、归、 发),阴虚血弱之症(益阴清热,故治之。时珍曰∶龟、鹿皆灵而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精、补肾、补血,以养阴也。鹿首常还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以养阳也。昂按∶《本草》有鹿胶而不及龟胶,然板不如胶,诚良药也。合鹿胶,一阴一阳,名龟鹿二仙膏)。大者良。上、下甲皆可用。酥炙或酒炙、猪脂炙, 灰用。洗净槌碎,水浸三日用。桑柴熬膏良(自死败龟尤良,得阴气更全也)。恶人参。


龟尿走窍透骨,染须发,治哑聋(以镜照之,龟见其影,则淫发而尿出。或以猪鬃松毛刺其鼻,尿亦出)。


龟板(图缺)


补肾水.退骨蒸.咸寒之力.通任脉.潜虚阳.介类之功.胎产崩淋.能调能顺.症瘕痔漏.可导可宣.(龟板.龟有数种.大抵以水龟为良.龟为北方之神.色黑味甘咸.性寒.能入肾经.其首常藏在腹.故又通任脉.能导引胎息.故灵而多寿.以龟板为柔中之刚.有解脱之义.故能破症瘕.治难产.至于崩淋痔漏阴蚀等证.皆任脉为病.肾阴不足所致也.总之壮肾水.退骨蒸.通任脉.潜虚阳.其主治不离乎此.煎胶更良.)


补肾阴.


咸寒至阴.属金与水.补心资智.益肾滋阴.(性灵故资智、通心入肾以滋阴.)治阴血不足.劳热骨蒸.腰脚酸痛.久泻久痢.(能益大肠.)久嗽 疟.(老疟也、或经数年、中结痞块、名曰疟母.)症瘕崩漏.五痔产难.(为末、酒服、或加芎归 发.)阴虚血弱之证.(益阴清热、故治之、时珍曰∶龟鹿皆灵而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以养阴也、鹿首常返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以养阳也.)虽肾虚而无热者勿用.大者力胜.(自死败龟良、得阴气更全也.)酥炙.或酒炙、醋炙、猪脂炙. 灰用.(若入丸散、须研极细、否则恐着人肠胃、变为瘕也.)洗净捶碎.水浸三日.用桑柴熬胶.补阴之力更胜.(合鹿胶、一阴一阳、名龟鹿二仙膏.)恶沙参.龟尿、走窍透骨.染须发.治哑聋.(以镜照之、龟见其影、则淫发而尿出、今人或以猪鬃松毛刺其鼻、溺亦出.)龟胸龟背.(以尿摩之.)


见肾补。


咸寒至阴,通心入肾,补阴清热,治一切阴虚血弱之症,能通任脉,自死败龟良,熬胶更胜。龟尿走窍透骨,染须发,治哑聋。


见肾补。


味咸.入足少阴经.功专通任脉.得黄柏知母.治阴虚劳热.得侧柏香附治郁结.得妇人发芎归治交骨不开.下死胎.得鹿胶阴阳并补.肾虚无热者忌.阴囊肿烂异常.先用苏梗煎汤洗净污垢.以龟板一个 研.加孩儿茶.少加冰片调敷即愈.恶沙参.尿染须治哑聋.龟胸龟背.以尿摩之瘥.


(龟鳖)滋肾通心


龟板(专入肾。兼入心。)甘咸微寒。禀北方之气而生。乃阴中至阴之物。入足少阴肾经。兼龟性有神。故能入心以通肾。(远志以通心阳。龟板补水以通心阴。)凡心虚血弱而见劳热骨蒸。(蒸及于骨。必得至阴骨药以治。)腰脚酸疼。老疟痞块。(老疟必有痞块。)症瘕崩漏泻痢。五漏难产。小儿囟门不合等症。(骨症必藉骨理。)服此皆能见效。时珍云。龟鹿灵而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任脉行腹。)故取其腹以通心补肾补血。皆养阴也。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脉。(督脉行背。)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皆养阳也。龟性治与鳖甲相类。但鳖甲色青应木。走肝益肾以除热。龟甲色黑应水。通心入肾以滋阴。然皆至阴大寒。多用必伤脾土。龟大自死者良。酥炙 灰用。恶人参。龟尿(以猪鬃鬃毛刺龟鼻。其尿即出。)走窍透骨。染须发。治哑声。(若寒痰塞肺声哑者。忌服。)服板不宜中湿。中湿则板末变为症瘕。


《本经》名曰神屋 咸甘平小毒。入药取腹去背,酒浸酥炙,或熬胶用,色黑产水中者为水龟。其色黄,出山中者为秦龟,秦龟不入补肾药。一种呷蛇龟,腹折,见蛇则呷而食之,其性最毒,不可误用。方书皆用灼过败龟之板,取其用过无关生命也。世以自死龟壳为败,既死精气已脱,取用何益,误服反受其毒,以其为蛇虺所伤也。今药肆所卖龟胶,每以鹿角胶脚冲入则易凝结,亦有以黄明胶和入者。凡制胶须去背甲,以净腹板,水浸去外衣,则胶无腥浊之气。


《本经》主漏下赤白,破症瘕, 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着,小儿囟不合。


发明龟禀北方之气而生,乃阴中至阴之物。专行任脉,上通心气,下通肾经,故能补阴治血治劳。大凡滋阴降火之药,多寒凉损胃。惟龟板炙灰则益大肠,止泄泻,故漏下赤白亦能疗之。其治小儿囟不合,专取滋水坚骨之功,皆龟之所主。其破症瘕, 疟,五痔,阴蚀湿痹,重着,皆秦龟之功用,以能入脾经治风湿也。时珍云∶龟鹿灵而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腹以补心、补肾、补血,皆养阴也。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门、补精、补气,皆养阳也。观龟板所主之病皆属阴虚精弱,腰脚酸痿,可心解矣。烧灰酒服治痘疮。又合鹿角灰等分,入四物汤服治血崩。炙末酒服主风痹脚弱。烧灰敷小儿头疮、妇人阴疮。鳝鱼血调涂汤火湿疮。但胃虚少食,大便不实及妊娠禁用,以其无阳生之力耳。胆汁苦寒治痘后目肿,经月不开,取汁点之良。溺滴耳治聋。点舌下治大人中风、舌喑,小儿惊风不语。摩胸背治龟胸龟背。欲取其溺,以猪鬃刺其鼻即出。


咸寒,至阴之品,益肾滋阴。


治真水不足,劳热骨蒸,腰脚酸痛之症。


肾虚无热勿用。


去墙酒炙捣。


味咸,性寒,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泻火滋阴,寒胃滑肠。


龟板咸寒泻火,败脾伤胃,久服胃冷肠滑,无有不死。朱丹溪以下庸工,作补阴之方,用龟板、地黄、知母、黄柏,治内伤虚劳之证,铲灭阳根,脱泄生气。俗子狂夫,广以龟、鹿诸药,祸流千载,毒遍九州,深可痛恨也!


烧研,敷、饮,治诸痈肿疡甚灵。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