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谷精草

《本草纲目》:谷精草

《本草备要》:谷精草

《本草便读》:谷精草

《本草乘雅半偈》:谷精草

《本草从新》:谷精草

《本草分经》:谷精草

《本草撮要》:谷精草

《本草蒙筌》:谷精草

《本草求真》:谷精草

《本草图经》:谷精草

《本草择要纲目》:谷精草

《本经逢原》:谷精草

《得配本草》:谷精草

《滇南本草》:谷精草

《顾松园医镜》:谷精草

《冯氏锦囊秘录》:谷精草

《医学入门》:谷精草

《药笼小品》:谷精草

《药性切用》:谷精草

《玉楸药解》:谷精草

《证类本草》:谷精草

「释名」戴星草、文星草、流星草。


「气味」(花)辛、温、无毒。


「主治」


1、脑痛、眉痛。用谷精草二钱、地在三钱、乳香一钱,共研为末。每用半钱,烧烟筒中,熏鼻。


2、偏正头痛。用谷精草,研为末,加白面糊调匀摊纸上贴痛处,干了改换。又方:用谷精草末、铜绿各一钱,硝石半分,混匀,随头痛的左、右边,吸入左右鼻孔中。


3、鼻血不止。用谷精草为末,每服二钱,熟面汤送下。


4、目中翳膜。用谷精草、防风,等分为末,米汤冲服,甚验。


5、小儿雀盲(夜盲)。用羊肺(按:张绍棠味古斋版本是用羊肝)一具,原物不洗,竹刀剖开,放入谷精草一撮,瓦罐煮熟,每天吃一些,有效。忌用铁器。如不肯吃,可炙熟后捣烂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轻,明目


辛温轻浮。上行阳明(胃),兼入厥阴(肝)。明目退翳之功在菊花之上。亦治喉痹齿痛,阳明风热。


收谷后,荒田中生。叶似嫩秧,花如白星(小儿雀盲者,羯羊肝一具,不洗,竹刀割开,入谷精煮熟食之。或作丸,茶下)。


谷精草(图缺)


得秋金谷气以生成.温可疏肝摩目翳.养中土胃阴而甘淡.轻能治上愈头风.(谷精草田中收谷后.得谷之余气而生.丛生细茎.茎头开小白花.其子亦白如椒实形.轻浮之质.性禀中和.故能两入厥阴阳明.疏肝和胃.凡一切头风目疾等证.皆治之.此草治目疾翳障.疏中有补.以其有谷气也.)


(宋开宝)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喉痹,齿风痛,诸疮疥。


【核】曰∶江湖南北都有,春时丛生荒谷田中。茎叶都似谷秧,高五七寸,柔嫩青绿。


八九月,茎端开花白色,点点如乱星。馁马令肥,并主虫颡毛焦之疾。一种茎长有节,根微赤者,出秦陇,亦入药用。


先人云∶谷,金属也,交草谷之精而化生。轻浮洁白,秋成得辛,清肃之象也。喉齿头目之疾本乎风木,标见阳明之上者,从治其标,逆治其本。并治小儿诸疳雀目,佐以禽畜之专藏,用开窍穴,特易易耳。


【 】曰谷之言续,精之言神观而凿凿者,阳之睛也。一名戴星、文星、流星。说文云∶星之言精也,阳之荣也。故白花点点犹星星也。天文志云∶金之散气为星,其本曰人。孟康云∶星,石也。金石相生,人与星气相应而成睛也。是故力平肝木之风,以通喉痹,布散翳膜之障,以开盲瞽。谓其不谷,仍续神观凿凿之以阳为睛也。若疮疥淫疮,为火刑金地,致金不谷,仍可续之;若鼻衄不止,为木用太过,而血菀于上,亦属金之不谷,无以乘气于木下也。谷精草,布散以金气,火自安其位,木亦退其舍矣。


(金位之下,火气乘之;火位之下,阴精乘之。亢则害,乘乃制,制则化生矣。星者,散也,位布散也。宿者,宿也,星各止宿其处也。)


轻、明目.


辛温轻浮.功善明目退翳.兼治头风喉痹.牙疼疥痒.田中收谷后多有之.田低而谷为水腐.得谷之余气结成.(谷精草为末、热面汤服二钱、治鼻衄不止.)


辛温轻浮,明目兼治头风喉痹。


味辛温.入足厥阴阳明经.轻浮上行.功专明目退翳.功胜菊花.亦治喉痹齿痛.阳明风热.羯羊肝一具不洗.竹刀割开.入谷精草煮熟食之.或作丸茶下.治小儿雀盲.得决明子、木贼、甘菊、密蒙花、生地治障翳.得防风为末.米饮服之.治目中翳膜神效.忌铁.



味辛,气温。无毒。生长谷田中,采收三月后。花白叶细,圆小似星,故又名戴星草也。理咽喉痹塞,止牙齿风疼。口舌诸疮,眼目翳膜。并堪煎服,取效霎时。又喂马驴骡,能杀虫颡内。益力健步,长毛生鬃。


(隰草)入肝散结通血明目


谷精草(专入肝。兼入胃)。本谷余气而成。得天地中和之气。味辛微苦气温。故能入足厥阴肝及足阳明胃。按此辛能散结。温能通达。凡一切风火齿痛。喉痹血热。疮疡痛痒。肝虚目翳。涩泪雀盲。至晚不见。并疳疾伤目。痘后星障。服之立能有效。且退翳明目。功力驾于白菊。而去星明目。尤为专剂。(时珍曰。谷精体轻性浮。能上行阳明分野。凡治目中诸病。加而用之。甚良。明目退翳。似在菊花之上也。)试看望月沙系兔所食。此草而成望月沙。亦能治眼。则知此更为眼家要药矣。取嫩秧花如白星者良。


谷精草(图缺),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春生于谷田中,叶秆俱青,根花并白色。二月、三月内采花用,一名戴星草,以其叶细,花白而小圆似星,故以名尔。又有一种,茎梗差长有节,根微赤,出秦陇间。古方稀用。今口齿药多使之。


【气味】


辛温无毒.浮而升.上行阳明.


【主治】


头风痛.目盲翳膜.痘后生翳.止血.功在菊花上.


辛温,无毒。


发明 谷精草性体轻浮,能入阳明分野,治目中诸痛甚良,而去翳尤为专药,明目退翳之功在菊花之上,痘后生翳亦用之。此草兔性喜食,故目疾家专用,与望月砂功用不殊。


甘,平。入足厥阴经。专治头风目翳,能疗疳积伤睛。风湿喉痹,亦可用以为佐。配地龙、乳香熏鼻,治脑痛。配蛤粉、猪肝,治痘后目翳。人乳或童便拌蒸,随症制之。血虚病目者禁用。


谷精草(图缺),味微苦、甜,性温,无毒。入肝脾二经,为清热明目之品。治喉痹、牙痛、退翳膜、散火热,疗疮疡。


──于本卷下


〔辛微温,入肝、胃二经。〕治翳膜、〔睛生白翳也,〕雀盲,〔至夜即不见物,并无翳也。〕疗头风齿痛,〔辛散之功。〕补养肝气为治目病之上药。。


得金气而生,故味辛,微温,无毒。田中收谷,后有之田低而谷为水腐,得谷之余气,结成此草,亦得天地之和气者欤。专入足厥阴精,又入足阳明经。补肝气,治目疾之要药也。辛能散结,温能通达,故治风火齿痛、喉痹血热、痛痒疮疡更所效者。入肝而补宜肝气,故治目翳隐涩,多泪不开,雀盲至晚不见,小儿疳积伤目,痘后一切星障,并臻神效。


谷精草,治眼目翳膜,一切星障隐涩多泪不开,雀盲至晚不见。诸泔伤眼,猪肝散以为君,痘斑入目,兔粪丸中必用风火,发为齿痛喉痹,亦堪主治。


主治(痘疹合参) 主明目,去肤翳,星障尤要,有用兔粪者,以兔善食此草耳。


如未出草时,兔粪不可用也。


生田中。主喉痹齿痛诸疮,兼治翳膜遮睛;又和面水调,贴偏正头痛。


功善明目退翳。


稻根得余气而生。


辛温轻浮,启胃舒阳,善发少阳、阳明清气,功专明目退翳,为眼科发光专药。


味苦,微温,入足厥阴肝经。明目清风,去翳消障。


谷精草苦温发散,庸工治头痛目翳之证,谓其能愈头风,愚妄极矣!


(谷精草_图缺)


味辛,温,无毒。主疗喉痹,齿风痛,及诸疮疥。饲马主虫颡毛焦等病。二月、三月于谷田中采之。一名戴星草。


花白而小圆似星。故有此名尔。(今附)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凉。喂饲马肥,二、三月于田中生白花者,结水银成沙子。


图经曰∶谷精草,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春生于谷田中,叶、秆俱青,根、花并白色。二月、三月内采花用,一名戴星草。以其叶细,花白而小圆似星,故以名尔。又有一种,茎梗差长有节,根微赤,出秦陇间。古方稀用,今口齿药多使之。


陈藏器云∶味甘,平。亦入马药用之。白花细叶。集验方治偏、正头痛。谷精草一两为末,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