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瓜蒂

《本草便读》:瓜蒂

《本草乘雅半偈》:瓜蒂

《本草崇原》:瓜蒂

《本草从新》:瓜蒂

《本草撮要》:瓜蒂

《本草衍义》:瓜蒂

《长沙药解》:瓜蒂

《雷公炮炙论》:瓜蒂

《名医别录》:瓜蒂

《医学入门》:瓜蒂

《神农本草经》:瓜蒂

《新修本草》:瓜蒂

《药笼小品》:瓜蒂

《药征》:瓜蒂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瓜蒂

《证类本草》:瓜蒂

苦寒通于胃腑.吐膈上蓄聚之热痰.研散纳之鼻中.治头内蕴留之水湿.(瓜蒂即甜瓜蒂.以色青味甜.可供果馔者为佳.待瓜熟后.取蒂连柄半寸许.曝干用之.味苦性寒.入肺胃.功专消水化热.治黄瘅.杀虫毒.其极苦之性.能降能涌.所谓在上者因而越之.在下者引而竭之之义.各因其病而利导.但其性甚紧.善引吐.为瞑眩之药.非上焦有风痰实热水蓄等证.不可用之.)


(本经下品)


【气味】苦寒,有毒。


【主治】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


【核】曰∶所在有之,生嵩高平泽间。即甜瓜之蒂也。三月下种,延蔓而生,叶大数寸,五六月开花黄色,六七月瓜熟,有圆,有长,有尖,有扁。大或径尺,小或一捻。或有棱,或无棱,其色或青,或绿,或黄而斑,或糁而斑,或白路,或黄路。其瓤或白,或红,其子或黄,或赤,或白,或黑。农书云∶瓜品甚多,不可枚举。以状得名者,有龙肝、虎掌、兔头、狸首、羊髓、蜜筒之称;以色得名者,有乌瓜、白团、黄 、白 、小青、大斑之别。


然其味,不出乎浓淡甘香而已。广志云∶惟以辽东、 煌、庐江之瓜为胜。然瓜州之大瓜,扬州之御瓜,西蜀之温瓜,永嘉之寒瓜,未可以优劣论也。甘肃甜瓜,皮、瓤皆甘,甘胜糖蜜,即瓜皮曝干,犹甘美可口。浙中一种阴瓜,种植阴处,熟则色黄如金,肤皮稍浓,藏至来春,食之如新。此皆种艺之巧,不必拘以土地也。修事,勿用白瓜蒂,取青绿色瓜,气足时,其蒂自落在蔓上者。采得,系屋东角有风处,吹干用。


【 】曰∶瓜象形,象实在须蔓间也,当曰蒂,蒂瓜之缀蔓处也。性偏延蔓,末繁于本,故少延辄腐。尔雅云∶其绍瓞。疏云∶继本曰绍,形小曰瓞,故近本之瓜尝小,近末之瓜转大也。凡实之吮抽水液,唯瓜称最,而吮抽之枢,抵当唯蒂而已。是以蒂具彻下炎上之用,故蒂味苦而瓜本甘,以见中枢之别于上下内外,诚涌泄之宣剂通剂也。故主大水在胸腹中,外溢而为身面四肢浮肿,或蛊毒,或咳逆上气,或食诸果病在胸腹中者,皆可涌而吐之,泄而下之。涌者近中以上,泄者近中以下,谓其从枢,故涌泄咸宜。经云∶酸苦涌泄为阴,故其气寒,其味苦。


(世知瓜蒂作吐剂,不知瓜蒂作下剂。以吐剂中有瓜蒂散,下剂中方书少有用瓜蒂者。


遂致减却泄下功力,亦并将泄字训作上泄之涌,转展传讹,而诸书引用泄字者,亦无暇分别矣。)


气味苦寒,有毒,主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


( 今作蒂,反蒂一名苦丁香,乃甜瓜蒂也。《别录》云∶瓜蒂生蒿高平泽,七月七日采,阴干。今则甜瓜一种,北土中州处处皆莳植矣。三月下种,延蔓而生叶,大数寸,五六月开黄花,六七月瓜熟,其类最繁,有圆有长,有尖有扁,大或径尺,小或一捻,或有棱,或无棱,或色或青、或绿、或黄斑、或糁斑、或白路、或黄路、其瓤或白或红,其子或黄或赤,或白或黑。《王祯农书》云∶瓜品甚多,不可枚举,以状得名者,有龙肝、虎掌、兔头、狸首、羊髓、蜜筒之称。以色得名者,有乌瓜、白团、黄 、白 、小青、大斑之别。然其味不出乎香甜而已,雷 曰∶凡使勿用白瓜蒂,要取青绿色,瓜气足时,其蒂自然落在蔓上者,采得系屋东有风处吹干用。)


(今浙中之香瓜即甜瓜也。诸瓜之中唯此瓜最甜,故名甜瓜。亦唯此瓜有香,故谓之香瓜,余瓜不尔也。今人治黄胆初起,取其蒂烧灰存性,用少许吸鼻中,流出黄水而愈,极验。)


甜瓜生于嵩高平泽,味甘,臭香,色黄。盖禀天地中央之正气,其瓜极甜,其蒂极苦,合火土相生之气化,故主治大水,及身面四肢浮肿。所以然者,禀火土之气,达于四旁,而能制化其水湿,故又曰∶下水。土气营运,故杀蛊毒。苦主下泄,故治咳逆上气。苦能上涌,又主下泄,故食诸果病在胸腹中者,皆可吐下之也。


愚按∶苦为阴,甘为阳,此系蔓草,性唯上延,以极苦之蒂,生极甜之瓜,直从下而上,从匮》方作为吐剂。


一名瓜丁.宣、涌吐.


苦寒.有小毒.阳明(胃.)吐药.能吐风热痰涎.上膈宿食.(吐去上焦之邪、经所谓其高者、因而越之、在上者涌之、木郁达之是也、瓜蒂散、越以瓜蒂淡豉之苦、涌以赤小豆之酸、吐去上焦有形之物、则木得舒畅、天地交而万物通矣、丹溪曰∶吐中就有发散之义、子和曰∶诸汗法、古方多有之、唯以吐发汗、世罕知之、故予尝曰∶吐法兼汗、其以此夫.)治风眩头痛.懊 不眠.癫痫喉痹.上脘痞硬.头目湿气.( 鼻.)水肿黄胆.(或合赤小豆煎、或吹鼻中、取出黄水.)湿热诸病.(类编云∶一女子病 喘不止、遇道人、教取瓜蒂七胶粘、三进而病如扫.凡取吐者、须天气清明、巳午以前行之、令病患隔夜勿食、卒病者不拘.)损胃伤血.耗气夺神.上部无实邪者.切勿轻投.(当吐而胃弱者、代以参芦.)甜瓜(俗名熟瓜.)性冷.有小毒.损阳.(虽能解暑、然夏多食之、深秋未有不下痢者.凡瓜皆冷利、早青尤甚.)瓜叶、无发.捣汁涂之.即生.


味苦寒.有小毒.入足阳明经.功专引吐.得淡豆豉、赤小豆吐中有散.叶捣汁涂头生发.偏头痛以瓜蒂晒干生研末.纳鼻中出黄水即愈.甜瓜蒂也.



此即甜瓜蒂也,去瓜皮,用蒂,约半寸许,曝极干,不限多少为细末。量疾,每用一二钱匕,腻粉一钱匕,以水半协议调匀,灌之,治风涎暴作、气塞倒卧。服之良久,涎自出。或觉有涎,用诸药行化不下,但如此服,涎即出。或服药良久涎未出,含沙糖一块,下咽,即涎出。此物甚不损人,全胜石碌、 砂辈。


【本经】味苦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生平泽。


味苦,性寒,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利水而泻湿淫,行瘀而涌腐败。


《伤寒》瓜蒂汤,瓜蒂二十枚。水一升,煎五合,顿服之。治太阳中暍,身热痛重,而脉微弱。以夏月汗出,浴于冷水,水入汗孔,而行皮中。窍隧冷闭,郁遏阳火,而生内热。壮火伤气,故脉微弱。瓜蒂决皮中之水,开窍而泻热也。


瓜蒂散,瓜蒂一分,赤小豆一分。为散,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服取吐。不吐,加之,得快吐乃止。治胸有寒瘀,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心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以胃土上逆,碍胆经降路,二气相迫,结于胃口,故心下痞硬。降路梗塞,则肺气逆冲,咽喉阻闭。肺气郁遏淫蒸,而化痰涎,隧道皆填。是以胸膈壅闷,不得喘息。小豆、香豉,行其瘀浊,瓜蒂涌其痰涎也。治厥阴病,邪结胸中,心下烦,饥不能食,手足厥冷,脉乍紧者。以痰涎在胸,郁阻肺气,不能四达,瓜蒂涌痰涎以通气道也。治宿食在上脘者。宿食上停,浊气不降,郁闷懊憹,头痛发热,其状甚似外感,瓜蒂涌之,则浊降而病除也。


瓜蒂苦寒,泻水涤痰,涌吐腐败,以清气道,荡宿食停饮,消水肿黄疸,通脑闷鼻鼽,止咳逆齁喘。湿热头痛,风涎喉阻。一切癫痫蛊胀之病皆医。


亡血家忌之。


雷公云∶凡使,勿用白瓜蒂,要采取青绿色瓜,待瓜气足,其瓜蒂自然落在蔓茎上。


夫采得,未用时,使榔榔叶裹,于东墙有风处挂令吹干用。


有毒.去鼻中息肉,治黄胆.其花,主心痛咳逆.生嵩高.七月七日采,阴干.


《本经》原文∶瓜蒂,味苦,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


瓜蒂苦寒能吐痰,风痫喉痹不须探,果积蛊毒心腹胀,咳逆浮疽鼻息拈。


凡蔓生者为瓜,此甜瓜蒂也。有毒。善吐。凡风痰暴塞胸膈,头眩喉风,风痫风疹,咳逆上气,及诸果积蛊毒,病在胸中,皆吐下之。治黄胆及暴水肿,和赤小豆、丁香为末,吹鼻中,少时黄水自出,亦可服方寸匕。治鼻中 肉,为末,羊脂调少许敷之。青绿者佳,水煮去皮,麸炒黄色。花主心痛咳逆。


味苦寒。


主大水身面四肝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生平泽。


《名医》曰:生蒿高,七月七日采,阴干。


案《说文》云:瓜,(瓜瓜)也,象形。蒂,瓜当也。《广雅》云:水芝,瓜也。陶宏景云:甜瓜蒂也。



味苦,寒,有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食诸果不消,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去鼻中息肉,疗黄胆。其花,主心痛,咳逆。生嵩高平泽,七月七日采,阴干。


瓜蒂多用早青蒂,此云七月七日采,便是甜瓜蒂也。人亦有用熟瓜蒂者,取吐乃无异,此止论其蒂所主耳。今瓜例皆冷利,早青者尤甚。熟瓜乃有数种,除瓤食不害人,若觉食多,入瓜甚大,今每即取藏经年食之。亦有再熟瓜,又有越瓜,人以作菹者,食之亦冷,并非药用耳。《博物志》云∶水浸至项,食瓜无数。又云斑瓜花有毒,分采之,瓜皮杀 虫也。


苦寒。


能吐阳明风热,痰涎,上膈宿食瓜蒂散加淡豉,赤小豆,同为末,开水调服,取水调。


主治胸中有毒,欲吐而不吐也。


【考证】


瓜蒂散证曰∶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


又曰∶心中满而烦、饥而不能食者,病在胸中。


以上一方,瓜蒂一分。


【品考】


瓜蒂 宗 、时珍,以为甜瓜蒂。试之,无寸效也。又有一种,名柿瓜。其种殊少,而其形如柿。又有一种,如柿瓜而皮上有毛者,其始皆太苦,而不可食也。及熟,则尤甜美,其蒂甚苦,有效可用。三才图会,所谓青瓜也,本邦越前之产,是为良也。


味苦,寒,有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日华子治脑塞,热 ,眼昏,吐痰。一云∶即甜瓜蒂也。《药性论》云∶使。茎∶主鼻。和小豆、丁香吹鼻治黄胆。花∶主心痛咳逆。肉∶主烦渴,除热。多食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最为肠胃脾内壅要药。


(瓜蒂_图缺)


味苦,寒,有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去鼻中息肉,疗黄胆。


花 主心痛,咳逆。生嵩高平泽。七月七日采,阴干。


陶隐居云∶瓜蒂,多用早青蒂,此云七月采,便是甜瓜蒂也。人亦有用熟瓜蒂者,取吐乃无异,此只于论其蒂所主尔。今瓜例皆冷利,早青者尤甚。熟瓜乃有数种,除瓤食之不害人,若觉多,即入水自渍便即消。永嘉有寒瓜甚大,今每取藏经年食之。亦有再熟瓜,又有越瓜,人作菹食之,亦冷,并非药用尔。今注甜瓜有青、白二种,入药当用青瓜蒂。前条白瓜子,唐注云甘瓜子,入腹内结聚,破溃脓血,最为肠胃脾内壅要药,正是此甜瓜子之功。前条便以白瓜子为甘瓜子,非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瓜蒂,使。茎主鼻中息肉, 鼻。和小豆、丁香吹鼻,治黄。日华子云∶无毒。治脑塞,热 ,眼昏,吐痰。


图经曰∶瓜蒂,即甜瓜蒂也。生嵩高平泽,今处处有之,亦园圃所莳。旧说瓜有青、白二种,入药当用青瓜蒂,七月采,阴干。方∶书所用,多入吹鼻及吐膈散中。茎亦主鼻中息肉,鼻等。叶主无发,捣汁涂之即生。花主心痛,咳逆。肉主烦渴,除热,多食则动痼疾。又有越瓜黄色,亦谓之黄瓜,别无功用,食之亦不益人,故可略之。


雷公凡使,勿用白瓜蒂,要采取青绿色瓜,待瓜气足,其瓜蒂自然落在蔓茎上。采得未用时,使榔榔叶裹,于东墙有风处,挂令吹干用。瓜子,凡使,勿用瓜子实,恐误。采得后,便于日中暴令内外干,便杵,用马尾筛筛过,成粉末了用。其药不出油,其效力短。若要出油,生杵作膏,用三重纸裹,用重物覆压之,取无油用。食疗瓜蒂,主身面、四肢浮肿,杀蛊,去鼻中息肉,阴黄黄胆及暴急黄。取瓜蒂、丁香各七枚,小豆七粒,为末,吹黑豆许于鼻中,少时黄水出,瘥。其子,热。补中,宜人。瓜有毒。止渴,益气,除烦热,利小便,通三焦壅塞气。多食令人阴下湿痒,生疮。动宿冷病。症癖人不可食之。若食之饱胀,入水自消。多食令人 虚弱,脚手无力。叶生捣汁生发。又,补中,打损折,碾末酒服去瘀血,治小儿疳。《龙鱼河图》云∶瓜有两鼻者杀人;沉水者杀人;食多腹胀,可食盐,花成水。


圣惠方∶治时气,三日处忽觉心满坚硬,脚手心热,变黄,不治杀人。以瓜蒂七枚杵末,如大豆许吹两鼻中,令黄水出,残末水调服之,得吐黄水一、二升,瘥。又方∶治鼻中息肉。


少许,敷息肉上,日三。经验方∶治遍身如金色。瓜蒂四十九个,须四十九个,用甘锅子烧烟尽为度,细研为末。小儿用半字,吹鼻内及揩牙治大人、小儿久患风痫,缠喉风, 嗽,遍身风疹,急中涎潮等。此药不大吐逆,只出涎水。小儿服一字,瓜蒂不限多少,细碾为末,壮年半字,早晨井花水下。一食顷,含沙糖一块。良久涎如水出,年深涎尽,有一块如涎布,水上如鉴矣。涎尽食粥一、两日。如吐多困甚,即咽麝香汤一盏,即止矣。麝细研,温水调下。昔天平尚书觉昏眩,即服之取涎,有效。伤寒类要∶治急黄,心上坚硬,渴欲得水吃,气息喘粗,眼黄。但有一候相当,则以瓜蒂二小合,熬赤小豆二合,为末一炊久当吐,不吐再服五分匕,亦减之。若吹鼻中,两、三黑豆许,黄水出歇。又方∶治黄胆,目黄不除。瓜丁散∶瓜丁细末,如大豆许纳鼻中。令病患衍义曰∶瓜蒂,此即甜瓜蒂也。去瓜皮,用蒂,约半寸许,曝极干,不限多少,为细末。


量疾,每用一、二钱匕,腻粉一钱匕,以水半协议调匀,灌之,治风涎暴作,气塞倒卧。服之,用诸药行化不下,但如此服,涎即出。或服药良久涎未出,含沙糖一块,下咽即涎出。此物甚不损人,全胜石碌、 砂辈。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