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鼻渊

《保幼新编》:鼻渊

《儿科萃精》:鼻渊

《古今医彻》:鼻渊

《回春录》:鼻渊

《回生集》:鼻渊

《奇效简便良方》:鼻渊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鼻渊

《圣济总录》:鼻渊

《外科大成》:鼻渊

《外科心法要诀》:鼻渊

《药症忌宜》:鼻渊

《医门补要》:鼻渊

《医述》:鼻渊

《医学纲目》:鼻渊

《医宗金鉴》:鼻渊

《张聿青医案》:鼻渊

《证治准绳·类方》:鼻渊

(鼻流浊汁,甚则脑消,宜急治之)


防风汤


防风 片芩(酒炒) 川芎 麦门冬(各五分) 人参(二分半) 甘草(三分)


上方加连翘、玄参各五分尤妙。


小儿流涕腥臭,此胆移热于脑,名曰鼻渊,又名脑崩。古法用辛夷散(如辛夷仁、苍耳子、香白芷、薄荷、黄连,共晒干为末),葱汤调下。


鼻渊经久不愈,则名控脑砂。古法用紫贝子、俗名南蛇牙齿,粤人名狗尾螺。以二三枚火 醋 为末,纸包放地上去火毒,以丝瓜藤煎汤调药空心服。


〔真按〕鼻渊虽由胆热移脑,其实兼受风寒凝郁火邪而成。但用鲜鹅儿不食草,一名地胡椒,塞鼻,立刻应效。或用老刀豆,文火焙干为末,每次酒服三钱,重者不过三服即愈。


若控脑砂,则淋沥腥秽不止,脑亦时痛,或眩晕,必有虫蚀,且滤儿体已虚。仍用鲜草塞鼻数次,兼服益气补中汤剂,方能痊愈。


鼻渊一名脑渊.以鼻之窍.上通脑户.脑为髓海.犹天之星宿海.奔流到底.骨中之髓.发源于此.故髓减则骨空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李濒湖云.鼻气通于天.天者.头也.肺也.肺开窍于鼻.而阳明胃脉.环鼻而上行.脑为元神之府.而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倾.九窍为之不利.然肺主皮毛.形寒饮冷则伤肺.治者但见其标.不求其本.往往喜于解散.散之过.则始流清涕者.继成独涕.渐而腥秽.黄赤间杂.皆由渗开脑户.日积月累.而至 羸矣.使非参 益其阳.麦冬五味敛其阴.佐以辛荑透其窍.脑户何由而固耶.虚寒少入细辛.内热监以山栀.又须六味丸加鹿茸枸杞等.下填肾阴.则精足者髓自充.尚何漏卮之足云.


补中益气汤


黄 (一钱半蜜水炒) 人参 白术(炒土) 当归 麦冬(各一钱去心)广皮(七分) 柴胡 炙甘草 升麻 辛荑 山栀(各三分炒黑) 五味子(九粒杵)


姜枣水煎.


补脑丸 治鼻渊久不愈者.神效.


人参 麦门冬(去心) 茯苓 杜仲(盐水炒) 肉苁蓉(酒净) 山药(饭上蒸切) 熟地黄 山茱肉(各二两)黄(蜜水炒) 枸杞子 菟丝子(各三两) 鹿茸(酒浆微炙切片) 五味子(各一两)


为末.另捣苁蓉枸杞熟地麦冬.略添炼蜜和丸.如桐子.每服四钱.白滚汤下.


程秋霞之子,患脑漏,医与辛夷、苍耳之药,渐有寒热,改用柴、葛、羌、防数帖,遂至寒热日发数次,神昏自汗,势甚可危。孟英用竹叶石膏汤一剂,寒热退而神清进粥,继以甘凉清肃,复投滋润填阴,旬日而愈。


即脑漏。因风寒凝人脑户,与太阳湿热交蒸,乃成其患。鼻流清涕,或流黄水,点点滴滴,长湿无干。


白芷(一两) 苍耳子(炒) 辛夷仁(各二钱五分) 薄荷(五钱)


为末,葱泡茶汤清调食后服,以鹅儿不食草塞鼻孔自止。


鼻衄久不止,大蒜捣如泥。左鼻若出血,左脚心下涂。右鼻若出血,右脚心下敷。两鼻俱出血,两脚心下铺。甚妙。


即脑漏


老刀豆慢火烘干为末,酒冲三钱,不过三服即愈。或丝瓜藤近根处三五寸, 末,酒调服;或老丝瓜,去皮去子,以筋 末,酒下;或荔枝壳 末吹(头面门亦有方)。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


若更头风并眼痛,上星一穴刺无偏。


上星∶在发际一寸半,取穴以手掌后横纹按鼻尖,中指头尽处是穴。直针三分,灸七壮。鼻渊则补,不闻香臭则泻。应太渊穴,见后痰嗽歌。


论曰内经谓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夫脑为髓海,藏于至阴,故藏而不泻,今胆移邪热上入于脑,则阴气不固,而藏者泻矣,故脑液下渗于鼻,其证浊涕出不已,若水之有渊源也,治或失时,传为衄 瞑目。


治脑热鼻渊,下浊涕不止,防风散方


防风(去叉一两半) 黄芩(去黑心) 人参 甘草(炙锉) 芎 天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后沸汤调下、日三。


治脑热鼻塞多涕,前胡汤方


前胡(去芦头) 木通(锉) 石膏(各二两) 黄芩(去黑心) 甘草(炙锉各一两半) 大黄(锉炒一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葱白一寸,豉二十粒,生姜一枣大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脑热肺壅,鼻渊多涕,鸡苏丸方


鸡苏叶(干者) 麦门冬(去心焙) 桑根白皮(锉) 芎 黄 (炙锉) 甘草(炙锉各一两) 生干地黄(切焙二两)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临卧人参汤下。


治脑热鼻渊多涕,芎 散方


芎 莎草根(炒各二两) 石膏(研水飞一两) 龙脑(研一分)


上四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后荆芥腊茶清调下。


治肺壅脑热,鼻渊不止,荆芥散方


荆芥穗 藿香叶(各一两) 芎 莎草根(炒去毛各二两) 石膏(研如粉一两半) 龙脑(研一钱)


上六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后荆芥汤调下。


治肺热鼻塞多涕,辛夷膏方


辛夷(一分) 白芷(三钱) 本(去苗土) 甘草 当归(各半两)


上五味细锉,以清酒二盏,羊髓十两,银器内微火煎五七沸,倾入合中澄凝,每取豆许内鼻中,日夜各一。


鼻渊.鼻流浊涕也.鼻鼽.鼻流清涕也.如老人流涕不干者.捣独蒜敷足心.自不再发.


鼻渊服药罔效者.惟灸上星穴五壮.即愈.仍服八味地黄丸以滋化源.


鼻渊浊涕流鼻中,久淋血水秽而腥,胆热移脑风寒火,控脑砂因蚀脑虫。


【注】此证内因胆经之热,移于脑髓,外因风寒凝郁,火邪而成。鼻窍中时流黄色浊涕,宜奇授藿香丸服之。若久而不愈,鼻中淋沥腥秽血水,头眩虚晕而痛者,必系虫蚀脑也,即名控脑砂,宜天罗散服之。但此证久则必虚。当以补中益气汤兼服之即效。


奇授藿香丸


藿香连枝叶(八两)


研细末,雄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钱,食后苍耳子汤下,或黄酒送下。


【方歌】奇授藿香鼻渊流,浊涕淋漓久不休,猪胆汁合藿香末,苍耳汤下患可瘳。


天罗散


丝瓜藤(近根处者,烧存性)


为末,每用三钱,食后黄酒送下。


【方歌】天罗虫蚀脑髓中,头痛鼻流血水腥,丝瓜根烧研细末,黄酒调服惯杀虫。


补中益气汤(见溃疡门)


属胆移热于脑。


忌辛温,燥热。


宜清热,补脑,甘寒,甘平,佐以辛寒。


天门冬 沙参 薄荷 柴胡 辛夷 沙苑蒺藜 甘菊花 石枣 黄芩 玄参 知母 生地黄


脑户久为湿热上蒸,外被风寒裹束,鼻通于脑,气亦壅塞,时有腥脓渗下,如釜底常有薪炊,则釜中自生变味,气水涓涓而滴,名曰鼻渊。乃肺脑实火,以清肺饮(方见后),引加猪胆汁(一个)冲服。胆可通脑,以有情入无情,转能制病。十数服自效。


《经》云∶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又云∶胆移热于脑,令人辛 鼻渊,传为衄蔑瞑目。是知初感风寒之邪,久则化热,热郁则气闭而塞矣。治宜开上宣郁,如苍耳散、防风通圣散、川芎茶调散、菊花茶调散等类,佐以荷叶边、苦丁茶、蔓荆、连翘之属,此外感宜辛散也。内热宜清凉者,用羚角、山栀、石膏、滑石、夏枯草、青菊叶、苦丁茶等类,苦辛凉散。郁久则当用咸降滋填,如虎潜减辛,再加镇摄之品。其有精气不足,脑髓不固,渗下无腥秽之气者,此劳怯根萌,以天真丸主之。(《临证指南》)


鼻渊一证,总由太阳、督脉之火。甚者上连于脑,而津津不已,故又名为脑漏。多因酒醴肥甘,或火由寒郁,以致湿热上熏,津汁溶溢而下,离经腐败而作腥臭。河间用防风通圣散,古法用苍耳散。余见炎上之火,治以辛散有所不宜,莫若清火滋阴、高者抑之之法。


○凡鼻渊脑漏,虽为热证,然流渗既久,即火邪已去,流亦不止,以液道不能扃固也。新病者多由于热,久病者未必尽为热证。其有漏泄既多,伤其髓海,气虚于上,多见头脑隐痛、眩晕不止等证。治非补法不可。(张景岳)


古人谓鼻渊一证,乃寒凝脑户,太阳湿热为病。皆治标而不求其本,攻邪而反耗其元,于经旨迥乎不合,其说可足信欤?《经》曰∶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明属内伤,与外感无涉。何医家辛夷、苍耳、防、芷杂投,致轻者重而重者危也。夫脑属神脏,藏精髓而居高位。鼻为肺窍,司呼吸而闻香臭。清阳由此而升,浊阴无由而上,是为平人。盖少阳生发之气,全赖肾水为之滋养。肾水虚则胆火无制而上逆于脑,脑热蒸蒸,气化浊涕,走空窍而出于鼻,臭不堪闻。涕愈下则液愈耗,液愈耗则阴愈亏。斯时也,头为之倾矣,喉为之咳矣,身为之热矣,食为之减矣。而医者犹曰∶风未散也,表药不可缺;寒未退也,辛味不可除。曾不知辛散伤元,有升无降,有阳无阴。肾肝虚于下,肺气虚于上,虽有卢、扁,奈之何哉?虽然,胆之火胡为而入脑也?经谓其脉起于目锐 ,上抵头角,下耳后,曲折布于脑后,脉络贯通,易于感召。惟其虚也,则灼脑炙髓,随液下漏,治宜戒怒以养阳,绝欲以养阴。药进补水保肺,俾水壮火熄、木荣金肃、胆汁充满,而火自安其位矣。倘脾胃渐亏,阳分渐弱,又宜变通∶或脾、肾双补,或阴阳两救,庶几有济。且脑为诸阳之会,髓为至精之物,鼻属金气之路。治脑也补在髓,治鼻也清在金。脑满可以生水而制火,金空可以化液而制木。而春升少阳之气,与厥阴相为表里,上属于脑。如此,则《经》谓胆热所关,义亦明矣。(《会心录》)


(谓鼻出浊涕)


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鼻渊者,浊涕不止也,传为衄蔑瞑目。(全文见诊病传变 又脉解精微论云∶


泣涕者脑也,故脑渗为涕。)



〔罗〕鼻中诸病 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浊涕不止。如涌泉不藏,久而不已,必成衄血之疾,防风汤主之。


防风(去芦,一两半)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川芎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上细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食后服,日三。



〔丹〕治鼻渊。


南星 半夏 苍术 白芷 神曲 酒芩 辛夷 荆芥尝治一中年男子,右鼻管流浊涕,有秽气、脉弦小,右寸滑,左手寸涩。先灸上星、三里、合谷,次以酒芩二两,苍术、半夏各一两,辛夷、细辛、川芎、白芷、石膏、人参、葛根各半两,分七帖服之,全愈。此乃湿热痰积之疾也。



〔仲〕肺中寒者吐浊涕。



〔无〕苍耳散 治鼻流浊涕不止,名曰鼻渊。


辛夷仁(半两) 苍耳子(炒,二钱半) 香白芷(一两) 薄荷叶(五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用葱、茶清食后调服。


严云∶辛夷散 治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或气息不通,或不闻香臭。


辛夷仁 细辛(去土叶) 本(去芦) 升麻 川芎 白芷 木通(去节) 防风 甘草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服。



运气 鼻渊皆属热。经云∶少阴之复、甚则入肺,咳而鼻渊,治以苦寒是也。



〔《撮》〕鼻流清涕浊涕∶上星(灸二七壮,清补浊泻。)



〔《集》〕又法∶上星 人中 风府(不愈,再取后穴。) 百会 风池 风门 大椎。


鼻流臭秽∶上星 曲差(灸之) 合谷(不愈,取后穴。) 人中 迎香


【方歌】鼻渊浊涕流鼻中,久淋血水秽而腥,胆热移脑风寒火,控脑砂因蚀脑虫。


【注】此证内因胆经之热,移于脑髓,外因风寒凝郁火邪而成。鼻窍中时流黄色浊涕,宜奇授藿香丸服之。若久而不愈,鼻中淋沥腥秽血水,头眩虚晕而痛者,必系虫蚀脑也,即名控脑砂,宜天罗散服之。但此证久则必虚,当以补中益气汤兼服之即效。


方剂:奇授藿香丸


组成:藿香连枝叶(八两)


研细末,雄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钱,食后苍耳子汤下,或黄酒送下。


【方歌】奇授藿香鼻渊流,浊涕淋漓久不休,猪胆汁合藿香末,苍耳汤下患可瘳。


又方:天罗散


组成:丝瓜藤(近根处者,烧存性)


为末,每用三钱,食后黄酒送下。


【方歌】天罗虫蚀脑髓中,头痛鼻流血水腥,丝瓜根烧研细末,黄酒调服惯杀虫。


又方:补中益气汤(见溃疡门)



范(左) 肝火熏蒸,上逼于脑,致鼻渊久漏不止,气味臭秽。脉细弦,左尺小涩。深恐脂液枯槁,而致难支。


煨石膏 生薏仁 山栀仁 北沙参 炙升麻(二分) 西洋参肥知母 赤白苓 藿胆丸(以藿香末和胆汁为丸)



张(左) 痰多脘痞,甚则呕吐,浊涕从脑而下。此脾胃气虚,生痰酿浊,难杜根株。


制半夏 苍耳子 海蛤粉 干姜 川桂枝 旋复花煨石膏 云茯苓 葛花 松萝茶 炒竹茹 广皮



杨(左) 浊涕从脑而下。脉象细弦。此阳明湿热,熏蒸于肺。姑导湿下行。


苍耳子(一钱五分) 马兜铃(二钱) 苦桔梗(一钱) 松萝茶(一钱五分) 生米仁(四钱) 煨石膏(三钱)冬瓜子(四钱) 辛夷(三钱) 升麻(三分) 碧玉散(三钱)



左 头胀作痛,浊涕自下。风邪湿热上攻也。


川芎(一钱) 防风(一钱) 苍耳子(一钱五分) 辛夷(三钱) 炒菊花(一钱五分) 荆芥(一钱)白芷(一钱) 白僵蚕(一钱五分) 钩钩(二钱) 松萝茶叶(一钱五分)



郑(左) 向有 杂脘痛,兹则浊涕自下,气带臭秽。此肝火湿热,上蒸于脑。驾轻就熟,难杜根株。


苍耳子 赤猪苓 制半夏 辛夷 生薏仁 建泽泻松萝茶 上广皮 水炒竹二青 枇杷叶 山栀仁(姜汁炒以脘痛故也)



左 鼻窍窒塞,而咳嗽却不甚盛。脉形滑大。此肺热内郁,浊火上蒸也。


黑山栀 桔梗 香豆豉 郁金 嫩苏梗 光杏仁 枳壳 粉前胡 荆芥 葱白头



卢(左) 火风已解,而平素动辄鼻塞。脉气口独大。此浊火上蒸于肺。宜清宜泄。


赤白苓 郁金 生薏仁 桔梗 枇杷叶 碧玉散 盐水炒橘红 泽泻 冬瓜子



金(左) 浊涕结聚,鼻窍不通。肺胃湿热熏蒸,浊气闭塞清窍,名曰鼻鼽,久必至衄。


炒黑山栀仁(三钱) 桔梗(一钱) 马兜铃(一钱五分) 酒炒淡芩(一钱五分) 冬瓜子(三钱)广郁金(一钱五分) 生薏仁(四钱) 茯苓(三钱) 泽泻(二钱) 干枇杷叶(三片)


【二诊】 浊涕稍减,鼻窍仍然窒塞。湿热熏蒸于上。上病而下取之。


炒黑山栀仁(三钱) 冬瓜子(三钱) 生熟薏仁(各二钱) 煨石膏(四钱) 马兜铃(一钱五分)桔梗(七分) 木猪苓(二钱) 炙升麻(三分) 礞石滚痰丸(三钱开水先送下)


【三诊】 湿热上攻,不克下达。再清泄其上。


炒山栀仁(三钱) 苍耳子(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 淡黄芩(一钱五分) 冬瓜子(四钱) 生薏仁(四钱) 元参肉(三钱) 苦桔梗(一钱) 干枇杷叶(三钱) 藿胆丸(每日卧服八分开水先送下)龙井茶炭八分,橄榄核炭二钱,二味研细代鼻烟。



陈(左) 鼻鼽年余,时作时止。浊火上占清位也。


山栀仁 桔梗 苍耳子 北沙参 枇杷叶 冬瓜子 云苓 白蒺藜 盐水炒竹茹


防风汤 治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浊涕不止,如涌泉不藏,久而不已,必成衄血之疾。


防风(去芦,一两半) 黄芩 人参 炙甘草 川芎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食后,日三。


苍耳散 治鼻流浊涕不止,名曰鼻渊。


辛夷仁(半两) 苍耳子(炒,二钱半) 香白芷(一两) 薄荷叶(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葱、茶清食后调服。


辛夷散 治鼻中壅塞,涕出不已,或气息不通,不闻香臭。


辛夷仁 细辛(去土叶) 本(去芦) 升麻 川芎 白芷木通(去节) 防风 甘草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服。


防风通圣散(见眩晕。)


抑金散 治肺热,鼻塞涕浊。


细辛白芷与防风,羌活当归半夏芎;


桔梗陈皮茯苓辈,十般等分锉和同;


三钱薄荷姜煎服,气息调匀鼻贯通。


补脑散(缺。) 黑锡丹(见诸逆冲上。) 紫灵丹(缺。) 灵砂丹(见呕吐。)


南星饮 治风邪入脑,宿冷不消,鼻内结硬物,窒塞,脑气不宣,遂流髓涕。


上等大白南星切成片,用沸汤烫两次,焙干,每服二钱,用枣七枚,甘草少许煎,食后服。三四服后,其硬物自出,脑气流转,髓涕自收。仍以大蒜、荜茇末,杵作饼,用纱衬炙热,贴囱前,熨斗火熨透。或香附末及荜茇末,入鼻中。


辛夷丸 治头风鼻涕,下如白带者南星 半夏(各姜制) 苍术(米泔浸) 黄芩(酒炒) 辛夷 川芎 黄柏(炒焦) 滑石 牡蛎( 。各等分)


上末糊丸,薄荷汤下。


川芎丸 治脑泻臭秽。


川芎(生用二两) 苍术(生用一两) 草乌(生,去皮尖,半两)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后茶清送下。服药后,忌热物一时。


治鼻渊脑泻上用生附子为末,煨葱涎和如泥,夜间涂涌泉穴。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