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
《回春录》:痹证
某媪,年六十余,患腰腿串痛,闻响声,即两腿筋掣不可耐,且必二、三十次。卧榻数载,诸药罔效。孟英察脉沉弦,苔腻便秘。亦因广服温补而致病日剧也。与∶雪羹 羚(羊角) 楝(实) 胆星 橘络 竹沥丝瓜络,吞礞石滚痰丸及当归龙荟丸,四剂,大泻数十次,臭韧异常,筋掣即已。乃去二丸,加(山)栀、(黄)连、羊藿,服六剂。即健饭而可扶掖以行矣。
□
某妪,患腰痛胀欲捶,多药不效。孟英视其形虽羸瘦,而脉滑痰多,苔黄舌绛。曰∶体虚病实,温补非宜。
苟不攻去其痰,徒以疲药因循,则病益实,体益虚。糜帑劳师,养成寇患,岂治病之道哉?先以∶雪羹(汤)
加竹茹、楝实、绿萼梅、杏仁、花粉、橘红、茯苓、旋复,吞控诞丹,服后果下胶痰,三进而病若失。嗣予调补获痊。
□
牙行王炳华室,夏患臂痛。孙某曰∶风也。服参、 、归、芍数帖,臂稍愈而脘痛。孙曰∶寒也。加以桂、附,痛不止而渐觉痰多。孙曰∶肝肾不足也,重用熟地、枸杞,令其多服取效。不料愈服愈剧,渐至昏厥。孙尚以为药力之未到,病体之久虚,前方复加重,甚而时时发厥。始请孟英诊之,脉沉而有弦滑且数之象。乃谓炳华曰∶此由过投温补,引动肝风,煽其津液为痰,痰复乘风而上,此晕厥之所由来也。余波则奔流经络,四肢因而抽搐,阳气尽逆于上,宜乎鼻塞面浮。浊气不能下达,是以便滞不饥。炳华曰∶(先生真)神见也。温补药服凡三月矣,不知尚可救乎?孟英曰∶不疑吾药,犹有望焉。遂予大剂甘寒熄风化饮,佐以凉苦泄热清肝,厥果渐止,而各恙递蠲,两月后,康复如常。
□
某,劳力人,阴分素亏,骤感风湿,两膝刺痛酸软,不能稍立。孟英以六味地黄汤加独活、豆卷,一剂知,二剂已。
徐月岩室,患周身麻木,四肢瘫痪,口苦而渴,痰冷如冰,气逆欲呕,汛愆腹胀。频饮极热姜汤,似乎畅适。深秋延至季冬,服药不愈。孟英诊脉∶沉弦而数。因问曰∶溺热如火乎?间有发厥乎?病者唯唯。遂以∶雪羹 旋(复) 赭(石) 栀(子) 楝(实) (竹)茹 (石)斛 知母 花粉桑枝 羚羊(角) 橄榄 蛤壳为方,送下当归龙荟丸,服之降序,二十剂,即能起榻。乃去羚(羊角)、赭(石),加洋参、生地、苁蓉、藕(汁),投之渐愈。
□
高某,患两膝筋络酸痛,略不红肿,卧则痛不可当,彻夜危坐。孟英切脉,虚细,苔色黄腻,咽燥溺赤。与∶知(母) (石)斛 栀(子) 楝(实) 牛膝 豆卷 桑枝 竹沥为方,送虎潜丸,旬日而瘳。
□
谢谱香,素体阴虚,忽患环跳穴痛,始而下及左腿,继而移于右腿,甚至两足转筋,上冲于腹间,或痛自乳起,下注于髀,日夜呼号,肢冷自汗,略难反侧。医见其血不华色,辄投补剂。迨仲
□
春孟英自江西归,诊脉弦软微滑,畏热知饥,溲赤便坚,舌红不渴。乃阴虚而痰气滞于厥阴也。以∶苁蓉 鼠矢竹茹 丝瓜络 橘核 茴香汤炒当归 吴萸汤炒黄连 川椒汤炒乌梅 延胡汤炒楝实 海 凫茈为剂,一服即减,数啜而安,继与虎潜加秦艽而起。
《全生指迷方》:痹证
论曰∶若始觉肌肉不仁,久而变生他证,病名曰痹。此由风寒湿三气客于经络,舍于血脉,搏于荣卫,故令皮肤痹而不仁。有热则肌肉骨节烦疼,有寒则冷。以春得之在筋,夏得之在脉,秋得之在皮,冬得之在骨,四季得之在肌肉。又久而不去,各传其脏,筋痹不已,舍之于肝,夜卧则惊,饮食多,小便数,上为引如怀妊。脉痹不已,舍之于心,其脉不通,烦满,心下鼓,暴上气。肌痹不已,舍之于脾,其状四肢懈惰,发咳,呕汁,上为大塞。皮痹不已,舍之于肺,其状烦满而喘呕。骨痹不已,舍之于肾,其状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上证虽多,必先肌肉不仁。其始,治当以增损小续命汤,证状小不同者,当根据本法。病久入深,鲁公酒主之。
增损小续命汤(方缺。)
鲁公酒
茵芋 川乌头(炮,去皮脐) 踯躅花 天雄(炮,去皮脐) 防己 石斛(去根,各一两)
细辛艽(去苗土)
风生干地黄(各半右 咀,酒四斗,渍十日。每服一合,常令酒气相续。
若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由居处卑湿,以水为事,肌肉濡渍,痹而不仁,是谓肉痿,罂粟汤主之。
罂粟汤
罂粟(不计多少)
上研细末,煮稀粥,入蜜饮之,大解金石毒。
若一边足膝无力,渐渐瘦细,肌肉不泽,上牵胁肋,下连筋急,不能行步,此由大病之后,数亡津液,血少不荣,气弱不运,肝气亏损,无血以养筋,筋不荣则干急而痛,亦不能举,活血丹主之。
活血丹干地黄(二两) 当归(洗) 芍药 续断 白术(各一两)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温酒下三十丸,食前服,加至五十丸。如痛甚,足痿不能行,去术,加杜仲一两,乳香、葳灵仙、木鳖子仁、草乌头、白芥子各半两。
鹿茸丸
鹿茸(去毛,切作片子,酥炙,五两) 干地黄(二两) 菟丝子(拣净,酒浸透,乘润捣烂,焙,二两)
杜仲(去粗皮,捣烂,酒拌,炒干,二两) 牛膝(二两) 萆 (二两) 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干漆(半两,炒烟尽为度)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三十丸,食前服。
若时觉脚弱,速灸风市、三里二穴各一二百壮。若觉热闷,慎不可灸,大忌酒面房劳。
风市穴,使病患平立垂两手,合手着腿,中指尖头即是穴。三里穴在足膝盖下三寸外廉,按之陷中是。又法以指深按之,则足趺阳脉不见为准。
《医学集成》:痹证
清臣曰:痹者,闭而不通也。风邪胜,其痛流走,为行痹。寒邪胜,其痛甚苦,为痛痹。湿邪胜,其痛重着,为着痹。由风寒湿杂合成病,近世曰痛风,曰流火,曰历节风,皆行痹之俗名也。
风痹,痛无定处,桂枝汤加二活、防风。
寒痹,痛有定处,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归、芎。
湿痹,麻木不仁。五苓散,上加防风,中加苍术,下加防己、牛膝。
通用蠲(音juān,除去、驱出、去掉。)痹汤:当归三钱、海风藤二钱、二活、秦艽各一钱、乳香、木香各八分、川芎七分、肉桂、灸草各五分、桑枝三钱。风胜,倍秦艽,加防风。
寒胜加附子。湿胜加苡仁、萆薢、防己。在上去独活加荆芥。在下加牛膝。
热肿去桂,加黄柏。
外灸雷火针:艾叶、苍术、白芷、川芎、川乌、薄荷、荆芥、甲珠、硫黄、雄黄、火硝、麝香、牙皂,为末。纸卷成筒烧然一头,隔布焠。口念咒云:天火地火三昧真火,针天天开,针地地裂,针鬼鬼消灭,针人人得长生,百病消除万病消灭。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医学摘粹》:痹证
痹证者,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病也。其病有定处,或痛中带麻,仍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如血痹,并一切痹证之属虚者,以黄 五物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见上)
黄 五物汤
黄 (三钱) 桂枝(三钱) 白芍(三钱) 大枣(四枚) 生姜(四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医学摘粹》:痹证
〔痹证提纲〕 湿合风寒痹病生,痛麻交见总非轻,沉 已久何由起,惟有前方法可行。(仍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黄 五物汤
(证附) 一经血痹属虚时,姜桂宣通便可施,枣芍滋肝宜并入,和营助气用黄 。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