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赤白痢

《活幼心书》:赤白痢

《活幼心书》:赤白痢

《女科证治准绳》:赤白痢

《圣济总录》:赤白痢

《医学纲目》:赤白痢

《是斋百一选方》:赤白痢

《证治准绳·女科》:赤白痢

《证治准绳·幼科》:赤白痢

小儿下痢细寻推,不独成于积所为,冷热数般虽各异,宽肠调胃在明医。


赤白之痢,世人莫不曰赤为阳为热,白为阴为冷。或曰无积不成痢。至于调治,若以冷热之剂互进,或投去积之药,必难取效。不究其原,何由可疗?且四时八风之中人,五运六气之相胜,夏秋人多痢疾。《内经》曰∶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至真要大论曰∶少阳在泉,火湿所胜,民病注泄赤白,其可拘于无积不成痢之说。若专以积为论,岂一岁之中,独于夏秋人皆有积,春冬不然,盖风邪入胃,木能胜土,不为暴下,则成痢疾,赤白交杂,此为阴阳不分。法当分正阴阳,五苓散以导其逆,理中汤以温其胃,使色归一,然后施治。若一分之后,仍赤白同下,则当究其所患之因。若先白后赤,乃内伤生冷,外失于盖,由元气感于暑热。治法先救其里,次解暑毒。若先赤后白,乃先伤热而后失盖感冷,先宜解热,后治其痢。有夹热而痢者,则下纯鲜血,此风能动血,宜冷服黄连香薷散、川草散,以当归散加醋炒蒸柏叶,水、姜煎服,或羌活散加三和汤,水、姜、仓米煎。有人冷而痢者,则下纯白冻,或白上有粉红色,或似猪肝瘀血,皆为阴证。盖血得寒则凝泣(音涩)故也,先用 咀五苓散加守中汤煎投,次以附子理中汤带凉服,或固真汤。倘不辨其虚实冷热,妄行施治,必致脾胃愈虚,不能乳食,成噤口痢者,则难疗矣。又有里急后重,盖里急为阳,后重为阴,未圊(音清,厕也)前腹痛为里急,已圊后腹痛为后重,故里急者,大肠涩也。先以大顺饮加宽气饮和解及羌活散,水、姜、仓米煎服,次下宽肠丸。后重者,为气虚,用 咀五苓散加人参,水、姜煎服,并投香连丸。若二证俱作,前二丸子并进,或双金饮、金粟丸亦效。然泻痢二字,自是两证,粪夹水来,多而顺者曰泻;带血冻白冻,来三五点而痛者曰痢。轻重阴阳,于此而分,斯为治法。有脓血交杂,经久不止,昼轻夜重,或昼夜频数,食减痛多,并用万金散、神效散主之。有五色痢者,乃因五脏蕴热,日久不散,故有是证,盖五脏受热,荣卫不调,五谷不化,熏腐脏腑,神气昏沉,此候已危,最苦是腹中刺痛,儿小者无治法。盖五色者,乃五脏之色,皆见于外,儿大者,可用《局方》三神丸,或小来复丹,以五苓散送下。或者可疗。若投药如故,不可为也。又有风痢,多是黄褐色,与疳泻颇同,但不臭为异耳。此风毒停滞于脾,宜去脾经风毒,泻黄散主之。若见赤白同下,久而不禁,小便涩少,痛热并作,唇裂眼赤,气促心烦,坐卧不安,狂渴饮水,谷道倾陷,时复面容如妆,饮食不进者,难治。


〔大〕产后痢疾者,由产劳伤,脏腑不足,日月未满,虚乏未复,或劳动太早,或误食生冷,若行起太早,则外伤风冷,乘虚入于肠胃,若误食生冷难化之物,伤于脾胃,皆令洞泄水泻,甚者变为痢也。若血渗入大肠则为血痢,难治,世谓之产子痢也。得冷则白,或如鱼脑,得热则赤黄,或为骤血。若冷热相搏,则下痢赤白,或脓血相杂。若下痢青色,则极冷也。若饮食不进,便利无常,日夜无度。产后本虚,更加久痢不止,无力瘦乏,愈见羸弱,谓之虚羸下痢。又有产后气宇不顺,而下痢赤白,谓之气痢。治之之法,热则凉之,冷则温之,冷热相搏则调之,滑者涩之,虚羸者补之,水谷不分者当利小便。若产妇性情执着,不能宽解,须当顺其气,未有不安者也。


〔薛〕前证白属气分,而赤属血分也。其论详见泻利。一产妇食鸡子,腹中作痛,面色青黄,服平胃、二陈,更下痢腹胀。用流气饮子,又小腹一块不时上攻,饮食愈少。


此脾胃虚寒,肝木克侮所致。用补中益气加木香、吴茱渐愈。又用八珍大补,兼服调理寻愈。一妇产后痢未至月满,因食冷物及酒,冷热与血攻击,滞下纯血,缠坠极痛,其脉大无力,口干,用黄芩芍药汤三服而安。


〔熊〕治产后赤白痢证 用四君子汤加黄 、粟壳神效。


〔云〕救急散 治产后赤白痢,腹中绞痛。


芍药 阿胶 艾叶 熟地黄(各一两) 甘草 当归(各三两)


上 咀,水煎分二服,空心饮。


〔大〕当归芍药散 治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痛,及疗产后血晕,崩中久痢。(方见血崩。)


疗妊娠血痢 用阿胶二两,以酒一升半,煮一升,顿服。


产后诸痢 煮薤白食之。又方,羊肾脂炒薤白,空心食之,甚佳。


〔经〕治产后、胎前痢疾 败龟甲一枚,米醋炙研为末,醋汤调下。(丹溪云∶龟甲大补阴,治劳倦。)


〔丹〕妇人患堕胎后膈满食少,痢不止,脉虚,左手尤甚。


滑石 白芍药(炒) 苍术(各五钱) 白术(二钱五分) 诃子(二钱,煨) 干姜(四钱)茯苓(一钱)


上为细末,调下保和丸四五十粒。


〔云〕产后血痢,脐腹疼痛 四物汤加槐花、黄连、御米壳等药。


黄连丸 治产后赤白痢,腹中搅痛不可忍。


黄连(四两) 阿胶 蒲黄 栀子仁(各一两) 当归(二两半) 黄芩 黄柏(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米饮吞下,日三夜一。


〔仲〕产后下痢虚极,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脉经》作热痢重下,新产虚极者。)


白头翁 阿胶(各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 甘草(二两)


上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纳胶令消尽,温分三服。妇人临产痢疾。


山栀不拘多少,烧灰为细末,空心温熟水调下一钱,甚者不过五服。


产后血痢,小便不通,脐腹疼痛。


用生马齿苋捣汁二大合,煎一沸,下蜜一合调,顿服。


〔梅〕治产后血泄不禁,余血作痛兼块。


桂心、干姜等分为末,空心酒调服方寸匕。


〔大〕疗产后痢,日五十行者,取木里蛀虫粪屑炒黄,急以水沃之,令稠稀得所,服之即瘥。


〔圣〕治产后诸痢方。取苍耳叶捣汁、半盏,日三四,温服。


〔渴〕产后下痢作渴者,水谷之精,化为血气津液,以养脏腑,脏腑虚燥,故痢而渴。若引饮则难止,反溢水气,脾胃既虚,不能克水,水自流溢,浸渍皮肤,则令人肿。但止其渴,痢则自瘥。


〔薛〕前证若渴而不喜冷冻饮料,属胃气虚,不能生津液,宜用七味白术散。夜间发热口渴,属肾水弱而不能润,宜用六味丸,并佐以益气汤,以滋化源。一产妇泻痢,发热作渴,吐痰,肌体消瘦,饮食少思,或胸膈痞闷,或小腹胀坠,年余矣。余以为脾肾之泻,朝用二神丸,夕用六君子,三月余而痊。


一产妇患前证,形体倦怠,饮食不进,与死为邻,此脾胃俱虚也。用四神丸、十全大补汤而愈。


《必效》疗产后痢而渴饮无度数。


麦门冬(三两) 乌梅(二十个)


细锉,水一升,煮取七合,细呷。


《经效》疗产后久痢,津液涸,渴不止。


龙骨(十二分) 浓朴 茯苓 黄 麦门冬 人参(各八分) 生姜(六分) 大枣(十四个,并细锉)


上以水一大升,煮取七合,空心分两服。


疗产后痢,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肿,口干舌燥。《古今录验》冬瓜(一枚) 黄泥糊浓五寸,煨烂熟,去皮,绞汁服之瘥。


《补遗》人参白术散,治产后痢,津液竭,渴不止。(方见胎前霍乱。)


论曰赤白痢者,由肠胃虚弱,冷热相乘,客于肠间,变而为痢也,盖热乘于血。流渗肠内则赤,冷气入搏。津液凝滞则白,其候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脓血相杂。故谓之赤白痢,重者状如脓涕而血杂之,轻者白脓上有赤脉薄血,状如鱼脂脑。世谓之鱼脑痢也。


治赤白痢,腹中痛口干,或作寒热。黄连散方


黄连(三分去须微炒) 白术(半两) 黄芩(半两) 当归(三分锉微炒) 乌梅肉(半两微炒) 干姜(半


上八味。捣筛为散,每服三钱匕,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治赤白痢,日夜不绝,赤石脂散方


赤石脂(一两) 龙骨(一两) 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 地榆(一两) 浓朴(一两半去粗皮涂生姜炙令香熟) 诃黎勒(一两煨用皮) 当归(一两锉微炒) 干姜(一两炮裂锉)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上九味。捣罗为细末,每服二钱匕以粥饮调下,不计时、日二。


治赤白痢,及水谷冷热气痢。白术丸方


白术(三分) 赤石脂(三分) 犀角屑(三分) 干姜(半两炮裂锉) 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炙令香熟) 龙骨(三分) 黄连(一两去须锉炒过) 乌梅肉(三分微炒) 当归(三分锉微炒) 甘草(半两炙微赤


上一十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捣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粥饮下三十丸。


治痢白多赤少,没石子散方


没石子(半两)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干姜(一两炮裂锉) 白茯苓(半两) 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


上六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粥饮调下。不计时。


治赤白痢,日夜不止。橡实散方


橡实(一两) 醋石榴皮(一两微炒) 黄牛角鳃(一两烧灰)


上三味。捣罗为细散。粥饮调下二钱、日三。


治赤白痢,冷热相攻,腹中 刺疼痛,龙骨阿胶散方


龙骨 赤石脂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 楮皮(炙锉) 地榆(炙锉) 阿胶(炙令燥等分)


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陈米饮调下,日三服。


治气虚冷热不调,脐腹疼痛,下痢脓血,日夜频滑,四肢少力,里急后重,不进饮食。


赤石脂丸方


赤石脂 龙骨 白矾灰(各二两) 胡粉(研一两) 蜜陀僧(研半两) 阿胶(炙令燥) 乌贼鱼骨(各


上七味。捣研为末,再同研匀。以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米饮下,食前服。


治赤白痢久不止,腹中 痛,及下血脱肛,乌梅散方


乌梅肉(焙) 樗根皮(炙锉) 赤石脂 当归(切焙) 地榆(炙各半两) 黄连(去须炒) 干姜(炮各三


上八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米饮调下,空心食前服。


治一切赤白冷热下痢,腹内疼痛,赤地利丸方


赤地利 阿胶(炙令燥) 赤石脂(各二两) 当归(切焙) 干姜(炮各一两半) 地榆(炙锉) 茜根(各


上九味,捣罗为末,以米醋二升,入药末一两,同熬成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温米饮下。


治赤白痢,诃黎勒丸方


诃黎勒(煨去核) 附子(切作片用生姜汁煮令汁尽) 芜荑仁(瓦上炒熟) 黄连(吴茱萸少许同炒


上五味等分,捣罗为末,用浆水煮粟米饭,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生姜汤下、日二。


治赤白痢诸药无效者。麝香丸方


麝香(一分) 绿豆粉(一分) 朱砂(半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烂出油)


上四味。捣罗为细末,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食前冷粥饮下二丸,当日忌热食物。


治赤白痢内补散方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干姜(半两炮裂锉) 紫笋茶(半两微炒)


上四味。捣罗为细末,每服二钱匕,粥饮调下,不计时候、日三。


治赤白痢日夜无度,攻脐腹痛,桃花丸方


赤石脂(一两) 干姜(一两炮)


上二味,捣罗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日二服,若血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


治冷热赤白痢泻血,加减姜黄丸方


干姜(炮) 黄连(去须炒)


上二味等分,各捣罗为末,各用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阴干两处收贮,白痢冷泻,每服干姜三十丸。黄连十五丸,同用温米饮下,赤痢泻血,黄连三十丸。干姜十五丸。亦用米饮下,赤白相杂者,黄连干姜各二十丸,共服同用米饮下,空心食前服。未愈加丸数,取瘥为度。


治大人小儿赤白痢,滑肠不止,绿白散方


绿矾 白矾 锻石 铅丹(四味同入罐子内烧通赤放冷研) 龙骨 赤石脂 缩砂仁(各半两


上七味,捣研为散,更合研匀,每服一钱匕,小儿半钱匕,或一字匕,并米饮调下,治肠滑极有效,作丸服亦得。


治赤白痢久不瘥,脐腹痛,丹硫丸方


丹砂研 硫黄(研各二钱) 乌头(末炒半钱) 巴豆(一钱半去皮心膜出油) 砒霜(研半钱) 麝香


上七味合研为细末,用枣肉为丸,如黍米大,米饮下一丸。


治赤白痢,肠胃虚滑,龙骨散方


龙骨(半两) 黄连(去须) 牡蛎( 各一两) 乌梅肉(焙干三分)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米饮调下,食前服。


治赤白痢、腹痛不止,铅丹丸方


铅丹(半钱) 丹砂(研二钱) 巴豆(七枚去皮心出油尽) 杏仁(七枚汤退去皮尖双仁研) 乳香(研


上六味合研令匀细,熔黄蜡和丸,如黄米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煎干姜甘草汤下,食前临卧。


治赤白痢,脐腹疼痛,肠滑后重。妙攻散方


大黄(湿纸裹煨半两) 莨菪子(炒令黑一掬许)


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米饮调下。


治赤白泻痢,腹脏疼痛,里急后重,并治疝气,万灵汤方


罂子粟(炒赤半斤) 甘草(炙锉一两)


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临卧腹空温服。


治赤白痢橡实汤方


橡实壳(炒) 甘草(炙) 荔枝壳 石榴皮


上四味等分细锉,每服半两,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治赤白痢止泻,乌金丸方


巴豆(二十一枚去皮) 大枣(青州者二十一枚去核)


上二味,每一枚枣,入巴豆一枚,烧令烟出绝,以器复之,后捣研为细末。更入轻粉二钱,黄连末三钱,烧陈粟米饭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煎川归汤下。


治赤白痢,矾石丸方


白矾(四两) 硝石(一两半)


上二味。捣为末,米醋拌和,入罐子内,砖头阁起罐底,将瓦片盖口,慢火烧熟,置冷地上出火毒一夜研细,用米醋浸炊饼心,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米饮下。夜起频盐酒下。


治赤白痢,赤石脂丸方


赤石脂 桑根白皮(锉) 桔梗(炒) 诃黎勒皮(煨) 天雄(炮裂去皮脐) 龙骨(各一两半) 白芷 黄连(去须) 地榆 当归(切焙) 桂(去粗皮)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 木香(各一两) 黄芩(去黑心) 干姜(炮裂各半两) 肉豆蔻(一枚去壳)


上一十六味,捣罗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治赤白痢,阿胶丸方


阿胶(炙燥) 枳壳(去瓤麸炒各半两) 诃黎勒(煨去核) 甘草(炙锉) 干姜(炮)芍药(炮) 黄连(去须炒) 木香(一半生一半炒各一两) 当归(切焙) 地榆(锉各一两半)


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用陈苦酒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食前。


治赤白痢、疼痛不止,当归汤方


当归(切焙)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阿胶(炙燥) 芍药(炒各一两) 甘草(炙锉半两) 黑豆(炒一


上九味细锉,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滓温服。


治赤白脓血痢,黄连散方


黄连(去须) 龙骨(各二两) 赤石脂(一两半)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一两) 人参(三分) 干姜


上八味。捣罗为散,空心粥饮下二钱匕,日再服。


治赤白痢久不瘥,取虚积,软红丸方


丹砂(研半两) 粉霜(一钱) 砒霜(研半钱) 硫黄(研) 砂(飞研) 硝石(研各一钱) 轻粉(二钱)


上八味,再同研匀细,入去皮心膜巴豆半两研匀,用黄蜡半两,熔作汁同和旋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温浆水下。


治赤白痢,里急后重,黄连丸方


黄连(去须炒) 龙骨 地榆(锉焙) 诃黎勒(煨去核) 赤石脂(各半两) 草豆蔻(去皮一分)


上六味,捣罗为末,水浸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治赤白痢,脐腹 痛,及久水泻白浊如米泔。马兰子饮方


马兰子(三合) 地榆 艾叶(炒各二两) 赤石脂 当归(切焙各四两) 龙骨 白茯苓(去黑皮各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腹温服。


治赤白痢血多痛,不可忍,艾叶丸方


艾叶(炒) 黄连(去须炒) 木香(一半生一半炒) 肉豆蔻(去壳各三分) 地榆(锉一两) 阿胶(炙燥)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治赤白痢疼痛不止,甘草汤方


甘草(炙) 地榆 当归(切焙) 黄连(去须炒) 芍药(炒各半两)


上五味细锉,每服三钱匕。浆水一盏,煎取六分,去滓温服。


治赤白痢。龙骨黄连丸方


龙骨 黄连(去须) 白石脂(各一两半) 胡粉(炒黄) 白矾(熬令汁枯各一两)


上五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日三。


治赤白痢香连散方


黄连(去须炒一两) 木香(一两) 丁香 干姜(炮) 诃黎勒皮(炒各半两)


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陈米饮调下、日再。


治赤白痢、腹痛不止。阿胶丸方


阿胶(炒三两) 黄连(去须二两) 当归(切焙) 胡粉研(各一两)


上四味。捣研为末,稀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


治赤白痢,无问远近。黄连丸方


黄连(去须) 黄柏(去粗皮) 当归(切焙) 赤茯苓(去黑皮等分)


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腹饭饮下,以瘥为度。


治赤白痢。万全茯苓散方


赤茯苓(去黑皮) 黄连(去须) 阿胶(炙燥) 黄柏(去粗皮等分)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空腹甘草汤下,日再。以瘥为度,如三岁以下小儿每服半钱匕,五岁至十岁每服一钱匕。


治赤白痢,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去壳五枚) 鹿角屑(炙一两) 胡粉(烧研) 蜜陀僧(各三分烧过于冷地


上出火毒)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


治赤白痢,后重肠痛。四神散方


干姜(炮) 黄连(去须炒) 当归(切焙) 黄柏(去粗皮切炒各等分0


上四味为散,每服二钱匕,以乌梅三个,煎汤调下,赤痢加黄柏,白痢加干姜。后重肠痛,加黄连,腹中痛加当归各一倍。并空心食前服,大凡泄痢,宣食酸苦。盖酸收苦坚故也治下痢赤白。木香散方


木香 肉豆蔻(去壳) 槟榔(一半生一半炮各一两) 干姜(炮半两)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半匕,米饮调下。


治赤白痢腹痛,驻车丸方


黄连(去须炒一两半) 干姜(炮) 当归(切炒) 阿胶(锉炒碾末再炒再碾各一两)


上四味,各为细末,以好醋调阿胶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陈米饮下,日再。


治冷热赤白痢疾,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汤洗焙炒半两) 黄连(去须炒) 赤芍药(各一两)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前。


治冷热痢,腹痛里急。和中散方


附子(炮七度水淬去皮脐为末) 黄连(去须各一两为末) 乳香(研一分)


上三味。如患冷热痢。取黄连附子各半钱,乳香一字,以陈米饮调下,未止再服。以青橘皮汤调下,如患赤痢,附子末半钱,黄连末一钱,乳香一字,如患白痢,黄连末半钱。附子末一钱,乳香一字,米饮调下,未止以黑豆七粒,煎汤止之。


治冷热痢,甘草饮方


甘草(大者二寸许一半生一半炙) 乌梅(五枚拍碎) 诃黎勒皮(五枚)


上三味细锉,用水一盏,煎取五分,去滓一半冷服,一半热服。


治赤白痢,并血痢。栀子仁汤方


山栀子仁(四七枚锉)


上一味,以浆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空心食前,分温二服。


治赤白痢。橘皮散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炒为末一两) 冬瓜汁(一合) 生姜汁(一合)


上三味。合调令匀,每服一匙,如赤多,增瓜汁,白多增姜汁。和白汤调下。


治赤白痢不止,豆蔻散方


肉豆蔻(去壳一分) 诃黎勒(炮去皮二分)


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


治赤白痢久不止,白矾丸方


白矾 铅丹(各二两二味拌匀用瓷瓶子固济封却头以火烧令通赤候一两炊久方可取出放冷


上二味,研令极细。用粟米饮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空心米饮下。


治赤白等痢。巴豆丹砂丸方


巴豆(五粒去皮心麸炒) 杏仁(七粒去皮双仁炒黄)


上二味,入丹砂一钱,同研极细,以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丸,空心陈米饮下。


治赤白痢,服诸药不瘥者,黑豆汤方


黑石(半升炒去皮拣净者四合为末) 甘草(一两半炙半生为末)


上二味。绵裹以浆水三升,煎至一升去滓空心分温二服。


治赤白痢,香连丸方


黄连(去须炒) 木香(各二两)


上二味。捣罗为末,以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陈米饮下,日再。



〔丹〕治小儿痢疾。


黄连 黄芩 大黄 甘草


上煎服。赤痢加红花、桃仁。白痢加滑石末。



〔汤〕治痢之法,若欲取积,只用官局进食丸甚稳,虽取积又能治痢,万无一失。积已下,急以四君子汤加豆蔻、诃子补之,次服浓肠香连丸得效。



〔丹〕治小儿赤白痢多,体弱不堪下,大困重者。麻子一合,炒令香熟,为末,每服一钱匕,蜜浆水和服,效。


疳泻痢日久不瘥。(见疳门独泻不胀条。)



〔钱〕泻黄、红、赤、黑者,皆热毒。泻青、白,谷不化者,胃冷。


白附香连丸 治肠胃气暴伤,乳哺冷热相杂,渴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扭撮,昼夜频并,乳食减少。


黄连 木香(各一钱) 白附尖(二个)


上末,饭丸如粟米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食前日夜各四五服。


豆蔻香连丸 治泄泻不拘寒热赤白,阴阳不调,腹痛,肠鸣切痛,立效如神。


黄连(炒,三分) 肉豆蔻 木香(各一钱)


上为细末,粟米饭丸如米粒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日夜各四服,食前米饮下。



〔田〕木香丸 治小儿泄泻青白脓血相杂。


黄连(吴茱萸同炒,去茱萸,一两) 肉蔻(煨,二个) 木香(一钱)


上为细末,面糊丸,如黍米大。赤痢粟米饮下,白痢浓朴汤下,空心。



〔钱〕小香连丸 治冷热腹痛,水谷利,肠滑。


木香 诃子肉(各一分) 黄连(半两)


上为细末,米饮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三五十丸,食前频服之。



〔海〕赤痢,四君子加赤芍药、当归,入粟米少许,同煎。



〔汤〕治热痢备急方。用井花水调腊茶,蜜磨生姜,渴则饮之。



〔钱〕黄柏丸 治小儿热痢下血。


黄柏(去皮,半两) 赤芍药(四钱)


上为末,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下,量儿加减。



〔《本》〕治小儿赤痢。捣青蓝汁二升,分四服。(《圣惠方》治小儿中蛊下血。)



〔姚〕治小儿尿血。甘草五分,以水六合,煎取二合,去渣,一岁儿一日服令尽。



〔海〕白痢。四君子等分,加干姜减半,入粟米少许,同煎。



〔《广》〕治小儿久痢淋沥,水谷不消。枳实六分,捣末,以米饮调二钱匕。二岁儿服一钱。



〔丹〕小儿噤口痢,酿乳法。


浓朴 枳壳(各五分) 白术 芍药(各半两) 滑石(一两) 木通 陈皮 甘草(各五分)


上分四帖,细研桃仁七枚,水二盏半,煎取一盏,与母服。服时去宿乳令尽,为妙。


黄连例(钱氏法∶)


加黄柏为二圣丸。(治疳。)加橘皮为橘连丸。(治疳。)加榆仁为榆连丸。(治疳。)加黄芩、大黄为三黄丸。(治积热。)加阿胶、茯苓为阿胶丸。(治痢。)加诃子、木香为小香连丸。(治痢。)加豆蔻、木香为豆蔻香连丸。(治泻。)加木香、白附子为白附子香连丸。(治痢。)加阿胶、当归、干姜为驻车丸。(治痢。)



〔田〕小儿胁下满,泻痢体重,四肢不收, 癖积聚,腹痛不嗜食,痰疟寒热∶脾 二穴。(在背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明》〕秋深,冷痢不止∶脐下二三寸间动脉中(二壮。)痢下赤白,脱肛∶十二椎下节间(三壮。)


又法∶翠尾骨上三寸骨陷间(三壮,炷如小麦大。)又法∶龟尾(一壮,脊端穹骨也。)


治赤白痢及水泻最效。庐州合肥唐主簿 方。


破故纸(一两炒香熟) 罂粟壳(四两,去穣顶蒂,新瓦上爆燥)


上二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化开,姜二片,枣一枚,煎取七分,如小儿分作四服。


〔大〕产后痢疾者,由产劳伤,脏腑不足,日月未满,虚乏未复,或劳动太早,或误食生冷,若行起太早,则外伤风冷,乘虚入于肠胃,若误食生冷难化之物,伤于脾胃,皆令洞泄水泻,甚者变为痢也。若血渗入大肠则为血痢,难治,世谓之产子痢也。得冷则白,或如鱼脑,得热则赤黄,或为骤血。若冷热相搏,则下痢赤白,或脓血相杂。若下痢青色,则极冷也。若饮食不进,便利无常,日夜无度。产后本虚,更加久痢不止,无力瘦乏,愈见羸弱,谓之虚羸下痢。又有产后气宇不顺,而下痢赤白,谓之气痢。治之之法,热则凉之,冷则温之,冷热相搏则调之,滑者涩之,虚羸者补之,水谷不分者当利小便。若产妇性情执着,不能宽解,须当顺其气,未有不安者也。


〔薛〕前证白属气分,而赤属血分也。其论详见泻利。一产妇食鸡子,腹中作痛,面色青黄,服平胃、二陈,更下痢腹胀。用流气饮子,又小腹一块不时上攻,饮食愈少。


此脾胃虚寒,肝木克侮所致。用补中益气加木香、吴茱渐愈。又用八珍大补,兼服调理寻愈。一妇产后痢未至月满,因食冷物及酒,冷热与血攻击,滞下纯血,缠坠极痛,其脉大无力,口干,用黄芩芍药汤三服而安。


〔熊〕治产后赤白痢证 用四君子汤加黄 、粟壳神效。


〔云〕救急散 治产后赤白痢,腹中绞痛。


芍药 阿胶 艾叶 熟地黄(各一两) 甘草 当归(各三两)


上 咀,水煎分二服,空心饮。


〔大〕当归芍药散 治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痛,及疗产后血晕,崩中久痢。(方见血崩。)


疗妊娠血痢 用阿胶二两,以酒一升半,煮一升,顿服。


产后诸痢 煮薤白食之。又方,羊肾脂炒薤白,空心食之,甚佳。


〔经〕治产后、胎前痢疾 败龟甲一枚,米醋炙研为末,醋汤调下。(丹溪云∶龟甲大补阴,治劳倦。)


〔丹〕妇人患堕胎后膈满食少,痢不止,脉虚,左手尤甚。


滑石 白芍药(炒) 苍术(各五钱) 白术(二钱五分) 诃子(二钱,煨) 干姜(四钱)


茯苓(一钱)


上为细末,调下保和丸四五十粒。


〔云〕产后血痢,脐腹疼痛 四物汤加槐花、黄连、御米壳等药。


黄连丸 治产后赤白痢,腹中搅痛不可忍。


黄连(四两) 阿胶 蒲黄 栀子仁(各一两) 当归(二两半) 黄芩 黄柏(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米饮吞下,日三夜一。


〔仲〕产后下痢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脉经》作热痢重下,新产虚极者。)


白头翁 阿胶(各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 甘草(二两)


上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纳胶令消尽,温分三服。妇人临产痢疾。


山栀不拘多少,烧灰为细末,空心温熟水调下一钱,甚者不过五服。


产后血痢,小便不通,脐腹疼痛。


用生马齿苋捣汁二大合,煎一沸,下蜜一合调,顿服。


〔梅〕治产后血泄不禁,余血作痛兼块。


桂心、干姜等分为末,空心酒调服方寸匕。


〔大〕疗产后痢,日五十行者,取木里蛀虫粪屑炒黄,急以水沃之,令稠稀得所,服之即瘥。


〔圣〕治产后诸痢方。取苍耳叶捣汁、半盏,日三四,温服。


〔渴〕产后下痢作渴者,水谷之精,化为血气津液,以养脏腑,脏腑虚燥,故痢而渴。若引饮则难止,反溢水气,脾胃既虚,不能克水,水自流溢,浸渍皮肤,则令人肿。但止其渴,痢则自瘥。


〔薛〕前证若渴而不喜冷冻饮料,属胃气虚,不能生津液,宜用七味白术散。夜间发热口渴,属肾水弱而不能润,宜用六味丸,并佐以益气汤,以滋化源。一产妇泻痢,发热作渴,吐痰,肌体消瘦,饮食少思,或胸膈痞闷,或小腹胀坠,年余矣。余以为脾肾之泻,朝用二神丸,夕用六君子,三月余而痊。


一产妇患前证,形体倦怠,饮食不进,与死为邻,此脾胃俱虚也。用四神丸、十全大补汤而愈。


《必效》疗产后痢而渴饮无度数。


麦门冬(三两) 乌梅(二十个)


细锉,水一升,煮取七合,细呷。


《经效》疗产后久痢,津液涸,渴不止。


龙骨(十二分) 浓朴 茯苓 黄 麦门冬 人参(各八分) 生姜(六分) 大枣(十四个,并细锉)


上以水一大升,煮取七合,空心分两服。


疗产后痢,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肿,口干舌燥。《古今录验》冬瓜(一枚) 黄泥糊浓五寸,煨烂熟,去皮,绞汁服之瘥。


《补遗》人参白术散,治产后痢,津液竭,渴不止。(方见胎前霍乱。)


汤氏云∶小儿痢疾,皆因饮食无节,或餐果食肉,不知厌足,乃脾胃尚弱,不能克化,停积于脏,故成痢也,热搏则赤。风寒之气入于肠胃,致令津液凝滞则成白。痢或夹青者,有惊积,或如鱼脑肚中疼甚者,大抵八痢,但冷热赤白,药性虽有不同,治法不相远矣。又有赤白相杂者,当先去其热积,须用大黄、枳实、朴硝之类,以去其热毒,然后黄连、黄芩、黄柏解其热,痢自止,疼自定,此妙法也。如痢不止,则用地榆熟艾等剂调理,自然平复。脾虚者,不可轻用罂粟涩滞等剂,必致危困,须用没石子、黄连、阿胶、地榆以止之,方为尽善,其枳壳、芍药皆要药也。噤口痢不能食者,石莲散主之,香脯散亦可。冷痢如豆汁,肚疼者,胃风汤主之。脾毒痢,脏热,当服香连丸、黄连香薷散去桂、五苓散(惊)、茅花汤,当归、芍药、枳壳、地榆、川芎等剂,先与解毒退热,却与开胃进食,分利水谷,宽肠定痛,先与水浸丹、《局方》败毒散(痘初热)、地榆饮、宽肠枳壳散。有热而痢不止者,三黄熟艾汤主之。积滞不通者,神芎丸亦可用。热甚烦躁者,黄连解毒汤解之(烦躁),泼火散亦效。〔曾〕赤白之痢,世人莫不曰赤为阳为热,白为阴为冷,或曰无积不成痢。至于调治,若以冷热之剂互进,或投去积之药,必难取效,不究其原,何由可疗。且四时八风之中人,五运六气之相胜,夏秋人多痢疾,《内经》曰∶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至真要大论》曰∶少阳在泉,火淫所胜、民病注泄。赤白其可拘于无积不成痢之说,若专以积为论,岂一岁之中,独于夏秋人皆有积,春冬不然。盖风邪入胃,木能胜土,不为暴下,则成痢疾赤白交杂,此为阴阳不分,法当分正阴阳,五苓散以导其逆,理中汤以温其胃,使色归一,然后施治。若一分之后,仍赤白同下,则当究其所患之因,若先白后赤,乃内伤生冷,失于盖覆,由元气感于暑热,治法先救其里,次解暑毒。若先赤后白,乃先伤热而后失盖感冷,先宜解热,后治其痢。有夹热而痢者,则下纯鲜血,此风能动血,宜冷服黄连香薷散(吐泻)川草散、及当归散(潮热)加醋炒蒸柏叶,水姜煎服,或羌活散加三和汤,水姜仓米煎。


有挟冷而痢者,则下纯白冻,或白上有粉红色,或似猪肝瘀血,皆为阴证,盖血得寒则凝涩故也,先用 咀五苓散加守中汤(泻)煎投,次以附子理中汤带凉服,或固真汤(慢惊)。倘不辨其虚实冷热,妄行施治,必致脾胃愈虚,不能乳食,成噤口痢者则难疗矣。又有里急后重,盖里急为阳,后重为阴,未圊前腹痛为里急,已圊后腹痛为后重,故里急者大肠涩也,先以大顺饮加宽气饮(急惊)和解,及羌活散水姜仓米煎服,次下宽肠丸。后重为气虚,用 咀五苓散加人参、水姜煎服,并投香连丸。若二证俱作,前二丸子并进,或双金饮、金粟丸亦佳。然泻痢二字,自是两证,粪夹水,来多而顺者曰泻,带血冻白冻,来三五点而痛者曰痢,轻重阴阳,于此而分,斯为治法。有脓血交杂,经久不止,昼轻夜重,或昼夜频数,食减痛多,并用万金散、神效散、主之。有五色痢者,乃因五脏蕴热,日久不散,故有是证,盖五脏受热,荣卫不调,五谷不化,熏腐脏腑,神气昏沉,此候已危,最苦是腹中刺痛,儿小者无治法,盖五色者,乃五脏之色皆见于外,儿大者可用《局方》三神丸,或小来复丹以五苓散送下,或者可疗,若投药如故,不可为也。又有风痢,多是黄褐色,与疳泻颇同,但不臭为异耳,此风毒停滞于脾,宜去脾经风毒,泻黄散主之,若见赤白同下,久而不禁,小便少,涩痛热并作,唇裂眼赤,气促心烦,坐卧不安,狂渴饮水,谷道倾陷,时复面容如妆,饮食不进者难治。〔薛〕钱仲阳云∶泻痢黄赤黑,皆热也。泻痢青白,米谷不化,皆冷也。东垣云∶白者湿热伤于气分,赤者湿热伤于血分,赤白相杂,气血俱伤也。海藏用四君、芎、归治虚弱之痢,四君、干姜治虚寒之痢。愚尝治手足指热饮冷者,为实热,用香连丸。手足指冷冻饮料热者,为虚寒,用异功散送香连丸。若兼体重肢痛,湿热伤脾也,用升阳益胃汤。小便不利,阴阳不分也,用五苓散。若湿热退而久痢不愈者,脾气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倍加升麻、柴胡。泻痢兼呕,或腹中作痛者,脾胃虚寒也,用异功散加炮姜、木香。或变而为疟者,肝克脾也,用六君、升麻、柴胡、钓藤钩。若积滞已去,痢仍不止者,脾气虚也,用四君子送下香连丸。若因乳母膏粱浓味,六淫七情,致儿为患者,当各推其因,仍兼治其母,并参冷热泻及积滞腹痛等证览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