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赤白浊

《金匮翼》:赤白浊

《时方妙用》:赤白浊

《卫生易简方》:赤白浊

《医学从众录》:赤白浊

《医学入门》:赤白浊

《医学实在易》:赤白浊

《医学心悟》:赤白浊

《医学摘粹》:赤白浊

《医学摘粹》:赤白浊

《医碥》:赤白浊

《医碥》:赤白浊

《医法圆通》:赤白浊

《证治准绳·类方》:赤白浊

《证治准绳·杂病》:赤白浊

有湿热下流而致者,病从脾而及肾也。丹溪曰∶大率多是湿痰流注,治宜燥湿降火,珍珠粉丸主之。


真珠粉丸


黄柏(炒) 蛤粉(炒,各一斤) 珍珠(三两)


上为末,水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温酒下,黄柏苦而降火,蛤粉、珍珠咸而补肾也。


又方 加樗白皮、青黛、干姜、炒滑石等分,神曲糊丸。卢氏曰∶病因湿热的矣,然亦不可专用苦寒药,故用炒柏之类,又以干姜之温而佐之也。


又方 海蛤、黄柏各三两,樗根白皮、青黛各二两,人参、白茯苓各三两,远志、石菖蒲各二两,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姜盐汤下,名定志珍珠丸。


又方 加知母(炒,)牡蛎( 粉,)山药(炒)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盐汤下


萆 厘清饮


益智仁 川萆 石菖蒲 乌药(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入盐一捻,煎七分,食前温服。一方加茯苓,甘草。


治肾虚白浊方(《圣济总录》)


肉苁蓉 鹿茸 山药 白茯苓(等分)


上为末,米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枣汤下。


小菟丝子丸


石莲肉(二两) 白茯苓(一两) 菟丝子(酒浸,研,五两) 怀山药(二两,内以七钱五分作糊)


上为细末,用山药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服。一方有五味子,名元菟丹。一方无山药,名茯菟丸。


浊者.小水不清也.方书皆责之肾.今则求之于脾.脾土之湿热下注.则为浊病.湿胜于热则白.热胜于湿则赤.治之之法.不外导其湿热.湿热去.则浊者清矣.


医鉴曰.淋浊之病细数何妨.少阴微者.气闭膀胱.女人见之.阴中生疮大实易愈.细涩则亡.


一浊病初起.宜导其湿热.宜二陈汤.加苍术白术黄柏萆 主之.如赤浊.加丹参.(八十三)


一浊病稍久.当固其精道.利其水治.宜萆 厘清饮(八十三)


一内经云.中气虚而溺为之变.与浊症不同.宜四君子汤.一补中益气汤.(五)


一命门火衰.气不摄精.每致败精为浊.宜桂附八味丸.加菟丝子车前子.以导败精.


一浊出精窍.与淋出溺窍者不同.病之稍久.宜固肾.不宜利水.此要旨也.


治溺有余沥,小便白浊,梦泄 用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肉二两,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


治虚寒白浊,小便频数,漩面如油,脚凝如糊 用益智、萆 、菖蒲、乌药等分。每服四钱,水一盏,入盐一捻,煎七分,食前温服。一方加茯苓。


治肾虚白浊淋沥,梦泄,盗汗 用茯苓四两,龙骨二两,五倍子十六两,为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盐汤下。


治思虑伤脾,脾不摄精,遂致白浊 用浓朴姜制二两,羊胫炭火 通红、窨杀,研如粉一两,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饮下。


治小便频数,时有白浊 用菟丝子蒸、韭子炒、益智子去皮、茴香炒、蛇床子去皮炒等分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盐汤任下。一方加川椒。


治漏精白浊 用白茯苓、白盐 过、山药炒各一两,以枣肉和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枣汤下。


治心经虚热,小便赤浊 用莲肉、莲心六两,甘草炙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灯心汤调下。


治心经伏暑,小便赤浊 用人参、白术、赤茯苓去皮、香薷、泽泻、猪苓去皮、莲肉去心、麦门冬去心等分。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治年壮气盛欲动,意淫于外,梦遗白浊 用半夏一两锉碎,以猪苓末二两同炒黄,出火毒半日,取半夏为末,糊丸如桐子大,候干,再用猪苓末二两炒药微裂,同于瓷器内藏之。空心温酒、盐汤下四五十丸。


治便数白浊 用附子炮去皮脐为末。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半,煎六分,空心温服。


治元阳虚备,精气不固,小便白浊余沥,梦惊遗泄,妇人白淫、白带 用黄蜡四两,白茯苓四两去皮作块,以猪苓一两,同煮二十余沸,去猪苓,自干为末,溶蜡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细嚼津咽;或灯心、麦门冬煎汤下,以小便清为度。忌醋。


又方 用陈冬瓜仁炒为末,每服五钱,空心米饮调下。


治小便混浊如精之状 用没药、木香、当归等分为末,以刺棘自然汁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食前盐汤下。


治小便赤浊 用辣母藤即茺蔚子茎叶捣取自然汁一小盏,空心通口服;若瘾疹痒,煎汤浴。


治元脏久虚,小便白浊,妇人赤白带、崩漏 用苍术一斤作四分,一分用茴香,盐各一两同炒;一分用川乌、川楝各一两同炒;一分用红椒、破故纸各一两同炒黄为度,只用苍术一分,用醋、酒各半升,同煮五七沸,焙干为末,以煮药酒、醋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下,妇人醋汤下。


浊者,混浊之谓也。方书多责之肾,而余独求之脾。盖以脾主土,土病湿热下注,则为浊病。湿胜于热则为白,热胜于湿则为赤。治之之法,不外导其湿热,湿热去而浊自清矣,苍白二陈汤加黄柏、石菖蒲、萆 主之。久患不愈,宜求之肾。以二妙地黄丸,与萆厘清饮间服。又《内经》云∶中气虚而溺为之变,宜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减主之。又有命门火衰,气不摄精,致败精为浊,宜以八味温其命火,加菟丝子、车前子导其败精。总之,浊出精窍,与淋出溺窍者不同。病之稍久,宜固肾不宜利水,此要旨也。(茯菟丸、水陆二仙丹之类皆固肾药。)


苍白二陈汤


苍术(盐水炒) 白术 茯苓 半夏(各二钱) 陈皮 甘草 黄柏(各一钱) 萆 (三钱) 石菖蒲(八分)


水煎,空心服。如赤浊,加连翘一钱五分、丹参二钱、莲子心五分;如脉弦胁痛,为肝火,加龙胆草、栀子各一钱;如口渴、气喘、脉涩,是为肺火,加麦冬三钱、桑白皮、紫菀各二钱五分;如咽痛、脉沉,为肾火,加元参三钱。


次男元犀按∶此方妙在半夏,升清降浊,熟读《本草经》者自知。


二妙地黄丸(《冯氏锦囊》)


熟地(四两) 山萸 苍术(盐水炒) 山药(各二两) 茯苓 丹皮 泽泻 黄柏(秋石水浸,炒,各一两五钱)


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钱。日二服,盐汤下。或加牡蛎二两、益智仁一两、菟丝子一两、车前子七钱。


萆 厘清饮(方见《时方》) 治真元不固,赤白浊。


将军蛋方


治白浊,兼治梦遗。


生大黄(三分,研末) 生鸡子(一个)


将鸡子顶尖上敲破一孔,入大黄末在内,纸糊炊熟,空心吃之,四五朝即愈。


龙牡菟韭丸


治色欲过度,赤浊白浊,小水长而不痛,并治妇人虚寒、淋带崩漏等症。


生龙骨(水飞) 牡蛎(水飞) 生菟丝粉 生韭子粉上四味,各等分,不见火,研细末,干面冷水调浆为丸。每服一钱,或至三钱,晚上陈酒送下,清晨服亦可。


蚕砂黄柏汤


治遗精、白浊有湿热者。


生蚕砂(一两) 生黄柏(一钱)


二味共研末,空心开水下三钱,六七服即愈。


白果蛋方


治白浊。


用头生鸡子一个,开一小孔,入生白果肉二枚,饭上蒸熟,每日吃一个,连吃四五次,即愈。


龙骨韭子汤


治遗精滑失。


白龙骨(一两,研末) 韭子(炒,一合)


上为末,空心陈酒调服三钱。


小菟丝石莲丸


治女痨疸及遗精、白浊、崩中、带下诸证。


菟丝子(五两,酒浸,研) 石莲肉(二两) 白茯苓(一两,蒸)


上为细末,山药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一百丸。或酒或盐汤空心送下,如脚无力,木瓜汤下。晚食前再服。


龙莲芡实丸(各见《种福堂》)


治精气虚,滑遗不禁。


龙骨 莲须 芡实 乌梅肉上等分为末,用山药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赤白浊(男女同)皆因湿热,


脾胃湿热,中焦不清,浊气渗入膀胱为浊,如夏月天热,则万木流津。赤者,血分湿热甚,心与小肠主之,导赤散,四物二陈汤加樗白皮、青黛、滑石;白者,气分湿热微,肺与大肠主之,清心莲子饮,或五积散合四君子汤。


湿痰湿火理一同;


肥人多湿痰,二陈汤加苍术、白术。赤浊,加白芍;气虚,加参、 ;伤暑,加泽泻、麦门冬、人参;伤风,加防风;挟寒,加姜、桂,甚,加附子;有热,加知母、黄柏、山栀,或星半蛤粉丸。因七情生痰者,四七汤。瘦人多湿火,加味逍遥散,四物汤加知母、黄柏,或真珠粉丸,樗柏丸。虚挟痰火,肾气丸、补阴丸。不可纯寒药伤血,亦不可纯僭药助火。盖寒则坚凝,热则流通,俱宜清上固下。


间有虚劳下部冷,


思虑劳心虚者,妙香散、十味温胆汤、金莲丸;房欲伤肾虚者,萆 厘清饮、小菟丝子丸、肾气丸、八味丸;心肾俱虚无火者,还少丹;虚冷小腹痛不可忍者,酒煮当归丸。


久则升提敛胃宫。


土燥水清,思亦伤脾,精生于谷,故久则宜升胃补脾,二陈汤加升麻、柴胡,以升胃气。素有痰火,恐升动痰火,胸满者,再加枳壳、香附、神曲、白术。或用此吐以提之。如虚劳者,补中益气汤。脾湿不敛者,苍术难名丹、四妙固真丹、白术膏、威喜丸。久甚,古龙蛎丸、石莲散、远志丸。


二陈汤(见痰饮


萆 厘清饮 治下元不固,遗精,赤白浊。


川萆 (三钱) 石菖蒲 乌药 益智仁 甘草梢(各一钱)


水煎,入盐三分,空心服,日二服。


将军蛋方(《种福堂》) 治赤白浊,兼治梦遗。


生大黄(三分,研末) 生鸡子(一个)


将鸡子顶尖上敲破一孔,入大黄末在内,纸糊炊熟,空心吃,四、五朝即愈。


龙牡菟韭丸(《种福堂》) 治色欲过度,精浊,白浊,小水长而不痛,并治妇人虚寒,淋带崩漏等症。


生龙骨(水飞) 牡蛎(水飞) 生菟丝粉 生韭子粉


上四味各等分,不见火,研细末,干面冷水调浆为丸,每服一钱,或至三钱,晚上陈酒送下,清晨服亦可。


蚕砂黄柏汤(《种福堂》) 治遗精白浊有湿热者。


生蚕砂(一两) 生黄柏(一两


二味共研末,空心开水下三钱,六、七服即愈。


白果蛋方(《种福堂》) 治白浊。


用头生鸡子一个,开一小孔,入生白果肉二枚,放饭上蒸,每日吃一个,连吃四、五次即愈。


龙骨韭子汤(《种福堂》) 治遗精滑失。


白龙骨(一两,研末) 韭子(炒,一合


上为末,空心陈酒调服三钱。


小菟丝石莲丸(《种福堂》) 治女痨,夜梦遗精白浊,崩中带下诸证。


菟丝子(五两,酒浸研) 石莲肉(二两) 白茯苓(一两,蒸


上为细末,山药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一百丸,或酒或盐汤空心送下。如脚无力,木瓜汤晚食前再服。


龙莲芡实丸(《种福堂》) 治精气虚,滑遗不禁。


龙骨 莲须 芡实 乌梅肉各等分为末,用山药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芦根白酒汤 治白浊。


新鲜芦柴根二把,白酒浆煎服。


胞转方(《千金翼》) 治丈夫、女人胞转不得小便八、九日者。


滑石(二斤) 寒水石(一两,研) 葵子(一升


以水一斗,煮五升,服尽即利。


牛膝膏 治死血作淋。


桃仁(去皮尖) 归尾(各一钱) 牛膝(四两,酒浸一宿) 白芍 生地(各一两五钱


水十钟,微火煎至二碗,入麝香少许,四次空心服。如夏月,用凉水浸换此膏不坏。


四君子汤 六味丸 封髓丹 桂附八味丸


浊之因有二种,一由肾虚败精流注;一由湿热渗入膀胱。肾气虚,补肾之中必兼利水,盖肾经有二窍,溺窍开则精窍闭也。湿热者,导湿之中必兼理脾,盖土旺则能胜湿,且土坚凝则水自澄清也。补肾,菟丝子丸主之;导湿,萆 厘清饮主之。或问∶浊有赤者,何也?答曰∶此浊液流多,不及变化也,又或心火盛,亦见赤色,宜加入莲子心、灯心、丹参等药


赤白浊者,湿热之病也。湿胜热则为白,热胜湿则为赤,而要病源,总在于脾。脾湿不升,而木气沉郁于下,瘀为湿热,化生赤白,流溢而为浊也。如纯属湿热者,以二陈汤加味主之。如因肾元不固而为浊者,以萆 厘清饮主之。如因心气不固而为浊者,以四君子加远志汤主之。如因相火炽盛而为浊者,以封髓丹主之。如因色欲过度而为浊者,以龙牡菟韭丸主之。


二陈汤


(方见眩晕)


加苍术、白术、黄柏、萆 ,赤浊再加丹参。


萆 厘清饮


川萆 (三钱) 石菖蒲(一钱) 乌药(一钱) 益智仁(一钱) 甘草梢(一钱) 水煎入盐三分,空心服,日三服。


四君子加远志汤


人参(三钱) 白术(三钱)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远志(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封髓丹


黄柏(三两盐水炒) 甘草七钱(炙) 砂仁(一两) 研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钱,淡盐汤送下。


龙牡菟韭丸


生龙骨(水飞) 生牡蛎(水飞) 生菟丝粉生韭子粉 各等分,不见火,研细末,干面冷水调浆为丸,每服一钱,或至三钱,晚上陈酒送下,清晨服亦可。


〔赤白浊提纲〕 浊证总由湿热成,化生赤白色分明,阴阳虚实尤宜辨,因病立方效乃呈。


二陈加味汤


(证附) 苓甘陈夏此方嘉,二术还兼柏 加,湿热久停成浊证,一经服后效堪夸。


萆 厘清饮


肾元不固浊遗时,萆 厘清却可医,益智仁兼乌药用,石菖蒲与草梢宜。


四君子加远志汤


(证附) 参术苓甘善补脾,再加远志固神宜,心虚成浊偏能治,得此良方取效奇。


封髓丹


(证附) 不惟甘草佐砂仁,黄柏兼施效更神,相火燔蒸成浊证,速清湿热法宜遵。


龙牡菟韭丸


(证附) 房劳过度浊旋成,龙牡安神并秘精,韭子菟丝宜共入,肾虚能补可回生。


有精浊,有便浊。精浊出自精窍,与便浊之出于溺窍者大异。其出不因小便,窍端时常牵丝带腻,如脓如眵,频拭频出,茎中或痒或痛,甚如刀刮火炙,(大抵初起火盛则痛,日久火微则痒。)而小便自清,不相混也。多由房事时精已离位,或强忍不泄,或被阻中止,离位之精化成败浊,流出窍端,故如脓如眵,其气臭腐。又不泄则肾火郁而不散,败精挟郁火以出,故茎肿窍涩而痛也,日久败精尽出则止矣。而不止者,虽火势已衰,但病久滑脱,已败之精与未败之精相引而出,故源源不绝也。若火势不衰或反盛者,则并其未败之精亦鼓之使出。甚者精已枯竭,并其未及化精之血亦出,故有赤浊也。(精为血化,)(观天癸初至之子,强力好色,所泄半精半血可见矣。)


其后火势亦衰,证转虚寒者有矣。旧分赤浊为热,白浊为寒,非也。若寡欲之人患此,多因湿热流注精房,精为所逼,不得静藏所致,与湿热遗精同理。热者清心莲子饮。寒者萆厘清饮。虚劳者滋其阴。胃弱者参术加升麻、柴胡。湿热流注,二陈(见痰)加白术、升、柴。感暑热者,四苓(见伤湿)加香薷、麦冬、人参、石莲肉。白浊初起势甚,败精结塞窍道,涩痛异常,五苓(见伤湿)、妙香散合清心莲子饮。白浊清火为主,补次之。


赤浊补为主,清火次之。清心、健脾、滋肾、固脱,缺一不可,清浊饮主之。


便浊多是胃中湿热下流。伤气分则白,即膏淋也,便浊饮主之。伤血分则赤,即血淋也,多者为尿血,治详淋证及血门溲血条。


黄芩 麦门冬 地骨皮 车前子 甘草(炙,各一钱) 石莲肉 白茯苓 黄 (蜜炒)


人参(各七分半) 上另用麦门冬二十粒,水二盏,煎一钟,水中沉冷,空心,温服。发热加柴胡、薄荷。一方加远志、菖蒲各一钱。



益智仁 川萆 石菖蒲 乌药(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入盐一捻,煎七分,食前。一方加茯苓、甘草。



山药(姜汁炒,二两) 黄 人参(各一两) 白茯苓(去皮) 远志(去心) 茯神(去木,各一两) 朱砂(二钱) 炙草(二钱) 桔梗(三钱) 木香(一钱半) 麝(一钱) 共为末,酒调服二钱。



石莲 茯神 山药 茯苓 芡实 熟地 枸杞 莲须 牡蛎 椿根 用蓄二两煎汁,入前药再煎。



白茯苓 半夏 甘草梢 泽泻 车前 土牛膝 萆



石莲肉(二两) 白茯苓(焙干,一两) 菟丝子(酒浸,研,五两) 山药(二两,内七钱半打糊) 上为细末,用山药糊搜和为丸,如梧子大,每用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服。如脚膝无力,木瓜汤下,晚食前再服。


按赤白浊一证,诸书所载,有云赤属血,白属气。有云败精流溢,乃谓白浊;血不及变,乃为赤浊。有云入房太甚,发为白淫。有云脾移热于肾。有云白浊乃劳伤肾。肾冷所致。种种分辩,果从谁说?予谓不必拘分,握定阴阳,治之便了。[眉批]析言居要。


夫赤浊、白浊,俱从溺管而出,有云败精流溢。既云败精,不过一二次见之,未必日日见之,况精窍与尿窍不并开。即云元阳不固,关锁不牢,而败精有如此之多,不几元阳有立绝之势乎。予亦常见患浊证之人,精神不衰者亦多,可知其非败精也明矣。予细维此证,总缘二气不调,中宫运化机关失职。所以然者,先天赖后天以生,水谷之精气生血,水谷之悍气生精,血入于营,精行于卫,皆从中宫转输,转输失权,或精或血,流注阑门,阑门乃秘清别浊之所,从此渗入膀胱,渗入者赤,溺便赤,渗入者白,溺便白,非膀胱之自能为赤白也。方书多用利水,尚未窥透此中消息。又有云湿热流注于下,此说实为有理,卓见颇超,清热利水,大约从此。须知中宫不调,有寒热之别。寒主胃阳之不足,阻滞中宫,转输即能失职。其人定见面白无神,饮食短少,因倦嗜卧,不问赤白,但以温暖中宫,俾寒邪去而转输复常,如香砂六君,附子理中之类。[眉批]知非氏曰:阳虚不能运动精微,一语可补钦安之注脚。热主胃气之过旺,盘踞中宫,转输亦能失职。其人多烦躁好动,精神不衰,言语、脉息,一切有神,不问赤白,便以清胃为主,俾热云而转输复常,如导赤散加茯苓前仁,清胃散,凉膈散之类。(况精窍与尿窍……凉膈散之类,此段文字原本脱,据光绪丁亥年(1887)五福堂刊本补。)


清心莲子饮(《和剂》) 治心虚有热,小便赤浊。


黄芩 麦门冬(去心) 地骨皮 车前子 甘草(炙,各一钱) 石莲肉 白茯苓 黄 (蜜炙) 人参(各七分半)


一方,加远志、石菖蒲(各一钱)。


上另用麦门冬二十粒,水二盏,煎一盅,水中沉冷,空心温服。发热,加柴胡、薄荷。


萆 厘清饮(《杨氏》) 治真元不固,不时白浊或小便频数,凝如膏糊等证。


益智仁 川萆 石菖蒲 乌药(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入盐一捻,煎七分,食前温服。一方,加茯苓、甘草。


苍白二陈汤 即二陈汤加二术。(痰饮。)


四苓散(溲血。)


玄菟丹(《和剂》) 治三消渴利神药。常服禁遗精,止白浊,延年。


菟丝子(酒浸通软,乘湿研,焙干,别取末,十两) 五味子(酒浸,别为末秤,七两) 白茯苓 干莲肉(各三两)


上为末,别碾干山药末六两,将所浸酒余者添酒煮糊,搜和得所,捣数千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


八味丸(虚劳。)


小菟丝子丸(《和剂》) 治肾气虚损,五劳七伤,少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气短,夜梦惊恐,精神困倦,喜怒无常,悲忧不乐,饮食无味,举动乏力,心腹胀满,脚膝痿缓,小便滑数,房室不举,股内湿痒,水道涩痛,小便出血,时有遗沥,并宜服之,久服填骨髓,续绝伤,补五脏,去万病,明视听,益颜色,轻身延年,聪耳明目。


石莲肉(二两) 白茯苓(焙,一两) 菟丝子(酒浸,研,五两) 山药(二两,纳七钱半打糊)


上为细末,用山药糊搜和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服。如脚膝无力,木瓜汤下,晚食前再服。


四七汤(见气。) 青州白丸子(中风。) 辰砂妙香散(心痛。) 山药丸(腰痛。) 灵砂丹(呕吐。)


加减八味丸(消瘅。)


内补鹿茸丸(《宝鉴》,下同) 治劳伤思想,阴阳气虚,益精,止白淫。


鹿茸(酥炙) 菟丝子(酒浸,蒸焙) 蒺藜(炒) 沙苑蒺藜 肉苁蓉 紫菀 蛇床子(酒浸,蒸)


黄 桑螵蛸 阳起石 附子(炮) 官桂(各等分)


上为细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下。


茯菟丸 治思虑太过,心肾虚损,真阳不固,溺有余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泄。


菟丝子(酒浸,五两) 石莲子(去壳,二两) 白茯苓(去皮,三两)


为细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金箔丸 治下焦虚,小便白淫,夜多异梦,遗泄。


原蚕娥 破故纸(炒) 韭子(炒) 牛膝(酒浸) 肉苁蓉 龙骨 山茱萸 桑螵蛸 菟丝子(酒浸。各等分。)


上为细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王瓜散 治小便自利如泔色,此肾虚也。


王瓜根 桂心(各一两) 白石脂 菟丝子(酒浸) 牡蛎(盐泥裹烧赤,候冷去泥。各二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煎大麦汤调下,日三服,食前。


珍珠粉丸(见遗精。)


秘真丹 治思想无穷,所愿不协,意淫于外,作劳筋绝,发为筋痿,及为白淫,遗溲而下,故为劳弱。


羊胫炭(烧红窨杀) 浓朴(姜制,各三两) 朱砂(一两)


上为细末,酒煮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莲实丸 治下元虚冷,小便白淫。


莲实(去壳) 巴戟(去心) 附子(炮,去皮脐) 补骨脂(炒。各二两) 山茱萸 覆盆子(各一两)


龙骨(研,半两)


上为细末,煮米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空心盐汤下。


龙骨汤 治小便白淫,及遗泄精,无故自出。


龙骨(五两,另研) 牡蛎( ) 官桂(去粗皮) 熟地黄 白茯苓(去皮) 人参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服。


附方


加味清心饮 治心中客热烦躁,赤浊肥脂。


白茯苓(去皮) 石莲肉(各一钱半) 益智仁 麦门冬(去心) 人参(去芦) 远志(水浸,去心,姜汁炒) 石菖蒲 车前子 白术 泽泻 甘草(炙。各一钱)


作一服,水二盅,灯芯二十茎,煎至一盅,食前服。有热,加薄荷少许。


莲子六一汤 治心热赤浊。


石莲肉(连心,六两) 甘草(炙,一两)


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用灯芯煎汤调服。


香苓散(《得效》) 治男妇小便赤浊,诸药不效者。


五苓散 辰砂妙香散上和匀,用天麦二门冬去心煎汤,空心调服一大钱,日三服,顿愈。


龙齿补心汤 治诸虚不足,虚热潮来,心神惊惕,睡卧不宁,小便油浊。


龙齿(另研, ) 人参(去芦) 熟地黄(洗,焙) 当归(酒浸,焙干) 桔梗(去芦) 酸枣仁(炒) 白茯苓(去皮) 茯神(去皮木) 肉桂(去皮) 麦门冬(去心) 绵黄 (蜜炙) 远志(水浸,去心姜制炒) 枳壳(麸炒) 半夏曲 白术(各一钱) 甘草(炙,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粳米一撮,煎一盅,服无时。


瑞莲丸 治思虑伤心,便下赤浊。


白茯苓(去皮) 石莲肉(去心,炒) 龙骨(生用)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柏子仁(炒,另研)紫石英(火 ,研细) 远志(甘草水煮,去心) 当归(去芦,酒浸) 酸枣仁(炒) 龙齿(各一两) 乳香(半两,另研)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或枣汤送下。


远志丸 治小便赤浊如神。


远志(半斤,以甘草水煮,去心) 茯神(去木) 益智仁(各二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枣汤送下。


锁精丸 治小便白浊。


破故纸(炒) 青盐(各四两) 白茯苓 五倍子(各二两)


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固精丸 治下虚胞寒,小便白浊,或如米泔,或若凝脂,腰重少力。


牡蛎( ) 白茯苓(去皮) 桑螵蛸(酒浸,炙) 白石脂 韭子(炒) 五味子 菟丝子(酒浸,焙干)龙骨(各等分)


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送下。


四精丸 治白浊烦渴。


鹿茸 肉苁蓉 山药 茯苓(去皮。各等分)


为细末,米糊丸,桐子大。空心枣汤下三十丸。


大茴香丸 治小便白浊,出髓条。


大茴香 酸枣仁(炒) 破故纸(炒) 白术 白茯苓 左顾牡蛎(砂锅内慢火 爆为度) 益智仁人参(各等分)


为细末,用青盐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温酒或米饮下。


水陆二仙丹 治白浊。


金樱子(去子洗净,甑中蒸熟,用汤淋之,取汁入银铫内,慢火熬稀膏,和芡粉) 芡实肉(研为粉,各等分)


上以前膏同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下。一方,用乳汁丸,盐汤下。


赤脚道人龙骨丸 治白浊。


龙骨 牡蛎(各半两)


上研为末,入鲫鱼腹内,湿纸裹,入火内炮熟,取出去纸,将药同鱼肉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送下。鲫鱼不拘大小,只着尽上件药为度。更加茯苓、远志(各半两),尤佳。


地黄丸 治心肾水火不济,或因酒色,遂至已甚,谓之土淫。盖脾有虚热而肾不足,故土邪干水。先贤常言∶夏则土燥而水浊,冬则土坚而水清,此其理也。医者往往峻补,其疾反甚。此方中和,水火既济,而土自坚,其流清矣。


熟地黄(十两,蒸九次,曝九次) 菟丝子(酒浸) 鹿角霜(各五两) 茯苓(去皮) 柏子仁(各三两)附子(炮,去皮脐,一两)


上为细末,另用鹿角胶煮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用盐酒送下。


子午丸 治心肾俱虚,梦寐惊悸,体常自汗,烦闷短气,悲忧不乐,消渴引饮,漩下赤白,停凝浊甚,四肢无力,面黄肌瘦,耳鸣眼昏,头晕,恶风怯寒,并皆治之。


榧子(去壳,二两) 莲肉(去心) 枸杞子 白龙骨 川巴戟(去心) 破故纸(炒) 真琥珀(另研)苦楮实(去壳) 白矾(枯) 赤茯苓(去皮) 白茯苓(去皮) 莲花须(盐蒸) 芡实 白牡蛎( ) 文蛤(各一两) 朱砂(一两半,另研为末)


上为细末,用肉苁蓉一斤二两,酒蒸烂,研为膏和丸,如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浓煎萆 汤下。忌劳力房事,专心服饵,渴止浊清,自有奇效。


通灵散 治心气不足,小便滑,赤白二浊。


益智仁 白茯苓 白术(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用白汤或温酒调服。


虚惫便浊,滴地成霜方莲肉(去心) 干藕节 龙骨 远志(各一两) 白矾(枯) 灵砂(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糯米糊为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白汤下。


小温金散 治心肾虚热,小便赤白淋沥,或不时自汗等证。


人参 莲肉(去心) 巴戟肉 益智仁 黄 (蜜炙) 萆 (酒浸,炒) 麦门冬(去心) 赤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一钱)


上用灯芯十茎,枣一枚,水煎服。


溺与精所出之道不同,淋病在溺道,故《纲目》列之肝、胆部。浊病在精道,故《纲目》列之肾、膀胱部。今患浊者,虽便时茎中如刀割火灼而溺自清,唯窍端时有秽物如疮脓目眵,淋漓不断,初与便溺不相混滥,犹河中之济焉,至易辨也。每见时医以淋法治之,五苓、八正杂投不已而增剧者,不可胜数。予每正之,而其余尚难以户说也。盖由精败而腐者什九,由湿热流注与虚者什一。丹溪云∶属湿热,有痰有虚。赤属血,由小肠属火故也。白属气,由大肠属金故也。或曰思虑过度,嗜欲无穷,俾心肾不交,精元失守,以为赤白二浊之患。赤浊者,为心虚有热,由思虑而得之。白浊者,为肾虚有寒,因嗜欲而得之。(叶氏曰∶《原病式》以赤白浊均属于热,其辨甚明。然因于虚寒者,不可谓无,如上所言是也。但热多寒少耳。


虚热者,清心莲子饮。虚寒者,萆 厘清饮。)白浊,有湿痰流注,宜燥中宫之湿。赤者,湿伤血也。


有胃中浊气下流,渗入膀胱而白浊者,苍白二陈汤加升提之剂。虚劳者,用补阴药。胃弱者,参、术加升麻、柴胡。心经伏暑赤浊者,四苓散加香薷、麦门冬、人参、石莲肉。戴氏云∶有白浊人服玄兔丹不愈,服附子八味丸即愈者,不可不知。有小便如常,停久才方淀浊,有小便出即如米泔,若小儿疳病者。宜厘清饮加茯苓半钱,下小菟丝子丸。如服药未效,宜四七汤吞青州白丸子,及辰砂妙香散吞玄兔丹,及小菟丝子丸、山药丸。如白浊甚,下淀如泥,或稠粘如胶,频逆而涩痛异常,此非是热淋,此是精浊窒塞窍道而结。宜五苓妙香散,吞八味丸、小菟丝子丸,或萆 厘清饮。精者,血之所化,有浊去太多,精化不及,赤未变白,故成赤浊,此虚之甚也。何以知之,有人天癸未至,强力好色,所泄半精半血。若溺不赤,无他热症,纵虽赤浊,不可以赤为热,只宜以治白浊法治之。


若溺赤、下浊亦赤,口渴,时发热者,辰砂妙香散吞灵砂丹,或清心莲子饮。发热不退,口燥舌干之甚者,此乃精亏内燥,肾枯不润,四物汤吞玄兔丹和加减八味丸,久服乃效。(按∶既热燥如此,而用药无一凉补濡润之剂,非其治也。曷若以生地、麦门冬、五味、盐炒黄 、淡竹叶、地骨皮、山药之类治之。)或问丹溪云∶白浊之病,因何与前人所论不同,将古今异也。子能与我折衷乎。曰∶辨古今之得失,必以《内经》证之,是病自巢氏《病源候论》曰∶白浊者,由劳伤肾,肾气虚冷故也。


由是历代方论宗其说,无异词,不唯白浊之理不明,所治之法亦误。不思《内经》本无白浊之名,唯言少阴在泉,客胜,溲便变。少阳在泉,客胜,则溲白。又言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发为白淫,与脾移热于肾出白,二者皆随溲而下,夫如是非白浊之源乎。《原病式》因举《内经》谓诸病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言天气热则水混浊,寒则清洁。水体清,火体浊,又如清水为汤则自然白浊也。可谓发圣人之旨,以正千载之误矣。然不读其书者,世犹未尽知斯道也。予尝闻先生论白浊,多因湿热下流膀胱而成。赤白浊,即《灵枢》所谓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是也。必先补中气使升举之,而后分其脏腑气血赤白虚实以治。与夫其他邪热所伤者,固在泻热补虚,设肾气虚甚,或火热亢极者,则不宜峻用寒凉之剂,必以反佐治之,要在权衡轻重而已。痿论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夫肾脏天一,以悭为事,志意内治则精全而涩,若思想外淫,房室太甚,则固有淫 不守,辄随溲溺而下也。然本于筋痿者,以宗筋弛纵也。宜内补鹿茸丸、茯兔丸、金箔丸、珍珠粉丸。


【诊】脉洪大而涩,按之无力,或微细,或沉紧而涩,为元气不足。若尺脉虚,或浮者,急疾者,皆难治。迟者易治。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