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赤白游风

《保婴撮要》:赤白游风

《外科心法要诀》:赤白游风

《外科证治全书》:赤白游风

《药症忌宜》:赤白游风

《医门补要》:赤白游风

《医宗金鉴》:赤白游风

《证治准绳·疡医》:赤白游风

赤白游风,属风热血热,盖血得热而游走耳。白属气分,赤属血分。或因腠理不密,风热相搏,怫郁而成,或因乳母食膏粱浓味所致。若风热者,用小柴胡汤加防风、连翘。血热者,用四物汤加柴胡、山栀、牡丹皮。风热相搏者,用人参败毒散。内热外寒者,用加味羌活散。胃气虚弱者,用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或消风散。血虚者,用加味逍遥散,如未应,用逍遥散、六味丸。若婴儿患此,当审其受症之因,而调治其母。


一小儿患此,其色或赤或白,或痛或痒,询之因母食膏粱浓味所致,余用东垣清胃散治其母,牛黄丸治其儿而愈。


一小儿患此,因母郁怒所致,母用加味小柴胡汤及加味逍遥散,儿热止,又以加味归脾汤而愈。


一小儿患此,嗜膏粱甜味,齿龈浮肿,渐至蚀烂,先用清胃散,后以四味肥儿丸,间服而愈。


一小儿患此,色赤作痒,脉浮数,此脾胃二经风热也,用人参消风散而愈。又因停食复发,色赤作痛,先用保和丸,后用异功散而消。


一小儿患此作痒,搔破脓水淋漓,寒热往来,此肝经血燥而生风,先用加味逍遥散,肝症顿退,倦怠少食,用异功散、三黄散而愈。


一女子十五岁患此,色赤作痒,寒热胁痛,面青或赤,此肝火动而血热也,先用加味逍遥散加胆草四剂,诸症顿退。但体倦少食,恶寒欲呕,此脾为肝木所侮,而肺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及加味逍遥散而愈。


一女子患此,寒热作呕,先用加味小柴胡汤,二剂而安;再用人参消风散而愈。后因怒发热,经行如崩,遍身色赤,四肢抽搐,难以诊脉,视其面色如赭,此肝心二经,木火相搏,而血妄行耳,先用柴胡栀子散,再加味逍遥散,诸症顿退,又用八珍汤而痊。


一小儿因母感寒腹痛,饮烧酒,儿遍身皆赤,游走不定,昏愦发热,令乳母时饮冷米醋一二杯,亦以二三滴涂儿口内,周月而愈。


归脾汤 治小儿因乳母忧思伤脾,血虚发热,患前症,久不愈,食少体倦,或便血下血,怔忡不宁,惊悸少寐,或心脾作痛,自汗盗汗等症。(方见游风)


人参消风散 治赤白游风,或风热隐疹瘙痒,或寒热作痛。


人参(三钱) 荆芥穗 甘草(炙) 陈皮(各五钱) 白僵蚕 茯苓 防风 芎 藿香 蝉蜕(各三钱)


浓朴(三钱,姜制) 羌活(三钱)


上每服一二钱,水煎。


加味逍遥散(方见发热不止)


二黄散(方见黄水疮)


柴胡栀子散(方见胁痈)


小柴胡汤(方见胁痈)


加味小柴胡汤(方见热毒瘰 )


牛黄解毒散(方见头面疮)


赤白游风如粟形,浮肿 热痒兼疼,表虚风袭怫郁久,血赤气白热化成。


【注】此证发于肌肤,游走无定,起如云片,浮肿 热,痛痒相兼,高累如粟。由脾肺燥热,而兼表虚腠理不密,风邪袭入,怫郁日久,与热相搏,则化热益盛而成。滞于血分者,则发赤色;滞在气分者,则发白色,故名赤白游风也。初俱宜荆防败毒散疏解之。赤者次服四物消风饮;白者次服补中益气汤,加防风、蝉蜕、僵蚕、生何首乌治之。初俱用牛肉片贴之猪羊俱可。游走太速者,砭之;定停者,以真君妙贴散鸡子清调敷。其看顺逆之法,与丹毒门参考。忌鱼腥、鸡、鹅、动风燥血之物,犯则难愈。


赤白游风图(图缺)


四物消风饮


生地(三钱) 当归(二钱) 荆芥 防风(各一钱五分) 赤芍 川芎 白鲜皮 蝉蜕 薄荷(各一钱) 独活 柴胡(各七分)


红枣肉二枚,水二盅,煎八分,去渣服。


【方歌】四物消风饮调荣,血滋风减赤色平,荆防鲜蝉兼独活,柴薄红枣水煎浓。


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


补中益气汤(见溃疡门)


真君妙贴散(见肿疡门)


肌肤初起霞晕,由小渐大,浮肿成片,或高累如粟,发热、痛痒相兼,游走无定。赤曰赤游消风饮,白者次服补中益气汤更加防风、蝉衣、苏叶、鲜首乌;外皆用广胶炖熔涂之,涂至愈游入胸腹者逆。忌猪、羊、鸡、鹅、鱼腥,一切动风燥血之物。


一、小儿赤游丹,由胎中受毒,多先患于腿,红肿成片,游走遍身则死。治法必先用细瓷锋延迟爱惜不砭者不救。服药如前。


荆防败毒散(通用四)


四物消风散(通用八。)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属血热,热则生风,故善游走,俗名火丹。小儿多患此,大人亦时有之。


忌同三焦实。


宜清热,凉血,兼行血,辛寒,甘寒,苦寒,咸寒。


黄连 黄柏 蒲黄 生地黄 生甘草 牡丹皮 连翘 玄参 牛膝 红蓝花 鼠粘子 赤芍药 蓝汁 苎根 童便 牡丹皮


宜兼外治,砭出热血,及用漆姑草,慎火草,捣烂敷之,即易愈。


表虚风入,兼血热皮燥,致皮痒搔落白屑,或生水窠,或有黄白靥,游走不定,(赤者名赤游风,白者名白游风。)治不易效,久进祛风丸,可退。(方见后。)


【方歌】赤白游风如粟形,浮肿焮热痒兼疼,表虚风袭怫郁久,血赤气白热化成。


【注】此证发于肌肤,游走无定,起如云片,浮肿焮热,痛痒相兼,高累如粟,由脾肺燥热,而兼表虚腠理不密,风邪袭入,怫郁日久,与热相搏则化热益盛而成。滞于血分者,则发赤色;滞在气分者,则发白色,故名赤白游风也。初俱宜荆防败毒散疏解之。赤者次服四物消风饮;白者次服补中益气汤加防风、蝉蜕、僵蚕、生何首乌治之。初俱用牛肉片贴之(猪羊俱可)。游走太速者,砭之。定停者,以真君妙贴散鸡子清调敷。其看顺逆之法,与丹毒门参考。忌鱼腥、鸡、鹅、动风燥血之物,犯则难愈。


方剂:四物消风饮组成:生地(三钱)当归(二钱)


荆芥防风(各一钱五分)


赤芍川芎白鲜皮蝉蜕薄荷(各一钱)独活柴胡(各七分)


红枣肉二枚,水二钟,煎八分,去渣服。


【方歌】四物消风饮调荣,血滋风减赤色平,荆防藓蝉兼独活,柴薄红枣水煎浓。


又方: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


补中益气汤(见溃疡门)


真君妙贴散(见肿疡门)


〔薛〕 赤白游风,属脾肺气虚,腠理不密,风热相搏,或寒闭腠理,内热怫郁。或阴虚火动,外邪所乘。或肝火风热,血热。治法∶若风热用小柴胡汤加防风、连翘。血热用四物加柴胡、山栀、丹皮。风热相搏,用荆防败毒散。内热外寒,用加味羌活散。胃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及消风散。血虚用加味逍遥散。阴虚逍遥散、六味丸。若肝肾虚热,用六味丸,则火自息,风自定,痒自止。若用祛风辛热之剂,则肝血愈燥,风火愈炽,元气愈虚,腠理不闭,风客内淫,肾气受伤,相火翕合,血随火化,反为难治矣。 一男子,秋间发疙瘩,此元气虚而外邪所侵也。先用九味羌活汤二剂,又用补中益气加羌、防而愈。后不慎起居,盗汗晡热,口干唾痰,体倦懒言,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八味丸而愈。 一妇人,身如丹毒,搔破脓水淋漓,热渴头晕,日晡益甚,用加味逍遥散而愈。 一妇人,患赤白游风,晡热痒甚。予用清肝养血之剂,不信。乃服大麻风药,臂痛而筋挛,又服化痰顺气之剂,四肢痿弱而殁。 一妇人患前症,数用风药,煎汤泡洗,以致腹胀而殁。 一女子,赤晕如霞,作痒发热,用加味小柴胡汤加生地黄、连翘、牡丹皮而愈。


如冰散 治风邪热毒,壅滞肌肉,荣卫不宣,蕴积成肿,血涩肤腠,如丹之状,风随气行,游无定处,邪毒攻冲, 赤热痛。


朴硝(五两,另研) 寒水石 蛤粉(各三两) 白芷(一两) 片脑(一钱,另研)


上为细末,研匀。每用新汲水调,稀稠得所,以鸡翎涂扫,不令药干。


治赤游肿方


川大黄(二两) 慎火草(五两)


上各捣涂之,干即再涂。


治赤游肿流,遍身赤色,入腹即死方。


上用生猪肉敷上,数数换之。其肉虫、鸟俱不食,臭恶甚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