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赤丹

《续名医类案》:赤丹

《续名医类案》:赤丹

《医学纲目》:赤丹

《证治准绳·幼科》:赤丹

(又名风瘅,又名赤游风,又名赤瘤。)


孙思邈曰∶贞观七年三月,予在内江县饮多,至夜觉四体骨肉疼痛。至晓,头痛,额角有丹如弹丸,肿痛。至午通肿,目不能开,经日几毙。予思本草芸苔治风游丹肿,遂取叶捣敷,随手即消,其验如神。亦可捣汁服之。(一云无叶用子研代之。)


张子和治黄氏小儿面赤肿,两目不开,以 针刺,轻砭之,除两目尖外,乱刺数十针,出血乃愈。此法人多不肯从,必治病,不可谨护。


朱丹溪治一中年男子,痈溃后,发热干呕,背发丹 ,用诸般敷贴丹 药,乃用刀于个个丹头出血,皆不退。后用半夏、生姜加补剂治呕,不效。遂纯用参半两,归、术各一钱五分,浓煎,一帖呕止。二三帖,丹渐缓,热渐减。约五十余帖,热始除,神气始复。


饱允中,年五十岁,风丹痒甚,腹微痛,咽不利,面目微肿,五六日不退,两寸脉滑大实,右浮大,左浮弦小。以炒芩、炒连、四物、枳、梗、甘草、鼠粘、紫葳各一钱,防风、黄 各五分,凡五六帖而安。


黄师文治一妇人,苦风丹,每酒沾唇则风丹重造而起,痒刺骨,殆不可活,令服五积散。约数服,以杯酒试之,如其言,饮酒已,丹不作。德昭一婢,亦苦风丹,亦以此闻其说,遂服五积散,亦疾。又师文用五积散治产泻有奇功。(《北窗炙 》。)


薛立斋治一妇人,素清苦,因郁怒,患游风,晡热内热,自汗盗汗,月经不行,口干咽燥。此郁气伤脾,乃以归脾汤数剂,诸症稍退。后兼逍遥散,五十余剂而愈。


一妇人患此,性躁,寒热,口苦胁痛,耳鸣腹胀,溺涩,乃肝脾血虚火旺也。用六君加柴胡、山栀、龙胆,数剂,更与逍遥散兼服渐愈。又与六味丸、逍遥散,七十余剂,诸症悉退。


一妇人患前症,误服大麻风药,破而出水,烦渴头晕,诚类风症,六脉洪数,心脾为甚。曰∶风自火出,此因怒火,脾胃受邪,血燥而作,非真风症也。与逍遥散、六味丸以清肝火,滋脾血,生肾水而愈。


一妇人患前症,久不愈,食少体倦,此肝脾亏损,阴虚发热也。先用补中益气汤加川芎、炒栀,元气渐复。更以逍遥散而疮渐愈。


一妇人患赤游风,晡热痒甚,用清肝养血之剂。不信,乃服大麻风药,臂痛筋挛。又服化痰顺气之剂,四肢痿弱。又一妇患前症,数用风药煎汤泡洗,以致腹胀并殁。


一女子十五岁,患瘰 赤晕,形气倦怠,此肝火血虚所致。用加味逍遥散而赤晕愈,用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而瘰 消。


一妇人身如丹毒,搔破脓水淋漓,热渴头晕,日晡益甚,用加味逍遥散而愈。


(即游风。)


万密斋治一小儿,腿如霞,游走不定,先以麻油涂患处,砭出恶血,其毒即散。用九味解毒散一剂而愈。


一小儿患赤丹,外势虽轻,内苦便秘,此患在脏也。服大连翘饮,敷神功散而瘥。(又大连翘饮,歌诀曰∶连翘荆芥通车芍,归活风柴蝉共甘,等分栀芩还减半,煎须紫草正相堪。文田按∶三方均出明代许绫《婴童百问》。)


万密斋曰∶一小儿丹发于脸,眼中红肿,手不可近,三日死。


立斋治一小儿,遍身皆赤,砭之,投解药即愈。一小儿遍身亦亦,不从砭治,致毒瓦斯入腹,遂不救。此症乃恶毒热血,蕴蓄于命门,遇相火而合起也。如霞片者,须砭去恶血为善。如肿起赤色,游走不定者,宜先以生麻油涂患处,砭之以泄其毒。凡从四肢起入腹者,不治。虽云丹有数种,治有数法,无如砭之为善。常见患稍重者,不用砭法俱不救。


庄敛之子未及三月,乳母不善于养,盛暑中拥衾令卧,忽患丹毒,遍游四肢,渐延背腹,仓皇求告。予曰∶儿方数月,奈何苦之以药?急以犀角绞梨汁磨服。问故,曰∶犀角能解心热,而梨汁更能豁痰,且味甘则儿易服。别疏方用荆芥穗、牛蒡、生地、丹皮、元参、花粉、薄荷、竹叶、麦冬、生甘草、连翘、贝母、生蒲黄,令煎与乳母服之,乳汁即汤液矣。根据法治之,一日夜,赤渐淡,越日丹尽退。后卒以乳母不戒,患惊风而殇。(《广笔记》载,灵心妙手,可以为师。)


马名鞠传治下部火丹,用蚕砂、山栀、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石膏共末,水调敷上立效。切勿用芭蕉根。又方∶用黄连末,蜜和鸡子清调服。马云∶若遇抱头火丹,必砭去恶血方效。每用此法治人,其不肯砭者多误事。(同上。)


立斋治吴刑部静之子,甫周岁,患丹毒,延及遍身如血染。用瓷锋击刺遍身出黑血,以神功散涂之。查春田用大黄连翘饮而愈。又王国戚子,未弥月,阴囊患此,如前治之而愈。金氏子不欲刺,毒入腹而死。河间云∶丹从四肢起入腹者,不治。予尝刺毒未入腹者,无不效。


一小儿患赤游风,先用羌活白芷散二剂,又用加味逍遥散而愈。后伤风热,起疙瘩,搔破出水,或用大麻风药,十指拳挛,脓水浸淫,先用秦艽地黄汤,手指如常。又用易老祛风丸而疮亦愈。



〔田〕赤游治法,宜服犀角散。一法,先镰去恶血,服上药。(犀角散方见潮热。)



〔汤〕小儿丹毒,乃热毒之气极与血相搏而风乘之,故赤肿,及游走遍身者,又名赤游风。入肾入腹,则杀人也。大抵丹毒虽有多种,病源一也。有赤丹毒遍身痒者,或女子十五六而脉未通者,多发丹疹,皆由血有风毒乘之,宜服防己散。


汉防己(半两) 朴硝 犀角 黄芩 黄 升麻(各一分)


上 咀,竹叶煎,大小加减。



〔丹〕小儿黑斑红斑,疮痒瘾疹,并用防风通圣散治之。


荆芥散


防风 天花粉 羌活 生地黄 当归 蝉蜕(各等分) 水煎服。


解毒散


寒水石 滑石 石膏 辰砂


上三石等分为末,入辰砂少许,量儿大小,灯心汤下。


又方


赤小豆 木鳖子 橡 子 南星 大黄 朴硝


上为末,用慈姑、薄荷、靛青和蜜水调,涂患处,外用雄黄围之,却服荆芥、解毒二散。



〔《圣》〕小儿发斑,散毒瓦斯,用生葵菜叶,绞取汁,少少与服之。



〔《千》〕治小儿丹发。慎火草生一握,捣取汁,敷之效。



〔《秘录》〕治小儿赤游丹行于上下,至心即死。捣芭蕉根汁煎涂之。



〔《兵部》〕治孩子赤丹不止,以胡荽汁敷,瘥。



〔《秘录》〕小儿赤游行于体上下,至心即死。以芒硝纳汤中,取浓汁以拭丹上。



〔钱〕丹瘤热毒瓦斯客于腠理,搏于血气,发于外皮上,赤如丹,当以白玉散涂之。


白玉粉(即滑石,一分) 寒水石(半两)


上末之,用米醋或新水调,涂。



〔《山》〕火丹。磨铜铁水,调厕上泥敷之。小儿赤游风。用朝南燕巢泥,鸡子清调敷。将肿处用针割破,鲜鱼血涂之,尤妙



〔丹〕小儿天火丹,脐腰起者,赤溜不妨。用蚯蚓泥炒,研细,香油敷之。



〔田〕又法,用牛膝一两,去苗,甘草半两,生锉碎,水煎一大盏,去渣,调伏龙肝涂之。



〔《山》〕小儿赤丹。伏龙肝为末,芭蕉油调敷。又方,用雉鸡毛及鹅毛烧灰,香油调敷。



〔汤〕又敷丹毒方,只一夜消尽。用花蕊石,生姜、薄荷自然汁调,鹅毛刷上患处为妙。


张三太尉女,十五岁病此,诸医百药俱试而不能中,召予视之,以生料四物汤加防风、黄芩,一日而愈。


生料四物汤 治血热生疮,遍身肿痒,及脾胃常弱,不禁大黄等冷药,尤宜服之。


生地 赤芍药 川芎 当归 防风(各半两) 黄芩(一钱半)


上 咀,水煎,量大小加减。忌酒面猪羊肉豆腐。



〔丹〕小儿赤溜,主伤血热。宜生地黄、木通、荆芥苦药带发表之类,外以芭蕉油涂患处。



〔世〕丹痒者。用韭菜挨些盐与香油,以手摩热,于丹上揩之,立愈。



〔丹〕小儿丹瘤。蓖麻子五个,去皮,研入面一匙,水调涂之,甚效。



〔《本》〕小儿十种丹瘤肿毒所起形候并方治法∶


一飞灶丹,从顶头起先肿。用葱白研取自然汁涂。


二古灶丹,从头上红肿痛,用赤小豆末,鸡子清调涂。(谭氏方同,不拘何处皆治。)


三鬼火丹,从面起赤肿,用灶心土,鸡子清调涂。(按不拘何处皆治,妙。)


四天火丹,从背起赤点,用桑白皮末,羊脂调涂。


五天灶丹,从两肾赤肿黄色,用柳叶烧灰,水调涂。(“肾”一作“臂”)


六水丹,从两胁虚肿,用生铁屑为末,猪粪调涂。


七胡火丹,从脐上起黄肿,用槟榔为末,米醋调涂。


八野火丹,从两脚赤肿,用乳香末,羊脂调涂。


九烟火丹,从两脚有赤白点,用猪槽下土,麻油调涂。


十胡漏丹,从阴上起黄肿,用屋漏处土,羊脂调涂。


上此十种丹毒,变易非轻,治之或缓,则终不救,故予不惜是方,能逐一仔细辨认,根据此方法治之,万不失一。如经三日不治,攻入脏腑,则终不救,不可缓也。



〔丹〕赤游风,于身上下至心即死。蒴 煎汁洗之。(《子母秘录》蒴 即白花草药也。)



〔世〕百日内发,必死不治。


《圣惠》夫赤丹者,由风毒之重,故使赤也,初发胗起,大如连钱,小者如麻豆,肉上生粟,色如鸡冠,故亦谓之茱萸丹也。


治小儿赤丹毒肿。升麻膏


川升麻 白蔹 漏芦 川芒硝(各一两) 黄芩 枳壳 连翘 蛇衔草(各一两半) 栀子仁蒴 (各二两)


上锉细。以猪脂一斤半,慢火煎诸药令赤色,去滓,放冷,瓷盒收。旋取涂之。


治小儿面身卒得赤丹,或痒或肿,不速疗之,即杀人,宜用此方。


羚羊角屑(八两)


上,以水五升,煎一升,绢滤。入炼了猪脂五两和涂。


张涣升麻膏 治赤丹初发,肉如火,色如鸡冠,又名茱萸丹。


川升麻 白蔹 漏芦 芒硝(各一分) 连翘 栀子仁(各半两)


上细锉。以猪脂半斤,慢火同煎诸药,令赤色,去滓,放冷涂。


《千金》云∶凡小儿丹初从背起,遍身如细 ,一宿成疮,名茱萸丹。赤小豆为粉、粉之,如未成疮,以鸡子白调敷之。


治小儿赤丹。


醋和荞麦面涂之。唾调胡粉,从外向内涂之。猪脂和锻铁屎敷之。鸡白调黄米粉涂。赤足蜈蚣为末,入硫黄研匀,水调,翎扫,头焦即止。天茄儿叶,俗名老鸦眼睛,取叶和醋擂,敷。以蓼子盐汤洗了, 蓼涂之。


《千金》治小儿火丹,色如朱,皮中走。


醋研豉成膏,敷。鲤鱼血频频涂。研粟米涂。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