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产后腹痛

《冯氏锦囊秘录》:产后腹痛

《妇人规》:产后腹痛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产后腹痛

《女科撮要》:产后腹痛

《女科精要》:产后腹痛

《女科秘要》:产后腹痛

《女科秘旨》:产后腹痛

《普济方·针灸》:产后腹痛

《医学纲目》:产后腹痛

产后恶血,或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致令斩然而止,瘀血壅滞,所下不尽,故令腹痛,当审因治也。如产妇期数内,或饮食如常,忽作腹痛,六脉沉伏,四肢厥冷,此恶血不尽,伤食裹血而脉不起也,不可误认为气血两虚,而用大补,须兼消导行血之药。


《要略》曰∶产后腹中 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病痛者,缓缓痛也,属客寒相阻。故以当归通血分之滞,生姜行气分之寒。君以羊肉者,所谓形不足补以味,况羊肉又能补气, 痛属气弱,故宜之。


寇氏曰∶妇人产当寒月,寒气入产门,脐下胀满,手不得犯,此寒疝也,宜仲景羊肉汤。或产后脐腹忽痛,乃呼吸之间冷风乘虚而入,宜当归建中汤、四顺理中汤。


产后腹痛,恶露既去而仍痛,四神调补之,不应八珍汤。若痛而恶心,或欲作呕,六君子汤;若痛而泄泻,六君子汤送四神丸;若胸膈饱闷,或恶食吞酸,或腹痛手不可按,此是饮食所伤,用二陈加白术、山楂,消导之;若食既消而仍痛,按之不痛,更加头痛,烦热作渴,恶寒欲呕等症,此是中气被伤,宜温补脾胃为主;若发热腹痛,按之痛甚,不恶食吞酸,此是瘀血停滞,失笑散消之;若只发热,头痛,腹痛,按之却不痛,此是血虚,用四物加炮姜、参、术,以补之。


产后腹痛,最当辨察虚实。血有留瘀而痛者,实痛也;无血而痛者,虚痛也。大都痛而且胀,或上冲胸胁,或拒按而手不可近者,皆实痛也。宜行之、散之。若无胀满,或喜揉按,或喜热熨,或得食稍缓者,皆属虚痛,不可妄用推逐等剂。


凡新产之后,多有儿枕腹痛者,摸之亦有块,按之亦微拒手,故古方谓之儿枕,皆指为胞中之宿血。此大不然。夫胞胎俱去,血亦岂能独留?盖子宫蓄子既久,忽尔相离,血海陡虚,所以作痛。胞门受伤,必致壅肿,所以亦若有块,而实非真块。肿既未消,所以亦颇拒按。治此者,但宜安养其脏,不久即愈。惟殿胞煎为最妙。其次则四神散、五物煎,皆极佳者。若误认为瘀,而妄用桃仁、红花、玄胡、青皮之属,反损脏气,必增虚病。有母体本虚而少血者,即于产时亦无多血,此辈尤非血滞。若有疼痛,只宜治以前法,或以大、小营煎、黄雌鸡汤主之。


殿胞煎(见小产论外方)


四神散(见血寒论外方)


五物煎(见血寒论外方)


大营煎(见血热经早)


小营煎(见血虚经乱)


《良方》黄雌鸡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虚羸腹痛。


当归 白术(炒) 熟地黄 黄 (炒) 桂心(各半两) 小黄雌鸡(一只,去头足肠翅,细切)


上先用水七碗,煮鸡至三碗,每用汁一碗、药四钱煎,日三服。


凡新产之后,其有阳气虚弱,而寒从中生,或寒由外入,以致心腹作痛,呕吐不食,四肢厥冷者,宜九蜜煎、大岩蜜汤,或理阴煎主之。产当寒月,以致寒气入腹,脐下胀痛,手不可近者,宜羊肉汤主之。若气实寒甚者,宜蟠葱散。


九蜜煎(见《新方八阵·因阵》)治产后阳气虚寒,或阴邪入脏,心腹疼痛,呕吐不食,四肢厥冷。


此与大岩蜜汤略同而稍胜之。


当归 熟地(各三钱) 芍药(酒炒焦) 茯苓(各钱半) 炙甘草 干姜(炒) 肉桂 北细辛(各一钱)吴茱萸(制五分)


水二钟,煎服。


大岩蜜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阳气虚寒,心腹作痛,不食呕吐,四肢厥逆。


生地 当归 芍药(炒) 干姜 吴茱萸 桂心 独活 甘草(炒) 小草(各一两) 细辛(半两)(按∶小草即远志之苗)


上每服半两,水煎服。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良方》羊肉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妇脾虚寒邪内乘,以致腹痛或头眩脐胁急痛。


精羊肉(四两) 当归 川芎(各半两) 生姜(一两)


上以水十盏,煎至四盏,分四次,空心服。


《局方》蟠葱散(见《古方八阵·热阵》)治男妇脾胃虚冷,滞气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胸胁,膀胱小肠寒疝、气疝,及妇人血气刺痛。


苍术(米泔浸切) 炙甘草(各八钱) 三棱(煨) 蓬术(煨) 茯苓 青皮(各六钱) 丁皮 砂仁(去壳) 槟榔(各四钱) 延胡索(三钱) 干姜(炒) 肉桂(各三钱)(按∶丁皮即丁香树皮)


上每服五钱,水一盏,入连根葱白一茎,煎七分,空心热服,或为末用葱汤调服二三钱。


产后恶露不尽,留滞作痛者,亦常有之。然此与虚痛者不同,必其由渐而甚,或大小便不行,或小腹硬实作胀,痛极不可近手,或自下上冲心腹,或痛极牙关紧急,有此实证,当速去其血。近上者宜失笑散;近下者宜通瘀煎、夺命丹、回生丹。或未效,当用决津煎为善。


失笑散(见经期腹痛)


通瘀煎(见经期腹痛)


夺命丹(见鬼胎)


回生丹(见鬼胎)


决津煎(见经期腹痛)


产后有脾虚肾虚而为腹痛者,此不由产,而由脏气之不足。若脾气虚寒,为呕吐、为少食而兼腹痛者,宜五君子煎、六君子汤、温胃饮之类主之。若肾气虚寒,为泻、为利而兼腹痛者,宜胃关煎、理阴煎之类主之。


五君子煎(见崩淋经漏不止)


六君子汤(见经期腹痛)


温胃饮(见血虚经乱)


胃关煎(见《新方八阵·热阵》)治脾肾虚寒作泻,或甚至久泻腹痛不止,冷痢等证。


焦干姜(一至三钱) 吴茱萸(五七分制) 白术(炒一至三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山药(炒二钱)白扁豆(炒二钱) 炙甘草(一、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泻甚者加肉豆蔻一、二钱,面炒用,或破故纸亦可。气虚势甚者,加人参,随宜用。阳虚下脱不固者,加制附子一、二、三钱,腹痛甚者,加木香七八分,或加浓朴八分。滞痛不通者,加当归二、三钱。滑脱不禁者,加乌梅二个,或北五味子二十粒。若肝邪侮脾者,加肉桂一、二钱。


产后有饮食停滞及气逆作痛,亦当因其类而消去之。如排气饮、大和中饮之类,皆可酌用。


排气饮(见经期腹痛)


大和中饮(见《新方八阵·和阵》)治饮食留滞积聚等证。


陈皮(一、二钱) 枳实(一钱) 砂仁(五分) 山楂(二钱) 麦芽(二钱) 浓朴(一钱半)泽泻(一钱半)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食远温服。胀甚者加白芥子,胃寒无火或恶心者加炮干姜一、二钱。疼痛者加木香、乌药、香附之类。多痰者加半夏。


仲景曰∶“产后腹中 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当归生姜羊肉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妇腹中 痛、寒痛,血气不足,虚弱甚者,及寒月生产,寒气入于子门,手不可犯,脐下胀满,此产后之寒证也。并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


精羯羊肉(一斤)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上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加葱、椒、盐,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


立斋曰∶前证若因气滞,用延胡索散;若因外寒,用五积散;若因怒气,用四物加木香、柴胡;若因血虚,用四物、参、术、炮姜。若因阳气虚弱,用四君、当归、炮姜。若因脾虚血弱,用六君、当归、炮姜。


延胡索散(即玄胡当归散。见经痛论外方)


《局方》五积散(见《古方八阵·散阵》)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肚腹疼痛,及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骨髓酸痛,及痘疮寒胜等证。


当归 麻黄 苍术 陈皮(各一钱) 浓朴(制) 干姜(炮) 芍药 枳壳(各八分) 半夏 白芷(各七分) 桔梗 炙甘草 茯苓 肉桂 人参(各五分) 川芎(四分)


水二钟,姜三片,葱白三茎,煎八分,不拘时服。


又歌曰∶痢后偏生脚痛风,局方五积自能攻。就中或却麻黄去,酒煮多多服见功。



若腹满者,当去恶血,腹不满者,虚作痛也。


【主意】


恶血不尽痛忧疑,脉来细紧与沉迟,聚宝丹磨随饮引,童便和酒最相宜。脉弦而紧黑神散,血利玄胡桂与归,心腹绞痛并儿枕,蒲黄宜入五灵脂。


失笑散


五灵脂 蒲黄(各一钱)


用醋水煎服


聚宝丹


没药(炙去油) 真琥珀(另研) 当归(酒洗焙干研末) 木香(各一两) 乳香(五钱,炙,去油) 辰砂(水飞) 麝香(各一钱。另研)


上为末,或滴为小丸,或用酒糊为锭子,每用一锭,酒下或童便下尤妙。


产后小腹作痛,俗名儿枕块,用失笑散行散之。若恶露既去而仍痛,用四神散调补之;若不应,用八珍汤。若痛而恶心,或欲作呕,用六君子汤。若痛而泄泻,用六君子汤送四神丸。若泄泻痛而或后重,用补中益气汤送四神丸。若胸膈饱胀,或恶食吞酸,或腹痛手不可按,此是饮食所致,当用二陈加山楂、白术以消导。若食既消而仍痛,或按之不痛,或更加头痛,烦热作渴,恶寒欲呕等症,此是中气被伤,宜补脾胃为主。若发热腹痛,按之痛甚,不恶食,不吞酸,此是瘀血停滞,用失笑散以消之。若止是发热头痛,或兼腹痛,按之却不痛,此是血虚,用四物加炮姜、参、术以补之。《病机要》云∶胎产之病,从厥阴经论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为之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发汗者同伤寒下早之症,利大便则脉数而已动于脾,利小便则内亡津液,胃中枯燥。制药之法,能不犯三禁,则荣卫自和,而寒热止矣。如发渴用白虎,气弱用黄 ,血刺痛则用当归,腹中痛则加芍药,宜详察脉症而用之。丹溪先生云∶产后当大补气血为先,虽有杂症,从末治之,一切病多是血虚,皆不可发表。


【治验】


一产妇腹痛发热,气口脉大,余以为饮食停滞,不信,乃破血补虚,反寒热头痛,呕吐涎沫,又用降火化痰理气,四肢逆冷,泄泻下坠,始信,谓余曰∶何也?余曰∶此脾胃虚之变症也,法当温补。遂用六君加炮姜二钱,肉桂、木香一钱,四剂诸症悉退,再用补中益气之剂,元气悉复。



一妇人产后,腹痛后重,去痢无度,形体倦怠,饮食不甘,怀抱久郁,患茧唇,寐而盗汗如雨,竟夜不敢寐,神思消烁。余曰∶气血虚而有热。用当归大黄汤,内黄芩、连、柏炒黑,一剂汗顿止,再剂全止,乃用归脾汤、八珍散兼服,元气渐服而愈。



一产妇小腹作痛,服行气破血之药不效,其脉洪数,此瘀血内溃为脓也,以瓜子仁汤二剂痛止,更以太乙膏下脓而愈,产后多有此病,纵非痈患,用之更效。



一产妇小腹疼痛,小便不利,用薏苡仁汤,二剂痛止,更以四物加桃仁、红花,下瘀血而愈。大抵此症,皆因荣卫不调,或瘀血停滞所致,若脉洪数已有,洪脉但数微有脓,脉迟紧乃瘀血,下之即愈。若腹胀大,转侧作水声,或脓从脐出,或从大便出,宜用蜡矾丸、太乙膏及托里药。



一产妇小腹作痛有块,脉芤而涩,以四物加玄胡索、红花、桃仁、牛膝、木香,治之而愈。



一妇人产后,小腹患痛,服瓜子仁汤,下瘀血而痊。凡瘀血停滞,宜急治之,缓则腐化为脓,最难治疗。若流注关节,则患骨疽,失治多为败症。



一妇人因经水多,服涩药止之,致腹作痛,以失笑散二服而瘳。


产后恶血,或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致令斩然而止,瘀血壅滞,所下不尽,故令腹痛,当审因治也。如产妇期数内,或饮食如常,忽作腹痛,六脉沉伏,四肢厥冷,此恶血不尽,伤食裹血而脉不起也,不可误认为气血两虚,而用大补,须兼消导行血之药。


《要略》曰∶产后腹中 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病痛者,缓缓痛也,属客寒相阻。故以当归通血分之滞,生姜行气分之寒。君以羊肉者,所谓形不足补以味,况羊肉又能补气, 痛属气弱,故宜之。


寇氏曰∶妇人产当寒月,寒气入产门,脐下胀满,手不得犯,此寒疝也,宜仲景羊肉汤。或产后脐腹忽痛,乃呼吸之间冷风乘虚而入,宜当归建中汤、四顺理中汤。


产后腹痛,恶露既去而仍痛,四神调补之,不应八珍汤。若痛而恶心,或欲作呕,六君子汤;若痛而泄泻,六君子汤送四神丸;若胸膈饱闷,或恶食吞酸,或腹痛手不可按,此是饮食所伤,用二陈加白术、山楂,消导之;若食既消而仍痛,按之不痛,更加头痛,烦热作渴,恶寒欲呕等症,此是中气被伤,宜温补脾胃为主;若发热腹痛,按之痛甚,不恶食吞酸,此是瘀血停滞,失笑散消之;若只发热,头痛,腹痛,按之却不痛,此是血虚,用四物加炮姜、参、术,以补之。


若腹满者.当去恶血.腹不满者.此虚痛也.


【主意】


恶血不尽痛忧疑.脉 来细紧与沉迟.聚宝丹磨随引子.童便和酒最相宜.脉弦而紧黑神散腹痛并儿枕.蒲黄宜入五灵脂.


聚宝丹


没药 琥珀(另研) 当归(酒洗焙干) 木香(各一两) 滴乳(五钱) 辰砂 麝香(各一钱)


丸.童便送下.


失笑散


五灵脂 蒲黄(各一钱) 醋酒煎服.


凡产后腹痛.先问血块有无.若无块痛.因遇风冷.乘虚入腹作痛.宜服加味生化汤.若有血块痛.只服生化汤调元胡索末(一钱) 块痛消止.产后遇风寒.乘虚入腹作痛.


加味生化汤


川芎(二钱) 当归(四钱) 炙甘草 炙姜(各四分) 桂枝(七分痛止减去) 防风(七分) 吴茱萸(六分) 白豆蔻(五分) 如服之块未消.再煎一服.送失笑散(一钱)


羊角(温。微寒) 大豆(平) 秦椒(生温。熟寒) 羚羊角(寒。微寒) 红蓝花(温)


干地黄(寒) 当归(温。大温) 豉(寒) 芍药(平。微寒) 地榆(微寒) 泽兰(微温)



〔《大》〕黑神散 治产后恶露不尽,心胸痞满,脐腹撮痛,污血诸疾。(方见妇人产后。)



〔丹〕产后三日,血块痛,发热。


五灵脂(略炒) 牡丹皮 没药 滑石


上研细,分五帖。豆淋酒下之,食前。


冯宅产后发热,腹中痛有块,自汗恶寒,曾服黑神散。


白术 芍药(三钱) 滑石(五钱) 黄芩(二钱半) 牡丹皮(二钱半) 人参 川芎 归尾 陈皮 荆芥(各一钱) 干姜(一钱) 甘草(些)



〔云〕卷荷散 治产后血上冲心,血刺血晕,腹痛恶露不快。


初出卷荷 红花 当归(各二两) 蒲黄(纸炒) 牡丹皮(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调下一碗;或用童便调下,妙。



〔《大》〕治血瘕,痛无定处。


童便(三升) 生地汁 生藕汁(各一升) 生姜汁(二升)


上先煎三味,约三分减二,次下姜汁,慢火煎如稀饧,每取一合,温酒调下。


治儿枕痛,乃血瘕也。用真蒲黄研细,调服二钱。如燥渴者,用新汲水调下。



〔丹〕治产后儿枕大痛,黑白散。


乌金石(醋 七次,另研) 寒水石( 存性,为末)


上,各收之。服时各抄一钱半,米饮调下,痛止勿服,未止再服。



〔海〕四物加玄胡没药白芷汤 治产后败血作痛。(方见妇人门。)


四物苦楝汤(方见腹痛) 一方,治脐下痛不可忍,四物汤加玄胡索二钱半服之。



〔《大》〕紫金丸 治产后脐下痛,即失笑散醋为丸是也。(五灵脂、蒲黄等分,醋丸服。)


立效散 治产枕痛不可忍,用五灵脂慢火炒令干,为末。二钱,温酒下,瘥。(产枕,即血枕也。)



〔丹〕产后恶露未尽,小腹作痛。


五灵脂 香附末


上合和醋为丸,甚者入留尖桃仁。(一方加蛤粉。)



〔《大》〕治产后血不尽,血痛闷方。取败荷叶烧作灰,暖水和服;煮汁服亦良。又方,取乱发如鸡子大,灰汁洗净烧为末,酒调服二钱。


治产后血瘕腹痛,及喉痹,热因寒用。铁称锤锻令通赤, 酒中,候温饮之。(丹溪法用 醋中,使鼻闻其气,妙。)



〔仲〕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大黄(二两) 桃仁(二十枚) 虻虫(二十个,炒,去足)


上三味为末,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云〕又方 疗产后血结下不尽,腹中绞痛不止。


大黄(另浸) 生地 当归(各二两半) 川芎 芍药 桂心(各一两) 甘草 黄芩(各二两) 桃仁(四十九个,制)


上切细,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大黄更煎一二沸,分三服。


桂心丸 治产后血气不散,积聚成块,上攻心腹。或成寒热,四肢羸瘦,头痛。


青皮 干漆(炒烟尽,各七钱) 没药 槟榔 当归 桂心 赤芍 牡丹皮(各五钱) 大黄 桃仁(去皮尖)鳖甲(醋炙) 浓朴(制) 三棱(煨) 玄胡索(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温酒下。



〔《保》〕治血晕血结,或聚于胸中,或偏于小腹,或连于胁肋。四物汤四两,倍当归、川芎,加鬼箭、红花、玄胡各一两,同为粗末,加四物煎,调没药散服之。


虻虫(二钱,去翅足,炒) 水蛭(一钱,炒) 麝香(少) 没药


上为末,入前药调服,血下痛止,只服一服。



〔仲〕产后腹中疼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方见产后血弱。)



〔《衍》〕一妇人产当寒月,寒气入产门,脐下胀满,手不得犯,此寒疝也。医将治之以抵当汤,谓其有瘀血也。予教之曰∶非其治也,可服张仲景羊肉汤。少减,作二服,遂愈。



〔仲〕内补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痛引腰背,不能饮食。


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


当归(四两)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内于火上暖令饴消。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内阿胶服之。



〔云〕产后六七日,忽然脐腹痛,皆因呼吸冷气乘虚入客于血分,宜服当归建中汤。(方见上。)



〔《大》〕独圣汤 治产后腹痛。当归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



〔云〕治产后恶物不尽,腹内疼痛。产后常服此,妙。


生地 当归(并略炒,各一两) 生姜(五钱,细切,新瓦炒,令焦黑)


上为细末,姜酒调二钱服。



〔《大》〕治产后血块痛。


熟地(一斤) 陈生姜(半斤)


上拌匀,同炒干为末。每服一钱,酒调,产后以乌梅汤下之。



〔仲〕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以枳实芍药散主之。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研末)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产后腹痛,服枳实芍药散不愈者,宜下瘀血汤主之。(方见败血条。)



〔仲〕产后七八日,无太阳症,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大承气汤方见伤寒。)



〔《山》〕儿枕痛。用隔年蟹壳烧灰,酒下。



〔丹〕局方五积散 治产后余血作痛。


以苍术为君,麻黄为臣,浓朴、枳实为使。虽有当归、芍药之补血,仅及苍术三分之一。不思产后之妇,有何寒邪,血气未充,似难发汗,借曰药性温和,可以推陈致新,岂可用麻黄之悍,附以苍术、枳、朴之散乎?虚而又虚,祸不旋踵矣。


产后血块痛∶三阴交、气海(宜灸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