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产后痈疽

《冯氏锦囊秘录》:产后痈疽

《女科精要》:产后痈疽

《外科心法要诀》:产后痈疽

《医宗金鉴》:产后痈疽

新产半月左右,忽发痈肿于四肢胸腹者,是败血不尽,流滞经络,或气血虚弱,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也。如败血瘀滞者,则 肿赤痛,而脉弦洪有力,当补血行血之中,佐以导瘀疏气为主。如气血虚弱,荣涩卫逆者,则平塌散漫,而脉虚微无力,当大补气血为主,如十全、八珍之属,以固本元扶胃气,气壮血和,其毒自解。若以毒治而用清凉解毒,势必不脓不溃,变成坏症矣。


新产半月左右,忽发痈肿于四肢胸腹者,是败血不尽,流滞经络,或气血虚弱,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也。如败血瘀滞者,则 肿赤痛,而脉弦洪有力,当补血行血之中,佐以导瘀疏气为主。如气血虚弱,荣涩卫逆者,则平塌散漫,而脉虚微无力,当大补气血为主,如十全、八珍之属,以固本元扶胃气,气壮血和,其毒自解。若以毒治而用清凉解毒,势必不脓不溃,变成坏症矣。


产后痈疽最属险,七情之伤六淫感,瘀血稽留成痈疽,势溃托里不宜缓。


【注】此证因产后气血经络俱虚,或因七情所伤,或因六淫所感,与瘀血相稽而成,最属险候,法宜大补,扶助根本,兼活瘀生新为要,其客病以末治之。初服生化汤,随证加减,以消毒;有表邪服清魂散,有里热服回生丹。势欲溃脓时,急宜托里,迟则恐毒内陷,药味宜和平纯善,最忌汗下峻剂。其余肿溃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


产后痈疽图(图缺)


生化汤


当归(八钱) 川芎(四钱) 姜炭 甘草(炙,各四分) 桃仁(去皮尖,研泥,十粒)


水一盅半,煎六分,加无灰酒一小杯和服。


【方歌】生化汤宜产后疽,通滞和荣又补虚,归芎姜炭炙甘草,桃仁酒服善消瘀。


清魂散


荆芥(一钱) 川芎(五分) 人参 甘草(炙) 泽兰叶(各三分)


为末,黄酒调服。


【方歌】清魂产后风邪侵,荆芥川芎与人参,炙甘泽兰同作剂,能疏表证效通神。


回生丹


黑豆(煮熟取,汁三碗,去豆,三升) 红花(炒黄色,入醇酒,大壶同煮三五滚,去红花用汁,三两) 生大黄(研末,一斤) 苏木(锉,用河水五碗煎汁三碗,去渣,二两)先将大黄末,以好米醋三四碗搅匀,文武火熬成膏,如此二遍;次下红花酒、苏木汤、黑豆汁共熬成膏,离火再入后药∶当归 熟地 川芎 白茯苓 延胡索 乌药 香附 蒲黄 牛膝 桃仁(另研) 苍术(米泔水浸,炒,各二两) 白芍(酒炒) 甘草(炙) 羌活 山萸肉(酒浸) 三棱 陈皮地榆 木香 五灵脂(各五钱) 人参 白术(土炒) 青皮 木瓜(各三钱) 良姜(四钱)


乳香 没药(各一钱)


共研细末,用大黄膏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黄酒炖化,通口服。


【方歌】回生产后存恶露,致发痈疽服可逐,除热活瘀荣卫和,红花大黄豆苏木,八珍羌萸棱延胡,乌药青陈榆香附,乳没蒲黄良膝瓜,木香灵脂桃苍术。


【方歌】产后痈疽最属险,七情之伤六淫感,瘀血稽留成痈疽,势溃托里不宜缓。


【注】此证因产后气血经络俱虚,或因七情所伤,或因六淫所感,与瘀血相稽而成,最属险候。法宜大补,扶助根本,兼活瘀生新为要,其客病以末治之。初服生化汤,随证加减,以消毒;有表邪服清魂散,有里热服回生丹。


势欲溃脓时,急宜托里,迟则恐毒内陷,药味宜和平纯善,最忌汗下峻剂。其余肿溃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


方剂:生化汤


组成:当归(八钱)川芎(四钱)


姜炭甘草(炙,四分)


桃仁(去皮、尖,研泥,十粒)


水一钟半,煎六分,加无灰酒一小杯和服。


【方歌】生化汤宜产后疽,通滞和荣又补虚,归芎姜炭炙甘草,桃仁酒服善消瘀。


又方:清魂散


组成:荆芥(一钱)川芎(五分)


人参甘草(炙)


泽兰叶(各三分)


为末,黄酒调服。


【方歌】清魂产后风邪侵,荆芥川芎与人参,炙甘泽兰同作剂,能疏表证效通神。


又方:回生丹


组成:黑豆(煮熟,取汁三碗,去豆,三升)


红花(炒黄色,入醇酒,大壶同煮三、五碗,去红花用汁)


生大黄(研末,一斤)


苏木(锉,用河水五碗煎汁,去楂)


先将大黄末,以好米醋三、四碗搅匀,文武火熬成膏,如此二遍;次下红花酒、苏木汤、黑豆汁,共熬成膏,离火,再入后药:


当归熟地川芎白茯苓延胡索乌药香附蒲黄牛膝桃仁(另研)


苍术(米泔水浸,炒,各二两)


白芍(酒炒)甘草(炙)


羌活山萸肉(酒浸)


三棱陈皮地榆木香五灵脂(各五钱)人参白术(土炒)青皮木瓜(各三钱)良姜(四钱)


乳香没药(各一钱)


共研细末,用大黄膏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黄酒炖化,通口服。


【方歌】回生产后存恶露,致发痈疽服可逐,除热活瘀荣卫和,红花大黄豆苏木,八珍羌萸棱延胡,乌药青陈榆香附,乳没蒲黄良膝瓜,木香灵脂桃苍穴。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