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传尸劳热

《医学纲目》:传尸劳热


〔华佗〕治传尸劳,太乙明月丹。其病肌瘦面黄呕吐,咳嗽不安,先烧安息香,令烟出,病患吸之不嗽,非传尸也,不可用此药。若烟入咳嗽不止,乃传尸也,宜用此药。


雄黄 木香(各半两) 天灵盖(炙,一两) 轻粉(一分) 鳖甲(酥炙,一两) 兔屎(二两)


上为末,用法酒一大升,大黄末半分,熬膏,入前药为丸弹子大,朱砂为衣。五更初服,勿令人知,以童便和酒化一丸服。如人行十里许,必吐出虫,状如灯心细长,久如烂瓜子,又如虾蟆,状各不同。未效,次日再服,以应为度。



〔紫庭〕治传尸伏尸,皆有虫,须用乳香熏病患之手,乃仰手掌,以帛覆其上,熏良久,手背上出毛长寸许,白而黄者可治,红者稍难,青黑者即死,最验。若熏之良久无毛者,即非此症,乃属劳瘵虚损,即用前参温补之药。



〔《选》〕取传尸伏尸劳虫法。


天灵盖(十字解者,酥炙为末,三分) 安息香(半两) 虎粪骨(人骨为上,兽骨次之,醋炙半两)鳖甲(九肋大者,醋炙,一两) 桃仁(去皮尖,二钱半)麝香(另研) 槟榔(一钱,为末) 青蒿梢(六两) 豉(三百粒) 葱头(一百二十根) 童便(半碗) 枫叶(二十一叶) 桃柳东南枝如箸大者,每七条,各七寸。


上先将青蒿、桃柳、枫叶、葱头用水二官升,煎半干,去渣,入天灵、虎粪骨、鳖甲、安息香、童便,煎取汁,去渣,约有四五合,将槟榔麝香研匀,调作一服。早辰空腹服,以被盖汗。恐汗内有细虫,以白纸拭之,投火中,须臾必下。如有虫,以大火焚之,弃流水中。所用药勿令病者知之。半月后,气血复完,再进一服。根据前法三次,无虫乃止。以美饮食调理,其病自愈。(此方必有阿魏半钱。)



〔无〕又方


桑枝 柳枝 石榴枝 桃枝 梅枝(各七茎,长四寸) 青松(一小握)


上用童便一升半,葱白七茎去头叶,煎及一半去渣。别入安息香、阿魏各一分,煎至一钟,滤去渣。调辰砂末半钱,槟榔末一分,麝香一字,分作二服调下。五更初一服,五更三点时一服,至巳牌后取下虫,色红者可治,青者不治。见有所下,即进稀粥饮,温暖将息。不可食粉面生冷毒物。合时须择良日,不得令猫犬孝服秽恶妇人见之。



〔《济生》〕神人阿魏散 治骨蒸传尸等寒热羸劳,困倦喘嗽。


阿魏(三钱) 青蒿(一握,研) 东北方桃枝(一握,细切) 甘草(如病患中指许大,男左女右细锉)


上以童便二升半,隔夜浸药,明旦煎取一大升,空心温服,分为三服,每次调入槟榔末三分。如人行十里,再进一服。男病女煎,女病男煎,合药时忌孝子孕妇病患及腥秽鸡犬等物。服后忌油腻湿面生冷硬物。服至一二剂,即吐出虫子,或泻出,更不须服余药。若未吐利,即当尽服。病在上则吐,在下则利,皆出虫如马尾人发即愈。服药后觉五脏虚弱,魂魄不安,即以白茯苓汤补之。


白茯苓(一钱) 人参(五钱) 远志(二钱,去心) 龙骨 防风(各二钱) 甘草(三分) 生地(四钱) 麦冬(四钱,去心) 犀角末(五钱) 大枣(七枚)


上以水二大盏,煎作八合,分三服,温服,如人行十里一服。仍避风寒。若觉未安,隔日更作一剂,以上药饵须连服之。



〔罗〕犀角紫河车丸 治传尸劳,三月必效。其余劳症,只消数服。


紫河车(一具,米泔浸一宿,洗净焙干) 鳖甲(酥炙) 桔梗 胡黄连 白芍 大黄 败鼓皮心(醋炙) 贝母(去心) 龙胆草 黄药子 知母(以上各二钱半) 芒硝 犀角 蓬术(各一钱半)朱砂(二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朱砂为衣。空心温酒服三四十丸。



〔《本事》〕葛洪云∶鬼疰者,是五尸之一疰。又按诸鬼邪为害,其变动乃有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大略使人淋漓,沉沉默默,的不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传于旁人,乃至灭门。觉知是候者,急治獭肝一具,阴干取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效。未知再服,此方神良。天庆观一法师,行考校,极精严,时一妇人投状,述患人有所附,须臾乃附语云∶非我所祸,别是一鬼,亦自病患命衰为祟耳。今已成形,在患人肺中,为虫食其肺系,故令吐血声嘶。师掠之曰∶此虫还得长生否?久而无语,再掠之,良久云∶唯畏獭爪屑为末,以酒服之,则去矣。患家如其言,得愈。此予所目见也。究其患,亦相似。獭爪者,獭肝之类欤。



〔《肘后》〕治尸疰鬼疰病。用桃仁五十枚,研碎,以水煮取四升,作一服尽,当吐,如病不尽,二三日再服。



〔《玄》〕治传尸蛊瘵之症,父子兄弟互相传染,甚者绝户。此乃祖父冤债。或风水所系。虽有符文法水下虫之法,然虫去人亡,亦未为全美。若能平素保养,则自愈矣。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