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干漆

《本草便读》:干漆

《本草乘雅半偈》:干漆

《本草崇原》:干漆

《本草从新》:干漆

《本草分经》:干漆

《本草经集注》:干漆

《本草蒙筌》:干漆

《本草求真》:干漆

《本草图经》:干漆

《本草衍义》:干漆

《本经逢原》:干漆

《得配本草》:干漆

《顾松园医镜》:干漆

《长沙药解》:干漆

《雷公炮制药性解》:干漆

《名医别录》:干漆

《千金翼方》:干漆

《医学入门》:干漆

《神农本草经》:干漆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干漆

《吴普本草》:干漆

《新修本草》:干漆

《药笼小品》:干漆

《药性切用》:干漆

《药征续编》:干漆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干漆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干漆

《证类本草》:干漆

干漆(图缺)


破血消瘀.能续绝和伤.通行肝络.辛温有毒.除痹风寒湿.善杀虫疮.(干漆.漆乃树之津液.干漆者.即漆店中桶内所结之漆也.辛苦咸温.有大毒.观其能烂人肌肤.或生漆疮.可知.本经称其能续绝伤.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等语.盖荡炼邪滞.则脏腑安.犹除暴即所以安良也.总之干漆乃破血化积之品.杀虫尤其余事耳.)


(本经上品)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脏,五缓六急,风寒湿痹。生漆去长虫。



【核】曰∶出汉中、金州、梁州者最善,益州、广州、浙中者次之。木高数丈,干如柿,叶如椿,花如槐,实如牛柰子。五六月刻取汁液,干之即曰干漆,状如蜂房,孔孔间隔,但性急易燥,热则难干,无风阴润,虽严寒亦易燥,否则不堪入药。修治,捣碎,炒熟,不尔损人肠胃。半夏为之使。畏鸡卵,忌油脂。得蟹则化而成水。


【 】曰∶夏三月,漆液始足,当入心,以色朱明而性燥急,半夏为使可知矣。干之当入肾,以色玄英而喜阴润,蟹化成水可知矣。入肾为肾之心药;入心为心之肾药。补中者,补中焦血液,血液皆繇中焦变化所成也。心主血,肾主液故尔。则凡血液燥涸,致筋脉缓急断伤,及髓脑不满,五脏不安,痹闭不通,罔不有功。而接续填满,奠安周痹,皆克成血液之濡润流通者。生漆去长虫,以其入心,则得心君火大之令。如大火聚,长虫自无 类矣。


(水泻欲流之谓漆,即具水之体,火之用矣。)


气味辛温,无毒。主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脏,五缓六急,风寒湿痹。生漆去长虫。久服轻身耐老。


(漆树始出汉中山谷,今梁州、益州、广东、金州、歙州、陆州皆有。树高二三丈,干如柿,叶如椿,花如槐,实如牛柰子,木心色黄,六七月刻取滋汁,或以斧凿取干漆,不假日爆,乃自然干者,状如蜂房孔,孔间隔者为佳。)


漆木生于西北,凿取滋汁而为漆,日曝则反润,阴湿则易干,如人胃府水谷所化之津液,奉心则化赤为血,即日曝反润之义也。入肾脏则凝结为精,即阴湿易干之义也。干漆气味辛温,先白后赤,生干则黑,禀阳明金精之质,而上奉于心,以资经脉,下交于肾,以凝精髓之药也。主治绝伤,资经脉也。补中,阳明居中土也。续筋骨者,治绝伤,则筋骨亦可续也。


填髓脑者,凝精髓也。阳明水谷之精,滋灌五脏,故安五脏。驰纵曰缓,拘掣曰急,皆不和之意,五脏不和而驰纵,是为五缓,六腑不和而拘掣,是为六急。五缓六急,乃风寒湿之痹证,故曰风寒湿痹也。《素问·痹论》云∶五脏皆有外合,六腑亦各有俞。皮肌脉筋骨之痹,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则内舍五脏。五脏之痹,犹五缓也。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腑。六腑之痹,犹六急也。是五缓六急,乃风寒湿痹也。生漆色白属金,金能制风,故生漆去长虫。久服则中土之精,四布营运,故轻身耐老。


泻、破血消积杀虫.


辛温毒烈.功专行血杀虫,破年深凝结之积滞瘀血,续筋骨绝伤.(损伤必有瘀血停滞.)


血见干漆.即化为水.其能损新血可知.虚人及惯生大疮者戒之.勿为丹溪兼补之说所误.(中汤俱可解之、生漆疮者浴之.)炒令烟尽为度.或烧存性.半夏为使.畏川椒、紫苏、鸡子、蟹.(漆得蟹而成水.)


辛温毒烈,功专行血杀虫,破年深积滞瘀血,炒至烟尽用,得蟹则成水。



味辛,温,无毒、有毒。主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脏。五缓六急,风寒湿痹,治咳嗽,消瘀血,痞结,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肠,去蛔虫。生漆∶去长虫。久服轻身,耐老。生汉中川谷。夏至后采,干之。(半夏为之使,畏鸡子,今又忌油脂。)


今梁州漆最胜,益州亦有,广州漆性急易燥。其诸处漆桶上盖里,自然有干者,状如蜂房,孔孔隔者为佳。生漆毒烈,人以鸡子白和服之,去虫。犹有啮肠胃者,畏漆人乃致死。


外气亦能使身肉疮肿,自别有治法。仙方用蟹消之为水,炼服长生。(《新修》九九页,《大观》



味辛、咸,气温。属金,有水与火。降也,阴中阳也。无毒。汉蜀多生,歙州(属南直隶)亦产。待季夏方取,得阴湿才干。(在燥热晴日反难干,得阴湿雨天却易干,亦物之性也。)凡欲买求,须验好歹。湿者以物蘸起,细而不断,断而急收,涂诸干竹,荫地速干者才佳;干者着目视之,如 (音医)莹黑,若铁坚刚,状类蜂房,孔孔相隔者方美。湿堪饰器皿,干仅入医方。捣作碎砂,炒以文火。畏鸡蛋,忌油脂。又畏蟹黄,见则化水。(漆疮涂即愈。)资半夏为使,合汤散随宜。追积杀三虫,补中安五脏。疗男子风寒湿痹,时作痒疼;治女人疝症瘕坚,不通经脉。续筋骨及填髓脑,消瘀血专主绝伤。痞结腰痛可驱,血气心痛能止。丹溪云∶性急而能飞补,近用为去积滞之药。若用之中节,积去后,补性内行,人不知也。生漆向树吸之,(小竹筒插树皮内,口含吸之,温酒下。)立下长虫住痛。


叶合青粘作散,华佗曾载方中。利五脏杀虫,黑髭发益气。挤汁涂癣,疮晕渐收。(叶摘断,


(乔木)铲除老血久积伏蛊


干漆(专入肝脾)。味辛气温。有毒。(弘景曰。生漆毒烈。人以鸡子和服之去蛊。犹自啮肠胃也。)有降无升。专破日久凝结之血。及削年深坚结之积。缘人感受风寒暑湿。郁而为病。则中外不舒。胃中有物。留滞不消。久而生虫。血积不化。结而为瘀。由是阳气竭泽。津液枯槁。瘫痪风痹。因之不免用此辛温毒烈之性。铲除瘀积。中气得复。绝伤皆续。而缓急和矣。按血见漆化水。故能化蛊破血。千金三蛊方皆赖以之为君。(震亨曰。漆性急而飞。用之中节。积滞去后。补性内行。人不知也。)本经言能轻身者。以其蛊去而身自轻之谓也。所谓中气可复。绝伤可续者。亦因瘀去而中自复。与伤自续之谓也。但无积血者切忌。以其伤营血。损胃气耳。炒令烟尽为度。(试漆诀云。微扇光如镜。悬丝急似钩。撼成琥珀色。打着有浮沤。)若患漆疮。以生蟹汁紫苏解之。(相感志云。漆得蟹而成水。盖物性相制也。凡人畏漆者。嚼蜀椒涂口鼻则可免。)


干漆(图缺)、生漆,出汉中川谷,今蜀、汉、金、峡、襄、歙州皆有之。木高二、三丈,皮白,叶似椿,花似槐,子若牛李,木心黄。六月、七月以竹筒钉入木中取之。崔豹《古今注》曰∶以刚斧斫其皮开,以竹管承之,汁滴则成漆是也。干漆,旧云用漆桶中自然干者,状如蜂房,孔孔隔者。今多用筒子内干者,以黑如 ,坚若铁石为佳。漆叶中药,见《华佗传》,彭城樊阿,少师事佗,求服食法。佗授以漆叶青粘散方,云服之去三虫,利五脏,轻身益气,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年五百余岁。漆叶所在有之。青粘生丰沛、彭城及朝歌。一名城节,一名黄芝。主理五脏,益精气。本出于迷人入山者,见仙人服之,以告佗。佗以为佳,语阿。阿秘之。近者人见阿之寿而气力强盛,怪之,以问所服食,阿因醉乱误说,人服多验。其后无复有人识青粘。或云即黄精之正叶者。神仙方乃有单服淳漆法,传于世云。



若湿漆,药中未见用。凡用者,皆干漆耳。其湿者,在燥热及霜冷时则难干,得阴湿,虽寒月亦易干。亦物之性也。若沾渍人,以油治之。凡验漆,惟稀者以物蘸起细而不断,断而急收起,又涂于干竹上,荫之速干者,并佳。余如经。


漆叶漆子


辛苦咸温有毒。炒令烟尽,否则损人肠胃。今人多用漆渣伪充,必凝结如砖者佳。


《本经》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脏,五缓六急,风寒湿痹。生漆去长虫。


久服轻身耐老。


发明 干漆灰辛温,性善下降而破血,故消肿杀虫,通月闭,皆取去恶血之用。而《本经》治绝伤补中,是取其破宿生新之力也。盖胃中有瘀积留滞,则阳气竭绝。不能敷布中外,故脏腑筋骨髓脑皆失营养,乃致健运失常,肢体缓 ,用此以铲除瘀积。中气得复,绝伤皆续,而缓急和矣。生漆去长虫,故《千金》去三虫,方以之为君,三虫去,轻身长年所不待言,但恒人艰于久服耳。元素云,削年深坚结之积滞,破日久凝结之瘀血,斯言尽干漆之用矣。无积血者切忌,以大伤营血。损胃气,故胃虚人服之,往往作呕,此与《本经》之义似乎相背,而实不相违。产后血晕,以旧漆器烧烟薰之即醒。盖亦取下血之义,而破经络中血滞,用真漆涂,鲮鲤甲 入药,破血最捷。妇人血虚、经闭为之切禁。凡畏漆者,嚼椒涂口鼻免生漆疮。误中其毒,以生蟹捣汁或紫苏解之。漆叶涂紫云风,面生紫肿,取其散瘀之功也。漆子专主下血,《千金方》用之。审无瘀滞,慎勿漫投。


半夏为之使。畏鸡子、紫苏、杉木、漆姑草、蟹。忌猪脂。


辛,温。有毒。性急飞窜,能破关节凝结之瘀血。得牛膝,治妇女经闭。(加生地更好。)


得芜荑,治小儿虫病。


炒烟尽,不宜存性。用铁浆甘豆汤可解其毒。血枯经闭者,投之立毙。


〔辛温有毒,入肝经。炒至烟尽为度。中其毒者,多食蟹及甘豆汤解之。〕行瘀血之神丹,〔瘀血见之,即化为水。〕杀诸虫之上品。


虚者及惯生漆疮者大忌。孕妇戒投。。


【本经】味辛温无毒。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藏,五缓六急,风寒湿痹,生漆去长虫。久服轻身耐老。生川谷。


味辛,入足厥阴肝经。专通经脉,善破瘕癥。


《金匮》大黄(庶


干漆辛烈之性,善破瘀血,其力甚捷。而尤杀诸虫,肝气遏抑,血瘀虫化者宜之。


炒枯存性,研细。


味辛,性温有毒,入胃大小肠三经。主年深坚结之沉积,日久秘结之瘀血,杀三虫,绝传尸,损咳嗽,止崩漏,除九种心疼,疗风寒湿痹,炒令烟尽用,半夏为使,畏鸡子、油脂、铁浆、黄栌汁、蟹。


按∶干漆专主行化,胃与二肠,宜其入已。然攻坚消积之剂,终损元神,不宜过用。中其毒者,以所畏之物解之。


有毒.主治咳嗽,消瘀血,痞结,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肠,去蛔虫.生汉中.夏采,干之.(半夏为之使,畏鸡子.)


《本经》原文∶干漆,味辛,温,无毒.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脏,五缓六急,风寒湿痹.


味辛,温,无毒,有毒。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脑髓,安五脏,五缓六急,风寒湿痹。疗咳嗽,消瘀血,痞结,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肠,去蛔虫。生漆∶去长虫。久服轻身耐老。生汉中川谷,夏至后采,干之。


干漆辛温毒而益,破久瘀血年深积,治痹止咳及心痛,利疝祛虫通经脉。


木汁如水滴下,可以漆物,阴干如蜂房,孔孔隔者佳。有毒。降也。阳中阴也。东垣云∶破日久闭结之瘀血,削年深坚固之沉积。兼治五缓六急、风寒湿痹,止咳嗽及九种心痛、腹肋积滞气、小肠膀胱疝痛,去蛔虫,通经脉。丹溪云∶属金而有水与火,性急能飞,补用之中节,积去后补性内行。故经曰∶补中续筋填髓。《日华》云∶治传尸,生者去长虫。凡使,干者须捣碎炒烟出,不尔,损人肠胃,湿者煎干。素畏漆者忌服。或毒发,饮铁浆及甘豆汤并蟹解之。半夏为使,畏鸡子,忌油腻。验漆以物蘸起,细而不断,断而急收,又涂干竹上阴之,速干者得真。二圣丸∶干漆末一两,湿漆一两,熬食饭久,和丸如梧子大。每一丸,酒下无时。治妇人不曾生长气血,脏腑痛甚,男子疝痛牙紧,灌下即安。


味辛温无毒。


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藏,五缓六急,风寒湿痹,生漆去长虫。久服轻身耐老。生川谷。


《名医》曰:生汉中,夏至后采,干之。


案《说文》云:桼木汁可以物,象形,如水滴而下,以漆为漆水字;《周礼》载师云:漆林之征,郑元云:故书漆林为桼林;杜子春云:当为漆林。



味辛温。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补续筋骨中之脂膏。安五脏,实脏中之脂膏。五缓六急,调和筋骨。风寒湿痹,漆得寒反坚,得湿反燥,故能除寒热也。生漆去长虫。生漆着人肌肤即腐烂,故亦能腐虫。久服,轻身耐老。漆入地不朽,其质耐久,故有此效。


此以质为治。漆,树脂也。凡草木之服最韧而不朽者,莫如漆。人身中非气非血而能充养筋骨者,皆脂膏也。气血皆有补法,而脂膏独无补法,则以树之脂膏力最浓者补之。而脂膏之中,凡风寒湿热之邪,留而不去者,得其气以相助,亦并能驱而涤之也。



按∶此药参见本书“龙骨”条,《本经》首载此药。



味辛,温,无毒、有毒。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脏,五缓六急,风寒湿痹,疗咳嗽,消瘀血,痞结,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肠,去蛔虫。生漆去长虫。久服轻身能老。生汉中川谷。夏至后采,干之。


半夏为之使,畏鸡子,今又忌油脂。今梁州漆最胜,益州亦有,广州漆性急易燥。其诸处漆桶上盖裹,自然有干者,状如蜂房,孔孔隔者为佳。生漆毒烈,人以鸡子白和服之,去虫。犹有啮肠胃者,畏漆人乃致死。外气亦能使身肉疮肿,自别有疗法。仙方用蟹消之为水,炼


即漆渣。


辛温有毒。


功专行血杀虫。


血见干漆,即化为水,其能损血可见。


炒用。


辛温毒烈,功专破血杀虫。血见干漆,即化为水。炒令烟尽,血非陈年久积勿用。漆蟹汁,亦化为水,其蟹黄尤胜。


虫丸。


上一方。


味辛,温,无毒、有毒。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脏,五缓六急,风寒湿痹,疗咳嗽,消瘀血,痞结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肠,去蛔虫。生漆∶去长虫。《药性论》云∶臣。杀三虫,主女人经脉不通。日华子云∶治传尸劳,除风。半夏为使。畏∶鸡子。今又忌∶油脂。生∶汉中川谷。


臣 畏鸡子又忌油脂见蟹黄则化水凡入药捣碎炒用


干漆,味辛平,性温有毒。降也,阳中之阴也。其用有二∶削年深坚结之沉积;破日久秘结之瘀血。


(干漆_图缺)


味辛,温,无毒、有毒。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脏,五缓六急,风寒痹,疗咳嗽,消瘀血,痞结,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肠,去蛔虫。


生漆 去长虫。久服轻身耐老。生汉中川谷。夏至后采,干之。(半夏为之使,畏鸡子,今又忌油脂。)


陶隐居云∶今梁州漆最胜,益州亦有,广州漆性急易燥。其诸处漆桶上盖里,自然有干者,状如蜂房,孔孔隔者为佳。生漆毒烈,人以鸡子和服之去虫,犹有啮肠胃者。畏漆人乃致死。外气亦能使身肉疮肿,自别有疗法。仙方用蟹消之,为水炼服,长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云∶按漆性并急。凡取时须荏油解破,淳者难得,可重重别制试之,上等清漆,色黑如,若铁石者好,黄嫩若蜂窠者不佳。《图经》云∶树高二丈余,皮白,叶似椿樗,皮似槐,花、子若牛李,木心黄。六月、七月刻取滋汁。出金州者最善也。药性论云∶干漆,臣,味辛、咸。能杀三虫,主女人经脉不通。日华子云∶治敷尸劳,除风。入药须捣碎炒熟,不尔损人肠胃,若是湿漆,煎干更好,或毒发,饮铁浆并黄栌汁及甘豆汤,吃蟹并可制。


图经曰∶干漆、生漆,出汉中川谷,今蜀、汉、金、峡、襄、歙州皆有之。木高三、二丈,皮白,叶似椿,花似槐子若牛李,木心黄。六月、七月以竹筒钉入木中取之。崔豹《古今注》曰∶以刚斧斫其皮开,以竹管承之。汁滴则成漆是也。干漆,旧云用漆桶中自然干者,状如蜂房,孔孔隔者。今多用筒子内干者,以黑如 ,坚若铁石为佳。漆叶中药,见《华佗传》。彭城樊阿,少师事佗,求服食法。佗授以漆叶青粘散方,云服之去三虫,利五脏,轻身益气,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年五百余岁。漆叶所在有之。青粘生丰沛、彭城及朝歌。


一名地节,一名黄芝。主理五脏,益精气。本出于迷人入山者,见仙人服之,以告佗,佗以为佳,语阿,阿秘之。近者人见阿之寿而气力强盛,怪之,以问所服食,阿因醉乱误说,人服多验。其后无复有人识青粘。或云即黄精之正叶者。神仙方乃有单服淳漆法,传于世云。


外台秘要∶疗蛔虫,心痛,恶心吐水。干漆熬捣蜜和丸。服十五丸,日再服。经验方治妇人不曾生长,血气,脏腑疼痛不可忍,及治丈气元气、小肠气撮痛者。并宜服二圣丸∶干漆一两为末,湿漆一两,先将湿漆入铫子内,熬如一食饭间以来住火,与干漆末一处拌和丸如半皂子大。每服一丸,温酒吞下,无时。如元气、小肠、膀胱气痛,牙关紧急,但斡开牙关,温酒化一丸灌下必安。怕漆人不可服。简要济众∶治九种心痛及腹胁积聚滞气。筒子干漆二两,捣碎炒烟出,细研,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热酒下,醋汤亦得,无时服。杜壬∶治小儿胃寒,虫上诸证,危恶与痫相似。干漆捣炒烟尽,白芜荑等分,为细末。米饮调下一字至一钱。席延赏∶治女人经血不行及诸症瘕等病。室女万瘕丸∶干漆一两为粗末,炒令烟尽,牛膝末一两,以生地黄汁一升入银器中熬,俟可丸,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丸,加至三、五丸,酒饮下,以通利为度。抱朴子∶内篇∶淳漆不枯者,服之通神长生法。


或以大蟹投其中,或以云母水,或以玉水合之服,九虫悉下,恶血从鼻出。一年六甲,行厨至也。淮南子∶漆见蟹而不干。


衍义曰∶干漆,苦湿漆,药中未见用,凡用者,皆干漆耳。其湿者,在燥热及霜冷时,则难干。得阴湿,虽寒月亦易干。亦物之性也。苦沾渍人,以油治之。凡验漆,唯稀者以物蘸起,细而不断,断而急收起。又涂于干竹上,荫之速干者,并佳。余如《经》。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