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痘毒

《急救广生集》:痘毒

《外科全生集》:痘毒

《外科证治全书》:痘毒

《续名医类案》:痘毒

用扁藤焙燥研末,菜油调涂效。(同上)


一方,用经霜黄豆根,同蚕豆荚壳为末,油调敷亦效。(同上)


色白者,因出痘服多凉药,血寒气滞,乘虚发毒,往往医家误为痘后火毒未尽治之,致流走患生不一,久则生管成漏,漏久内生多骨,害人不少。凡遇此症,应以流注法治,以小金丹消之。有贫家痘后,不服清火之剂,结成痘毒,其色红亮者,当以痈法治之。


马曰∶痘乃先天火毒,浆不足者,痘后必发毒。每生于关节移动之处,最为险恶,溃亦难敛,必生多骨。即骨出收口,筋节俱强,不能自如。初起均宜消散为是。皮白者,当和血化毒,用川芎、当归、二陈、僵蚕、忍冬藤、贝母等治之,外用生黄豆嚼烂涂之,可消。


(附痘风疮、痘癞、丹瘤、痘后发斑。)


孩子因出痘多服凉药,血凝气滞,乘虚发毒,漫肿不红亦无 痛。医多以痘后火毒未尽治之。然亦有火毒未尽而发者,其发必红肿 痛,身热口渴,是不得不用清解,败毒汤加荆芥、防风、蝉衣、柴胡主之,服一、二剂,外以三豆散敷之,则红退肿消而愈。如溃者用内托散,贴洞天膏。


痘后发疮痒痛者,三豆散敷之妙。


痘后遍身疮癣,如疥如癞,渐次延开,脂水浸淫结痂成片,名痘风疮。先用升麻葛根汤一、失治,脓血淋漓,浸淫溃烂,肌无完肤,即成痘癞,须以大补气血为主,兼以解毒防风汤、苦参丸随宜酌用。


痘后发丹瘤红肿作痛,手不可近,流移上下,过心肾则死,小柴胡加生地黄汤主之,外用砭法砭去恶血自消。


痘后发斑,但红不肿不痛者是也,化斑汤主之。


升麻葛根汤


葛根 升麻 白芍 甘草(各等分)


上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服无时。


解毒防风汤


防风(二钱) 地骨皮(三钱) 生黄 荆芥穗 牛蒡子(各一钱)


上煎服,或加升麻五分。


苦参丸


苦参(一两) 白蒺藜 何首乌 牛蒡子 荆芥穗(各五钱)


上水煎服。


小柴胡汤


柴胡 人参 黄芩(各三钱) 炙甘草 半夏(制) 大生地(各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枚煎至半盏,去渣温服。


化斑汤


人参 甘草(各一钱) 石膏 生地(各五钱) 知母 元参(各三钱) 糯米(一合)


上水煎,待米熟去渣,频频温服,无时。


三豆散


黑豆 绿豆 赤小豆(等分)


上为粗末,醋调如糊敷之,干则以鹅翎蘸醋时时润之,治痘痈,其效如神。


渗湿救苦散(一名灭斑散。)


密陀僧 生白芷 滑石(等分)


上研细末,干者白蜜调搽,湿者干掺。


小金丹(通用五十二。)


败毒汤(通用二。)


内托散(通用三十八。)


洞天膏(通用七十六。)


砭法(通用法。)


徐仲光治一儿,浆足,为秽气所触,倒靥焦黑,四肢肿痛。幸其能食便调,正不留邪,必发痈也,用内托解毒之剂而愈。


一儿七朝痘顺,有行浆之势,两臂膊肿大如瓜,幸能食便调。此少阳经虚,毒滞不散也,补其阳而肿自愈。用参、 、甘、桂、归、芍、陈、芷、羌活、人中黄治之,浆足肿渐消而愈。


一儿痘症相同,不补,浆虽满,痂肿处成脓,竟损一目。


一儿五朝,两臂肿痛,用解散药而浆不充,毒不退,反寒战作痒,危甚。此急治其表,而失于补托也。保元汤加丁、桂、术、橘治之,浆足而痂。后以托解药,其毒成脓而愈。


一痘密而内强,过于补益而生痈肿,烦躁,口渴便秘,以三黄丸利之,再用清解之剂调理,肿消而愈。


一儿患痘痈于小腿,岁余,尚溃腐不能收口。此至阴之下,无阳气充拓,脓血既久,气寒虚弱,宜补助元气。《千金》内托散加牛膝、槟榔、土茯苓、首乌,溃出一嫩骨,渐收而愈。盖毒久不散,凝结似骨,与地四生金之义同。


一儿痘毒,流注四五个于肩臂,痂如麸薄,少神,粘着不脱,此气血不足也。十宣托里散,外用针刺破,又玉龙膏、铁箍散,围吸筒吸脓而愈。


一毒痘出清水,六脉微弱,元气虚寒,保元汤加桂、附、白术,调理而愈。


一痘大腿肿痛,此毒火郁于肉分,丹肿也,用归、芍、丹、地、翘、芷、木瓜、大黄。


一耳后赤肿见核,寒热,头肿体痛,此感冒不正之气所结,乃时毒也,十神解毒汤治之而愈。


一痘浆虽满,而四肢清薄如水,痂薄如麸。十二朝,两肩臂肿痛,有谓余毒,而用养血解毒,食少倦怠,毒亦不退。此阴虚而毒滞不化也,宜大补气血而兼解毒,得气血调畅,则毒归一处,成脓而化矣。四君子汤加陈、芍、归、芷、姜、翘、银花,大剂加减,调理而愈。此症若专用解毒,致伤脾胃,而泻呕厥冷,耗散真元者,附子理中汤加肉果、木香。得肢热疼肿,又四君子汤加金银花、黄 、白芷而愈。若专解毒,而不固元气,只以围药涂敷,肿虽退而毒内蕴,非损手足,必腹胀喘急而死矣。


万密斋治周氏女,出痘发热,五日余,未见痘出,但背上发一肿毒。曰∶不可治也。非痈,乃痘母也。三日后果卒。(雄按∶若种痘颊后肿,亦名痘母,却最吉。)


张氏女痘起发,止空壳,此气有余而血不足,责在肝经。用四物汤、小柴胡汤,虽作脓亦未饱满而收。曰∶凡痘疮不成脓,或脓少者,皆发痈毒,此足厥阴肝病,必发顶疽。果然。


施季泉口授一家传秘方,治痘后毒如神。人参、茯苓、银花、犀角各三钱,甘草一钱五分,羚羊角一钱,珍珠八分,蜜丸,每服一钱,日一服。(《广笔记》。)


万密斋治胡氏女,痘不甚密,亦不十分光壮饱满。素畏药,不肯服。收靥时,一片薄壳,逆症也。足膝发痈毒,与药一饮而尽。曰∶病不可为也。问故,曰∶脾主味,开窍于口。经云口利则知五味,其平素不肯服药,今日一饮而尽,是不知味而脾败矣。况膑膝乃脾所主,脾败则不能成脓。或针之,果然清水,次日死。


夏氏子痘后手足发痈,面色黧黑,精神疲困,饮食且少。曰∶儿痘未得起壮,收靥太急,今发痈毒,仍倒陷归肾也,必不能成脓而死。果然。


一小儿痘后发痈,用十全大补汤加连翘、银花,治之愈。盖其痈已溃,故用是方。凡溃痈以是治之,无不愈者。


一小儿痘后发痈,用解毒内托散,调理而安。


蔡氏子痘后卵肿,曰∶此厥阴肝病。用小柴胡汤加青皮、木通、楂肉,调理而愈。


费建中曰∶一儿痘止八十三粒,或以轻缓之剂,按日期规则投,至十六日,咸谓收效矣。延至二十六日邀视,则两目张皇,如临白刃,干呕不止,愁楚非常,阴囊两旁有小毒,桃核大,隐于肌肉,色且黑暗。此余毒闷焉者也,辞勿治,是晚即死。


一儿半周,痘甚稀,颇红活,惟身热如火,浆后躁乱,霎时收敛,红晕 赤,痂甚焦燥,腰及环跳发两痈如掌大,硬如石,肿如拳,又小疔甚伙。以必胜汤,日两剂,胭脂调化毒丹贴之,疔渐退,痈亦脓溃。以忍冬解毒汤加地丁、当归收效。(此俗所谓带火干收也,不发痈必死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