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盗汗

《保婴撮要》:盗汗

《产宝》:盗汗

《儿科萃精》:盗汗

《古今医鉴》:盗汗

《仁术便览》:盗汗

《广瘟疫论》:盗汗

《金匮钩玄》:盗汗

《奇效简便良方》:盗汗

《伤寒大白》:盗汗

《伤寒括要》:盗汗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盗汗

《伤寒六书》:盗汗

《伤寒六书》:盗汗

《伤寒明理论》:盗汗

《小儿药证直诀》:盗汗

《医述》:盗汗

《医效秘传》:盗汗

《医学纲目》:盗汗

《医学纲目》:盗汗

《医学纲目》:盗汗

《医学心悟》:盗汗

《温疫论》:盗汗

《医宗金鉴》:盗汗

《幼科心法要诀》:盗汗

《杂病治例》:盗汗

《证治准绳·类方》:盗汗

《证治准绳·幼科》:盗汗

《证治准绳·杂病》:盗汗

《重订灵兰要览》:盗汗

盗汗者,睡则汗出,寤则汗收也。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盖阳为卫气,阴为荣血,血之所主心也,所藏肝也。热搏于心,故液不能内敛,而外泄于皮肤。人卧则静而为阴,觉则动而为阳,故曰自汗属阳,盗汗属阴也,多因心肾不交,水火不能既济。肾虚则闭藏之令失守,故有是症宜用六味丸、十全大补汤。血虚内热者,当归六黄汤。心经有热者,导赤散。肝经虚热者,六味地黄丸。血脱盗汗者,当归补血汤。肝胆风热者,柴胡清肝散。食积内热者,二陈、枳实、山栀。胃气虚热者,六君子汤及浮麦散。血气俱虚者,人参养荣汤。余症见自汗,当参览之。


治验一小儿十一岁,面色青白,或恶寒发热,鼻间黄白,盗汗自汗,胸膈不利,饮食少思,常怀畏惧,用二陈、黄连、酸枣、茯神之类不应,余以为脾肺俱虚,不信,自用朱砂安神丸,更寒热往来,泄泻不食,余用六君、当归、黄 而愈。


一小儿五岁,腹中作痛,大便不实,患盗汗,鼻间左腮皆白,此脾肺俱虚而食积所致也,用六君、山楂、神曲四剂,腹痛顿止;去查曲,又四剂大便调和,乃用四君、归、 而汗止。


一小儿十二岁,患盗汗,形气瘦弱,面色或赤或白,右腮白两颊赤,鼻间微青,此禀足三阴经虚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味地黄丸而愈。


一小儿久患盗汗,夜热昼凉,饮食少思,大便酸臭,此食积内作也,先用三棱散消导积滞,又用五味异功散,补脾进食而瘥。


一女子十四岁,自汗寒热,肝脉弦洪,此肝火所致,用加味逍遥散而愈。后饮食停滞,吐痰眩晕,头面不时汗出,两寸脉不及本位,用补中益气汤加半夏、蔓荆子而痊。


一小儿三岁,盗汗不食,闻药即呕,此胃气伤也,用浮麦炒为末,以乳调服钱许,旬余呕止食进,佐以六君子汤而愈。


一小儿发热呵欠,顿闷切牙,至夜盗汗,属肝胆火症,用小柴胡汤加山栀二剂,又用地黄丸料,煎服而愈。


一小儿盗汗甚多,久不愈,寸口脉沉伏,饮食少思,稍多食则腹痛汗不止,余谓脾虚食积,用六君、升麻、柴胡,月余脾气渐健,饮食渐加,汗亦少止,乃佐以异功散乃痊。


一小儿苦盗汗,肢体消瘦,因功课劳役,更加自汗,余用补中益气、十全大补二汤而愈。次年因劳心,前症复作,更加梦遗,仍用前二汤各五十余剂而愈。毕姻后,前症俱作,手足并冷,前药又各加姜、桂一钱,数剂少应;至六十余剂而愈。因大劳,盗汗如雨,手足如冰,再以前二药加桂、附各一钱,数剂方愈。


当归六黄汤 治血虚盗汗,内热晡热者。


当归 熟地(各五分) 生地黄(炒,三钱) 黄连(炒黑) 黄柏(炒黑) 黄芩(炒黑。各三分) 黄 (炒,五分)


上水煎服。


团参汤 治虚汗、盗汗。


新罗人参(三两) 当归(三钱)


上为末,用雄猪心一个切三片。每服以猪心一片,煎汤调服二钱。


白术散 治自汗、盗汗。


白术(三两) 小麦(一合,炒)


上用水一钟,半煮干,去麦为末,以炒黄 煎汤,量儿大小调服。忌萝卜、辛、辣、炙 之


六味地黄丸(方见肾脏)


人参养荣汤


十全大补汤(二方见自汗)


导赤散(方见心脏)


柴胡清肝散


当归补血汤(二方见发热)


二陈汤(方见寒吐)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


五味异功散


加味逍遥散(四方见内钓)


小柴胡汤(方见 症)


三棱散(方见白浊)


补中益气汤(方见虚羸)



睡中汗出.觉则止.此为盗汗.属阴虚.然不可偏用阴药.宜兼服参 .俾气旺则能生阴.效如影响.生化汤调牡蛎散服.


牡蛎散


牡蛎( 二钱) 人参(二钱) 黄 (生二钱) 当归(三钱) 熟地(三钱) 麻黄根(麻黄发汗根止汗宜用根一钱) 小麦麸皮(炒黄二钱)


上药研末和匀.每服三钱.


小儿盗汗有二,虚实两分∶心虚者,阴气不敛也,睡则多惊,古法主酸枣仁汤(如当归、炒白芍、生地、茯苓、炒酸枣仁、炒知母、炒黄柏、五味子、人参、炙黄 等味)。


心热者,火伤于阴也,身多烦热,古法主当归六黄汤(如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柏、黄连、炙黄 ,引用浮麦)。


〔真按〕小儿睡中汗出,醒来则止,此心虚盗汗。宜和心气,养心血。但用前拟自汗本方党参、归身、猪心等味,服之即愈。


若睡中遍身有汗,觉来久不干者,此食积盗汗脾冷所致。方用正广皮八分,杭青皮八分,诃子肉四分,粉甘草四分,公丁香三分,引用五谷虫五分。


附诸汗外治法∶凡诸汗服药不止者,用五倍子一个,研细末,醋和作一小饼,贴肚脐,以带扎之,即能见效。



治小儿盗汗,潮热往来。


柴胡 胡黄连(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豆子大。每一丸至三丸,银器中,用酒少许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二三十沸,放温,食后和渣。


服。


盗汗属阴虚,小儿盗汗不须治。禁用半夏。


时疫初起盗汗者,邪在半表半里也。胸胁痞闷,达原饮;无痞闷,小柴胡汤。汗、下后,大热已退,有盗汗者,余邪不尽也,小承气、小陷胸、吴氏承气养荣汤诸方,清其伏匿余邪,盗汗自止。


(血虚、阴虚。)


戴云∶盗汗者,睡则汗自出,觉则无矣。非若自汗而自出也。小儿不须治。


东垣有法有方,当归大黄汤。


盗汗方


白术(四两。一两用黄 同炒;一两用石斛同炒;一两用牡蛎末同炒;一两用麸皮同炒。各微黄色。余药不用,只用白术。)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用粟米汤调下,尽四两效。


霜桑叶煎水饮。


盗汗者,睡中乃出,醒则止矣。杂症门,责之血虚有火,故用当归六黄汤等补血凉血。外感盗汗,是邪热在半表半里之间,故用小柴胡汤。然不独少阳一经,有盗汗,三阳三阴,皆有盗汗也。三阳盗汗,皆邪热未尽;三阴盗汗,皆热伏血分。故盗汗之症,有热无寒者也。治太阳盗汗,羌活冲和汤。阳明盗汗,干葛石膏汤。少阳盗汗,小柴胡汤。三阴盗汗,当归六黄汤。在厥阴,倍生地、白芍药;在少阴者,倍生地、黄柏、黄连;在太阴者,倍当归、黄芩。仲景论中,但有三阳盗汗,无三阴盗汗,以盗汗皆表症耳。今见热邪传入三阴,亦有盗汗者。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烦躁,心中懊 ,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详注结胸宜参看。


阳明病,脉浮而紧,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前条申明太阳脉浮动数,盗汗症,表邪未解,误下而变结胸发黄。此条申明阳明脉浮而紧,潮热发作有时症,表邪未散,亦不可下。即脉之但浮不紧,亦必见盗汗之表症。详注潮热。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合目则汗。


脉浮,太阳也。脉大,阳明也。上关上,少阳也。欲眠睡,合目则盗汗,此热在胆也,用小柴胡汤、泻心汤。今余推展清胆汤,重加柴胡、黄芩,互注合病,互参看。


羌活冲和汤 见发热。


仲景治盗汗,惟以小柴胡汤主治。盗汗尚见太阳表症者,家秘用此汤治之。


干葛石膏汤 见寒热。


盗汗而见太阳表症,用羌活冲和汤;盗汗而见阳明表症,化立此方。太阳不用败毒散,用冲和汤;阳明不用干葛汤,用此方,以盗汗表里症,宜和解耳。


小柴胡汤 见寒热头眩。


当归六黄汤


当归 地黄 黄 黄连 黄芩 黄柏


此治血中伏火,内伤盗汗。家秘去黄 。加柴胡、白芍药,治外感盗汗。再加牡丹皮,其方更专。


大陷胸汤 见结胸。


盗汗本非此方治者,因下后,心下直至小腹硬痛,故以此方治结胸为急。


清胆汤


柴胡 黄芩 竹茹 浓朴 广皮 甘草


合目则汗,胆经火旺,故用此方。若左寸脉大,是胆涎沃心,家秘加陈胆星、川黄连;兼小便不利,合导赤各半汤;左关数大,合龙胆泻肝汤,加归、芍、山栀、牡丹皮。


(睡而汗出觉即汗止故名盗汗睡则胃气行里而表中阳气不致故津液泄也觉即气行于表而止矣杂病盗汗主于阴虚伤寒盗汗邪在半表半里也)


阳明潮热.脉浮盗汗.(黄芩汤)三阳合病.目合则汗.胆有热也.(小柴胡汤)



满身发热病为虚,盗汗淋漓却损躯。


穴在百劳椎骨上,金针下着疾根除。


百劳∶在背第一椎骨穴上。针三分,灸二七壮,泻之。应肺俞穴。


肾虚腰痛


盗汗者,睡中则出而醒则止矣。缘邪在半表半里,故知胆有热也,专主小柴胡为当矣。


盗汗者,睡着则汗出,觉则便不出矣。杂病责于阳虚,伤寒责在半表半里,故知胆有热也。


阳明病,脉浮紧,潮热盗汗,柴胡桂枝汤。脉浮大,欲眠,目合则汗,小柴胡汤,又柴胡桂枝汤。


伤寒盗汗.何以明之.盗汗者.谓睡而汗出者也.自汗则不论睡与不睡.自然而出也.及盗汗者.不睡则不能汗出.方其睡也.凑凑然出焉.觉则止而不复出矣.杂病盗汗者.责其阳虚也.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何者.若邪气一切在表干于卫.则自然汗出也.此则邪气侵行于里.外连于表邪.及睡则卫气行于里.乘表中阳气不致.津液得泄.故但睡而汗出.觉则气散于表.而汗止矣经曰.微盗汗出.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又阳明病.当作里实.而脉浮者.云必盗汗.是犹有表邪故也.又三阳合病.目合自汗.是知盗汗为邪气在半表半里之间明矣.且自汗有为之虚者.有为之实者.其于盗汗之证.非若自汗有实者.悉当和表而已.不可不知也.


睡而自汗出,肌肉虚也,止汗散主之。遍身汗,香瓜丸主之。


盗汗者,谓睡而汗出也。杂病盗汗,责其阴虚;伤寒盗汗,由邪在半表半里使然也。《论》曰∶太阳病,脉浮而动数,头痛发热,微盗汗出,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又阳明里实而脉浮者,必盗汗。又三阳合病,目合则汗。是知盗汗邪在半表半里之间,而悉属和解明矣。(《证治准绳》)


盗汗者,谓睡去则出,醒来则止。然杂症盗汗,责其阳虚。伤寒盗汗,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何则。以邪气在表,干于卫中,则自然汗出。此则邪气侵行于里,外连于表,睡则卫气行里,表中阳气不致,津液得泄,故睡则汗出,觉则气散于表,而汗止矣。且自汗有虚有实,而盗汗悉皆知表而已。



〔垣〕当归六黄汤治盗汗之圣药也。


当归 生地 熟地 黄柏 黄芩 黄 黄连(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二三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渣,温服。小儿用半钱。


正气汤治盗汗。


黄柏(炒,一钱) 知母(炒,一钱半) 甘草(炙,五分)


上粗末,作一服,水二大盏,煎一盏去渣,临卧服。



〔丹〕当归龙荟丸 治盗汗。(见治法门。)



〔《本》〕治盗汗,外肾湿。


人参 苦参 龙胆草 麻黄根(各三钱)


上件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烧麸汤下。


严氏黄 汤治喜怒惊恐,房室虚劳,致阴阳偏虚发厥,自汗或盗汗不止,并宜服之。


黄 (去芦,蜜炙,两半) 白茯苓(去皮) 熟地(酒蒸) 桂枝(不见火) 天门冬(去心)麻黄根 龙骨(各一两) 五味子 小麦(炒) 防风(去芦) 当归(酒蒸) 甘草(炙。各两半)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七分温服,不拘时。发厥自汗,加熟附子。发热自汗,加石斛。



〔《山》〕盗汗,临夜吃淡煮麦丸子,空心服妙香散。



〔《本》〕戢阳气,止盗汗,进饮食,退经络热,柏子仁丸。


柏子仁 半夏曲(各二两) 牡蛎(坩锅子内火 ,用醋淬七次,焙干) 人参 麻黄根(慢火炙,拭去汗) 白术 五味子(各一两) 净麸(炒,半两)


上八味为末,枣肉丸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三五十丸,日二服。得效减一服,将愈即住。作散调服亦可。



〔丹〕白术汤治盗汗。


用白术四两,分作四处∶


一两(用黄 同炒) 一两(石斛同炒) 一两(牡蛎同炒) 一两(麸皮同炒)


各味炒黄色,余药不用,只用白术研末,每服三钱,用粟米煎汤送下,尽四两为效。



〔世〕治盗汗出,山药一味为末,临卧酒调下三钱效。



〔《本》〕牡蛎散 治盗汗。(方见前自汗门。)



〔世〕黄 散治盗汗。


黄 木通 葛根


上为粗末,水煎服。



〔《衍》〕治盗汗尤切。将椒目微炒,捣细末,用半钱匕。以生猪上唇煎汤一合调,临睡服,无不效。盖椒目能行水,又治水蛊。



〔世〕五仙丸治盗汗。


天仙子 五灵脂


上为末,水糊丸桐子大。三十丸,白汤临卧服。(本草云∶天仙子一名莨菪子,性甘寒,有毒,服者审之。)



〔《本》〕治盗汗。


威灵仙 甘草(各半钱) 水煎服。


脏腑盗汗皆属肾。经云∶肾病者,盗汗出,憎风是也。


运气盗汗皆属寒水。经云∶岁水太过,寒气流行,甚则劳汗出,憎风。又云∶太阳所至,为寝汗 是也。



〔世〕治盗汗。桑叶为末,茶服之,诸药不应者,累验。(出《医说》)



〔孟〕豆豉能治久盗汗患者,以一升微炒令香,清酒二升渍两三日,取汁,任人服之。不瘥,更作三两剂即止。



〔《衍》〕牡蛎 过,麻黄根等分,同研极细粉,治盗汗及阴汗。



〔世〕盗汗∶阴都、五里、间使。



〔扁〕盗汗∶中极、气海。虚损盗汗劳热∶百劳(三分,泻三吸)、肺俞(四分,补三呼。)。



〔成〕盗汗者,谓睡而汗出者也,不睡则不能汗出,方其睡也,溱溱然出,觉则止而不复出矣。


三阳合病,脉浮大见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阳明病,脉但浮者,必盗汗出。(论见胃实。成无己云∶阳明病当作里实而脉浮者,云必盗汗是犹有表邪故也。)太阳病,脉浮而动数,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论见结胸。)



〔成〕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何者?若邪气一切在表干于卫,则自然汗出也。此则邪气浸行于里,外连表邪,及睡则卫气行于里,乘表中阳气不致,津液得泄,故但睡而汗出,觉则气散于表而汗止矣,其证悉当和表而已。



〔钱〕黄 散 治虚热盗汗。


牡蛎( ) 黄 生地(各等分)


上为末,煎服,不拘时。


盗汗,睡而自汗出,肌肉虚也,止汗散主之。遍身汗,香瓜丸主之。


止汗散


用故蒲扇灰研细,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无时。如无,以故蒲代之。


虎杖散 治实热盗汗。


虎杖水煎服,量多少与之,无时。



〔海〕晋郎中子,自婴至童,盗汗凡七年矣,诸药不效。予与凉膈散、三黄丸三日病已。盖肾为五液,化为五湿,相火逼肾,肾水上行,乘心之虚而入手少阴,心火炎上而入肺,欺其不胜己也,皮毛以是而开,腠理玄府不闭而为汗出也,出于睡中者为盗汗,以其觉则无之,故经曰∶寝汗憎风是也。先以凉膈散泻胸中相火,相火退,次以三黄丸泻心火以助阴,则肾水还本脏,玄府闭而汗为之自已。



〔世〕治小儿盗汗。用郁金末涂两乳下,立效。


问曰∶盗汗何以是半表半里证?答曰∶热邪熏灼,腠理开,令人自汗,寒则腠理闭塞而无汗。今汗睡而出,觉而收,是邪将盛于阴,而未深入于阴,故曰半表半里也。又问曰∶杂症盗汗,何也?答曰∶杂症盗汗,乃阴虚之证。伤寒盗汗,乃外感之邪,自不同类。


里证下后,续得盗汗者,表有微邪也。若邪甚竟作自汗,伏邪中溃,则作战汗矣。凡人目张,则卫气行于阳,目瞑,则卫气行于阴,行阳谓升发于表,行阴谓敛降于内。今内有伏热,而又遇卫气,两阳相搏,热蒸于外则腠理开而盗汗出矣。若内伏之邪一尽,则盗汗自止,设不止者,宜柴胡汤以佐之。时疫愈后,脉静身凉,数日后反得盗汗及自汗者,此属表虚,宜黄 汤。


柴胡汤


柴胡(三钱) 黄芩(一钱)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一钱) 大枣(二枚)


古方用人参半夏,今表里实,故不用人参。无呕吐,不加半夏。


黄 汤


黄 (三钱) 五味子(三钱) 当归(一钱) 白术(一钱) 甘草(五分)


照常煎服。如汗未止,加麻黄净根一钱五分,无有不止者,然属实常多,属虚常少,邪气盛为实,正气夺为虚。虚实之分,在乎有热无热,有热为实,无热为虚。若颠倒误用,未免实实虚虚之误,临证当慎。


心虚盗汗睡多惊,酸枣仁汤服即宁,心火伤阴必烦热,当归六黄汤奏功。


[注]


盗汗有二,虚实两分,心虚者阴气不敛也,睡则多惊,以酸枣仁汤主之,心热者,火伤于阴也,身多烦热,以当归六黄汤主之。


(酸枣仁汤)当归白芍炒生地茯苓酸枣仁炒知母炒黄蘖炒五味子人参黄耆炒水煎服。


(方歌)


酸枣仁汤治盗汗,阳不能藏阴本虚,归芍生地茯苓枣,知蘖五味共参耆。


(当归六黄汤)


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蘖黄连黄耆炙引用浮麦水煎服。


(方歌)


当归六黄治盗汗,阳盛伤阴液自流,生熟二地芩连蘖,归耆浮麦汗能收。


心虚盗汗睡多惊,酸枣仁汤服即宁,心火伤阴必烦热,当归六黄汤奏功。


【注】盗汗有二,虚实两分。心虚者,阴气不敛也,睡则多惊,以酸枣仁汤主之;心热者,火伤于阴也,身多烦热,以当归六黄汤主之。


酸枣仁汤


当归 白芍(炒) 生地 茯苓 酸枣仁(炒) 知母(炒) 黄柏(炒) 五味子 人参 黄(炙)


水煎服。


【方歌】酸枣仁汤治盗汗,阳不能藏阴本虚,归芍生地茯苓枣,知柏五味共参


当归六黄汤


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芩 黄柏 黄连 黄 (炙)


引用浮麦,水煎服。


【方歌】当归六黄治盗汗,阳盛阴伤液自流,生熟二地芩连柏,归 浮麦汗能收。



血虚、阴虚。小儿不须治。


凉血补血 生地、当归、黄 、黄连、黄柏、黄芩、甘草、麻黄根、浮麦。


实脾敛肌 白术四两,用黄 、牡蛎、麸,各分一两,炒过,只用术,为末,每服三二钱。


补 文蛤末,为丸,汤下二十粒。


劫 何首乌为末,唾调,安脐内。


当归六黄汤


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 黄柏 黄芩 黄连(各一钱) 黄 (二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临卧服。


正气汤


黄柏(炒,一钱) 知母(炒,一钱半) 甘草(炙,五分)


上为粗末,作一服,水二盏,煎一盏,卧时服。


防风散


防风(五钱) 川芎(二钱半) 人参(一钱二分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饮调下。


白术散


白术(不拘多少,锉作小块或稍大) 浮麦(一升)


上用水煮干,如术尚硬,又加水一二升,煮软取出,去麦不用,切作片,焙干,研为细末,每服二三钱,不拘时,另用浮麦煎汤调服。


麦煎散 治荣卫不调,夜多盗汗,四肢烦疼,饮食进退,而黄肌瘦,并皆治之。


柴胡(去苗) 秦艽(各二两) 鳖甲(二两,醋煮三五十沸去裙 ,再用醋炙黄) 干漆(炒烟尽) 人参茯苓 干葛 川乌(炮,去皮尖) 玄参(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先用小麦三七粒,煎汤一盏,去麦,入药再煎三五沸,食后服。


大建中汤 治虚热盗汗,百节酸疼,腰痛,肢体倦怠,日渐羸弱,口苦舌涩,心怔短气。


绵黄 (炙) 远志(灯芯煮,去心) 当归(酒洗) 泽泻(各二钱) 白芍药 龙骨( ) 人参(各一钱半) 炙甘草(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五片,煎一盅,食前服。


气弱加炮附子二钱,腰痛筋急加官桂去皮一钱。


四白散 治男妇血虚发热,夜多盗汗,羸瘦,脚痛不能行。


白术 白扁豆 藿香 益智 浓朴 黄 陈皮(各一两) 白茯苓 人参 半夏 乌药白豆蔻 甘草(各半两) 芍药(一两半) 檀香 沉香(各二钱半)


上锉碎,每服三钱,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又方 治盗汗,夜卧床席衣被尽湿。


麻黄根 牡蛎( 为粉,各三两) 黄 人参(各二两) 龙骨(打碎) 枸杞根(用白皮。各四两)大枣(七枚,擘破)


上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温六服。如人行八九里久中任食,一日令尽。忌蒜、热面等物。


青蒿散 治虚劳盗汗骨蒸,咳嗽胸满,皮毛干枯,四肢懈惰,骨节疼痛,心腹惊悸,咽燥唇焦,颊赤烦躁,涕唾腥臭,困倦少力,肌体潮热,饮食减少,日渐瘦弱。


天仙藤 鳖甲(醋炙) 香附子(炒,去毛) 桔梗(去芦) 柴胡(去苗) 秦艽 青蒿(各一两) 乌药(半两) 炙甘草(一两半) 川芎(二两半)


上锉散,每服姜三片煎,不拘时温服。小儿骨蒸劳热,肌瘦减食者,每一钱,水盏半,小麦三十粒煎服。


补中益气汤 治内伤气虚自汗。(方见内伤劳倦。) 如脉洪大,心火炎上者,加五味子、麦门冬、黄连各一钱。如左关脉浮弦,自汗挟风邪也,加桂枝五分,白芍药一钱。如一切虚损之证,自汗不休者,加麻黄根、浮小麦。阳虚甚者,加附子,但升麻、柴胡俱用蜜水炒。尺脉虚大者,加炒黄柏、知母、熟地黄。


白术汤


白术(四两,分作四处,一两同黄 炒,一两同石斛炒,一两同牡蛎炒,一两同麸皮炒,各味以炒黄色为度,去余药不用)


上用白术研末,每服三钱,粟米煎汤送下,尽四两为效。


茯苓汤 治虚汗盗汗。


上用白茯苓为末,每服二钱,煎乌梅、陈艾汤调下。


柏子仁丸(《本事》) 戢阳气,止盗汗,进饮食,退经络热。


柏子仁 半夏曲(各二两) 牡蛎(甘锅子内火 ,用醋淬七次,焙干) 人参 麻黄根(慢火炙,拭去汗) 白术 五味子(各一两) 净麸(炒,半两)


上为末,枣肉丸,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三五十丸,日二服,得效减一服,得愈即住。作散亦可。


椒目散 治盗汗,日久不止。


椒目 麻黄根(等分)


为细末,每服一钱,无灰热酒食后调服。


治盗汗外肾湿人参 苦参 龙胆草 麻黄根(各三钱)


末之,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烧麸汤下。


当归龙荟丸(见胁痛。) 牡蛎散(见自汗。)


睡则汗出,寤则自收也。钱氏曰∶小儿睡而自汗出者,肌肉虚也,止汗散主之。


遍身汗出者,香瓜丸主之,上至胃下至脐,此胃虚也,当补脾,益黄散主之。〔薛〕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盖阳为卫气,阴为荣血,血之所主心也,所脏肝也,热搏于心,故液不能内敛而外泄于皮肤,人卧则静而为阴,觉则动而为阳,故曰自汗属阳,盗汗属阴也,多因心肾不交,水火不能既济,肾虚则闭藏之令失守,故有是证,宜用六味丸、十全大补汤。血虚内热者,当归六黄汤。心经有热者,导赤散。


肝经虚热者,六味地黄丸。血脱盗汗者,当归补血汤。肝胆风热者,柴胡清肝散。


食积内热者,二陈、枳实、山栀。胃气虚热者,六君子汤及浮麦散。血气俱虚者,人参养荣汤。余证见自汗,当参览之。〔曾〕有夜睡中而汗自出者,名盗汗。此因阳虚所致,久不已者令人羸瘠枯瘦,心气不足,津液妄出故也,用茯神汤加黄 ,水姜枣烧盐汤服。


〔钱〕黄 散 治虚热盗汗。


牡蛎( ) 黄 生地黄(各等分)


上为末。煎服,不拘时。


白术散 治自汗、盗汗。


白术(三两) 小麦(一合,炒)


用水一钟半,煮干去麦为末。以绵黄 煎汤,量儿大小调服。忌萝卜辛辣炙爆之类,乳母尤忌。又,团参汤亦治盗汗。


尝归六黄汤 治血虚盗汗,内热晡热者。


当归 熟地黄(各五分) 生地黄(炒,三钱) 黄连(炒黑) 黄柏(炒黑) 黄芩(炒黑。各三分)黄(炒,五分)


上,水煎服。


沉香鳖甲丹 治潮热盗汗。


沉香 草龙胆 当归(洗,焙干) 鳖甲(童子小便浸一宿,去裙 ,酥炙黄) 绵黄 (锉。各一两) 川黄连 川大黄(微炮。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用麦门冬去心煎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苁蓉丹 治血少肌瘦盗汗。


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火炙令干) 鳖甲(涂酥炙黄,去裙 。各一两) 当归 绵黄何首乌(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温米饮下,食前,量儿大小加减。


升麻汤 治肌热盗汗。


川升麻 绵黄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熟干地黄(半两) 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天竺黄 牡蛎粉(各半两,研匀)


上件,通拌匀。每服半钱至一钱,煎竹叶汤调下。


牡蛎散 止盗汗。


牡蛎粉(二两) 麻黄根(为末) 赤石脂(细研) 糯米粉(各一两) 龙脑(一钱,研)


上件,再研,拌匀。每用一匙头,新绵包,每日及夜,常常扑身体头面有汗处。


虎杖散 治实热盗汗。虎杖 水煎服,量多少与之,无时。


〔海〕晋郎中子,自婴至童,盗汗凡七年矣,诸药不效。予与凉膈散、三黄丸,三日病已。盖肾为五液,化为五湿,相火逼肾,肾水上行,乘心之虚,而入手少阴,心火炎上而入肺,欺其不胜已也,皮毛以是而开,腠理玄府不闭,而为汗出也。出于睡中者为盗汗,以其觉则无之,故经曰∶寝汗憎风是也。先以凉膈散泻胸中相火,相火退,次以三黄丸泻心火以助阴,则肾水还本脏,玄府闭而汗为之自已。


〔曾〕有小儿,无疾睡中遍身汗出如水,觉而经久不干,此名积证盗汗,脾冷所致,用三棱散,水煨姜煎服,次投益黄散、参苓白术散。


三棱散(癖积)


有时时冷汗微出,发根如贯珠,面额上 然,此为惊肝证,宜镇惊丸或琥珀抱龙丸,及茯神汤加麻黄根,水煎服,取效。


镇惊丸 琥珀抱龙丸 茯神汤(三方并见惊搐)


卫气至夜行于阴,或遇天之六淫在于表,或遇人气兴衰所变,如天之五邪六淫者,相乘于里,或脏腑经脉之阴阳,自相胜负,则皆有以致阳气之不足。然而非惟寒湿燥同其阴者,能伤其阳而已,至若风火热同其阳者,则亦伤之,而相火出肾肝表里四经者尤甚。夫火与元气不两立,故火盛则阳衰。卫与阳一也,阳衰则卫虚,所虚之卫行阴,当瞑目之时,则更无气以固其表,故腠理开津液泄而为汗。迨寤则目张,其行阴之气复散于表,则汗止矣。夫如是者,谓之盗汗,即《内经》之寝汗也。《内经》谓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寝汗,憎风。又岁水太过,甚则土气乘之者,病亦若是。注曰∶肾邪攻肺,心内微,心液为汗,故寝汗。仲景《伤寒论》中名盗汗,谓阳明病当作里实而脉浮者,必盗汗。又三阳合病,目合则汗。成无己谓伤寒盗汗,非若杂病者之责其阳虚而已,是由邪在半表半里使然也。何者,若邪气一切在表,干于卫则自汗出,此则邪气侵行于里,外连于表邪,及睡则卫气行于里,乘表中阳气不致,津液得泄而为盗汗,亦非若自汗,有为之虚者,有为之实者,其于盗汗,悉当和表而已。今观仲景二论,似若不同,究其微旨,则一而已矣。何则?《内经》论其源,则心肾者乃阴阳之主。所以论汗必自心之阳,论寝必自肾之阴。仲景之云,从其邪之所在之阴阳,便成盗汗,是指阴阳之流者耳。抑究其源流,悉是卫气之为用。卫气者,由谷气之所化,肺脏之所布。然天真之阳必得是而后充大,无是则衰微。故生气通天论所言,阳气者,如苍天之气,顺之则阳固,与阳因而上,卫外者之类,皆指卫气也。所以王注以卫气合天地之阳气。若夫成无己之释仲景者固善矣,抑亦未为至当,虚劳杂病之人,岂可独责其阳虚,而不有阴虚之可责者乎。予每察杂病之盗汗,有冷有热,岂无其故哉。因热邪乘阴虚而发者,所出之汗必热。因寒邪乘阳虚而发者,所出之汗必冷。其汗冷之义,即《内经》所谓阴胜则身寒,汗出,身上清也。非独为自汗,虽盗汗亦然。其温汗之义,殆以所乘之热,将同于伤寒,郁热在表里而汗者也。虽然邪乘之重者,亢则害,承乃制,兼化水为冷者有之,相火出于肾挟水化而为冷者有之,此又不可不审也。盖成无己因《金匮要略》叙杂病云∶平人脉虚弱微细,善盗汗。又以《巢氏病源》以虚劳之人盗汗,有阳虚所致,因即谓杂病之盗汗,悉由于阳虚也。且以《金匮要略》言之,脉虚弱者,乃阳气之虚,细弱者,乃阴气之虚。何独举阳而遗其阴,亦智士之一失也。然虚劳之病,或得于大病后阴气未复,遗热尚留,或得之劳役七情色欲之火,衰耗阴精,或得之饮食药味,积成内热,皆有以伤损阴血,衰惫形气。阴气既虚,不能配阳,于是阳气内蒸,外为盗汗,灼而不已,阳能久存而不破散乎。当归六黄汤治盗汗之圣药。宜润剂者,六黄汤。宜燥剂者,正气汤。无内热者,防风散、白术散。肝火,当归龙荟丸。虚者,黄 连翘汤。实者,三黄连翘汤。身热,加地骨皮、柴胡、黄芩、秦艽。肝虚,加酸枣仁。肝实,加龙胆草。右尺实大,黄柏、知母。烦心,黄连、生地黄、当归、辰砂、麦门冬。脾虚,人参、白术、白芍药、干山药、白扁豆、浮麦。亦可用山药一味为末,临卧酒调下三钱。经霜桑叶末,茶调服。豆豉微炒,酒渍服。外用五倍子或何首乌为末,津唾调填脐中,以帛缚定。脏腑盗汗皆属肾。经云∶肾病者,寝汗出,憎风是也。运气盗汗皆属寒水。经云∶岁水太过,寒气流行,甚则劳汗出,憎风。又云∶太阳所至,为寝汗痉是也。


问∶人之盗汗,何气使然?曰∶阳气不足,而阴气有余也。卫气昼行阳二十五度,则目张而寤。夜行阴亦二十五度,则目瞑而卧。卧而气不荣于阳分,则腠理开,腠理开,则津液泄矣。阳者,卫外而为固者也。寤而目张,则阳气复反于阳分,故倏然而止也。止汗以黄 为君,固其阳也。


其于五脏有所属乎。曰∶心主五液,而肾主水也。人之一身,子时一阳生,心中有赤液下入于肾,午时一阴生,肾中有白气上入于心,心肾交,水火济,而无病也。心肾俱耗,则水火不交,故至阴之下有僭阳焉,骨为之热矣。诸阳之会有纯阴焉,额为之汗矣,额亦心之分也。有但见于额与心,他处无之者,此由心肾俱虚,水液枯涸,势不足以周身之汗,故但见于心之分也。余尝病怔忡盗汗,补心肾尚无功,加猪心数片引之遄已,药贵向导,不可不审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