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癫痫

《临证指南医案》:癫痫

《普济方·针灸》:癫痫

《普济方·针灸》:癫痫

《卫生易简方》:癫痫

《也是山人医案》:癫痫

《叶天士医案精华》:癫痫

《医学纲目》:癫痫

《新修本草》:癫痫

《张氏医通》:癫痫

《张聿青医案》:癫痫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癫痫

孙(十八) 神呆脉沉。因惊恐以致痫疾。语言不甚明了。此痰火阻其灵窍。深戒酒肉浓味。静室善调。


经年可愈。(惊恐痰火升)


黄连 黄芩 山栀 枳实 橘红 胆星 菖蒲 远志


陈 动怒惊触。乃外加扰内。致五志阳越莫制。古人集癫痫狂辨。以阳并于阴。阴并于阳。互异。


今以阳逆狂乱。非苦药之降。未能清爽其神识也。当归龙荟丸三钱。


倪 骤然惊惕。阳气上逆。遂神呆不寐。倏尔叫喊。不食不饥不便。有癫痫之象。龙荟丸二服。


卢(十四) 痰病已成痫疾。难愈。


竹节白附子 天竺黄 陈胆星 石菖蒲 川连 郁金 茯神 橘红


汪 惊恐。阳升风动。宿痫遂发。吐痰呕逆不言。络脉失利也。(阳气郁窍络阻)


羚羊角 石菖蒲 胆星 远志 连翘 钩藤 天麻 橘红


曹(十四) 春病及长夏。痫厥屡发。前用龙荟丸意。苦泄肝胆。初服即泻。此久病阴分已虚。议理阴和阳。入酸以约束之。


生鸡子黄 阿胶 川连 黄柏 生白芍 米醋


金(二十) 痫厥。神呆肢强。


犀角 羚羊角 元参 菖蒲 炒半夏 炒远志 郁金 橘红


吴 惊狂。乃木火扰动。虽得平静。仍心悸怔忡。夜卧不寐。诊脉虚细如丝。已非痰火有余。议补心丹。以理心之用。(木火动心神虚)


人参 茯神 枣仁 元参 丹参 天冬麦冬 生地 川连 柏子仁 菖蒲 桔梗 远志


叶(氏) 每遇经来紫黑。痫疾必发。暮夜惊呼声震。昼则神呆。面青多笑。火风由肝而至。泄胆热以清神。再商后法。(木火郁血滞)


丹皮 丹参 细生地 黑山栀 茺蔚子 胡黄连 调入琥珀末


张(二二) 入冬不寐。痫疾遂发。此阳不潜藏。治在肝肾。(肝肾阳升) 用虎潜法。


某 癫疾。脉不鼓指。议交心肾。益神志。(火郁心肾不交)


生地 龟甲 黄柏 川连(酒炒) 菖蒲 茯神 远志 山栀 竹叶


叶(二九) 五志阳升。神识迷惑。忽清忽甚者。非有形质之邪。乃热气化风上巅。致于竟夜不寐。攻痰疏利。决不效验。先以极苦之药。冀其亢阳潜降。(风阳阳亢)


生地 龙胆草 丹参 木通 山栀 芦荟 青黛 薄荷


某 平昔操持。身心皆动。悲忧惊恐。情志内伤。渐渐神志恍惚。有似癫痫。其病不在一脏矣。医药中七情致损。二千年来。从未有一方包罗者。然约旨总以阴阳迭偏为定评。凡动皆阳。当宗静以生阴是议。阳乘于络脏阴不安。敛摄镇固。久进可效。家务见闻。必宜屏绝。百日为期。(劳心太过)


人参 廉珠 茯神 枣仁 炙草 生龙骨 萸肉 五味 金箔


天地。一阴阳也。阴阳和则天清地宁。一有偏胜。遂有非常之变。人身亦一阴阳也。阴阳和则神清气定。一有偏胜。自致不测之 。故内经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痫与癫。其原则同也。古人集癫痫狂辨。以为阳并于阴。阴并于阳。此诚不刊之论。言乎现症。狂则少卧不饥。


妄言妄笑。甚则上屋逾垣。其候多躁而常醒。癫则或歌或哭。如醉如痴。甚至不知秽洁。其候多静而常昏。痫则发作无时。卒然昏仆。筋螈 。口中作声。后人因其声似。分马痫牛痫猪痫羊痫鸡痫五名。其候经时而必止。推其病因。狂由大惊大怒。病在肝胆胃经。三阳并而上升。故火炽则痰涌。心窍为之闭塞。癫由积忧积郁。病在心脾胞络。三阴蔽而不宣。故气郁则痰迷。神志为之混淆。痫病或由惊恐。或由饮食不节。或由母腹中受惊。以致内脏不平。经久失调。一触积痰。厥气内风。猝焉暴逆。莫能禁止。待其气反然后已。至于主治。察形证。诊脉候。以辨虚实。狂之实者。以承气白虎。直折阳明之火。生铁落饮。重制肝胆之邪。虚者当壮水以制火。二阴煎之类主之。癫之实者。以滚痰丸。开痰壅闭。清心丸泄火郁勃。虚者当养神而通志。归脾枕中之类主之。痫之实者。用五痫丸以攻风。控涎丸以劫痰。龙荟丸以泻火。虚者当补助气血。调摄阴阳。养营汤河车丸之类主之。狂癫痫三症治法。大旨不越乎此。今如肝风痰火者。苦辛以开泄。神虚火炎者。则清补并施。肝胆厥阳化风旋逆者。以极苦之药折之。神志两虚者。用交心肾法。劳神太过者。宗静以生阴意。为敛补镇摄。方案虽未详备。而零珠碎玉。不悉堪为世宝哉。医者惟调理其阴阳。不使有所偏胜。


则郁逆自消。而神气得反其常焉矣。(龚商年)


治卒暴痫眩。足不任身。 穴天柱治痫发。螈 狂走不得卧。心中烦。穴攒竹 小海 后顶 强间治风癫痫疾。涎沫狂烦满。穴丝竹空 通谷治癫痫。阴囊下谷道正门当中门。灸随年壮。


治癫疾。羊痫吐舌。羊鸣戾颈。穴天井 小海治癫疾。互善惊羊鸣。穴悬厘 束骨治惊痫。狂走癫疾。穴筋缩 曲骨 阴谷 行间治热痫。惊而有所见。穴列缺治失笑无时。癫痫。语不识尊卑。乍喜乍哭。牙关不开。穴水沟治发痫悲泣。穴心俞治惊痫狂走。癫疾。脊急强。目转上垂。穴筋缩治癫痫。穴仆参 金门治风癫痫邪。穴脊中治大人小儿五痫。穴神门治风痫癫邪 穴脊俞治肿气风痫癫风。不识人。羊鸣。角弓反张。披发而上歌下哭。多学人语。惊悸不安寝穴神庭治癫痫。吐舌沫出。羊鸣。穴少海治癫痫。穴肺俞 仆参治狂痫风痫。吐舌。穴胃脘。灸百壮。不针。


治狂痫不识人。癫眩乱。穴百会。灸九壮。


难经疏云。狂病之后。不爱眠卧。不肯饮食。自言贤智。歌乐行走。此是阳气盛之所为故经言。重阳者狂。今世以此为癫病。谬矣。癫病发即僵仆倒地。故有癫蹶之言。阴气大盛。


故不得行立而倒也。今世以为痫病者。误也。其剖析癫狂之病。晓然如此。而人终不信。岂亦传习之误。难以改欤。


凡发狂则欲走。或自高贵称神圣。皆须备诸火灸之。乃得求差。悲泣呻吟。此则为邪。


非狂也。自根据邪方法治。


治惊风癫痫。 病发搐。神昏不语。穴百会。灸七壮。至七七壮。量轻重。加减艾壮数又两足外踝下赤白肉际陷中。金门穴。灸七壮。至七七壮。


龙齿角(平。微寒) 牛黄(平) 防葵(寒) 牡丹(寒。微寒) 白蔹(平。微寒) 莨菪子(温)


雷丸(寒。微寒) 钩藤(微寒) 白僵蚕(平) 蛇床(平) 蛇蜕(平) 蜣螂(寒) 白马目(平) 铅丹(微寒) 蚱蝉(寒) 白狗血(温) 豚肉(温) 猪牛犬等齿(平) 银屑(平) 升麻(平。微寒) 露蜂房(平) 蛇衔(温) 熊胆(寒) 雀瓮(平)


治风痫并中风痰壅 用黄丹、白矾各二两。以新砖一块铺纸于上,先将丹铺纸上,次以矾铺丹上,以纸掩盖,却用十斤柳柴烧过为度,出火毒研细。每服一钱,温酒调下。


治风癫胁痛、耳如蝉鸣、吐逆 用天门冬去心皮,干为末,酒调方寸匕服。


治猪、羊痫 用水银、黑铅、辰砂、乳香各一两三钱。先将铅化开入水银,用柳木捶研,次送下,良久吃白粥一碗,三、四服可愈。


治惊痫精神恍惚,语言错谬,歌笑无度 用狐肉一斤及五脏,豉汁中煮,五味作羹或作炙食。兼治五脏积冷,蛊毒寒热。


治五种痫疾,痰涎壅塞,牙关紧急,目睛上视,时或搐搦 用石碌细研九度、飞过、十两,附子尖、乌头尖、蝎梢各七十个,共为末,面糊丸如鸡头大。每服用薄荷汁半盏化下一丸,更以酒半合温服之,须臾吐出痰涎。如牙关紧,斡开灌之。


治癫痫凡额上、手中文理赤者 用莨菪子三升杵碎,以酒一升,渍半日,绞汁入瓷器,重汤内煮,令可丸如小豆,渐增如桐子大。每服二丸,温酒送下。每日发者,三日而愈,间日发者,服十日愈,五日一发者,二十日愈,半岁一发者,服一月而愈。


治远年近日风痫,心恙风,狂中风,涎末潮闭,牙关不开,破伤风搐 用皂角不蛀肥者一斤,去皮弦切碎,以酸浆水一碗浸,春秋三四日,夏一二日,冬七日,揉去滓,将汁入银器或砂锅慢火熬,以槐柳枝搅成膏,取出摊浓纸上,阴干收顿。用时取手掌大一片,以温浆水化在盏内,用竹筒灌入病患鼻孔内,良久涎出为验。欲涎止,将温盐汤饮一二口便止。忌鸡、鱼、生硬、湿面等物。


治诸痫风 用威灵仙稍多,防风、荆芥、防己、麻黄、杏仁、细辛、川芎、白芷等分锉碎。姜三片,酒盏半,煎七分,发时热服。后用黄荆条火炙,取两头津水和腊酒,吞金箔镇心丸下。忌发风毒物,不问男女年久者皆效。



顾(四六)神识如醉.厥阳上并.志意不乐.有时叫喊.凡动皆阳.诸静为阴.此属热痰阻蔽灵机.经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议降肝胆相火.


羚羊角(一钱) 化橘红(一钱) 陈胆星(五分) 龙胆草(一钱) 天竺黄(一钱) 石菖蒲(六分) 远志(七分)


平昔操持.身心皆动.悲忧惊恐.情志内伤.渐渐神志恍惚.有似癫痫.其病不在一脏矣.医药中七情致损.二千年来.从未有一方包罗者.然约旨总以阴阳迭偏为定评.凡动皆阳.当宗静以生阴是议.阳乘于络.阴脉不安.敛镇摄固.久进可效.家务见闻.必宜屏绝.百日为期.


人参 廉珠 茯神 枣仁 炙草 生龙骨 萸肉 五味


癫痫,即头眩也。痰在膈间,则眩微不仆。痰溢膈上,则眩甚仆倒于地,而不知人,名之曰癫痫。徐嗣伯云∶大人曰癫,小儿曰痫,其实一疾也。然与中风、中寒、中暑、尸厥等仆倒不同。凡癫痫仆时,口中作声,将省时,吐涎沫,省后又复发,时作时止,而不休息。中风、中寒、中暑、尸厥之类,则仆时无声,省时无涎沫者,后不复再发,间有发者,亦如癫痫之常法也。



〔丹〕痫属惊与痰,宜吐。大率行痰为主,黄芩、黄连、栝蒌、半夏、南星。寻火寻痰,分多少治之,无有不愈。分痰与热,有热以凉药清其心。有痰必用吐药,吐后用东垣安神丸。此证必用吐,吐后用平肝之药,青黛、柴胡、川芎之类。



〔海〕治长、洪、伏三脉,风痫、惊痫、发狂、恶人与火者,灸第三椎、第九椎,服局方妙香丸,以针穿一眼子透,冷水内浸少时,服之如本方。若治弦、细、缓三脉,诸痫似狂者,李河南五生丸。(妙香丸方见虚烦条。)气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全文见针灸。)邪搏阳,则为癫疾。(见诊法,下同。《针经》九针云∶邪入于阳,转为癫疾。)厥成为癫疾。(厥,气上逆也。)



〔《素》〕帝曰∶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奇病论)


凡癫痫,及中风、中寒、中暑、中湿、气厥、尸厥而昏眩倒仆,不省人事者,皆由邪气逆上阳分,而乱于头中也。癫痫者,痰邪逆上也。中风寒暑湿及气厥尸厥者,亦风寒暑湿等邪气逆上也。邪气逆上,则头中气乱,头中气乱,则脉道闭塞,孔窍不通,故耳不闻声,目不识人,而昏眩无知,仆倒于地也。以其病在头巅,故曰癫疾。治之者,或吐痰而就高越之,或镇坠痰而从高抑之,或内消痰邪使气不逆,或随风寒暑湿之法用轻剂发散上焦,或针灸头中脉络而导其气,皆可使头巅脉道流通,孔窍开发,而不致昏眩也。是知癫痫之癫,与厥成癫疾,眩冒癫疾之巅,一疾也。王太仆误分癫为二疾,独孙真人始能一之,今特冠此气乱头巅等经文于癫痫篇首,使人知疾有所归,而治有所据也。



〔《局》〕碧霞丹 治五痫疾。(方见虚实门。)



〔世〕治暗风,天麻、南星、半夏、僵蚕、白附子、防风各半两,白矾二两,用木瓜一个,切去顶取穣,纳前药末,用原顶覆住,面包煨熟,就捣如泥为丸。又用皂角二寸敲细,酒半盏,浸一宿。如发时,取前药一十九粒,纳口中,用酒灌下,取出痰即愈。自省后,日服三十粒,姜汤下。


治风痫及心风病,用皂角三挺捶破滤汁,熬如稀糊,摊纸上晒干,取两叶如小钱大,用温浆水浸洗,去纸,注于两鼻孔,各一蚬壳许,须臾涎下,咬箸沥尽涎,后服祛痰丸。


代赭石(一两,生) 白矾(二两,生)


上为细末,稀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冷水送下,不拘时。



〔仲〕风引汤 治痫疾螈 。(方见后。)



〔无〕矾丹丸 治五癫百痫,无问阴阳冷热。


虢丹 晋矾(各一两)


上用砖凿一窠,可容二两许,先安丹在下,次安矾在上,以炭五斤。炽令炭尽,取出细研,以不经水猪心血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橘皮汤下。



〔世〕治暗风,远年日久不愈,皆可服。用地黄。广南道地者,不计多少,火 醋淬七次,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年深者亦治。



〔罗〕参朱丸 治风痫,大有神效。


人参 蛤粉 朱砂(各等分)


上为细末,KT 猪心血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金银花汤下,食远服。


神应丹 治诸痫。


用好辰砂,不拘多少,为细末,用猪心血和之得所,以蒸饼裹蒸取出,就热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丸,食远卧时,煎人参汤下,大有神效。


琥珀寿星丸


天南星(一斤,撅坑二尺深,用木炭五斤 热,取出炭,用好酒一升泼之,将南星趁热下坑,用盆盖讫合,过一宿取出,再焙干为末) 琥珀(四两,取末) 朱砂(二两,一半为衣,一半入药)


猪心三个取血,另打生姜面糊搅令稠粘,将猪心血和入药末,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煎人参汤空心送下,日进三服。



〔世〕密陀僧散 治暗风。


取密陀僧成块者,以铁线缠,又用铁线悬挂,火 红,用酒醋一升淬尽,出火毒,研极细,每服一钱,麝香酒调下。


治痫疾。凌霄花一味,为细末,每三钱,空心酒调服,每服药时,以木梳不住手梳其发,又用冷水一碗,逐口含之,水温则换,水尽住梳,如此四十九日,永绝其根。


《杨氏家藏》五痫丸 治癫痫发作,不问新久,并宜服之。


天南星(炮,一两) 乌蛇肉(酒浸一宿,去皮骨,焙,一两) 朱砂(二钱半,另研) 全蝎(二钱,去毒,炒) 半夏(二两,酒洗,焙) 雄黄(一钱半,另研) 蜈蚣(半条,去头足,炙) 白附子(半两,炮)白僵蚕(一两半,炒去丝) 麝香(三钱,另研。) 白矾(一两) 皂角(四两,捶碎,水半升揉汁与白矾同熬干,研)


上为末,姜汁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丹〕治痫疾。


川芎(二两) 防风 猪牙皂角 郁金 明矾(各一两) 蜈蚣(一条)


上细末,蒸饼丸,如梧子大。空心清茶下十五丸,一日除根。



〔罗〕治痫病、心风病。用天南星,九蒸九曝,为末,生姜汁打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煎人参、麦门冬,菖蒲汤下,亦可。



〔《素》〕春脉者肝也,春脉太过,为病在外,善怒,忽忽眩冒而癫疾。(全文见治法。脉来弦实而强为太过。岁木太过,)甚则忽忽善怒,眩冒而癫疾。(全文见运气类注。)



〔丹〕治巡检夫人痫,通圣散二钱半,姜三片煎,下犀角丸三十粒。



〔《保》〕防风通圣散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芒硝 连翘 薄荷 麻黄(不去节,各五钱) 枯梗 黄芩石膏(各一两) 白术 山栀 荆芥穗(各二钱半) 滑石(三两) 甘草(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一两,生姜煎,温服,日再服。若劳汗当风,寒薄为 ,郁乃痤。此劳汗出于玄府,脂液所凝,去芒硝,倍加芍药、当归,发散玄府之风,当调其荣卫。俗云风刺,或生瘾疹,或赤或白,倍加麻黄、盐豉、葱白出其汗。麻黄去节。亦去芒硝,以咸走血而内凝,故不用之。发汗罢,根据前方中加四物汤、黄连解毒,三药合而饮之,日二服。故《内经》曰∶以苦发之。为热在肌表,连内也。小便淋闭,去麻黄,加滑石、连翘,煎药中调木香末一钱匕。麻黄主于表,而不主于里,故去之。腰胁走注疼痛者,加硝石、当归、甘草,一服各二钱,调车前子末、海金砂末各一钱。故经曰∶腰者肾之府。破伤风者,如在表则辛以散之,在里则苦以下之,兼散之。汗下后,通利荣血,祛逐风邪,每一两加荆芥穗、大黄各二钱,调全蝎末一钱,羌活末一钱。诸风痫搐,小儿急慢惊风,大便秘结,邪热暴甚,肠胃干燥,寝汗切牙,上窜睡语,筋转惊悸,肌肉蠕动,每一两加大黄二钱,栀子二钱,茯苓末二钱匕。如肌肉蠕动者,调羌活末一钱。经曰∶肌肉蠕动,命曰微风。风伤于肺,咳嗽喘急者,每一两加半夏、桔梗、紫菀各二钱。如打扑伤损,肢节疼痛,腹中恶血不下,每一两加当归、大黄各三钱半,调没药、乳香末各二钱。解利四时伤寒,内外所伤,每一两加益元散一两,葱白十茎,盐豉一合,生姜半两,水一碗,同煎至五七沸,或煎一小碗,温冷服一半,以箸投之,即吐。吐罢后,服一半,稍热服,汗出立解。如饮酒中风,身热头痛如破者,加黄连须二钱,葱白十茎,根据法立愈。慎勿用桂枝、麻黄汤解之。头旋脑热鼻塞,浊涕时下,每一两加黄连、薄荷各二钱半。《内经》曰∶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已。王注曰∶胆液不澄,则为浊涕,不已如水泉者,故曰鼻渊也。此为足太阳脉与阳明脉俱盛也。如气逆者,调木香末一钱。



〔《素》〕心脉满大,痫 筋挛。



〔仲〕风引汤 除热癫痫,又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螈 ,日数十发,医所不疗。又治脚风。


大黄 龙骨 干姜(各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 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两)


上十二味,杵粗末,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风热螈 ,食后量多少呷之,不用渣,无不效。)



〔河〕犀角丸 治风癫痫,发作有时,扬手掷足,口吐痰涎,不省人事,暗倒屈伸。


犀角末(半两) 赤石脂(三两) 朴硝(二两) 白僵蚕(一两) 薄荷叶(一两)


上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水下,日三服,不拘时候。如觉痰多,即减数。忌油腻炙爆。


龙脑安神丸 治男妇五种癫痫,无问远年近日,发作无时。


茯苓(去皮取末,三两) 人参(去芦) 地骨皮 甘草 麦门冬(去心,各二两) 龙脑(三钱,另研) 牛黄(半两,研) 朱砂(二钱,飞) 桑白皮(一两) 马牙硝(二钱,另研) 麝香(三钱,另研) 乌犀角末(一两) 金箔(三十五片)


上十三味,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冬月温水化下,夏月凉水。又治虚劳发热咳嗽,语涩舌强,日进三服。



〔《灵》〕肝脉小急,痫 筋挛。(王注云∶肝养筋藏血,肝气受寒,故痫 筋挛。)二阴急,为痫厥。(同上。)肺脉急甚,为癫疾。肾脉急甚,为骨癫疾。(见治虚实法。)



〔罗〕沉香天麻汤 治痫螈 筋挛。(方见小儿门。)


珠子辰砂丹 治风痫久不愈者。


薯蓣 人参 远志 防风 紫石英 茯神 虎骨 虎睛 龙脑 五味子 石菖蒲 丹参 细辛(各二钱半) 珠子末(四钱)


上件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子大。用朱砂二钱,研细为衣。每服三十五丸,煎金银花汤送下,日进三服。


忌鱼肉湿面动风之物。


乌头丸 治五风痫病。


川乌 草乌 天仙子 五灵脂(各二两) 黑豆(一升)


上为细末,滴水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丸,温水下。如中风,加附子半两。



〔子和〕昔项开完颜氏病搐,先右臂并右足约搐六七十数,良久左臂并左足亦搐六七十数,不瘥。两目直视,昏 不识人,几月余。求治于余,先涌其寒痰三四升,次用导水禹功散泄二十余行,次服通圣散辛凉之剂,不数日而瘥。



〔罗〕法煮蓖麻子 治诸痫病,不问年深日远。


蓖麻子(去皮取仁,二两) 黄连(去须,锉如豆大,一两)


上件,用银器,水一大碗,慢火熬,水尽即添水,熬三日两夜为度。取出,去黄连,只用蓖麻子仁,风干,不得见日。用竹刀将蓖麻子每粒切作四块,每次服五粒,计二十块作一服,用荆芥汤食后温服。(服蓖麻仁者,终身忌食豆,犯之则腹胀而死。)



〔丹〕治一妇人。四十五岁,生子多,触胎时有腹痛,每夜喜饮酒三盏即睡,其夫性暴而谐谑,所以借酒解怒。忽九月望后,痫病大作,目上视,扬手掷足,甚强健,举体大筋皆动,喉向如锯,涎沫流口两角。如此一时辰许,诸症皆静,状如熟寝,全不知人。半时,小腹渐痛,上至心,痛大作,汗如雨,自头至乳而止。如此半时,痛渐减,汗亦收,痛作时,却自言其痛。其余言语皆谬误,问亦不答,亦不知人。痛定又熟寝如前。痫与痛间作,昼夜不息。经两宿,方召予脉之。痛作时脉四至半,似弦非弦,左弱于右。予未敢与药,候痫作时,再看形脉。后作时,六脉皆隐,但有大筋转于指下,眼白青而面不青,手之动三倍于足。予问之,痛作时必欲重按。比痫作时,汗必不出。其夫言果然。予曰∶此非死证,若尚能咽药,则易治。试以调香附子末灌之。适痫势稍定,却咽得半盏,令急烧竹沥未就,时痛大作,余以肝有怒邪,因血少而气独行,所以脾受病。肺胃之间,旧有酒痰,为肝气所抑郁而为痛。然酒喜动,可以出入升降,入内则痛,出外则痫。当乘其入内之时,急为点大敦、行间、中脘三处穴,令分头同时下火灸之。足上艾火少,灸先了,腹上痛渐下至腰而止。熟寝少时,痫作如前,证减半。又以竹沥入少姜汁灌下大半钟。灌时适值痫定,但熟寐如前,自是不省人事,一昼二夜,皆已弃之。余晓之曰∶身不发热,因痛则汗出,大便不通者五六日。自予来,亦未见其小水。非死症,当是血少无神而昏耳。尔为痛掐人中,俄而呻吟,急以人参汤同竹沥灌之,又昏睡如前。余教以作人参白术膏,入竹沥调下。如此二昼夜,凡用人参一斤,白术二斤,眼忽能开,手能举,自言胸膈满而举身皆痛,耳目仍未有闻见,忽自溺床甚多。余闻之甚喜,且得痫与痛皆不作。但教令用陈皮芍药甘草川芎汤调参术膏,又加竹沥饮之。余欲往他处,且与脉之,闻其作声,余自知谬拙,不教以粥与药间服,急令作稀粥与之,止咽得三四匙,牙禁不受。余遂以木楔斡开,以稀粥入药汤,又与竹沥同灌一大钟,盖是粥多而药居三之一。予遂出门,教令粥药相间与之。予在二十里外,未申间,天大风作。予料此妇痫必作,特往视之,痫不作而痛作,脉去来急无次,急为灸然谷、太冲、巨阙。灸罢痛定,问其要粥否?答曰∶我正饥。其夫饮之以粥,咽两钟。予乃往他处,仍教以药汤调参术膏、竹沥,与粥间与之如前。第二夜半时,召予甚急。往视之,痫病大作,夺手不能诊脉,令人扶定两肘,予捉其中指,强而脉之,四至半,粗大有力,左右同,而右少缓。口妄言而无次,又怒骂人,眼上视,不瞬而呕。又欲起走,其状若有所凭。然予捉定两手,为灸两大指背半甲半肉际,各三壮。怒壮稍杀,求免。索烛视之,耳目仍未有闻见。昏寐至夜半,狂怒大作,且言鬼怪之事。而师巫至,大骂巫者。予静思之,气因血虚,亦从而虚邪因入,理或有之,且与补药,血气若充,邪当自退。仍与前药,又恐痰顽,佐以荆沥,又以秦承祖灸鬼法灸之,哀告我自去。昏睡一昼夜,忽自起坐索粥。其夫与之,方问夫,你面垢如许,怪床上有香气。继又无所知识,惟开眼不睡,手足虽能运动,却作寻摸态。如此又二昼夜,粥食稍加,又溺床多如前。予益喜,仍守前药。予又往他处,次日晚,忽来召予。急往视之,病患自言浑身皆痛,脉之皆五至,左右均而和,曰参术膏俱尽,遂教令就与前药中加参术煎,去荆沥,加香附末。与一服,觉甚快。余且令守此药,至次夜半,又来告急曰∶前痛大作。往视之,坐桶上。叫声甚高。予思之,此虚病亦多汗,肠燥而粪难耳。痛当在小腹与腰,急烘琥珀膏大者贴小腹,仍教以热手摩腰肾间,连得下气而痛减,就睡少时,又起,如是者五六次.一医者劝令用通利药,予曰∶痛与死,孰为轻重,且坚忍至夜半,后当自通。又往他处,至四更,来告急,往视之,痛大作。予令坐以温汤中,当自下。换汤痛定,觉甚快,第二桶汤,下结粪二块,就睡。天明予又往他处,至晚又告急。予视痛大作,连及两胁,手不可近。予思之,此痛无因,若结粪未尽,痛当在下;今痛在上,必因食多,问之果然。医者欲用感应丸,予教勿与粥药。病力索药,遂以香附末,令舐之。至夜半痛渐减,天明觉略饥索粥。予曰∶非饥也,乃嘈耳。勿与,而自安。其家又自与粥,至辰巳间,予往他处,至晚痛又作,而病者索香附末不已,遂以汤调半碗与之,探令吐,犹有宿食,痛遂止。予又往他处,至夜半,又告痛复作,询之,以醋拌萝卜苗吃粥。又以香附末探吐之,痛定,教令一昼夜勿与食。至次日,少与淡粥,觉饥时以陈皮汤下白术丸,如此调理自安。


痰癫痫治法,并见上虚条。



〔洁〕治风痫病久不能愈者,从浓朴丸。春秋加添外,又于每一料中加人参、菖蒲、茯苓各一两五钱,和剂服之。(浓朴丸方见翻胃。)



〔垣〕升阳汤 治阳跷痫,足太阳下行,宜升阳气。


麻黄(八钱,不去节) 羌活(一两半) 防风根(八钱) 炙甘草(五钱)


上 咀,每服三钱,水五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宿食消尽,腹中空服之。后避风寒一二时辰,乃效。



〔洁〕昼发,治阳跷、申脉二穴,在足外踝下陷中,容爪甲白肉际是也。夜发,治阴跷、照海二穴,在足内踝下陷中是也。先灸两跷各二七壮,然后服前药。



〔《千》〕治百病风癫。用麻仁四升,水六升,猛火煮令茅生,去渣,煎取七合,旦空心服。或发,或不发,或多狂语,勿怪之。但令人摩手足,须臾即定。凡进三剂,无不愈。



〔罗〕神应丹 治诸风心痫病。


狐肝(一具) 乌鸦(一只) 鸱枭(一个) 白矾(一两) 野狸(一个,去肚肠,不用皮毛,用新瓦罐盛肉,以炭火煮烂) 生犀角末(一两)


上为末,用酒打面糊为丸,如皂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酒送下,不拘时候。



〔杨氏〕蝎虎治痫法,见小儿惊痫门,妙。



〔《灵》〕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


气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取之天柱。天柱不知,取太阳荥输,于此义同。


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止。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而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阴,血变而止。(俱出癫狂篇。)



〔《玉》〕痫(凡灸痫,必先下之,乃可灸。不然则气不通,能杀人。针不拘。) 鸠尾(必高手乃可下针,但宜灸亦不可多壮,多则令人健忘。)



〔《通》〕后溪



〔《集》〕鸠尾 涌泉 心



〔桑〕阳交 三里 后溪 太冲 间使



〔《摘》〕风痫热病,心风惊痫∶上脘 三里



〔桑〕天吊∶巨阙(三寸。) 百会 囟门



〔东〕痫∶平旦发者,足少阳。晨朝发者,足厥阴。日中发者,足太阳。黄昏发者,足太阴。人定发者,足阳明。半夜发者,足少阴。心痫面赤,心下热,短气喘息∶巨缺(灸三壮。)肝痫面青反视,手足摇动∶丘墟(三壮。)中封(三壮。)脾痫面黄,腹大善利∶胃脘并脘傍一寸各三壮 冲阳 隐白 肺痫面白,口吐沫∶肺 少商 少阳(各三壮)。肾痫面黑,正直视,身不摇,如尸厥∶金户 少海 至阴 涌泉(各三壮,刺一分。) 膈痫,四肢不举∶风府(一七壮,刺一分。) 百会 人中 承浆(各随年灸。)肠痫,都无动静,如尸厥状∶承山 涌泉 劳宫 翳风(各随年壮,刺入一分。)马痫,目张摇头,马鸣欲反折∶风府(三壮,刺一分。) 神关 牛痫,目直视腹满∶鸠尾尖(三壮。)大椎(三壮。) 羊痫,扬目吐舌∶大椎(三壮,刺一分。) 猪痫,吐浊沫,口动摇∶浮白(三壮,刺一分。) 犬痫,手屈拳挛∶劳宫(一壮,刺一分。)丝竹空 肋户(各一壮。) 鸡痫,摇头反折,善惊目摇∶至阴 窍阴 厉兑(各灸三壮,刺一分。)



〔《甲》〕癫疾多言,耳鸣,目僻,颊肿,实则聋龋,喉痹不能言,齿痛,鼻鼽衄,虚则痹,膈俞、偏历主之。癫疾吐舌鼓颔,狂言见鬼,温溜主之。(腕后五寸。)癫疾吐舌,曲池主之。癫疾互引僵仆,申脉主之,先取阴跷,后取京骨。癫疾狂,妄行,振寒,京骨主之。癫疾身痛,狂,善行,束骨主之。癫疾僵仆,转筋,仆参主之。癫疾目KT KT 鼽衄,昆仑主之。狂癫疾体痛,飞扬主之。癫疾反折,委中主之。癫疾憎风而振寒,不得言,得寒益甚,身热狂走,欲自杀,目反妄见,螈 泣出,死不知人,肺 主之。癫狂,膈 及肝 主之。癫疾僵仆,目妄见,恍惚不乐,狂走,螈 ,络却主之。癫疾互引反折,戴眼及眩,狂走不得卧,心中烦,攒竹主之。癫疾发寒热,大烦满,悲泣出,解溪主之。癫疾互引,口 喘悸者,大迎主之,取手阳明、太阴,变血而止。癫疾狂,多食,喜笑不发于外,烦心渴,商丘主之。癫疾呕沫,神庭及兑端、承浆主之。其不呕沫,本神及百会、后顶、玉枕、天冲、大杼、曲骨、尺泽、阳溪、外丘当上脘傍五分通谷、金门、承筋、合阳主之。(委中下二寸为合阳。)癫疾互引,水沟及龈交主之。癫疾,上星主之,先取 ,后取天牖、风池。癫疾呕沫,暂起僵仆,恶见风寒,面赤肿,囱会主之。癫疾螈 ,狂走,颈项痛,后顶主之。(后顶在百会后一寸五分。)癫疾狂走,螈,摇头,口 戾颈强,强间主之。癫疾骨酸,眩,狂,螈 ,口噤,羊鸣,刺脑户。狂易言不休,及狂走欲自杀,目反妄见,刺风府。癫疾怒欲杀人,身柱主之。狂走癫疾,脊急强,目转上插,筋输主之。癫疾发,如狂走者,面皮浓敦敦不治,虚则头重,洞泄淋癃,大小便难,腰尻重,难起居,长强主之。寒厥癫疾,噤呵,螈 惊狂,阳交主之。癫疾大瘦,脑空主之。癫疾僵仆,狂虚,腕骨及风池主之。癫疾狂,螈眩仆,喑不能言,羊鸣沫出,听宫主之。癫狂烦满,刺丝竹空。癫疾吐舌沫出,羊鸣戾颈,天井主之。(天井在肘后。)癫疾气短,呕血,胸背痛,行间主之。痿厥癫疾洞泄,然谷主之。癫狂互引,天柱主之。


上针灸癫法,《内经》但取手足太阳、阳明、太阴六经而已。今《甲乙经》等书,又多取督经、手足太阳、足少阴、厥阴,盖随症取之,然学人当以《内经》为主也。



〔《灵》〕骨癫疾者, 齿诸 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 ,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苦感切。骨居汗出,《千金》作骨倨强直汗出。)筋癫疾者,身倦挛急大,刺项大经之大杼。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挟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输。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治癫疾者,尝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 骨也。(俱出癫疾篇。)


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癫疾。(全文见治虚实法。)



〔《素》〕癫疾,脉搏大滑,久自已;脉小坚急,死不治。(通评虚实论)癫疾脉虚,则可治,实则死。(同上)



〔《脉》〕癫疾脉实坚者生,脉沉细小者死。(此见与《内经》相反,更详之,当以《内经》为正。)



龙齿角(《别录》平)


牛黄(《本经》平)


防葵(《本经》寒)


牡丹(《本经》寒,《别录》微寒)


白蔹(《本经》平,《别录》微寒)


莨菪子(《本经》寒)


雷丸(《本经》寒,《别录》微寒)


钩藤(《别录》微寒)


白僵蚕(《别录》平)


蛇床子(《本经》平)


蛇蜕(《本经》平)


蜣螂(《本经》寒)


白马目(《本经》平)


铅丹(《本经》微寒)


蚱蝉(《本经》寒)


白狗血(《别录》温)


豚卵(《本经》温)


猪牛犬等齿(《别录》平)


熊胆(《别录》寒)


钱仲阳云。小儿发痫。因气血未充。神气未实。或为风邪所伤。或为惊怪所触。亦有因乳母七情惊怖所致。若眼直目牵。口噤流涎。腹膨搐搦。背项反张。腰脊强劲。形如死状。或一时二时醒。若反折上窜。其声如鸡。属肝。抽搐有力。为实邪。柴胡清肝散。大便不通者。泻青丸。阴虚。地黄丸。若目瞪吐舌。其声如马。属心。发热饮冷为实热。朱砂安神丸。发热饮汤为虚热。辰砂妙香散。若目直腹痛。其声如牛。属脾。若发热抽掣。仰卧。面色光泽。脉浮病在腑为阳。易治。加味导痰汤。身冷不搐。覆卧面色黯黑。脉沉病在脏为阴。难治。六君子加木香、柴胡。若惊跳反折手纵。其声如羊。属肺。面色痿黄者。土不能生金也。五味异功散。面色赤者。阴火上冲于肺也。地黄丸。若肢体如尸。口吐涎沫。其声如猪。属肾。地黄丸用紫河车膏代蜜丸服。肾无泻法。故悉从虚治。凡有此证。先宜看耳后高骨间。有青紫纹。抓破出血。可免其患。此皆元气不足之证。须常用六味丸加鹿角胶。或八味丸用鲜河车膏代蜜以助先天。更以六君子补中益气以助后天。设若泛行克伐。复伤元气。则必不时举发。久而危殆。多致不救。凡癫痫虎口脉乱。乃气不和也。脉纹见有五色。由其病甚。色能加变。至于纯黑者。不可治也。


(附悲哭喜笑)



某 眩晕跌仆,涌涎肢搐,发则不及备,过则如常人。此风痰入络,痫厥情形,势难杜截。


制半夏 茯苓 僵蚕 白蒺藜 钩钩 远志 橘红 陈胆星 天麻 九节菖蒲郑 惊风之后,风痰入络,舌强不语,步履举动,状如傀儡。兹则不时痉厥,厥则颧红火升,目斜口开手撒,四肢厥逆。脉细弦少力。络隧之中,虽有风痰内阻,而肝阴肾液已亏,以致风邪升动。拟育阴潜阳。


生龟板(六钱) 白芍(二钱) 川贝母(二钱) 茯苓(三钱) 大淡菜(酒洗二只) 生牡蛎(八钱)磁石(三钱) 橘红(一钱) 阿胶(二钱) 金器(一件)


【二诊】 介类以潜阳气,厥仆不止。风痰入络,痼疾也。方宜以退为进。


竹沥半夏(一钱五分) 陈胆星(七分) 郁金(一钱五分) 僵蚕(三钱) 竺黄(三钱) 煨天麻(一钱五分)白茯苓(三钱) 白蒺藜(三钱) 镇心丹(一丸)


【三诊】 脉象弦滑,痫厥仍至。风痰入络,不易图治。


陈胆星(五分) 天竺黄(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僵蚕(三钱) 白蒺藜(三钱) 煨天麻(一钱五分)广橘红(一钱) 茯苓(三钱) 石菖蒲(四分) 钩钩(四钱) 远志(五分)


另服末药,制南星八分,炙蝎尾二条去毒,辰砂二分,金箔两张,犀黄四厘,巴霜三厘,研极细末,每服一分开水调。



汤(左) 稍涉忿怒,肝阳逆上,阳气不入于阴,寤不成寐。脉弦,苔白心黄。恐浊痰随时上逆,而致癫痫也。


制半夏(三钱) 炒枳实(一钱) 青龙齿(四钱) 炒肥知母(二钱) 酸枣仁(二钱猪胆汁炒) 橘红(一钱) 陈胆星(八分) 夜交藤(四钱) 朱砂安神丸(二钱开水送下)


【二诊】 降火化痰,寐得稍安。然胸次尚觉窒闷,时作烦 。脉象弦滑。阴分素亏,而少阳之火挟痰内扰,春升之际,势多周折也。


竹沥半夏(二钱) 广橘红(一钱) 黑山栀(三钱) 焦秫米(绢包二钱) 朱茯神(三钱) 胆汁炒枣仁(二钱研) 炒知母(一钱五分) 鲜竹茹(一钱) 珍珠母(三钱研)


【三诊】 不寐 杂大退,脉象亦觉柔和。的是痰热内扰,效方再进一筹。


竹沥半夏(三钱) 陈胆星(六分) 茯苓(四钱) 胆汁炒枣仁(三钱) 夜交藤(三钱)知母(二钱) 枳实(一钱) 焦秫米(三钱)



朱(左) 不寐神烦大退,脉亦稍觉柔和。然左寸尚觉弦大,还是心火未宁。再宁神泄热,心火下行,则肾水自固。


猪胆汁炒酸枣仁(二钱) 粉丹皮(二钱) 黑山栀(三钱) 竹沥半夏(二钱) 块辰砂(绢包三钱)夜交藤(三钱) 茯苓神(各二钱) 细生地(四钱炒松) 川雅连(三分) 灯心(五尺)



左 气从上升,则辄哭泣而痰如涌。此肝气挟痰犯肺,非旷怀不能为功也。


代赭石(四钱) 钩钩(二钱) 牡蛎(四钱) 旋复花(二钱) 东白芍(一钱五分) 生香附(二钱)橘叶(一钱) 龙骨(三钱) 白蒺藜(三钱) 炒竹茹(一钱)


此证甚奇,证发则悲泣,泣甚则渐愈。盖木火犯肺,肺主悲,悲甚木气泄,故愈。



某 湿热之后,痰湿未清,肝火挟痰上升,哭泣发厥,厥回脉仍弦数。痰火尚未平靖。宜清以泄之。


制半夏 茯苓神 珍珠母 广郁金 南星 炒枳实 炒竹茹 块朱砂 青果汁



左 寐中辄作喜笑而不自知,一言不合,辄作忿怒。此厥少二阴之火有余。


辰麦冬 朱茯神 炒蒌皮 青蛤散 光杏仁 粉丹皮 广郁金 风化硝 枇杷叶


高某,男。7岁


1988年11月1日初诊


2年前因脑震荡愈后遗癫痫症,每周发作2至3次,发作时两目上吊,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有时发出尖叫声,即而昏迷不知人事,待3至5分钟后自醒,醒后如常人。经多方治疗,疗效不明显。2年来一直靠服西药维持。诊见形体消瘦,面色发青,心烦急躁,夜寐不安,大便干结如球状。舌红苔黄且干,脉弦滑数。


辨证:肝经郁热,脉络受阻。


治法:活血化瘀,清泻肝热。


方药: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2克,柴胡6克,川楝子6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7剂。忌食肥甘厚腻辛辣食物。


【二诊】


服药后来发作,大便日2次,较稀,余症减轻。仍服用苯妥英钠,舌红且干,脉滑数。方以升降散舍温胆汤加减:


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1克,竹茹6克,炒枳壳6克,胆南星6克,钩藤6克,槟榔10克,焦三仙各10克,7剂,


【三诊】


服药期问仅小发作一次,夜寐尚安。前方加减: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2克,钩藤6克,使君子10克,焦麦芽10克,7剂。


【四诊】


病情稳定,西药已停,未发作,无其他不适。


药用:青礞石10克,半夏10克,竹茹6克,钩藤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郁金10克,赤芍10克,槟榔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黄1克。


每周3剂,连服一个月以巩固疗效。饮食当慎,防其复发。


1989年4月24日追访,未再复发。


【按】;癫痫,又称为“痫证”。该患儿头部血络受阻,瘀血停滞,筋棘失调,心窍不通,咀致元神受损,神志昏乱而发为痫。


血瘀则气滞,肝脉不舒,则四肢抽搐I茸滞则痰壅,可见口吐涎沫;频发则耗伤正气,则形体消瘦;血瘀不行,气机不畅,津液不布,肠失滴润,故大便干结;心烦急躁,夜寐不安,面色筮青,舌红脉滑数,为肝经郁热之象。老师用升降散调畅气机;取柴胡、川楝子助蝉衣透散清泻肝经之热;赤芍、丹参助姜黄散郁活血通络;焦三仙、水红花子消食导滞,又能防其升降太过而损伤胃气;待肝经之郁热渐清后,又合温胆汤加减而调之,以巩固疗效。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