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恶露不下

《冯氏锦囊秘录》:恶露不下

《回春录》:恶露不下

《女科精要》:恶露不下

《盘珠集胎产症治》:恶露不下

《评注产科心法》:恶露不下

《济阴纲目》:恶露不下

《竹林女科证治》:恶露不下

《竹林女科证治》:恶露不下

恶露不下,由产后脏腑劳伤,气血虚损,或胞络挟于宿冷,或当风取凉,风冷乘虚而搏于血,壅滞不宣,积蓄在内,故不下也。宜温暖活血,则血自行。更有服燥血枯不能宣滞者,惟为温补气血自通也,不可攻之,反增别病。


朱氏妇,产后恶露不行,而宿哮顿发,专是科者不能下手。孟英以∶丹参 桃仁 贝母 茯苓 滑石 花粉桂枝 通草 蛤壳 苡仁 紫菀 山楂 旋复 琥珀 丝瓜子 茺蔚子等,出入为方,三日而愈。



予荆人娩后恶露不行。或劝服生化汤。适孟英枉顾,诊曰∶阴虚内热,天令炎蒸,虽赤砂糖,不可服也。


以∶生地 丹参 丹皮 豆卷 茺蔚子 茯苓 桃仁 山楂 栀子 泽兰 琥珀,投之即效。且无别恙而易健。可见体质不齐,药难概用,况其致病之因不一,病机传变无穷。语云∶“量体裁衣”,而治病者,可不辨证而施治耶?孟英尝曰∶凡产后,世俗多尚生化汤,是以一定之死方,疗万人之活病,体寒者固为妙法,若血热之人,或兼感温热之气者,而一概投之,骤则变证蜂起,缓则蓐损渐成,人但知产后之常有,而不知半由生化汤之历阶。此风最盛于越,方本传于越之钱氏,自景岳采入《八阵》,遂致流播四海,人之阴受其害者,数百年矣。


从无一人能议其非,今特为此长夜之灯,冀后人不致永远冥行,或可稍补于世。但景岳最偏于温补,而独于产后一门,力辨丹溪大补气血为主之非,可谓此老之一隙微明,惜犹泥于产后宜温之谬说,盖由未入仲圣之宫墙也。



金亚伯廷尉之 室,产后恶露不行,渴、泻、痰多。孟英以∶北沙参 滑石 生薏苡 扁豆 蛤壳 豆卷 石斛竹茹 枇杷叶 琥珀 茯苓等药,数剂而愈。



庚子春,戴氏妇产后恶露不多,用山楂、益母草酒煎,连服数日,遂发热自汗,口渴不饥,眩晕欲脱,彻夜不眠。孟英视之,曰∶此素禀阴亏,血已随胎而去,虽恶露甚少,但无胀痛之苦者,不可妄投药饵。酒煎益母草、山楂不特伤阴,且能散气。而汗泄口干,津液有立竭之势,即仲圣所谓“无阳也”。盖人身天真之气谓之阳,阳根于津,阴化于液,津液既夺,则阳气无根而眩晕,阴血不生而无寐,若补气生阴,则舍本求末,气血不能生津液也。唯有澄源洁流,使津液充而气血自复,庶可无忧。以∶西洋参生黄 龙骨 牡蛎 玉竹 百合 甘草 麦冬 生苡仁 生扁豆 石斛 木瓜 桑叶 甘蔗浆,投之,一剂即安,数日而愈。后以滋填阴分,服之乃健。


恶露不下,由产后脏腑劳伤,气血虚损,或胞络挟于宿冷,或当风取凉,风冷乘虚而搏于血,壅滞不宣,积蓄在内,故不下也。宜温暖活血,则血自行。更有服燥血枯不能宣滞者,惟为温补气血自通也,不可攻之,反增别病。


养胎余血,溷以浆水为恶露。气血旺者,随产而下。气血衰弱,或挟寒冷,或挟风邪,遂留滞不行,上攻则为血晕,蓄瘀则为儿枕,日久不出,腹痛心痛,遍身发热,五心烦热,骨蒸潮热,时作时止,浑如疟状,块在两胁,动作雷鸣,嘈杂眩晕,食少羸瘦,又与虚弱病相似,慎勿误治,致成血臌等症,宜生化汤合失笑散,补而消之。(和二十四、攻七。)起枕散亦好。(攻九。)若恶露流注四肢腰背等处,久必肿起作痛,速用葱熨以散之,内服加参生化汤。如不速治,将所注者,化而为脓,宜用神仙回脓散(攻十一)。然气血不旺,不可轻用,憎寒恶热,气虚也,十全大补汤。(补三十九。)日晡潮热,血虚也,四物汤加参、术、丹皮。(补七。)呕逆,胃气虚也,六君子汤加炒干姜(补一)。食少体倦,脾虚也,补中益气汤。(补六。)四肢逆冷,小便频数,肾气虚也,补中益气汤加益智仁。熨法,用葱一把,捣烂为饼,贴患处,衬浓布两三层,以熨斗文火熨之。


产后诊视,必先问临产瘀血多与少,有与无。此物关系不少,眼前则防发热也,腹痛也,小便被阻也。甚有积成内痈之患,久后变成 块,积致血臌,岂不大有干系焉?如瘀血不行,必以生化汤多服,自然流通。如兼腹胀,佐以失笑丸。如感冒,下部受寒,加肉桂(生化汤见前)。


大全云∶夫恶露不下者,由产后脏腑劳伤,气血虚损,或胞络挟于宿冷,或产后当风取凉,风冷乘虚而搏于血,则壅滞不宣,积蓄在内,故令恶露不下也。


薛氏曰∶前证若恶露不下,用失笑散,若气滞血凝,用花蕊石散。


一产妇患前证,服峻厉之药,恶露随下,久而昏愦,以手护其腹。余曰∶此脾气复伤作痛,故用手护也。以人参理中汤加肉桂二剂,补之而愈。


起枕散 治产后恶血不行,心腹及儿枕作痛,甚危。


当归 白芍药(酒炒,各三钱)(此产后温行正药,白芍酒炒亦无妨) 川芎(二钱) 官桂 元胡索 牡丹皮 蒲黄(炒) 五灵脂(炒) 没药(各一钱) 白芷上锉,水煎,入童便,空心服。


荷叶散 治产后恶露不下,腹中疼痛,心神烦闷。


干荷叶(二两) 鬼箭羽 桃仁 刘寄奴 蒲黄(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以童便一大盏(此以心神烦闷,故不用热药,而加童便以引下),姜二片,生地黄一分,捶碎同煎,至六分热服。


通瘀饮 治产后恶露不通,心慌昏沉,寒热交攻。


归尾 大黄(各三钱) 白术 木通(各一钱) 红花(五分) 桃仁(三十个,捣烂另入)


上用水一碗、酒一小盏煎三沸,入桃仁,再煎一沸,温服。(既用大黄,复用白术,岂得已之心,加酒同煎,桃仁后入,又治法之妙)


广济方 疗产后恶露不下。


川牛膝 大黄(各一两) 牡丹皮 当归(各一两半) 芍药 蒲黄 桂心(各一两)


上为末,以生地黄汁调,酒服方寸匕,日二服,血下愈。(此方寒热并用,逐瘀而不峻,妙在为末,调生地黄汁酒服)


保命集方 治妇人恶血不下。


当归 芫花(炒等分)(芫花大毒,用须斟酌)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酒调下。


又用好墨醋淬末,童便、酒下。


没药丸 治产后恶露方行,而忽然断绝,骤作寒热,脐腹百脉皆痛,如锥刺非常。此由冷热不调,或思虑动作,气所壅遏,血蓄经络。


当归(一两) 芍药 桂心(各半两) 桃仁(去皮尖,炒研) 没药(研,各二钱半) 虻虫(去翅足,炒) 水蛭(炒焦,各三十枚)(虻虫水蛭,非万不得已不敢用)


上为末,醋糊丸,如碗豆大,醋汤下三丸。


黑龙丹


见前胞衣不下。


治恶血不下杂方


一方 用蒲黄三两炒,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一方 用益母草捣绞汁,每服一小盅,入酒一合,温服。


一方 用麻子五升,酒一升浸一宿,明旦去滓,温服一升,不瘥再服一升。


产后恶露不下,腹痛连腰,往来寒热,此因腹有宿冷,或感新寒,以致败血壅滞不行。惟生化汤(方见上儿枕痛)最妙,佛手散(方见前难产)亦可。若恶露淋沥不绝,因腹中恶血未尽也。治宜仿此。


产后恶露不下有结聚成块,心胸烦闷,脐下坚痛者,宜当归血竭丸。有兼受寒热,劳碌腰脊骨烦痛者,宜丹参散。有寒热交攻,心慌昏沉,腹中疼痛者,宜通瘀饮。又有恶露方下,忽然断绝,骤作寒热,脐腹百脉皆痛如锥刺,由冷热不调,或思虑动作气所壅遏,血蓄经络者,宜没药丸。


当归血竭丸


当归 血竭 蓬术 五灵脂(炒)


上为末,米醋糊丸,酒服二钱。


丹参散


丹参一味,晒干为末,酒服二钱。


通瘀饮


当归尾 大黄(各三钱) 白术(蜜炙) 木通(各一钱) 红花(五分) 桃仁(三十粒,捣如泥)


水酒各半,煎三沸,入桃仁泥再煎一沸,温服。


没药丸


当归(一两) 白芍 桂心(各五钱) 桃仁(炒去皮尖,捣) 没药(研,各二钱五分) 虻虫(去翅足,炒) 水蛭(炒焦,各二十枚)


上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淡醋汤下三丸。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