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耳症

《保婴撮要》:耳症

《文堂集验方》:耳症

《幼科折衷》:耳症

耳者心肾之窍,肝胆之经也。心肾主内症精血不足;肝胆主外症风热有余,或聋聩,或虚鸣者,禀赋虚也。或胀痛,或脓痒者,邪气客也。禀赋不足,宜用六味地黄丸。肝经风热,宜用柴胡清肝散。若因血燥,用栀子清肝散,未应,佐以六味丸,间服九味芦荟丸。若因肾肝疳热,朝用六味丸,夕用芦荟丸。若因食积内热,用四味肥儿丸。若因乳母膏粱积热而致者,宜加味清胃散;脾经郁结而致者,加味归脾汤;肝经怒火而致者,加味逍遥散,皆令乳母服之,兼与其儿少许。不可专于治外,不惟闭塞耳窍,抑亦变生他症,延留日久,遂成终身之聩矣。慎之!


治验一小儿耳内出脓,秽不可近,连年不愈,口渴足热,或面色微黑,余谓肾疳症也。用六味地黄丸,令母服加味逍遥散而愈。后因别服伐肝之药,耳症复作,寒热面青,小便频数,此肝火血燥也。用柴胡栀子散以清肝,六味地黄丸以滋肾,遂痊。


一小儿耳内出脓,久不愈。视其母,两脸青黄,属乳母郁怒致之也,遂朝用加味归脾汤,夕用加味逍遥散,母子皆愈。


一小儿十二岁,素虚羸,耳出脓水,或痛或痒,至十四,稍加用心,即发热倦怠,两腿乏力八年矣,用补中益气汤及六味地黄丸,稍愈。毕姻后,朝寒暮热,形气倦怠,两足心热,气喘唾痰,仍用前二药,佐以六君子汤而愈。因后不守禁忌,恶寒发热,头晕唾痰,余谓肾虚不能摄水而似痰,清气不能上升而头晕,阳气不能护守肌肤而寒热。遂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附子一钱,四剂不应,遂用人参一两,附子一钱,二剂而应,乃用十全大补汤,百余剂而痊。又因大劳入房,喉喑痰涌,两腿不遂,用地黄饮子顿愈,仍用十全大补汤而安。后又起居失宜,朝寒暮热,四肢逆冷,气短痰盛,两寸脉短,用十全大补汤加附子一钱,数剂而愈,乃去附子,用人参三钱,常服始安。


一小儿耳中流脓,项中结核,眼目或札或赤痛,小便或痒或赤涩,皆肝胆经风热之症也,用四味肥儿丸悉愈。


一小儿因乳母恚怒,兼经行之后,多食炙 ,儿遂耳内作痛出脓,余先用加味小柴胡汤,次用加味逍遥散,令其母服之,子母并愈。


一小儿耳出秽水,属肝肾不足,先用九味芦荟丸而痊。毕姻后,面黄发热多病,又用黄柏、知母等药,更胸膈痞满,饮食少思,痰涎上壅,又利气化痰,加噫气下气,余用六君子、补中益气二汤,干姜、木香等味,治之寻愈。


田氏红玉散 治小儿 耳。


枯矾 麝香 干胭脂(各等分)


上为末研匀,先以绵杖子捻脓净,掺入少许。


汤氏龙黄散 治如前。


枯矾 龙骨 黄丹(各半两) 麝香(一钱)


上制法同前。



愚按∶前二方可以治腑症之轻者,若系肝经风热血燥等症,必根据前方论内,服合宜之药,外用此以收脓湿,亦无不可。若专泥外攻,而失内治,谬矣。


六味地黄丸(方见肾脏)


柴胡清肝散(方见胁痈)


栀子清肝散(方见热症)


九味芦荟丸(方见疳症)


四味肥儿丸(方见呕吐)


加味清胃散


加味归脾汤


加味逍遥散(三方见内钓)


加味栀子散


加味小柴胡汤(方见痉症)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二方见内钓)


地黄丸(方见肾脏)


七味白术散(方见积滞)


补中益气汤(方见虚羸)


二陈汤(方见寒吐)


〔治耳暴聋〕 全蝎去尾毒为末.酒调滴入耳内即效. 芥菜子捣碎.入人乳和丸.绵裹塞耳内.数易即通. 骨碎补削作条.火炮乘热塞耳中亦效. 聋久不效.大蒜一瓣.中剜一孔.以巴豆一粒去皮膜.火炮极熟.入蒜内.用新绵包定.塞耳内三次效.白蒺藜.(半生


〔气闭耳聋〕 甘遂一寸塞耳中.甘草一寸口噙即通.


〔鼻塞耳聋〕 柿饼三枚切细.加粳米三合煮粥.空心食之.


〔虚聋〕 茯苓.(二两)山药.(炒三两)杏仁.(炒一两去皮尖)俱研细.用黄蜡十两熔化为丸.弹子大.盐汤嚼下.(或只用黄蜡一味.细嚼.点好茶送下亦效.)


〔病后耳聋〕 石菖蒲捣汁滴入耳.或用叶揉软塞之.


〔耳中虚鸣〕 全蝎.(十四个)麝香.(少许)薄荷.(十四叶.裹香蝎瓦上焙燥.)研极细末.滴水捏作锭子.塞耳内极效.


〔耳中常鸣〕 生地黄煨熟截段.塞耳中.日数易即效.


〔耳痛〕 杏仁.(炒黑研碎)加葱白捣捏枣核大.塞耳中.数易即效. 耳痛不可忍者.用磨刀铁浆滴入耳.极验. 鲜薄荷叶.同蜗牛捣汁.滴耳中.即效. 初痛.用油胡桃绞汁.滴入耳.即止. 吴茱萸.大黄.乌头尖.共为末.贴足心.引热下行即止. 耳内忽大痛.如有虫在内奔走.或有血水流出.或干痛不可忍者.用蛇蜕皮.(烧存性研细.)以鹅毛管吹入耳中.立愈. 耳内肿痛者.用番木鳖磨水.滴入耳.即愈. 连外根肿痛者.蚯蚓泥调涂.


〔耳根肿痛〕 连腮齿太阳俱痛不可忍者.大黄.(一两)青木香.(三钱)姜黄(三钱)槟榔〔三钱〕共为末.醋蜜调匀.贴患处.中留一孔出气. 赤小豆木鳖子研末.鸡蛋清调涂立止.


〔耳内出血〕 蒲黄.(炒黑研细)吹入.或用龙骨.( 枯研细)吹入.即止.


〔耳内肿痛出脓及黄水〕 枯矾.(五分)胭脂坏.(烧灰二分)麝香.(五厘)陈皮.(烧灰五分)共研细.先有菖蒲根汁.(和熟水)以棉杖将耳内脓水洗净.再以新棉杖蘸药引入耳中.即愈. 凤凰衣.(即鸡雏壳内衣.)炒黄为末.香油调灌.即止痛. 日久不愈.铜香炉盖上香烟结成块者.配轻粉研匀.吹入耳. 或用人牙 存性.加麝香少许吹入. 圆眼壳.(烧灰存性.)研细吹入.夏月加冰片少许.或用五倍子烧灰吹入.皆效.


〔耳烂〕 贝母.(焙炒研细)干糁入.即效. 久烂耳聋.取大鼠一枚.立时热水泡死.剖取胆汁滴入即效.迟则胆化.


〔耳冻〕 茄蒂煎汤乘热多洗.或用胡椒煎汤亦效.至春夏用生姜自然汁熬膏.揉散血块.冬月不再发.或用桑椹捣汁甚效.


〔诸虫入耳〕 葱汁.韭汁.桃叶汁.人乳.鸡冠血.猫尿.(以姜擦鼻即尿)止用一味.灌之即出.或用火熨桃叶塞耳.或善取耳用长箝夹出之捷也. 苍蝇入耳.生鳝鱼血滴入即出. 蜈蚣蜒蝣入耳.用鸡一只去毛油煎熟.以箸穿孔枕之即出.或用牛乳入耳.误吃蜒蝣者.多服牛乳即化. 马蝗入耳.以黄泥作枕即出. 飞蛾入耳.用酱油滴入即出. 蚤虱入耳.用菖蒲为末炒热.以绵裹着耳边.或作枕即出.


【总括】五般脓水属肾生,火热上蒸积而成;更有耳聋耳鸣者,皆为阴虚火上升。


【脉法】左寸洪数,心火上炎,两尺洪数,相火上炎也。


《内经》曰∶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又曰∶耳为肾之外候,一曰肾通窍于耳,夫耳者乃宗脉之所聚,肾气之所通,小儿肾脏盛而有热气上冲于耳,津液壅结,则生脓汁也。然有五般,黄脓出者,谓之耵耳;红脓出者谓之脓耳;耳内干臭者,谓之冱耳;白脓出者谓之缠耳;里而虚鸣有青脓出者,谓之囊耳。病虽有五,其源则一,或由风水入耳,而内有积热上壅而成者,若不速治,久则成聋矣,以蔓荆子散服之,外用敷药。


凡耳聋耳鸣者,皆属于热,阴虚火动也,治宜泻南方之火,补北方之水,无有不安矣。钱云∶肾有补而无泻有旨哉。


【附方】


蔓荆子散 升麻 木通 赤芍 桑皮 生地 麦冬 前胡 甘菊 赤茯苓 蔓荆子 甘草


黄龙散 (敷药) 矾 龙骨末 黄丹(炒,各五钱) 麝香(一匙)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