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鹅掌风

《急救广生集》:鹅掌风

《解围元薮》:鹅掌风

《奇效简便良方》:鹅掌风

《外科启玄》:鹅掌风

《外科全生集》:鹅掌风

《外科心法要诀》:鹅掌风

《医宗金鉴》:鹅掌风

白果肉(八两) 水银(五钱) 共捣烂,将手掌先用火烘热,后用药擦之,一日三次,数日愈。


此症先于手心并指丫间生紫白癣,麻痒顽浓,抓之有白皮鳞屑,搔后又痛又痒,汤沃则爽,每于汤中爬破,或疮、或红,曰乖癞。其形俨如鹅鸭脚皮,故以名之。或生于足面及穿鞋处,混如鞋面而生,俗云鞋带疮,又名鞋套风,其实即此风也。久则穿溃、秽烂、脓臭、延及遍身败、恶弥甚,乃因劳心焦思,饥饱肆欲汗露,纵力,风湿,伤血,或暴怒冷餐,火邪入肝,心、肺残害,日渐虚损。发于肝家,故先起四肢、四末,次伤及根本也,不可轻视,最耗真元。以大消风散、二八济阳丹、小枣丹,用心调治,另有一种指甲浮薄,隐隐如见血痕,不痛而作拘急不爽,名曰鹅爪风。久则烂去爪甲,指头脱落,大害难救。每日清晨未梳洗,取自己眼脂涂之,久则自愈,名曰还神丹。内治以清阳、散风、摄血之药,久服可愈,除此再无他法。


指掌层皮剥落,血肉外露者是


豆腐沫热洗,或鸽屎白雄鸡屎,炒研,煎水日洗。


鹅掌风(图缺)


皆因生杨梅食鹅肉而生.亦有沾露而生在手足心背.乃心肾二经受毒所致.治宜熊脂膏搽之.火烘不三次而全愈.虽十数年者亦效.


患于手足掌指皮上,硬而痒燥烈者是用红油于有风之处,日以火烘油,擦二三次,至愈而止。用麻油一两,红砒一钱,敲细如粞,入油煎至砒枯烟绝为度,去砒留油,有风之处,日以火烘油擦二三次,至愈止。


鹅掌风生掌心间,皮肤燥裂紫白斑,杨梅余毒血燥热,兼受风毒凝滞源。


【注】此证生于掌心,由生杨梅余毒未尽,又兼血燥,复受风毒,凝滞而成。初起紫白斑点,叠起白皮,坚硬且浓,干枯燥裂,延及遍手。外用二矾散洗之,三油膏擦之,内用祛风地黄丸料,加土茯苓、白鲜皮、当归为佐,作丸服之其效。若年久成癣难愈。又有不因杨梅后,无故掌心燥痒起皮,甚则枯裂微痛者,名掌心风。由脾胃有热,血燥生风,血不能荣养皮肤而成。宜服祛风地黄丸,外用润肌膏,久久擦之即愈。


鹅掌风图(图缺)


祛风地黄丸


生地熟地(各四两) 白蒺藜 川牛膝(酒洗,各三两) 知母 黄柏 枸杞子(各二两) 菟丝子(酒制) 独活(各一两)


共研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黄酒送下,夏月淡盐汤下。


【方歌】祛风地黄除血热,鹅掌风生服即瘥,知柏蒺藜牛膝菟,独杞同研炼蜜和。


二矾散


白矾 皂矾(各四两) 儿茶(五钱) 侧柏叶(八两)


水十碗,煎数滚听用。先以桐油搽患处,再用纸捻桐油浸透,火点向患处熏片时;次用前汤,乘热贮净木桶内,手架桶上,以布将手连桶口盖严,汤气熏手勿令泄气;待微热将汤倾入盆内,蘸洗良久,一次即愈。七日切不可见水。


【方歌】二矾掌起紫白斑,矾与儿茶柏叶煎,先以桐油搽患处,油捻燃熏后洗痊。


三油膏


牛油 地沥青 香油 银朱(各一两) 官粉 麝香(研细、各二钱)


将三油共合火化,入黄蜡一两,溶化尽离火;再入朱、麝、官粉等末,搅匀成膏。搽患处,火烘之,以油干滋润为度。


【方歌】三油膏润鹅掌风,初斑渐裂燥痒攻,牛柏香油朱粉麝,蜡熬擦患火上烘。


润肌膏(见头部白屑风)


【方歌】鹅掌风生掌心间,皮肤燥裂紫白斑,杨梅余毒血燥热,兼受风毒凝滞源。


【注】此证生于掌心,由生杨梅余毒未尽,又兼血燥,复受风毒,凝滞而成。初起紫白斑点,叠起白皮,坚硬且厚,干枯燥裂,延及遍手。外用二矾散洗之,三油膏擦之,内用袪风地黄丸料,加土茯苓、白鲜皮、当归为佐,作丸服之甚效。若年久成癣,难愈。又有不因杨梅后,无故掌心燥痒起皮,甚则枯裂微痛者,名掌心风。由脾胃有热,血燥生风,血不能荣养皮肤而成。宜服袪风地黄丸,外用润肌膏,久久擦之即愈。


方剂:袪风地黄丸


组成:生地熟地(各四两)


白蒺藜川牛膝(酒洗,各三两)


知母黄柏枸杞子(各二两)菟丝子(酒制)


独活(各一两)


共研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黄酒送下,夏月淡盐汤送下。


【方歌】袪风地黄除血热,鹅掌风生服即瘥,知柏蒺藜牛膝菟,独杞同研炼蜜和。


又方:二矾散


组成:白矾皂矾(各四两)


茶儿(五钱)侧柏叶(八两)


水十碗,煎数滚听用。先以桐油搽患处,再用纸捻桐油浸透,火点向患处熏片时,次用前汤,乘热贮净木桶内,手架桶上,以布将手连桶口盖严,汤气熏手勿令泄气。待微热,将汤倾入盆内,蘸洗良久,一次即愈。


七日切不可见水。


【方歌】二矾掌起紫白斑,矾与儿茶柏叶煎,先以桐油搽患处,油捻燃熏后洗痊。


又方:三油膏


组成:牛油柏油香油银朱(各一钱)


官粉麝香(研细,各二钱)


将三油共合火化,入黄蜡一两,溶化尽,离火;再入朱、麝、官粉等末,搅匀成膏。搽患处,火烘之,以油干滋润为度。


【方歌】三油膏润鹅掌风,初斑渐裂燥痒攻,牛柏香油朱粉麝,蜡熬擦患火上烘。


又方:润肌膏(见头部白屑风)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