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恶阻

《冯氏锦囊秘录》:恶阻

《妇人规》:恶阻

《古今医案按》:恶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恶阻

《金匮钩玄》:恶阻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恶阻

《女科精要》:恶阻

《女科秘要》:恶阻

《女科秘旨》:恶阻

《女科折衷纂要》:恶阻

《女科指要》:恶阻

《女科指掌》:恶阻

《盘珠集胎产症治》:恶阻

《评注产科心法》:恶阻

《济生集》:恶阻

《济阴纲目》:恶阻

《续名医类案》:恶阻

《医述》:恶阻

《医学纲目》:恶阻

《医学心悟》:恶阻

《证治准绳·女科》:恶阻

《竹林女科证治》:恶阻

所谓阻者,经血既闭,痰水积于中,阻其脏气,不得宣通也。


《金匮》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者治逆,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娄全善曰∶恶阻者,谓呕吐、恶心、头眩恶食、择食是也。绝之者,谓绝止医治,候其自安也。尝治一二妊妇恶阻病,呕吐愈治愈逆,因思仲景绝之之旨,遂停药月余自安。大哉!圣人之道也。徐忠可曰∶其期有未满六十日则胎未成,又加吐利,因医者以安胎为主,见而用条芩、砂仁之类,则脾胃实有受伤处,但当断绝病根为主,不得泥安胎之说,故曰绝之。)


妇人所食谷味,化为血气,下为月水。凡妊娠之初,月水乍聚,一月为媒,二月为胚,三月为胎,成则男女上食于母。然在三月相火化胎之候,未能上食于母,血气未用,五谷不化,中气壅实,其为郁滞、痰火、秽恶之气尽冲于胃,所以恶心有阻也。其候心中愦闷,头眩,四肢懈惰,恶闻食气,多睡少起,酷嗜酸盐果实者,乃肝肾不足,引以自救也。


凡孕二、三月间,妊妇禀受怯弱,便有阻病,呕逆不食,或心烦闷,状如醉酒,肢体沉重,择食,恶食,头目昏眩,此乃气血积聚以养胎元,其精血内郁,而秽腐之气上攻于胃,是以呕逆不能纳食;血既养胎,心失所荣,是以心虚烦闷。法当调血散郁,用参、术、甘草补中气;桔红、紫苏、木香、生姜散郁气;茯苓、麦冬、黄芩、竹茹清热解烦,名参桔饮,所谓胎前须顺气者此也。但胎前无寒,胎后无热,至于恶阻呕吐,尤多属热。然亦有因寒而吐者,乃因病而非因恶阻也,不止则虚矣。当以人参干姜半夏丸主之,不可过用辛药。若吐甚而愈止愈急者,用仲景法,停药月余自安矣。


《千金方》有半夏茯苓汤、茯苓丸,专治恶阻,比来少有服者,以半夏能动胎,胎初结,虑其辛燥易散也,须姜汁炒以制其毒。凡恶阻非半夏不能止,故仲景用人参半夏干姜丸。罗谦甫用二陈去陈皮、甘草,即名半夏茯苓汤。朱丹溪谓肥人多因痰,瘦人多因火,用二陈加减,并治胎前恶阻,痰逆呕吐,心烦,头眩,恶食俱效。经云有故无殒是也。立斋曰∶半夏乃健脾气,化痰滞主药,脾胃虚弱呕吐,或痰涎壅滞饮食少、胎不安,必用半夏茯苓汤,倍加白术安胎健脾。常用甚验也。恶阻兼腰痛者,防胎堕下,尤宜二陈四物,加条芩、白术,和中理脾为主,不可升举。盖呕逆气已上升,药再上升,则犯有升无降,上更实而下更虚,益促其堕矣。


妊娠之妇,每多恶心呕吐,胀满不食。《巢氏病源》谓之恶阻。此证惟胃气弱而兼滞者多有之。或嗜酸择食,或肢体困倦,或烦闷胀满,皆其候也。然亦有虚实不同,所当辨而治之。


凡恶阻多由胃虚气滞,然亦有素本不虚,而忽受胎妊,则冲任上壅,气不下行,故为呕逆等证。及三月余而呕吐渐止者,何也?盖胎元渐大,则脏气仅供胎气,故无暇上逆矣。凡治此者,宜以半夏茯苓汤、人参橘皮汤之类,随宜调理,使之渐安,必俟及期,方得贴然也。若中脘多痰者,用二陈汤加枳壳,或用半夏茯苓汤。


若饮食停滞作胀者,宜小和中饮加减主之。若气逆作胀者,宜半夏茯苓汤加枳壳、苏梗、香附。


《良方》半夏茯苓汤(见《妇人规古方》)治妊娠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呕吐不止。


半夏(炮炒黄) 陈皮 砂仁(各炒一钱) 白茯苓(二钱) 甘草(炒五分)


上用姜、枣、乌梅,水煎,服一二剂,后用茯苓丸。


人参橘皮汤(即参橘散。见安胎)


二陈汤(见安胎)


小和中饮(见安胎)


若脾胃气虚者,宜五味异功散、六君子汤、人参橘皮汤之类主之。若胃虚兼寒多呕者,宜六味异功煎、温胃饮之类主之。若肝肾阳虚作呕者,宜理阴煎主之。


五味异功散(见《古方八阵·补阵》)治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呕吐或久患咳嗽,面浮气逆腹满等证。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炙甘草 陈皮(各一钱)


上加姜、枣,水煎服。


六君子汤(见经期腹痛)


六味异功煎(见《新方八阵·热阵》)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而兼微滞者。


此即五味异功散加干姜也。


温胃饮(见血虚经乱)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立斋曰∶半夏乃健脾化痰滞之主药也。脾胃虚弱而呕吐,或痰涎壅滞,饮食少思,胎不安,必用茯苓半夏汤,倍加白术。以半夏、白术、茯苓、陈皮、砂仁,善能安胎气,健脾胃,予常用验矣。


丹溪治一妇.孕两月.呕吐头眩.医以参、术、川芎、陈皮、茯苓服之.愈重.脉弦.左为甚.而且弱.此恶阻病.必怒气所激.问之果然.肝气既逆.又挟胎气.参、术之补.大非所宜.以茯苓汤下抑青丸二十四粒.五服稍安.脉略数.口干苦.食则口酸.意其膈间滞气未尽行.以川芎、陈皮、山栀、生姜、茯苓煎汤.下抑青丸十五粒而愈.但口酸易饥.此肝热未平.以热汤下抑青丸二十粒.至二十日而愈.后两手脉平和.而右甚弱.其胎必堕此时肝气既平.可用参、术.遂以初方参、术等补之.预防堕胎以后之虚.服一月而胎自堕.却得平安矣.


震按右脉弱而胎必堕.虽投参、术无功.此必丹溪试验数次.故确信不疑.


一妇孕三月吐痰水并饮食.每日寅卯作.作时觉小腹有气冲上.然后膈满而吐.面赤微躁.头眩.卧不能起.肢疼微渴.盖肝火挟冲脉之火冲上也.一日甚.二日轻.脉和.右手寸高.药不效者将二月余.偶用沉香磨水.化抱龙丸.一服膈宽.气不上冲.二三服.吐止眩减.食进而安.


震按抱龙丸乃香窜辛散之药.似非孕妇所宜.竟获大效者.此妇必多郁.或多思.故气结而右寸脉高.诸香药能破郁开结.则效也.


汪石山治一妇.形质瘦小.面色近紫.产后年余.经水不通.首夏忽病呕吐.手指麻痹挛拳.不能伸展.声音哑小.哕不出声.医皆视为风病.危之.汪诊脉皆细微近滑.曰.此妊娠恶阻病也.众谓经水不通.安有妊理.汪曰.天下之事.有常有变.此乃事之变也.脉虽细微.似近于滑.又尺脉不绝.乃妊娠也.遂以四君子加二陈治之.诸证俱减.尚畏粥汤惟食干糕香燥之物而有生意.给事游让溪夫人.病新愈.月余经事不行.呕哕眩晕.饮食难进.医以为二阳之病发心脾.女子不月.法在不治.江篁南诊之.尺脉虽小.按之滑而不绝.此妊而恶阻.非凶候也六君子加砂仁.数服而安.后产一女.


震按前条系产后经犹未通.此条系病后月事不行.殊难指其为孕.汪公谓事之变.近来却常有之.尺按不绝.最宜留心.至如恶阻乃常病.千金半夏茯苓汤最佳.二陈加生地、芍芎、复花、桔梗、细辛、人参、生姜也.有寒者千金茯苓丸可用.六君加枳实、桂心、干姜、葛根也.橘皮竹茹汤治胃热.抑青丸治肝火.法亦备矣.诸法不应则停药.金匮所谓加吐下者则绝之也.过八十日.自愈.


妇人中脘宿有风冷痰饮,经脉不行,饮与血搏,多喜病阻。其状颜色如故,脉理顺时,不知病之所在,但觉四肢沉重,头目眩晕,恶闻食臭,喜啖咸酸,至三四月则大剧,吐逆不自胜持,多卧少起。此由经血既闭,水渍于脏,脏气不得宣通,头溃闷,经脉秘涩,故使四肢沉重。挟风,则头目眩晕;留饮,则呕吐无时。


(从痰治。)


戴云∶恶阻者,谓妇人有孕恶心,阻其饮食者是也。


肥者有痰,瘦者有热,多用二陈汤。


或白术为末,水丸。随所好,或汤或水下。


妇人怀妊爱物,乃一脏之虚。假如肝脏虚,其肝气止能生胎,无余物也。


血块、死血、食积、痰饮、成块在两胁,动作腹鸣、嘈杂、眩晕、身热、时作时止。


黄连(一两,一半用茱萸炒,去茱萸;一半益智炒,去益智) 山栀(半两,炒) 台芎(半两) 香附(一两,用便浸) 萝卜子(一两半炒) 山楂(一两) 三棱 青皮 神曲(各半两) 莪术(半两,用米醋煮) 桃仁(半两,留尖去皮)白芥子(一两半,炒) 瓦龙子(消血块)


为末,作丸子服之。


妇人血块如盘,有孕难服峻削。


香附(四两,醋煮) 桃仁(一两,去皮尖) 海石(一两,醋煮) 白术(一两)


为末,神曲为丸。



皆妇人禀受怯弱,或有风气,或有痰饮,凡妊便是有病,其妇颜色如故,脉息和顺,但觉体肢沉重,头目昏眩,择食,恶闻气味,好食酸咸,甚者作寒热,呕吐痰水。轻者不必服药,重者以半夏汤,茯苓丸可也。


【主意】


血夺胃气呕咽干,一云痰火自相搏,饮食下咽随口出,致令恶阻食难吞。半夏茯苓汤要药,二陈藿术亦为尊。脉分热冷并虚实,顺气和脾胎自安。


半夏汤


半夏(姜制) 缩砂(各二两) 茯苓 白术(炒) 杏仁(去皮尖) 芍药(各五两) 竹叶(三十片) 大枣(五枚) 陈皮(五两)


水煎服半夏甘而益脾,辛而散滞。姜所以制半夏之毒也。脾喜燥而畏湿,故用白术燥脾,茯苓渗湿。


脾喜通而恶塞,故用杏仁利气,陈皮泄气,竹叶清气,能去水中之火,芍药味酸,能泻土中之水,大枣取其甘而益脾耳。


茯苓丸


赤茯 人参 桂心 干姜(炙) 半夏(制) 陈皮(各一两) 白术(炒) 干葛 枳壳 甘草(炙)


共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一日三服


半夏茯苓汤


半夏(制) 茯苓(八分) 砂仁(炒) 陈皮 甘草(各四分)


加枣、姜、乌梅,水煎服二三剂,再服茯苓丸。此方健脾化痰滞要药,或加白术为好。若食滞加枳壳,气恼加柴胡。


回春散


白茯苓(一钱) 半夏(制,一钱) 陈皮(五分) 苍术 浓朴(各一钱、姜汁炒)砂仁(五分) 藿香(八分) 干姜(二分) 乌梅(一个) 甘草(三分)


加姜三片,水煎服。


所谓阻者,经血既闭,痰水积于中,阻其脏气,不得宣通也。


《金匮》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者治逆,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娄全善曰∶恶阻者,谓呕吐、恶心、头眩恶食、择食是也。绝之者,谓绝止医治,候其自安也。尝治一二妊妇恶阻病,呕吐愈治愈逆,因思仲景绝之之旨,遂停药月余自安。大哉!圣人之道也。徐忠可曰∶其期有未满六十日则胎未成,又加吐利,因医者以安胎为主,见而用条芩、砂仁之类,则脾胃实有受伤处,但当断绝病根为主,不得泥安胎之说,故曰绝之。)


妇人所食谷味,化为血气,下为月水。凡妊娠之初,月水乍聚,一月为媒,二月为胚,三月为胎,成则男女上食于母。然在三月相火化胎之候,未能上食于母,血气未用,五谷不化,中气壅实,其为郁滞、痰火、秽恶之气尽冲于胃,所以恶心有阻也。其候心中愦闷,头眩,四肢懈惰,恶闻食气,多睡少起,酷嗜酸盐果实者,乃肝肾不足,引以自救也。


凡孕二、三月间,妊妇禀受怯弱,便有阻病,呕逆不食,或心烦闷,状如醉酒,肢体沉重,择食,恶食,头目昏眩,此乃气血积聚以养胎元,其精血内郁,而秽腐之气上攻于胃,是以呕逆不能纳食;血既养胎,心失所荣,是以心虚烦闷。法当调血散郁,用参、术、甘草补中气;桔红、紫苏、木香、生姜散郁气;茯苓、麦冬、黄芩、竹茹清热解烦,名参桔饮,所谓胎前须顺气者此也。但胎前无寒,胎后无热,至于恶阻呕吐,尤多属热。然亦有因寒而吐者,乃因病而非因恶阻也,不止则虚矣。当以人参干姜半夏丸主之,不可过用辛药。若吐甚而愈止愈急者,用仲景法,停药月余自安矣。


《千金方》有半夏茯苓汤、茯苓丸,专治恶阻,比来少有服者,以半夏能动胎,胎初结,虑其辛燥易散也,须姜汁炒以制其毒。凡恶阻非半夏不能止,故仲景用人参半夏干姜丸。罗谦甫用二陈去陈皮、甘草,即名半夏茯苓汤。朱丹溪谓肥人多因痰,瘦人多因火,用二陈加减,并治胎前恶阻,痰逆呕吐,心烦,头眩,恶食俱效。经云有故无殒是也。立斋曰∶半夏乃健脾气,化痰滞主药,脾胃虚弱呕吐,或痰涎壅滞饮食少、胎不安,必用半夏茯苓汤,倍加白术安胎健脾。常用甚验也。恶阻兼腰痛者,防胎堕下,尤宜二陈四物,加条芩、白术,和中理脾为主,不可升举。盖呕逆气已上升,药再上升,则犯有升无降,上更实而下更虚,益促其堕矣。


由妇人禀气怯弱.或有风疾.或有痰饮.凡娠便是有痰.其妇颜色如故.脉息和顺.但觉肢食恶闻气味.好食酸咸.甚者作寒热.呕吐痰水.轻者不必服药.重者以半夏汤.茯苓丸可也.


【主意】


血夺胃中呕吐下.一云痰火自相搏.饮食下咽随口出.致令恶阻食难吞.半夏茯苓汤要药.冷热间虚实.顺气和平胎自宁.


半夏汤


姜半夏 茯苓(各二钱) 煨姜(六分) 白术 杏仁 陈皮 白芍(各钱半) 竹叶(二十片)


茯苓丸


赤茯苓(一两) 人参(五钱) 桂心(三钱) 干姜(八分) 半夏 陈皮 白术 甘葛(各四钱)


(二钱) 为末.密丸.每日三服.每服三十丸.


半夏伏苓汤


半夏 茯苓(各八分) 砂仁 陈皮 甘草(各四分) 加乌梅(一枚) 姜(二片) 枣 (五枚)


回春方


茯苓 半夏 浓朴 苍术(各一钱) 陈皮 砂仁(各五分) 炙甘草 干姜(各三分) 藿香((三片) 煎服.


怀孕三月.恶心而阻隔饮食是也.亦有六七个月.尚病呕者治同.然肥人责之痰.瘦人责之火.俱宜二陈汤.加白术.黄芩.或加香附.砂仁.姜汁.竹茹.与吐家同.如或因气者.脉必沉 .治兼舒郁.加抚芎.香附.不可过用辛药.妊娠禀受怯弱.便有阻病.状如病酒.颜色如故.脉息和顺.但觉肢体沉重.头目昏眩.择食恶食.好酸咸物.若甚者.则作寒热.心下愤闷.呕吐痰水.恍惚不支.古名恶阻.治先脾胃而清火.化痰.如吐甚者.愈止愈吐.仲景云.停药月余自安.孕妇饮食失宜.停滞作呕.宜和平消导.不可作恶阻治.如脾胃弱者.加人参.白术.治恶阻必用大半夏汤.加减如头眩痰多.加旋复花.有火加姜汁.炒黄连.竹茹.


大半夏汤


半夏 陈皮 茯苓(各二钱五分) 生姜(一钱)


水煎服.


日久津液损.胃燥干哕.不纳汤水.用二陈汤合四物汤.加竹沥.姜汁.润以降之.


此症右脉必弦数.左脉必微弱.昧者谓半夏犯胎.地黄腻膈.乃知常而不达变也.吐多脉弱.体倦不纳谷.用六君子汤.加麦 .生姜.左脉弦急.心下胀闷.恶心不止者.挟肝气上冲也.宜茯苓汤下抑青丸.


抑青丸


黄连(一两) 为末.丸如麻子大.每服白汤下二三十丸.


左脉弱而呕.当服理血归脾药.盖以无阴而作呕也.


胁胀或寒热往来.面色青黄.此木克土也.宜六君子汤加柴胡.桔梗.枳壳.兼腰痛胎欲堕.宜二陈汤合四物汤.加白术.黄 .黄芩.阿胶.如胀闷.加缩砂仁.


吐而心烦.用竹茹.麦冬.前胡.橘红.芦根.煎汤徐服.


因食冷物.及凉药.吐不止.以丁香.炮姜.加半夏汤温之.恶阻渐退.则徐服后方.


归芩参附汤


当归(三钱五分) 川芎(一钱七分) 茯苓 人参 生地 香附子(各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黄芩(七分) 麦冬(一钱五分) 姜枣引.


吐虽定.每食粥则口酸.此肝火盛.宜用川芎.陈皮.栀子.(炒) 茯苓.生姜.煎汤下抑青丸.


吐定之后.须用大补.宜人参.白术.当归.黄 .陈皮.茯苓.煎服.如有火加条芩.腰痛加杜仲.川断.每日一服.


晕眩倦怠.?


单参橘饮


人参(一钱) 橘红 藿香 甘草(各四分) 白术 当归(各二钱) 半夏(八分) 砂仁(三分)竹茹(四分) 如肥人加竹沥(半匙)


仲仁治恶阻方


人参 陈皮 竹茹(各一钱) 麦冬 木瓜(各三钱) 藿香(五分) 枇杷叶(三大片无则芦根代之)


一法妊娠恶食.以所思食任意食之.必愈.


(谓呕吐、恶心、头眩、恶食、择食是也)


《千金方》云∶凡妇人虚羸,血气不足,肾气又弱,或当风饮冷太过,心下有痰水者,欲有胎而喜病阻。所谓欲有胎者,其人月水尚来,颜色肌肤如常,但苦沉重愦闷,不欲饮食,又不知其患所在,脉理顺时平和,则是欲有娠也。如此经二月日后便觉不通,则结胎也(仲圭曰∶此说难于取信。受孕之预兆即是恶阻,但必发于经水已闭之后,断无见于月事通行之际。藉曰有之亦病而非娠也)。阻病者,患心中愦愦,头重眼眩,四肢沉重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啖咸酸果实,多卧少起(恶阻俗谓病儿。然亦间有不病者,又不拘于强弱,此何以故?即俗所谓胎气好恶。阻亦有寒热,不可不知)。世谓恶食至三四月日已上,皆大剧吐逆不能自胜举也。此经血既闭,水渍于脏,脏气不宣通,故心烦愦闷,气逆而呕吐也。血脉不通,经络否涩,则四肢沉重。挟风则头目眩也。甚者或作寒热,恍惚不能支持,第症有轻重耳。轻者不必服药,重者须以药疗之,使痰水消除,便能食也。既得食力,体强气壮,力足以养胎,母便健矣。盖半夏茯苓汤、茯苓丸,端治恶阻,然此二药比来少有服者,以半夏有动胎之性。盖胎初结,虑其易散,不可不谨也。张仲景《伤寒论》中黄龙汤正谓娠孕而设也(即小柴胡大半夏)。《局方》则有人参丁香汤,杨振则有人参橘皮汤,王子亨立白术散,陈士明用醒脾饮,皆不用半夏而服之多效。


按薛氏曰∶前症若中脘停痰,用二陈加枳壳。若脾胃虚弱,用异功散。若饮食停滞,用六君子加枳壳。若胃气不足,用人参橘皮汤。兼气恼加枳壳,胸胁否满更加苏梗,胁痛再加柴胡。若饮食少思用六君子加苏梗、枳壳,头晕体倦用六君子汤。若脾胃虚弱,呕吐不食,用半夏茯苓汤。盖半夏乃健脾气、化痰滞之主药也。脾胃虚弱而呕吐,或痰涎壅盛而饮食少思,胎不安者,必用茯苓半夏汤,倍加白术。然半夏、茯苓、陈皮、砂仁善能安胎气、健脾胃也。若左脉弱而呕,服诸药不止者,当用调理归原药则愈。经云无阴则呕是也。



妊娠脾胃虚弱爽气而痰涎内滞,致恶心眩晕呕吐涎饮,恶食择食谓之恶阻。血弱不能配气而气逆呕吐亦为恶阻,均当见于二三月时。


●脉法


脉沉气滞,滑为痰阻,紧是寒侵,数乃热壅,脉若弦虚肝木乘脾。


●治法


流湿化气以治其标,健脾和血以疗其本,寒宜温调,热当清降,气虚血虚补养滋培。


●用药


主以二陈汤,胸满加枳壳,脾虚加白术,气郁加香附,气虚加人参,气不顺加苏梗、乌药,腹中痛加木香、砂仁,脾虚异功散,胃虚人参橘皮汤,脾胃两虚六君子汤,气血两虚半夏茯苓汤。


●选方


半夏茯苓汤


治妊娠恶阻脉软弦者。


半夏(一钱半,制) 熟地(三钱,砂仁末炒) 人参(八分) 白芍(一钱半,炒) 川芎(一钱)陈皮(一钱半) 白术(钱半,炒) 茯苓(一钱半) 全福花(一钱半,绢包) 桔梗(三分)


水煎去渣温服,挟热加黄芩,挟寒加生姜。


妊娠二三月气血两亏,脾胃不运,挟痰饮而呕吐涎沫眩晕倦怠谓之恶阻。人参扶元补气,白术健脾生血,川芎行血中之气,白芍敛脾胃之阴,熟地补阴滋血,茯苓渗湿温中,桔梗清咽利膈,陈皮利气和胃,半夏醒脾胃以豁痰,旋复花理风气以涤饮,水煎温服,使脾胃调和则血气内充而痰涎自化,何恶阻不退妊娠不宁乎。挟热加黄芩,挟寒加生姜,均是随证调治之法。


缩砂二陈汤


治妊娠恶阻脉弦滑者。


半夏(一钱半,制) 茯苓(一钱半) 陈皮(一钱半) 甘草(五分炙) 乌梅(三钱) 砂仁(八分,炒黄) 生姜(二片) 红枣(四枚)


水煎去渣温服。


妊娠痰饮内滞扰动于中,故气逆呕吐,饮食少思,此恶阻之由于痰饮焉。半夏快脾胃以消痰,茯苓渗湿气以涤饮,陈皮利气和胃,炙草益胃缓中,乌梅敛逆气以收津液,砂仁醒脾胃以安胎气,生姜、红枣温胃养心兼调营卫,水煎温服,务使痰化饮消,则逆气顿平而脾胃调和,岂有饮食不进,恶阻不除乎。


参橘散(即人参橘皮汤)


治恶阻心烦腹闷脉软弦滞者。


人参(一两) 浓朴(一两制) 白术(二两炒) 茯苓(一两半) 麦冬(三两,去心) 陈皮(一两半)甘草(五钱,炙) 生姜(五片) 竹茹(一两)


制为散,水煎三钱,去渣温服。热盛者加炒黑山栀。


妊娠脾肺两亏,不能运化湿热而呕吐心烦,腹中满闷,此恶阻之由于气亏湿热焉。人参补脾肺之虚,浓朴除中州之满,白术趁脾运湿,麦冬润肺清心,炙草缓中益胃气,茯苓渗湿和脾气,陈皮利气和中,竹茹清热解郁,生姜散豁痰涎也,为散水煎。热甚加炒山栀以清降之,务使湿热顿化则元气内充而运化有权,何患服满不退,心烦呕吐不除乎。


【歌】恶阻生于二月时,心烦闷乱食难施。胚胎经隧多壅塞,浊气攻冲运化迟,气郁停痰兼胃实,虚寒肝火并忧思,大都止呕调脾胃,顺气和中最得宜。


【论】恶阻者,谓妊娠吐呕、恶心、头眩、恶食、择食是也。《产宝》谓之子病。巢氏谓之恶阻。陈良甫谓胃气怯弱,中脘停痰,脉息和顺,但四肢沉重,头眩择食,惟嗜酸咸,甚者寒热呕吐,胸膈烦满,半夏茯苓丸。


张仲景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于法六十日当有此症,设有医者治逆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金匮要略》曰∶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


【脉】呕吐痰水寸必沉滑,涩郁迟寒微虚数热,怒气伤肝脉弦而弱,或虚或实有力无力。


痰水


恶阻多因胃有痰,饮随气上亦相参,二陈砂藿堪和胃,若喜酸尝主是男。戴复庵曰∶胎前恶阻见物呕吐,嗜酸咸物,多卧少起,俗名病鬼。盖其人宿有痰饮,血壅遏而不行,饮随气上停滞肝经,故喜酸物,金能克木,以辛胜之,小半夏茯苓汤主之,或二陈汤、砂仁、藿香。


虚寒


胃虚令人常吐食,胃冷无缘纳水浆,二者必然脉迟细,人参半夏与干姜。


肝火


小腹平明气上冲,因而郁塞满胸中,厥阴相火冲于胃,茹橘芦根用总同。罗大无曰∶妊娠三月呕吐恶阻,每至寅卯时觉小腹有气上冲,然后膈满而吐,此肝火挟冲脉之火上冲也,用沉香磨水,化抱龙丸一服,胸膈气不升吐自止也。


气郁


气郁中焦呕吐生,头眩胸满胀非轻,脉来左手弦而弱,苓半煎汤下抑青。朱丹溪曰∶呕吐晕眩,脉左弦而弱,此恶气因怒气所激,肝气伤乃挟胎气上逆,参术补之非也,宜半夏茯苓汤下抑青丸,或砂仁炒为末,淡姜汤调服二钱。


胃实


气血成胎二月间,中焦壅塞不能还,必然秽浊攻于胃,水谷如何得下关。芦根汤。丹溪曰∶妊娠呕逆不食,心烦闷乱,乃是气血积聚以养胎元,精血内郁,秽浊之气上攻于胃,宜陈皮半夏汤。


用药大法


李茂翁曰∶左脉弱而呕,服诸药不止者,当服理血归原药则愈矣。经曰∶无阴则呕是也。归原散。薛立斋曰∶中脘停痰,二陈汤加枳壳,若饮食停滞,六君子汤加枳壳,若脾胃虚弱,异功散。胃气不足,人参桔皮汤。气恼加枳壳,胸胁痞闷加苏梗,胁痛加柴胡,饮食少思六君子加枳壳、苏梗,头晕体倦六君子,脾胃虚弱,呕吐不食,半夏茯苓汤加白术。盖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砂仁善能安胎气,健脾胃,予常用验矣。故王子亨白术散、局方人参丁香散、杨振人参桔皮汤、齐自明醒脾饮,不用半夏亦可。


【方】


半夏茯苓丸


茯苓 半夏 桔皮 枳壳 人参 甘草 干姜


蜜丸每服二十丸。《肘后方》无姜、半。只五品。


干姜人参半夏丸


干姜 人参(各一两) 半夏(二两) 生姜汁


糊丸,砂仁汤下。


橘皮竹茹汤


橘皮 竹茹 茯苓 半夏 生姜


水煎服忌羊、鸡、鱼、面。


芦根汤


生芦根 桔皮 生姜 大腹皮 枇杷叶


水煎。


归原散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半夏 桔梗 甘草 枳壳 川芎 当归 白芍 丁香


姜枣水煎。


半夏茯苓汤


半夏 茯苓 生姜 桔皮 人参 旋复花 白芍 甘草 川芎 桔梗 细辛 生地


如热去细辛加知母,泻去生地,二服后,服茯苓丸。


二香散


香附(一两) 藿香(五钱) 甘草(二钱)


为末砂仁汤调服二钱。


恶心、头眩、恶食、择食是也。


怀娠两月,宜绝医药。妊娠一月,足厥阴脉养之;二月足少阳脉养之,多致恶心、头眩、喜酸,俗为之病儿,非医药所治,治之则愈甚,待其自安可耳。


怀娠一月,不须安胎。胎未成而呕吐,母病也。若注意安胎,便用砂、芩之类,则反伤脾胃,故但当治其母病,则呕逆自止,惟方药有与病相合,而于胎不相宜者,当去之。


中气不运。孕当两三月,因中气多滞,不能运化,不思谷味,闻食即恶心,多阻,宜疏理脾胃,香砂六君子汤。(和三.)加乌梅亦可。


禀受怯弱。气血不足,转致内郁,郁气上冲于胃则呕逆,血虚而心失所养则烦闷。宜调血散郁为主,参橘饮。(和一。)


甚有虚弱之极,或作寒热往来,倦怠不能自支,此肝肾不足也,须兼补足厥阴与足少阴经。


胃有痰饮。血壅不行,则饮随气上,停滞肝经,故喜酸物,惟金能克木,宜以辛味胜之,砂仁、藿香,自不可少。


半夏虽损胎,不妨权用,但不宜多耳。半夏茯苓汤可酌用之。(和二。)


胃气虚寒。宜温补脾胃,以下其逆气,六君子汤。(补一。)


肝火冲胃。寅卯时觉少腹有气上冲,此肝火挟冲脉之火上冲也,故心中烦愦热闷,呕逆不止。宜竹茹麦冬汤。(寒一。)


气郁伤肝。大怒后,肝气挟胎气上逆也,故胸满眩晕而吐逆,宜疏肝,不宜补气。抑青丸可治。(散一。)


外伤风寒。呕而头晕,亦有兼风寒外袭者。宜于调气之中,加紫苏以散之。虚则可投参苏二味。


上实下虚。恶阻若兼腰痛,谨防胎堕。宜六君合四物去川芎,加川断、杜仲以安之。切勿用升举药,愈升则上愈实而下愈虚,是促其堕矣。(补一、补七。)


呕吐不受药。津液燥涸,少阴虚火上浮,厥阴郁火上达,少阳伏火上乘,是以呕吐不能受药也。速当救急以治其标,滋阴清燥汤。(寒一。)


(孕妇呕吐,名曰恶阻,非谓经阻而言)


娠妊之际,经不行。浊气凝滞,上干清道,或中脘停痰,胸膈满闷,眩晕呕吐,或倦卧无力,而不喜食;或一时觉大病之象,或过时而全无病;此所谓孕妇多怪病,实非病也,名恶阻。方用二陈汤加枳壳炒,砂仁研去壳,以安胃化痰。若脾气虚,用六君子汤加紫苏梗(五分),枳壳(五分,炒),砂仁(五分,炒),香附(八分),加姜枣煎服。其半夏必用姜水泡洗三次。若与人参同用更稳。恶阻之症,虽属寻常,然呕多不食,气必上逆,逆则防冲,动心包,孕妇有碍,急宜安胎调胃。


二陈汤


制半夏(一钱,泡) 广陈皮(七分) 白茯苓(一钱二分) 炙甘草(五分) 本方加人参(八分),白术(一钱),即六君子汤。俱宜加姜枣煎服。



怀孕三月恶心,而阻隔饮食是也。


眉批∶妊娠禀受怯弱,便有阻病。如颜色如常脉息和顺,但觉肢体沉重,头目昏眩,择食恶食爱酸者,当以所思之食,任意食之。轻则勿药可愈,此症右脉必弦数,左脉必微弱。


亦有六七月,尚病呕者,治同然。肥人责之痰,瘦人责其火,俱宜二陈汤加白术,黄芩或加香附,砂仁,姜汁、竹茹与吐家同。


二陈汤


制半夏 陈皮 茯苓(各一钱五分) 炙草(八分) 加生姜(二片) 枣(五枚)


日久津液损,胃燥干哕,不纳汤水,用二陈汤和四物汤加竹沥,姜汁润以降之,昧者,谓半夏犯胎,地黄泥膈,乃知常而不达变也。如吐多脉弱,体倦不纳谷,用六君子汤加麦冬,黄柏、生姜,如左脉弦急,心下胀闷,恶心不止者,挟肝气上冲也。宜煎茯苓汤下抑青丸平之。胁胀或寒热往来,面色青黄,此木克土也。


宜六君子汤加柴胡,桔梗、枳壳。兼腰痛者,防胎欲坠,宜二陈汤合四物汤加白术、黄 、黄芩、阿胶。如胀闷加缩砂仁。吐而心烦用竹茹、麦冬、前胡、橘红、芦根煎汤徐服。


因食冷物及凉药,吐不止者,以丁香、泡姜加二陈汤煎服温之。恶阻渐退、则徐服后方补之。


抑青丸


黄连(一钱为末)


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眉批∶若吐虽定,而每食粥饭则口酸此肝火盛,宜用川芎、陈皮、黑山栀、茯苓、生姜 煎汤下抑青丸。


归苓参附汤


当归(三钱五分) 川芎(一钱七分) 茯苓 党参 生地 香附(各二钱) 白术 麦冬(一钱五分) 黄芩(七分)


姜枣饮


单氏参橘饮


治恶阻。


人参(一钱) 当归 白术(各二钱) 橘红 藿香 甘草(各四分) 半夏(八分) 砂仁(三分) 竹茹(四分) 如肥人加竹沥半匙。


恶阻,谓呕吐、恶心、头眩、恶食、择食是也。


千金方云∶凡妇人虚羸,血气不足,肾气又弱,或当风饮冷太过,心下有痰水者,欲有胎而喜病阻。所谓欲有胎者,其人月水尚来,颜色肌肤如常,但苦沉重愦闷,不欲饮食,又不知其患所在,脉理顺时平和,则是欲有娠也,如此经二月日后,便觉不通,则结胎也。阻病者,患心中愦愦,头重眼眩,四肢沉重,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啖咸酸果实,多卧少起,世谓恶食(恶阻俗谓病儿,然亦间有不病者,又不拘于强弱,此何以故?即俗所谓胎气好)。其至三四月日以上,皆大剧吐逆,不能自胜举也,此由经血既闭,水溃于脏,脏气不宣通,故心烦愦闷,气逆而呕吐也。血脉不通,经络痞涩,则四肢沉重,挟风则头目眩也,觉如此候者,便宜服半夏茯苓汤数剂,后将茯苓丸,痰水消除,便欲食也,既得食力,体强气壮,力足养胎,母便健矣。


大全云∶妊娠禀受怯弱,便有阻病,其状颜色如故,脉息和顺,但觉肢体沉重,头目昏眩,择食,恶闻食气,好食咸酸,甚者或作寒热(恶阻亦有寒热,不可不知),心中愦闷,呕吐痰水,恍惚不能支持,巢氏谓之恶阻,但证有轻重耳,轻者不服药亦不妨,重者须以药闻之,《千金方》以半夏茯苓汤、茯苓丸专治阻病,然此二药,比来少有服者,以半夏有动胎之性。盖胎初结,虑其易散,不可不谨也;张仲景《伤寒论》,有用黄龙汤者,小柴胡汤中去半夏是也;此盖为妊娠而设焉;王子亨则有白术散;《局方》则有人参丁香散;杨振则有人参橘皮汤;齐士明则有醒脾饮,(醒脾二字足以尽之也)皆不用半夏,用之多效。


李茂翁云∶若左脉弱而呕,服诸药不止者,当服理血归原药则愈。经云无阴则呕是也。薛氏云∶前证若中脘停痰,用二陈药加枳壳,若饮食停滞,用六君子加枳壳;若脾胃虚弱,用异功散;若胃气不足,用人参橘皮汤;兼气恼,加枳壳;胸胁痞闷,更加苏梗;胁痛,再加柴胡;若饮食少思,用六君子加紫苏、枳壳;头晕体倦,用六君子汤;若脾胃虚弱,呕吐不食,用半夏茯苓汤;盖半夏乃健脾气、化痰滞之主药也,脾胃虚弱而呕吐,或痰涎壅滞,饮食少思,胎不安,必用半夏茯苓汤,倍加白术。然半夏、白术、茯苓、陈皮、砂仁,善能安胎气,健脾胃,予常用之验。


半夏茯苓汤 治妊娠恶阻,呕吐心烦,头目眩晕,恶闻食气,好食酸咸,多卧少起,百节烦疼,羸瘦有痰,胎孕不牢。


半夏(汤洗七次,姜汁炒黄) 白术 陈皮(各一钱) 熟地黄(胸满者去之) 旋复花(无痰涎不用)


桔梗 人参 芍药 川芎 甘草(各五分)


上 咀,加生姜三片,水煎,空心服,兼服后茯苓丸。《千金方》无旋复花,有紫苏叶、细辛。有热加黄芩。有客热烦渴口疮,去橘皮、细辛,加前胡、知母各七分半。若腹冷下利,去地黄,加炒桂心五分(有热是内热,有客热是邪热,桂心炒用,即不堕胎,然非真腹冷不利者,不宜)。若胃中虚热,大便秘,小便赤涩,去地黄,加大黄七分半,黄芩一钱。


(加大黄又是一案)


陈皮半夏汤 治怀妊气血不足,胎气始盛,逆动胃气,恶阻呕吐,不进饮食。


陈皮(去白,盐水炒) 茯苓(各一钱) 半夏(制,一钱半) 子芩(淡姜汁炒) 枳壳(麸炒)


紫苏(各八分) 甘草(炙,五分)


上切一剂,生姜三片,水一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旋复花汤 疗妊娠六七月间,胎不安常处,亦治阻病。(补脾利气,行痰水)


旋复花(五分) 白术 浓朴 枳壳 黄芩 茯苓(各一钱五分) 半夏 芍药 生姜(各一钱)


上 咀,作一服,水煎,食前温服。


缩砂二陈汤 治妊娠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呕吐不止,(此方有辛散酸收之妙)


半夏 陈皮(去白) 砂仁(炒,各一钱) 白茯苓(二钱) 甘草(炙,五分)


上加生姜三片,枣一枚,乌梅肉少许,水煎服一二剂,后服茯苓丸。


参橘散 治妊娠恶阻,吐逆痰水,不食,心虚烦闷。(重在心虚烦闷,故用麦门、竹茹)


人参 橘皮(去白) 茯苓 麦门冬(去心) 白术 浓朴(姜汁炒,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加生姜七片,竹茹如弹子大,水煎服。


青竹茹汤 妊娠恶阻,呕吐不食。(此方清而不寒,自是一法)


竹茹(弹子大一团) 橘皮 白茯苓(各一钱半) 半夏(汤泡七次) 生姜(各二钱)


上锉,水煎温服,忌羊肉饧 等物。


芦根汤 治妊娠呕吐不食,兼吐痰水。(清肺胃,降逆气,散滞气,而不用半夏,又是一法)


生芦根(七分) 橘红(四分) 生姜(六分) 槟榔(二分) 枇杷叶(三分)


上切,以水二盏煎七分,空心热服。


一方 治妊娠恶食,心中烦愦,热闷呕吐。


青竹茹 麦门冬(各三两) 前胡(二两) 橘皮(一两) 芦根(一两)


如体热,四肢烦热,加地骨皮一两。


上切细,以水一大升煮半升,去渣,分两服,食前服。


人参半夏丸 治妊娠恶阻酸心,胸腹冷痛,吐逆不食。


人参 半夏(汤泡七次) 干生姜(各半两)


上为末,以生地黄汁浸蒸饼为丸(生地汁浸蒸饼法,不特制半夏之燥,而又不伤血分,妙妙),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饮下。


楼氏曰∶《大全》方论半夏动胎而不用,今仲景岂独不知此,而用于此方乎?予治妊娠阻病,累用半夏,未尝动胎也。经云有故无殒是也。


茯苓丸 治妊娠恶阻,心中烦闷,吐痰眩晕。先服半夏茯苓汤两剂,后服此药。


赤茯苓 人参 桂心 干姜(炮)(前方用干生姜,此用炮姜,又用桂心,亦大热矣。而炮而生,又复有别,不可不知) 半夏(洗七次,焙) 陈皮(各一两) 干葛根 白术 甘草(炙) 枳壳(去白麸炒黄,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日三服。一方加麦门冬。


《肘后方》加五味子。


归原散 治妊娠恶阻,呕吐不止,头痛全不入食,服诸药无效者。


人参 甘草 川芎 当归 芍药 丁香(各半两) 白茯苓 白术 陈皮(各一两半) 桔梗(炒) 枳壳(炒,各二钱半) 半夏(洗炒黄,一两)


上 咀,每服三钱,加生姜五片,枣一枚,水煎服。


橘皮汤 治妊娠呕吐,不下食。


橘皮 竹茹 人参 白术(各二钱) 生姜(一钱) 浓朴(一钱半)


上锉,水煎服。


恶阻恶食,责之脾虚,呕吐,责之有火。所谓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也。此方竹茹能平少火,浓朴能下逆气,橘皮、生姜所以开胃,人参白术所以益脾,开胃益脾,欲其安谷云尔。


白术汤 治胃虚,恶阻吐水,甚至十余日,水浆不入者。


白术(炒,一两) 人参(五钱) 丁香(二钱半) 甘草(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五片,水煎,食前温服。


人参丁香散 治妊娠恶阻,胃寒吐逆,翻胃吐食,及心腹刺痛。


人参(五钱) 丁香 藿香(各二钱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服。


二香散 治妊娠胎动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起坐觉重。


香附子(一两) 藿香叶 甘草(各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下,不拘时。


白术散 治妊娠胎气不和,不进饮食。


白术(炒) 人参 紫苏(各一钱) 青皮(去白) 川芎 诃子(各八分) 甘草(炙,五分)


上 咀,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以上数条,方法俱备)


保生汤 治妊娠恶阻,少食呕吐,或兼吐泻作渴。


人参(一钱) 白术(炒) 甘草(炒) 香附 乌梅(一方作乌药)(吐泻作渴,则效在乌梅矣,作乌药者非) 橘红(各五分)


上锉,加生姜,水煎服,觉恶心呕吐加丁香。


缩砂散 治妊娠胃虚气逆,呕吐不食。


缩砂仁为末,每服二钱,生姜或米饮调服。


龚子才治刘尚书外家,有孕患恶阻,呕吐不止,饮食不下,心中烦躁,头目眩晕。咸以二陈汤、藿香正气散、保生汤之类,遍投不效。诊之,左脉微数,气口数,此血虚气盛有火也。若不养血,则火不降,火不降则呕不止。以茯苓补心汤加姜汁炒黄连、竹茹,二服全愈。


卢不远治史氏妇,呕吐之声,远闻百步。脉之,左关鼓指,不连于寸,两尺滑搏,于左独加,水饮不入唇七日矣。与透肝之剂,断其必男。药进而呕定,月足果产男。是证初寒热大作,呕吐不食,人皆以为伤寒。卢以尺中脉搏,知其为妊;其关不连寸者,盖肝郁善怒而不能发也。顺其性而伸之调之,肝舒气平,恶自无阻,而呕自定耳。


冯楚瞻治一妇,妊娠三月而大吐,两月有余,药食俱不能受,六脉沉微已极,竟根据脉立方,以人参五钱,炙甘草一钱,炮姜、制附各一钱五分,数剂而愈,胎亦安然。经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柴屿青治翁氏家人沈泰女,怀娠三月,患恶阻。医以感冒治之,方中用半夏二钱,连投二剂,腹痛异常,身热盗汗,历有二旬。求诊,柴谓半夏乃孕妇所禁,如何可用二钱?无怪乎腹痛之甚也,其胎不堕幸矣。遂与养阴之剂,半月而瘥。并令其八月后服达生散十余剂,至临产生理甚顺而速,得举一子。


张路玉治钱氏妇,去秋疟久大虚,饮食大减,经水不调,季冬略行一度,今春时发寒热,腹满不食,服宽肠利水药不应,拟进破血通经之剂。张诊之,其脉左手厥厥动摇,右关与两尺虽微弦,而重按久按却滑实流利,惟右寸左关虚濡而数,寻之涩涩少力,此阴中伏阳之象,洵为胎脉无疑。良由中气虚乏,不能转运其胎,故作胀耳。前医曰∶自结缡至今,距十二载,从未受孕,病后元气大虚,安有怀子之理?张曰∶向之不孕,必有其故。今病后余热留于血室,因而得孕,亦恒有之理。细推病机,每粥食到口,辄欲作呕,惟向晚寒热之际,得热饮入胃,其寒热顿减,岂非胃气虚寒,水精不能四布,留为涎液,汪洋心下乎?俗名恶阻是也。其腹满便难之虚实,尤当明辨。《金匮》云∶跗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必便难,乃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柔药服之。况大便之后,每加胀急,以里气下通,浊阴乘之上扰,与得下临时宽快回殊。其治虽当以安胎为主,但浊阴之气,非藉辛温,不能开导其结。遂疏六君子汤,益入归、芍以收荣血之散,稍借肉桂为浊阴之向导,使母气得温中健运之力,胎息无浊阴侵犯之虞。桂不伤胎,庞安常先有明试,余尝屡验之矣。服后寒热渐止,腹胀渐宽,饮食渐进,胎息亦渐形着。至仲夏,因起居不慎,而胎漏下血,前医犹认石瘕,欲进破积。喻以左寸动滑,断属干象,与扶脾药得安,后产一子。


陈三农治恶阻,诸药不纳,以苏梗三钱,砂仁一钱煎服。或乌药为君,沉香次之,人参、甘草又次之,为细末,以姜切片粘药末咬嚼,咽津液送至丹田,过一时,又如此嚼,即愈。


一孕妇呕吐酸水,胸满不食,此脾土虚,为肝木所侮。用六君子加白芍而愈,又用四君子加枳、桔而安。


万密斋治徽商吴俨妻,年三十余,少子二岁尚食乳,月水未行,因反目激怒,得呕逆病,食入随吐。凡所食物,鼻中即作其臭,医俱作反胃治不效。其脉左三部沉实搏手,右三部平和,曰∶此有孕也,当生二男。


汪曰∶前生三子,皆三岁而后孕,今儿方二岁,经水未动,宜非孕也。曰∶身自有孕,且不知之,况医人乎?宜其治之不效。盖怒伤肝,肝传心,诸臭皆属于心。心传脾,故随所食物,即作其气而出也。呕逆食臭,皆肝、心二脏之火炎上也。以黄芩一两,黄连、白术、陈皮、香附、茯苓各五钱,炒砂仁二钱,为末,神曲糊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未五日而安,后生双男。


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


○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妊娠吐呕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金匮》)


恶阻者,谓呕吐、恶心、头眩、恶食、择食是也。绝之者,谓绝止医治,候其自安也。予尝治一、二妊妇恶阻,病呕吐,愈治愈逆,因思仲景绝之之旨,以炒糯米汤代茶,止药月余,渐安。


○《大全》谓半夏动胎。


观仲景用干姜人参半夏丸,罗谦甫用半夏茯苓汤,丹溪用二陈汤加减,并治胎前恶阻,痰逆呕吐等证,俱效。


予用治恶阻,未尝动胎,正《经》云有故无殒是也。(娄全善)


妊娠之初,经脉内闭,育养胎息,肠胃阻洳,散入焦膈。若素有痰饮,则饮与血搏,食饮辄吐,头目旋晕,憎闻食气,喜啖酸咸,肢倦困懒,多卧少起,名曰恶阻。已产之后,胞外余血,败瘀流利,名曰恶露。盖恶者,不善不净之义。


阻者,阻节之阻。血搏痰饮,当渐消之。露者,露水之露,当急逐之。由是而知胎前曰恶阻,产后曰恶露。古人命名之意,良有以也。(《简易方》)


凡妊二、三月,呕逆不食,或心中烦闷,此乃气血积聚,以养胎元。精血内郁,秽腐之气上攻于胃,是以呕逆不食;血既养胎,心失所荣,是以心中烦闷。法当调血散郁,用参、术、甘草补中气,橘红、紫苏、木香、生姜散郁气,茯苓、麦冬、黄芩、竹茹清热解烦,名参橘饮。(朱丹溪)


恶阻多在三月,相火化胎之候。壮火食气,上冲胃口,食入即吐。少阴肾水养胎,少阳相火益炽,须用清肝滋肾汤,即六味加柴胡、白芍。先用逍遥止呕,甚则加茱、连。(赵养葵)


恶阻一证,古人以形病而脉不病别之。余谓恶阻无不喜食酸物,不若以嗜酸别之,更为明切。亦有妊妇气血调和,不患恶阻者,亦有虽患,轻而暂者,又不可不知。(沈金鳌)


妇人怀孕,其始证见恶阻,而恶阻自《金匮》有"绝之"之法,以下巢元方主于气凝血聚,陈良甫主于停饮积痰,仲景作寒治,太无、养葵作火论,病机可谓详悉。但胎前无寒,产后无热,此常法也。故恶阻呕吐,大抵寒少热多,总属血壅胎元,脏气不能宣通,停痰积饮,郁热壅滞,变而为火。故丹溪、立斋治以枳壳、紫苏、香、砂,为降气顺气之法。所谓胎前须顺气者此也。(萧慎斋)


选案


汪姓妇,经阻数月,发热呕吐,水浆不入,卧床不起,大肉尽脱。凡古方治恶阻者,试之殆遍,而无一效,转疑非孕。拟用真武重镇,药熟瓶破,因而中止。然气不相接,手足冷,形神败,冷汗出,已制木矣。诊尺中,尚有滑意。余曰∶果真阳脱胃绝,讵有尺滑之理?《经》曰∶食不得入,是有火也。吐甚胃伤,四肢主脾,故作厥耳。且呕吐一证,人惟责之胃,不知责之肾,而恶阻之病,多有冲阳上升而胃不安者,尤当求之于肾。爰酌嘉禾饮,君以熟地,臣以人参,佐以粟米,使以甘蔗汁,缓令呷尽。一日而呕定,凡三月而康,腹中生气跃动矣。是冬产一男。(汪广期)


恶阻,谓呕吐恶心,头眩,恶食择食是也。



〔《素》〕帝曰∶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岐伯曰∶身体有病,而无邪脉也。(腹中论)



〔《大》〕妊娠禀受怯弱,便有阻病。其状颜色如故,脉息和顺,但觉肢体沉重,头目昏眩,择食,恶闻食气,好食咸酸,甚者或作寒热,心中愤闷,呕吐痰水,恍惚不能支持,巢氏谓之恶阻,但症有轻重耳。



〔仲〕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上绝之者,谓绝止医治,候其自安也。子常治一二妇阻病吐,愈治愈逆,因思此仲景绝之之旨,遂停药,月余自安,真大哉圣贤之言也。



〔丹〕恶阻即从痰治,多用二陈汤。



〔罗〕半夏茯苓汤 治妊娠恶阻,呕吐心烦,头目眩晕,恶闻食气,好食酸咸,多卧少起,百节烦疼,羸瘦有痰,胎孕不牢。


半夏(洗,一两二钱半) 赤茯苓 熟地(各七钱半) 橘红 旋复花(《千金方》无旋复花,有细辛、紫苏) 人参 芍药 川芎 桔梗 甘草(各半两)


上 咀,每服五钱,姜七片,水煎,空心,兼服茯苓丸。若有客热烦渴口疮,去橘红、细辛,加前胡、知母七钱半。若腹冷下利,去地黄,加炒桂心半两。若胃中虚热,大便秘,小便赤涩,加大黄七钱半,去地黄,加黄芩二钱五分。


茯苓丸 治妊娠阻病,心中烦闷,吐痰眩晕。先服半夏茯苓汤两剂,后服此药。


赤茯苓 人参 桂心 干姜 半夏(汤泡七次,炒黄) 橘皮(各一两) 白术 葛根 甘草 枳壳(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日三服。一方加麦门冬,《肘后》加五味子。



〔仲〕妊娠呕吐不止者,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干姜 人参 半夏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丸。如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大全方》论半夏动胎而不用,今仲景岂独不知此而用于此方乎?予治妊阻病累用半夏,未尝动胎也。经云∶有故无殒是也。)



〔《大》〕治恶阻,吐清水甚,害十余日粥浆不入者。


白术(一两) 人参(半两) 丁香(二钱半) 甘草(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钟,姜五片,煎至七分,温服。


归原散 治妊娠恶阻,呕吐不止,头痛,全不入食,服诸药无效。


人参 甘草 川芎 当归 芍药 丁香(各半两) 白茯苓 白术 陈皮(各一两半) 桔梗(炒)枳壳(炒。各二钱半) 半夏(洗,炒黄,一两)


上 咀,每服三钱,生姜五片,枣一枚,水同煎


人参橘皮汤 治阻病呕吐痰水。


人参 橘皮 白术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甘草(三钱) 浓朴(制) 白茯苓(各五钱)


上为粗末,每四钱加淡竹茹弹子大,生姜三片,水同煎。


治 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


青竹茹 橘皮(各二两) 生姜 茯苓(各四两) 半夏(五两)


上细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渣,分三服。


治 妊娠呕吐不食,兼吐痰水。


生芦根(七分) 橘红(四分) 生姜(六分) 槟榔(二分)


上切,以水二盏,煎七分,空心,热服。


治 妊娠恶食,心中烦愦热闷,呕吐。


青竹茹 麦门冬(各三两) 前胡(二两) 橘皮(一两) 芦根(一握)


上切细,以水一大升,煮半升,去渣,分两服,食前。


安胎饮 治妊娠恶阻,心中愦闷,头重目眩,呕逆不食,或胎动不安,腰腹疼痛。


甘草 茯苓 当归 熟地 川芎 地榆 白术 黄 白芍药 半夏(泡七次,炒) 阿胶(炒。


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生姜四片,水同煎。


一妇人孕三月,吐痰水并饮食,每日寅卯作,作时觉少腹有气冲上,然后膈满而吐,面赤微躁,头眩,卧不起床,四肢疼,微渴。此肝火挟冲脉之火冲上也。一日甚,一日轻,脉和,右寸洪大,百药不效者将二月。予男病,偶用沉香磨水化抱龙丸,一服膈宽气不上冲,二三服吐止眩减,食进而安。又应氏妇得胎七月,嘈杂吐食,脉壅,心下满塞,气攻背,两肘皆痛,要人不住手以热物摩熨,得吐稍疏,脉洪大。


黄芩(二钱半,炒) 黄连(一钱,炒) 白术 半夏(各二钱) 甘草(炙) 缩砂(各五分)陈皮 当归 山栀 枳壳(炒) 香附 人参 苍术(各一钱) 茯苓(一钱半) 生姜(七片)


服二帖后,嘈杂吐止,心满塞退,但于夜间背肘痛,用摩熨,遂与抱龙丸化服,其疾如失。



〔丹〕一妇人年近三十,怀孕两月,病呕吐头眩,自觉不可禁持,以人参、白术、川芎、陈皮、茯苓等药服五七日,愈觉沉重。召予脉之,两手弦,左为甚而且弱。予曰∶此是恶阻,病必怒气所激。问之果然。肝气既逆,又挟胎气,参、术之补,大非所宜。教以时用茯苓汤下抑青丸二十四粒,五帖,自觉稍安。诊其脉略有数状,自言口干苦,稍食粥则口酸。予意其为膈间滞气未尽行,教全以川芎、陈皮、山栀、茯苓、生姜煎汤,下抑青丸十五粒。十余帖,余证皆平。但食及常时之半,食后觉口酸,不食觉易饥。予谓肝热未平,则以白汤下抑青丸二十粒,二十日而安。予又脉之,见其两手脉虽和平,而左手弱甚,此胎必堕,此时肝气既平,参术可用矣。遂用始初参、术等药补之,预防堕胎以后之虚。服之一月,胎自堕,却得平稳无事。抑青丸一味,黄连为丸是也。


娠妊之际,经脉不行,浊气上于清道,以致中脘停痰,眩晕呕吐,胸膈满闷,名曰恶阻。法当理脾化痰,升清降浊,以安胃气,用二陈汤加枳壳主之。若脾虚者,用六君子汤,加苏梗、枳壳、砂仁、香附主之。其半夏,虽为妊中禁药,然痰气阻塞中脘,阴阳拂逆,非此不除。以姜汤泡七次,炒透用之,即无碍也。若与参、术、同行犹为稳当。凡安胎气,止呕、定眩,须用白术为君,而以半夏、茯苓、陈皮、砂仁佐之,往往有效。夫妊娠恶阻,似属寻常,然呕吐太多,恐伤胎气,医者可不善为调摄乎!


二陈汤 六君子汤(俱见类中。


〔痰逆不食〕


恶阻谓呕吐恶心,头眩恶食择食是也。


〔千金〕凡妇人虚羸,血气不足,肾气又弱,或当风饮冷太过,心下有痰水者,欲有胎而喜病阻,所谓欲有胎者,其人月水尚来,颜色肌肤如常,但苦沉重愦闷,不欲食饮,又不知其患所在,脉理顺时平和,则是欲有娠也。如此经二月日后,便觉不通,则结胎也。阻病者,患心中愦愦,头重眼眩,四肢沉重,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啖咸酸果实,多卧少起,世谓恶食,其至三四月日以上,皆大剧吐逆,不能自胜举也。此由经血既闭,水渍于脏,脏气不宣通,故心烦愦闷,气逆而呕吐也。血脉不通,经络痞涩,则四肢沉重,挟风则头目眩也。觉如此候者,便宜服半夏茯苓汤数剂,后将茯苓丸痰水消除,便欲食也。既得食力,体强气壮,力足养胎,母便健矣。


〔大全〕妊娠禀受怯弱,便有阻病,其状颜色如故,脉息和顺,但觉肢体沉重,头目昏眩,择食,恶闻食气,好食咸酸,甚者或作寒热,心中愦闷,呕吐痰水,恍惚不能支持,巢氏谓之恶阻,但证有轻重耳。轻者不服药亦不妨,重者须以药疗之《千金方》以半夏茯苓汤、茯苓丸专治阻病,然此二药比来少有服者,以半夏有动胎之性,盖胎初结,虑其易散,此不可不谨也。张仲景《伤寒论》有用黄龙汤者,小柴胡汤中去半夏是也。


此盖为妊娠而设焉。王子亨则有白术散,《局方》则人参丁香散,杨振则有人参橘皮汤,齐士明则有醒脾饮,皆不用半夏,用之多效。李茂翁云∶若左脉弱而呕,服诸药不止者,当服理血归原药则愈,经云∶无阴则呕是也。


〔薛〕前证若中脘停痰,用二陈汤加枳壳。若饮食停滞,用六君子加枳壳。


若脾胃虚弱,用异功散。若胃气不足,用人参橘皮汤,兼气恼加枳壳,胸胁痞闷,再加苏梗,胁痛再加柴胡。若饮食少思,用六君子加紫苏、枳壳。头晕体倦,用六君子汤。若脾胃虚弱,呕吐不食,用半夏茯苓汤。盖半夏乃健脾气化痰滞之主药也。脾胃虚弱而呕吐,或痰涎壅滞,饮食少思,胎不安,必用茯苓半夏汤倍加白术。然半夏、白术。茯苓、陈皮、砂仁,善能安胎气健脾胃,予尝用之验矣。痰逆不食证,因食停滞,用半夏茯苓汤加枳壳,兼气恼更加柴胡。因痰壅滞,用半夏茯苓汤加白术。因风寒外伤,用参苏饮。饮食腹胀,用香砂六君子汤,寒热呕吐,人参养胃汤。一妊娠呕吐恶食,体倦嗜卧,此胃气虚而恶阻也,用人参橘皮汤,二剂渐愈;又用六君加紫苏,二剂而安。一妊娠吞酸恶心,时欲作呕,此因脾胃虚而饮食停滞,用六君加枳壳、香附,治之而愈。一妊妇停食腹满,呕吐吞酸,作泻不食,余以为饮食停滞,兼肝木伤脾土,用六君子汤以健脾胃,加苍术、浓朴以消饮食,吴茱萸所制黄连以清肝火,诸证悉愈。又以六君加砂仁调理,而脾土乃安。


一妊妇呕吐胁胀,或寒热往来,面色青黄,此木旺而克脾土,用六君子加柴胡、桔梗、枳壳而安。一妊妇呕吐酸水,胸满不食,此脾土虚而肝木所侮,用六君子加芍药而愈。


一妊妇胸腹膨胀,吐痰不食,此脾胃虚而饮食为痰,用半夏茯苓汤渐愈,又用六君子加枳壳、苏梗、桔梗而饮食如常。后因恚怒,胁胀不食,吐痰恶心,用半夏茯苓汤加柴胡、山栀而愈。


汪石山治一妇形质瘦小,面色近紫,产后年余,经水不通,首夏忽病呕吐,手指麻痹,拳不能伸展,声音哑小,哕不出声,医皆视为风病危之。汪诊脉皆细微近滑、曰∶此妊娠恶阻病也。众谓经水不通,安有妊理?汪曰∶天下之事,有常有变,此乃事之变也。脉虽细微,似近于滑,又尺按不绝,乃妊娠也。遂以四君子加二陈治之,诸证俱减,尚畏粥汤,惟食干糕香燥之物,而有生意。


给事游让溪夫人,病新愈月余,经事不行,呕哕眩晕,饮食艰进,医以为二阳之病发心脾,女子不月,法在不治,江 诊之,尺脉虽小,按之滑而不绝,此妊而恶阻,非凶候也。六君加砂仁,数服而安,后产一女。


〔金匮〕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娄全善曰∶绝之者,谓绝止医治,候其自安也。予尝治一二妇阻病吐,愈治愈逆,因思仲景绝之之旨,遂停药月余自安。真大哉!圣贤之言也。


《万全方》云∶凡妊娠恶食者,以所思食任意食之必愈。


仲景云∶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干姜人参半夏丸


干姜 人参(各一两) 半夏(汤洗去滑,二两)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半夏茯苓汤 治妊娠恶阻,呕吐心烦,头目眩晕,恶闻食气,好食酸咸,多卧少起,百节烦疼,羸瘦有痰,胎孕不牢。


半夏(洗,一两二钱半) 赤茯苓 熟地黄(各七钱半) 橘红 旋复花(《千金方》无旋复,有细辛、紫苏) 人参 芍药 川芎 桔梗 甘草(各半两)


上 咀,每服五钱,姜七片,水煎空心服,兼服茯苓丸。若有客热,烦渴口疮,去橘红、细辛,加前胡、知母七钱半。若腹冷下痢,去地黄加炒桂心半两。若胃中虚热,大便秘,小便赤涩,加大黄七钱半,去地黄,加黄芩二钱五分。


茯苓丸 治妊娠阻病,心中烦闷,吐痰眩晕,先服半夏茯苓汤两剂,后服此药。


赤茯苓 人参 桂心 干姜 半夏(汤泡七次,炒黄) 橘皮(各一两) 白术 葛根甘草 枳壳(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日三服。一方加麦门冬。《肘后》加五味子。


疗妊娠心胸支满,痰逆不思饮食。


赤茯苓 前胡 白术 紫苏叶(各一两) 半夏 麦门冬 人参 大腹皮(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方无腹皮、人参、有大腹子槟榔。


疗妊娠心膈气滞,呕吐不下,饮水,心神虚烦,四肢少力。


枇杷叶 半夏 麦门冬 人参 甘草(半两) 诃子肉 藿香(各一两) 赤茯苓 枳壳 陈皮(各七钱半)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方无诃子及枣。


《集验》疗妇人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


青竹茹 橘皮(各三两) 生姜 茯苓(各四两) 半夏(五两)


上细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不瘥频服。忌羊肉、饧、 等物。


旋复半夏汤 治妊娠恶阻,吐逆酸水,恶闻食气,多卧少起。


旋复花(去枝萼) 川芎 细辛(去土) 人参 甘草(炙,各七分) 当归(去芦)


半夏(汤泡) 赤茯苓(去皮) 干生姜 陈皮(去白,各一钱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旋复花汤 治妊娠六七个月,胎不安,呕吐。


旋复花(五分) 浓朴 白术 枳壳 黄芩 茯苓(各一钱五分) 半夏 芍药 生姜(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上诸方并用半夏,盖取其辛以散结气,泻逆气,故呕恶自止,非专为痰设也。 娄全善曰∶《大全》方论半夏动胎而不用,仲景方乃用之。予治妊娠阻病累用半夏,未尝动胎也。经云∶有故无殒是也。


白术散 治恶阻吐清水,甚者害十余日水浆不入。


白术(一两) 人参(半两) 丁香(二钱半) 甘草(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五片,煎至七分,温服。


人参丁香散 (二方。)治妊娠恶阻,胃寒呕逆,翻胃吐食,及心腹刺痛。


人参 丁香 藿香叶(各二钱半)


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无时。


又方


人参 丁香 柿蒂(各二两) 甘草 良姜(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点下,无时。


醒脾饮子 治妊妇阻病,呕逆不食,甚者中满,口中无味,或作寒热。(此出王氏《博济方》。)


草豆蔻(以湿纸裹,灰火中煨令纸干,取出去皮用) 浓朴(姜制,各半两) 干姜(一两)


甘草(一两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一大盏,枣二枚,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呷服。


病轻者只一两服,便能食。旧有橘红二两,治寒热疟痢不食,后人去橘皮以干生姜代。干姜治老人气虚,大便秘,少津液引饮有奇效。产科医官齐士明依旧用干姜去橘皮,亦名醒脾饮子,治阻病极神验。


上诸方与前茯苓丸并用,丁香、干姜,惟中寒脉迟者宜之。


人参橘皮汤 治阻病呕吐痰水。


人参 橘皮 白术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甘草(三钱) 浓朴(制) 白茯苓(各五钱)


为粗末,每四钱加淡竹茹弹子大,姜三片,水同煎。


治妊娠呕吐不食,兼吐痰水。


生芦根(七分) 橘红(四分) 生姜(六分) 槟榔(二分) 枇杷叶(三分)


上切,水二盏,煎七分,空心热服。


治妊娠恶食,心中烦愦,热闷呕吐。


青竹茹 麦门冬(各三两) 前胡(二两) 橘皮(一两) 芦根(一握,如体热,四肢烦热者,加地骨皮一握。)


上切细,以水一大升,煮半升,去渣,分两服,食前。


上诸方内用门冬、竹茹、芦根,皆气凉而性和,有热无寒者通用之平剂也。


治妊娠恶食《古今录验方》人参(四两) 浓朴 生姜 枳壳 甘草(各二两)


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归原散 治妊娠恶阻,呕吐不止,头痛,全不入食,服诸药无效者,用此药理血归原则愈。


人参 甘草 川芎 当归 芍药 丁香(各半两) 白茯苓 白术 陈皮(各一两五钱)


桔梗(炒) 枳壳(去瓤炒,各二钱半) 半夏(汤洗七次,切、炒黄、一两)


上 咀,每服三钱,生姜五片,枣一枚,水同煎。


安胎饮 治怀胎三月、四月至九个月,日呕吐痰水,心中愦闷,头重目眩,恶闻食气,或胎动不安,腰腹疼痛,或时下血,及妊娠一切疾病,并皆治之。


甘草 茯苓 当归 熟地黄 川芎 白术 黄 白芍药 半夏(汤泡七次,切,炒)


阿胶(切,粉炒) 地榆(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生姜四片,水煎温服,无时候。一方无半夏,地榆,有人参、桑寄生,一方无 、术、半夏、地榆,有艾叶,只是胶艾汤加白茯苓。


小地黄丸 治妊娠恶心,呕吐清水,腹疼不食。


人参(去芦) 干姜(炮,各等分)


上为细末,以生地黄汁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饮送下。


上方并理血之剂。李茂翁所谓左脉弱而呕,服诸药不止者,服理血归原药则愈,即此类是也。


保生汤 治妇人经候不行,身无病而似病,脉滑大而六脉俱匀,乃是孕妇之脉也。精神如故,恶闻食臭,或但嗜一物,或大吐,或时吐清水,此名恶阻。切勿作寒病治之,宜服此药。如觉恶心呕吐,加丁香、生姜煎服。(温隐居方)


人参 甘草(各二钱半) 白术 香附子 乌药 橘红(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无时。或作末子调服。


白术散 治妊娠胎气不和,饮食少进。


白术(炒) 紫苏(各一钱) 人参(二钱) 青皮(去白) 诃子肉 川芎(各八分) 甘草(炙,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二香散 治妊娠胎动不安,气不升降,饮食不美,呕吐酸水,起坐觉重。


香附子(一两) 藿香叶 甘草(各三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沸汤调下。


《补遗》予尝给妊妇恶阻,呕吐不食,头晕不敢行步,以苦柚皮浓煎汤,饮数盏而愈、吐甚者,加姜汁。


又方 缩砂仁末,每二钱,姜汤调下,或米饮调。


上方并理气之剂。气虚者首二方为宜;气不顺者,第三方为宜。


〔娄〕一妇人孕三月,吐痰水并饮食,每日寅卯时作,作时觉少腹有气冲上,然后膈满而吐,面赤微躁,头眩卧不起床,四肢疼,微渴,此肝火挟冲脉之火冲上也。一日甚,一日轻,脉和右寸洪大,百药不效,将二月。予男病,偶用沉香磨水,化抱龙丸一服,膈宽气不上冲,二三服吐止,眩减,食进而安。又应氏妇嘈杂吐食,脉壅,心下满塞,气攻背,两肘皆痛,要人不住手以热物摩熨,得吐稍疏,脉洪大,处此方。


黄连(一钱) 黄芩(二钱半,各炒) 白术 半夏(各一钱) 甘草(炙) 缩砂(各五分)


陈皮 当归 山栀 枳壳(炒) 香附 人参 苍术(各一钱) 茯苓(一钱半) 生姜(七片)


服二帖后,嘈杂、吐止,心满塞退,但于夜间背肘痛,用摩熨,遂与抱龙丸化服,其疾如失。


〔丹〕一妇人年近三十,怀孕两月,病呕吐头眩,自觉不可禁持。以人参、白术、川芎、陈皮、茯苓等药,服五七日,愈觉沉重。召予脉之,两手弦,左为甚,而且弱。予曰∶此是恶阻病,必怒气所激,问之果然。肝气既逆,又挟胎气,参、术之补,大非所宜。教以时用茯苓汤下抑青丸二十四粒,五帖,自觉稍安,诊其脉略有数状,自言口干苦,稍食粥则口酸。予意其为膈间滞气未尽行,教全以川芎、陈皮、山栀、茯苓、生姜煎汤,下抑青丸十五粒,十余帖,余证皆平,但食及常时之半,食后觉口酸,不食觉易饥。予谓肝热未平,则以白汤下抑青丸二十粒,二十日而安。予又脉之,见其两手脉虽和平,而左手弱甚,此胎必堕,此时肝气既平,参、术可用矣。遂用始初参、术等药补之,预防堕胎以后之虚,服之一月胎自堕,却得平稳无事。抑青丸,一味黄连为丸是也。


妊娠之初,经脉内闭,育养胎元。肠胃阻洳,散入焦膈。逆气上冲,食饮辄吐。此由子宫经脉络于胃口故。


逢食气引动精气上冲,故恶闻食气,喜啖酸咸,四肢倦怠,多卧少起,厌厌困懒,名曰恶阻(俗谓病儿)。轻者但以所思之物,任意与之必愈。甚者宜乌附汤。若呕吐痰水,宜参橘汤。若脾胃虚弱,宜异功散。若痰涎壅滞,宜半夏茯苓汤。若呕吐清水,恶寒发热,宜白术散。或体肥恶阻痰必盛,宜加味六君汤∶体瘦恶阻火必多,宜加味温胆汤。若饮食停滞,胸膈胀闷,宜和中饮。若胸背胀满,宜芩连半夏汤。若腹中疼痛,宜和胃饮。若暴怒气逆,胎气上逼而呕吐者,宜解肝煎。


乌附汤


乌药 香附(制) 白术(蜜炙) 陈皮(各一钱) 人参 炙甘草(各八分) 姜(三片)


水钟半,煎七分服。


呕甚者加丁香、砂仁各七粒。


参橘汤


人参 陈皮 麦冬(去心) 白术(蜜炙,各一钱) 浓朴(姜制) 茯苓(各五分) 炙甘草(三分)淡竹茹(一丸) 姜(三片)


水煎,温服。


异功散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炙甘草 陈皮(各一钱) 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半夏茯苓汤


白术(蜜炙) 半夏(汤泡、炒黄) 陈皮 砂仁(炒,各一钱) 茯苓(二钱五分) 炙甘草(五分)姜(三片) 枣(二枚) 乌梅(一个)


水煎服。


白术散


白术(蜜炙,二钱) 人参(一钱) 丁香(六分) 甘草(三分)


姜三片。


水煎服。


加味六君汤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陈皮 半夏(汤泡、炒黄) 枳壳(麸炒,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


水一钟半,煎七分服。


加味温胆汤


麦冬(去心,二钱) 陈皮 半夏(汤泡、炒黄) 茯苓(各一钱五分) 枳实 黄芩 芦根 竹茹(各一钱)黄连(姜制)


炙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温服。


和中饮


茯苓 陈皮 半夏(汤泡、炒黄) 浓朴(姜制,各一钱半) 山楂肉 白扁豆(炒,各一钱) 甘草(五分)砂仁(七分) 姜(三片)


水煎服。


如火郁于上加山栀仁(炒)一钱。


芩连半夏汤


黄芩(一钱五分) 白术(蜜炙) 半夏(姜制、炒黄) 赤茯苓(各一钱) 黄连 当归 枳壳(麸炒)香附(制) 人参 苍术(米泔浸) 砂仁 甘草(各五分) 姜(七片)


水煎服。


和胃饮


陈皮 桔梗 浓朴(姜制) 小茴香 益智仁 藿香(各八分) 砂仁(五分) 苍术(米泔浸,四分)甘草(三分)


水煎服。


解肝煎


陈皮 半夏(姜制、炒黄) 浓朴(姜制) 茯苓(各一钱五分) 苏叶 白芍(各一钱) 砂仁(七分)姜(三片)


水煎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 痰饮| 不寐| | | | | |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 | | 黄胆| |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 麻木| | 赤白带下| | |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 |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 保产| 咳血| |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

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 磁石| 黄柏|

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麻黄汤| 补中益气汤| 五苓散|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保元汤| 当归散| 白虎汤| 四逆汤| 逍遥散| 犀角地黄汤| 乌梅丸| 栀子豉汤| 瓜蒂散| 白术散| 升麻汤| 十枣汤| 小续命汤| 麦门冬汤|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平胃散| 防风汤| 参苏饮| 荣卫返魂汤| 附子汤| 当归汤| 升阳益胃汤| 独活寄生汤| 芍药汤| 竹叶汤| 白头翁汤| 备急丸| 黑神散| 生地黄汤| 黄汤| 木香散| 半夏汤| 猪苓汤| 理中汤| 黄连汤| 猪蹄汤| 紫金丹| 茵陈蒿汤| 白虎汤方| 大黄虫丸|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草泻心汤| 独活汤| 四生丸| 人参散| 附子理中汤| 大陷胸汤| 耆婆万病丸| 半夏泻心汤| 凉膈散| 乌膏| 甘草汤| 越婢汤| 金液丹| 八正散| 地肤子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清燥救肺汤| 八味丸| 茯苓丸| 五积散| 冲和仙膏| 大黄附子汤| 麻仁丸| 蒲黄散| 桂枝加大黄汤方| 八味地黄丸| 黄芩汤| 麻黄升麻汤| 人参汤| 排风汤| 茯苓四逆汤| 温胆汤| 白虎加人参汤| 大陷胸丸| 如圣散| 圣愈汤| 炙甘草汤| 大黄膏方| 桂枝附子汤| 紫金锭| 黄散| 补中盖气汤| 佛手散| 黄连阿胶汤| 地黄丸| 桂枝二越婢一汤| 升阳散火汤| 旋复花汤|